•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蜜月旅行

Luna de Miel,Honeymoon

主演:Hector Kotsifakis,Paulina Ahmed,Alberto Agnesi

类型:电影地区:墨西哥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16

《蜜月旅行》剧照

蜜月旅行 剧照 NO.1蜜月旅行 剧照 NO.2蜜月旅行 剧照 NO.3蜜月旅行 剧照 NO.4蜜月旅行 剧照 NO.5蜜月旅行 剧照 NO.6蜜月旅行 剧照 NO.13蜜月旅行 剧照 NO.14蜜月旅行 剧照 NO.15蜜月旅行 剧照 NO.16蜜月旅行 剧照 NO.17蜜月旅行 剧照 NO.18蜜月旅行 剧照 NO.19蜜月旅行 剧照 NO.20

《蜜月旅行》剧情介绍

蜜月旅行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墨西哥恐怖片,豪尔赫,一个古怪的、孤独的医生,为了让她的女邻居伊莎贝尔成为他的女人,绑架了她并通过各种手段让她服从;但外表往往隐藏着更可怕的真相.......男主豪尔赫、女主伊莎贝尔以及女主的男友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一个男人愿意做任何事情让一个年轻女子无条件地爱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公园与游憩第一季谤法梅艳芳菲惹鬼回路3香蕉的混蛋德古拉惊天奇案相棒第9季遗弃之地两个男人克拉克网络断舍离第一季反正你也逃不掉越洋救援光影造梦师深山狙击实习医生格蕾第七季侠女闯天关再过把瘾大宅院的女人乌鲁米勇者无惧坏男人少女不毕业留住最后一支舞2棒打鸳鸯片场日记跑不了路鲨卷风3奇门密探我的忧郁青春

《蜜月旅行》长篇影评

 1 ) 奉行人类自然规律的谢里丹

《1883》需要和《黄石》一起作评。

谢里丹有多擅长描写老西部传统中的中年危机,就有多不擅长写现代社会中的智斗戏。

《黄石》到第四季可以说是崩了,当然,自第一季后,裂纹就已经浮现:一方面我们被镜头捕捉到的绝美景色和中年的疲劳、坚韧、坚定彻底征服,另一方面则被没头没尾的智斗、商战戏恶心。

可以说,《黄石》自第一季到第四季,就没有塑成一个像样的对手,对,一个都没有,导致黄石教父老凯文只能没完没了地在年岁渐长中和几个不听话的子女、尤其是F天地的闺女怄气。

主角的对手其实就是主角的反面,负性越强,冲突才越激烈,戏才越好看。

在势均力敌的战斗中获胜,才光荣——当你强到一定程度后,就不总想着在Dota、Lol、王者荣耀中虐菜,一点意思都没有。

“一点意思都没有”——这致命的问题,让缺乏高光反派的《黄石》只能在老凯文的疲劳中谢幕。

或许,谢里丹在《黄石》里,想描写的并不是中年、老年人的外部压力,而是人对时代洪流的无力?

以及无法据守自己成果的痛苦?

身边的东西都在自然、不自然的逝去,只剩寂寥落寞的自己。

《黄石》中老凯文的对手是时代和自己。

沉湎于过去的信条,这让老凯文在现代社会中独木难支。

或许吧。

如果是这样,《黄石》的落幕应该是子孙四散,青山不变——自然从来不归属于某人、某一州、某一国家,就像科恩兄弟的《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中第四个故事《黄金峡谷》一样,人类闯入自然,掠夺赐物、争斗杀伐过后,最终鸟鸣鹿呦,没了痕迹。

也许正是因为拥有与世上最强大的力量——自然——博弈的心性,让谢里丹拙于构思人类专有的、机锋精巧的阴谋商战和现代戏份,导致其无力薄弱到只能沦为黄石农场的个人提供生活调剂,这无聊到闲适的情绪也让观众略感无趣,毕竟,怎么看也无法体会达顿一家真切的危机。

当核心矛盾不明显、问题不尖锐、剧力疲缓如达顿蹒跚老迈的步伐时,《黄石》也走向了崩塌。

切割---谢里丹一向对人物的过去含混其词,总有一种“过去就过去吧”的不言说,这反而让人着迷,“一个成熟稳重的人到底经历过什么才能变成这样?

”,这符合谢里丹式的理想男人塑造——过去的苦,没有必要放到现在来说。

只是沉默、强大、不说教。

沉默、强大,代表着成熟。

而不说教,则代表着对自己和下一代人能力的认同——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要面对的问题。

这让我很喜欢谢里丹的西部,他提供了一个心智成熟、稳重的视角,这让不管是描写过去的《1883》还是现代的《边境杀手》、《赴汤蹈火》(如果要我给别人推荐电影,脑子里摸到的第一个便是它)都透过屏幕传递出一股悲伤但不愤怒的力量——有能力背负过去,也有能力面对未来。

他的西部从不拖泥带水。

可以想象,严苛的环境让人无暇旁顾,但这也让每一个沉浸在严苛环境中的人不自觉地带上了那种与天地对决的悲愤感和富有感情的粗犷诗意。

坚强、坚韧,甚至坚硬、冷漠、饱经沧桑的男人,偶尔流露出的温柔,哪怕只有一点点,都让人觉得动容——谢里丹善于展现人类独有的特质:不靠本能,而是发自心灵与精神的不屈。

这正是人类异化于动物的一面。

表现手法如蜻蜓点水:偶尔来一下,当即结束,此后不再回顾。

这种刻画无比硬朗——沉默、直接、充满力量,又饱含温柔。

自然规律导致男性上了岁数雄性激素减退,不再激进,人变得柔软;而女人则反过来,雌性激素变少让她们变得更坚韧、硬朗。

就像酿酒,时间、方法恰到好处时,酒体才能散发应有的醇厚口感。

对人来说,年龄到了,自然就有了成熟的底子,掺加了阅历以及对应的心态后,男人成熟得温柔,女性成熟得坚强,恰恰好好,自然而然。

如此看,人生的进程早已安排好。

《1883》从这个“自然规律”切入,让老化的西部题材来得更自然妥帖。

里面的女孩从不经世事的柔弱,一路成长为强大果敢的女性;男人们受过伤痛,但依旧保有善意和温柔。

有些人说《1883》爱情戏拖沓、甚至荒诞,而个人感觉这正是谢里丹给老化题材注入活力的药方:女性变得坚强柔韧,其实都是发生在爱情、养育之后。

剧中时代大环境对女人、对黑人是严苛的,又正处内战后的拓荒时期。

一种脱离陈规的力量在每个人的心底酝酿,这才使人有了淡化宗教、拓荒西部的精神根基。

在脱离了父母那辈人身上的宗教法规和血脉亲族的约束后,自由的爱情诞生了,它是属于新生代的产物,而西部蛮荒但又自由开阔的天地,让自由的爱情得以孕育、繁衍,人类也得以开拓新的文明,树立新的规矩。

《1883》通过一个年轻女孩灵动、充满活力的视角看待那些熟悉且正在老去的人,体会社会和历史的沉重和不堪,但并不试图去背负,反而带着心气儿继续前进。

这是谢里丹此前的影视剧里不曾描写的、那种跳出框架、推动陈腐的强大力量。

可以说《1883》是谢里丹对自己以前作品的一次观察研究——年轻人是怎么看待这些沉默寡言的老男人和他们象征的历史老规矩的。

他得出的结论是:去做、去崇拜、去反抗其中的卑劣、去理解他们,然后认同和自我成长。

 2 ) 纯正的西部,粗犷细腻并存的故事,泰勒·谢里丹又神了!

《黄石》这部口碑剧王凭借其硬核彪悍的剧风,收获了大量的好评。

该剧讲述了达顿家族关于土地的恩怨纷争,因此也被称为是现代版的西部片。

对于喜欢西部片的观众来说,要说美中不足的。

那就是身处现代所带来的社会环境制约让泰勒·谢里丹没办法放开手脚。

好,那么现在就满足大家,由泰勒·谢里丹携原班团队。

带来这部原汁原味的西部片。

《黄石》前传:——《1883》

延续了《黄石》的优秀制作。

开分9.4,IMDb9.2!

好评如潮。

从剧名就知道影片的背景:南北战争后,美国西部的牧业开发进入新的阶段。

当时的西部不仅仅有牛仔,拓荒时代的红利也吸引了许多欧洲人纷纷向西部牧区涌入。

但移民的门槛过高使得不少移民选择了绕过东岸地区直接向危险的西部进发。

加上印第安人和白人之间的势不两立,使得整个西部地区多方势力之间矛盾不断,动荡不安。

《1883》的故事就基于这样的背景展开。

故事开头,一个女孩躺在地上。

嘴角是血,流着眼泪。

起身一看,印第安人正在射杀白人并割下他们的头皮。

女孩转身就跑,却被一个骑着马的印第安人拦住。

你以为她会求饶。

结果下一秒,一声枪响,印第安人应声倒地,女孩打死了他,但与此同时,印第安人的箭也离弦,从腹部刺穿了她的身体。

这个女孩的名字叫艾尔莎·达顿——达顿家族的一员。

正如她所说:“如果这里是地狱,我又身处其中那我一定也是个恶魔。

19世纪的美国西部,说是地狱也不为过。

匪帮肆虐,为了抢夺物资,开枪杀人也是不带手软的。

好在詹姆斯·达顿是个“硬茬儿”。

他一边驾着马车,一边瞄准匪徒。

一阵枪子,几个匪徒立马就被打落马下。

来到镇子上,被小偷偷了钱包。

又是一枪,小偷倒地。

众人涌上,对他拳打脚踢。

不一会儿,小偷就被绞死。

詹姆斯·达顿上前,从容取回钱包。

在这个杀人比偷窃更寻常,充满野蛮气息的镇子上,时不时就会来一场猝不及防的枪战。

危险是这里的常态,而唯一能保护自己的,只有枪。

当詹姆斯·达顿打算住宿,还在疑惑能否带枪入住。

客栈老板却告诉他:“没有枪,你会在这里死的很惨。

此时,詹姆斯·达顿的妻子和儿女,以及小姨一家,正乘坐火车赶来这里。

而他此行的目的,正是在此碰头,接他们北上。

当艾尔莎·达顿来到这个崭新的西部世界,她的内心充满着期待:“这里的空气轻盈,夹杂着花粉和烟味,闻起来粗犷豪放,很美,世界都充满可能。

但她不知道的是,她所要面对的这个地方,绝非美字可以形容。

接到一家子的詹姆斯·达顿,将他们安置在客栈里,享受着这个野蛮世界中短暂的惬意。

次日,两个警长找到了詹姆斯·达顿,他们要保护一队德国吉普赛人北上,但缺少人手。

在与匪徒大战的时候,警长看到了詹姆斯·达顿的枪法,说服他加入车队。

詹姆斯·达顿在经历了许多危险之后,加上担心除了自己手无缚鸡之力的家人们,他开始意识到此行的凶多吉少。

他同意了警长的邀请,一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于是,他们一队人开始踏上了充满着未知凶险的北行之路,故事就此展开……

《1883》让人着迷之处,莫过于它刻画的西部,太对味。

够野蛮!

当詹姆斯·达顿一行人临时驻扎在河边时,遇上了一队人马。

一番争论之后,那队人开枪打死了不少吉普赛人,而小姨子的女儿,也被子弹击中惨死。

外出围捕野牛的詹姆斯·达顿和两位警长回来后,看到车队的惨状。

了解事情的经过后,他们决定到镇子上,找治安官。

有仇,那就得报。

治安官带着他们找到仇家,詹姆斯·达顿一伙人正要动手。

没想到,治安官二话不说,率先拔枪就干掉了头目,干净利落。

一番枪战之后,治安官霸气放话:“在这里只有一个人能随便杀人,那就是我。

”瞬间,西部片的剽悍狂野,一下子就渲染到了极致!

够残酷!

在残酷的西部,人们不仅要对抗时不时出现的枪战,还要时刻提防疾病的威胁:天花病毒。

当吉普赛一行人中出现了天花患者,老警长将他们驱逐出队伍,对他们说:“如果再让我看见你们,我会亲手杀了你们。

当众人默想老警长的毫无怜悯之心时。

他们不知道的是,老警长的妻子和女儿正是被天花夺去了生命。

他比谁都明白这种疾病的残酷。

印第安人和白人之间的矛盾更是将这样的残酷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1883》中,印第安人割白人头皮当战利品,而白人在集市上卖印第安人的头皮。

欧洲的移民,威胁了美洲原著民印第安人的生存。

殖民者的入侵,也让印第安人被屠杀殆尽。

从《黄石》中酋长的野心:要将白人从祖先手上掠夺的土地,用他们的方式,一点一点地夺回来。

——我们也能看出这场矛盾的历史背景。

从本剧开头就可以知道,两方的争斗,也时刻关系着达顿家族的命运。

《1883》中最令人惊喜的是对艾尔莎·达顿的塑造。

艾尔莎堪称全剧最丰满的角色。

她是一个骨子里渴望自由,个性强硬的女孩。

但母亲和姨妈的家教让她不得不时刻保持着淑女的形象。

火车上,因为和母亲的一句争执。

姨妈一巴掌扇了过去。

再说一句,又是一巴掌。

扇到艾尔莎哭着向妈妈道歉才作罢。

当他们到达西部,借宿客栈时。

夜里,一个醉汉来到艾尔莎和弟弟的房间。

见色起意,醉汉摁住了艾尔莎,她拼命呼救推搡却无力抵抗。

千钧一发之际,父亲詹姆斯赶来,一枪爆头。

满脸是血的艾尔莎第一次明白了:原来,在这个野蛮的时代,淑女的礼貌和家教并不能当饭吃,在这个残酷的世界,唯有枪子,才能解决麻烦。

父亲詹姆斯·达顿对女儿的态度,也和母亲截然不同。

他说:这世上的淑女够多了。

他让艾尔莎跟着牛仔们围捕野牛。

临行前,他在艾尔莎的马鞍上放了一把枪。

艾尔莎起初还疑惑地问父亲枪是做什么用的。

父亲说:“我不确定,但真到用的时候,我不希望你没有。

”当艾尔莎驾着马,驱赶着野牛群时,看到了牛仔和牛朝她奔来,看到了落日在平原上投下的柔和阳光。

在那时,她觉得:“那是我所见过的最壮丽的风景。

《黄石》中贝丝敢爱敢恨、独立自由的品质,我们又得以在《1883》的艾尔莎身上再次看到。

不仅有着《黄石》的那股子狠劲。

《1883》给观众们带来了一个更加野蛮残酷的原版西部。

壮阔的风景、畅快的枪战场面、快意恩仇的世界。

粗犷中还夹杂着角色细腻的内心成长历程。

不得不说,泰勒·谢里丹又一次让人大开眼界了!

 3 ) 《黄石1883》一场粗犷与浪漫的西行之旅

泰勒·谢里丹导演的新作《黄石1883》被誉为是《黄石》系列的前作,虽然电视剧还没有完结,但此剧自从开播就广受好评,豆瓣9.4,烂番茄85%的新鲜度,imdb甚至高达9.1分。

在媒体评论这一方面,《芝加哥太阳报》更是盛赞此剧是自《孤鸽镇》30年以来最好的西部电视剧。

看过泰勒·谢尔丹导演之前作品如《黄石》、《金士顿市长》、《那些希望我死的人》、《猎凶风河谷》的小伙伴都知道,在泰勒·谢尔丹的影视作品中,导演把自己对西部世界的情节带入了作品当中,而导演作为民风淳朴的德克萨斯州的人,也并不避讳承认这一点,如果你留意他的作品,你会发现他的影视中总会出现对自然之力与人联系的思考或者哲理性的探讨。

《1883》作为《黄石》系列作品的前传,故事聚焦19世纪美国西进运动背景下,一群迁徙者和开拓者的旅途故事,故事主人公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达顿一家四人,远离田纳西的家乡,西行寻找适宜的定居点。

第二部分为受旅行队雇佣的保镖白发老头队长和黑人警探。

最后一部分为由吉普赛人和从欧洲移民到新大陆的德国人组成的迁移队伍。

《1883》之所以广受好评,还离不开它与历史的高度关联。

《1883》的核心故事描绘的是19世纪80年代人群西行的故事,那第一个问题就是要搞清楚,这群人为什么不惜生命危险开启一段前途未知的旅程呢?

在南北战争时期,时任总统林肯签署了关于西部土地分配的法令,法令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凡年满21岁的美国公民,或符合入籍规定申请加入美国国籍的外国人,为了居住和耕种,免费或缴纳10美元登记费,即可领得不超过160英亩的西部国有土地作为份地。

耕种5年后,或5年内在宅地上居住满半年并按每英亩1.25美元缴纳费用者,所领取的土地即归其所有。

”——摘自百度百科。

这一法令大大加速了西进运动的进程,成千上万的东部人,欧洲移民,难民,和黑人在土地的诱惑之下,蜂拥而至,踏进了这块神秘又危险的领地。

《1883》力求对时代的真实还原,服装,道具与环境都呈现出浓浓的历史感氛围,怪不得被戏称为剧版的《荒野大镖客》。

宅地令广告

熙熙攘攘的西部小镇,沃斯堡镇是一行人的出发地

蒸汽机车横穿过大平原

路边叫卖杂货的小商贩

天花也是当时传染性极强的疾病车水马龙的小镇,站街的妓女,黄沙与灰尘飞舞的路面,人来人往的牛仔,强盗,农民,移民,警探,各色各样的人共聚于此,都希望能在西部得到好运与财富,而殊不知,自己即将踏入的是生存的竞技场,在这片原始的大地上,自然容纳不下弱者,只有强者方能存活。

《1883》在叙事上,采用穿插叙事,以女主的回忆录为主线,勾勒那段难忘的西行故事,顺滑的转场给观众带来了沉浸感和代入感。

女主艾尔莎的旁白为人物的内心情感做了丰富的解读,历史宏观与人物微观的体验结合,哲理性的探讨,恢宏的配乐给影视增添了一种庞大的史诗感。

谢尔丹导演对整体叙事节奏的把控也是十分平稳,节奏基本上很慢,在叙事中以平铺直叙为主,时不时穿插一些历史事件,每一幕都力争还原当时的时代。

《1883》里一些绝佳的镜头:

当然,光靠对历史的高度还原是远远不够的,《1883》之所以被称作为一部优秀的西部电视剧,还在于其对人类与自然价值观理念的探讨和解读。

在谢尔丹的作品中,导演似乎都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原始力量的敬畏之心,而这种理念恰巧是我们现代文明社会所缺乏的。

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人类也由原始的敬畏自然转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而这种贪婪的欲望换来的却是自然的惩罚: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等一系列自然灾害接踵而至。

在《1883》的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在城市里面犯错,走路不顾马车,换来的只是车夫的咒骂和急停,不用付出任何代价,而在荒野,任何微小的错误就将让你失去一切。

”从城镇文明进入西部的旷野,逐渐远离了社会的规章制度,在蛮荒的世界中,一切都不是那么井然有序。

毒蛇、高温、渡河、这些看似细小的事物却成了最致命的威胁,更不用说队伍之间的内讧,矛盾,纠纷,只会让西行之旅越来越困难。

这段旅程是最自由的时光也是最危险的时光,自由是因为远离了文明的条条框框,西部的宽阔土地任你驰骋,而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是危险的,这片土地不会因为人情世故而去同情任何一名弱者,如果你流血,大地只会无情地吞咽,这片土地,生来为强者。

《1883》里的历史背景分析:

安提耶坦战役“安蒂特姆战役(Battle of Antietam)是1862年9月17日发生在华盛顿郡的马里兰会战中的一场战役。

两军合计约损失23,000人,是美国史上最血腥的“一日战役”。

北军获得战略上的胜利,阻止南军北维吉尼亚军团入侵马里兰州,但是,北军波多马克军团也损失惨重,因此罗伯特·李得以撤回维吉尼亚州。

战后,由于北军阻止南军继续北进,林肯总统因此决定发表解放奴隶宣言。

”——摘自维基百科

印第安人保留地“保留地是美国人对印第安人驱逐的最后地区。

在19纪晚期,一位名叫哈姆林·加兰的美国作家在谈到印第安人当时的状况时写道:“这个大陆原来的主人已被白种人(像圈牲口一样)拘禁起来了。

” 他这里指的就是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实行的保留地制度(Reservation System)。

保留地制度的实行,是美国政府和白人社会解决所谓“印第安人问题”的一个主要步骤,而“印第安人问题”曾是美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所以,保留地制度不仅对改变美国印第安人的历史命运发生了极大作用,也对整个美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保留地制度是西进过程中白人掠夺印第安人土地的一个手段,美国在1783年国会发表宣言中,正式提出了关于处理印第安人土地的基本原则,其主要内容是保障印第安人对自己土地的处置权。

然而,在印第安人土地问题上,问题不在于是否在法理上承认印第安人的主权,而在于实践中美国当局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履行自己的承诺。

他们在处理印第安人土地的时候,充满了两面性:一方面,他们要尽量装出“尊重”印第安人主权的样子;而另一方面,当印第安拒绝割让自己的土地的时候,他们就采取各种欺骗、收买和暴力的手段,迫使印第安人在条约上签字,而这种两面政策的“杰作”就是为印第安人设立的所谓“保留地”制度。

”——摘自百度百科

西进运动“Westward Movement(西进运动)是指美国东部居民向西部地区迁移的运动,始于18世纪末,终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但是,随着西进运动的进行,大批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幸存者被强行赶到西部更为荒凉的“保留地”。

印第安人被迫迁徙之路也被称为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

处于萌芽状态的美洲文明被毁灭,印第安人作为人类几大人种之一,整体上被基本灭绝。

”“美国独立后掀起了长达一个世纪的西进运动,西进过程中,大批移民出于不同的原因迁移西部,客观上缓和了资产阶级内部矛盾,扩大了国内市场,破坏了自由州与蓄奴州的平衡,为南北战争的胜利打下基础。

有的学者在研究西进运动时,对另一方面却轻描淡写,那就是对土著印第安人的野蛮屠杀。

”“西进运动是美国拓宽疆土,吞并土地的一种侵略行为,它开发了如今的美国西部地区,消灭了众多印第安文明,当时西部的土地都是印第安部落的。

有一帮先驱者向西部探索,并和印第安部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一直行进到太平洋,就是墨西哥一带。

后来大量人包括政府和军队涌入西部,通过劫掠、诱导、欺骗、屠杀印第安人,开发西部地区。

”——摘自百度百科总体来说,《1883》是一部慢节奏的优秀西部电视剧,它适合你花一点时间去慢慢品尝其中的韵味,它这里没有传统西部片对牛仔豪放不羁,惩恶扬善的浓墨重彩,更多的是对历史真相的还原与解读。

目前此剧还在更新当中,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刷起来了。

 4 ) 黄石全系列、前传1883、1923资源分享~

1923 s1-2(持续更新)链接:夸克网盘分享 - pan.quark.cn黄石1-5链接:夸克网盘分享 - pan.quark.cn1883链接:夸克网盘分享 - pan.quark.cn更多滋源见主页/wxgzh更新方式见末图

《1923》是泰勒·谢里丹编剧的西部题材美剧,为《黄石》系列的前传衍生剧,聚焦达顿家族在20世纪初的生存与抗争。

其时间线设定在一战结束至禁酒令时期,通过三条主线叙事。

家族领袖雅各布·达顿(哈里森·福特 饰)带领家族守护蒙大拿州黄石牧场,在干旱、蝗灾、经济大萧条等困境下,还要应对牧羊人掠夺及资本势力威胁,他以铁腕手段捍卫土地;雅各布的侄子斯宾塞因战争创伤远走非洲成为职业猎人,在那里邂逅英国女子亚历山德拉,二人在荒野中寻找归属感,为剧情增添浪漫色彩;印第安女孩特奥娜被强制送入修道院,在遭受虐待下奋起反抗,这条线深刻揭露了美国西部开发中对原住民的暴力同化政策。

该剧被称为“西部版《教父》”,兼具狂野牛仔精神与深刻历史反思。

它凭借考究的服化、壮阔的取景以及对历史事件的融入,还原了动荡年代。

演员们的出色表演也为剧集增色不少。

第一季收获了高口碑,豆瓣评分9.3,IMDb评分8.7 ,还获得金球奖“最佳剧情类剧集”提名等多项荣誉。

第二季已于2025 年2月23日开播,剧情将延续斯宾塞的归家之路以及雅各布对抗资本围剿的斗争,主创透露新季会深化家族与外部势力冲突,探索更多历史议题。

 5 ) 关于《1883》—美国梦的起点#剧透警告

《1883》作为《黄石》的前传,讲述了 在《黄石》中坐拥美国最大的农场的Dutton家族充满艰辛的立家之路,本剧吸引我的地方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走上这条西进之路,以下是个人的一些解读一、西行目的:1、欧洲移民:成为自由人 由于美国地形原因,东部有着大片的平原湖泊,再加上靠近欧洲,发展十分迅速,美国立国最初的13个州全部在东海岸,在影片开始的19世纪下半段,后来的欧洲移民在东部只能沦为东部资产阶级或者农场主的工人,继续被剥削的命运。

对于举家迁徙到美国,梦想着自由生活的欧洲移民来说,这是无法接受的。

1862年,第十六任总统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规定年满21岁的公民从1863年1月1日起,只要付10美元的费用,就有权取得160英亩(近65万平方米,约16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或160英亩以下的土地,耕种5年后,土地就归个人所有,这成为吸引欧洲移民整体决定踏上这条充满艰辛的西进之路的主要动机。

美国地形特点:西部多山和沙漠,东部大片平原2、Dutton家族:放下过去的包袱,重新开始新生活 Dutton家族来自田纳西州,而 James Dutton是一位经历过南北战争的南方军人,作为最后那场战斗的唯一幸存者,战后在监狱里服刑五年,与他一同参与战争的战友都牺牲了,而且虽然田纳西州战前是一个蓄奴州,但在政治上是分裂的,西部和中部地区支持南部联盟,东部地区则怀有支持联邦的情绪,在战后,一个南方军人难免不受到一些歧视,为了摆脱战争的包袱,James打算去俄勒冈重新开始新生活,这一行也带上了刚刚成为寡妇的妹妹Claire和外甥女 Mary,大家怀着重新开始新生活的梦想,踏上了西部之路。

3、Shea:完成妻子的遗愿 女儿和妻子因病去世的Shea,一直把这个路途当做自己最后的旅途,他的目的为的不是自己,他也是唯一一个不是去西部开始新生活的人,最后他也如愿完成了这段旅程,为妻子圆了看海的梦。

附上他在E06的台词:An Apache scout told me once,that when you love somebody, you trade souls with them.They get a piece of yours,and you get a piece of theirs.But when your love dies...A little piece of you dies with them.That's why you hurt so bad.But that little piece of him is still inside you.And he can use your eyes to see the world.So...I'm taking my wife to the ocean...And I'm gonna sit on the beach, and let her see it.That was her dream.Then I'm going to see her.That's my dream.二、路线考究 历史上西部从圣路易斯开始的俄勒冈小径是最知名的西行线路之一了,横跨大半个美国,经过七个大州,但是1883的线路并不是完全参考这条线路

历史上的俄勒冈小径剧中Dutton家族是从田纳西州坐火车到达德克萨斯州的沃思堡开始了旅程,根据剧中提到的几个真实地名复原了一下路线,这里推测他们没有进入科罗拉多州境内,原因有几个:1、在和Sam一起的时候,一行人大致是在堪萨斯州,Shea提到的去丹佛线路被一致否决(Sam的领地虽然在俄克拉荷马的Wichita Mountains以南,但当时Sam在和James介绍领地的时候已经远离领地了,当时大概率在堪萨斯的Wichita附近);2、当时有提到Laramie(科罗拉多州去卡斯帕哨所的必经之路)在打仗,一行人势必会避开这条线路;3、剧中在遇到被屠杀的印第安人营地前,他们已经看到了俄勒冈小径深深的车辙,当时并未到Fort Casper,应该是在内布拉斯加州就汇入了俄勒冈小径。

Dutton家族在天堂谷定居下来,而一行人应该是在Bozeman过冬,开春后继续西行,最后 Thomas一家定居点就在波特兰南部的Willamette Valley,最后Shea的归宿应该就在这个河谷往西的海岸线上关于天堂谷的位置,只是基于印第安首领口述的一个推测,剧中没有明指(还没看《黄石》),但是基于规划的线路,应该是在博兹曼附近

1883西行线路 三、美国梦的核心:个体独立和冒险精神可以说美国精神的核心就是冒险精神,移民们抛弃原有国度的一切,踏上未知的新大陆,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冒险,西进运动中的迁徙者同样是面对这样的冒险,而驱使他们去冒险的,就是获得一个更好生活的机会,这就是美国梦。

西方文化非常强调保证人的个体独立,自己做决定,自己承担这份决定带来的风险,剧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就是"It's a free country",强调在这里自己又独立决定的权力,大家自己决定冒着风险向西走,途中也不会因为自己亲人亡故而迁怒于领队,因为这是自己的选择,就应该自己负责,而其他人往往不会多加干涉,甚至是放弃生命这种事情,大多数人都尊重别人的选择:Claire Dutton决定的时候,James没有多劝,只是在旁边默默准备好了铁铲,避免自己的妹妹曝尸荒野;Shea决定的时候,Tomas没有劝, Charlie只是说"Well,then,I guess this is adios."这种对个体独立的态度,也影响着他们对死亡的态度:在Elsa弥留之际,她的唯一愿望是自己选择死去的地方,James和Margaret并没有病急乱投医,而是接受了这种安排,并决定在Elsa长眠的地方定居,永远陪在女儿身边。

作为一个生活在东方文化下的人来说,通过这部剧集能够对美国骨子里的冒险精神和个体独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虽然未必能够认同,但对于追求更好生活的机会这件事,这是人类本能的追求,无关文化的差异。

 6 ) 凄美又壮烈的大漂亮闯关东

太喜欢《黄石》,所以看完这部前传,忍不住想说几句:)一,十分成功的前传作为黄石的前传,无疑是十分成功的。

除了一如既往地恢宏且精致,导演十分聪明地选择了由达顿家一位女性的视角讲述这段既是历史也是人生的故事。

首先他从故事架构上交代了达顿家族迁居西部的由来,简单点说,其实就是米国版的闯关东,甚至连时间都与咱们很重合--同样发生在19世纪末,只不过不同的是,咱们祖先闯关东是为了生存,他们闯西部是为了...自(tu)由(di)?

从剧本情节上也厘清了黄石中老达顿之所以对于土地如此挚着的根本原因,是源自祖辈拿命换来的家传信仰,Land is God。

甚至于,连带他们家人为什么个个一点就着并且战斗力爆表都能一并理解了--因为那也是血脉传承来的。

MS有不少人对女主视角及独白的安排颇有微词,我的看法倒刚好相反:既然是前传,就没必要受正传的风格约束;诗意的女性独白,以更直白的方式带动情绪,同时一定程度上也能遮掉点打打杀杀的血腥味儿,挺好;尤其由女性视角带出的多个画面令人印象深刻,比如惨烈渡河时,女主坐在河岸丢掉的钢琴前,边弹边泪流满面...二、值得商榷的女主和她的“爱情观”剧中女1号妙龄神颜、性格泼辣,加之各种甚至秒杀男性的技能加持,基本上是集完美于一身了。

对于最后的BE,自然也是一片唏嘘。

其实冷静想来,在那样一个毫无秩序可言的时代背景下,扎眼的容貌+刚烈的性格,恐怕再多的技能和再强大的父亲,也难保幸运之神一直眷顾。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注定悲剧的命运才应该是合理的吧。

当然,即便导演开局就已经透露了结局,女主在最后跟妈妈告别时,还是令人动容。

Mama, see you in the valley. 要多么强大的心脏才能像她妈妈那样依然能够挤出一抹微笑。

此外,女主最为显著的标签之一,就是勇敢,敢爱敢恨敢表达敢拔枪。

虽然对米国人的开放有所了解,但在咱们这男人纳小妾女人裹小脚的年代里,女主的18岁“爱情观”简直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如果说第一个一见钟情的牛仔,可以用敢爱直爽来解释,但还在为牛仔的死去哭天嚎地的没几天,又可以迅速地向不同肤色不同人种的年轻的印第安人首领投怀送抱并成功二婚,实在有些匪夷所思。

爱情?

欲望?

傻傻分不清楚。

女主父亲可能不小心说出了大实话,“她大概会一直爱上每一个她遇到的男人。

”好吧,美女跟放荡向来所隔不远。

反倒是,女主的爸妈,一个Dreamer,另一个就是Beliver,举手投足间流淌着的爱意、默契与信任,放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堪称令人艳羡的神仙眷侣了。

三、关于自由、勇敢和其他自由从来都只是相对的,而非绝对。

饥馑荒年的时候,徒有万亩良田无用,有米有肉的人才是自由的;疫情封控的时候,有房有钱没用,囤好口罩手有余粮的人是自由的;身处荒蛮西部的时候,会钢琴打铁无用,骑马狩猎甚至懂杀人的人才是自由的。

不过毫无疑问的,移民大军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勇敢的。

不管他们的目的果真是为了追求自由梦想,还是为了逃离税赋压榨,或者是想换个地方实现阶级翻身。

不论出于何种目的,敢于背井离乡,踏上几千公里的未开化旅程,都是勇敢甚至伟大的。

也正是剧中多次出现的称呼,让我对Pioneer这个单词原本的含义有了更深理解,嗯,他们是拓荒者,也是那个时代的先锋。

放在时代的目光下,不论咱们祖上的闯关东,还是大漂亮的闯西部,都只是历史的一瞬,挟裹其中的每个人更是何其渺小,所以,活在当下,就敢爱敢恨地勇敢追逐自由和梦想吧。

PS:这部剧告诉我们,不论身处什么时代,多掌握点技能是必需的,会骑马可以容易找对象,会打枪的不至于饿死,懂一门外语就有机会活到最后,所以,自我修炼卷起来~

 7 ) 这应该是泰勒·谢里丹最想拍的故事。。。

最近泰勒·谢里丹三部美剧在同时播出,《黄石》第四季下周最后一集,第10集,讲蒙大拿州的农场主家庭和几方势力的殊死搏斗,只有第三季前一部分稍弱,其他基本保持水准《金斯顿市长》人称都市版《黄石》,讲金斯顿本地权力掮客,围绕当地监狱生意的生死博弈,目前第一季刚到第八集,也是越来越好看上面这两个剧有几个演员互相串着用《1883》刚播出第三集,是《黄石》衍生剧,讲黄石主人公家族在19世纪末西进过程中的大冒险目前看,是整体西部气质和制作风格,最顶的一部,目前没看到有交叉演员,但应该是谢里丹聚焦发力的一部,可能是他作为一个资深牛仔真正想拍的一部,题材上可以比《黄石》更生猛Tom Hanks第二集片头客串了几个镜头,但比利·鲍勃·松顿应该是主演之一,10集几年出演了8集,所以从第四集开始,每一集都有他,很有腔调的一个执法官谢里丹自己演员出身,是非常厉害的牛仔,《黄石》里客串一个资深牛仔,各种训牛和花样骑行全都自己上阵我的兴趣点是,这个男人是如何让三部剧同时运作和播出,还都水准之上,非常厉害,网友说这是打造“黄石宇宙”我倒是觉得是“西部精神”在各个故事场景的不同落地都好看这个演员转型编剧,再转型导演,拍剧比拍电影更靠谱,没有失手的

 8 ) 我是来吐槽"自由党"的。

看到很多"自由党"的短评真是气不打一出来,阴阳怪气,拿什么墙内墙外来显示自己的优越感,装什么高雅和睿智,有什么可装的?

人权和自由,什么是人权?

首先是生命权,没有生命谈什么"普世价值观"和" Freedom"?剧中那个老不死的警长明知此行凶多吉少,还收了所有人的钱带他们去所谓的自由之地,结果全TM在路上死了,要么被打死,要么被咬死,要不是黑人兄弟的特殊照顾,恐怕那个美女一家三口也难逃此劫,如果这也算奔向自由,这还真应了安吉丽娜朱莉的那句"他们虽然死了,但他们都自由了"。

😂如果您在国外端盘子洗碗享受着高人一等得待遇,那么我"恭喜"你,继续享受着,没必要拿出来臭显摆,有什么可装的。

不过我要告诉你,风水轮流转,此一时彼一时也,这个世界变化快着呢。

曾几何时,马可波罗开到中国,回国后告诉国人世界的东方遍地是黄金,当时也有很多人向往我们这里得生活,所以这个世界是在变化的,不急不急。

1883在我看来是超越黄石的,黄石更多的是权利的游戏的斗争,1883向我们呈现的是这个世界的真相以,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残酷的炼狱,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人类社会虽然已经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但人类仍然无法摆脱大自然给我们设定的天然属性,那就是人并没有超凡脱俗,人始终还是动物的一种,是这个世界食物链的顶端,但人还是没有摆脱这个宿命,人始终还只是一种动物,依然无法挣脱大自然给我们设定的生存法则,那就是适者生存,我们仍然对死亡和未知充满恐惧,却似乎永远无法摆脱,这才是导演在向我们传达的他的想法。

以前金政委说过,美剧就是好看,你在看美剧的同时就顺带被西方的价值观洗脑,以前我觉得金政委有点说大了,一个破电视剧有这么严重嘛?

现在看来还真的是洗脑,以前我也被洗过脑,我是看过美剧"末日孤舰"后才发现,这TM不就是西方版抗日神剧吗?

这不就是西方版主旋律红色剧嘛?

所以别跟我说什么西方民主自由,媒体自由,该报道的他们会异口同声,不符合他们利益的西方所有媒体都会整齐划一的闭嘴,所以说谁也别说谁,都是一票货色。

吐槽完了,再重回说1883,制作精良,演员优秀,风景优美,可以说每一帧都可以拿来当桌面,期待1932!

 9 ) 年轻女孩无知无畏、自由恋爱,却意外给家族带来五亿美元财富

一开始看男主女儿,随便就爱上了牛仔,牛仔死后,又因为一场龙卷风轻易爱上了印第安人,都觉得剧情太肤浅、幼稚,谁都没想到,这个这女人爱上的印第安人教会了这女人少量印第安语和几个重要的印第安风俗,并理解了他们的信仰,这为后来另一帮印第安人和男主这一大帮人的冲突带来了最重要的反转,这女人用印第安语讲明了误会,停止了战争,也证明了自己理解印第安信仰并证明已经成为了印第安女战士,于是,印第安人帮这 女人 ( 印第安外号:黄头发闪电 )疗伤,出于同情,印第安酋长告诉了这女人父亲,也就是男主,说某个地方有一片无人认领的乐土,这就是达顿家族后来那一大块地的来源。

关键是:如果没有印第安人的指引,达顿家族几乎不可能找到这块好地,其他白人如果知道这块地,多半会据为己有,而不会告诉达顿,因为印第安人奉行游牧,所以对定居、对土地没有执念,才会给达顿这块地的信息。

这一切的沟通都是由男主的女儿作为桥梁。

有时 ,自由恋爱、开明开放、跨种族沟通有时候会带来巨大的好处,如果一个民族,从不与其他民族通婚,这民族就会走向极端,而且会错过很多双赢的机会,尤其现代文明核平社会(核平没错,不是和平),不可能主动灭绝哪个民族,沟通更显得重要。

看《黄石》就知道了,达顿家这块地,在当代有人出5亿美元他们都不卖。

 10 ) 故事败给了文体

如果纯粹以镜头语言取代Elsa自述部分,整剧长度缩短到8集,let the story tell itself,那么这部剧值得五星。

十年前我也许会喜欢这样的自述,十年后我也可能会重新喜欢上,但对于目前的我来说,这样的自述是违和的。

从形式上来说,也许有人会认为,镜头语言无法完全取代自述。

那么你是对的,then so be it。

这种完全的取代是没有必要的。

你可以说,这是一种导演编剧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不允许观众和他们有丝毫的理解偏差,必须一字一句地叙述出来引导观众的理解。

我甚至感觉自己在看剧的同时听了一篇影评,并被这种影评剥夺了想象的空间。

当然,上述对镜头语言表现力的质疑,很大程度上也是严重的低估,甚至是对视觉表达形式的画蛇添足。

从内容上来说,自述反复地强调从城市到荒野的转变,以及女主对至今束缚她的那些文明观念的蔑视。

然而同时,她用着最文明,最精雕细琢的比喻和象征去叙述她的反叛,把西部旷野本身的粗粝都给稀释掉了。

如果放在回忆形式的文学作品中,这种违和感不会那么强烈,毕竟文字作品全篇的阅读都是流畅而静默的。

但当它出现在这样一部本身就充满着野性的戏剧张力的视觉作品中时,文字叙述就变得嘈杂起来。

我不怀疑她的那些感想的“真实性”,并且赞同那些感想对于角色塑造极为重要,只是导演表现这些感想的形式削弱了它们的真实性。

Elsa的角色塑造本身非常成功,她的陨落令人心碎,这不需要她自己来叙述。

老队长站在马车外默默看着昏迷中的她,这就足够了,每个观众都能深深共情,那种惋惜,那种伤痛。

我并非全盘否定自述,只是认为在这个特定的故事中,它需要一定的节制。

不能太过确切和饱满。

那些自述每个都像字斟句酌的结果,而字斟句酌不是闪电黄发的风格。

文艺作品将世间万物全部浪漫化的倾向总会有令人生厌的时候。

《蜜月旅行》短评

就凭第七集龙卷风里女主这个kiss 这剧就不值三星了

3分钟前
  • 仨门儿
  • 较差

第一集很精彩,不废话就是干一下子把人抓住,但后面上路就开始有点水了,注意力集中不了,人物说话也很装,动不动大道理。第四集的月光奏鸣曲感觉跟西部片调调太不搭了。女主他妈管东管西把女儿管死看得我很烦躁。

4分钟前
  • 歌留
  • 还行

这部一般,比起黄石来说。

5分钟前
  • 朕的带刀侍卫呢
  • 还行

《1923》大量的感情戏以及文本的刻意戏剧化在这部《1883》同样体现的淋漓尽致,这导致两部剧都沦为登不上台面的赝品。更主要的原因说两点:主角是在以现代化反对现代化,看上去将传统和现代进行对立实则她就是现代化的代表,也就是他们并非1883年的美国人而是今天的美国人,这就导致你反对你自己?这种荒谬悖论贯穿全剧;视角设定是当下最“热门”的“政治正确”角度,这种迎合是一种商业上利益为先的理念,而不是艺术的追求,“艺术”是反潮流,是批评,是拷问内心的灵魂,甚至可以是情怀、情感,唯独不能沾染不纯粹的妥协之毒,然而这样一部商业剧虽说谈不上艺术,但是贩卖的是情怀,是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批评和对人性美好的追寻,这种情况下,再去迎合让人明白他们不过是一群二者皆所求的货色。此二者足以证明无需其他优缺点的赘述。

6分钟前
  • 克里斯默斯
  • 较差

诗一般的语言,历史小说的气质。壮丽的美国史诗!

9分钟前
  • 高歌
  • 力荐

在天堂般的壮丽景色下,是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伟大而真实的人类情感老警长到达彼岸后的死亡、女儿在迁徙途中到达的心中的天堂、父母为完成女儿生命之旅的强作坚忍、普鲁士人在失去一切后的孤独坚守以及黑人警察与吉普赛母亲质朴的结合剧中令人动容的一切,都无以名状

11分钟前
  • Gaiseric
  • 力荐

这几天正在玩荒野大镖客2,场景音乐太熟悉了

12分钟前
  • 告别悲伤
  • 力荐

庞大的开头最后落在了儿女情长,西部爱情故事片

14分钟前
  • 八又二分之一
  • 还行

建议先看前传再看黄石,不然落差感太大了

15分钟前
  • 朝闻道
  • 较差

西部只是一种隐喻,唯有强者才能走完旅途。

16分钟前
  • JOJO小左手
  • 力荐

第四集啥啊,目前看真不如 无神,以前借黄石喷西部的快给脸消消肿吧

21分钟前
  • 天黑要睡了
  • 推荐

Elsa Dutton 再美,也不能全剧都围着她一人转啊… 而且结果也没和正剧接起来?

22分钟前
  • markyouras
  • 还行

维持了黄石一样的质感,好评

23分钟前
  • 听海
  • 力荐

喝生水而死,过河淹死,被蛇咬死,摔下马脑震荡而死,被强盗打死,被印第安人射死……一百多人的队伍,半年以后只剩十几人,但人们仍然选择前赴后继,奔赴充满未知的应许之地,也许我们很难领会,每个国家的先人都有不同的奋斗史,相同的是,没有哪段旅程是容易的。。

28分钟前
  • Leon
  • 力荐

有点说教了 当纪录片看比较好

31分钟前
  • lommer
  • 还行

fort worth 到底有什么好值得期待的…🤦🏻‍♀️

33分钟前
  • Belle
  • 还行

整体就是一部披着西部拓荒的旅游观光片,整部剧毫无群像可言,描写迁徙者艰难的镜头更是少之又少,反而更多镜头给了女主毫无意义的爱情戏和她无病呻吟的旁白,整部剧最大的挑战就是过河和找牛,你能想到吗?

35分钟前
  • Crise
  • 较差

5分给到除女主以外的所有剧情,含女主的部分是-4分,故综合1分。

36分钟前
  • 豆友218828646
  • 很差

众人负重前行,你自岁月静好。生活在蛮荒中的人哪有你这么矫情多话的?江湖血雨腥风,吹打得了别人,就吹打不得你艾尔莎?

41分钟前
  • 恶男憋鸡
  • 很差

女主太讨厌了,拉低好感

43分钟前
  • 迷糊的大脑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