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是冲着易小星,邓家佳,以及“直播带货”这个话题去看的。
看完感觉很难评于是简单扯两句。。
首先,虽然我一直很信任3号厅,但这次我倒觉得这片没有3号厅说得那么差,至少作为喜剧我还是笑了好几次,甚至谐音梗都有笑点。。
易小星的思路也是很讨巧的那种,选了热点的话题,选了观众缘不错的演员——尤其是王耀庆一如既往是熟悉的角色类型,导致他一出场都自带笑点了,也选了不少常规的剧作思路,阴差阳错,假戏真做,各种误解和打脸的设计等等。
就怎么说,易小星搞喜剧这块的确是专业的。
至于说笑点有没有不太高级或者擦边的部分,坦白说我觉得确实有,而且明显到我这种对这个点并不敏感的人都能感觉到。
比较明显的,一个是邓家佳第一次留宿常远家之后有一小段性暗示梗,以及之后有一段远程监控读唇语,把正常的交谈误读成调情,都让我有一点轻微的尴尬。
但这也不是电影最大的问题,我能感觉到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割裂。
割裂到我一度觉得自己至少在看三部以上的电影……讲网红制造的时候好像是在看爆款好人,结尾那段唱跳rap出来的时候好像是年会不能停,而中间的某段情绪推到极致的戏又像是孤注一掷(甚至有一段对比蒙太奇给我感觉就是一比一复刻来的)。
我倒不是说模仿之类的问题,而是给人感觉像个拼盘,什么都想讲几句,但什么都没有讲得印象很深。
甚至因为元素太多太杂,明明也就两个小时的电影,总让我觉得好像拍得很冗长。
一个喜剧片,能让人感觉“拍得太长了”,这肯定是有问题的。
易小星似乎还没有抓到电影的合适节奏,他大概还是在用拍网剧的方式去拍电影,我一度觉得这电影拆成三四个小短片可能更合适……以及多说一句,我倒觉得易小星真正的天赋,在那种出其不意,冷不丁的反讽。
比如这部电影,其实我最喜欢,以至于因为有了这一幕,我总归不会给它打不及格的情节,是邓家佳助理的男朋友那个角色(关系好像稍微绕了一点hhhh)。
其实从他刚出现的时候我似乎就有一点怪怪的感觉,总觉得他虽然是主角团的助攻,但那种怯懦劲儿并不讨人喜欢。
直到结尾的那个镜头出来,毫不夸张地说我直接在座位上爆了句粗口……而最关键的是,这其实取材于现实。
被不规范直播行业迫害而死的女友,依旧被他贴在直播间的,以缅怀和悼念的名义,承接着一波又一波的流量。
是的,女友在天堂。
《人生开门红》非常好看。
这是自《年会不能停》之后,我看到的最好笑的一部国产喜剧,远超我的映前期待。
更重要的是,它和《年会不能停》一样,是深植于现实主义土壤的喜剧故事。
就像每个打工人都会被年会触动那样,每个在直播间里购过物,见证过直播带货风潮里喧嚣的人物和新闻的人,都会被《人生开门红》里密集的梗逗笑,并感叹其讽刺现实的力度之大。
《人生开门红》讲述的是常远扮演的烤肠哥周大江因为与良幸集团的顶流主播小海茉的一面之缘,在小海茉被爆与集团老总秦天龙有绯闻大幅掉粉的当口,被请来与小海茉假扮情侣,建立情侣账号开启了他的带货主播之路。
这是一部典型的「错位喜剧」。
所谓错位喜剧,是在人物身份被错认和发生错位的基础上,借由这个设定来制造滑稽笑料、营造喜剧氛围,进而去探讨人物错位前后所得与所失的理性反思和自我成长。
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40年首映的《大独裁者》,这就是一部典型的错位喜剧,讲述犹太理发师查理被误认为是大独裁者亨克尔(影射希特勒),他被迫扮演亨克尔所闹出的一系列笑料。
「错位喜剧」的精髓在于由一个外来的闯入者进入到不属于他的世界和位置上,以他这个外来者的视角来展现那个世界的荒谬,提出对原有秩序和规则的质疑。
他们就像是指出国王的新衣不存在的那个小孩子。
《大独裁者》里的理发师查理、《年会不能停》里的资深钳工胡建林、《人生开门红》里的烤肠哥周大江,都是这样的闯入者。
事实证明,无论过了多少年,「错位喜剧」对观众的吸引力始终如一。
因为闯入者的身份错位而产生的阴差阳错、误打误撞的搞笑巧合,以及人物因为各种尴尬、误会、矛盾、危机而进入到的滑稽情境,几乎每一个都是抖得响的包袱,让人笑得前仰后合。
对烤肠哥来说,和小海茉「官宣」之后的每一天,他都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不断地见识各种西洋景,同时一本正经地制造了各种笑料。
比如他和小海茉的第一次公开约会,公司安排好了剧本和摆拍的团队,准备烘托出二人绝美爱情的CP感,给烤肠哥安排了送花的惊喜场面。
结果因为周大江是临时从他的烤肠摊子上被拉走的,他身上还围着围裙,去拿花的时候被误认为是服务员,被安排上菜,还收拾了一盘剩菜拿回来,给小海茉的惊喜变成了惊吓。
紧接着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吃生的墨鱼刺身,周大江被喷了一脸墨,公司团队上下简直没眼看了。
没想到,因为他不走寻常路制造的这些笑料,反而使他和小海茉的情侣账号增加了不少关注。
《人生开门红》还在错位喜剧中设置了第三人的视角加强喜剧效果,就是田雨扮演的竞争对手项总。
他对周大江和小海茉的恋情半信半疑,但是看了周大江一系列出圈的神操作之后,他开始煞有介事地分析起周大江是个传播学大师,对周大江每一次的误打误撞都冠以高大上的传播学名词。
他认定了周大江是个心机boy,传播学大师。
于是,两人还在红人大会上进行了一番鸡同鸭讲的无效交流:他说周大江真能装啊,周大江以为他发现了自己偷偷藏起来的自助餐,他问周大江是不是上过传媒大学的进修班,周大江说自己是平顶山职业技术大学的本科生,他又说“炫耀”学历的周大江真能装“笔”,周大江又不好意思地说:“你怎么连我装笔都知道,我看刚才签完字也没人找我拿我就给收起来了”,边说边从兜里掏出一支签字笔。
周大江越是真诚,他越是觉得周大江深不可测。
这是一种在周星驰的喜剧中常见的手法,主角往往不是刻意地在搞笑,他反而是全片中最一本正经的人,他在按照自己的逻辑去行事,但是因为他被错放了位置,因此产生了错位和尴尬。
因为和别人格格不入,所以有人会认为主角是傻子,有人又会以为他是世外高人。
比如周大江和小海茉合体直播之后,他经常在直播时直接戳穿商品的优劣,在小海茉介绍化妆品里添加了红薯叶精华的时候,他张嘴就是“在我们那里红薯叶是喂猪的,大家不要被她骗了呀!
”小海茉和秦天龙被他气个半死,但是被周大江的真诚打动的观众反而开始关注他和在他直播间下单,看不透这一切的田雨自然又认为这是周大江打造的新型人设。
在一切皆可营销的时代,真性情、做自己、有良心也可以成为一种“人设标签”。
这样制造出来的错位窘境越多,站在上帝视角看穿一切的观众就越是乐不可支。
在嬉笑怒骂之间,让被某些营销话术忽悠了的观众,也有了看穿套路的慧眼。
《人生开门红》的喜剧效果很满,但它不是用屎尿屁和下三路的低级笑料填充的那种低俗喜剧,也不是网络段子扎堆的那种春晚小品式喜剧,而是充分利用错位感去揭穿网络滤镜下的套路,在逗笑观众的同时,兼顾着现实主义的情怀。
这在近年的国产喜剧市场上,并不多见,它对创作者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但它做好了,也是很容易成为经典的,因为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多多少少能体会到周大江的窘境。
我们认真学习,踏实工作,为人正直,但却好像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个时代嘲笑是脑子不开窍的傻子,到底是我们错位了,还是这个世界错位了?
陈佩斯曾经说:“窘境是所有人都有的。
利用自身残缺、错误思想、错误意志都是窘境。
喜剧的技术就是让人陷入窘境,再解脱出来。
”周大江的窘境是我们所有人的窘境,而他能戳破那个肥皂泡,回归正常生活,也是我们所有人对现实生活的真诚期望。
最近很少能看到贴近这个时代的行业标签的电影,且近乎完整的呈现出这个行业的特性,在剧情、服化道、深度、笑点上都在及格线以上,满满的诚意。
先说剧情,主线剧情是没有马虎的,导演和编剧真的有在认真细致的观察这个行业的特性,即便带了夸张戏剧化的成分,但有独立思考且经常上网的人,看到这些只会感到真实,且残酷,且无法改变现状。
不管是新人还是老人,不管是红人还是不红,几乎都有一个天价的违约金,高强度和低底薪几乎榨干了所有主播,能混出头的是少数,但多数几乎都失去了自由,当然如果都是摆在明面上的规则,那大家都是自己选的路,没什么好抱怨的,毕竟电影里也把主播的红利给拍了出来,一飞冲天确实不是梦,每天摆拍几个小时就能顶普通白领一个月的工资。
但如果这些是暗地里的规则呢,充满了算计与欺骗呢,先用话术和高薪把那些青春懵懂的小年轻骗进来,最后用合同的漏洞跟公司牢牢绑定一起,干着十倍牛马的活只给一倍牛马的钱。
当然这些都只是影片的开胃菜,重头戏肯定是挂羊头卖狗肉,真的是罪大恶极啊,以前的电视广告诈骗,也是搭上时代的快车转行做直播卖货骗了,不管是效率还是收益都远超电视广告,而且现实比电影还更魔幻,我感觉导演想将影片的反派绳之于法,单靠卖假货还办不到,居然办不到你敢信,所以才加入了猥亵强奸等版本to重罪,才能让正义战胜邪恶,合家欢大结局,至于为什么办不到,现实就摆在这。
这是整个行业的乱象,并非个人之力能挽救,还是得靠国家,现在回到个人视角上,反派和男主和女主,都经历过一无所有一穷二白,到掌握财富,站在高楼处俯瞰众生,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也体现了不同的人生观,一个是反派的,知道站在峰顶的位置有多不容易,也知道这个位置并不宽裕,更加想知道更高的山峰是一种怎样的风景,自然也就不会任由下面的人爬出来争夺观赏的位置,至于怎么做,那肯定是有什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
第二个是女主,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典型代表,始终守着最后的一丝丝底线和理想,或者说还保留着一丝人性,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放弃眼前得到的奢靡生活。
第三个是男主,确实是高人,不管说是高尚君子也好,还是假模假样也好,能够保持初心一直是很珍贵的品质,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至于谁对谁错,抛开法律不谈,那就是没有对错,生存就是很残酷的事实,按照法律来谈,失去人性的就应该一律打吧,欺骗,摆拍,恶意博取流量,爽的是自己,被骗的就是千千万,义愤填膺的百姓才都会举起骨头当火把,照亮黑夜,也烧尽世间一切污秽。
其实这样有深度的电影就应该多一些喜剧效果去衬托,去辅助,把主题表达到位了,笑点也量大管饱,观众共情的同时,也不会太过压抑,把深度和幽默平衡的很好,而且笑点也不是下三路的招数,都是需要结合情景,剧情,节奏综合呈现的笑点,让人发自内心的捧腹大笑,这点好评。
至于后半部分的夸张戏剧化,也是能理解的,毕竟喜剧氛围还是主旋律,而且也不能太过于较真,我还是能接受这部分的剧情的。
不要带太多的脑子,加入就完事了,让他说!!!
结尾最后乐乐的男朋友最终也加入这场流量狂潮,至此影片将讽刺推向了高潮。
看了点映场,上座率出奇的高,大约70%左右吧,观众反应也不错,听见几次哄堂大笑在常远主演的电影里这部绝对不能算烂片,是超出及格线,且有一定传播价值的电影。
没有观影门槛,轻松无脑看着乐呵,小人物突然翻身,热血之后归于平静,又在最后的最后来了个略带警示作用的小反转影片本身质量是中规中矩,有人说是网大水准我也同意,演员都是熟人+喜人(包括但不限于刘旸教主、土豆、吕严、管乐等),有强硬的搞笑方式,有该上的价值,有露骨的讽刺可以当成是《年会不能停》+《爆款好人》的结合。
甚至在观影过程中,我一直在忍不住跟《爆款好人》作对比,一样是讲直播乱象和人间真情,《开门红》比《好人》好太多太多了,少了腐朽的爹味儿少了自嗨少了割裂感,是在嬉皮笑脸里用心挖直播背后的东西,易小星拍出了我过去看宁浩电影的感觉。
虽然啊,主角除了邓家佳就没人负责美了,男演员清一色又脏又油又丑,这点多少有点闹眼睛hhhhh
烂片避雷,绝对要相信我。
叫兽根本无法从网络段子手提升到大电影导演;常远邓家佳和一堆喜剧人拉低喜剧质感;低俗笑料和疯癫故事破碎一地。
开场五分钟之内,你就会为自己的票钱后悔。
最不可容忍的,是将嘲讽戏谑的对象,放低至最底层的网红和摊主,肆意踩踏底层自然安全,然而也是最难笑并且失德的搞笑方式。
叫兽将这些拙劣手法集齐了,堪称一次喜剧崩盘的集中展示。
A. 破碎故事MCN老板秦天龙(王耀庆饰)与当家网红小海茉(邓家佳饰)私会被偷拍,被迫危机公关,随手找到朴实摊主“烤肠哥”周大江(常远饰),与小海茉强组一队CP。
由此开启错位喜剧。
这个故事首先与《苍茫爱》的网红题材撞车,而且,比起《苍茫爱》的公路喜剧更显支离破碎,毫无头绪。
强组CP危机公关过后,所有情节如一盘散沙,烤肠哥如同游览博物馆那般看尽名利圈种种浮华伪饰,土气外形和底层作派与贵圈格格不入;另一方面,是网红闯入底层生活,同样展示出格格不入。
格格不入没问题,但是好歹应该有连贯的情感线索,有主要的悬念牵引吧?
就像《苍茫爱》,终究还是有趟送货的行程啊!
《人生开门红》没有,大概叫兽只能满足于恶搞段子的串联。
一会儿是被富婆供养的网红(蔡国庆饰),一会儿是被扯掉上衣的于洋,一会儿是被压到窒息的常远。
桥段之间毫无关联,内在逻辑甚至还比不上房岩小哥的短视频合集。
不仅我们观众看不下去,连演员都不知道怎么表演了。
B. 浮夸表演在看前一部《喜剧的阴谋》之前,我对常远还没什么厌恶感。
《喜剧的阴谋》给了我猛烈一击,于是浅批了一波,当时便有朋友留言“常远=烂片”。
这部《人生开门红》是彻底印证了上面的公式。
常远大概只能演那种浮夸、做作,最后包饺子的“晚会式小品”,他对电影表演的理解可谓是“一窍不通”。
而邓家佳向来就有“用力过猛”的毛病,只能强装出角色的模样,离贴切和共情相隔十万八千里。
就这么两位主角,加上王耀庆、王迅本身风格化的夸张配戏,再来于洋、李宗恒、修睿刘旸管乐土豆吕严一堆喜剧人的刷脸,还要加上蔡国庆表演的秀气网红。
你光是想想那场面,你觉得有可能会成为扎实有效的电影作品吗?
绝无可能,这些喜剧人有他们的风格和味道,用在特定的小品舞台上会大放异彩,但是将他们集中在正式电影当中,绝对是导演及观众的灾难。
浮夸、耸动、癫狂、尬笑,还是小品舞台那种疯狂演技,叠加上毫无头绪的搞笑桥段,叫兽更是无力把控这所有的一切,全部演技跟随着情节进入疯癫失控的场面。
只剩下观众愣在原地,想着自己的几十元在风中凌乱。
C. 拙劣讽刺如果说前面两项还只是技术层面的疏漏,那么在喜剧的嘲讽功能层面,《人生开门红》更是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那就是将嘲讽的苗头对准底层,对准网红和劳动者。
早先晚会上嘲讽瘸子和寡妇的小品桥段,已经被批驳为欺凌弱者;后来嘲讽审丑潮流和媚俗网红,也越发让人笑不出来。
因为“流量生意”和“网红职业”大家已经不再陌生,知晓现实真相是,像片中的小海茉那般,被包装得“光鲜亮丽”的网红不过也是娱乐产业链的最底层,随时面临着被压榨和被抛弃的命运;被迫与之组成CP,常远饰演的烤肠摊主,更是现实社会中的绝对底层,这样的劳苦大众,即便是有道德或品性上的瑕疵(例如以次充好),几乎也能收获大众的体谅和包容。
毕竟同在底层,何必互相为难?
但在这部电影中,主要的笑料来源,几乎都集中在这两位角色的互动和尴尬当中,有强装镇定的虚荣,有虚张声势的尴尬,有认知习惯的错配。
唯一没有的是对上层社会的嘲弄,对幕后丑恶的揭示。
想想在《苍茫爱》中,也有帮底层摄像师发声,把不良老板送进大牢,以及对脚踏实地、沉稳质朴的尊崇。
叫兽带领的编剧团队,丝毫没有察觉这样嘲讽底层到底有什么问题,他们毫无压力地讽刺着摊主的土里吧唧,讽刺着小海茉的追名逐利。
而且宁浩集合葛优李雪琴的《爆款好人》,已经证明网红题材早成过气题材,还拿着这些千年老梗来拼凑组合,看起来是安全的讽刺,本质上是不敢深刻探索,不敢尖锐嘲讽,根本做不到《年会不能停!
》那样,直接拿现实中的权势阶层开刀。
叫兽已经脱离现实太远,他把自己囚禁在安全的讽刺区域,自以为幽默有趣,其实不过拾人牙慧、故步自封。
本片用一场既荒诞又惊喜的“网红闹剧”,揭开了直播行业的神秘面纱,也引起了观众们对于名利真假的深刻思考。
片中的笑点非常密集且新颖,各种反差和误会带来的包袱层出不穷。
这些笑点除了由主演常远和王耀庆带来大部分,一些配角也贡献了不少,尤其是蔡国庆颠覆形象演绎了坑富婆的油腻大叔。
本片在带来欢乐的同时,也毫不留情地揭露了直播行业背后的种种乱象:人设崩塌、流量造假、剧本式卖惨、直播卖假货等等。
现实中为了流量不择手段,将假货**包装成优质商品,甚至是用假药包装成救命药的情节时有发生,这种毫无保留地揭露现象让观众们得以对直播行业的乱象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人们往往容易被名利所诱惑而迷失自我,但真正面对诱惑,我们还是需要像男主周大江那样坚守自己的初心,永远保持朴实与真诚。
女主小海茉也在与周大江的相处中,逐渐找回了自我,摆脱了虚假的人设。
也正是因为周大江的真实真诚,让观众们在虚假的网络世界里看到了一丝希望。
但全片的部分桥段依旧非常老套,在“讽刺”与“煽情”上也存在不少生硬之处。
一部以为揭露业界黑暗实则自high的法盲片……能不能把喜剧还给喜剧?
不要有那么多的转折土梗可以吗,没法创新至少别把观众创飞,前半段拉高期待,后半看完就后悔😰。
男主的剧情设定就是一颗良心走天下的憨傻子,演出来也是不太聪明的样子,有时候呆滞得像和别人交流有点延迟😰女主演得蛮不错,该煽情的时候我都无脑跟着就流泪了,我打的分有一半是给女主的……剩下一半就是给前半段的笑点,还是比较密集,在短视频平台你能笑出来的梗基本在这里都能再笑一遍。
这部片主线从中后段才拉出来,前面算是人物铺垫(铺垫用心塑造,主线用脚做)女主的人物高光靠小助理签主播约被反派侵害后因高额违约金抑郁跳楼这一事件推动(划重点)(敲黑板)我们要知道,受到不法侵害第一件事是求助公安机关,以及保留证据(不洗澡,收集毛发等dna信息),书面记录事件经过,然后就是立案追究责任,避免私下调解!
让坏人受到惩罚!
关于违约金!
法院通常以实际损失的30%为调整上限,若公司无法举证损失,违约金可能大幅调减 。
格式条款未提示或显失公平(如签约费与违约金悬殊)可能被认定无效 。
主播与公司是否构成劳动关系直接影响违约金适用(劳动关系中违约金一般无效) 。
建议签约前:审阅合同条款,警惕格式条款及不合理违约金,保留沟通记录!
社会有黑暗的一面,但是正义始终存在!
祝愿世界和平!
《人生开门红》试图用“互联网麻辣烫”的噱头烹制笑料,端出一锅段子杂烩。
易小星显然深谙流量密码的排列组合法,什么方言梗、土味直播、霸总崩塌,所有元素精准踩中下沉市场的嗨点,挑逗下直播乱象。
烤肠哥生啃人参,秘书与老板玩职场“阅读理解”,影片像极了短视频平台算法推荐的猜你喜欢。
预判性抖机灵、夸张肢体语言、网络热词堆砌,这些被市场验证过的套路已经看得不能再腻,公式化做题确实快,但也仅仅是快。
当常远第N次用呆滞表情制造反差萌时,机械的表情包展览属实是看够了。
伪现实主义隔靴搔痒,批判直播乱象的揭露依旧浮于表面,片中对直播行业的所谓“批判”,其实就是口头两句道德审判。
造假数据、虚假人设、黑心商品等元素也停留在新闻标题式的罗列。
当众揭发黑心老板时,这种童话般的正义降临,恰恰暴露了创作者对行业生态的认知匮乏。
现实中资本与流量的合谋,岂是一场热血演讲就能瓦解的闹剧?
更讽刺的是结尾新恶龙取代旧恶龙的潦草,让前面一切“反思”沦为自我打脸的黑色幽默。
网红从精致利己到良心觉醒,转变速度比直播间的美颜滤镜更失真。
前一秒还在为流量不择手段,后一秒突然为正义热泪盈眶,这种人格分裂式的成长弧光,AI都不会写得如此生硬。
草根逆袭的陈旧叙事,早已被太多佳作甩开十个段位,《人生开门红》显然还不能上桌。
最后一块遮羞布掀起来,既不敢真正触碰现实的复杂,又放不下艺术表达的虚荣心。
这种既要讽刺流量又依赖流量的拧巴姿态,恰似“keep real”标语,越是声嘶力竭地呼喊真诚,越暴露创作者的虚伪与投机。
其实我觉得选题真挺好的,现在直播行业越来越夸张,还有主播签约更是离谱,资本公司不是赚你直播的钱,而是赚违约金,再说回直播,现在手机人人都有,什么妖魔鬼怪都能开直播都能玩转网络,一张图片配上对立的几句话,就能获得所谓的“流量”,然后就能带货。
这几年来为了“红”为了“流量”,很多人已经丧失人性,消费逝者,利用网络带节奏,只能是这部影片拍的只是一点点网络现状,都是我身边经历的,每个点都太真实,已经被“上链接”这三个字恶心透了!!
国家出台的清朗行动只能清理很少一部分,规范网络直播还有很远很远的路要走。
点评一下演员和剧本,一开始是冲着佳佳去的,里面造型很美,演技还行吧,就是一个网红。
常远的话正常发挥,不咋地。
最后我想夸夸剧本,我特别担心女主会跟卖烤肠的在一起(低俗结局),结果并没有!
她去追自己的梦了,还有揭露公司的原因也很合理,不是俗套的良心发现,还有揭发过程也是反转加反转,揭露那个吃“人血馒头”的男朋友真让我有一种无力感,推翻了一个套路公司,还会有无数个公司、无数个做网红梦的人“前仆后继”,真讽刺。
我觉得如何脱离这个流量怪圈,只能提升自己的认知,学会判断网络上数不胜数的信息,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不要被网络信息带节奏;同时少做白日梦,做一个普通人,不要想着一炮而红,不要为了流量丢弃自身的人性,踏踏实实做人、做事,做一个普通人即可。
观感还可以,毕竟是部喜剧。
揭露了一些直播乱象,特别是食物货不对版这一点,现实应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男女主角没有感情戏,而是人生的因缘际会带来的相聚和分手,互相也给了一定的救赎和转折,也算人生很温暖的遇见了。
一个行业在快速上升期,一定是乱象丛生,剧中也影射了主播过劳死、霸权合同这些血淋淋的真相,说到底还是一个欲字,当一个看似包装亮丽的一次机会来临时,一定要去默默核算一下代价,有些东西碰了就是万劫不复,更何况还有一群丧尽天良的人偏等着逼死绝望的人呢。
突然煽情是想搞毛
非常好看啊,梗做得很密,逐个学习,也埋了不少彩蛋,邓家佳和王耀庆选角太贴脸了,尤其是邓家佳有点网红脸,王耀庆的喜剧天赋充分展现出来了。最后一分钟反转,给三喜的李志良一个高光,好适合他。导演易小星,第一次认可他的大荧幕。
倒不是烂片吧,但是绝对不是喜剧片,后半段这种打反派的展开真的非常无语,网红怎么你了......
如果说同期的其他某些同行作品只是难看,那这次易小星的作品就很难被称之为电影,而更像当下流行的短视频段子拼贴,还是不好笑的那种。其实在看到男女主角的时候就知道难看程度大体上已经稳了,无非只是给自己一个出门走走的理由,但易小星的退步还是远超个人想象,如果说以前他还知道生活是什么样子可以开怎样的玩笑抖一些无伤大雅的机灵,那现在的作品完全像是胡闹,起码和同样草根出身的大鹏差距是越来越大了,套一个虚伪的命题就想引起普通人的共鸣,和你电影中的这些角色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或许至少看看算得上是同期出来的白客和张本煜在做什么吧,哪怕他们仍然算不上出色的演员,但他们起码没有偷懒投机。
我要像兰西雅演的那个小助理学习!元气满满工作!自己首先要给自己打气,才能开心每一天呀~
常远这次终于摆脱烂片魔咒,本次五一最值19.9直播乱象+小人物逆袭,结尾没有拍成烂俗大团圆,挺不戳插曲引用崔健红蛋中的《飞了》,带劲,没想到能在电影院听到这首歌,惊喜
很一般,不精致,甚至有些讨巧。
邓家佳百变的网红装扮美出新高度,演技也没的说,镜头前后两张脸,反差感拉满,而且演技也超好,建议多点不同角色,我爱看。
这种类型的电影,拍成谍战+反转+暗黑向,会很好看的说,最后那个乐乐的男朋友也资本化利用流量就有点讽刺意味,前半段还有一点包袱逗乐,就是那个说教太长了,应该没几分钟,但在我眼里已经有十几分钟这么长了。。。。这些规训话已经听麻了,还有大光明结局也是早就能预测到的那样平平无奇。后半段还不如花絮好玩。
能看,能笑,能打发时间。
故事比较完整。王老舅笑点担当
一个烂俗段子的集合
易小星导演在喜剧节奏上简直是个天才!每次你觉得该收的时候突然来个更离谱的转折,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
小姨妈真的好漂亮/谢天谢地最后俩人没在一起/国庆大哥太油腻了,不知道吃了几个秀才/倒也有一些意想不到的讽刺
没有硬挠胳肢窝的烂梗,没有强行上价值的尴尬,反而用一场“直播事故”撕开了网红经济的遮羞布,顺带让每个观众在笑声中照见自己的影子——毕竟谁还没被“家人们,上链接”洗过脑呢?被算法绑架的我们,活在信息茧房里无法逃脱,巨大的网络泡沫下究竟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起码国产喜剧终于学会用幽默当镜子,照出时代的荒诞了!
流量吃人,创意不错,常远的演技和梗一样烂
无厘头搞笑玩出花,常远一本正经地犯傻,搭配反套路台词,包袱一个接一个,完全没给观众留喘息机会,笑得太解压了。
谁懂王耀庆出来的救赎感…一看到他的脸我就想笑
6—6.5左右吧,可以一看。剧情很普通,有些喜剧亮点,但是整体拼凑感很足。剧情主线完全不出乎预料,基本上不用看多少就能猜到后面的剧情。前半段的喜剧桥段虽说很多都是夸张化的段子,很多都没有完全融入剧情体系里,但是还有些意思;后半段反抗剧情的转折很生硬,前后割裂很明显。而且最大的不足是剧情指向性太明确,直接指向各种直播乱像和负面新闻,但是几乎是一刀切式处理人物塑造,剧情设计上完全是为了迎合当前社会话题下的“正能量爽点”,反倒是结尾剧情的处理还有些意思,字幕处理也是绝了。
好久没有在电影院如此畅快淋漓地笑了!很多人对于喜剧电影过度苛刻,质疑它的真实性,质疑它的逻辑性,质疑它的正确性。陈佩斯老师说过,喜剧的第一要义就是让人笑,至于其他,那是附带的。蔡老师的媚眼,土豆的叫爸爸烂梗,吕严的造型师之怒,李宗恒的狗腿子“本色出演”,倒霉狗仔修睿的震耳欲聋,笑料一个接着一个,电影院里的笑声从来没有断过。这就是一部好喜剧电影,我笑了,无他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