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见乌鸦当年在看《阴阳路》的时候,对最后一个故事《陀地位》印象颇深,陀地位是指电影院中专门给鬼坐的座位,偌大的电影院,关上灯光漆黑一片,大银幕上播放着电影,有没有注意到你身边的究竟是人是鬼?
电影院也是个滋生恐怖故事的温床,《恐怖电影院》就是讲述这样一个恐怖故事,尽管该片的宣传声称“实景体验”,但依然是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在粤语中的“陀地”是说在某个地方的恶霸,例如说有个恶霸住在那个地方,然后人家就叫他们为“陀地”,“陀地位”就是被“恶霸”占据的座位。
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刘镇伟编剧策划、余允抗导演的经典鬼片《凶榜》,电影最大的优点在于将闹鬼场所从人迹罕至的荒村、坟场、古宅等场所搬到了我们平时常去的闹市区、高楼大厦,根据当时刘镇伟所言,越是我们常去的地方,发生的恐怖故事就越让人觉得恐怖。
至此,香港鬼片从深巷古宅之中走出,“进入到”寻常百姓之家。
香港恐怖片的转变,造就了诸如《阴阳路》、《OFFICE有鬼》、《夜半一点钟》等多部当代都市鬼片精品。
这种路数对内地恐怖片的影响其实不大,根据以往经验,国产恐怖片对场所的甄别不太理想,依旧停留在医院、火葬场、荒村等地,《恐怖电影院》突出的一点,就是在故事场景的选择让,第一次让恐怖事件的发生场所选择在了人家经常去的地方,在场景选择上的特立独行,是该片吸引观众的第一个地方。
平时电影院熙熙融融,但阴暗、偌大、常年不见阳光的影厅中,才是恐怖故事最佳的载体。
除去该片题材上的优势, 诸如这类电影院闹鬼的坊间灵异传说还有很多,人类与生俱来的猎奇心态大大增强了这些传说的流传度,抱着极低的期望值去看《恐怖电影院》,有道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没报什么希望自然会有意外之喜。
平心而论,《夜半梳头》是小成本,电影主要场景就是一家电影院,演员阵容无亮点,电影有装神弄鬼的情节,但并不是糊弄人。
《恐怖电影院》实际上是一部打着恐怖片幌子的亲情片。
抱着极低的期望值去看《恐怖电影院》,有道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没报什么希望自然会有意外之喜。
平心而论,《夜半梳头》是小成本,电影主要场景就是一家电影院,演员阵容无亮点,电影有装神弄鬼的情节,但并不是糊弄人。
《恐怖电影院》实际上是一部打着恐怖片幌子的亲情片。
这部电影属于渐入佳境型,电影采用双线的起步方式作为所有事件的起因,困扰主角多年的噩梦,剧组的死亡事件交汇在一起,让电影的故事发展有了立足点。
从“见鬼”拓展的几十年的往事,首先电影有着可以自圆其说的故事电影开场以主角的噩梦作为开端,在以剧组出现意外死亡事件为起点,前20分钟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因为出场人物太多,但当你度过这一段内容后,就会发现越往后故事发展越大,说白了就是“有戏”。
电影院中的鬼影忽隐忽现,但留下了相关线索,所有矛头都指向了当年主角的那起噩梦,电影从一个格局很小的开场逐渐拓展到了一个有深度和广度的挖掘空间。
同时,编导的误导性也很强,将所有矛头都指向某配角,然而海阔天空的地方还在后面。
电影在吓人场面,包括电影院中的鬼手,白衣女鬼都是都是恐怖片惯用的路数,屡试不爽。
越往后看就会觉得这个故事并非简单的装神弄鬼那么简单。
结尾最有意思,因为电影在将观众引入歧途的同时,谁都知道片中的“鬼”是假扮的,没有逃出国产恐怖片惯用的路子,吓人场面依然畏首畏尾,到头来依然属于精神分裂。
但本片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不像其他下三路恐怖片在闹了95分钟鬼之后,突然用最后5分钟告诉观众以上全是主角精神分裂后的产物。
《恐怖电影院》的故事在一开始就告诉观众世界上根本没有鬼,都是主角抑郁症的产物,但随着电影的发展,很多人都看到了“鬼”,难道所有人都精神分裂了吗?
这就是一个故事发展中的一个包袱,而电影的最后,当包袱抖开的时候,审视整个故事,其实是一部情感片,电影很像大卫·芬奇的《心理游戏》,利用一个局来角色破解多年的心结,而且在这一层面上,又加了一部分人心叵测的因素。
让结局有了两次翻转。
当然这个包袱抖得并不算精彩,因为这个模板已经不算新鲜了。
又到了吐槽的时间,不是我吐槽,而是编剧吐槽,该片的编剧是我哥们,听他讲述剧本的审查过程,听得心惊肉跳,比电影还要精彩。
然后看完电影之后,又看了最初剧本,除了名字一样之外,完全就是两部电影,然后哥们又跟我吐槽。
地球人都知道,中国电影是不能出现鬼的,但偏偏恐怖电影在市场上是非常抢手的。
“痛并快乐着”大概是国内所有恐怖惊悚类电影共存的状态。
这些电影成本不高,题材猎奇,票房很好,擅长以小搏大,这是“快乐”;不过根据审查和技术经验等方面的原因,国产恐怖片的水准要在十八层地狱煤窑中的掏下水道的之下,说白了,就是不用心弄,糊弄一周票房完事,恐怖片人品耗尽,这是“痛”。
然后回到电影本身上,这个故事是完成是在审查范围之内,不是说故事不好,最起码该片自圆其说,电影的悬念直到最后一刻才揭开,而且是双层包袱,两次反转结尾之处情感线落笔有一定的力度。
但作为恐怖片,遗憾之处也不少。
《恐怖电影院》的制片商和制片人还有导演们!
导演,我问你,我们观众来看电影,你是不是的负责拍,你的剧情这么平淡不说,所有的场景都是在山西拍的?
广告植入蒙牛农夫山泉,这都不用说,因为你们要赚钱,可你们的拍摄能不能这么粗糙!
我是和朋友花了20元,可我们是信任你们的电影,结果大家都离场了,这就是你们的宣传语:有胆你来吗?
所有的镜头,不是在电影院,就是在写个楼里的办公室,请问电影商们,你们就这么考虑到成本吗,女鬼就穿一件真丝衣服啊!
现在都是年轻观众,你是让他们遗憾离开座位吗?
那你要是骗钱的话,你为什么把海报宣传的那么到位,预告片的感觉片花剪接的那么好?
你的目的就是忽悠观众,然后不问影评感想吗?
朋友们 不要看了 太差劲了
国庆档刚刚开始,却又好像即将结束,时光荏苒,真的过得很快。
人都会老,何况是电影,无论你是会逗比的国民喜剧,还是能催泪的现实悲剧,还是不痴魔不成活的女作家传奇,都只有短短的一段时间可以狂欢,过去之后,一切路归路桥归桥。
有些当时很震撼的后来就会被遗忘,有些当时受冷落的可能日后还会被观众翻出来当作新欢。
不是说这些电影好或不好,而是置于这个快餐化娱乐当道的时代,我们和它们都别无选择。
铺垫这么多,并不完全是为了美化这部名叫《恐怖电影院》的电影,这家公司出品的小成本惊悚片,每部都会有那么一千多万到三千多万不等的票房,你看很多电影炒得轰轰烈烈的,明星牌子亮亮的,也没比它们好多少,艺术的好坏另说,娱乐性的好坏自有市场来检验,没必要庸人自扰。
今天这篇要写给这部片的编剧——曾经的影评人满囤儿。
就像前面信马由缰写到,时光苦短,人都会老,但有些人又是不老的,就像满囤儿,五六年前认识他的时候,就是这副模样,现在,还是这副模样。
除了电影院,几乎不会在别处看见他,脸上笑咪咪的,走路的姿势永远是跆拳道黑带高段的轻飘飘,除了电影、健身和过日子三件事,圈子里花花绿绿的事几乎从来不聊。
我们一直都认为,他的心理年龄停在了二十岁左右,我想,那应该是他真正爱上电影的年纪。
因为太熟悉满囤儿的性格,以至听说他开始写剧本的时候,就一直偏见的认为,他会写出一部不错的宅男题材喜剧,里面一定有电影院,后来才知道,只猜对一半,确实有电影院,而且几乎一半的场景都发生在电影院,讲的就是一群拍电影的人,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惊悚片,犯罪、CULT,心理变态,人性争锋、视听恐吓,一应俱全。
那时候每隔几天就会催一遍,什么时候能给哥几个看一下啊?
每次都答案都不一样,从剧本没过审,超短时间的按要求大修改,拍摄、后期、定档期,满囤儿的第一部编剧处女作大电影诞生历程就像过五关斩六将,过了今天都不知道明天的太阳打哪边出,这应该是很多电影人入行必做的功课吧,我们总是这样劝慰他,不过看他那满不在乎仍然笑咪咪的表情,好像我们才是应该被安慰的对象。
就这样,终于看到了《恐怖电影院》,片如其名,确实很恐怖,简单的蛋比几句,当红女明意外命殒片场,童年时在电影院里有心理阴影后来却入了电影这一行的女导演,当制片的导演男友,导演弟弟又是女星在世时的男友,还有几位想凭香艳上位的女演员,一群人各怀鬼胎,还时不时的“见鬼”,直至决定在电影院里一起看一段“鬼片”来悼念女明星,后面的事不用说了,鬼肯定是没有,无非是人性交锋,惊悚效果不错,悬念也憋到了最后,生生让你想不到。
作为满囤儿第一部被搬上大银幕的剧本,我觉得它是成功的,至少在对电影语言的运用,故事和人物的结构,对人性的解读上,它是非常纯正而毫无污染的,仅有的扭曲,也是因为最初的构想太过灰色,难免被纠正,这也不是一个编剧所能左右的。
在我看来,满囤儿应该是没有遗憾的,尽管他从来也没觉得这部剧本对他有多重要,有太多的不尽兴,不满意,无力。
其实无所谓,这世界上有很多大师,大导演,大编剧,也需要一些小编剧。
身为同样从写影评开始的人,我们都知道从一个只会看电影的人到一个被市场认可的小编剧,这其中的路有多么漫长。
无论满囤儿未来在编剧这行当上有多好或多烂的成就,只要他能保持这这些年来快乐看电影、写影评、写剧本的初心,我辈同路人都会觉得好开森。
文:赵猪电影自诞生以来,其主要功用就是通过银幕上真实、鲜活的人物与故事,在观众视角里产生移情作用,让观众感同身受,进而仿佛获得一次新的人生。
在这一基础上,电影技术的全部发展都是朝着让观众的感受更加逼真,更容易进入电影故事和场景的方向来的,比如最早的彩色画面,声音效果,以及近几年蓬勃发展的3D技术。
《恐怖电影院》正是建构在这一基调上,用最简单的戏中戏模式,把大家习以为常的电影院里,大银幕上正在上演的故事,与观众周遭的密闭环境相结合,营造出一种人在戏中,戏里有戏的融合效果,在惊悚片的效果和发挥方面,确实有着非同一般的感受。
正如最著名的日本恐怖片《午夜凶铃》中,贞子从电视机屏幕里爬了出来。
换个方式来理解,这其实恰恰是观众欣赏恐怖片的一种隐约的内心期待,正因为身处安全的位置,所以他们更加期盼能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刺激,来满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体验。
《恐怖电影院》开场说的就是这样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在空无一人的电影放映大厅里,同行的弟弟却偏偏说周围全都是人,然后大银幕上,妆容恐怖的女鬼伸出利爪伸向你时,果然就感觉到从自己脑后有异常的响动,站在角落里卖冰糖葫芦的古怪大妈,突然从天而降,摔在面前的横死者,一连串离奇的事件,都发生在漆黑一片的电影院中,再配合大银幕上正在放映的故事,这不正是所有爱看恐怖片的观众内心既害怕,又无比期待的事情么?
当然,稍微有点常识的朋友大概也都知道,在中国电影院里,大银幕上所发生的一切都不可能有鬼,所以影片最后只能十分无奈地转向了阴谋、梦境、心理疾病这些非常老套的方向。
但是至少在揭开谜底之前,编剧和导演还是尽心尽力地在具体桥段上下了功夫,结合电影院这一特殊的环境,创造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惊吓效果。
本片编剧满囤儿是我的朋友,也是一位影评人,看过大量电影,对电影也始终怀着理想。
我曾经看过最初的剧本手稿,其中许多场景和桥段的设置,远比现在所呈现出来的更加吓人,诸如在逆行的电梯上,徒劳无功辗转着的眼珠等等,只是想想就令人觉得不寒而栗。
当然最终因为各种大家都了解的原因,没能出现,确实可惜。
尽管如此,《恐怖电影院》还是开创了中国惊悚片类型中的先河,用电影院这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密闭环境,结合大银幕之上以及大银幕之下似远似近,相互影响的氛围,创造出全新的融合式惊悚效果,真是令人细思恐极。
最后友情提示一下,作为一个影评人,编剧满囤儿刻意在电影里埋了一些小彩蛋,大家在看片时可以稍微留心一下。
不作死就不会死,你真的敢去电影院看《恐怖电影院》吗?
尽管现在流行通过3D、4D技术满足观众对电影身临其境的体验,但电影观感一方面是“观”,更重要的一方面在于“感”。
有什么比实景体验式的恐怖更恐怖呢?
《恐怖电影院》剧情的巧妙之处恰在于此。
影片不仅采用了戏中戏的故事模式,更将真实的观众也引入其中,形成如同《盗梦空间》般环环相扣的密闭空间。
“真实”是该片不同于其他恐怖片最大的特点。
一部恐怖片“真实”了,你可以想象它的效果。
影片讲述了发生在一家午夜电影院内外的诡异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恰是恐怖电影的拍摄人员。
影片中电影拍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都是现实拍摄中会遇到的。
譬如片场的灵异事件,在现实中我们也经常见到恐怖电影以此炒作。
如果真有人受伤或者有人去世,那么这部电影自然诡异至极。
港台的鬼故事电影中曾有这样一句话,别说你没见过鬼,常在河边走岂有不湿鞋的道理。
很多恐怖的故事都发生在唯物主义思想下。
观众去观看《恐怖电影院》同影片中角色步入午夜电影院的心理是一样的,大家都生活在现实,不相信会发生超常规的事情。
而一切神秘正在发生。
你确定你知道观看《恐怖电影院》会发生什么吗?
另一方面,《恐怖电影院》本身集结了一批非常有经验的恐怖片制作团队。
著名恐怖片导演牛朝阳担当监制,新锐导演袁杰执导,著名影评人、恐怖片资深策划满囤儿担当编剧。
无论是戏内对戏中戏的整体制作营销,其中的“猫腻”熟悉程度与处理方式,还是戏外对该片的制作与营销都有成熟的规划,观众很难不被带入戏中,成为戏的一部分。
明知审查原因会将“鬼”消灭,编剧满囤儿还是忍不住在原剧本中设计了各色真实鬼存在的场景,结局较现在也更有悬念。
在有关部门的照顾下,尽管经过一系列后续改善,影片最终成为一部勾人心魄的悬疑作品。
不过,观众的代入感并未受到影响,只要你是在电影院观看,置身于熟悉的场景中。
你可曾有过独自观影的经历?
你注意过你身边有人?
你有没有奇怪地感觉手中的爆米花变少啦?
门外总在发生些什么是吗?
你永远不知道最亲密的那个人心中所想是吗?
《恐怖电影院》惊悚的地方并不新鲜,而恰是这些众所周知的元素,这些你观影过程中正在发生的事情,真实到令人发指毛骨悚然。
你确定你可以“凭胆入场”?
就算你敢,笔者还是友情提示你,该片真不适合一个人去看。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这是一部烂片。
不管宣传得如何,看到一半就有想退票的冲动。
故事是一个好故事,算是悬疑吧,或者心理悬疑。
和鬼片不搭界开场的故事完全没有烘托出气氛,试想一下,如果在姐姐眼中是光明的却空无一人的电影院,而弟弟看到光影斑驳却座无虚席的在播放电影的电影院是不是更出色一点。
其次是灯光的应用,从来没看过这么光线充足的恐怖片,就连影片中那部什么背靠背的虚拟电影,也是如此男主角跑过那么光线充足的走廊,一点气氛的营造都没有,就是靠几个恐惧的眼神和女鬼配角的类似电锯惊魂的造型。
第三姐姐在会议室的崩溃,一点先兆都没有,突然就崩了,完全没有过程,直白得让人无语。
接着是所有国产恐怖悬疑片里都会出现的心理医生,以及心理治疗的过程。
天啊!
太平铺直叙!
温开水般无趣。
最后恐怖主角悠闲得将全部事实合盘托出。
演员灯光摄影布景导演编剧几乎是一无是处。
根本不用心根本不出力完全看不到影片中所应该表现出的空间感,好像是在一个小盒子里拍摄出来的。
我们可以容忍你技术达不到,可以容忍你演技达不到却完全无法这样浪费我们的生命你们把拍摄海报的那种精神拿出来 都可以拍出一部看的过眼的电影
如果演艺圈要评一个烂片导演称号,袁杰绝对实至名归!
每部作品都在刷新观众对烂片的认知!
真正的做到了“我天生就是来演艺圈卖傻的!
”用弱智般的剧本,绝对没有演技的演员,加上独特的两毛五制作效果,让大家充分的感受到烂片是怎样炼成的!
如果演艺圈要评一个烂片导演称号,袁杰绝对实至名归!
每部作品都在刷新观众对烂片的认知!
真正的做到了“我天生就是来演艺圈卖傻的!
”用弱智般的剧本,绝对没有演技的演员,加上独特的两毛五制作效果,让大家充分的感受到烂片是怎样炼成的!
15年看的·序幕,姐弟恋在一间电影院看电影,姐姐疑问为什么还不开演,而弟弟说"不是已经开演了吗"。
此时一人从高处落下 满脸是血,姐弟俩想要逃走 但门已被锁上。
弟弟又称有人在者卖糖葫芦。
一鬼影出现……欣雅称"她在这",同伴们称"一定是幻觉。
她已经死了 永远不会回来了"。
所以又双叒叕是那种套路——一群人害死了一个人,与死者关系亲密的主角装神弄鬼来报仇……
有兴趣的童鞋可以去看一看百度百科上的评价,我操不止是电影,估计那影评也是花钱买的,摆明的睁着眼说瞎话,扒了裤子放屁,这绝对是我这一辈子看过最烂的电影,没有之一,我从小看外国片长大,本身对国产就没什么兴趣,加上大陆片的口碑普遍偏差,要不是同学拉着我去,绝对不会想象自己会花50元去电影院睡觉。
说是恐怖片,操还真是,看到最后一点全影院的人吓得都笑喷了。
印象最深的是我前面的一个老大娘,看到最后笑的连嘴都合不上了,和恐怖电影院这个主题到挺对应的只有十个人的电影院,回荡着老奶奶诡异的笑声。
不过话说回来这部电影还是有些商业优点,比如看过之后你就再也不会忘记导演袁杰这个杀千刀的傻逼name。
中国电影为什么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过分的商业化,总是把吸金的明星放在第一位,而不去关心电影本身的质量,只在乎演员的人气高低而不是演技好坏,只想反正我们的电影里有谁谁谁片子在烂无所谓只要亏不了就好,就好比小时代一样演员阵容都是当下流行的,所以就算剧本在烂,票房都是成功的,没人会关心电影的品质如何,他们只知道这部电影里有xxxx所以就拿着钱包去看喽,一部赚了,其它的也就随波逐流争先恐后的跟着效仿,最终导致华语片一直不入流尴尬处境,不过这也没办法反正观众买账,你又能说撒。
但说白了这部电影连个稍微红点的演员都没有,纯属是败笔中的败笔,烂片中的下三滥。
很多导演编剧麻烦你们学好本行的基本功再来拍电影可以吗?
模仿别人根本不管用。
拍电影和做菜一样,你要掌握厨艺,而不是把别人的剩菜再加工,其他不想多说。
凑字数,😂😂😂😂😂😂😃😂😂😂😂😂😂😂😂😂😂😌😚😃😚😜😚😍😌😚😚😚😜😜😜😜😜😜😜😜😜😜😜😜😜😜😜😜😜😜😜😜😜😝😝😝😝😝😝😝😝😝😝😝😝😝😝😝😝😝😝😝😝😝😝😝😝😝😝😝😝😞😞😒😒😒😒😒😒😒😒
补:过年大扫除发现陈年票根之无语2014-11-01
尴尬
2018服了
这电影最成功的就是这名字了。
郭美美进监狱前拍的最后一部片子,演个大BOSS,最后那大爆发的演技,啧啧啧,五个赞!!!
个人觉得还是有突破的吧,大家都在说什么垃圾,低成本之类的,我想这一开始就脱离了评价电影的一个机制。该电影前后还是比较呼应的吧,视觉上没有日韩那种突如其来的刺激感,画面制作和处理上也不是太精细,不过心理方面的刺激还是不容小视的,是一部充满悬疑的,不到最后一秒,还真不知道结局如何的电
本来是想看恐怖游泳馆的 无奈找不到片源只能看这个了 海报真的是整部电影最吓人的 特别好奇这个导演是怎么拉到赞助的...
不是我说这剧情怎么可以烂成这样,演技也没有
拉低智商
电影院好多小伙伴没有看完就离场,说不够恐怖~~
2/10
又是精神病
傻逼片子
好的恐怖电影让人恐惧,烂的恐怖电影让人恐惧
这片还能上院线??简直侮辱智商!而且更可怕的似乎还有第2部……要命了!故事,演技,颜值都很糟糕,就其中一个妹子还可以看一下。配角比主角好看的多!上映的宣传除了内部人员没观众,简直哈哈哈哈!
预告片的座位席透露了观影人数,导演真是机智!
悬疑性质的惊悚烂片,实在是太烂了。。。TM这电影是拍给电影院座位看的吧。。。
一星给片头,越往后越烂~~~~~~
20年之内中国院线不可能做出“够恐怖”的惊悚片。我话就撂这儿,不信走着瞧。爆米花和纯清片可以勉强靠小聪明蒙混过关,惊悚悬疑题材是最考验功底的,一招一式都是对观影心理的缜密铺垫。国产惊悚电影的出路就是老老实实做成搞笑片。
哈哈哈哈哈哈哈我为什么要来电影院看这个哈哈哈哈哈我一定是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