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更喜欢它的另一个译名:我看见黄花在青草中摇曳。
黄花、青草,还有三个小小少年,奠定了本片的基调:轻快、明媚。
之所以想推荐这部电影,有三点很打动我。
先讲手足。
弟弟小样是哥哥阿韶的迷弟,哪怕哥哥玩游戏使诈让弟弟受了伤,小样也愿意自己被爸爸骂而让哥哥先跑。
晚上哥哥在灯下写作业,弟弟就坐在地上,借着台灯看书。
学校里校霸小胖欺负哥哥,小样愿意用哥哥教会自己的谋略帮哥哥出气。
哥哥对小样,有出于私心的辜负,也有作为大哥的鼓励和陪伴,这个稍后讲。
除了亲情,也讲少年心思的萌动和欢喜。
哥哥阿韶看到了自己的檀叔对爱慕女孩儿的追求,在不经意间知道了檀叔写的情诗:晴雨是天之病,相思是我爱你之病。
谁也不会知道,在哪个清晰的时间节点,少年的心里动了一下。
阿韶心里的欢喜,是同班同学小敏。
少年的心思总是明亮又能一眼看透的。
喜欢你,意味着想把作业给你抄。
喜欢你,就是愿意和你一起玩。
小敏说她不懂诗篇里的情诗,但她却清晰地说出了少年阿韶想听的话。
人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变老,唯有想起这些青春悸动的时刻,才提醒你那些瞬间曾真实又深刻地存在过。
因为在意,所以才变得小心又多疑,阿韶吃醋了。
小敏家着火了,所以她来到了哥俩的家中暂住一段时间。
小样性格外向开朗,小敏也愿意和小样一起钓鱼、捉虫,阿韶这时候就会躲在一旁生闷气。
这样毫无来由吃醋的小眼神,是不是无比熟悉。
可能是嫉妒或者莫名说不清的情绪,当邻居爷爷来家中把小样养的蛤蟆拿走入药的时候,阿韶并没有阻止。
当看到弟弟焦急的寻找,哥哥还是很愧疚。
但当他再找回一只蛤蟆时,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小样已经知道自己养的蛤蟆谷苟再也不会回来了。
因为心里有愧疚,所以默默记下,以后加倍对你好。
后来弟弟受伤,哥哥一直陪伴他,把床让给他,自己睡已经烂了洞的吊床上。
在弟弟后期恢复训练时,哥哥也会不怕累的陪着一步步练习走路。
l弟弟是坚强的乐天派,高兴的是,也看到了哥哥的成长。
在这部影片中,私自偏爱弟弟小样,心里敞亮阳光,为人乐观坚强,最重要的是有一颗不染纤尘的心。
小样一直相信书中讲的公主和驸马的故事,他愿意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公主在等着他守护他。
村里有个传说,传说村里的死树里住着一个公主的灵魂。
但人们不能轻易接近死树,否则会被守护死树的老虎吃掉。
可是死树背后,真的存在一个公主。
故事编排上不算特别精彩,不过也算合乎情理,也给人以感动。
小样和公主之间是怎样的故事就不剧透了,看过就知道了。
除了手足情和少年的懵懂心事打动人以外,这部电影慢悠悠的节奏也让人看到了纸糊风筝、编的草绳、手工做的小竹船……你是不是也想起了那年夏天的蝉鸣和属于小小少年你的小小心事。
这是一部越南电影,至少在大陆的搜索引擎上还没有标签备注,2015年出品,导演叫武国越,不是陈英雄。
对于这部电影,有人这样评论它:按照中国这尿性,在电影方面,继韩日印之后,越南也要超中国了。
这个倒没那么绝对,但说实在的,看完了这部电影你确实会忍不住把它和这两年在国内被消费过度的青春电影来个比较,然后不自觉的得出以上结论。
八十年代末的越南,三家人,两兄弟,一个暗恋对象,茂盛的甘蔗林,平整宽阔的田野,盘根错节的老树,蜿蜒曲折的溪流……和《青木瓜之味》一样的,导演运用了大面积丰富明艳的色彩来构筑他的影片,然后记忆里的童年、苦涩挣扎的成长、青春里隐隐的悸动、父母兄弟邻里间的真挚感情甚至浓厚的越南传统文化,都在这深绿、浅绿、嫩绿、明黄的色彩里扩大、变深。
一幅属于八十年代末的充满人文气息的越南乡村怀旧图画就这样被细细临摹出来。
无比纯真,无比美好。
【兄弟】阿韶和小祥是两兄弟,阿韶内向安静用功,小祥外向开朗聪明。
即使是作为哥哥,阿韶也无法平衡弟弟总比自己聪明并善与人交流这个事实,游戏、运气、勇气、性格……所有的一切小祥都胜于阿韶。
于是生活里的各种小嫌弃、小报复心理频频在阿韶身上上演,玩游戏耍赖让小祥受伤还要义正言辞说这是战场里的规矩;眼睁睁看着小祥的宠物(蛤蟆)被邻居伯伯拿走炖汤无动于衷;最后甚至不分青红皂白打得小祥卧病在床好长时间。
这样的哥哥真是讨厌啊。
但是,所有有过兄弟姐妹并且贫穷着长大的人对于这一点多多少少是能感同身受的。
因为贫穷,所以资源永远分配不均,在只能保持最基本生存的生活里,多了弟弟之后,父母的关注、日常的吃穿住行全都被瓜分了一半;况且小祥作为弟弟却处处优异于自己,所以自身的存在价值也被夺了过去。
我虽然懂事不代表我不介意。
因此阿韶会不时的发泄内心的怒气,直到最后的情绪大爆发。
不过即使有这一层不满,他们兄弟仍旧是相亲相爱。
小祥每次被阿韶伤害后第一时间都是为阿韶开脱;阿韶不敢走夜路要小祥陪伴,但小祥要给同村的哥哥送情书,不得不分开走,阿韶说你要是不陪我的话,我就不和你玩了。
小祥说你不跟我玩,过几天自然会跟我和好。
阿韶问小祥的秘密,小祥说不能说,阿韶说我是你哥哥,有什么不能说的;阿韶有秘密,对小祥说你是我弟弟,可以和你说;阿韶被学校小霸王欺负,小祥便“设计”圈套收拾小霸王;为了给小祥找吃的,总被欺负的阿韶终于不顾一切地和小霸王打起来……这些片段如同整部影片的色调,温暖,清新,可爱。
最后阿韶终于冲破心里的障碍,放下所有心结,处处维护小祥,看着真是令人感动。
【相思病】虽然还在处于戴红领巾(看到一半才突然意识到越南的共产主义身份,那一条条鲜红的红领巾看着真是让人倍感亲切呢)的年纪,但阿韶已经对小敏情窦初开。
从不经意的问起小祥传送情书的内容,到后来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地抄在笔记本上,再到课间休息时间聚集在小敏身上的目光。
阿韶走在路上看到约会的檀叔和荣姐姐,自己的小爱情也随之萌芽。
然而给小敏的情诗被小敏交给老师,老师拧着阿韶的耳朵恨铁不成钢:相思……爱……不好好学习,看你还相思。
回家的路上小敏道歉,阿韶问你理不理解里面的内容,小敏无辜地说我哪能理解呢。
晴雨是老天爷的病,相思是我爱你的病。
都还在跳橡皮筋、玩玻璃球的年纪,哪里懂得这些情情爱爱。
少年先一步迈进青春的旋窝,因为少女没有同步而暗自伤神。
可是男女生的青春原本就很难同步,不是快一点就是慢一点,因此才那么多遗憾,才那么让人在往后的时光耿耿于怀。
后来小敏问阿韶为什么最近对她那么好,阿韶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就是很想和你一起玩。
小敏说我很早就喜欢和你一起玩了。
小敏伤心难过的时候,阿韶去安慰她;在小敏的妈妈进城去找小敏的爸爸的时候,阿韶去陪小敏过夜给她送饭;因为小祥可以肆无忌惮地和小敏一起玩而吃小祥的醋;犯了错怕被小敏讨厌……青涩的感情萌芽在一个小村庄里,在他们本应无忧无虑的年纪里,在满眼的绿地黄花里,阿韶品尝着连绵不断的酸甜苦辣。
他悄然成长着而不自知,所以闹别扭、闹情绪、像个刺猬一样怕冷却又竖起尖锐的刺。
小敏整天和小祥玩在一起,阿韶除了嫉妒便是越发的孤独,直到小敏搬走后,阿韶翻开小敏留下的最美情诗集,夹着花朵的那一页正是“晴雨是老天爷的病,相思是我爱你的病”这一首。
于是所有小敏的小心翼翼与默默不语都有了解释。
谁说小孩子不懂爱,他们分明是最懂爱的人啊。
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被导演刻画得很细致,和《小情人》有异曲同工的地方,但又比《小情人》更明朗,色调更柔和。
【亲情】阿韶一家,小敏一家,八伯一家都是那个年代贫穷而平凡的家庭。
雨季的洪水过后,只能煮稀饭维持温饱,阿韶的爸妈看着锅里寥寥无几的米粒,看着阿韶、小祥与小敏饥肠辘辘的样子,便把自己的一份留给孩子们;小祥要看病,爸爸虽然生气,但还是把家里的牛、所有值钱的东西拿去换钱给小祥治疗;小祥在河里捞到一块铜,大家以为是金子,排着队在路口等着拿给妈妈看,幻想着有钱之后的生活……贫穷但温馨,平凡但温情;小敏的爸爸以为自己得了麻风病而将自己关在家门口的仓库里,一场大火过后消失无踪,小敏的妈妈砸锅卖铁也要去城里将他找回来;八伯的女儿小伊因为妈妈的意外身亡而神志不清,八伯就将家搬到树林深处,处处配合着小伊活在公主国王的童话故事里。
八十年代的越南吃不饱穿不暖,大家都活在贫穷里,但他们活得很用心,隆重地对待节日,街坊邻居永远相互帮衬,所以整部影片能给人一种“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桃花源记感。
物质上的困顿没有扭曲我们的精神世界,所以这可能是导演武国越从美国回越南发展的深层原因——童年奠定的记忆在我们成人之后会处处左右我们的选择,会是我们整个人生发展的出发点。
电影用一个男生的成长串联起整个八十年代的越南乡村生活,既打了情怀牌也复刻了秀丽的越南美景;既展示着越南特色也表现了普世的青春、亲情与青涩;明明是一个在贫穷岁月里成长的悲愁回忆,但被导演用明艳的色彩以及无处不在的小幽默包装成一部笑中有泪的故事。
确实不可多得。
故事发生在 1980 年越南中部的一个贫穷农村,讲述了两兄弟之间在成长过程中的系列故事。
一同玩耍、看家、相扶相助,弟弟崇拜哥哥,但哥哥却嫉妒弟弟因聪明多受父母夸奖。
直到大火烧毁了邻居的房子,兄弟情面临崩溃……他们要如何来修补破碎的感情?
跟随两兄弟的回忆,亦可领略越南小城镇简单纯淳朴的慢节奏生活。
从前,我们还尚年幼,不知道什么叫清贫,只知道下大雨家里就会漏水,吃不饱就玩过家家,自己淘东西吃,自己做玩具玩;不知道什么叫爱情,只想对你好,想和你待一起,把从大人那听来的情诗念给你听;不知道什么叫似水华年,只记得在这片绿地黄花之间,摇曳的是我们的快乐、伤心、嫉妒、愤怒、悔恨和感动!!
被小伙伴安利了这部电影之后,刚刚看完,觉得电影拍的是真的好。
看多了越南的广告,发现他们的叙事风格自成一派,但是整体的氛围烘托的很好,总是温情的,安静的,舒缓的。
可能不会有很多很深刻的道理,但是总能让你想起一些事情,将你完美的代入。
影片会用到很多安静的远景镜头来展示风景,不论是缓缓落下的太阳,还是大片的麦田,都代表了小镇的安宁,静谧,和谐,仿佛有一点中国南方小镇的感觉。
而整个故事的铺陈与节奏也非常缓慢,导演只想讲简单的故事,只想克制,冷静的探讨成长种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父子、懵懂的爱情、兄弟情......之前看过一本心理学的书,叫《自卑与超越》,里边写到,只要家中有长子和次子,他们便一生中都免不了被比较,那看完电影更是深深的认同。
包括我自己在看的时候,都会想,我的性格是更偏向敏感的哥哥呢,还是憨厚的弟弟?
看的时候,甚至能完全get到影片中,阿韶的点,怯懦的不敢说喜欢,看到喜欢的女生不敢去表白,看到弟弟和小敏玩的开心的时候,也是默默走开,自己闷着,不知道怎么去表达。
但是他同时是善良的,大雨中的特写,和别人打架只为带回红薯给弟弟......所有的事情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
这种方式,非常像我身边的一个小伙伴,珂珂同学。
这个人也是,永远属于活在自己小世界的人,内向、脆弱、敏感又嫉妒,明明很在乎的事情,却总能别扭的说没事;总是不能很直观和明白的说出自己的需求,有时候看到他,觉得好玩又好笑,和小孩子一样。
凶巴巴的做着对你好的事情,嘴上说着你怎么不去死,但是车子来了还会扯下你衣服,生怕你被碰一下。
emmm,手动给珂珂同学比心,同时希望你早点遇到可以让你敞开心扉的人,不要一直这个死样子,更重要的是,遇到懂你的人。
影片中的很多小事也勾起了很多童年会议,原来全世界的童年都是差不多的。
男生弹弹珠,女生跳皮筋,小伙伴挤在一起看动画片。
还有怕黑的一幕也是很形象了。
记得小时候,都是边看月亮,边跑着回家的,有时候还会唱歌给自己壮胆,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对黑夜有着难以名状的恐惧。
电影中印象很深的还有一幕是,阿韶妈妈说小祥捡来的是铜不是金子的时候,阿韶生气的跑开,一方面是对刚幻想新生活无法实现的愤怒,我想,另一方面也有对自己没能力的难过吧。
而这个地方的细节也很到位,阿韶妈妈刚工作回来,手指都是黑色的。
所以,尽管后半部分有些仓促的感觉,而且逻辑也有些牵强(比如小伊怎么忽然就去了死树后边的房子等)但是还是不失为一部好电影。
画质很渣,但是不可否认小演员们的演技真的在线,小祥掉着眼泪说:你要和爸爸说,是我自己从树上摔下来的,别说是你打我的。
还有费力的躺在床上流泪的时候,真的有打动到我。
还有阿韶打完弟弟发现自己错了的时候,小敏在离别时眼泪簌簌的落下的时候,这些时刻,无一不让我回想起小时候,与最好的朋友分别。
而我也在一次次离别中,学到了要珍惜眼前的人,珍惜现在的时光,因为,现在的时光,可能是以后回忆中最为美好的日子。
还想起来一些小细节,阿韶总是紧缩的眉头,小敏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小祥崇拜哥哥的样子。
这些事情都让我想起了两个弟弟,我的弟弟好像也是这样的配置,一个刚正不阿,一个圆滑世故,我以前会很喜欢正直的一个,但是现在也开始发现另一个身上的闪光点,说到底,也是人追求的东西不一致,而性格和生活这种事物,本来也没有什么高下之分。
影片同时可以作为一部越南的旅游宣传片,配合婉转悠扬的音乐,使得乡村的宁静风光通通展现出来。
我们仿佛看到很多这样的村庄缓缓向前,也仿佛看到土地上的人们,拔节茁壮成长,而不管走到哪里,有小黄花的指引,我们终究会回到故乡吧。
那些经历的事情,不论是恐惧还是贫穷留下的印记,都会长成我们的血肉,故乡会在我们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而最终,这些苦难都会变成阿韶嘴边的一抹微笑吧。
毕竟,现在对年少的回忆,自动屏蔽掉了苦难,甚至说,苦难也变成了最美好的记忆。
用影片中的情诗来结尾:晴雨是天之病,相思是我爱你之病。
我仿佛看到黄花在青草地中摇曳生姿。
所以,你是哥哥还是弟弟呢?
晴空雨是老天的病,相思是“我爱你”的病。
柠檬辣椒小情书,溪流细雨同床寐;蟾蜍红薯吃飞醋,摩托公主黄花路。
屋顶岛屿,田间土墩,亚热带的童年乡愁,天真浪漫又温暖。
很少看越南的电影,《我看见黄花在青草中摇曳》,可能这样翻译过来简单粗暴,但却是一部很优秀的片子,青梅竹马,兄弟情义在这样一个纯粹的环境中生根萌芽长大。
电影是改编自越南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阮日映的同名小说,故事发生在 1980年越南中部的一个贫穷农村,讲述了两兄弟之间在成长过程中的系列故事。
一同玩耍、看家、相扶相助,弟弟崇拜哥哥,但哥哥却嫉妒弟弟因聪明多受父母夸奖。
直到大火烧毁了邻居的房子,兄弟情面临崩溃……他们要如何来修补破碎的感情?
跟随两兄弟的回忆,亦可领略越南小城镇简单纯淳朴的慢节奏生活。
贫穷的越南乡村在导演的镜头下一切都唯美到令人窒息,情窦初开的少年爱慕,磕磕碰碰的兄弟情谊,没有任何虚假和做作,外加一点童话和寓言元素,让单纯美好而伤感的情绪弥漫全片,电影看完后有一股淡淡的忧伤,全片的音乐都很美,最后一段的支线情节好曲折,虐心又暖心,结尾的动画更是神来之笔,完全可以单独做一部高分动画短片。
I see yellow flowers on the green grass. 我看见黄花在青草中摇曳。
原来绿地黄花就是线索。
第一部越南电影是几年前看的青木瓜之味,这部也很不错。
尾声的动画制作精良,讲的就是电影中提到的魔蟾的传说。
电影真心不错,最好的无疑是无比美丽的风景,流水依高山,乡村附稻田,风有故事,雨有温度,一幅一幅,安静又清新地摇晃你的脑海,配乐和插曲都好听到爆…
2015年越南金莲花奖 最佳导演以及最佳剧情片获奖影片。
故事发生在 1980 年越南中部的一个贫穷农村,讲述了两兄弟之间在成长过程中的系列故事。
一同玩耍、看家、相扶相助,弟弟崇拜哥哥,但哥哥却嫉妒弟弟因聪明多受父母夸奖。
直到大火烧毁了邻居的房子,兄弟情面临崩溃……他们要如何来修补破碎的感情?
跟随两兄弟的回忆,亦可领略越南小城镇简单纯淳朴的慢节奏生活。
看这部电影起初是因为它的译名——我看见黄花在青草中摇曳,听起来非常文艺有诗意。
经豆瓣一搜才知道是一部越南文艺片。
一段舒缓悠扬的音乐,俯视镜头下绿草在摇曳,片名出现。
配乐的清扬就轻叩了我的内心,田连阡陌,绿油油的棕榈树,一群戴着红领巾的白衣少年、少女欢快的奔出教室,随后两位主角一前一后走过甘蔗林。
配乐的静谧与越南宁静乡村景色配合得相得益彰。
这部影片背影是八十年代末的越南一个贫瘠的小乡村,但在导演的镜头下电影带有温情、青涩、更有恐怖之感。
父母对子女的舔犊之情,刻画得细致入微。
暴雨洪涝之后,田野淹没,只能靠喝稀饭温饱,妈妈把粥分给孩子们,他们捧着碗大口喝起来。
妈妈看着快见底的锅底与爸爸对视一眼,把剩余的分给孩子说:你们多吃点。
小祥被哥哥误会导致后背受伤,爸爸暴躁的呵斥起来,却把家里值钱的牛买了给小祥之病。
父亲的呵斥只是担心,担心贫穷的家庭经受不起重病之灾,更担心儿子的身体。
八伯装疯卖傻只为女儿,父爱的细腻也让人动容不已。
磕磕碰碰的兄弟之情。
影片英文译名有两个,除了Yellow Flowers on the Green Grass,还有一个Dear Brother。
这部影片重点还是讲述俩兄弟的兄弟情谊。
弟弟小祥对哥哥的无限崇拜,两人在田野间打闹嬉戏,哥哥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人小鬼大的弟弟给哥哥“报仇”;有时候两人也会有矛盾,哥哥韶因为喜欢的女孩小敏与弟弟走太近,产生嫉妒导致弟弟的青蛙被抓,后背受伤;哥哥在雨中拿着青蛙奔跑想弥补对弟弟的愧疚,在水涝蔓延过后的农田,挖到两只红薯,宁愿被揍也不肯让给同伴。
情渎初开的少年。
“晴雨是天之病,相思是我爱你之病”韶在弟弟那里听说这句诗,一笔一划写在本子上,却被同学强制给了小敏。
韶以为小敏不懂这句诗,生气下说了句:笨蛋,小屁孩。
年少时候喜欢就会表现出来,不会隐藏,生气便是生气;喜欢两个字也不会说出口,我喜欢跟你一起玩便足够了。
韶说:你要记得回来看我们。
小敏坐在车上泪流满面,车子驶向远方的那一刻,童年逝去的淡淡忧伤。
亲爱的少年我们何时再会相见。
影片结尾韶打开小敏送的那本《最美情诗》,那页夹着一朵干花,他念道“晴雨是天之病,相思是我爱你之病”,嘴角扬起笑容。
平淡真实而动容的现实生活,清扬的音乐下,潮湿的、宁静的、水彩画般的越南,想起了聂努达《寂静一片翠绿》一句诗:寂静一片翠绿,光潮湿,六月如蝴蝶般颤动。
ps:原声音乐真好听,影片有几处情节导演塑造有点小恐怖,对于极少看恐怖片的我。
亚洲是不是在各处开花,越南电影做得这么好了。
孩子们的演技真的不得不令人赞叹啊 完全是玉米地上的青草葱茏感!
时间不比洪水要慢慢淌,情愫是从前慢那种,诗集又老又旧,像陈年的酒。
每个人物都有感情线,然而相对独立,兄弟线过分微妙过分真切 完全挠痒痒的忸怩劲啊!
红领巾、弹珠霸凌根本是昨天才发生的故事吧寓言这个元素相当适合本片的少年时代了… 我觉得如果再刻画多一点长辈和小孩的交流会不会更好?
虽然片中的父母都有体现舐犊情深,总觉得稍显单薄诶。
弟弟的伤到底是咋一步一步好起来的,既然没有魔力的话?
一部很容易就能看进去的电影🥲🥲🥲
似乎该片的打分偏高啊,平心而论,该片的整体水平略显青涩稚嫩,小演员的表演有欠自然,镜头画面其实还不够体现出其乡间水木之美,而这种青涩稚嫩的风格,或许也是打动很多观众的原因之一吧。
一口清新的甜~
又听到郑公山,Hạ trắng。整体平板,本来情绪内敛,却被soundtracks和奇怪的慢镜头破坏了。两首民谣真是好听
哥哥没有说出是自己打残弟弟的真相,这个我是绝对要指出来的。导演为了缓和这个巨大的戏剧冲突,让弟弟做了自我牺牲,瞒住了真相。亲情是一回事,但是自己做人做事有原则又是另一回事。不怕说的人才是真,不要用孩子还小他还不懂他怕来当借口。
画面唯美,情节诡异
玩特技都不带护具的吗
没有蚊虫和湿热的屏幕乡村总是别样美一点。嫉妒软弱的哥哥很讨厌呐。
我看的时候,名字叫做《我看见黄花在青草中摇曳》,景很美,很文艺
在自然风光的映衬下,这个越南的小山村显得那样心醉神迷,令人向往。最质朴的情窦初开与兄弟情深,即使没有太通达的交通与便捷的通信,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真挚让人体会到了。在弟弟受伤还为哥哥掩护的那一刻,在小敏坐在三轮车后面回望的那一刻,在八伯的“公主”神智清楚的那一刻,最自然真情的流露,却塑造了最感人的画面。真的很美好却又很伤感。BGM太好听了,听着让人不自觉放松下来,心向往之。“晴雨是天之病,相思是“我爱你”之病”。情窦初开的爱情也要好好珍惜啊。
孩童视角下的兄弟情谊与情愫涌动,美好的田园氛围以及水灾常驻带来的苦难都在无形中呈现出一个生动的越南。结构完整,线索清晰,风景优美,视听感受很棒。
2016.7.13 东南亚小清新,风光无限美。
故事很好,几个孩子的成长都有交代,俗套里有些新意,孩子气恰如其分。摄影是电视片风格,实在不怎么漂亮,对越南乡村美景有些辜负。
就像片名所呈现的,我们在一个半小时的电影里,不仅可以看到在草地上摇曳的黄花,还可以看到越南乡村其他美丽的风景。导演武国越频繁运用航拍镜头,将山川、河流、田野、树林,一一尽情展览,尽管那里还很贫穷;他还用抒情的音乐,让情感流淌其间,也许,那里有他的乡愁。少年的初恋懵懵懂懂,情窦初开,清纯自然,却不知道这是爱情;这是一部儿童电影,根据阮日映同名小说改编,上世纪80年代,越南农村,12岁的男孩阿韶和7岁弟弟小祥,还有一个女孩小敏,他们的兄弟情,他们的朦胧爱,他们的甜蜜,他们的忧伤,影片以一种怀旧的方式,让我们沉浸、回味和咀嚼。
第一部越南电影,很清新。
越南小清新
有点灵气,有点意思,有点纯情。但也就是有点
越南电影风格总是这么恬淡自然,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的不仅是草木的清香,还有人们淡淡的心事和悠悠的童年时光。
我看见黄花在青草中摇曳,更喜欢这个译名。越南乡村的童年很美。
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