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冲着久石让的名字去的。
本来想看的是另一部,结果提了一下之后所有人都在努力说服我放弃看另一部的想法,哭笑不得之后选了这部。
就片名来说,爱情片其实不是我的喜好。
但至少音乐是有保障的吧。
看完觉得,算是超出——或者说远超出了预期。
宣传主打的是爱情,却在求生和探险上做得异常的好。
几次遇险都让人狠吸了一口气的虚,不是那种被酷炫特效的灾难场面或者突然凑到镜头前的怪兽脸吓到的紧张。
而是会让人下意识的觉得“好像真的会发生”“一点征兆都没有”“现实就是这样吧”“换成是我怎么办”,随着片子里的场面切换,纷扰的念头跟着不停的窜上来。
于是就有了身临其境的慌。
朋友咬了两次指甲。
当然要认真衡量的话,片中的设定也是不够严密的。
男主角厉害得过了份,普通人换成他那样,估计已经早就在南极变成了海豹的:今天加餐.开心之笑.jif。
但要说起海豹,场景就是音乐之外的好评。
之前看过关于南极的片子都是科考片和记录片,这次切到了“普通人突然进入”的视角,代入感特别的强。
而且出镜的动物真的好可爱!
即使是在一路危机不断的求生路线上,海豹和企鹅也分别贡献了轻松的笑点。
不过片中的爱并没有打动我。
感情的双方,一方太纯粹,另一方过于色彩纷杂。
在挣扎生存这一点上的节奏做得很好,于是温情那一面的调和与碰撞便略有突兀了起来。
没打动,还是欣赏的。
在片尾男主角透过窗格望向外面时,突然就明白了:是有这样的感情的,只是我领略不到而已。
不管是吊桥效应,还是孤岛背景里异性相对时不得不发生的悸动。
在极光升起时,我就放弃了探究的意愿。
即使刨根究底如我,也赞同在某些特定前提里,“相爱”本来就跟“原因”或“道理”是平行线。
放在普通环境里,身份地位喜好……注定二人大概永不相交。
被老天强迫放在一起时,彼此的差异反而成了引力。
互不接受的地方反而成了彼此的支撑点。
冰冻天地里,哪有道理可以讲。
生死模糊下,连诉衷情都是淡淡的。
不过是因为环境太酷烈,不得不平静在萧瑟肃杀的空气中。
想额外提一下是这个片子的实景拍摄。
直到片尾彩蛋出来之前,同去的朋友还在说“景色是真拍的,但主角应该不是。
估计是科考队员拍的,然后把角色剪进去再加效果”,过了会突然叫“咦咦咦,他在那堆人里面啊”。
这种题材,如果是特效,我还真不去了。
有一个细节很打动我:男主角刚出场时,相当符合身份,壮得圆润。
随着时间推移,事件频遇,肉眼可见的越来越瘦。
最后几乎形销骨立。
出来还跟平常经常叫着要减肥的朋友笑谈:看这剧组的化妆好厉害,赶紧去找他们学一下。
回来查了查花絮,居然瘦是真瘦,骤轻十斤,片里的雪盲症,也是真得过。
突然就很想稍微用力点的夸一下这个片子了。
时下这个观影环境里,飞舞如石崩的通稿,努力基本是每一部戏每一个演员相关宣传的固定词。
几乎快失了本意,成了笑话。
即使我看电影并没有打算升华人生,也并不想被当猴耍。
即使这片子说真的还是有诸多不足,我也愿意给为这份诚意买单。
据说这是导演的初次之作。
能禀着这份恳切继续走这条路子的话,前程可期。
演员和剧组能做到这个程度,才配得上那句时常被拿来挂在嘴边的:你知道他们有多努力吗。
现在知道了。
《南极之恋》马上要上映了。
曾经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搭档的CP赵又廷和杨子姗,在这部电影中出任男女主,也可以说是这部电影基本上就只有他们两个演员。
该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南极实景拍摄的故事长片。
过往南极题材的电影,多数选择在非极地地区取景,除纪录片之外还从未有过故事片在南极实地取景。
南极,无人之境。
因为环境险恶,除了科考人员,鲜有人来。
婚庆公司老板吴富春(赵又廷饰演)包机前往南极想要开拓南极婚庆市场,高空物理学家荆如意(杨子姗饰演)搭了个便机。
没想到,坠机了,坠在了南极。
南极,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人员定居的大陆。
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平均气温零下52℃左右,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
还动不动就刮大风,12级的暴风是家常便饭。
严寒和暴风雪就是南极的全部。
赵又廷和杨子姗就坠落在了这样一片白色荒原上,杨子姗还摔断了腿。
所幸他们发现了一间废弃的木屋,这是来南极的探险队留下的储存点,里面有一些过期的罐头,和可供取暖的柴油。
杨子姗依靠其专业知识发现,他们距离极光站只有20公里,只要找到极光站,他们就能获救。
但是他们只知道距离,不知道方向,而75天之后,南极将陷入极夜,他们必须在75天之内找到极光站,否则后果不是冻死就是饿死。
死神近在咫尺。
杨子姗因为腿断了,只能睡在木屋里,利用知识遥控指挥赵又廷去寻找极光站。
看到这里,结局已经非常明确,赵又廷肯定会在75天之内找到基地,那么近两个小时的电影要做到吸引观众看下去还是挺难的。
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就是一版南极版荒野生存求生指南。
煮雪化水,破冰钓鱼,攀爬冰裂缝……这种片要拍好看,不容易。
在赵又廷寻找极光站历险的过程中,影片有点辜负南极这样的壮丽景色,拍出来的历险过程甚至有些平淡。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里,有一篇对南极探险的描写,个人认为书里的文字比这部电影呈现出来的南极之险惊心动魄多了。
而电影叫《南极之恋》,爱情势必是其中的重头戏,这是电影最奇怪的地方。
按理说,两个人流落在无人之地,这种陪伴和鼓励,很容易发展成为爱情,这种爱情势必深情和动人。
但电影中的爱情,我能感受到导演很用力去塑造,但本该感人的爱情却无法给人共鸣。
杨子姗念出来的那些很具哲学性的话,像口号一样飘在空中。
就像影片结局刻意营造的悲剧一样令人无法信服。
是因为“人生因为有美,所以最后一定是悲剧”吗?
这样会不会有点强行悲剧?
最后的雪崩来的很突然,导演可能想由此引出结尾的极光画面。
可这个场面尽管极度美丽,极光极度绚烂,但来的不自然。
导演组费了那么大的力气,跑到南极去实地取景,这种勇气值得称赞,但讲好一个故事同样重要。
之前没想到要去看这部电影,想来也有点后悔。
今年,让我后悔没进电影院去看的电影可真多,明明才过了三个月而已。
今天看的这部,又使我有这种感觉。
后悔。
上映当时,应该去为票房做一下贡献的,太难得了,这个是中国的第一部南极实地拍摄的电影哎。
拍摄之中,需要克服多少困难,才能呈现出如此完整的作品。
演员很简单,主要人物只有两个人。
赵又廷和杨子姗,真的是特别好的组合,有演技,有颜值。
如果换人来演,可能真的很难让人体会故事里人物的情感。
赵又廷,真的是个奇怪的演员。
演什么就是什么,大概说的就是他这种类型的。
整容般的演技,又再次得到了验证。
并且,亲赴南极参加拍摄,外景主要就是他本人的独角戏。
作为一个演员,这经历也算是一种奇遇吧。
他饰演的男主,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更关键的是,有一颗善良的心。
为了女主和自己能够活下去,不断冲杀,奔突,像个骑士,在一片茫茫之中拼命找寻着只存在于女主推理之中的考察站。
虽然每次都带着失望归来,但始终牢记自己活着回来就是另外一个人的希望。
看到有的人评论,说两个被困在南极的人,没有了身份,学识,背景等等外物的干扰,只是单纯的男人和女人,相爱,似乎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我觉得,事实并没有想象的这样顺理成章。
如果吴富春在飞机失事之后,没有受善心驱使又折回失事的机舱救出荆如意,那也就不会有后面这么美的故事了。
在荒无人烟,面临绝境的时刻,才是对人性的本质最严苛的考验。
很明显,幸存的荆如意和吴富春,他们都经受住了这考验。
在这严酷的生存条件之下,仍然保存了自己内心的纯真与善良。
为了对方,能够想到做到的,都尽量去做了。
所以,他们幸运地获得了爱情,来自对方的无条件的爱,纯净,如同茫茫雪地。
也许很多人一生都不会找到所谓的爱情,但是,即便如此,用善良的心,去接纳另外一颗善良的心,以善养爱,以德养德,那这一辈子,也不算是白活一场。
1)《南极之恋》讲的是一段邂逅于极地的故事,婚庆公司老板吴富春(赵又廷 饰)和高空物理学家荆如意(杨子姗 饰)意外因飞机坠落而不得不面对要在南极腹地生存的故事,一个是个有点小俗气的商人,一个是超凡脱俗的女科学家,两人原本没有什么交集,而在这样一个偶然性事件下,不得不放下自尊,互相扶持,寻找一丝生存的希望。
2)这样的框架容易让人想到《远山恋人》和《六天七夜》,不过本片完全可以称得上是PLUS版,就因为这个故事在南极,南极!
玩大了哈,这是人类史上第一部南极实拍的故事片,南极这个鬼地方以前从未和爱情产生任何联想,是《侣行》节目270和梁红在四国领导人的祝福下再南极举办婚礼,才使这个地方令我有些温情的记忆。
3)影片不是在摄影棚或者是哪座雪山拍的,而是实打实就是在南极拍的,这个过程想想都艰险无比,庞杂的报批手续,漫长的航程,恶劣的拍摄条件,拍摄时间的漫长,有时还有生命危险,导演就曾透露去南极的路上还撞到了冰山,差点就泰坦尼克了。
说到导演,也就是吴有音,他是南极科考队员,曾经出过多部长篇小说,《南极之恋》就改编自他的长篇小说《南极绝恋》,所以片中的一些情节,比如未带墨镜得雪盲症、有间木屋距中山站20公里、企鹅拍打墙壁等,多半都是真的。
4)片中一条线是两人的感情发展线,另一条线是寻找求生之路的线,都十分清晰,夹杂了一些有趣的对白,比如“陨石”一段,整体给人的感觉一点也不沉重,相反还有些小污怡情的梗,比如荆如意摔断了腿需要吴富春帮她脱裤子,比如吴富春雪盲好了装没好偷看如意洗澡,比如吴富春偷瞄乳沟被发现,他却朝她胸前的菩萨玉佩拜起来了,让人有点忍俊不禁。
5)影片最大的问题倒不是“掉在冰窟几天都没死太假”,而是对吴富春“土豪老板”的设定太随意,还开发南极婚礼的项目,有点网络电影的套路了,和这样的大片并不相称,还有两人的爱情,除了困境时的相濡以沫,还需要其他一些志趣相投的点来配合,两人虽说性格迥异,但完全可以制造这种“意外的志趣相投”,但可惜没有,也使擦出的爱情火花,显得有些生硬。
想象力方面,略有所欠缺,当然也不可能奢望成《少年派》那样,赵又廷也有不完美,当然也不能奢望成小李拍《荒野猎人》那样,我综合给个6.66分吧,双击666。
本片还能赶上情人节档,有可能成为一部超5亿票房的小爆款吧。
—巴勃鲁•聂鲁达当我安息时,我愿你活着,我等着你愿你的耳朵继续将风儿倾听闻着我们共同爱过的大海的芬芳继续踏在我们一起踏过的沙滩上愿我的所爱继续活着我曾爱你曾为你将万物歌唱因此,你要继续绚烂地如花怒放巴勃鲁•聂鲁达(1904~1973),生于帕拉尔城中的一个铁路职工家庭,少年时代就喜爱写诗,16岁入圣地亚哥智利教育学院学习法语。
1928年进入外交界任驻外领事、大使等职。
1945年被选为国会议员,并获智利国家文学奖,同年加入智利共产党,后因国内政局变化,流亡国外。
1949年被选进世界和平理事会,获斯大林国际和平奖金。
1952年回国,1957年任智利作家协会主席。
1973年逝世。
当Cessna飞机坠毁在南极冰原的褶皱中,吴富春与荆如意这对陌路人的呼吸,在零下40度的寒风中凝结成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滴露珠。
这部在真实南极取景的生存史诗,以极简主义的叙事框架,锻造出一场关于人性淬炼的极限实验——在永夜与极光的轮转下,在冰山与裂缝的环伺中,两个被文明社会异化的灵魂,最终在白色荒漠里寻回了人类最原始的生存诗学。
一、生存几何学:冰原上的存在主义方程影片开场的坠机事件堪称精密的叙事手术:物理学家荆如意的腿伤与婚庆公司老板吴富春的完好无损,构成知识/资本、理性/感性的初始参数。
他们被困的废弃小屋,成为人类文明的微缩模型——20天的存粮、破损的《南极生存手册》、六颗土豆与半罐腐乳,这些生存变量在雪地几何中被反复演算。
导演在此构建了惊人的空间张力:吴富春每日外出求援的蛛丝马迹,在雪原上划出越来越大的同心圆;荆如意用口红在木墙写下的等高线方程,将二维平面拓展为三维生存图谱。
当富春跌入冰裂缝的深渊,手电筒光束在蓝冰中折射出的分形光路,恰似人类在绝境中不断分叉的命运可能。
二、知识体系的暴力重构南极的极端环境制造了认知体系的倒置:曾用物理公式计算生命期限的荆如意,最终依靠民间谚语预判暴风雪;满口商业话术的吴富春,却在捕捉企鹅时领悟生态伦理。
这种知识阶层的消解,在小屋的「教学场景」中达到戏剧巅峰——天体物理学家教授婚庆策划人摩擦生火,南极科考手册的严谨逻辑被简化为「别让尿结冰」的生存智慧。
影片对工具理性的解构充满哲学意味:GPS定位系统败给鲸骨路标,卫星电话不敌海豹油脂信号火,现代科技在原始生存本能前暴露出脆弱性。
当富春用婚庆彩带编织救援标志,当如意将婚纱改造成防寒面罩,文明社会的符号在南极风暴中被重新赋魅。
三、情感熵增定律的逆写两人关系的演进遵循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逆过程:从初始的混乱走向秩序。
富春用尿壶为如意接尿的尴尬场景,消解了文明社会的性别禁忌;如意教授富春「企鹅不会向后走」的生存法则,重构了知识传播的权力关系。
在极夜的75天里,他们从「甲方乙方」的契约关系,蜕变为共享生命节律的共生体。
导演用极光下的「伪婚礼」完成存在主义宣言:当荆如意裹着红绸念出《庄子》,当吴富春用鲸鱼骨架搭建圣坛,这场没有观众的仪式,既是文明碎片的招魂术,也是对抗虚无的生存宣言。
南极的绝对寂静,反而让心跳声成为最震耳欲聋的存在证明。
四、白色荒漠的隐喻拓扑南极在此超越地理概念,成为现代性批判的终极场域:冰裂缝隐喻都市人的精神裂隙,雪盲症暗示信息过载时代的知识眩晕,极昼极夜对应着社交媒体时代的认知极化。
当富春在暴风雪中产生「温暖小屋」的幻觉,当如意为计算日期在墙上刻下玛雅历法,影片揭示出人类始终在虚构意义以对抗存在的荒寒。
结尾处的救援场景充满神谕色彩:直升机桨叶搅动的不是雪粒,而是文明社会的尘埃;荆如意最终脱下的假肢,既是肉体的残缺,也是现代性枷锁的卸除。
当两人在冰原上相拥成渺小的黑点,这个充满宗教感的镜头宣告:在剥离所有社会身份后,「活着」本身已成为最庄严的奇迹。
《南极之恋》的残酷与浪漫,在于它用南极的绝对纯粹,照见了文明包装下的生存本质。
当吴富春背着荆如意穿越死亡冰原时,他们踏出的不仅是求生的足迹,更是人类重归本真的精神图腾——在这个被Wi-Fi信号覆盖的时代,或许我们都需要一片南极,来冰封那些过剩的欲望,让心跳重新成为丈量生命的坐标。
两个主角 在南极75天的故事。
一场坠机,两个人绝地求生,整个电影除了他们两个人 其他人出现的时间不到五分钟但这一整部电影却不单调,可能实地拍摄所以各种气氛渲染得更好 更有利于演员的发挥,两个人演技都不错 尤其是赵又廷,喜欢这样的电影 。
不是傻白甜的爱情 不是爆笑无厘头的喜剧,不是各种片段堆砌在一起的冗杂 而是平淡真实却跌宕起伏,里面的小企鹅好可爱南极绝恋,风光掠影!
听说去南极实景拍摄,为这个认真的剧组及演员的态度鼓励一下。
看演员表,只有两个,可能偏文艺,在现在大陆这个大环境上映,还是期待一下!
后面是补的,今天看了点映,实景果然不一样,南极真的好震撼,赵又廷演的吴富春好逗比,这样的吴富春给我来10个,有钱又幽默,长得还行。
人性之美 没想到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可以看到一部这么暖心的影片。
超出自己预想,值得一看的片子!
《神话》里的大反派曾经说过:驱动人类做事的最高欲望不外乎两种——贪欲和求知欲。
而在这个故事里,男女主人公则分别是这两种欲望的最佳写照:吴富春为了一笔大生意亲自前往南极考察,并要求机长冒着恶劣天气起飞,我估计他花了不少钱,这个行为直接导致飞机的坠毁;荆如意则是为了科考而来到南极,她也被卷入了这次坠机事故,还在坠机的时候摔断了一条腿。
在这片危机四伏的土地上,只要走错任何一步,都会送掉性命。
但富春仍然救起了如意。
事实证明这是对的。
两个人相互扶持下去,便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而一个人,无论是心灵还是肉体,都太容易在这片土地上迷失方向了。
在这片蛮荒之地,他们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可供使用,只有自己的双腿最可靠。
那段逃亡之路并不顺利。
但他并未扔下她,虽然在这个时候,她一点忙都帮不上。
他却只是喘了喘粗气,咬了咬牙,然后继续负重前行。
天真在这条路上,跌跌撞撞,他被芒草割伤。
——《止战之殇》
终于,两人逃到了一个小屋里。
这个小屋是科考队留下的屋子,里面有一些过期的罐头、柴油发电机、还有电取暖器。
他们是幸运的,眼下是南极的夏季,极昼天气下还有阳光护驾。
而且,屋子里的物资能保证他们活下去。
他们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猜不出来科考站究竟在哪个方向。
遇险后,两个人原本的三观被打得粉碎。
如吴富春所言,他是个只认钱的土豪。
在逃亡的路上,也没忘了把一大摞钞票揣起来。
而荆如意则认为,开口闭口谈钱的人简直俗气透顶,对这种人,简直是夏虫不可语冰。
在南极的恶劣环境下,任再多的钞票也是一文不值,而知识可以在关键时刻救他一命,他的思想渐渐发生了变化。
而她则发现,自己怎么可能不食人间烟火。
任她用再斑斓的梦编织出一个女神的形象,也终归要脚踏实地。
女神也会断腿,连拉屎撒尿都需要俗人来帮忙。
他在娜塔莎的坟前烧掉了那一摞钞票。
与其说是祭奠死去的娜塔莎,不如说是祭奠自己的过往。
她则亲手剪掉了自己的头发,剪掉的不仅仅是那一丛杂乱的秀发,更有自己昔日那清贫孤高的幻想。
他们没空和过去的自己挥手告别,只是一脚把过去的自己踹进了凌云渡而已。
他对金钱的痴迷,她对清高的追求,全在现实面前被撞得粉碎。
弹奏肖邦的夜曲,纪念我死去的爱情。
——《夜曲》
在南极的凛冽寒风下,一切矫情都没有容身之地。
无论是白月光,还是朱砂痣,都没有个卵用。
但衣服上的饭黏子可以糊口,墙上的蚊子血则告诉我们,生命就算再卑微,也得凑合活着。
说什么人心险恶,道什么世事无常,说一千道一万,还不是因为每天睁眼闭眼,眼前全是黑压压的人头。
睁眼车水马龙,闭眼灯红酒绿,那是城市的常态。
而事实上,人们在城市中生活得太久了,他们早已忘却了对大自然的敬畏。
而在人类社会的边缘之地,几个人的力量太过渺小,他们甚至连大自然的余威都经受不起。
虽然这个小屋由科考队建成,这些人本都是优秀的科学家。
但这些人似乎并不是虔诚的无神论者。
就在这个屋子里,圣母玛利亚的雕像就立在门口,以满怀的悲悯俯视众生。
在大自然的怒火中,人类脆弱而无助。
他掉进冰窟窿里,九死一生。
她本是最不该迷信神灵的科学家。
可在此时,她紧握着观世音菩萨的玉雕,泪流满面地祷告着。
脆弱时间到,我们一起来祷告。
——《以父之名》
吴富春没读过什么书,动不动就要骂几句脏话,看起来粗鲁而无知。
但冷眼旁观的如意却不这么认为。
他没有乘人之危,在她无法反抗时占她的便宜;也不那么自私,仅有的食物也会分给她一些。
在他的粗鲁之下,包藏着一颗善良、仗义的心。
他在外出钓鱼时,他偶尔会想起,有个女人在等他回去,或许,这便是家的感觉吧。
他只记得,那次他掉进了冰窟窿,险些冻死。
是她用自己的体温重新救回了他,两个人裸裎相拥。
他身上的冰凌渐渐融化,心也敞开一条缝隙。
在圣母玛利亚的注视下,他为她戴上并不存在的戒指和项链。
她却说,我身边没有你的位置。
南极是我的归宿,却不是你的。
当我在这里长眠时,我希望你好好活着。
她还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那毅然决然的样子,像极了不肯回头的唐泽雪穗。
他却反驳她,明明是相忘于江湖,不如相濡以沫。
她一本正经地祝他大富大贵、子孙满堂,寿终正寝。
他却找了个机会,一口吻了过去。
我此刻却只想亲吻你倔强的嘴。
——《七里香》
当他在野外罹患雪盲时,是她的声音在为他指路,呼唤他回家。
善良的他救回了她,却也间接地帮到了自己。
这下子,两个相互扶持的人如游坦之和阿紫一般,彻底被命运这根绳子绑在了一起。
你是我的眼,替我观看风雪的变幻。
我是你的足,为你踏进冰冷的荒原。
他们的心早就贴在了一起。
他们知道彼此都没那么完美,却愿意接受对方的一切。
话又说回来,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呢?
在那片与世隔绝的蛮荒绝地上,不会再有虚伪和欺诈,只剩下赤条条的人性本身。
恐怕只有在这种地方,我们才能看清楚一个人的真面目吧。
他终于找到了极光站。
可万万没想到,当他回来时,雪崩已经掩埋了一切。
他在雪堆里找回了她,她睁开了双眼。
故事就在一道冲向天空的极光中结束。
这才是应有的结局。
就算相濡以沫很难。
可相忘于江湖,又谈何容易呢?
雪地里相爱,他们说,零下已结晶的誓言不会坏。
——《不该》
其实这部电影并非完美无瑕。
如很多朋友而言,有些常识性的错误是硬伤。
比如,贝尔·格里尔斯早就告诉我们,在极低的温度下,穿湿透的衣服会死于低温。
但赵尔·格里尔斯却能平安回到小屋里,还能开动柴油发电机,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这部电影里的细节也是耐人寻味的。
在南极的环境下,赵又廷脸上的皮肤一天比一天粗糙,最后胡子拉碴,面目全非,这是比较到位的。
躲在屋子的杨子姗则嘴唇干裂,还在最后罹患了坏血症。
在那个环境下,这完全是有可能的。
这部电影亲赴南极取景拍摄,不得不说是勇气可嘉。
在后面的片花里,我看到在南极拍摄的那些场景。
无论如何,这部电影开创了在极地拍摄电影的先河。
它究竟价值几何,不妨让时间来证明。
而它最大的价值却并非在此。
南极是个荒无人烟的地方,也是个拷问人性的地方。
在那里,人的本质一览无余,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也有了激烈碰撞的机会。
无论如何,相濡以沫还是相忘江湖,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
——《兰亭序》(完)本文原发于公众号:吃书达礼。
如需转载请与本人沟通。
谢谢!
PS:没请周董来配音乐,好可惜。
PSS:请在观影前备足纸巾。
女生不要画眼线,不要画眼影,打粉底要慎重,以免哭花了脸。
我就是会对喜欢的东西挑刺儿!
如果我是编剧就在影片最后暗示女主其实在坠机时就死了,所以陪伴男主的一直以来都是谁?
为什么会是那个谁?
是不是在飞机上男主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已经fall for那个谁了?
这样才是歌颂了爱情又诠释了信仰。
培养观众想象力的同时还能圈到高端佛系粉。
总而言之,首先,我不相信我已经爱上了你,然后,爱你无外乎是我一个人的事情。
之前对这部片不了解,票圈发了一众好友争相表达期待之情,让我的期望值也高了起来。
事实证明,这是部有诚意和温暖的爱情片。
以往懒得写长评,看短评评价两极,不禁来谈谈感受。
首先,凡非必然,都是造作。
幸好,一切必然。
这是我对号称“南极实拍”的第一感受,我既怕除了南极全无看点,也怕成了南极纪录片全无精髓。
全片看下来,选择南极只是一个故事的开始和背景,并没有喧宾夺主。
诚如观众提问,一个婚庆公司老板,没怎么读过书,纯土豪,一个高空物理女科学家,不到南极,他们生活连交集都没有,没有交集更无碰撞。
其次,脉络清晰,逻辑相对严密,两位主演各有担当。
开篇赵又廷摆着生疏的土豪架势,和俄罗斯大妞说“我是吴福春,英文名fortune”的时候,小人物的性格就跃然屏上。
导演/编剧说他甚至帮杨子姗梳理人物性格到她从哪个大院长大,出于什么研究了高空物理,喜欢什么等等,赵又廷的角色也如此。
【赵又廷:演绎人类自我对话】平凡人在南极极地,不知有多少人有勇气坚持,有多少人会和荆如意一样选择放弃,选择自杀,又有多少人敢于一次次打开门出去寻找生的机会,门里一片温暖,有暖气有食物有同伴,75天之后燃料燃尽杳无生机,门外漫天大雪,一望无垠,你会经历掉进冰窟、冰海、一个人在黑暗中依靠打火机的火光重燃希望,凿开冰盖逃出生天,但你有机会,找到极光站求生。
易地而处,你有勇气开几次门冲进一地冰雪?
吴福春重复了60多天,哪怕一次次死里逃生。
【杨子姗:演绎人类情感对话】和赵又廷大开大合的场景相比,杨子姗的挑战更严峻,她绝大多数舞台只有小木屋,而且她腿骨折,几乎不能动弹,基本都是卧床。
一个女性,或者一个女科学家,从理智到情感,从辨别方位到讲给富春讲“天上那些事儿”,再到一寸一缕的惦记,到肌肤相亲的体贴,她的情感变化在一步步浸染。
有人说,没看出是爱情片,我想问,在生存绝境里,爱情的表达是什么?
如意冷静内敛的性格,杨子姗把握的很有分寸。
最后,导演对爱情、情怀、信仰的坚信。
不少人知道,这是部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原名是《南极绝恋》,听起来是悲剧,影片最后一幕极光化作本不存在的鲸,似乎也在诉说生命的虚无。
我个人是个happy ending的坚决拥护者,可以说导演最后留的余地是对爱情理想主义者的一种温柔回护,我愿意相信,人在冥冥之中会收到最好的安排,爱情他真的来过。
还有些别的感受,篇幅所限不多写了。
我不想从支持国产电影,支持中国人做到了世界上第一部去南极拍电影……这些角度让没看的朋友们走进电影院。
一部电影真的优秀,他不必靠同情和民族感得分,他该骄傲的在荧屏上挥洒自如。
愿每一个人,都会相信爱情。
(头一次写,如万一有转载,请联系我,谢谢)
最后一定要搞得救援队来前雪崩才来么,郁闷!造型设计:赵又廷送外卖送到南极去了的既视感
发现好多电影没有mark。冲着南极二字去看的,确实也给了我一些启示,演的也算生动,值得鼓励
科普了一些极地小知识之后,开始动物随意出现还通灵一样,菩萨像出来瞬间......而且太多那种孤男寡女的无聊戏份。没有荒芜就显示不出繁茂。
从女生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吃货的胜利。在极地不给吃喝就要死要活,最后顺利改造土豪并赢娶土豪的故事。剧情和人设整体上有些拧巴,但男生设计不乏亮点,做到了喜感调剂博观众一笑。
大体上还可以吧,对于制作团队的取景真的非常不错,很认真,到南极取景,从这点是比一些粗制滥造的影片要好的多,在电影这个行业上希望多一些这样的团队ʕ•́✪•̀ʔ
相融以沫在南极,相忘于江湖在回国。
作为商业片开场几分钟就不合格,要设立的性格、背景没有用合理手段展现,代入感很弱,角色平面,一个拜金土豪,一个科学女,因为绝境求生发现个体脆弱就要相依相爱,一支MV能搞定的事情,把赵又廷虐成这样却还不能感动一个这么感性的我?敬业、受苦就等于演技好?封闭空间里需要非常细腻,却只有生硬
这样的电影不打5星,真是瞎到什么程度。
影像非常美!被震到了。环境这么恶劣在制作上却能呈现这么好,主创灰常值得赞赏!杨子姗和赵又廷状态也不错,两个人,115分钟,看下来却不枯燥。内核是爱,故事本身其实并不新奇,但却让人印象深刻。部分台词和结构事件的不足之处对主创来讲是以后要继续修炼的方向。南极真美!三星半,7.5/10
如果你问我穿越到南极之恋记住了什么,我会说:“相忘于江湖,不如相濡以沫,我喜欢鲸,唱着好听的歌,展开长长的鳍,生命就是应该这么强大的样子。轰的一声,飞出大海。有一个传说,说欧若拉是一头巨鲸掀起了波涛,飞到了天上。我想看极光,因为我知道它的背后有个美丽的故事。即使冷也不怕。
总有一种看得味同嚼蜡的感觉,不是演员差,是整体太平庸。
看到后半段,听到坐在后面的小哥感叹了一句,赵又廷这么看还蛮像西藏人的... anyway又一次被赵又廷的演技征服!
看的点映,南极之恋,重点是南极,不是恋哈
结尾处那段超现实的极光鲸鱼和臆想情节,大有作者浪漫主义的镜像勾勒,虽然美不胜收,可真的出现的太匆促太崩坏了,所以个人还是喜欢电影的前半段,相依为命还要苦中作乐,依附于信仰,寄托于彼此,一个人之于另一个人,是打破孤独,是精神火光。
背景设置真的很赞很赞,结尾彩蛋科考站相关飞过都很让人感动。评论里有人讲为啥非得是托恋爱故事啊 名字直接让人以为烂片云云…赞同。
人类在灾难面前如此渺小,但还应该抱有希望。男主不错,角色诠释到位。
很用心很有诚意了。可是能力所限,并不能动人。
也只有极地才会发生这样的爱情。
遭罪拍这种无聊的爱,还不如看南极婚礼
还不错,跑到南极那么冷的地方去拍这部电影,挺用心的,挺喜欢杨子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