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我最喜欢的两个画面,一个是暴风雨来的时候,song一边用手臂护住孩子,那本日记被风雨吹走,他只能看着日记掉到水里。
我猜想,应该是一种取舍吧,你要保护一个东西,可能也要失去一些。
第二个就是song为了让孩子们体验做火车的感觉,用船拉着房子在水坝绕了好几圈,画面又美,还是一件特浪漫又酷的事情。
就像Anna男友说的那样,song一直是个充满活力的人。
单纯来看他们经历的这些事,其实就是一部成长史,男主在雨中护住孩子没有去捡日记,当日记中读到那个男孩子放弃读书,他用自己的方法又让再次回来,一方面完成了Anna的心事,一方面自己也变得不一样了。
后面知道她要结婚,开始漫天的失恋,决定辞职后再去学习,男主就是一路成长,当然是受那本女主的日记。
女主一样,开始自己一个人留下来教书,和男友跑去清迈教书,因为种种原因让她觉得,水上学校才是最适合她的地方。
又回到水上学校,最后在火车前面,说出了那句话,因为我们都没有好好了解过。
决定回去留在学校等song。
也是一部成长死还有两个感悟。
幸福就是一件件有成就感的小事组成的,这个道理我很早就知道了,只是我没有刻意的去提醒自己,只要每天有做到一件觉得有意义的事,就该是快乐的,毕竟女老师每天教乘法不也是幸福嘛。
有时候,生活没有那么多原因,更多地是突然降临为什么。
女老师问他想干什么时,男孩很笃定的说只是想帮父亲打渔,并不觉得读书有什么用,包括剩下的六个孩子,他们眼里没有火车,也没有除了那个水坝之外的世界。
女主在婚前三个月发现自己男友居然出轨,生活就是这样猝不及防,毫无缘由。
没法解释。
女老师教的时候有七个孩子,男老师最多只有5个。
所以啊,生活的无奈到处都是啊。
不过总归是幸福的,假如真实,这些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生活也就是一段段好回忆在老的时候发光。
在还没有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只听名字“教师日记”,我能想象到的就是在一个还没有落下金黄树叶的秋天,午后的阳光有点儿耀眼,校园里两个老师的点点滴滴。
后来,电影证明了我匮乏的想象,是在泰国,有船,有海,有小孩子的童真,有忘记时间的情愫。
不知道是冥冥中缘分的号召,还是说所有过往的感情都可以归结为缘起缘灭。
有情人相逢时是难得的命中注定,如果有一天月老不小心发现了之前系错的红线,把它们重新解开,好好整理。
那一切又重归现实。
还是说从一开始就能隐隐约约感觉到这是一场错误的缘分。
就像船屋学校的Ann和Song, 不同时空里,同样的境遇,我体会过的生活你也体会过。
靠着一本Ann在船屋记录的生活日记,Song感受着Ann的滴滴点点,船屋的生活不再是被囚禁的孤岛,反而成为了对自己最真实的剖析。
一年前Ann在船屋经历的一切,一年后的Song也似曾相识的经历了一遍。
Ann因对船屋附近的海水过敏,胳膊上起了皮疹,回陆地看医生,和同去的男友吵架分手。
Song因独自驾驶小船,发电机伤到了胳膊,回陆地医院包扎,目睹了女友的背叛分手。
Ann失恋了体会跳海的感觉,Song带着回忆的摩托跳海。
直到Ann在日记里记录的故事Song都有意无意的体会过后,Song才发现对Ann的了解日益加深。
缘分就是这么奇妙,哪怕靠着你的笔记,你曾经教过的孩子,你曾经在船屋角角落落留下的印记,我也能慢慢了解你,发现你对教育的赤诚以及彼时你善良而又美好的品格。
直到Song被Ann留下的一切治愈,或者说在这个不同时空中Song懂得了Ann, 也懂得了自己。
现实和魔幻的交点,就是爱情。
船屋,学生,海,日记,Ann和Song所处的不同时空是现实的,可是发生在他们身上似曾相识的故事是魔幻的,怎么会有这么像的两个人。
后来,兜兜转转,见面了却又错过,以为只是一场空留遗憾的缘分时,怀着男友孩子的女人找上了即将结婚的Ann,才给了Ann和Song的相遇带来了一点儿时机。
再到后来,原谅男友差点儿就要和男友复合的Ann。
在看到这些片段的时候,我一点儿也不替他们紧张,怀孕事件已经够狗血和不真实了,我真的不担心编剧的脑洞总会让Ann和Song相遇的。
果然,最后带着失落心情的Ann以为没有等来Song时,身后船屋周围的小灯亮了起来,在傍晚船屋小灯的映衬下,微光打在小船上Ann的脸上,她的面容也变得温柔起来。
如果以前,我看到这一段,会觉得狗血,为了相遇而硬生生的加上不真实的桥段。
但如果是真正合适的人,是真正的爱情的话,那兜兜转转还是会相遇的。
上天会真的为了给这不可思议的缘分加上很多魔幻的剧情,直到你们相遇的那一刻。
曾经有一个作家说过:“我们为何孜孜地渴望爱情呢?
因为爱情是真实和魔幻的交汇点。
”那为了不辜负最好的相遇,我们是否又能足够幸运的生活在魔幻现实主义中呢。
电影中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句台词:“有时候,对一个人的思念,也会让我们得到不可思议的幸福。
” PS:教师日记让我对老师也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任何一名老师都可以教书,然而育人就不一定了。
也许在一个相对单纯的环境中当一名老师才能完全做到教书育人。
不要轻易掐灭一个希望,对孩子来说尤其如此。
泰剧的手法,拍部小清新喜剧片,都要带点恐怖和出轨之类的狗血剧情,还有标配的宽肩一米八男友力爆棚的“男主”,摊手无奈脸。
不过不影响啦,很有特色,照样五星。
泰国小河上的木屋小学,等价过来就是咱们这边各地留守儿童上的乡村小学吧,大差不差,条件艰苦,自力更生,全凭信念。
看了这部片子,越发能与小时候村里小学的老师感同身受了,那时的老师们也挺不容易。
八九十年代经历过高考考出村里和十八线小县城的他们,真的希望教过的一批批孩子和自己一样考出去。
但回想起来,也能体会到见识过大城市之后,他们偶尔也会对自己在村里教书略感落寞。
原因呢,主要有二吧。
一是两相对比,村里的孩子先天没有大城市孩子的优势,唯有经历千军万马的高考,才能站到那批同龄人面前,还带着前二十年田野的尘土,可又不能不拼,老师不是不知道出去也不一定会过多好,而是不出去就肯定离不开世世代代的务农生活,学习已经算是最公平的一条捷径了;二是孩子走出去了,老师自己也变老了,毕竟人这一辈子能有几个六年呢?
送走一茬茬的孩子毕业前往城里的初中,他们仍然在那个乡村小学里教书,燃烧了自己的青春,换得后来人的希望,点亮了一个个五彩斑斓的泡泡。
任职时间长的老师真的把庄户人家的穷苦孩子当作了自己的孩子,这里面的感情渗透到了每一个用粉笔写的黑板字里,希望坐在老旧平房里读书的孩子将来一定能活得工工整整、顶天立地吧,因为考出去终归是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宿命的一条康庄大道。
或许给我留下这样的印象,也与小学老师以女教师居多有关,女性天生的母爱也会投射到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身上吧。
如果没有一份爱,真的只是因为钱和职称的话,完全不足以支撑他们在那所城乡结合部的破旧小学里干上个十年八年。
纵使世事皆有物质因素驱使,也还是要有点希望和信念的佐料来充当生活的调味剂,这才是人生这道菜的灵魂吧。
托举起孩子的希望,也给自己的人生留一道念想,一本日记的隔空对话能够点亮一群孩子的多彩人生,真好。
尽管英语水平很难,跟着英语翻译听着泰文看懂了这部小清新,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是不受语言限制的。
一本破旧不堪的日记本串起了两位乡村教师的爱情归宿。
他们只是在走着自己的路,他们在不同的时间内来到了同一空间,他们相互通过日记走进对方的内心,相互经历着对方的故事,相互寻找着对方的足迹,从未见面,确是心心相惜的感觉,这种美好,是抛弃他们的前男友和前女友永远都给予不了的。
剧本过硬,双线交替,不腻不重,两位性格迥异的老师分别和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一起生活,女主自我介绍、男主教室斗蛇等各种囧状令人时不时捧腹大笑;男主座着船一家一家登门拜访去“招生”、女主壮胆处理厕所下的浮尸等画面让人深刻体会到乡村教师的不易,对主流教育的批判却不刻意煽情;男主在暴风雨中保护孩子却眼睁睁看着那本重要的日记本被吹入水中、男主在木板前与女主的名字比高度、男主梦见女主出现却看不清脸、女主幻想男主出现在黑板前帮他解答数学题等画面一步步交代出他们相互在隐隐的牵引着自己的内心,爱情正在萌芽。
从未见面,却如故人,就像穿越时空的爱恋,唯美心动。
本片颜值很高,女主漂亮,男主帅气,异域风光给这个青春爱情故事增添了几份浪漫色彩,自行车、秋千、窗台等道具都极富文艺气质,尤其是几次夕阳下女主的特写镜头是那么的温暖和美好,有几分偶像剧美感,但绝对不是高富帅、霸道总裁爱上灰姑娘的国产偶像剧脑残路子,而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知识青年下乡支教找到自我价值和归宿的纯爱文艺故事,典型的泰式小清新,不急不躁、没有压力没有束缚,一切随心,简单的美好。
那是一种美好的情愫,未曾相见,已然想念。
佛历2554学年,因为她的固执不肯妥协,Ann被校长分配到一个偏远的“孤岛”学校,水域广阔、群山环抱,要来上班必须跋山涉水,这里远的连手机信号是什么都被人忘却了,拧开水龙头你会发现里面会有绿色四条腿的淘气小家伙堵在里面,甚至在水里会发现浮尸…然而孩子们是她留在“被遗弃的学校”最大的动力,寂寞是不可避免的,每天写日记也成了她最大的心灵寄托。
佛历2555学年,手臂受伤的摔跤拳手的Song来到这所学校代课。
能帮助Song排解寂寞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阅读前一任教师Ann遗留下的日记。
Song在一场暴风雨之后带领孩子们重建学校;他召唤回曾经辍学,并让Ann质疑自己到底是不是该坚持走下去的六年级的孩子,让他可以顺利小学毕业;为了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火车,他在水面上串联起一个类似火车的装置...虽然他的数学一塌糊涂(照这样分析,他的数学一定是体育老师教的),但他还会耐心的教导孩子们。
在日记里,他觉得Ann是唯一可以理解他的朋友,而越看日记就越有想见到她的愿望,看到日记里Ann说男朋友向她求婚,他居然心灰意冷的要烧掉这本日记。
不知不觉的,Ann已经走进了Song的心。
佛历2555学年,因为男友劈腿而重新回到“被遗弃的学校”的Ann发现学校变得不一样了。
因为Song的关系,学校的电路得到改造,辍学的孩子也被召回继续学习,同时,Ann也发现了自己那本经过“水深火热”的日记以及Song对日记的续写,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或许只有真正了解孤单的人才可以深刻地理解孤单时需要的寄托,了解对方的心情,用生命过着每一天是幸福的。
这部泰国小清新电影《教师日记》是由《季节变幻》、《亲爱的伽利略》泰国导演Nithiwat Tharathorn执导的,是今年泰国的冲奥电影,一本日记串联起两个乡村教师的心灵。
破旧的日记成为彼此取暖的柴火,温暖失意彷徨的时刻。
镜头叙说平淡质朴乡村生活,纯真无邪的孩子,底层教师的挣扎孤独。
导演曾提到过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一个都不能少》,在乡村教师题材中加入类似韩国电影《触不到的恋人》一般浪漫的爱情故事。
观赏性和内涵兼具,确实棋高一着。
两位主角的对手戏不足五分钟,电影里有几段蒙太奇的场景,两位主人公在不同时空相遇的片段,在他的梦里,也在她的心里。
平行的故事没有让故事变得支离破碎,反而更显得温暖简单。
如果说平行时空里我们每天都在相遇、错过、分离,那么不在同一时空的爱情会不会有圆满结局呢?
导演很善良,他让我们相信,原来不在同一时空的爱情,也能够慢慢积累最终相遇。
这场穿越时空的爱恋,最终在平行时空里圆满。
记得片尾的时候,女主问前男友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小朋友做题的时候,碰到生词火车,他问你火车是什么?
然后,一个老师,用带有发动机的小船,牵引着漂浮在水面的板房学校,边发出嘟嘟嘟的声音,边告诉他们火车大概就是这样运行的,你觉得这个老师怎么样?
女主等前男友理智地分析完之后,跟他说如果我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也会像那个老师一样。
能够遇到一个三观相同,能够理解做事情背后的逻辑和价值观的人,是多么的不容易,于是女主跳下车,直接飞奔回学校为了见男主角一面。
坚信,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教学原则的两人,在诸多问题和势力面前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原则。
对于,孩子们问的为什么?
是什么的问题?
他们都会大开脑洞地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语言和动作说明生词的意思。
一开始,是我读你,后来,变成了你读我。
当我读你的时候,我把你写下的孤独描了数百遍,然后加上一句:我也一样孤独。
当你读我的时候,你把我带身边,在你独看夕阳的时候,在你沐浴海风的时候,在你浪里游弋的时候。
我们将彼此想了千百遍,有寂寞,也有傻傻的温柔。
呵,两颗心兜兜转转,我只想遇见你。
这是我今年所看过的最美好的爱情电影,快乐、甜蜜、温暖和浪漫,这是一部属于泰国的《西雅图夜未眠》,这是一部梦里寻你寻我千百度的诗篇,满满的爱意推荐。
我本来想给三星的,电影的前半部分太拖沓,看得我昏昏欲睡。
前半男主那部分忆当年没有刺激我的情节,所以略无聊,可能我对教书啊孩子啥的完全不过心。
从女主被未婚夫劈腿并决定回水上学校开始,这段故事有了可以期待的情节,也变得好看起来。
最后男女主因为一份共同的执念,隔空异地轮流单相思这种纯到一个匪夷所思地步的爱情却还蛮有感的,找一个人谈恋爱不难,找一个灵魂伴侣就没那么容易了吧,他们初次见面就好像已经认识很久了,这种结尾让我蛮开心的,为此上四颗星。
泰国青春爱情片已经有腻味的趋势了,泰国人好像只会拍青春爱情似的,这部“爱情”电影走了一条主流又非常规的道理,两人的首次相遇是电影的结尾,有这样的想法也真难为编剧了。
另外如何育人这条电影线也算交待得过去,教50几个孩子一个班是教,教七个甚至只有四个孩子的性价比呢,育人和简单的信息传递是不一样的,到底何为老师,还只是信息传递员呢?
虽然不相信一本日记就可以拉近两人的心,但是你看过后,却相信了这才是爱情!
虽然不相信让一个小学生顺利毕业是件难事,但看过之后却发现原来能让小学生顺利毕业,是那么一件快乐的事!
我不知道一个女老师需要多大的毅力勇气才可以从满是污垢的臭水里拉出已经腐烂的尸体,,我也不知道一个男老师为什么骨折了手,还可以那么气愤轻轻打了孩子的手掌,,虽然我过了愤青的年纪,也觉得两老师的教育方法有点不切实际!
但是我们缺少的正是这份善,这份纯真的爱!
2014年奥斯卡外语片大战,泰国送上了一部由Nithiwat Tharathorn导演执导的电影《教师日记》。
故事讲述了先后在泰国乡下一所偏僻的水上学校支教的Ann和Song因为一本支教日记而相识相知,最终走向相恋。
虽有养眼的男女、烂漫的小童和优美的山乡景色,但平心而论,故事情节简单无奇,对于个人追求与社会责任、偏远山区教育等问题也是点到为止。
一部放在好莱坞生产线上就是浪漫爱情轻喜标签下的电影,至多不过是票房讨喜,怎一经泰式烹饪,就变成了酸甜可口的佳肴,还可拿来冲奥,却是值得我们探究。
玩结构,不单调在《教师日记》里,男女主角Song和Ann在电影的最后一刻才真正相见相识。
当他们终于并置在一个画面中,Song还被Ann那句“萨瓦迪卡,宋!
”甜得晕头转向时,影片戛然而止。
鉴于前有韩国的《触不到的恋人》,《教师日记》里的“终于让我遇见你”只是个算不上创举的噱头,但是如何实现这个噱头,导演却下了一番功夫。
影片选择了双线叙事的结构,交叉讲述了Ann和Song先后在这里支教的经历。
影片甫开始,就交代了两个没有“为人师表”样子的教师先后被“流放”到相同小学的前情,他们所面临的相似处境,足以让未曾谋面的他们产生冥冥之中的联系。
当Song捡到Ann留下的日记本后,影片采用平行剪辑的方式刻意地将他们的支教生活展现为二重唱——Ann日记中的生活会再次在Song的生活中搬演,Ann和男友在争执中分手,Song也在周末返城时发现女友有了新欢,二重唱渐渐滋长出了同命相怜的味道。
Song在日记里找到了共鸣也找到了经验,他学习着Ann的方法,当学生们写下正确答案后,Song奖励了他们和Ann小星星纹身一样的图章。
如果自始至终只是复调也未免单调,《教师日记》叙事手法的多样化也是值得称道的一点。
双线结构中导演特别注意了故事的推进和爱情的发酵,一场暴风雨过后,Song从重新描摹Ann淋湿的日记到开始续写日记,伴随着Song经历风波后赢得信任和自信的转折,这个设计就相当棒;而当情景交换,Song离校深造,Ann重回小学教书,则没有重复此前的平行剪辑,而是通过独白来描述她这一学期的生活——如果说此前Song是亦步亦趋地向Ann学习,那么此时Ann则像是对已经熟悉的老友娓娓道来,体现出两人“感情”的升温。
总之处处可见复沓之中并非简单的复沓。
讲精巧,小清新双线叙事除了会在上面提到的呼应上下功夫,还讲究转场。
流畅的蒙太奇衔接起两人相似的生活场景,一些展现乡村生活景象的精彩镜头,都让这道泰式小菜更加可口。
有赖于蒙太奇的衔接,Ann的存在好像落在Song的时空中。
一年前她在第一堂课上比划着动作告诉孩子们自己的名字,一年后孩子们同样用肢体语言向Song做了自我介绍;在展现他们带学生玩耍的段落,镜头横移、环摇、上升、下降,借墙壁、地板的遮挡切换Song和Ann所在的不同时间,却始终围绕着水上学校这个小小的生活中心,像一个一气呵成的长镜头。
除了靠技术上黏合起两个人的生活轨迹,导演也安排了结尾之前的三次“相见”,慰藉观众在画面中同时看到两人的期待:一次是Song在梦中遇见了Ann,因为没有见过她,镜头里只有她手臂上那个凭此相认的星星刺青,另一次是在校长那里见到过Song照片的Ann,想象起和Song一起站在讲台上的场景,在两次的梦境/想象之间,还夹着一场Song去寻找Ann时相见不相识的戏,实际上也是对称而不重复。
所以最后的水到渠成,可真应了墨镜王那句“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可圈可点的漂亮元素对于小清新也必不可少。
俊男靓女和天真幼童的人物组合,串连起全片爱情线的手绘日记本和小星星纹身,都带有相当的偶像剧色彩;独有的湖光山色,更在Song坐船飞驰过湖面去接学生、拖拽着水上学校模仿火车的前进等几场戏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至于水管子里流出的蜥蜴和湖上的浮尸,没点意外的重口味,好像是缺了酸虾的刺激,怎能算独特的泰式口感呢。
不过,支线剧情的狗血,以及坚持自我、坚守责任等并不新鲜也不深入的理念阐释,导致了影片格局不大,让我觉得真正触动人心的泰国,还得是2010年送评最佳外语片的阿彼察邦导演,能让人一窥热带的神秘气息。
Text:不言 原文刊于《大众电影》2015-09附【小清新】——王垚《作为一种电影实践的“小清新”》小清新电影具备如下的特点:视听语言上注重唯美造型,十分偏爱侧逆光和魔幻时间(Magic Hour)的使用,大量使用情绪性音乐;影片主人公均不超过30 岁,内容则以校园及毕业几年后生活中的爱情故事为主;此外,价值判断较为主流,绝少正面涉及历史叙事和现实政治。
毕竟小清新电影同时也意味着中小成本电影,同时也意味着迎合年轻观众的口味。
多说一点的话,小清新电影唯美干净的视听表象下,实际上也是一种颇为典型的后冷战美学——历史纵深的消失,现实政治的犬儒化,只是有限的成长经验,恰如其中泛滥的长焦镜头。
【当代泰国电影】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更打击了衰落中的泰国电影业。
该年全年,泰国仅出产了10部影片。
欧美影业的大举入侵一方面加速了泰国本土电影的衰落,另一方面,则为其在新世纪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在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2000年泰国本土电影产量只有9部,2001年,查特里亲王指导的电影《苏丽尤泰》以民族题材成功唤醒本土观众,从当年开始,泰国电影业进入良性循环,迅速复苏。
本地影片年产量逐年递增:2001年泰国摄制了12部影片,2002年达到30部,2003年突破了40部,2007年达到44部。
按照类型,21世纪的泰国电影大致可被分为:鬼片、神话史诗片、武打黑帮片和伦理片四类。
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泰民族的想象、记忆与传统进行了复活与确认,并以一种风格化的形式呈现于世界影坛。
西方电影节肯定的艺术片:彭力云旦、阿彼察邦(2002)导演的片子,和游走于商业与艺术间的沙赞那庭Wisit Sasanatieng小清新的商业片:小情人(2003)、《季节变幻》(2006)、《暹罗之恋》(2007)、《荷尔蒙》(2008)、《初恋这件小事》(2010)
平淡乏味
小清新
简单清新,真实自然,不说教,一所破旧的学校,孕育出最美的爱情。女主角很漂亮,男主角很阳光,情节轻松,主题曲也很好听,足够了。
挺清新的…教书日记串联起两人…
小清新
“好像失恋了,又好像失去了最好的朋友”。Ann老师的前男友写的信是一声叹息。
这其实不是爱情片呢
有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觉
忒扯了
有时候对一个人远远的思念,会让我们得到不可置信的幸福。不见面多好的,神交之友。
湖畔小学。最美支教宣传片。
好无聊的电影。。。
无聊
为了看weir哥来的,意外发现竟然还不错,泰式小清新。两人穿插的剪辑很赞
剧情实在有点拖沓、
洪哥说,男配像他老公(你开心就好!)
泰国喜剧版触不到的恋人,时空交错,非常好看。
清新
其实故事很俗气,但情节铺设并不完全落入俗套,几个转折都能说得通,也扣人心弦。主角的表演其实没什么看头,感觉几个小孩演得还蛮开心的,还有这种船屋,真是让没出过远门的我感觉新奇。对泰式小清新爱不起来的一大原因还是,泰语给我的疏离感实在太大了。吃饭的时候可以看看,因为某情节比较适合减肥
未曾见面 甚是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