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的评分5.9真的说明豆瓣上的人不太喜欢喜剧片!!!!!!
还有为啥没请水军了,点评首页显示的影评都是差评啊。。。
一般的不都会请人写几个5星的影评不。。。。。
分手大师的公关哪里去了!!!!!!
至少让里面打5星的人显示在首页啊!!!!!!!
为啥是差评,我觉得好笑多了。。。。。
全程无尿点啊。。。。
憋死我了。。。
全程都在笑。。。。
话说就邓超一人在撑着。。。
话说老六换成范伟效果就好了。。。。。
还有说好的柳岩为啥在快结束的时候才出现一会!!!!!!!
我一直在期待柳岩早点出来啊!!!!
竟然还穿的这么不敬业!!!!!!!
不过我们相爱无13:15看的,电影院里面就20人左右,好空啊,估计还有几个可能是没买到变形金刚才看这个的,不该和变形金刚打擂台,不然票房会非常高!!!!!!
以各种电影理论、群众反馈来衡量,《分手大师》都不算好电影,但我得说,它深深地娱乐到了我,这是最近第二次我对华语片与主流评价形成大分歧,已经做好了挨砖的准备。
上一次是《私人订制》,该片口碑扫地,骂声如雷,可我偏偏觉得有趣之极,尤其是开头部分。
这两部影片,让我想起小时候玩的表演游戏,印象最深的“剧目”是包青天和人犯,奥特曼和怪兽,人犯要跪下受刑,怪兽要被奥特曼打,但谁也没觉得受了委屈,笑呵呵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成年之后,自然找不到愿意这么玩耍的小伙伴了,但还是可以口头过瘾一把,找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聊天时无意间就角色扮演起来,你是皇帝,他是大臣,管你叫朕,管他叫尚书什么的,情景假设一番,全身心投入进去,脑洞开得跟陨石坑那么大,以假乱真,胡天海地吹一通,也是挺杀时间的聚会游戏。
去年看完《私人订制》,我同意该片是三段小品拼接,现在想想,比起小品段子,该片更接近的是相声,你看德云社那些荒唐开局离谱走向的讲故事型相声,逗哏和捧哏的知道全是假的,逢场作戏,煞有其事,笑果就从这里面来,观众明知扯得不行,心理上也是当真事来欣赏,这才会乐不可支。
《私人订制》里,这是订制小组和客户的默契,双方都知道是在演戏,努力使自己身临其境,加载各种角色属性,本质上这跟小时候玩的游戏毫无二致,那种过把瘾的效果确实值昂贵的服务费,白百合和郑恺有一场坟头哭着垒麻将的戏,连客户都不在场,这跟咱们的聚会吹牛更相仿,总之看得我非常爽,还有什么比成年人戴上面具大玩角色扮演更娱人娱己的消遣呢,要是在长途火车上碰上一个精于此道的座邻,即使坐的是雪国列车,我也会嫌路程太短。
《分手大师》的观影快感,与《私人订制》异曲同工。
邓超热衷于挤眉弄眼,扯着嗓子,手舞足蹈地犯贱,东西方谐星外加一串精神病们齐齐上了身;除此之外,他卯足了劲,变足了花样,在各种身份、职业、肤色、性别、外貌、年龄间疯狂跳跃,不排除是邓超自恋企图过盛,向外行炫耀演技,当然,这种表演课作业集锦式的角色跨度骗不了稍有经验的影迷,否则演演员、骗子,多来几场戏中戏,岂不是最容易得影帝。
但撇开这一点,确实具有非凡的娱乐性,我的脑海里不断闪过那些一起演戏的小学同学,以及成年后一起吹水的嘴炮烂友们。
更重要的是,虚拟世界的邓超有我们生活中无法企及的条件,换装速度快到咂舌,各种天赋集于一身,杂技,热舞,篮球,极限运动上手就精通,游刃有余的穿梭于不同的角色,这只可能出现在电影世界,以及我们最深层的幻想里。
都说电影是拿来造梦的,最起码这种荒诞之极的故事设定,让我们的角色扮演之梦,得到了全方位无死角的满足。
走出影院时,我看到好几人咯咯笑着,模仿邓超的抽风表情。
遗憾的是,跟《私人订制》一样,《分手大师》也太把电影,太把讲一个有内涵、有人情的完整故事当回事了,可是,这本来就不是此类意淫狂欢电影该遵循的准绳。
《私人订制》三个故事演得挺脱线的,结尾突然拐到正儿八经的环保上去了,不伦不类;《分手大师》也毁在这把刀上,骗着骗着,乐着乐着,瞬间奔好莱坞30年代就用滥的浪子回头套路去了,邓超又是遍体鳞伤又是泪水泛滥的苦情戏,前面变脸快过洗脸,后面真情流露,难免让观众怀疑还在演戏,根本深情不起来。
更糟糕的是,前面那种随心所欲的演法,是高度风格化的,最大前提就是藐视一切合理性,之后却舍本逐末,硬要从逻辑上把故事编圆了,有多别扭可想而知,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你能想象周星驰的电影后半部转成沙马兰风格吗?
节操已经碎了一地了,何必捡起来,又拼不回去,既然贱了,就一贱到底,向《王牌大贱谍》看齐,岂不美哉。
又要耍贱,又要立牌坊,只成就半场娱乐,因此好评也只能给一半了。
(文/方聿南)
故事选择的点很新颖,但是情节内容总让我有些不舒服。
名人想要分个手这么困难吗,没见叶小春又对唐大师死缠烂打,也没见不和平分手影响他们老菠萝的公司上市啊,明明老菠萝对小苹果没有任何留恋了,干嘛还要和平分手,直接挑明破罐破摔不就完事了么?
至于还找出个分手大师勾引叶小春然后让其主动提出么!
完全不合逻辑啊。
是,电影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是无法引导情节发展的,但明显的偏离基本逻辑还是让人感觉不舒服。
全程最多的就是哈哈大笑,十足一部喜剧片,但是在假期为了放松自己看看这种戏也无不是一个上上之选,邓超在里面就是为了搞笑来的吧说实话不用演技的拍戏,确实不能称之为电影。
在知道杨幂接拍这部戏时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有身孕了,看到她这么拼,确实还着实的被感动了,这部戏,带给了我们欢笑,但是这么高的票房确实不值得。
整部戏的贯穿,最后的结局,都无看点,往好里打就3星吧。
这是一部令人看完就忘的电影,没有值得回味的情感和思想,没有值得把玩的剧情和桥段。
但这同样也是泰囧之后最搞笑的电影,甚至笔者个人以为比泰囧还要搞笑。
笔者完全是从开场笑到字幕结束,就连字幕同时播放的电影花絮和被删掉拍摄素材都能把人逗笑。
这就是喜剧片的功效不是么:让走进影院的观众暂时忘掉生活中的琐事,沉浸在电影的各种搞笑桥段中,没心没肺的狂笑一个多两个小时,发泄掉释放掉积攒的压力和郁闷——你不需要记住电影的什么东西,只需要走出影院后能够大喊一句“爽!
”便忘掉电影的一切,以一种轻松欢愉的心情重新投入烦闷的生活中。
——不能让人笑起来的电影,一定不是好喜剧片。
其实所有电影的功效都是如此,用其营造的电影的真实的氛围,去对观众进行心理暗示,以感染观众的精神和情绪,让他们暂时忘掉生活的现实而全心投入电影真实中。
最后再说回这电影,笔者真不记得什么东西了,只记得本片虽然改编自同名话剧,但我总认为电影和威尔史密斯的全民情敌的剧情布局与套路非常雷同,只不过本片在具体设计时反其道而为之罢了。
电影开篇是最大的亮点,各种明星夫妻真名客串,连孙俪都被邓超搬来调侃。
之后,便是邓超个人才艺秀,他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跳的了钢管舞,扮得了娘炮,充的了爷们,也玩得起柔情;更重要的,走T妩媚同性恋,他也点儿不害臊毫不含糊;最后还大展歌喉。
总结来说,本片没有什么剧情,完全是邓超导演随性而拍随性而演,所以杨幂韩寒等诸多明星也就放开了陪他玩儿。
综上所述,讨厌杨幂邓超的死开,从不看喜剧片的死开,装逼纠结剧情的死开,装纯受不了恶搞的死开,本片就是为星爷式的恶搞喜剧片爱好者准备的盛宴。
看电影时被播放的片花所吸引,约好一起去观看,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后来就没有去。
后来室友陪别人去后回来的评价则截然不同,就不打算去了,然后可以免费看的时候点击进去作为消遣,但真的没有看完。
分手大师前面邓超关于制造分手还蛮新颖的,印象还不错,不过到了杨幂出来剧情就稍显凌乱,邓超在努力创造属于他自己电影的特有搞笑,但串联不起整个影片,以至于看的没有期盼更没有激情,还有为什么杨幂会爱上那个男的。。。
演技当然不可否认,傻傻呆呆和逗都演绎出来了,但和预告表现不同的是亮点少,笑话没有被人铭记,清洁突兀。
总的来说,细节能多连接,加入更有吸引力的剧情更好,邓超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好吗,不过还是满喜欢的。
难道怪我高冷?
恶俗蓄意地做出笑点只让我觉得尴尬。
好久没有看这样的电影了,拗不过朋友一块儿去了……果然我和预料的一模一样……《分手大师》的剧情发展我还真是只能猜中结局,完全不知道下一幕的走向,太无厘头了,果然还是太年轻啊哈哈。
如果单从搞笑上来说嘛,前10分钟毛里求斯部分和各个分手成功盖章的部分还不错,后面实在是不想说了。
真没必要去电影院看,我估计精华全在预告片里了。
其实,这个世界上很多恋情的终结。
都需要一个分手大师的。
邓超主演过的电影分手大师一开片就举了很多分手的例子,但细看就会发现,其实很多要分手的找分手大师邓超的,往往都是男性,也就是女性往往是被分手的一方。
看过一句话“在恋爱中,男生的感情往往是从非常爱,很爱,爱,没感觉的过程。
而女生却是从没感觉,爱,很爱,到非常爱。。。
”也就如同当男生看见某个女生很漂亮或者很吸引人时,他会马上奉为女神,从而展开攻势。
但往往得手后,才慢慢发现原来也不过如此。
而当女生听到“某某某喜欢你时”第一感觉就是“他长得太一般,我对他没感觉”但抵挡不住攻势,终究甘拜下风。
从此如同跌落泥潭无法自拔。
闺蜜柚子就是曾有过这样经历的女生。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高三,无数对情侣被拆散,又有无数对新情侣崛起的时代。
柚子和他同桌就成了--用粉色爱情面对黑色高考的大军之一。
谁也没想到他们会在一起,柚子告诉我原先她也以为自己和他只是所谓的蓝颜而已,但是,也许是面对黑暗压迫的高考,贪图题海中那暂时欢愉的港湾,亦或是卷子与卷子间书本与书本间,那眼神的片刻交汇。
但无论这么样他们还是在了一起,无论怎么样他不会为她改了理科去填文,她也不会为他放弃物理15分的大题。
无论怎么样他们不是在拍青春电影,他们终究分开了。
有一天他告诉她,他爱上了同班另外一个女生,她笑嘻嘻的说好啊,笑嘻嘻的主动找那女生换了座位。
她闺蜜都替她打抱不平,要去教训那个第三者。
她也笑嘻嘻的制止了。
她说“什么第三者啊,她只是帮我看清了有些人,什么人该爱什么人不该”她那副笑嘻嘻的表情很假很生硬。
令人看了不忍揪心。
最后凭借着她发奋的学习和卓越的天资,她成功进入理想的大学,记得在暑假快要结束的一天,她告诉我,他打电话告诉她,那只是为了让她,好好学习,心无旁骛。
虽然她后来也跟“第三者”证实了他的话,但她还是回答他“去你妈的”你不是我,你就不会知道被分手后,我感情的挣扎,我的确也是因为失去爱情才赢得高考的,但你不知道,那真的很痛,当爱一人到无法自拔却非得被迫脱离,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
所以,与其痛苦的分离,不如让我爱上别人,或者你丑态百出,让我看看我怎么会和这么不堪的人的人在一起,让我主动离开你。
再让缓慢的时间填补我们之间的缺憾。
即使是你刻意而为。
其实电影寻找分手大师的男性,还是有情有义的,至少在他不爱她之后,还会让她不是那么痛的离开,让她至少不受自己--曾经这么亲密而信任的爱人的伤害。
所以姑娘,如果你不够了解他,不要轻易言爱。
因为爱这个词太重。
从嘴里说出来,不小心,是会砸到脚的。
你也要懂得,三分情七分骗,世态炎凉还得自己爱自己。
幽默和笨拙都会引人发笑,但却并不相同。
真正的喜剧大师是不需要扮丑的。
本片和一众廉价喜剧一样。
不是通过人物性格制造冲突产生笑料。
而是硬生生的先想段子,然后用人物去套。
最终的结果就是,人物性格前后不统一。
“我父母是全世界最相爱的夫妻”,“从那以后他便一直照顾我妈,再也没抽过烟”在这段充满爱、被爱、责任、担当的叙述之后,邓超得出的结论是“所以爱根本没用”。
被一个无赖跟回家,然后男朋友回来,居然瞒着男朋友藏人。
不是应该第一时间告诉他吗。
当然这个剧情唯一会合理的解释就是,这小妞是傍大款,怕大款发现以为她偷人。
再加上唐大山的造型,会显得有那么一些可以理解。
但后面发现,居然是真爱。
那这个的合理性就完全没有了。
分手专家这个职业只有在一方想分手却不想伤害对方,或对方是个死缠烂打的无赖的前提下才会有用。
显然叶小春不是后者,而唐大山最初的理由也的确是前者。
但越到后面,需要正反方明晰的时候,越显露唐大山的自私无耻。
可如是这样,他找分手专家就站不住脚。
邓超很卖力。
无论是装疯还是卖傻都使出了浑身解数。
但掩盖不了电影本身的硬伤。
他是一个很好的综艺咖,但并非一个好导演。
作为男二号,唐大山在《分手大师》中有一句台词,叫“不成功便成仁”。
按照电影中成功学逻辑,凡是不成功的人,最后都变得很二。
这样一种后现代的读解,基本代表了主创邓超和俞白眉对于《分手大师》的艺术追求,要么成功,要么很二。
很明显,一上来就把自己涂成黑人法老的邓超告诉我们,答案是后者。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文献《论语》的一部分,“杀身成仁”可以说是孔子的经典台词,足以媲美周星驰《九品芝麻官》中影响一代人的“关门放狗”。
只不过,《分手大师》在追求幽默道路上的误读偏差,恰恰代表了这部喜剧和真正幽默之间的鸿沟,邓超凭一己之力将电影带入犯贱耍宝的阴沟。
同样是生产笑声的喜剧,却有着代表两极的定义。
“笑中带泪”是幽默的上层境界,比如《喜剧之王》尹天仇望着柳飘飘的背影,一句“我养你啊”,边笑边哭的恐怕除了张柏芝小姐,还有触景生情的痴男怨女们。
还有默片时代那个吃皮鞋的小胡子,虽然没有声音,斑驳的胶片在被高清宠坏的眼睛里就像一坨马赛克,但卓别林在黑白光影中带给这个世界最好的黑色幽默。
我们再来说“笑”的另一极。
比如,你走在大街上看到路人甲踩到狗屎,狼狈不堪,然后你笑尿了。
很明显,这种泪归结于人类天然的幸灾乐祸心理,不具有复制和分享的可操作性。
踩狗屎,很可笑,却和幽默没有血缘关系,你踩一万遍也踩不出一部喜剧。
所以说,同样催生液体,《分手大师》主要负责刺激下半身的括约肌。
从纯粹刺激膀胱的角度评价,《分手大师》无疑带给观众一场殿堂级的小品盛宴。
邓超在这部戏里除了继续扮演帅哥,他还肩负起黑人、如花、至尊宝和钢管女郎的诸多角色,简单粗暴的行为反差就像一把巨大的鸡毛掸子,在黑暗中持续不断搔弄着观众的视觉神经,看着屏幕中的二逼邓超,观众们笑得像个傻逼。
我也是笑成傻逼中的一个。
必须承认,面对《分手大师》这部玩脱线的电影,面瘫除外,哪怕再严肃古板的电影卫道士也要礼貌性的报以几处深深浅浅的笑容。
在邓超被杨幂一箭穿心射死在古堡大厅时,我不禁感慨,如果这部电影早生几千年,周幽王哪里还用得着点烽火戏诸侯,更不需要为了美人一笑丢了江山。
于是,字幕滚动、灯光亮起,笑尿了的人们瘫软在座位上,《分手大师》在搞笑上的表现可以用合格甚至满分来形容。
邓超和俞白眉像极了我家楼下深夜出现在十字路头的安徽料理摊主,他们把整段整段的低俗化作一把把孜然胡椒粉,洒在变质发馊的情节上,用重口味和堆料掩盖电影本身拙劣的恶趣味。
恶趣味首先体现在中国电影惯用的豪华阵容上。
《分手大师》在明星营销的操作上堪称喜剧电影里的《建国大业》,韩寒、申雪、赵宏博、吴京、曹可凡、两位导演的老婆,甚至杨幂的臭脚在本剧中都成了自黑的对象。
其次是三观的歪斜。
《分手大师》赤裸裸地表达了现代女权运动兴起后的大男子沙龙主义的抬头,在这部电影中女性成为了物欲、性欲的滥觞,分手大师顺理成章成为男人意图摆脱这个错误后的第一选择,他们把女性彻底物化成可以转手买卖的麻烦象征。
有人说《分手大师》的感情链是断裂的,没错,这部情感一日游的私人定制,只有甲方乙方达成目的后的挤眉弄眼,女性角色作为一次性使用道具早就被扔进了废品中转站,下落不明。
最后,让我们聊聊羸弱的故事。
革命歌曲串烧加一曲独唱这种春晚标配组合成为《分手大师》电影结构的参考模板。
电影简单到可以用“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浪子遇见命中注定的灰姑娘后决定痛改前非金盘洗手”一句话概括了事,但悲伤的是,你无法在数十年坚持本色出演的杨幂身上发现这种致命诱惑的魅力,反倒是酱油娜扎,身材傲人,卖萌发嗲宽衣解带,青春逼人的面容映衬着杨幂小姐眼角的鱼尾纹。
《分手大师》就像只跳舞的猴子,带给我们许多欢乐。
但欢乐再多也是猴子,猴戏背后隐藏着太多中国电影的敌人,有很多,比如体制、体制和体制。
其实还有一类敌人需要警惕,就是观众自己。
这部电影在邓超个人秀的无底线突破下领先了《不二神探》之流数个身位,艺术价值依然停留在幼稚园里,尚未达到《泰囧》主动追求艺术审美的水平,偏偏中国观众善良并且宽容,在欢乐的海洋里谈论格调、剧情以及电影未来是个大禁忌,不管你是真革命还是假卫道,肯定有人跳出来大喝一声——要啥剧情!
要啥自行车!
全场戏就看见邓超一个人在又唱又蹦,一会儿搞怪一会儿发病的。笑点很恶搞,但是还是不错了,至少我们看了,我们笑了,就很有诚意了!-古力娜扎真是漂亮,靓过杨幂不止几个档次啊!
蠢哭
原来以为他们只是不懂喜剧,后来发现他们根本就是不懂电影,只是来糟蹋电影的,在两千万观众的鼓励下,他们还糟蹋得理直气壮的,甚至糟蹋出崇高感来了。
虽然不太喜欢大幂幂是声音,但是很喜欢邓超逗比男神的调调~~
✌️人格魅力体现不在电影里是一种失败,杨幂的电影有高过7分的么?!
影片是如此准确地对观众诠释了“装疯卖傻”这四个字的涵义,剧作、节奏、镜头以及剪辑全线崩坏,就算邓超再癫狂、杨幂再可爱都救不了场。
62309---前半段还可以 --20140721
跟着笑了半小时,然后就开始累了。故事和人物,没法让人入戏,搞笑就隔膜了。看周星驰不会,周星驰很懂张弛,笑的地方你尽可笑,哭的地方,你也会真感动,感动一小下。可那一小下,其实很重要。喜剧是难写的,在我看来,电影分两种:电影和喜剧。我不敢写喜剧,喜剧要更多的谦卑和虔诚。
老公要看的电影~无奈跟着一起看了~还行吧~忘记mark了~
杨幂出产,必是烂片。
烂到不能相信 现场反应热烈到我开始不相信自己的智商 为数不多的几个笑点笑完就让人觉得特别空虚 国内这帮神经病能不能不再自以为了解观众了 别用色情弱智与煽情的擦边球攻击观众本来就很脆弱的神经 故事逻辑演员表演导演功底全是零分 已经彻底对国产电影失望了 今年再去看国产电影就是孙子
恶心
幂幂的演技还是那么可怕
“偶尔陪着亲人朋友去影院里单纯开嗓子笑笑,这才是生活啊好吗。”
当时看预告片还是漫感兴趣,考完试就和小伙伴去看了希望可以开心一下。但是成片和预告的差距还是蛮大的,搞笑是好笑,但是是那种笑完之后立马冷场的感觉,席间也几次穿越以为自己在看百变大咖秀……有点一言难尽
光看演员表 就可以给分了 同意的点有用
补
挺好玩的。
呸!
邓超表情太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