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的黑色幽默。
既然高雅,就当然高超。
加之各位愚人角色的坦荡和真诚,令我在羞耻心的重压下无处躲藏。
这电影把愚人的心灵展现得太赤裸太美丽了。
就算是那个大胡子上司也如从《白雪公主》里飞来的吸血鬼一样动人可爱。
羞耻心。
我的羞耻心啊。
很多个时候我真的汗颜着看下去的。
如果普通人能有一点点被这个电影打动,世界在下个礼拜二就会得救。
其实本来是想打4星的,但是看到这么多3星2星,我就义愤填膺得打了5星....................................................以前从来没听说过这个电影,新东方最后一节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看的,关灯拉了窗帘的小教室就像一个小影院。
一开始就是抱着它是轻喜剧的心态来看的。
近段时间特别迷恋手办,所以片头的小老鼠狠狠的萌到我了,那时候就想,创造这个小乐园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TIm被要求带一个“白痴”去参加晚宴,我明白了,小老鼠先生就是那个要被嘲笑的“白痴”。
barry的出场也很符合这个人物的性格,不是说为了一只小老鼠甘愿被车撞这个有多么的触动人心,只是在于他的表情行为。
很明显,他的思维是和“正常人”不一样的,单纯好骗,然后呢,他是一个人的。
barry的种种言行让我们觉得又好气又好笑,而在Tim身上我又看到了自己。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整体忙绿学着八面玲珑满口谎话,然后就遇上了barry这样的“克星”。
看的时候真是拍着桌子感叹timT太衰太衰了...barry好像把一切都能搞砸,真想让他站在那里不要动什么都不要碰什么都不要做,真想指着鼻子大骂他一通“都是你的错”,真想把他赶出去......但是不能,我要利用他,他可以帮我得到目的,所以又什么情况我也需要忍,就当是忍耐一个在自己眼中一无是处的白痴吧。
在生活中遇到barry这号人我也会很无语,但是仔细想一想,他没有做错任何事,他做的都是对的。
barry不会说谎,心思单纯,自认为对不起tim就想用自己的方式帮他。
因为barry的直白诚实,单纯的相信别人,他做的不少“错事”,错完全不在barry,是自己,为什么你当初要说谎呢,事情也并不是做违心的事就能解决的。
一开始的时候我还在想,这部片子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不要说谎?
说了谎得撒的圆满点?
好吧,我乱七八糟的想太多了...- -片中的没个人物形象都塑造的很完美,每个人都很鲜活有血有肉。
那个艺术家是个有趣的人(忘了他叫啥名儿),代表了很多艺术家的形象,搞艺术的人给人感觉和神经病只有一步之遥,他们不安常理做事,很少有人听的懂他们在说什么。
但是就像片中那位,他看上去疯疯癫癫不靠谱,却是个明白人,他活的比tim要明白很多。
让我觉得最神奇的是在税务局,tim、barry以及精神操控者(我再一次忘记了名字,叫therman来着?
)的那一段。
睁大眼睛屏住呼吸看的,看到这段的时候我在思考那个精神操控者到底算是个什么角色?
哲人?
还是仅仅是个欺负barry的无耻第三者。
他的那个精神操控其实很有意思,当然他的“精神操控”仅限barry而已。
细细体会也挺有意味的,3人的动作表情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形式虽然无厘头了一点,但是精神操控还是挺有玩味的...接下来讲小布丁女士。
看这部电影过程中我哭了三次。
barry在tim家过夜的时候,tim看到了barry构建的自己乐园的照片,突然想起来barry的前妻是红头发的,而那只红头发的老鼠姑娘原来就是他的前妻。
看的时候直接就彪泪了,太难受了。
barry是个可悲的男人,可以联系到什么宅男电车男之类的。
前妻又胖又不好看,传染了他X病,劈了腿还抛弃了他,可是他一直对她念念不忘,做了各种各样的小老鼠前妻和小老鼠自己,幻想他们还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她永远是他的小布丁我觉得这是部残忍的电影,从开头一直看到晚宴我都觉得非常的虐心,看着难受。
我经常撒谎,对不同的人编织不同的谎话,所以我一开始看的时候都想把它当恐怖片看。
我也很迷惑,这些看似无害可以当做是手段技巧,对自己有好处对被人也无多大害处的谎言我们到底该说不该说。
算了,电影而已,毕竟和现实生活也不同。
tim也不能算是个坏人,导演让他倒霉了一点,每次谎言都被当面拆穿了,每次讲别人坏话都被人听到了。
barry感觉自己终于看到了真实的tim,回家后把桌上的东西都仍进了垃圾桶。
难道他自己单纯美好的小世界就这样土崩瓦解?
生活中有一些像barry这样的人,现在回想一下对他们也挺内疚的,如果可以,我也不希望他们有所谓的“成长”,我希望这些人可以像在被我们伤害前那样无忧无虑的生活。
幸好晚宴开始后,导演给了我们一个较为温馨的转折,看到dreamer的那段又撒了一回热泪。
后面的内容就有点无聊,但是我心里承受能力不太好,即使是无聊,我也希望有关和谐美满的结局。
片子是部喜剧片,但是喜剧味道不够弄。
美国的幽默不能和法国比。
也许片子还更多一点幽默讽刺,不过这种浓度的感觉,也可以。
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有点儿怪怪的,尤其是Kieran出来的时候,他的那种野性的艺术,完全受不了。
还有Darla,开放狂野的让我觉得有点反感了。
或许是因为前半段并没有体现影片精髓吧,看的也觉得很一般。
不过,就如它的标题一样,晚宴才是主题。
当Barry义无反顾地出现在晚宴上,用一个个可爱的老鼠诉说着everyone is a dreamer,Tim被感动了,我也被感动了。
Barry不是一个idiot,而是champion。
明明自己经历了各种不幸,却还一直保持乐观,并且用这乐观感染别人。
他那瞪大的双眼,还有嘴角那稍稍有些夸张的半圆形微笑,是整部片子中让我印象最深的画面。
Smile,and everything will be fine.后来,Tim和Julie合好的那点儿也挺感动的吧。
主要是Tim的那一番话,说出了我的心声啊。
觉得自己不够好,想要变得优秀,能够配得上他,每天在他身边醒来,每天见到他,这才是想要的未来。
很高兴Tim和Julie在一起了,所以,把真心话说出来,真的很重要的吧。
当然,也要感谢Barry啦,带给身边朋友快乐和幸福。
乐观的人,会受上天的眷顾,即使没有受,他们也不会觉得难受。
能够乐观,当然是很好的,只是自己,还有些做不到,可能是要求太高,想要的太多吧,不知足导致的各种悲观。
好啦,要努力像Barry一样,微笑,乐观,快乐生活。
第二次看这部电影,决定写点什么。
来到豆瓣,遗憾地看到分数很低。
我觉得好的电影就是无论什么素材,什么技法,什么情节,什么什么……只要让人揪心动心,和观众的某一生活感受产生共鸣,就是好电影!
就好比摄影一样,最初需要学习光圈、快门、感光度……的恰当运用。
但记录感动瞬间才是摄影的真正使命。
当有了真正的内容,什么都是浮云。
笨人晚宴!
笨人,却快乐着!
我们当地有句俗话,傻人有傻福!
祝福傻瓜们,我爱傻瓜,我愿意做傻瓜。
关于电影内容不想说,只想说说感受。
强烈推荐大家看看,你也许有不一样的感触。
我承认:两位男主角的演技都是蛮不错的。
但是,之所以分数那么低,那是因为情节太弱智了。
真的,在晚宴上的那段,我真的觉得就是两个真正的弱智在表演,而实际上他们智力都正常。
情节安排得不合理。
喜欢片头捏小老鼠的情节,很有爱,像Up。
Tim为高升争取机会。
老板邀请他参加一个宴会,每个人都要带一个Idiot,供他们取乐。
Tim刚要拒绝,遇到了Barry,喜欢用小老鼠做各种模型的怪人。
感觉Barry的出现会让Tim更了解自己想要的生活,也许还会迎来打动Julie的契机。
果然如此。
其中笑料不断。
Barry和Tim为彼此改变了之前的生活模式。
果然都朝着更好的方向继续了。
又有多少人,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呢?
很多的外在条件迷惑了我们。
身在其中,不自知。
现在的我,就有这种感觉。
蒂姆应该是在一个资产管理公司。
他本身很聪明,业务技术应该算是精通的。
但是他不了解七楼的奥秘,也就是管理层的奥秘,所以他一直升不上去,他有一个艺术家女朋友,求婚七次都没成功。
这也很能说明问题,他也没掌握到诀窍。
他为了结婚,贷款买了豪华轿车和时髦的公寓,所以他不得不升职加薪拿奖金。
公司老板组织的蠢人晚会,手段很损,但是目的倒是没错,他的晚宴除了自己的人,贵宾一定是大客户,那些很怪的人被请来表演,表演越精彩,越是把人分成两类,一类是怪胎,一类是所谓的自己人,大客户很容易就把公司老板和自己化为一类,这样就容易取得第一步的信任。
蒂姆的女朋友也是一样,她是搞展览的,自认为自己更接近艺术家领域一些。
她很可能觉得蒂姆爱她,类似收集艺术品,就是我有钱,我知道最近梵高大热,所以我挂一副梵高在家里。
她怕蒂姆娶她,以后是为了炫耀。
蒂姆越是贷款买豪华房车,她越觉得这种被收集的感觉更强烈。
最终,蒂姆能和女朋友走到一起,离不开巴瑞这个怪人。
巴瑞的行为介于正常人和艺术家之间,他首先很孤独,脑回路也怪异,但是他用死老鼠做艺术品,一开始只是孤芳自赏,模拟的都是自己和想象种的理想爱人在一起的场景。
最后,为了蒂姆,他把这些老鼠偶像重新规划设计,变成了无论是怪胎还是成功人士都能接受的艺术形式,晚会上的展示很成功。
所以,蒂姆的女朋友在经历过这一切之后可能会觉得,蒂姆不一定以后一辈子都是利益熏心,巴瑞都可以产生艺术,得到认同,蒂姆说不定也会真正的认同自己。
你看,到这个地步,巴瑞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参照物,怪胎和正常人的界限只要看他就够了,而且他是一个活的标准,还会自动升级,你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遇到不同的事情,去看巴瑞的表现,都会得到不一样的启示。
人就是这么虚伪,明明任何人都和巴瑞一样,为什么看上去不一样,只是大家比巴瑞虚伪,比他更能异化自己,美化自己罢了。
但是这种自欺始终是存在的,只要有巴瑞做朋友,我们就可以把真实的自我投射到巴瑞身上,然后以巴瑞为镜子,把自己打扮的截然相反,这样就可以心满意足的出门了。
所谓的朋友,社交圈,也许真的就是人的精神共生关系,这里面一定有人处于主导地位,其他人都是他的分身,他人性的污点,但是因为他自己能够搞来资源,搞来物质,搞来优质的信息,所以别人愿意依附于他。
从这个意义上出发,所谓的阶级跃升,就是换了这个共生圈,你远离了低级的丑陋,迎来了高级的丑陋,在你的高一级的阶层的圈子里,别人从你身上看到了更高级一点的丑陋。
这部片子的感情基调给我的感觉很好,有点小小的励志,和我以前看的一部分电影很类似,男主人公也是比较熟悉,好几部片子里看到过,个人认为是一些小制作的感情生活片。
在看这种格调的时候,往往会显得比较自然,因为这些故事的开头都是从生活事件来的,很容易融入,然后在后半部分加入些说不出感觉的,很柔婉的情节,当barry在用老鼠制作的各种玩具场景讲演时,我随着背景音乐被融化了,心中的涟漪没那么激烈澎湃,但却不能平静。
我们生活在一个激烈的时代,很多时候压力和状态都有点让自己苦恼,这些片子 传达给我们positive乐观的信息,让我们的生活常常有那么小小的激动,我觉得导演达到了他的目的,这样让自己的生活不会变的那么单调,才能延续循序下去。
◎IMDB评分 6.3/10 8,533 votes一句话评论这部喜剧最好笑的时刻就是那种结合前后场景的幽默,当你看到这些幽默搭建在一起的时候,你真的会深深体会到这一点。
--hitfix.com几乎每个钟爱喜剧的人都应该知道,保罗·路德和史蒂夫·卡瑞尔已经跻身于当今最出色的喜剧演员行列。
那么将他们一起放在一个房间里面去演绎一部喜剧将会如何?
亲爱的观众,事实证明,结果就是一部金牌喜剧!
--insidemovies.moviefone.com幕后制作 喜剧系列片大拿的翻拍尝试 提到杰伊·罗奇,这位已经年过50的导演作品其实并不多,但是却凭借两个系列就足以在观众记忆中久久环绕。
一个系列便是颠覆了谍战片的至贱无敌的《王牌大贱谍》系列,此片三部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癫狂的谍战世界。
而另一个则是《拜见岳父大人》系列,这部更加机智的喜剧,更在展示引起观众共鸣感的夫婿关系的同时,表现了脉脉温情。
当然,提到杰伊,我们还不能忘了他担当制片的两部影片,《波拉特》(2006)和《布鲁诺》(2009),一代贱男萨莎·拜伦·科恩因此横空出世。
其实,杰伊·罗奇并不总是如此"低级趣味",他也曾经很严肃的执导了表现美国2000年大选风波的《选票风波》(2008)。
而这一次,他选择了翻拍法国喜剧《晚餐游戏》(1998),这部电影可谓很合杰伊口味的类型,既可以让他尽情发挥擅长的贱喜剧路线,又可以在这令人欢乐的过程中,表现一些对人性,对社会阶层的严肃思考。
喜剧双星癫狂搅乱白痴之宴 在1993年,法国一部讲述"白痴"搅乱晚宴的舞台剧大热,接着法国导演法兰西斯·威柏将其改编,于1998年搬上银幕,而这部《晚餐游戏》同样成为卖座影片。
此番,轮到美国导演在保持原片巧妙的剧情设计的基础上,尝试美国化演绎。
除了《晚餐游戏》外,杰伊还透露,他也从美国著名喜剧片导演布莱克·爱德华兹身上借鉴了很多经验,特别是他那部同样表现宴会闹剧的电影《狂欢宴》(1968)。
总的来看,由于有经过了充分考验的剧本打底,在这方面,杰伊·罗奇大可放心,作为一部主要在室内展开剧情的喜剧,他更多的精力还是在于选择演员,并给他们更大的发挥空间。
而这一次史蒂夫·卡瑞尔与保罗·路德将成为制造笑料的关键,对于[史蒂夫·卡瑞尔来说,在片中扮演一个白痴巴里应该并不困难,在其喜剧演绎生涯中,无论是张扬式的夸张笑料,还是内敛式的闷骚笑料,他都已经可以轻松表现,尽情发挥。
如果说史蒂夫·卡瑞尔扮演的巴里负责搞笑扰乱晚宴,那么保罗·路德扮演的蒂姆则不但要将巴里引入这场晚宴,更要演绎局势失控带来的手忙脚乱的错愕与弥补的尝试,以此带来的反差,将进一步增强喜剧效果,更体现本片的一些反讽色彩,可以说,对于保罗来说,表演的要求更高。
对于这位演员,很多观众初识可能还是在《老友记》中,正是他饰演的麦克给菲比带去了爱情和家庭的归属。
他曾经在多部喜剧电影中担当配角,其带着些冷幽默感的表演,极具个性,常常制造充满余味的笑果。
早在《四十岁的老处男》(2005)中,他便和史蒂夫·卡瑞尔有过合作,这一次,他俩不但有机会再次合作,保罗·路德也就有更多机会展示他的喜剧表演才华。
喜剧狂欢宴下的辛辣讽刺 作为布莱克·爱德华兹的仰慕者,杰伊·罗奇也吸取了前者在激发演员表演热情的手法,如在保持剧本总体节奏的氟前提下,给演员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史蒂夫·卡瑞尔在片中便献上了很自然的表演,他表现着他的欢乐,他的悲伤,让你感觉如此真实和令人心碎,同时又紧接着带来爆发式的笑料。
而对于观众来说,这部电影是部很令人享受的电影,一场晚宴往往就是一个社会阶层的"百丑图",巴里在其中正是那个搅动现场,以喜剧的效果揭示每个人真面目的"鲶鱼"。
由此,我们可以从这充满诙谐的对话,夸张的肢体动作和混乱场面的电影中,获得充分的快乐。
同时,这部电影的价值恐怕也不仅仅是让人大笑后迅速忘记,相反,它有着很多令人回味的片段,耐人咀嚼的对话,让你体会一下诙谐中带着一些深度的杰伊·罗奇。
奔着steve的名头看了这个片子,其实,一只感觉不出男主角到底哪里可乐,果然,这次完全被本片其他男配角给比了下去。
无论是爱模型的怪叔叔,还是腹黑的同事和上次,疯狂的艺术家,富二代,都比男主角出彩抢镜头。
这片子用了一个很大的噱头,就是老鼠标本模型,这个玩意儿基本上是本片的唯一看点,那些模型,如果不去想它们是用标本制作的话,其实一个个质量是很高的,基本上到了收藏和鉴赏的级别,只可惜,用材决定了它的小众,而且不会受异性欢迎。
这年头,不受异性欢迎的爱好,基本就是死路一条。
本片另一个不错的效果,就是比较成功的塑造了现如今各个特点的男性形象,从卢瑟到稳拿一应俱全,基本上每个观众都能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而且,由于编剧的草根特性,本片基本上把现如今的稳拿讽刺挖苦了一遍,一句话,稳拿都是怪人和变态,有点儿酸。
其实,和一帮卢瑟吃晚餐,然后再不动声色的挖苦,技术上是不可能的,毕竟,卢瑟只是卢瑟,不是脑残。
可烂了~梦工厂啊,扶不上墙
总之是编剧的错,为了迎合好莱坞一贯风格,浪费了较好的题材。其实可以更好。
这剧情……踩到一块西瓜皮,这笑料……硬将弱智当幽默
什么鸡巴玩意
看着男主角挺熟悉,太不适合喜剧片了。
老鼠是萌物 配乐不错 that's all.
一場鬧劇而已。
改编自法国电影,说实话,很鸡血的电影,可以划入垃圾片的一堆里面了,周末看了5、6个电影,这是最垃圾的一个。剧情牵强,人物的演出更是乏味,无味。
各种蛋疼
跟法国版相比差很多,真把观众当弱智了。
本来想给四星 但是因为剧中对于背叛的些许描写 让我很不爽 所以就少给一个星 这片子两句话能概括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 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还有一句就是傻人有傻福
听力老师第一次在课上把一本电影看完了。典型美国喜剧,因为老鼠的可爱,歌曲的动听,和一个在台上开怀大笑然后在后台忙着哭的人而加分。
小老鼠们好萌。
you may say I am a dreamer But I am not the only one 。电影的艺术价值比我想象的要高以为是个以低俗的片子,但是从一个人的滑稽演绎里面看出生活的真谛,才是电影的真正意义。所谓的笨人是那些坚持自己的理想的人,他们也许滑稽可笑,但是他
i love steve carrel.
大智若愚才是最难呢
such a perfect film。
原版的很好,这里唯一的看点主是那些小老鼠,呼呼~
It is actually not that bad as i think. And I love the song
美式无厘头,类似《憨豆先生的大灾难》,剧情不错,在近期看过的美国喜剧片里算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