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见看过一期《鲁豫有约》,约的是李连杰。
沧桑,疙瘩,皱纹,这张脸和那个少林寺小和尚还有幽默捣蛋的黄飞鸿实在差别很大。
然而人终归会老的,李连杰老了还是很帅,只是他的老,多了一份好莱坞的世态炎凉,多了一份好莱坞的你死我活。
采访中,前一秒还在绘声绘色的讲述某个老外A如何如何指高气昂,后一秒又突然板下脸孔,讲述A如何如何向他低三下四,摇尾乞怜。
变化原因只有一个,东方小子JEKE LEE的票房收入。
好莱坞就是这么现实,人人脸都变的很快了,快的让人难以接受,快的让人恶心。
但是,再艰难,LEE也活下来了。
不得不说,有时候,个人的经历会影响他的表演。
就像DANNY这个角色,他是一个从小被圈养的“DOG”,他没有思想,或者说思想很单纯,单纯的人,眼睛是清澈的,是发自内心的。
然而,帅气的LEE的眼睛里,似乎看不到一丝纯真,因为他经历了太多了,回不去了,对一个其实演技并不是很好的演员来说,个人经历往往决定了角色成功与否。
很多年轻时候就很成功的演员,到了中年,其实会很难突破,偶像派不想做了,风流小子也耍不起来了,那就来点深沉的吧,来点思想的吧,来点突破的吧,可惜,这很难,这样的演员,除了LEE,还有周星驰。
实在可惜。
MONGEN FREEMAN 的表演稳笃笃的,虽然说好演员靠眼睛来演,但黑老大戴着墨镜还是感觉不错,只不过,他也老了呢。
和1994年《肖申克的救赎》里的那个什么都能办到的瑞德相比,脸上的黑点点多了好多,想想,14年了,谁会不老呢?
[0015] Unleashed 狼犬丹尼当年曾经很是下功夫去找种子但是始终没有得逞。
相对李连杰其他电影的雷声大雨点也不小,这部片似乎有些小众,宣传也不是很到位。
但是,能让Morgan Freeman和Bob Hoskins给自己当绿叶,李连杰这个算得上主角的主角不跌份。
绝对不是烂片。
可能投资不是很大,但是一幕幕古钢琴的场景,加上黑色的出租车和不时出现的雨,还是能够感受到浓厚的英伦风味。
在李连杰去西方打拼的这些电影里,显得有些异类。
Luc Besson把整个故事写得还算是靠谱。
据说杰哥曾经在自己的博客上号召粉丝们不要去看这个电影,其实大可不必。
血腥吗?
的确有一点,但是应该不是袁和平的本意,那是票房的需要。
打得好看吗?
非常好看,八爷的出品还是有质量保证的。
最后时刻能和李连杰过过招的光头佬,白衣飘飘,潇洒自如,不比任何华人打星差,难能可贵的是一点也不会硬梆梆的(剪接的活干得不错)。
在窄小的洗手间(实在是太窄,应该叫做马桶间)的那场打戏,拳拳到肉,看得血脉喷张。
辱华吗?
就因为妈妈那个角色为了生活出卖自己的身体?
为了孩子的生活,母亲做出何种牺牲都是可以理解的。
那个长得就很像华侨的女人,一眼就能看到知性的美,非常出彩。
杰哥的表现其实非常不错,从这部电影开始,可以看到他的内心戏了,虽然还是有些雏形。
后来的《霍元甲》就更加自如了一些,到了《投名状》,完成一介武夫到演员的蜕变,拿个奖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女主角,如果那个在读书的女孩能算得上女主角的话,一如既往的难看,自从李连杰结婚以后,他演的电影无一例外。
想想杰哥也是一个北京大老爷们儿,为了一个大胸的上海女人值得吗?
嗟叹ing.被钢琴挽救的生命,听起来有些装B。
但是我充分相信那是事实,无论是五线谱和钢琴,还是大学宿舍楼里传出的笛声,或者耳机里歌手的低吟浅唱,音乐的力量无比强大。
现在好想买个大大的房子,摆一个古旧一点的钢琴。
摩根.弗里曼和李连杰一起的演出,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故事的情节不够丰满,看的云里雾里,总算把一个故事讲完了。
高利贷商人巴特(Bob Hoskins 饰)在丹尼(李连杰 饰)四岁时将他收留,从此用训练猛兽的方式让丹尼成为自己忠实的“狼犬”。
巴特日常的工作是带领自己的手下与丹尼四处收账,如有任何人胆敢暴力反抗,巴特就放开丹尼颈上的项圈——那是进攻的信号,让后者用蛮横凶残的招式击溃对方。
每次任务结束,丹尼都被送回阴暗的地下铁笼。
某次打斗中,丹尼偶遇盲调音师山姆(Morgan Freeman 饰),并为钢琴所深深吸引以致忘记了巴特的任务。
盛怒的巴特将丹尼送上以死亡为终结的地下拳场,赚取了更多的利润,在离开拳场的路上巴特一伙遭仇家埋伏,丹尼幸免于难,被山姆一家收留。
在山姆家里丹尼体味到缺失的亲情,逐渐找回了自身的人性一面,并开始学习弹奏钢琴。
巴特等人经过治疗后痊愈,再次将丹尼拉回到拳场,然而丹尼已不再愿意杀人,无意中又发现了当年自己母亲遇害的真相,丹尼与巴特一伙的决战在所难免……©豆瓣
看到豆瓣这个分数就知道肯定又触碰某些“爱国人士”敏感自卑的玻璃心了。
李连杰演技进步很大,当时他已经40岁了,但还能从他眼神中看到角色应有的那股童真,这一点非常有代入感。
但是有些时候还是有点用力过度,比如那个僵直的走路姿势。
动作设计和李连杰之前灵动的风格不同,非常的野兽和原始,这样确实更符合角色本身,也看的挺爽,但是总感觉外国的群演,就是那些被揍的小喽啰演技和中国本土的没法比,很多的不自然,害得我频频跳戏。
但其实,感觉片子最大的毛病还是在剧情和人物塑造上。
剧情充斥着大量不合理的情节,比如被机枪扫射,出两次车祸都死不了的叔叔;还有调音师,女儿,便利店老板好像都对奇怪的丹尼很习以为常,见怪不怪;还有明明已经对杀人习以为常但却突然就拒绝杀生的丹尼……感觉很多剧情都可以改得更合理一些,但并没有。
人物塑造上,我觉的丹尼这个人物的内在转变有些过于顺利了,在那样的成长经历下,如果想完成转变,除了存在外力阻碍,再多些内在的障碍会显得人物更加真实,甚至可以保留角色性格上的某些无法克服的缺点,塑造一个带有些许暗黑英雄意味的人物,参考死侍和毒液,比如摘掉项圈后,自我控制变弱,易冲动,更有暴力倾向之类的;比如还是更喜欢用手吃饭。
这样观众会将丹尼从犬到人的转变更多的聚焦到丹尼内在的转变,他之所以重新成为人,是因为他内在认同自己是人了,尽管他依然带着项圈还习惯用手吃东西。
我觉得这样的人物塑造会更有深度,更真实,应该也会更有趣。
可在电影结尾,丹尼已经完美融入正常人了,虽然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也丢失了丹尼这个角色的一些魅力。
(我还以为能看到丹尼为了保护家人自己摘掉项圈然后暴走的炸裂画面呢)至于其他人物,有因为车祸非常在乎女儿安危的调琴师,有乐观的女儿,有总想再挣一笔钱的贪婪叔叔,还有一个完全没有任何交代的白衣杀手等等,这些人物的性格都称不上是饱满,但毕竟电影时间有限,表示理解。
总之,国人动作电影中,这样题材的电影前无古人,让人眼前一亮,故事内核又立足于人性,在动作片中则更显珍贵,非常佩服李连杰敢于创新和挑战自己的勇气。
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有深度有内涵有创新的中国动作电影。
我想很知道,扮18岁女主角那一位,到底真实年龄是多少岁?
我就看不出有18岁的风采,难道也是国情问题?
文/石头记
学龄前我看过一些电影,印象最深的当然是1982年公映的那部《少林寺》。
同时,我也就记住了那个武艺高强又行侠仗义的小和尚的扮演者一一李连杰。
后来,社会上,录像厅遍地开花,电视机里的频道日益增多,凡是有李连杰参演的电影,我都会瞄一下。
于是我看到了他扮演的方世玉、黄飞鸿、太极张三丰、霍元甲,还有后来的不怎么给力的几部好莱坞大片。
能看到的,我尽量不放过,以致于有几部片子是重复看的。
不过,我以前居然没看过李连杰主演的《狼犬丹尼》。
也许那时我正忙着换工作谈恋爱。
其他事,则心不在焉。
也许吧!
好在今天补上了!
在我的感觉中,《狼犬丹尼》是李连杰出演的好莱坞影片中最好看的一部作品。
他不再是简单的武打机器,在这部片子里,他的角色被注入更多人性的元素,更加考验他的演技。
我这才发现:这部电影的编剧是我喜欢的吕克·贝松一一如果电影界有名人堂,他必然名列其中。
丹尼是谁?
他是一个想不起自己母亲,对过往记忆模糊的,被杀母仇人一一黑社会头目巴特一一当作狼犬般养大的孤儿。
平时,他沉默寡言,被关在一个笼子里,过着非人的生活。
只要一解开他脖子上的颈圈,他便化为会发狂袭击指定对象的杀人工具。
他仿佛没有思想。
没有任何要求。
也从来不问别人自己的身世。
默默地承受一切。
直到有一天,丹尼在一家古董店里遇到盲人调琴师山姆。
一切就这么翻篇了!
一一丹尼将不再是那个惟命是从、没有思想的打人工具。
他不再是一条经过训练的狼犬。
与山姆在一起,他觉得安全又温暖。
多年积累的兽性开始慢慢蒸发。
他走进了山姆家,认识山姆的养女维多利亚。
他学会怎么喝汤,怎样在超级市场买水果。
更重要的是,他摆脱了颈圈的控制。
一一刚开始,只要有人企图碰他的颈圈,他就会惊恐地阻挡。
他害怕颈圈一解开,那些血腥的画面又出现。
他更害怕自己会疯狂地打人一一伤及身边的任何人。
是山姆和维多利亚解开了他的心结。
颈圈脱落,丹尼终于摆脱阴影,再次为人。
他答应和山姆一起搬家,当他第一次拿到“工资”,当他意外收到女孩维多利亚的一吻,当他在钢琴声中看见了妈妈,他开始知道什么叫快乐,什么叫“家”。
可是好景不长。
街头的偶遇,他还是被迫跟随巴特回到那个兽性的世界。
但是,这一次,他已不再是以前的那个丹尼了。
即使解开他的颈圈,他也不再只因为老板巴特的一句“kill him”而不问缘由地发狂地在地下拳馆乱打人。
现在的他懂得拒绝了——“I don’t want to hurt people any more.”巴特以为他在耍小兽或孩子般的脾气,千方百计地哄他。
可是没用!
“家”这个概念已经在丹尼的心里扎了根。
他渴望回到山姆家,回到维多利亚身边。
于是,他不顾一切地这样做了⋯⋯怀揣一张从巴特那里搞到的照片——他母亲的旧照。
还有那台小型电子钢琴。
他开始去追寻真相。
是那首他母亲经常弹奏的莫扎特第11号奏鸣曲,唤起了他所有的记忆。
当真相逐渐清晰,故事便渐入高潮。
可怕而残酷的真相,让他觉醒。
让他想起杀母的仇人是谁。
他决定要报仇。
仇恨会蒙敝一个人的心智一一丹尼差点变得不再像他自己。
如果没有山姆和维多利亚的极力阻止,丹尼可能还是会像以前那样,只是一只惟命是从的狼犬,永远活在苦痛之中。
故事的结局,是光明的。
丹尼获得了第二次的生命。
他和山姆一维多利亚一起,像一家人,快乐地,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一个人的过往并不全然都是痛苦。
有些人永远浸泡在蜜缸里。
但是,只有看清自己的过往,你才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才不再盲目,才能真正享受自己的人生。
(2019-8-19上午,市一院)
其实出于国际巨星的形象,杰哥不应该接这部戏的,人设太他妈差了,不过这不耽误杰哥依旧演得很好,打得很出色,依旧和龙之吻一样的问题,这个剧本太不扎实了,剧情说实话太不亮眼了,甚至有bug。
故事中杰哥的妈妈明明死在学校,校长怎么会不知道杰哥的妈妈去了哪里???
而且还不报警,任由杰哥被抓走,听不到枪声的吗?
编剧你看看这个剧情合理吗???
电影中间其实一直吊着观众的胃口但没让观众爽的点就是藏在柜子里的人一直没被发现,少了好重要的情节气氛的推动,可以是被发现后威胁杰哥,杰哥帮助二人逃跑,中间二人也受点伤,但不必要死,然后美国是没有警察吗,二人都不报警的,经典的港片不都是这样的结尾吗,主角大显身手杀死大反派和重要手下后其他喽啰交给警察。
这就是本片结尾垃圾的地方,就应该杀了反派,杀母之仇怎么可以不报???
编剧的脑子是装的💩吧,再把几个手下的下场也交代一下,又是一部无力吐槽的片子,我杰哥太亏了。
如果把设定变成是一个弃婴被反派捡到也那反派可以不必死,可以看在‘养育之恩’不杀反派,但设定是杀母之仇呀,外国狗那么大度的吗,垃圾编剧。
其实bug远不止一处,中间我一度以为反派是真的死了,他并不是最终反派,我以为的最终反派是生死斗场的老板,他会想要操控杰哥为他盈利,不然为啥要安排一次车祸,把反派全杀了,不就是为了引出新的反派吗???
剧情走向真的太迷了,如果不是这样的剧情走向,那为啥要安排车祸和杀死反派,动机在哪,又是谁要杀反派???
而且都到这种程度了反派居然还没有死,机关枪扫射哎,牛批,逻辑完全都不在线,垃圾剧本垃圾编剧,四星全是给杰哥的。
杰是亚洲最高片酬演员,拍过很多戏。
李连杰大多数的电影都是一个由始至终十分狠毒的角色,如《黑侠》《宇宙通缉令》。
但是这部电影违背了我们对李连杰的客观认知。
他饰演了一个十分具有人性位的角色,对于李连杰来说这是一个挑战。
在分析电影前,先看看导演。
路易斯·莱特里尔,在指导本片前有《玩命速递》执导这种动作大片的经验。
也延续了爽快,拳拳到肉的打斗的风格。
当然,由于李连杰参演,再打斗的过程中也带来了许多中国功夫的原素。
而丹尼在打斗外他是一个任人摆布的“狗”,完全没有个人意志可言打开锁后才可以释放自己的天性:愤怒,打斗,甚至是杀谋。
注意,电影里丹尼看见了广告上的钢琴是丹尼开始有自己意识的时候。
他一直希望拥有自己的钢琴,即便是自己老板反对。
这也让观看者产生了一个疑问:钢琴和丹尼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钢琴代表了丹尼的救赎,钢琴就是丹尼的第一道光。
和佛理曼想遇后,丹尼认识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家庭,也找到了自己家庭的真相,也慢慢的找回来真正的自己,找到了世界的美好。
到了和老板的最后斗争中,丹尼人性的转化达到了高潮,丹尼的自我革新是否成功?
是否再一次丧失人性杀人?
从他那愤怒的表情中我们无法辨别。
最后,他抑制了他的怒火,事实证明,丹尼的自我革新是有效的。
在所有电影当中,每一个细节都应该有用处。
但这里有一个细节没有用到。
直接导致电影被认为草草收场。
老板上楼了,那你这帮小弟到最后怎么了?
电影当中没有说明,这是电影中的一大问题,到最后事情这么发展呢,也完全没有交代,草草收场。
虽然说电影主要是说明丹尼心灵革新以及内心重从“狼犬”到富有人性的人,但也应该要交代吧?
为什么费里曼饰演的角色设置成盲人?
其实这样更加好的表达效果,虽然看不见但是对世界有清醒的认知,通过声音了解他人,就像他可以通过钢琴生了解丹尼。
看看运镜方面,其实也是很好莱坞式的,也没有什么创新。
举个例子:
以一个人物开场
然后后将镜头给另外一个人物
然后再给另一个人物
最后交代人物位置关系这部电影主要也是探讨人性为主,动作戏比较少。
这部电影也是对李连杰的一个大挑战,感情戏多了,人物内心表达有多了,李连杰的演技也过关,整体来说是一部很常规的好莱坞电影。
差评。
真是受不了,李连杰怎么会演一条狗。
大侠怎么会出演这样的角色?
这是别人的一条狗啊,演外国人的一条狗更让人受不了。
李连杰是不是黔驴技穷了?
真是生气。
你能想象施瓦辛格、史泰龙、蝙蝠侠、钢铁侠去演一条狗吗?
来到中国电影里演一条狗?
还套着项圈?
像狗一样吃饭,像狗一样残暴,像狗一样被主人骂。
住在阴暗的地下室,铁笼子里,打架的时候放出来。
这么敏感的角色,竟然李连杰去演了。
他可是千万人心中的动作明星啊。
你就算演个跑龙套的,演个送快递的,演个路人甲也好,起码不丢身份啊。
或者演个大反派,大boss,抢劫银行,岁月神偷啊,反正演个有本事的人也好。
真心接受不了这样的角色定位。
除了动作设计有点意思,其他一无是处
当人只会打打杀杀的时候,跟一只狗差不多……
超级拖拉,而且摩根弗里曼那一边的角色真是傻。编剧是吕克贝松啊,难看成这样!
李连杰在欧美电影界的代表作,印象深刻。多年前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今天重温经典,把一些漏掉的部分补全。一些片段非常有戏,忍不住时不时点开优酷的弹幕了解一下观众的反映,经常会因此分心而回放画面,不肯含糊掉任何细节。实在是震撼人心的杰作!
这个片子实在是有点让人失望。
至少吕克贝松比张艺谋聪明,想捞钱了就做监制。拍出烂片来还没借口骂他。
衔接点不符合常理;感觉感情渲染不够就推进了;表演都不错的。
其实很不错,完全可以算作李连杰在好莱坞的最佳影片。从中可以看出其寻求改变的决心,制作上也非之前几部的粗制滥造可比,虽然不可能完全撕掉“动作机器”的标签,但这种努力已经让本片脱离了量产垃圾的行列。豆瓣评分如此之低,想来应是可笑的民族情结与从众心理暗中作祟吧。
今年好莱坞最重要的一部大片《花木兰》马上要上映了,翻看演员表的时候,看到久违的功夫皇帝李连杰,这位华人功夫巨星在好莱坞闯荡了也有20多年了,印象中好莱坞时期的李连杰除了《敢死队》系列外就没有多少拿的出手的代表作了。小学时去碟行租碟子,租到的这部《狼犬丹尼》,那时原本抱着看宗师大侠的我,看了这部真的失望极了,李连杰在我童年内心中一直是一表人才,打戏飘逸帅气的,而这部电影中的他就是一个狰狞的杀人机器。但是现在回头看这部电影,才发现,这部应该是李连杰表演中最具突破性的演出,那时的他确实也蛮想颠覆一下长久以来在影迷中的形象。
说是李连杰打戏很精彩的那一段看了,还行。其他,略过了。
什么都没有和家人在一起重要。就算当狗,也要当一条可以要死主人的狗
应该是杰哥演的最温情的片子了,那双大眼睛属实无辜,衬得反派简直不是人。这会杰哥文戏的表演还不够精进,不过也算是个突破了,打戏方面综合格斗不适合他,传统武术才能发挥优势。 剧本差点意思,反派的戏份可以分点给其他角色,叔叔来来回回折腾都死不掉,一张嘴在那叭叭叭,古早pua典范。
仿佛就是武打明星的人生,因为一身武艺,所以看客们希望他是黄飞鸿、方世玉、狼犬丹尼,甚至接受不了他打星之外的角色。可是他自己想要的,或许是一部钢琴。
果然垃圾,以前只是看过片段,挺可怜的,中国人去好莱坞只能拍这种垃圾片
美好与丑恶的强烈对比
音乐和爱心可以使野兽变回人。几段打斗动作设计还可以,不过文戏和武戏有点脱节,整体就一般了。
吕克贝松,摩根弗里曼,李连杰!简直是神组合啊!可是我看到最后我才发现,尼玛这电影我以前看过!这也是这种低成本动作片的特色,很难让人留下印象!浪费了这电影的神组合了!
2017/08/15 2nd 嫌疑犯M的逆袭 童年时期奉为经典 吕克贝松创意真棒..
本来可以拍的很精彩,导演不行啊。←这是很久以前写的评,这阵子打算去重新看一遍,回顾一下一个精彩的点子是怎么被平庸的导演毁掉的。编剧是吕克贝松?难怪效果这么不上不下……
我第一次看到有演技的李连杰 之後就是海洋天堂了 不過劇本真的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