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一直以来很期待的一部电影,只可惜回家之后这边的电影院没有排片。
遂在网盘观看。
一开始很强烈的冲击,男上司对女律师大开特开黄色笑话,女律师只能向男上司保证,“以后再也不接胜诉率低的案子了”(就像苗苗老师之前讲过的,向领导保证再也不碰发不出来的论文选题)。
随着情节的展开,女律师用情感和正义为小狗辩护的时候,说实话看的有点尴尬,可能是法学院三年多来的训练和培训让教义学刻骨铭心,可能是反对司法干预立法的观念早在内心中成为圣旨。
(曾经的我也会和fqt因为动物权利这个问题吵一晚上,但现在的我却部分认可了对方的观点。
可能是因为看到了足够多的利益冲突和时代局限性,出于秩序和稳定的考虑选择维持现状)随着情节的推进,种族、环境、物种、女性…这些元素的加入让整个电影变得非常有意思。
特别喜欢中间有一段,律师说“一切都变得乱七八糟”,非常感同身受。
最好女主和驯兽师滚床单,邻居家小男孩用翻译软件对话,真的很有意思。
去他爹的,fuck and love!
可能很多时候,我们处于不同的身份,但共享着同样的处境和情绪。
我们都是某种意义上的被压迫者,也是某种程度上的施暴者,只不过对有些个体/群体而言,受益大于牺牲;对绝大多数个体/群体而言,需要习惯牺牲,庆幸受益。
电影狗的审判到底意难平狗咬人,到底该审谁?
零容忍,只能安乐死?
当这些观念在电影《狗的审判》中相互碰撞,折射出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意味深远。
电影的有趣之处:1、小狗可以作为独立被告吗?
女律师从小狗也有尿尿等生理需求,成功证明了小狗的非物品性,从而使得小狗不再跟主人绑定成为共同主体。
小狗可以是一个独立的被告。
但小狗是否做为独立被告对于后续审判并没有太大帮助,因为他依然被否认拥有类“人格”,依然得不到尊重和公平,只为电影增加了更多小狗镜头而已。
2.没有灵魂的生命,值得被审判吗?
这是个神学问题,不会有答案,也不可能有答案。
3.小狗偏爱袭击女性,是因为她们下蹲时膝盖弯曲程度大于男性?
听起来挺荒缪。
但是动物行为学者煞有介事地分析,膝盖弯曲程度大,会使得身体更加蜷缩,从而在小狗眼中丧失了主导地位(高大的身材),更容易诱发小狗的攻击行为。
所以为什么女性的下蹲姿势会有别于男性?
哦,是千百年来父权社会对女性的残忍迫害!
不得不佩服女律师的审时度势和能言善辩。
4.小狗只会在进食时攻击靠近他的陌生人。
护食是小狗的天性,由护食发起的攻击是本能,而非恶意。
被咬的人,既不明事理,又缺乏边界,难道不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吗?
5.小狗无法做出人类要求的动作,就没有生存的资格吗?
甚至一些不健全的人士,也无法做到跟健全人士一样,所以他们也没有生存的资格吗?
地球生物多样性,人类只是很小很小的一块拼图。
电影的遗憾:出庭的证人说着被小狗攻击的经历,但是最后还是肯定小狗是友善的;被咬的人自己也是养狗人士;对方律师称赞女律师善良;小狗的主人患有严重眼疾(所以他并不能随时随地地观察到小狗的状态),左眼失明,右眼视障,他曾经想自杀,是小狗稳定了他的情绪;在动物行为学者的帮助下,小狗能听懂更多指令和完成更多动作了。
所以在一部看起来没有任何人是坏人的电影中,为什么小狗最后依然逃不过安乐死?
主人已经明确表示多少金额都愿意赔偿;女律师也提出将小狗带至某个只有男性的训狗场矫正(或度过余生),且制作特殊的喂食笼子,避免小狗再次发生护食攻击的行为。
不知为何,这些意见均未被采纳。
法庭甚至都没有促使双方和解的意向。
这样的事(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发生在早已废除死刑的瑞士,到底意难平。
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个人评分:8分(四星半)
当我在法学课上听到中世纪的法国一只母猪因为谋杀婴儿而被判处死刑,就一直非常佩服欧洲这种“审判”传统。
正是有了这些看似不着调的案例和传统,才有了这个电影,所以看到“狗的审判”我倒也不惊讶。
一只只会在特定情况下咬人来表示拒绝的狗会在法庭上被判“安乐死”,不是因为它的罪行多么令人发指,而是因为这个世界大多数人根本没有在听别人在讲什么。
人人都想对方“听”他的,以为自己声音足够大,便可以达到目的,然而结果是双方只听见噪音。
政治宣讲台、街头、法庭这些空间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的自大。
狗科斯莫只是其中一个微不足道的牺牲品,“人人都可能是科斯莫”。
看起来,女主的言辞似乎在为一个“厌女狗”辩护,似乎在“受害者有罪论”,导演把最罕见对立的两个群体(女性主义、“狗道主义”)“对立”起来,那是因为导演在最大限度地自省,在尽自己最大努力来让这个世界的观念碰撞少一些自负。
然而评论区还在“能得戛纳,估计是因为女性主义、狗道主义”。
现实的荒诞程度远超想象。
这些话题对于此地还是太超过了,毕竟至今还没发展到能与虐狗者及其拥趸势均力敌。
有几个细节我很喜欢:一是电视节目讲到法学生为了完成学业不得不接客。
二是女主作为律师最希望自己能在法庭拥有低沉的嗓音来表现自己的稳重和有力,但每次的表现都不如意,以至于她听到训犬师的低音炮会高潮。
然后就是那个屁股。
会被导演的癫狂幽默到。
什么是女人的电影?
女人的世界是什么样?
在男性叙事中,努力、逆袭、改变、成功、震惊所有人好像总是那么容易,主角的潜能可以突破人体极限,主角的精神力量总能超越客观现实,主角的人格魅力总会令人倾尽所有乃至生命为之铺路。
只要他想,他就可以。
在这种“燃”中浸染久了,总想当然地以为《狗的审判》《初步举证》的结局是胜诉,女律师在经历一系列波折之后灵光乍现,在法庭上公开呼吁,发表一番言论感动所有人,赢下案件,改变规则,从此声名大噪,新的法令以她的名字命名。
对了,女主最后要在聚光灯的簇拥下走出法院,在那里,手捧着一束鲜花的好男人在等着她,男人拿着戒指单膝下跪,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女主感动流泪接受求婚,happy ending!完结撒花!
世界的真相不是这样的,女人好现实的,女人的电影就是把血淋淋的现实扒开给人看。
女人一直生活在现实里——没有意外、没有奇迹、没有未来。
这就是女人才是真正的“英雄”的原因——只有女人,才能在看清自己所处环境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热爱自己并积极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努力改变这个世界。
《狗的审判》中“狗”是最不重要的那个,《初步举证》中泰莎的感受是最不重要的,她们敏锐地发现了问题所在:她们是故事的开始,也是故事的结尾,故事的发展却和她们毫无关系。
当弱者成为当事人,就会被排除在真相之外——这是男人的游戏规则,这样的规则是不对的,男人的规则不是规则。
于是她们选择说出事实,反抗权利,她们是勇敢的,一腔孤勇、勇往直前——明知结局如何,依然坚持发声,只是为了真相、为了千千万万和她们一样的存在。
男性叙事中,死亡会成为激发主角潜力的催化剂,是男性叙事的高光时刻。
而女人的死亡、失败就像一粒石子投入水面,泛几圈涟漪后一切归于沉寂,平静之下,全世界的海水在女人们心中翻腾。
我们生活在压迫性的现实当中,这样的生活或许没有奇迹,但我们《还有明天》
文章首发公号:,每日推荐告别剧荒!
问一问时下最火热的AI:狗是人类的好朋友吗?
它会坦诚相告,是的。
忠诚、勇敢、聪明、友好。
这几乎是狗狗们的共通特质。
在现实中,它们不仅提供着爱与陪伴,还能在多种角色中服务于人类。
在以狗狗为主角的影视作品中,它们同样表现出对人类的依赖和信任,为观众奉献着热烈而宝贵的情绪价值。
《忠犬八公的故事》——无条件的爱与忠诚,超越生死的情感纽带,触动人性的坚守与承诺。
(《忠犬八公的故事》剧照)《导盲犬小Q》——讲述着服务与奉献,探讨人与动物的平等伙伴关系,呼吁对工作犬的尊重与爱护。
(《导盲犬小Q》截影)《一条狗的使命》——生命轮回与陪伴的真谛,传递着温暖与治愈。
(《一条狗的使命》截影)今天要聊的这部电影,主角也是狗狗。
它,叫科斯莫。
此刻的它正四仰八叉地睡在垫子上,鼾声阵阵。
喂,这可不是睡觉的地方。
的确,此时此地真的不适合休憩。
因为,它正身处法庭,而且还是被告。
狗狗变被告,接受审判?
是不是感觉很不可思议?
更荒诞的是,科斯莫面临的惩罚居然是——死刑?
一只狗,究竟做了什么坏事,要被处以极刑呢?
《狗的审判》Le procès du chien
瑞士与法国共同制片的《狗的审判》,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在去年的第77届戛纳电影节入围一种关注单元。
利蒂希亚·多施自导自演,提名金摄影机奖(导演首作奖)。
同时,饰演科斯莫的狗狗演员科迪荣获当届戛纳“狗狗金棕榈奖”。
(狗狗科迪)在去年的第6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上,利蒂希亚·多施凭此片摘得金椰奖“最佳导演奖”。
本片1月17日国内上映,但因为排片量过少,不仅票房少得可怜,观众更是难以找到合适的场次观看。
(猫眼专业版2月13日数据)幸好,影片最近上线。
终于可以看看,这条“罪犯”狗狗究竟惹上了什么官司。
以及,这场审判会给它和故事中的人们带来些什么。
01不同寻常的审判艾薇儿(利蒂希亚·多施 饰)是一名律师。
她总会接受一些“罪行确凿但又值得同情”之人的委托,因此胜诉率极低。
久而久之,成了知名的“绝望律师”。
达里什(弗朗索瓦·达密安 饰)慕名而来,他的狗狗科斯莫(科迪 饰)因为数次伤人,即将被法庭判处安乐死。
达里什的情绪非常激动,甚至可以说有点暴躁。
他是一名视障人士,尽管科斯莫不是导盲犬,却是他生活中唯一的陪伴。
(《狗的审判》截影)养过宠物的应该能理解达里什的心境,要处死自己的宝贝狗狗,这谁受得了啊。
但艾薇儿不想接这个案子。
首先,她觉得事实很清楚。
当地的法律规定,咬过三次人的狗狗就会被安乐死。
接了案子,无疑会再次拉低自己的胜诉率。
其次,她也觉得为狗狗做辩护是否有点太荒诞了。
(《狗的审判》截影)可是,这一人一狗轮番上阵。
狗狗的可爱让人难以招架。
(《狗的审判》截影)达里什更是使出了撒手锏,那亲昵劲就甭提了。
(《狗的审判》截影)好了好了,别演“人狗情难了”了。
我接,我接还不行吗,我这该死的同情心啊。
艾薇儿决定做科斯莫的辩护律师。
初级法庭开庭,在法官看来,这案子没什么好审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甚至,原告和律师都没有出庭。
(《狗的审判》截影)主人罚款,狗狗安乐死。
眼看法官就要落槌结案,艾薇儿据理力争,她认为狗狗是有生命的,不能只当作人类的附属品。
它们不是物品,不能轻易地就被处死。
换句话说,某人的桌子椅子绊倒了其他人导致受伤,难道要把桌椅都砸碎焚毁吗?
想要彰显司法公正,就要确立科斯莫的“个体”身份,再继续接受审判。
(《狗的审判》截影)慷慨陈词之后,艾薇儿开始“攻心为上”——作为一个基层法庭的小法官,您不想凭自己的良知,对不公平的判决说不吗?
为何不捍卫正义,去见证法律史的伟大时刻呢?
(《狗的审判》截影)法官梗了梗脖子。
好消息:科斯莫将被作为有生命的“个体”进行公开的庭审,它还有活下去的希望。
坏消息:更多的荒诞与意想不到在前方等待着它和艾薇儿。
02荒诞与失控作为中世纪以来第一只走上法庭的狗,科斯莫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媒体争相报道,民众议论不休。
(《狗的审判》截影)科斯莫刚刚走进法庭,就又引发了不小的骚动。
因为两个月以来,科斯莫都是被监禁的状态。
乍一看见主人达里什,异常的兴奋。
可在法官和旁听席的民众看来,这好像成了它“狂躁”的证明。
(《狗的审判》截影)法庭上,原告律师罗莎琳陈述科斯莫的前科劣迹。
(《狗的审判》截影)继而指出此案的恶劣性质和科斯莫的品行败坏。
发动攻击的时候,受害者正在给它喂食,并试图抚摸它。
这就很“恩将仇报”了。
(《狗的审判》截影)案件的过程和原因很简单,科斯莫的“护食”行为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但既然是正式的庭审,过程仍必不可少。
证人们——也就是前几起袭击事件中的受害者逐一出庭作证。
在这个过程中,她们陈述着科斯莫咬人的事实。
却又都表示平时的它很乖,很温顺。
那个疑似被咬的小女孩还在法庭上和科斯莫摆手打招呼。
试想,如果小女孩真的被咬了,恐怕是不会这样做的。
(《狗的审判》截影)问题集中在“犯罪动机”,到底是科斯莫兽性大发,还是有其他特殊的原因。
以及在这其中,如何判定它要承担的罪责比重。
前两次开庭毫无进展,第三次法官决定借助动物学家的帮助和语音按键,直接讯问科斯莫。
让狗回答人类提出的问题?
未免有点太荒唐了。
结果可想而知,完全“鸡同鸭讲”。
“科斯莫,请从你的角度叙述一下整件事情的经过。
”科斯莫用爪子踩出了两个单词——鸡肉、伤心。
(《狗的审判》截影)下一个问题,“你意识到咬人造成伤害了吗?
”科斯莫再次乱按一气。
然后,当庭撒欢。
现场众人无语又无奈。
(《狗的审判》截影)再一次开庭,事情起了变化。
起初,艾薇儿火力全开,她在询问原告受害者洛琳时,顺势摸了对方一把。
洛琳反应强烈,仿佛被吓到了一样。
艾薇儿反问:在某个时刻,当别人不尊重你的意愿时,你选择还击,不也是很正常的吗?
(《狗的审判》截影)那么,狗狗作为现实生活角色中的“弱势”一方,本身就是任人摆布的,好像谁都可以摸它。
而科斯莫表达“反对”的方式就只有咬人。
况且,它只是咬人,并未杀人,所以不应该被判处死刑。
(《狗的审判》截影)情况对科斯莫一方开始有利。
罗莎琳坐不住了,她语出惊人——科斯莫是一只“歧视女性”的“厌女”狗!
(《狗的审判》截影)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科斯莫袭击的三个受害者都是女性。
更糟糕的是,现场的驯狗师也提供了佐证——狗更容易攻击人类女性,是因为她们弯腰去摸狗时膝盖更弯曲,这就扰乱了人狗之间的支配地位。
换句话说,就是狗会觉得自己是“老大”,认为自己的地位高于眼前的人类女性,所以会发动攻击。
完了,这下不说上纲上线吧,起码是触及了社会敏感议题。
为争取“女性权利”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居然在狗的眼里“一文不值”。
(《狗的审判》截影)更更糟糕的是,艾薇儿想顺着话头继续抗辩。
这又引起了洛琳的不满,她觉得不应该拿自己的身份说事。
虽然是一名外籍务工者,没身份没地位,但她也有自尊,也是活生生的人。
如今面部遭受创伤,连工作都找不到了,她只是在争取自己的权利。
(《狗的审判》截影)法庭内,一片喧嚣。
法庭外,抗 议、示 威活动引起了社会骚 乱,发生了抢劫、纵火等一系列犯罪行为。
荒诞,已然滑向失控的边缘。
审判的结果究竟会怎样?
科斯莫的命运又会如何呢?
(《狗的审判》截影)03谁在审判?
谁被审判?
《狗的审判》是一部关于“狗权”的影片,但并不止于此。
影片的设定极其荒诞,为了保住“狗命”——律师使出浑身解数。
但,这份荒诞也没停留在表面。
前面提到,狗是人类的朋友。
这种友谊关系中,不能回避的是“驯化”。
森林深处传出隐隐的狼嚎声,科斯莫有些躁动,那仿佛是自然与野性的召唤。
“咬人”或“攻击”,是它们被人类文明压抑着的行为和本能。
(《狗的审判》截影)在现实中,如果狗咬人,应不应该被判安乐死?
或许,每个人有不同的答案,此类事件最终也需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可影片中的设定是:40年前,当地政 府就废除了人类层面的死刑。
那么,当狗狗的本能行为重新出现,就要处死它?
还是说,“处死它”更简单,更省事?
这样做,真的对吗?
科斯莫应不应该接受惩罚?
当然要接受,它的主人达里什同样难逃责任。
可死刑的惩罚是否太重?
这场审判真的是公正的吗?
(《狗的审判》截影)影片本身就有着不少女性议题,比如艾薇儿的上司对她“开黄腔”,她会遭遇同事的“骚扰”等等。
因此,艾薇儿选择为科斯莫做辩护,更像是某种意义上的“Girls Help Girls”,即“弱势群体”的互助。
但是,原告律师罗莎琳却将案件推向另一极端。
她抓住“科斯莫只咬女人”的生物学证词,将辩论扭转为性别议题的厮杀。
一时间,法庭沦为战场:女权主义者怒吼“歧视即暴力”,动物保护者高举“生命无价”。
这种撕裂,恰似网络空间中非黑即白的骂战——当理性退场,立场成为唯一的正义。
更离谱的是,艾薇儿还被造与狗的“黄谣”,简直荒诞得可笑。
(《狗的审判》截影)至于罗莎琳本人,她是下一任市长候选人。
所以,一切昭然若揭。
审判的,只是“狗”吗?
要处死的,只是“狗”吗?
不,这只是想要翻云覆雨的政 治伎俩而已。
(《狗的审判》截影)艾薇儿的辩护,不只是推翻一纸判决,更是要撕碎整个社会对生命的傲慢与偏见。
这场看似荒诞的“狗权官司”,实则是一面照妖镜,映出的是法律体系的冰冷,人性在规则与良知间的摇摆。
她挑战的不仅是法庭,更是一个将弱者异化为符号的社会系统。
对科斯莫进行的“安全性”评分中,由于达里什的视障残疾,被加了3分。
或许并不是这关键的3分,而是一人一狗的“弱上加弱”,决定了科斯莫最终的命运。
谁又能理解,民众眼中的“恶犬”,其实是达里什的救命恩人,乃至生命的寄托。
(《狗的审判》截影)影片最精妙的笔触,在于让科斯莫成为“沉默”的被审判者。
当艾薇儿与它独处时,镜头常以低角度拍摄——人类俯视狗,狗亦凝视人类。
这种视角反转,暗示着一种更深刻的诘问:究竟是谁赋予人类裁决他者的权力?
科斯莫的“罪行”源于本能,而法庭上的众人,何尝不是被社会规训驯化的“本能动物”?
(《狗的审判》截影)或许,正如艾薇儿所说——他们,只喜欢“温顺的我们”。
影片中的科斯莫是“狗”,也不全然是“狗”。
“它”是本体,也是喻体。
“它”是我,是你,可以是女性,可以是男性,可以是全人类……
(《狗的审判》截影)从另外的角度想,科斯莫的遭遇,也映照出人类社会的傲慢与脆弱。
若法律无法容纳对生命的共情,文明的意义何在?
艾薇儿说,这个判决不仅关乎一只狗,更关乎我们要生活在怎样的世界。
这个世界,能否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尊重每个生命的天性。
(《狗的审判》截影)或许,一只狗站上被告席时,受审的从来不只是它。
不是吗?
图源于网络/ 图片Bishop / 作者
想法一下太多太乱了,又没法精简语句,转成了影评看到最后还是感觉挺有触动的,前面看的云里雾里,只觉荒诞又有点搞笑,逐渐觉得导演想讲的东西太多,主线之外有很多发人深省的插曲。
比如说:有的人养狗只是为了获得狗狗的爱--又讲了部分养宠人的问题,又在讲社会中人与人总是期待回报等等之类的问题。
片中还出现了很多其他社会问题,比如一直贯穿的环境保护,很难说维持人类饮食喜好优胜劣汰vs少吃肉保护动物要怎么权衡。
社会在进步,人类在思考中,总是会有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这是一种进步而不是无关紧要的争论,我总相信理越辩越深,不提出不辩论就永远止步不前。
最后肯定只要说片中最主线的问题,没有想到狗的审判居然是以这样的方式对人进行审判。
与当下主流相悖的观点行为总是会非常“及时”地受到审判,甚至是扼杀。
如果没有剧中女主这样坚持的人,甚至很难被人看见。
就像片中小狗会随着先前的方式被判,何尝不是一种单向度的现象。
又如女性力量正在迸发出更多的力量,要破除多少年来的惯例。
可怕的是,如果没有人来警醒,身处其中的哪怕是受害者也很难发现问题,跟随着一起抵抗这些持着新观点的人。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但不知道真实事件的全貌到底如何。
不过很喜欢导演设计或者保留了最后的悲剧,事实就是生活总是喜忧参半的,运气不好时会更糟。
不能说结局不重要,但是要着眼于的是每次的过程都在为未来成功铺路,本就不如常规电影那样一蹴而就地成功,看得大家欣喜。
当今社会或许更该需要人们面对,有勇气承受。
很喜欢这样的结局,喜欢女导演细腻的叙述和视角,使得故事萦绕于心更久。
值得一看。
和c老师吐槽:不到90min的电影都要加5min床戏来恶心我。
ps:看得时候隐约觉得是女导演,有好几个镜头特别明显,能理解中间加一段床戏让观众喘气,但是哎…真相与人性的深度交织《狗的审判》以独特视角,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充满悬疑与人性挣扎的故事。
影片围绕一桩看似简单的案件展开,却在层层推进中,揭示出复杂的社会关系和深刻的人性内涵。
影片开场便迅速抓住观众眼球,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迷雾的情境中。
随着剧情推进,各种线索如乱麻般交织,让人难以分辨真假。
导演巧妙地运用镜头语言,通过昏暗的色调、紧张的配乐,营造出压抑且悬疑的氛围,使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猜忌与秘密的世界。
每一个场景的切换,每一句对白的铺陈,都在为后续的情节转折埋下伏笔。
影片对人性的刻画堪称精妙。
在这个小镇上,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声誉,不惜编造谎言、歪曲事实。
每个人都戴着面具,在所谓的正义与真相面前,显露出自私、贪婪的一面。
而主角在追求真相的过程中,也不断面临着道德与情感的考验。
这种对人性善恶的深度挖掘,让观众在观影时不禁反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会为了某些利益而放弃对真相的追求?
这部电影的亮点之一在于它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
在案件的审判过程中,真相并非一目了然,而是在众多的谎言与误解中逐渐浮现。
这让观众深刻体会到,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并非如表面所见,我们需要用心去探寻、去思考。
《狗的审判》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案件审判的电影,更是对人性、社会现象的一次深刻剖析。
它提
狗的审判 (2024)7.32024 / 瑞士 法国 / 喜剧 / 利蒂希亚·多施 / 科迪 利蒂希亚·多施
真相与人性的深度交织《狗的审判》以独特视角,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充满悬疑与人性挣扎的故事。
影片围绕一桩看似简单的案件展开,却在层层推进中,揭示出复杂的社会关系和深刻的人性内涵。
影片开场便迅速抓住观众眼球,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迷雾的情境中。
随着剧情推进,各种线索如乱麻般交织,让人难以分辨真假。
导演巧妙地运用镜头语言,通过昏暗的色调、紧张的配乐,营造出压抑且悬疑的氛围,使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猜忌与秘密的世界。
每一个场景的切换,每一句对白的铺陈,都在为后续的情节转折埋下伏笔。
影片对人性的刻画堪称精妙。
在这个小镇上,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声誉,不惜编造谎言、歪曲事实。
每个人都戴着面具,在所谓的正义与真相面前,显露出自私、贪婪的一面。
而主角在追求真相的过程中,也不断面临着道德与情感的考验。
这种对人性善恶的深度挖掘,让观众在观影时不禁反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会为了某些利益而放弃对真相的追求?
这部电影的亮点之一在于它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
在案件的审判过程中,真相并非一目了然,而是在众多的谎言与误解中逐渐浮现。
这让观众深刻体会到,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并非如表面所见,我们需要用心去探寻、去思考。
《狗的审判》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案件审判的电影,更是对人性、社会现象的一次深刻剖析。
它提
《狗的审判》狗与人的故事,情感细腻,让人泪目,值得一看。
狗视角独特,剧情反转不断,结局震撼人心。
影片的节奏轻快,台词日常,却能在欢笑中引发深思。
艾薇儿这一角色展现了律师职业中最真实的人性,她的挣扎和坚守让人信服。
而科斯莫这只狗,被塑造成为一个被人类各种立场裹挟的工具,最终成为舆论的牺牲品。
影片的结局虽然让人沮丧,但这种反套路的处理,反而使讽刺意味达到了顶点。
改编自真实故事,表达内容的角度很新颖,从动物的独立性讲到森林、自然、女性,层层叠进,短短不到一个半小时的影片能够融合投射出很多思想。
剧情中不同想法的人民争吵、辩论、抗议,拍出了欧洲国家社会很普遍的现象,抗议过后短暂半瘫痪的城市。
人们为狗狗和被咬的人欢呼哭泣争吵。
竞选市长斗志满满的资深律师,为狗狗辩护备受关注的年轻律师,两者也代表了完全不同的两类人,他们之间的冲突和思想的不同,看到了女性同样有选择不同道路的权利,可以是政客,可以是大爱者,可以是好人也可以是坏人。
原告与被告也映射了社会中不同的人类和她们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在这里就不多赘述了,我的文字不足以精要概括她们。
电影里包含了很多元素,但并不是为了多而多,而是真正反应了现实问题,值得一看。
又很平易近人又很精彩,涉及的东西很多,也没深入
狗是我们 狗不会说话 女人有时说话也没有用
审判天性,就是在审判存在。但存在即合理,谁又能审判既定的事实呢?也许只是想要一个结果,而非合理的审判。
某种程度上,我们认为杀死这只动物,就是否定它的存在——因为它不是为我们而生的。我们不是生命的主人,我们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和哺乳动物有共同的祖先。甚至和树木也有共同的祖先。我们都来自一种海藻。法官大人,这个判决意味着生命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取悦我们,这个判决代表着未来。
也就瑞士人能拍这片,一点都不矫情。这里有各种奇奇怪怪的ngo,每年有好多听上去很荒诞的投票。好像就各种议题都走在前沿,但真正关心的人也没多少。一直在犹疑。
感受到一种女性电影的能量,或者说感受到一种自由的能量
狗好可爱,但法庭是人类给自己设立的,所以不会公平。唉。另外这种狗好像就是音乐感受力很好?我在卢布尔雅那看到的卖艺唱歌狗好像也是这个品种诶~
欧洲人美丽的精神状态
很难不怀疑海南岛电影节的评委是看到了女权主义和动物权利主义这两个在我国非常不受待见的群体有一天竟然会站在对立面互相攻击,认为这部喜剧片意在嘲讽欧洲进步主义才决定把奖颁给导演。然而各种请愿运动游行示威或许就是这些地区人民的日常生活,那些看似荒诞不经的喜剧桥段也正是打破习以为常的桎梏的必经之路。影片真正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是没有兼顾议题阐述和人物刻画,导致后段有好几个角色沦为背景板。
人是优等生物,所以狗咬人三次要被安乐死。而里面对女性主义的讨论我觉得不是很流畅,有种为了讨论而讨论,整体来说不是很好看
不错的讽刺小品,用“狗的审判”来隐喻人性挖掘社会问题,形式极简但锋利
新颖但故事呃呃呃
最喜欢狗狗,鉴定完毕,别的不想说
可爱嘟
从狗咬人的案件入手反映了很多社会问题,虐爱儿童、男女平等、职场性骚扰、人与自然是平等的、网络上的键盘侠、社会的浮躁等等,短短的八十分钟讲了很多,显得有点杂糅
嗯,狗是可以被买卖、囚禁、人工繁育的“独立个体”。养狗人是片叶不沾身的白莲花
对有演技动物出演的作品总是很宽容,导演的叙事方式还是太平铺直叙。
狗狗演得真好
无聊ớ ₃ờ
欧美的圣母心成了又一次搅乱世界的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