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追《心灵法医》,网约车的案子非常好看,大晚上看的我心惊。
一个网约车司机钱程,因为在家受了老婆的气,亲密关系受损,因此怀恨在心,但是又不敢表达,属于比较窝囊的性格。
偶然之间,他结识了一个又帅又有钱的小老板张珂。
两个人都非常仇女,所以决定随机杀人,报复社会。
这个小老板从小是孤儿,被姨母养大。
姨母又不喜欢他,长期精神折磨。
原生家庭极其恶劣,因此养成了他的仇女情结。
这样的连环杀人犯,在美国的案例非常多的。
我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了解到对一个人最大的心理伤害就是侮辱。
人们总觉得大的心理创伤和阴影肯定都是电视剧里的那种狗血大事。
实际上最大的心理创伤就是侮辱。
心理学家实验证明,人会把别人的侮辱记的非常牢固,内心创伤极大。
一旦遭受侮辱,早晚有一天要报复回来,如果不能向外发泄,就势必会内部受伤。
《原生家庭》里描写了一种垃圾有毒的父母类型,叫做嘴贱侮辱型,每天都要侮辱自己的孩子。
这可能是培养杀人犯的最佳最有效率的方法~侮辱型家长靠打压孩子来维持自己的自尊,孩子也受到极大的折磨,自杀自残或者报复杀人都有可能。
成年人受到侮辱,不会变成杀人犯除非极端情况,但会非常非常受伤。
脸皮再厚的人也有底线。
这个案子便是两个长期受侮辱的男子,合伙杀人的事。
而最重要的点在于,他们合伙随机杀人,利用的是网约车。
钱程负责利用网约车接客,然后故意吵架激怒受害人,半路下车。
张珂假装路过,解围之后,利用自己的长相和奔驰车,送受害人回家,然后施凶。
二人合伙,调查起来便颇为费力,没有证据。
钱程和张珂便沉浸在这种报复女性的快感中。
不得不说,他们的策略真的防不胜防。
你很难想象一个网约车主激怒你,路过来解围的好心人,转脸就要杀你。
不劫财不劫色,大费周章,无冤无仇,就是要杀你。
说实话,如果我是女性,碰到这样的事,结局也难料。
更扎心的,这个案子是由真实案件改编的,而这类案子,在现实生活中更是层出不穷,看一次脑海中就响一次警钟。
确实,这两年,关于某某网约车,频频发出惨案,强奸杀人、报复女性,犯罪理由不尽相同、但结果却一样令人痛心。
就在那个花季美女被司机杀害的案子之后,真的引起社会轰动。
甚至一直到前段时间,他们又推出晚上8点以后不载女性乘客——被指歧视女性后,改为晚上8点后不载任何乘客。
由此可见,网约车的安全,或者说女性行走在社会上的安全隐患,真的是牵动社会各界人士的神经线。
所以这两集的故事,更像是给观众的一个警醒。
你不看,你都不知道他们合伙杀人,套路可以这么深,心理可以这么变态!
——话说最后张珂又去杀自己姨妈的时候,才真的是人性扭曲,恶果冤孽。
所以,在这边也是整理一个网约车的安全防范,希望大家能重视起来。
毕竟行走江湖,安全第一:准备约车的时候,尽量把手机充满电;车辆到了之后,核对车辆信息,并且拍照,最好开闪光;上车后,尽量打开有定位功能的软件,最好利用有实时通讯的软件的相关功能,比如微信、QQ分享实时位置的功能 ,并且不避讳让司机知道;彬彬有礼,言语上尽量少跟司机发生冲突。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顺风车不是网约车,只是合乘车。
不得不说,包括网约车案,《心灵法医》整体在案件这块儿处理得相当吸引人,其实大家有点看腻了那种强拗的什么高智商犯罪、重口味现场,就踏踏实实来一些真实案件,就说身边经常发生的那些案件,就已经很有共鸣了,反正我看了之后,每个案件都能有不一样的感受。
话说今天《心灵法医》又更新了,看了看预告,好像是老母亲举报亲生儿子杀人,杀的还是自己的小儿子。
感觉又是一个能登上电视报道的社会新闻案件,期待一下。
很久没追过破案类的刑侦电视剧了,因为血腥、吓人、背景音乐也跟鬼片似的,瘆得慌。
明明可以好好说的事,硬是要拍成恐怖片!
但这部剧,我真的力荐。
我吃饭的时候都在看,说明该剧不论是从画面的血腥程度、呈现方式、全剧剧情、节奏、法与情、男女主角的感情戏的多少,还是背景音,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而且,全剧以标记形式在人、事、物上,做另一种专业角度的解说,让观众看得更为清晰。
每集快结束的时候,都有心灵剧场,探究犯罪者的内心世界。
我还蛮喜欢这些细节上的创新的。
其实,没有完全缜密的犯罪,何况是一部电视剧呢?
它已经做的不错了。
一条主线铺开,不会像散沙一样。
其实从始至终,紧扣主题。
价值观不错,正能量满满。
警察真的要有高度的耐心、高度的责任心、高度的敏觉力。
否则,一念之差,只为在规定时限内破案的话,真凶将可能永远逍遥法外。
而抓到的,只是一个无辜的替罪羔羊罢了。
最后,还是应了那句话:“最可怕的,是高知分子里的犯罪者”。
如果一个高智商、反侦查能力超强的人,真的能在情感上做到无牵无挂、冷血至极,那真的可能做到将犯罪痕迹抹净,将破案线索斩断,使之永远成为悬案,因为他不会有任何出差错的机会。
但,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有感情。
看了四集,每次突出背景音乐,都感觉到刺耳。
没有让人进入状态,反而使人脱离当时的场景。
氛围瞬间消失。
后期可能希望背景音乐来加强惊悚或突出剧情,但是真的刺耳,起到反作用的结果了。
真的让人出戏。
至于其他方面,可能因为剧名是法医类型,本剧的剧情人物主要聚集在法医身上。
而剧情中的刑警队长反而变得可有可无,使其个人能力无任何体现。
以至于让我怀疑她是来打酱油的。
罗笔芯这一角色就是这部剧最大的败笔。
破案全靠主观猜测感情用事以及十万个为什么。
每看一集就想骂死这个绿茶,看到23集实在是忍不住了。
光凭一张画像就已经认定明川就是凶手,然而到了自己的师兄宫队身上,那么明显的证据以及杀人动机,甚至本人都承认是自己开枪打死人,她反而丝毫不怀疑,就不相信宫队是过度执法,还说什么你知道宫队这些年破过多少案子抓过多少犯人?
破过多少案子抓过多少人跟你会不会杀人有这么直接关系吗?
那你又知道明川给你们刑警破过多少案子抓过多少人?
还怀疑明川给案子动手脚?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么蠢的人怎么能当上队长?
招刑警门槛这么低吗???
气死我了,还乱加什么感情戏,白瞎了聂远的演技
1.孕妇失踪事件和唐探2中凶手的动机还有杀人模式相似。
2.钱程的案子特别像盲探,利用高级车吸引客人,随机杀人。
3.高压氧舱的案子中作案动机牵强,真的会有为了一个儿子的死杀掉另一个儿子的母亲吗?
4.为什么郎教授要替明熙签字?
如果郎教授需要这么做,那就说明明熙夫妇并不存在,可是如果是这样,明川不知道吗?
而且郎教授显然不是明川的养父,他说他不爱吃茴香,明川的养父母也不爱吃,说明他的养父母是确有其人的,因为如果他们不是长期存在的话,他们爱不爱吃茴香又和明川有什么关系?
5.赵露露掐郑虎,脖子上的皮都快掐烂了,从伤口验不出她的指甲成分吗?
6.郎教授的老师叫朱嘉木,他的原型可能是在罗布泊科考时失踪的彭加木,05年曾经在沙漠里发现过一具干尸,有人说就是他的尸体。
7.郎教授在嫁祸朱和平的时候暴露了制造干尸的地点,为什么几集以后他立刻又搞出一个设备来要把笔芯做成干尸?
这个设备随随便便就能搞一个出来?
1.配乐声音又大又多又突然又不合剧情2.法医太全能,警察太废3.剪辑太多重复片段4.女主没有队长感觉,实习生更像点5.不想看有感情线,能不能在溶洞时大家都听不到敲击就女主听到了6溶洞案打晕又不杀法医是为什么?
困死他?
7狼人案狼人的DNA和人的真不同?
狼人杀人时是以什么样子出现?
8.你们队有什么疑问困惑发现都不爱和其他人分享都爱自己单独去查证的吗?
也是不担心自己会有危险。
什么人啊,看了他之前的作品,多少年不出来拍戏了??
导演不好好设计桥段,把人的想法拍成心灵剧场?
一大段,尬死了,真是演员再好也救不了。
还有钟局长那个鼻子,假出天际,看一次觉得假一次。
还有在画面上加字,PPT呢?
生怕别人理解不出来你深刻的思想??
镜头语言行不行,不要用文字替代,求你了,别出来骗钱了,白瞎了两位主演,哎。。。
我一直就比较喜欢看悬疑推理的故事小说,对法医的喜欢和关注也是从法医秦明这里开始的。
看了这部剧,我就浅谈一下我对这部剧的看法,首先故事的剧情内容方面,一个个单元某些案件实在设计的太过于简单,有的甚至太假,例如狼人单元。
为了突出两位主角的关环,把刑警队的其他队员设计的犹如脑残一般,设想如果刑警队都是这帮人的话,那我们的冤假错案那可就多了去了。
演员方面聂远和宋轶都是我比较喜欢的两位演员,可是在这部剧里面,明川和罗队与他们两个人的年龄和个性都相差太远。
聂远饰演明川年龄偏大,这是一个软档,看他和郎教授在一起,我一开始还以为是朋友呢,没想到是养父子。
宋轶扮演罗队说服力也不够强,如果她扮演一个刑警队的小女警还是可以的,但是要扮演一个刑警大队的女大队长,明显太稚嫩了。
而且她和聂远的CP感也不够强,两人看起来更像是一对父女,看他们两个人演感情戏,那叫是一个尴尬,分分钟出戏。
客观评价①第一集摔倒案件中,丈夫慌忙去找东西,手上有血,触碰那些地方有血吧,还有地板上的血,应该做个血迹反应吧,可能编剧不知道什么叫血迹反应,没有②海水溺毙案bug更多了:a.知道死者姓甚名谁,侦查路线,会从死者周围的人际关系入手结果,别问,就是导演拍了忘放出来了b.死者身上是有挫伤和撞击伤,都会怀疑是不是和人挣扎造成的,那么指甲盖里面,是否残留嫌疑人皮肤组织,是否要进行一个DNA检测,可是剧里没有c.第一次见走访询问是法医的,没勘察的刑警一起画面,可能是导演没拍到d.死者身上有绳子捆绑痕迹,应该找技侦核查下绳子花纹吧,以及搜查绳子是否在那三家养殖户那里吧,没有③这两集剧情,还别说女主是支队长年龄选角,这剧其实就是突出男女主光环,不带脑子看。
建议看看《案发现场》又名《铁证如山》好好学习人家怎么拍的
第三集没看完弃了。
1.有法医如此,要刑警何用。
主角光环不是这样用的。
一个法医,要身手有身手,要推理有推理,不止会解剖,还精通痕迹学?
死者的尸体他要看,死者的房间他也看,死者的生活习惯他来问,死者被什么杀死的他来找,那一屋子的刑警是雕塑吗?
女刑警既然做到队长,就不会是个傻子吧,不要为了突显男法医的牛逼把女刑警塑造成花瓶。
查案慢人一步、生活枯燥乏味、一根筋、自我。
从工作到个人生活各种被男法医带飞。
2.直男癌,如果媛媛不堕胎,就不会被杀?
草泥马哪个脑残编剧写的词是凑字数的还是夹带私货的?
她丈夫出轨不是因为她不能生孩子,她能生孩子,丈夫一直在偷偷给她吃避孕药。
她堕胎一次(还不是和别人)就被丈夫污蔑多次堕胎不能怀孕,男的自己想要出轨却甩锅陷害老婆。
他出轨、私生子、家暴、给妻子喂避孕药、污蔑妻子多次堕胎、污蔑妻子怀野种、谋杀,悲剧的发生不是这些原因吗?
放你大爷的狗屁呢编剧?!
给我滚出这个圈子!
3.意识流。
这是现代刑侦?
是神仙破案吧?
是tvb古装搞笑喜剧的破案路子吧?
4.感情线。
女刑警最后会因为感动于男主的伟光正、崇拜男主的超能力、迷恋男主的个人魅力,而放下矜持和高冷从一名精英刑警队长(没体现出来她哪里精英,破案还不如法医,只是她老师说她是自己的得意弟子)变成男主的迷妹吗?
看到后面越来越差
一集也没看完就弃剧了,实在是不喜欢现在这种穿着光鲜亮丽的帅哥法医在现场侃侃而谈……你是法医,你不是刑侦队长。去看了原著《听尸》,觉得小说很朴实,文改剧真得差远了。又多看了几集还是弃了,主要是不喜欢女主罗笔芯,一大败笔。
聂远是个好演员,但也得分碰上什么剧……
太做作了……有的案件最后还给犯人和死者的对白,为了拖延片子时长吗?
我喜欢
加一星表白聂远老师 案件故事性其实还好 但是台词写的不太行 而且第一次看到心里活动直接小字标在旁边的 有种既冒犯了演员的演技 又低估了观众的智商的感觉
她想讲证据就得讲证据,她想凭直觉就得凭直觉。只有月经能解释。
剧情逻辑小儿科,根本没有把听尸原著里的恐怖惊悚表现出来。背景音乐纯业余水平。最后问一句,大猪蹄子,你是不是去植发了?!
男的出轨,换药,杀妻。法医:人如果有信仰就好了,不堕胎可能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这种三观歪的不行的剧,我不立马关上我还是人嘛。。。。。
来了来了,这位法医不需要尸检,只需要围着尸体转一圈就能把案发现场还原出来了,改名吧,这不叫心灵法医,这是灵幻法医。
虽然我很喜欢宋轶,但是她演这个人设感觉很有问题。还有现在破案全都靠法医了吗………感觉除了聂远和他徒弟,其他人也没啥存在必要
演员都是好演员,编剧太次了,台词太尬了!逻辑漏洞太多。假的可怕。
还是比较推荐的悬疑推理剧。虽然第一集比较鬼扯,靠着想象力办案,但是后面剧情循序渐进,是一个很好的故事,每一个组成的小故事都不是简单的凑数,都很完整,都有感情。后面干尸案的反转简直了。罗笔芯和明川的感情戏太好玩了,每次亲密的时候好尴尬呀😂出了24集那两集女主跟男主发货比较讨厌,其他地方还是挺好的,看的过瘾呀。
越来越离谱了 弃剧
挺好看的
第一集,死者家属不让法医尸检,男主就看了看尸体然后去检查死者房间去了......俎代庖的男主最后说,这次破案不过是靠运气。所以,这部剧第一集编剧只顾着让主角华丽出场,用巧合来解决任务,这个先声夺人似乎不那么成功。还有,男主那句“有时候觉得有信仰是好的,很多宗教是反对堕胎的,如果不堕胎她就不会死了。”听听这是什么三观……第二集,男主带着女主打台球、去夜店玩一宿,理由是这些地方都是死者工作的地方,他怀疑死者有过劳症状,但有确切把握才敢开颅验尸,因为死者生前很爱美,要对死者尊重……别的先不提,每天二十四小时打N份工有过劳症状还需要亲自去玩一宿证明?编剧想塑造男主破案不走寻常路的一面,但是基本推理逻辑不能丢啊,这里男主有点中二了(无关演员)……亮点在宋轶,她很适合演特工、警察这类聪明角色。
能够从头再看一次的,我觉得就不烂了,案子剧情很重要,感情线我本来就不在乎
看了3集说拜拜!
破案的剧我是都会去看,喜欢这种题材。但是除了演员我很喜欢以外这个剧的案子还是比较简单的。基本看个差不多都会猜出凶手。有个别的案子还是很感动很好看的。聂远和宋轶搭档很好,就是感情发展很快,36集都没有亲上。
配乐垃圾,人物形象刻画简单,法医把整个警察局的事儿都干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