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绝逼是我看过男女主角颜值最低的日影。
都市人孤岛般的疏离。
口口声声恋爱没有意义,这么强烈的否认,其实是心心念念的渴望。
零碎的台词,有些还不可以。
但是太多了就矫情。
应该像街头女歌手唱的一样,“加油啊”。
镜像展现两人的生活。
松田龙平死后——包工头一句“告诉他们,不要死在上班的时间”,话唠变沉默,话少的变啰嗦。
直到最后平等地说话。
看不见的左眼,脖子上的疤痕,谁不是带着伤痛生活。
特写迅速拉成人流远景,这种镜头出现好几次,确实牛逼。
机缘巧合下看了这部电影,对于没有耐心的我来说算是一个很不同的体验吧。
中断了很多次,分三次陆陆续续的看完了,说不出是好还是坏,但总让人时不时想回去看看里面的一些片段。
说是一部很"丧"的电影,所以就去看了,看完过后觉得其实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激励。
男女主角都是很普通很普通的人,为了生活不得不做很累的不喜欢的工作,每天要计算着花费,恋爱似乎都是奢侈的。
男主的朋友,一起搬砖的工友,没什么人才也没钱,爱去居酒屋喝酒,渴望爱情,就算被骗也还是拥有一段美好的爱情,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他离开的时候,即使背影狼狈裤子破了但还是义无反顾向着去往自己想去的地方。
男主的邻居,一个孤身老头,去世在房子里面很久也没有人发现,很可怜,但是又和无亲无故的男主成为了"忘年交"。
天桥下的"卖艺"弹吉他唱"加油吧"的女孩,最后出现在了宣传车上。
怯弱却又坚韧的男女主,一点点试探着还是勇敢的走到了一起,彼此开导鼓励。
虽然节奏有点慢画面也很暗,虽然被说"丧",但看完反而让我这个普通人得到了意外的鼓励
这一句台词最符合这电影了吧。
从开场满满的丧,到结局竟然有些浪漫。
最浪漫的事莫过于我们拥有同样的语言,同样的感受,同样的视线。
这是一个爱情故事。
关于人物电影最吸引我的其中一点是人物的描绘,每个人物性格、特征都很丰满,从演员的举动就能看出每个人的性格,而不是刻意用台词去勾勒。
先说说男女主角。
慎二话痨,只有一只眼睛看得见,工地员工。
美香一天打两份工,白天护士,晚上酒吧兼职。
从生活上,这两人有个共同点,就是都过着底层阶级的生活。
慎二和美香在一家女居酒屋中偶然相遇,从那一段的视听语言来看,慎二对美香是一见钟情,但他对美香的情感一直是含蓄的。
慎二一紧张就会说话说个不停,和他一同在工地工作的三个朋友智之、岩下和安德烈都受不了他这性格,只有美香可以接受,能一直一直重复地和他辩嘴,甚至两人在一起的时候看到的世界都是一样的,例如两人一起看到的蓝色月亮、一起面对降格的人潮等,慎二一只眼睛失明,他看见的世界少了一半却还是刚好能容下她。
影片中不止一遍去强调“命运”这件事,例如智之的突然离世和街唱歌手的瞬间成名,生命中总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慎二和美香的相遇也一样。
电影中其实没有明确的定义慎二和美香之间的感情,只是利用两人之间的共同点去描绘,很喜欢两人之间的一些细节动作,美香没牵过慎二的手,最靠近的一次是抓着他的背包;慎二也没主动牵过美香,只会在杂乱的生活中加入一句“我想你”。
影片从头到尾也没出现一句“我爱你”,美香和慎二说过最多的话是“谢谢你”。
美香因为自卑,所以一直不相信爱情,即使是遇到像慎二这样的人,这些“谢谢你”比“我爱你”的分量重得多,当你糟糕的人生中突然出现这么一个美好的人,这句“谢谢你”一辈子都说不完。
一些不足1. 影片开场,慎二的出现似乎有点晚了,而且美香有一句重复的重要台词并没对上慎二的画面,如果一开始进入“美香”和“慎二”的交叉剪辑,应该会更完美一些。
2. 整部影片中最大的痛点大概是声音方面,不知是不是有意设计的,感觉声音处理方面还可以更好。
3. 画面转换成慎二的视角时变成一半画面的呈现方式,这概念很不错,唯一的不足是这画面的出现让人觉得跳跃,或许在剪辑上让这画面出现得更顺畅。
4. 影片的一半交叉了一段和整个剧情不太相关的片段,如慎二和朋友们开派对时居住在隔壁崩溃的邻居。
5. 影片中出现不止一次分屏的画面,和整部影片的调子似乎不太合适。
6. 影片后半段出现的动画虽然有其含义,但和整部影片的氛围似乎也不太合适。
记录一些喜欢的片段:1. 片中天桥女一共出现了五次。
✔️#第一次#恒二和朋友要去女孩酒屋喝酒,提着酒瓶在天桥下蹦哒,音乐响起。
✔️#第二次#朋友去世,美香和恒二第一次单独走在街上。
美香变得很呱噪,恒二沉默不语。
✔️#第三次#两人第一次约会,美香说,这歌手一定不会红,都没人听她唱歌。
✔️ #第四次#跑着去见美香,天桥上依旧干扁的声音“干巴爹…” ✔️#第五次#两人确定在一起了,美香说:反正迟早也是会被抛弃的。
恒二说:我也不知道。
这时一辆天桥女为车身广告的音乐车缓缓开来,她红了。
两人饱含眼泪相视而笑了。
没什么不可能。
2.美香老是说死。
恒二:你别老是说死。
美香:我就是因为不喜欢,所以才常说。
其实恒二的口头禅是:总有不好的事发生。
3.片头美香等公交车,看见了飞行的飞船,感叹即便没人看,它也依旧在飞行。
镜头扫过,人群都低着头或看着前方排队等车,没人抬头。
〰〰〰 恒二说,只有东京的月亮那么蓝吗?
这么蓝也没人看。
美香说,我懂。
〰〰〰〰 两人一起等公车,同时抬头看见了飞船。
美香说:你看见了。
恒二说:我看见了。
4.腰痛的民工大叔,总是让人请喝酒。
说着:觉得死去是不幸,那么你活不下来。
当被开除、被甩时:觉得自己不幸也没用,断气之前也只有好好活着。
转背却说着:走着瞧。
5.美香:你觉得恋爱是什么?
我想大概是谁的前男友和谁的前女友,不接受教训地重复在一起又分开的过程。
6.两个最喜欢的场景:(1).手指间的烟头变成夜晚城市的星星点点。
(2).美香蹲在地上安慰快哭的自己:不要紧,反正很快就会忘记。
这时收到恒二发来的短信:想见你。
美香收起电话,捂住了自己的左眼,抬头看着远处的黑夜。
喜欢bug满满的美香,行走的人生感悟器。
喜欢只能看见一半世界的恒二。
不管你是怎样的你,世界的某个角落一定有个相似的人存在着,你们灵魂频率一致,追求思维一致,同一本书你们看到的内容一致,同一首歌你们听到的歌词一致。
即便没能联系上,我知道你在,就好。
️
- Leung 2021-03-15 00:111月31日《东京夜空最深蓝》-日 Leung评分6.5分 (有点为了看完而看)- 拿错日期卡片了呢,本来想看1月1日的,结果拿了1月31日的豆瓣卡片……今天特意开了会员,方便看影片,抱着看电影就像看书,看待人生或许有新的视角和感悟。
- “在断气之前都还会活着”,很无奈,很现实、很压抑、很蓝调的一部片子,在东京生活压力之下底层的生活,充斥着为了活着而残喘着,人生苦短,孤独抑郁,社交圈很少,甚至相同境遇的邻居中暑身亡2天都没人发现……男主和女主仿佛失去了生活的热爱,“真的是没用得让人无法相信哦”,“真的会幸福吗,明明连什么事幸福都不知道”,自我怀疑和嫌弃,还好他们的相遇知己知彼让他们的窗户又撒满了阳光。
- 路边的歌手(歌还不错),可能全片唯一喜欢的部分就是这首歌,“感觉到了腋下的汗水,感觉到了我依然活着,移开视线,和往常一样,强颜欢笑,大家都一样吧,这里是东京,即便如此,还请努力,加油啊”。
(剧未她蜕变成了歌手)-“即便如此,还请努力”,反而是看到别人的落魄,或者是从别人的视角看到了在深圳漂泊有些时候糟糕、颓丧、孤独的自己,倒是反向激励了我一定到充满希望和热爱生活,我不能也这样!
我还是喜欢窗户洒满阳光,种的小植物还嫩绿开花。
一开始觉得很丧,但再回头浏览了一遍觉得并不,慎二在女孩酒吧听见的“想辞职”、“要地震”之类的话虽然是他听见的,但是也是外部世界传达给他的。
包括美香也是,她心里的惆怅并不是完全负面的,在我看来,那首总是在街头响起的“加油”才是他们心底的声音。
两人的互相对对方有所在意的地方导演都用了消音,像是突然进入孤独的自我世界审视,然后看到了另一个自我。
天空的飞船和夜空中的蓝月亮也是在嘈杂世界中属于他们自己的形象,宁静地呆在天上,缓缓移动,给自己带来或好或坏的预感,然后继续迷茫着,走下去。
蓝色是忧郁的颜色,是夜晚宁静的颜色,是孤独的,但并不消极。
慎二和美香都是如此,所以才会恋爱,我不说相爱,因为我也不坚定他们是否会这么一直走下去,但是此刻他们需要彼此的身影,在孤独中取暖。
这是很平静的现实世界,有两个人在很平静的生活。
舒缓却极富力量的电影,炫技般的剪辑手法弥补了电影选题上的些许尴尬,电影里大片大片的洋溢着新海诚的味道,虽不清新,却依旧脱俗,我喜欢这样的电影,喜欢把洞穿心灵的诗直接当成旁白来触及观众们的柔软,电影在播放,观众在成长,契合着人与物的重生,造就着灵与爱的涅槃。
小时候读过一本书,名字和本片很像,叫《接近无限透明的蓝》,这是我第一次觉得一个书名也能起的如此诗意悠远,但书中描写的是一群沉溺于吸毒、滥交和烈酒的青年人的堕落生活,其实仔细观察本片,讲述的也是一个徘徊在现实与虚幻生活的故事:两个具有反社会型人格的主人公,通过一系列的相遇,最终蜕变成一个反社会型的家庭……电影极其琐碎,纠缠在“房租,餐费,叙利亚,恐怖主义,煤气费,电话费,地震……”之中,但是,最后男主角说:还是想见你,想跑着去见你;女主角则说:都交给我吧,让我分担你一半的苦难。
爱情就应该这么莫名其妙的热烈,爱情也应该如此顺理成章的激情,爱情应该是个包容万象的东西,谁说不好就是不客观!
喜欢上一座城,跟喜欢上一个人,其实并无区别,电影里的东京,在导演的眼中,是那首反复出现在故事中的歌,是那个最后被印在蓝色幕布海报上的名字,是那张放在玻璃缸外的照片,是一切具象后的数字,是男女主角眼中的彼此。
想给三星的时候,脑子里完全体会不到更多背后的细节和情感。
但看了些影评和谈论,觉得需要这种电影去相信什么。
虽然我不知道女主护士在日本怎么就底层了,还有宿舍住。
想见你,感觉快要活不下去了,这个念头我也起过,然而现实不适合卢瑟玩儿自以为的浪漫,没人陪窘迫的你对戏。
我想起初中辍学但是我见过最真实有灵性对我nice度令我舒服的女生,空洞的时候只有看她的动态我才能从自己的漩涡出来点,想起高中想自杀感受过明摆着幸福者的普世善意(换个人也一样只要我还是学生身份,社会人就不会被这么对待了)在我想给三星的时候,脑子里没有涌上来这些,也没有意识到是影片结合影评带来的附加感受,看小说和电影不都是激发线索和情感体验让自己大脑再加工吗。
实用工具书和动脑影片除外,脑子里除了密集得接受信息容不得其他。
评判也变成了好不好懂,有没有用,现实度高不高。
那些脑子里实用主义至上,爱情被视为获得性工具的人,是无法有这种通感的,以前我以为有类似痛苦经历的人会更能体会他人情感 ,去年,2020年我才彻底意识到不是这样的,有的人脑子里已经没有情感的位置了 他们看起来很有同理心,但近距离接触才知道全是留给自己的,无非下意识的自怜罢了 。
不是不懂,而是不想懂也不想体会他人的情感。
务实者不认为这是爱一个人的前提,而是一个靠近他人的工具,只要自己够强,感情呼之即来挥之即去,锦上添花不是必需,说白了不就是有余裕的幸运儿的消遣吗。
到底谁才是原始动物呢,如今呼唤爱已经被人不齿了呢,除非主角够现实观赏意义(才不是现实成功,真正的丧和无望没有人愿意看,至少它在发生时没有人愿意看,获得关注的都是具有观赏性的符合某种人们内心标准的)怎么有人这么不可思议对待他人没有真实情感只是社会动物的礼节本能反应,也看不见他人的痛苦呢。
忽然明白了,他们追求的东西根本就不一样啊。
看见了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东西,但至少,你需要一个愿意看见你的真实的人。
生活是很累的,emo这一刻又在骂自己瞎想什么劲儿,下分钟开始实际起来吧,与恶龙缠斗,终将变成恶龙。
保护好自己很累的,要精神分裂。
所以要珍惜天真的自己啊,绝不展露真实给别人。
我已经觉得不会撞见了2021.1.15 21:07
“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可怜,没有人可以爱,讨厌这个世界就好了。
”第一次听女主说到这句自白的时候我笑了,因为觉得她说出了个显而易见又通常被忽视的真理。
但是当电影演到第三次说同样的话的时候,我就有点不耐烦了。
虽然最后两个丧丧的人走到了一起,看似他们两个异乡人在东京这个大城市里互相依靠。
慎二也说,以后你的不快乐都由我为你分担一半。
但是就是很难被说服他们之间产生的是爱情,只是一个人的孤独变成了两个人的孤独。
从没觉得一个人看电影有多孤独,因为观影本来就是很私人的事情。
但是电影快完的时候,我就希望它再快点结束,觉得不会有转机了。
太强的真实感,就是会有失望,会有死亡,会有孤独,会有不知所云,会有无力,在这个封闭空间里我感觉到了窒息的丧,等我走出影院以为会从孤独中冲出来,但是冲出来又是哪里呢,只不过是开放空间的强烈孤独罢了。
美香一直是低气压,有点讨好型人格,在陌生人前会笑,在独处和她认为懂自己的人面前变得更加冷漠。
但是她隐藏的也不是那么完美,我看出她隐藏背后的少女感,她坐在米白色地毯上,对着阳光涂蓝色的指甲油。
她口口声声说恋爱好蠢,却在心里暗暗相信,肯定会有一个人,虽然不知道他在哪里,但是知道他在呼吸就很好了。
仍然说恋爱好蠢,但还是给了不开窍的慎二邮箱地址。
慎二送了她一个蝴蝶结卡子,她说了一路的谢谢。
可是电影给人的感觉是,即便如此,又有什么用呢?
电影里唯一的正能量也许就有是天桥歌手,从头到尾一直唱的是加油歌,最后登上了公交车广告。
然而电影整体的气息就是这种正能量离你很遥远,只有失望,死亡,无力才是常态,就怼在你脸前,根本做不到视而不见。
来影院里做场梦,这次怕是个噩梦。
就像正在读一本书,但是看完这部电影就想把手里的书扔掉,想大喊一句,有什么用呢。
又或者是玩着玩着手机,突然抬头,也想问一句,又有什么用呢?
又比如我现在在写这篇(假)影评,突然停下来,把头从屏幕前升起,问一句,又有什么用呢?
不如意才是常态,所以慎二预感即将发生的不寻常的好事又有什么用呢?
又有什么用呢?
又有什么用呢?
逼仄的城市空间,密密麻麻的人群,智能手机将人际关系异化成咫尺天涯,川流不息的交通,灯火阑珊的楼厦,烟卷上炙热的烟丝化为夜晚楼厦的点点灯光。
一只眼失明不停地说话来获取存在感的工地工人,与白天是护士晚上是酒吧小姐的两个社会最底层人相遇,时间变慢,刹那永恒。
自然灾害,建筑工地,女生酒吧,好友葬礼,霓灯楼宇,坡道单车,深蓝夜空,我和你
松田龙平还真是无法工作的体质啊,我本来十分惊讶于他竟然能演建筑工人,后面果然,从头到尾拢共搬了两袋水泥,然后就在工地上猝死了!你看看人家瑛太,每天搬完砖还有体力打乒乓球呢……
爱上城市的那一刻感觉就像自杀。说出爱这个字时嘴里不会有血腥味吗。唱加油的路边女生蹿上了车身广告,突然很心疼火花中那位回乡下的歌手。。。。
#SIFF#蓝月亮之下东京散步的人群,各自葆有的秘密和伤痛,明天不会好,日本已完蛋,代入任何一个孤独的大都市都能觅到共情;「看到一半」的视野画幅决定压抑凄冷的基调,在这个世界行将腐烂之前,幸好有另一半的你,那个无论何时不经意就涌上心头的人;节奏徐缓,略沉闷。
same2019047 “当你觉得自己很可怜,不爱任何人时,你只要讨厌这个世界就可以了。” 东京和北京没有太大区别。
独眼...便利店什么的...我应该能拍得好一点吧...
诗歌集改编出来的电影,女主的独白估计是诗句,主题都是孤独、死亡、成长、爱情,但是却没法让人感同身受,于是只觉得是无病呻吟。相似的片子请学习墨镜王的《堕落天使》,个别画面倒是有杜可风的影子。我松田龙平领盒饭太早了。
抱着《咖啡时光》《春风沉醉的夜晚》的预期,然而这部连看下去都很困难。演员表现和对城市气质的捕捉根本无法与前两者相提并论。男女主角像是台词木偶一样没有灵魂(而更可怕的是台词本身写得也并不好,特别浅表做作,石桥静河的尤其),里面最有共鸣的角色居然是那个被隔壁爬梯吵到愤怒捶墙的邻居。
爱情可能并不能把我们变得更好,但是如果知道了自己的极限,内心深处也就甘心了,那就建设一个小生活。这也是让人有点伤感、但是可能在某个历史阶段普遍存在的状况。石井导演返璞归真之作。
如果不是因为香港文化中心座位太密我一定提前退场
抱歉这个X装得我难以下咽。即便卡司和音乐能够让我觉得这不是一部难看的电影,但绝对不是一部好看的电影。
诗歌集改编的日本底层青年片,想想我们还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放在最近的低端人口事件看得更加心酸。有点苦役列车。
把一种特定的状态和心理很好的表现出来,这种状态说不定是很多人无法理解的,甚至是察觉不到的。可能在日本的话,更容易理解一些。是一种很小众的感觉。拍得很好,很喜欢。
之前说过觉得日本电影的镜头都特别无聊,看了这部有了改观。但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更有趣的东西了,泛善可陈。
“房租65000,叙利亚,恐怖主义,瓦斯费,电话费,地震…想见你。”生活那么琐碎,充满沮丧和无意义,但我很想见你。
不对味,看着困。
HKIFF2017 不愧诗集改编,果然空洞无物。另外没能预计到是纯爱也是个失误,期待度本应更低。各位实验的不实验的导演,求别再拿童年死妈说事儿,或者至少换换角度。 另外有些人总觉得自己看到了别人没看到的东西就与众不同了,并不知道漏了多少其他人都看到了的东西。
城市生活的人们,拥挤又相互疏离。
表达欲强但是掌控力差导致了不伦不类。
啊,想嫁池松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