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ezia80 excuse me?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出来后正好碰到两位德国人在讨论,对于德国和印度部分也都是一脸问号。影片和书有点美国中心主义叙事。作者来柏林不是为了了解大屠杀,而是为了断章取义的找到支持她理论的证据,和拍得假惺惺的感动。美国人对二战德国总有一种fantasy,喜欢用他们的逻辑来观看、解释和演绎,并不在乎历史本身的样子,而且喜欢动不动就拉纳粹做比,都是一些他们以为是的比较。😑导演把所有东西都放在一个盘子里,书的形成过程和成文可能确实这样,从电影本身来说,不太利于理论梳理(《汉娜•阿伦特》明显清晰得多),但另一方面也确实体现了普利策作家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深入思考。一团浆糊,回头还是看书吧,即使书不一定写得完全合理。
翻来覆去说教,就一句话的观点。太浅太糙了。给人一种没文化还硬搞学术的感觉。
威尼斯补标,贪多嚼不烂,伊莎贝尔的自己调查经历、调查主题自身的严肃性和她的情感经历都是影片想要统统扔给观众的主题,叙事的焦点也在这三者间模糊。观众看不到一位学者在与各类人打交道时的艰难,反而在伊莎贝尔大篇幅的旁白和交谈中,上了一堂reading信息量巨大的历史课。导演用各种抒情的台词,试图结构根深蒂固已久“种族主义”话语体系,指出种族主义的多面性、人们心底的潜意识拒绝并且忽视了这些多面性,但过度美国黑人中心主义叙事的套路,有强行绑架德国的反犹主义、消费印度种姓制度和展现印度奇观之嫌,相当薄弱和贫乏的镜头语言,令全片只能在鸡血式口号和“我似乎懂了很多”中收尾。
整体的呈现关乎个人与种族的生命,诗意美好,所有的伤害都跨越时间的长河直抵我们的内心,我们何尝不是历史长河的一粟,所有对自由与生命的尊重是对我们自己的一次审视。
一个没有专制独裁和种姓制度的世界,将赋予每个人自由!
这样题材的看多了感觉就没那么明显了,再加上现在的国际形势,感觉这个电影像是给专门给印度人拍的不怀好意
【X】根本算不上什么论文电影,明明是最一厢情愿的肤浅陈词。
不好看
#venezia80 excuse me?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出来后正好碰到两位德国人在讨论,对于德国和印度部分也都是一脸问号。影片和书有点美国中心主义叙事。作者来柏林不是为了了解大屠杀,而是为了断章取义的找到支持她理论的证据,和拍得假惺惺的感动。美国人对二战德国总有一种fantasy,喜欢用他们的逻辑来观看、解释和演绎,并不在乎历史本身的样子,而且喜欢动不动就拉纳粹做比,都是一些他们以为是的比较。😑导演把所有东西都放在一个盘子里,书的形成过程和成文可能确实这样,从电影本身来说,不太利于理论梳理(《汉娜•阿伦特》明显清晰得多),但另一方面也确实体现了普利策作家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深入思考。一团浆糊,回头还是看书吧,即使书不一定写得完全合理。
这个意外的不错啊,导演把浪漫宏大又理想主义进行到底了,又有点纪录片的味道,其中的几次离别也描绘的非常动人,穿插叙事结合的也比较自然,脉络清晰,看完我都想去找书来看了……
关于政治如何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影。如果说前面的论证是流畅可信,结尾大段的煽情则是彻底崩塌。将纳粹、印度种姓与被隔离在泳池外的黑人男孩串联起来后,影片已无力将例子拉回现实。在种族隔离早已废除的当下,电影对黑人少年遇害的解释似乎只剩下“房屋出现了裂缝”这样苍白的比喻。于是轰鸣的音乐催促观众退场,标题也仅仅被称作“起源”,算不上任何答案。
让我想起了某本强行扣题的网红学术书…
自以为是
美国最近几年越来越重视政治正确……女主试图把美国的种族歧视和印度的种姓制度以及二战时期纳粹对犹太的种族灭绝联系起来,只能说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了🤷在我看来有点牵强,毕竟出发点不同,还有历史和文化等方方面面原因,印度的种姓制度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可以说刻在骨子里了😂而纳粹单纯为了灭绝,包括中东地区因为宗教原因导致的男女不平等,美国奴隶制度是资本家为了获利,不能一概而论的……
以学者探索实地考察研究的方式(伪纪录片),从Cast system 社会等级制度 角度结构 婚姻 社交 以及一众人类社会行为, 以此重新解析 审视二战、印度种姓以及美国种族问题・_・?人种,或者说肤色并非问题的根源, 现代enogamy 爱情婚姻观念 以致法律规则 社会观念 阶层观念( ง °皿°)ง⁼³₌₃
精彩
很好的观点看待种族歧视&种姓制度,但说是电影更像纪录片,那就还不如拍成纪录片。
看到最后才知道这书2020年才出版的,那……着什么急呢,急到对话场面的剪辑都是乱的,某场戏四个人坐在桌边倒了好几杯酒了酒瓶还是几乎满的……片子哐哐拍了140分钟情感上的力量还不如片尾曲来得强。另外短评里面的各位啊,不是讲人怎么写论文的电影就叫论文电影……
把美国奴隶制、印度种姓制度和德国纳粹屠杀放到一起类比,探讨歧视的起源。以议论文写作的方式展开,开篇的枪击利落地表明了非裔美国人的处境并展现写作初心,再到中间实地采访探寻论据,节奏略慢。当开始书写三大支柱,真的极为震撼,结尾小男孩泳池故事我感动到落泪,最后女主独白的结论文字也很煽情,那个用房子作比真的很易懂。只是拍摄略差功力,太多煽情镜头,家庭线也略多余,为这本书加一星。
libearal arts战狼电影
[Screen unseen 第三部] 片子里的类比让这个观点看起来很新,但概括起来想,好像本来就是那么回事?在小男孩被遛泳池的过程中暴哭。有点不能理解除了cousin之外的过世为什么会激励Isabel做这方面的研究……突然觉得把作者的个人生活拍出来,就是为了能呈现让研究照进现实这个很酷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