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红棉袄

红棉袄

主演:张铭真,唐加思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9

《红棉袄》剧照

红棉袄 剧照 NO.1红棉袄 剧照 NO.2红棉袄 剧照 NO.3红棉袄 剧照 NO.4红棉袄 剧照 NO.5红棉袄 剧照 NO.6红棉袄 剧照 NO.13红棉袄 剧照 NO.14红棉袄 剧照 NO.15红棉袄 剧照 NO.16红棉袄 剧照 NO.17红棉袄 剧照 NO.18红棉袄 剧照 NO.19红棉袄 剧照 NO.20

《红棉袄》剧情介绍

红棉袄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小雨是贫困山区的孩子,一件希望工程捐赠的小花棉袄和一个叫樱子的小同学写的一封真挚的信让小雨有了一段美好的记忆,并以此为动力考上了大学;大学里同寝室的叶琳是城市里的孩子,天性活泼,能歌善舞,叶琳张扬的个性和小雨自卑的心理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叶琳对小雨的每一个态度都让小雨产生抵触。小雨一直珍藏着那件小花棉袄和樱子的信,希望有一天找到帮助过她的樱子,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小雨手足无措,她父亲病重,为给父亲治病家里欠了一大笔债,不仅无力供她上学,还要她退学回家打工挣钱,小雨万般无奈,她希望快一点找到樱子,给她以心灵上的支撑,也能在这人生转折上给她以帮助。叶琳知道小雨家境因难,也想帮助她,但适得其反,她所做的一切反而给小雨带来伤害。小雨按照那封信上的一点线索开始了寻找,终于找到了当年送给她小棉袄和给她写那封感人的充满了童稚的信的人,而这个人已经将十几年前的事儿早...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黑鸦2卓娅因子镜世界凌晨三点钟高达创战者亲爱伴侣陀枪师姐4潜水迎凤归钻石女王花筐我和我的儿女们炎炎夏日尖刀班赛马娘芦毛灰姑娘蝶之力学杀人分析班马拉多纳在锡那罗亚大染坊天罡奇门阵恶魔们夺金营救致命女人第二季鮮榨果汁白色堡垒嘻哈帝国第二季菜鸟老警第二季漫画少年的遐想世界希望宅邸致命点击朋友和陌生人

《红棉袄》长篇影评

 1 ) 绝代艳后――导演心中的女人

懂权谋的巩俐败给了不懂政治的邓斯特,这是一件好事,至少对于我们观影的观众来说。

影片讲述了玛丽王后从14岁嫁入法国宫廷到大革命身首异处这个阶段的故事,其实与政治无关,主要讲述了这个女人的短暂的一生。

自古以来,女人就有祸国殃民之说,玛丽王后的奢侈似乎也不能摆脱这个命运,但作为同为女性的导演科波拉来说,这个结论似乎并不是那么入耳,于是她以安东尼娅•弗雷泽2001年出版的传记小说《玛丽•安托瓦内特:旅程》作为改编对象,而非史蒂芬•茨威格撰写的经典传记:《断头王后:革命与婚姻的双重悲剧》因为后者对玛丽皇后的刻画角度更偏重于政治和历史,而前者则更具有人物触感。

由此可见,这部电影是讲述一个女人的故事,仅此而已。

玛丽十四岁嫁入了法国皇室,但十分不幸的是,丈夫是一个无能,而作为一场政治婚姻的交易品,玛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丈夫无能令她根本无法养育未来的殿下,而另一方面,身在家乡的母亲却催着她一定要产子以求达到奥地利政治上的目的。

当然,宫中的小道议论也令玛丽无法释怀。

对于一个十四岁的少女来说,这个压力的确是太重了,她所能够采取的做法就是逃避,也只有逃避能够令她得到片刻的安宁。

其实,生子这件事还不是她逃避的唯一原因,还有法国宫廷中的种种教条规矩。

玛丽在驿站的时候便已经领略到这种规矩的可怕,当身上所有的衣服被脱光的时候,赤条条的穿上法国服饰,这个细节表明玛丽已经开始了被束缚的日子,就连她那只小狗也因为只是流着奥地利血统而不得不遣返回家。

除了这个身体以外,玛丽要完全融进法国宫廷的规则之中。

这还包括起床时的更衣,早餐时的无语等等问题。

规矩,人说候门深似海,法国宫廷看来也是如此,没有乐趣没有情爱,剩下的只有利益,何时生子,与谁交知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玛丽王后选择了奢华的享受。

其实,这种享受是必然的,作为一名王后,她的少女心劲已经被剥夺了,童心在规矩下变得苍白,所以物质便成了对其精神上的一种补偿。

当然,丈夫路易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玛丽在奢华方面极尽所能。

但毕竟是女人,毕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于是偷出凡尔赛参加了假面舞会,于是为以后的偷情埋下了伏笔,英俊的瑞典军官将造就了玛丽王后的完整性。

购物狂多为女性,恐怕玛丽王后也是这样的人,于是她被物质所控制了,尤其丈夫成为了真正的君主之后,而且玛丽终于也产下了殿下之后,这个看似得到了满足的玛丽其实更陷入了一种空虚之中,孩子不能自己完全地照顾,丈夫国事太忙,于是,玛丽用文艺用花卉用服饰来满足自己的心灵,直到那个瑞典军官的再次出现。

偷情也好,通奸也罢,玛丽王后终于摆脱了那个为权力而产子的形象工程,尝到了爱情的滋味,这也是玛丽成为一个完整女人的体显。

但这个过程是短暂的,虽然很美好,却只能存在于回忆中,王妃,这是不可毁灭的称谓。

这个时候,由于玛丽的奢侈在平民间已经积成了怨气,但很明显,导演并不想一味地突出这种怨气,于是加入了路易国王在对美政策上的失误,这是影片中唯一提到政治的地方,其目的不在于政治本身,而是为玛丽的无辜增加一些筹码。

看不到暴民,只见到那阳光大道最后的隐没,玛丽走向了自己人生的终点。

导演对这个女人所持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纵观整部影片,除了对美政策一笔以外,没有提到法国宫廷任何的政治问题,玛丽王后的母亲也只是一味的寻求在法国的势力,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表现。

而导演的镜头更多地是放在了玛丽的生活细节上。

吃饭穿衣自然是对奢华的最大表现,尤其是对布景的铺陈,我们就可以看出影片高于《黄金甲》的所在。

首先是对服饰的考究,从修花点缀等便可以看得出来,而且所有宫廷人员的衣服样式以及宫廷内装修都极具色彩和奢华的景象。

其次是服饰对人物内心的反映,当空虚的王妃沉溺于对服饰的选择时,那些服饰的色彩显得十分地艳丽,甚至有些夸张,但当最后王室将面临人民的审判时,玛丽王后的服饰显然是素净了许多。

而黄金甲中一味的金黄色彩只是对权力的一种突现,并没有对人物内心有所体显。

虽然两片立意不同,但过份单一是黄金甲失败的主要原因。

影片中给人最大的惊喜却不在于服饰的成功以及对玛丽王后的重新审视,而是音乐。

一部古典色彩极为浓重的影片却运用了现代的音乐形象,摇滚乐中显出一种荒诞与戏谑,许多镜头一音乐的牵引下剪切的快速而有力,这是一种颇为新奇的尝试。

也正是如此,虽然戏剧色彩浓重,但其中所引发出的荒谬更加令人瞩目。

这种戏谑是玛丽这桩婚姻本身的暗示,同时也是对这个人物所要承受的祸国殃民罪责的一种反讽。

导演的立意也便在这种音乐的配合下得到了更有力的彰显。

一个与政治无关的女人却被政治送上了断头台,一个充满了少女情怀的女性却被宫廷中的规矩权力争夺而逼上了购物狂的嗜好中,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极其可悲的。

2007-2-28于通州韩兮

 2 ) 没人觉得Kirsten Dunst和Cameron Diaz长的很像么。。。

一开始看我就觉得好像Cameron Diaz,而且碰巧我又比较讨厌她,致使在一开始我就不怎么喜欢这部电影,不过越看越喜欢就是。。

这是一部难得的完全遵从历史(习俗礼规方面的),超级华丽养眼的史诗级作品,十分有参考价值,但意义不明。

 3 ) 何不食肉糜?

她是大仲马、雨果和茨威格笔下芳华绝代、粉黛六宫却香消玉殒于乱世的薄命佳人;又是史书里穷奢极欲、纸醉金迷“没有面包为什么不吃蛋糕”晋惠帝式的最终葬送波旁王朝的红颜祸水;在刚刚观看由蜘蛛女邓斯特主演充满美式摇滚风格的电影《玛丽王后》中她俨然一位穿越至近代法国的现代拜金女,在法国宫廷令人发指的繁文缛节束缚下,借用浮华奢靡的物质享受来麻痹苍白的灵魂和胴体以逃避不幸的婚姻生活和空虚缥缈的内心世界,挥霍懦弱且不务正业的丈夫那千疮百孔、行将就木的江山社稷,最终锁匠国王与赤字王后双双驾崩于路易十六本人亲自设计的断头台上,身死国亡、身魂俱灭。

这恰恰验证了中外同道、古今一理的封建专制制度的巨大缺陷和权力社会的恐怖法则:有权者不遗余力地侵占无权者的利益和尊严,少部分不愿让渡自身利益的无权者为摆脱侵占而不得不对权力趋之若鹜只为混成有权者;然而处在有权者阶层顶端的最高权力者却不一定那么视权如命或者适合掌权,于是纵观中外历史:木匠皇帝、猎户国王、书画官家等层出不穷,身首异处者有之、身陷囹圄者有之、身背千载骂名者有之,但更为凄惨的是压在他们脚下的那些普罗大众,有的甘愿成了冲锋陷阵的棋子走卒,有的莫名其妙地当了替罪羔羊,还有的被永远蒙在鼓里为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上层斗争站脚助威……但这样的社会指望其自我修复已然全无可能,所以大革命的热潮最终吞噬一切、涤尽铅华,让亭台楼阁化作断井残垣,让星辉烂漫成了晓风残月,总躲不开这悲哀的结局。

 4 ) PARTY GIRL 玛丽·安托瓦内特

在看玛丽·安托瓦内特,是PARTY GIRL的方式来拍的,满好玩的,特别是化装舞会+摇滚乐那段。

还有新发型、赌桌-VAGAS,鼻烟-可卡因……女导演非常认真地进行古今对比和隐喻,这么认真,太刻苦了,不过也给人以egao不足的感觉,还是迷失东京那种稚嫩和不经意更好玩些。

另:Egao : Chine gaguesque Egao. Le phénomène est si récent qu'aucun dictionnaire ne donne encore la définition de ce mot composé des caractères « féroce » et « se moquer ». 剧本看来是以茨威格的那部《玛丽·安托瓦内特》为蓝本的,去宫廷农庄那段,连叙述顺序都是按茨威格的,感觉增加的部分大多是美国独立战争和托马斯·杰斐逊——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米国人一直自豪地称其为“姐妹战争”嘛。

按DUST画的油画感觉很……可笑?

DUST减肥减得很努力,如果这个角色是Scarlett Johansson演的我会更喜欢,哈哈。

可惜Scarlett Johansson米去演~大概嘴唇太厚?

虽然是在凡尔塞,我觉得更接近杰茨菲拉德的感觉,不过清一水的美国口音+凡尔塞,反而更有此间匆匆过客的感觉,给人感觉明天这个草台班子般的宫廷就会灰飞湮灭,正如明天整个摄影队就会撤离凡尔塞。

这是刻意为之还是歪打正着?

就像是弥补美国女孩子的公主-皇后梦来拍的,美食、新衣服、PARTY、温柔孱弱的丈夫+英俊的情人(这两样是要同时具备的)、最后——时势弄人。

怪不得他们早就说,从肯尼迪+杰圭琳的狂热就可以看出米国人对自身缺乏一个王室感到某种天真的失落,笑。

怪不得在法国反响会很冷淡,这从头到尾是一个富裕的米国女孩想象自己就是两百多年前的那枝凡尔塞玫瑰而造的一场梦嘛。

 5 ) 爱死了好吗!!!

一直很喜欢这部片子,服装3成,配乐3成,还有那整部片子都营造的梦境感。。。

从傻傻的奥地利公主到嫁给路易十六成为法国皇后,从老公到帅的惨绝人寰的情夫,从简单的盘发到高耸的发髻。。。

整部片子充斥着80年代摇滚朋克的酷劲和洛可可那完完全全戏剧感的奢靡,再是每天打扮的美到惨绝人寰去和闺蜜们还有男人们吃饭喝酒打牌游戏。。。

哪个少女不迷恋这样的梦?

首先是舞会遇到对眼的帅哥春心萌动,再是嬉闹间就搞上床的荷尔蒙。。。

她舞会回来的时候那段fools rush in直击心脏,管他公主王妃皇后,玛丽安东奈特终归是春心一片小鹿乱撞的少女然后是和朋友随从们穿过皇宫的巨大花园,拿出香槟等着看日出,金色的日光和克里斯滕清澈的眼睛都有种几近刺眼的美感接着就是每天穿着巴黎名匠(真实设计师是manolo blahnik。。。

欲望都市里carrie最迷的鞋子设计师)的新鞋子,摇摆着各色大裙摆穿过皇宫张望,每每这时都像是一朵花苞等着丈夫回来还有不说的就是一帮贵妇们一起玩乐,灯红绿酒声色犬马,到克里斯滕邓斯特一演都变的很少女,that's real dolce vita~但每个梦的尽头都是现实“你还有心情看风景?

”“我在向它告别。

”奶油味香槟味茉莉花味飘荡的那个皇宫,最后只剩下破败的房间少女梦醒了p.s.其实历史上玛丽安东奈特和路易十六也不算是个慵政夫妇毁国夫妇,路易十四他们和个个祖先都远远的更奢侈,只是他们俩生错了年代又没足够的觉悟而已,历史上玛丽活着的两个小孩最后也是杳无音信不知生死。。。

唉第一次影评,轻喷

 6 ) 浮华与空洞:索菲娅·科波拉解读下的《绝代艳后》

原本对索菲娅·科波拉执导的《绝代艳后》有点小小的期待——曾因《处女自杀》、《迷失东京》而给人们小小惊喜的才女是如何讲述那位上了断头台的王后的。

然而,这次,这位电影《教父》之女却让我失望了。

也许索菲娅心中的玛丽是个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了错误地点的尴尬人,而拍了此片的她便如同一个被小聪明误了的女人,用错误的手法,导出了一部空洞的戏。

索菲娅是有野心的,想将自己对人物的解读告知于众,想告诉人们一个更为人性化的厄运王后,所以在借用历史文献时,她坚决抛弃了最权威的史蒂芬·茨威格的人物传记,而青睐于弗雷泽的小说《Marie Antoinette::The Journey》。

显然,索菲亚这次是自信得有点过了,所以在戛纳放映遭遇嘘声时,毫无防备的她有点受伤。

在这里很想自作多情地奉劝索菲娅一句——虽然有时候剑走偏锋会有奇效,但是有些事件是不能走偏锋的。

由于取材上的偏向,科波拉的着力点便放在了呈现女性心路上,想渲染出一种因空虚倦怠而索取无度的放纵人生。

在她的执导下,失意于婚姻的安托瓦内特寄情于声色犬马,为了再现这种精神找补,科导将奢华香艳的宫廷生活作为该片的构架依托,一如贵妇们的裙撑:鲜艳瑰丽的布料、新颖别致的鞋子、奇巧诡异的发型、美轮美奂的饰品、精致诱人的美食、浓妆艳抹的贵族、一次次盛大华美的服装秀和一场场豪华奢侈的盛宴……此类镜头初看时赏心悦目,“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仿佛目光触及了色彩迷幻的梦境,可是一旦雷同繁多后,就开始反感乃至反胃,就如同让观众们一次性地吞下了大量的奶油蛋糕,真正腻味到了极点。

更何况科波拉原本就打算将这部和历史人物相关的作品淡化历史感、沉重感和沧桑感,她那女性视觉的美感和华丽尽现的同时,也吝啬了给予法国大革命和最后悲惨结局的镜头,更失去了丰满人物形象该有的依托。

卖弄小技巧的科波拉越是将宫廷再现得富丽堂皇,影片就越发向空洞枯燥迈进,于是单薄、片面的角度与解析经过大量浮华空虚镜头的堆砌后,使得该片显得轻飘飘空荡荡到令人产生质疑——有必要拍吗?

或许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所以索菲娅缺省了很多背景,即便是很关键的点,她也不屑于涉及,例如玛丽的性格养成,这该是她日后所走历程的诱因。

安托瓦内特出身于真正的豪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当时欧洲NO.1的女政治家奥地利女王的小女儿,这个被宠溺得过了头的小公主任性而懒惰,出嫁前还不能熟练地运用法文和德文,而且更可怕的是——生于长于政治环境的她竟然缺乏最基本的历史常识和其他必备的概念。

从公主之身走向太子妃之位,再由太子妃升级为王后,安托瓦内特被献媚之人包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压根儿不知道世上还有饥寒交迫的这码事。

即便她本非恶人,但她的挥霍奢靡对于生活水准一跌再跌的法国贫民来说无疑是个讽刺。

她的奥地利皇帝哥哥曾在访法时这样写道:“王后是个美女,但她非常无知……把光阴都浪费在挥霍和消遣上……她必须变成一个有思想的人,但这样的闲散生活让她无法思考。

”大革命后,陷入困境的前王后开始有思想了,只可惜她长脑子长得太晚,一切都来不及了。

该片主演柯尔斯滕·邓斯特在她11岁时就有惊艳的表演——《夜访吸血鬼》里的她和三名大帅哥配戏,阿汤哥、皮特哥和班德拉斯哥。

当年的她在大明星中豪不逊色,将尚为小女孩时就成了吸血鬼的克劳迪娅,在几十年后想成为女人想拥有美丽身体的渴望,对阿汤哥吸血鬼的恨以及对皮特哥吸血鬼的爱情,演绎得令人喝彩。

观众在那张幼稚嫩滑的娃娃脸上却分明地看到了岁月的痕迹,特别是那双世故而敏锐的眼睛。

可见邓斯特应该是年轻女星中有实力的一位,只可惜近年来没遇到好戏,也就当当蜘蛛侠的女友赚点人气吧。

这次,在科波拉片面、牵强的构架下,她不能将人物立体起来,宛如相片。

该片也不是完全的一无是处,至少在色彩、画面、配乐上有长处。

例如配乐,使用了大量现代摇滚元素,显得张力十足,在质感上体现出华丽精美与摇滚音乐之间的碰撞与交汇。

或许本片的另一个译名《豆蔻风华》更为贴和索非亚的本意。

不论断头王后在她短暂的一生里是否曾留下那句“名言”——贫民吃不上面包时,她说:“他们为什么不吃蛋糕?

”观看完这部影片后,我想说,腻味了超大号的奶油蛋糕,却还没面包吃。

(http://nicolew.blog.hexun.com/6970393_d.html)

 7 ) 戛然而止在悲剧发生之前

这部电影是我重温次数最多的一部影片,纵然很多人对它的评价是内容空虚浮华不实,但是从导演的镜头中我看到的只是一个18岁的女孩的迷茫与磕绊:在边境被转交给法国宫廷与朋友和小狗哭泣道别的她,深夜出逃在巴黎化妆舞会彻夜狂欢的她,背负着由子嗣维系的法奥同盟的压力而在凡尔赛宫内奔跑最后抵在门内崩溃的她。

在老国王骤然离世时,她与路易十六一齐跪下对上帝说“请指导我,我还太年轻来背负这个国家”,只可惜上帝最终回应的是人民的呼唤。

从此剧情在一种鲜艳的,明媚的,洛可可风的画布上埋下了晦暗的伏笔。

小特里阿农宫似乎是隔绝现实与理想生活的天堂,国王夫妇的不善经营体现在多个方面,路易十六可以因为一句“气死英国佬”而不留余力的支持美国独战从而继续对人民增税,王后终日在小特里阿农沉浸于自己的田园美梦中不问世事。

最终从满剧院的掌声到死一般的寂静凝视,王后也早在凡尔赛宫找不到自己的一席之位,那么接下来悲剧的发生也不过是顺水推舟。

而导演似乎比上帝更加偏爱这位少女,在她的镜头下,一切都戛然而止在悲剧发生之前。

 8 ) 玛丽皇后

我们克斯汀邓斯特那青春甜蜜的脸庞啊。

影评说得对,这是一部没有“人”的电影,索菲亚科波拉这一次并没有在内心发掘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迷失东京的那份精致还在,却空披了华丽的外衣和宏大的排场,玛丽安东尼奥尼在里面如同一个玩偶,行尸走肉。

没有台词,没有独白,从一个清纯小女孩堕落成法兰西的亡国之后的过程没有任何起伏高潮,克斯汀再卖力也只能从那青春洋溢的嘴角和眼神演出一点点皇后的风度,却没有皇后的灵魂。

那个灵魂本来应该是孤独而高傲的,一个十八世纪的奥地利公主游荡在法兰西起伏的庄园和城堡之间,她的爱与哀愁本来是一千个人心中的哈姆雷特,任人评说和猜测的吧。

她有多少秘密我们可以畅想?

 9 ) 明艳是颗毒蘑菇

索菲亚科波拉的颜色真是太梦幻了。

就像是18世纪法国宫廷的甜点,看着漂亮,越看越不能拒绝饕餮的欲望。

本质上是一个没有高潮的电影,像是一部艺术片,致力于发觉内心情感。

但错位的是,俺是半夜在朝廷6台本来放逃学威龙之类的片儿的时段看得这片子,于是,看得有点懵。

ANTOINETTE是我最喜欢的西方宫廷女子。

在年轻时候迷恋过一阵子女皇和公主,看了叶卡捷琳娜以及几个维多利亚女皇的传记,但是ANTOINETTE打动我的只是一句简单的对不起。

是她正在走上断头台的时候对着一不小心踩到的刽子手说的。

遗憾的是,这位王后在历史上绝对应该被绑在耻辱柱上,只是高中的历史课本是这么说的,奢侈的宫廷生活,加速了法国王权的腐朽,使得这个君主政权在太阳王的全盛之后迅速的土崩瓦解。

男人不行的时候归罪于女人是写历史的人屡试不爽的定律。

关键在于,你是在评价一个皇后还是一个女人。

王后殿下要种树,不过预算超支了,于是原本预想的大森林变成了小树林。

王室的花费过度,王后殿下说,那么那些首饰就不要了,我本来就用不上。

王后殿下每天开Party,换发型,做最好吃的甜点。

王后殿下躲在凡尔赛宫,抱着小公主沉溺在草堆边,鸟窝里,不回去应付没完没了的社交。

王后殿下在宫殿的闺房里和军官偷情。

王后殿下在三级会议的代表攻下凡尔赛宫的时候对仆人说,我要和国王呆在一起。

很2的一个人。

一般来说,身居高位的女人要想变得不2只有在职业需要和人性需要中放弃一个。

大多数人选择放弃后者,如果两个都要难免变得2。

具体参见贾南风和慈禧太后。

问题是,我们没理由要求她们放弃她们的人生啊。

所以,只能敢怒不敢言的在历史书上涂涂画画,就算坏也要让这些与国体相关的女人看上去不那么2。

 10 ) 关于这个甜腻蛋糕的失望……

就像是一部专门打造给女性看的电影,整部影片避开了残酷情节和政治观点,单方面的描写玛丽皇后生活中漂亮华丽的那一面,梦幻的场景,精致的道具,还有最为称道的美丽奢华的服装,把洛可可风演绎到了极致外表看这场公主梦很美,可从爱看历史电影的观众角度看却真的没有满足我对这个故事的本身期待,确实是美而空洞。

人物感情线索不明,剧情从头到尾没有起伏,她和杜芭丽夫人那历史上著名的恶交没有一点戏剧张力,从讨厌到妥协都很平淡;她和菲尔逊伯爵的一段外遇也没有什么火花,对两人感情的理解不如去看百度;而对她一生评价影响最大的“项链事件”也直接给省了,显得后来国民的叛乱很突然;包括最后举国叛乱她和路易十六命悬一线的生死处境都是流水账……两个角色都很木,克斯汀·邓斯特这个不算漂亮的女人是娇作有余而灵气全无,算演出了玛丽皇后前期的天真可爱,却没有演出后期的荒唐肆意和奢靡轻浮,从16岁进入皇宫到最后临死前的气质神态都一直呆呆傻傻,天真懵懂到底。

路易十六更是喜怒哀乐一点没有,僵硬呆板,总是很不自然,就算要表现平庸也不用完全塑造成个木偶吧?

法国革命了,一切颠覆,这些严肃题材在这部电影中却给我的是 两个小朋友过家家过完蛋了 的感觉。

我看有的影评说导演就是故意想拍出这种空洞的效果,表现出玛丽宫廷生活的“空虚”,我很无语,前期享尽荣华的物质生活就算表现的空虚点可以理解,但后期那些生死处境和心理状态难道也还“空”吗?

她漂亮聪明,很容易赢得贵族们喜欢。

她含着金钥匙出生,一直在王室的生活中养尊处优,不懂得贫穷饥饿,也没有尝试去了解民间疾苦,她不懂政治也不喜好政治,只喜欢闺阁琐事和漂亮衣服首饰,一心都在美丽的物质之上,理所应当的享受着奢华生活,加上路易十六对她的宠爱,她更是是无忌惮,想要什么东西都任性而为,一点不依就和路易十六大哭大闹,而路易十六也一味的纵容了她。

如果她只是个普通贵族的富太,她应该会享福的过完一生。

可她是一国之后,就缺少了对民众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事实是在当时法国的政治经济状态下,她的奢华无度使法国专制制度陷入严重危机。

她奥地利的身份在风口浪尖也成了众矢之的,成了大多数人积怨不满的宣泄口,从历史角度看路易十六王朝的覆灭她负有很大责任。

人民吃不饱饭,而政策却对贵族高度偏袒,增加人民税收却对贵族分文不取,虽然路易十六有过多次改革的决心和行动,但这个巨蟹座的男人实在缺乏坚强的意志,缺乏大刀阔斧的改革魄力,所以他的改革计划并没有成功。

路易十六的懦弱和一再退让是悲剧的埋线,而他妻子玛丽皇后长期奢华的喜好和挥霍却是真正的导火线。

夫妇二人尽失民心,最终路易十六和这个祸国殃民的“妖后”被推上了断头台 。

女性导演对于这个角色没有做出批判可以理解,但对于人物感情的不表达和事实的描述缺失却让我无法苟同,没有性格的角色没有魅力,也减淡了观众对这个人物的同情。

事实历史上,玛丽是个好母亲,对孩子亲力亲为, 不要奶娘和仆人代劳。

强大的母爱使她在最后的逆境中掙扎求存,自尊使她在荒唐指控下毫不屈服。

这个从出生就一方风顺的女人在最后死亡的威胁前,却意外地体现出一位王后的骄傲与尊严,尊重了丈夫决定,坚定的站在丈夫身边,直到最后死亡从未真正低过头,甚至表现出比路易十六更为勇气的一面。

一个天蝎座女人特有的执着,一个非常坚强的妻子。

很多可以打动人心的地方电影都没有去表现,最后只一句“只要国外陛下留下來, 我也會留下來”意思了一下,还很显牵强。

我看不出感情的基调砸哪里,看不出玛丽和路易十六的感情状态,到底有没有过爱情都是悬念,对路易十六和她的同床未同事着的几次描写也显得莫名其妙,就好像路易十六不正常,或者是个傻子……而不是历史上说的因为太年幼而对男女之事不通。

处理的太模棱两可了,如果没有感情阐述和导演观点,电影和记录片有什么区别呢?

题外话,关于他们的感情,我想尽管是政治联姻,他也是爱上她的,所以纵容袒护,自己生活简朴节省却满足她的虚荣奢华。

而她就算也是因为政治才嫁给了这个外貌平平的男人,就算她年少时曾经出轨,但长久夫妻之情,他对她很好,将心比心,最终的不离不弃也说明了和路易十六举案齐眉的夫妻之情。

我个人是同情玛丽皇后的,因为路易十六先去后,她面对了很多臭名昭著又恶劣无比的指控,被诬陷和自己6岁的小儿子乱伦等等,身为一个母亲,这只怕是比死还难受的侮辱,明明不是事实也苦于无力还击。

“当控诉人在最后提醒她没有回答是否与儿子存在乱伦关系的时候,玛丽·安托瓦内特终于改变了她从进入法庭以来一直镇定的情绪,激动地抗议这项指控。

而对于这项她唯一没有应诉的指控最终被法庭裁令成立时,她回答说,我之所以不回答是因为人类的天性,拒绝回答这样一个对母亲无礼至极的指控!

我呼吁所有在场的母亲给我这项权利。

”以前看到这段时我总是唏嘘,为达到目的而不折手段的人性真恐怖……她和路易十六一样被推上了断头台,他们子女的悲剧却还在延续,年仅9岁的昂古列姆公爵夫人遭到了暴民和狱卒的各种殴打和轮奸,而年仅6岁的路易·查理被虐待致死,手段非常残忍。

所以革命者又如何?

为了理想又如何?

也不见得多伟大,某些人性在利益和欲望下会扭曲初衷,变的无比可怕又无耻。

我因为早前看过这点历史,印象深刻,所以对于玛丽安托瓦内特一直抱同情和感叹。

所以对这部片是有一定期待的,片子出来后,避重就轻的态度确实是让我失望了……一部电影可以拍出各家不同看法,但不能空洞而没有灵魂。

索菲亚·科波拉这个女导好像真不适合拍这样背景题材的历史片,再精致也就是一本服装画册,还突然就会来一段现代摇滚乐,不伦不类的很幽默。

我想她要是去拍芭比娃娃系列真人版应该可以驾驭的很漂亮……片子就好像是片里对玛丽皇后的形容,像一块小蛋糕,甜腻却没有嚼劲,三星全给这蛋糕上虚滑的奶油。

《红棉袄》短评

鄧斯特的裙子隨便拿一條來給我吧。索菲亞拿著別人的銀子來滿足自己童年的華麗公主夢。唉,可怕的科波拉家族。

6分钟前
  • 让保罗切小田
  • 较差

的确是乏味的慌啊,华丽的服饰也无法掩盖

10分钟前
  • 匹克切图鉴
  • 较差

除了服饰和配乐还有让人感到生活美好的东西,散文电影。生日当天和朋友一起喝香槟看日出是我的一个梦想~

11分钟前
  • 古怪因子
  • 推荐

审美疲劳。

16分钟前
  • 脑米秦
  • 还行

科波拉小姐的想法总是很与众不同

18分钟前
  • 暗黑4出了吗
  • 还行

华服

20分钟前
  • jianmengdao
  • 还行

电影还是挺好看的,主要是因为电影里眼花缭乱的宫廷服饰,真的是很漂亮。但是电影最大的不足也许是对历史的颠覆。在查看了玛丽皇后的资料以后,终于发现,把她当作一个患难妻子,好女人来塑造无疑是要我们中国人相信秦侩是个忠臣那么荒谬。她是很聪明,但却又无知,至少对于政治来说是如此。最终也是他的无知导致了他的悲惨命运。如果她能够用另一种方法来排解自己的寂寞,如果他能尽一国之母的职责,体恤人民,也许波旁王朝的结局不会那么凄惨,他的儿女不会不得善终~~~一切都只在一念之间啊……

23分钟前
  • jacqie
  • 还行

我一点也不觉得邓斯特艳丽。。。

28分钟前
  • 胖胖女超人
  • 较差

服装漂亮!

31分钟前
  • Puff
  • 还行

服装非常棒,配乐非常糟。有钱做服装却没钱做原创OST,各种不兼容,仿佛一件不合身的衣服。香奈儿说过:一件衣服如果做不到舒适,那就没有任何奢华可言。女主角的处境也是一样,连一点隐私和自我都没有,被当做两国的友谊小姐,作为女性还沦为生育工具,结局也悲惨

32分钟前
  • 傲娇凛冽雷大山
  • 推荐

除了衣服我啥也没记住,邓斯特演得还可以,但是不是我心中的那个

35分钟前
  • 平原上的漫游者
  • 较差

被欲望和寂寞吞没,遗忘了民众的死活……(但,好漂亮的戏服啊!!)

38分钟前
  • 碧落亦然
  • 还行

线很乱 无主次 感觉不到主题 故事有点差劲了

39分钟前
  • 小晨
  • 较差

居然

41分钟前
  • 敛财童子mo
  • 还行

看,她就像个孩子。

43分钟前
  • 攸宁陶陶
  • 还行

洛可可时期的服饰真是没话说。

47分钟前
  • minhe
  • 力荐

对于科波拉家的每一个人 我只能说 你们很牛~ 包括原声 包括内双匡威经典....

51分钟前
  • Wrendir
  • 还行

服装、宫廷太美了!

53分钟前
  • Takuya家小吹吹
  • 还行

怎么说来着?什么华丽的旗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55分钟前
  • 劳永逸
  • 较差

索非亚的新作 有点失望

57分钟前
  • 松狮牌机器猫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