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惭愧我完全不记得《花与爱丽丝》的剧情了,翻翻之前写的观影感,只有寥寥数语(这就是为什么我现在观后感越写越长,因为年龄一大,啥都记不住啊),我发现我真不是岩井派的,他的电影留给我的只有微感,完全没有记忆,额,其实这算不算也是一种成功啊。
我记得的《花与爱丽丝》就是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少女的一些事情感觉属于暖傻系少女稀里糊涂成长记,但是具体怎么成长的完全不记得了。
看完这部前传,我有感几年后我也不会记得情节,尤其这个根本没有人被杀的杀人事件。
动画的前传还很有新意,别说动画本身就蛮特别的,写意的背景和粗描的人物,别说我还真喜欢这样水彩一样背景(应该是水彩吧,或者算是印象派?
),将懒散之意发挥到极致,再配上两个傻妞,稀里糊涂之感又来了。
这次我得多写几句,我喜欢爱丽丝的冒冒失失但敢作敢为,也喜欢花神经质派的敏感细腻,之前说过友情,尤其是女生之前的友情最好不是两个人之间,当然这属于日系傻暖系,两个就两个吧,那么多年了,傻萌还是依旧傻萌,我们已经到了不能再这么呆的年纪了,一声叹息。
第16届#法罗岛电影节#动画片单元第3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下面请看前线青春少女们弄清生活的影评了!
果树:依然细腻,依然神配乐,依然让人羡慕青春。
Harper Yug:喜欢里面的部分片段,整体上还是给人感觉太神神叨叨了。
笑意:唤醒了内心沉睡的中二少女!
完美还原那个年纪的轻盈灵动傻缺~回想到和那时候的伙伴干过的一堆傻事,啥都没错过,赛高!
Xavier-耐观影:观看到一半时感觉情节会有小题大做感,但转念一想初中时的世界不就是如此加油添醋的夸张之举吗,到了结尾时会被这段无疾而终的初恋深深触动,此外对黑泽明《生之欲》的致敬也是一个大大的亮点,所以满分。
子夜无人:充满脱线感的画风写尽青春世界里的惊心动魄,所有轻盈、慌乱的、易碎的片刻,完美捕捉到用“大惊小怪”四个字就可以写成一整部史诗的少女内心戏。
求而不得的爱意变成蜜蜂的尾后针,变成以讹传讹的咒语,当她重逢擦过他的肩头,换了新校服的少年已经变得温柔,夕阳晃了眼睛又溜走,她已经牵着一双更重要的手,所有的拿起和放下就在那一瞬间,那是生命长河里无人察觉、却会被偷偷铭记一生的波澜壮阔。
Spy Liu:???
毫无逻辑,导演确定知道自己在拍什么吗?
无厘头到无逻辑的地步。
并不是拍成动画片,人物行为的动机就可以不要逻辑了。
真的是想拍到哪就拍到哪,一个明确的主题都没有,以为是一个精彩的悬疑片,结果全程无趣到极点,还要强煮烂鸡汤。
所有人物画得几乎差不多,毫无特点。
看该片的体验纯粹是感到浪费时间,还会十分后悔浪费时间看了该片的那种感受。
Hethang:导演真的知道自己想要拍什么吗?
一个无关乎于女孩们如何成长的故事,竟然在90分钟里拍出了多种类型鱼龙混杂的水土不服之感。
开头以为是悬疑片,中间突然变成冒险片,结尾又开始无病呻吟的日式鸡汤片,简直让人看得人格分裂。
这样还就算了,那些日本电影中最不愿意被人看到的脚趾抠地名场面竟然还被无限放大,尤其是爱丽丝以为花被卡车带走一边大喊大叫一边奋力追赶那里简直达到我一年观影的尴尬最高峰,拜托,把青春片拍的这么蠢不拉几,你以为我们都是不带脑子长大的吗?
别用那什么粉红色的泡泡来遮蔽我的眼睛,我,不,接,受。
DAY3的动画片场刊将于稍后揭晓,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突然意识到,岩井君最厉害的地方,其实是塑造人物啊。
不管是超有型的闷骚的怪的可爱的神经质的孤僻的倔强的疯狂的性感的,你都会感觉到这个人真的存在!
而且过了许久都能记得!
于是当我们都已经熟悉了的花与爱丽丝再次出现,我们就不会再被第一次见她们时那种新鲜感吸引,而是想知道这一次她们要经历的事。
有一种「见老朋友」的感觉。
《杀人事件》是《花与爱丽丝》的前传。
诚然,这段故事不如后者丰富和动人,但在爱丽丝身上,我们仍然浓烈地感受到她天真勇敢的青春气息,她和年长者相处的淡定自若;花仍然孤僻,仍然喜欢幻想,做一场莫名其妙的算计和美梦。
故事走向很简单,用一个以为恐怖的传说来包装一段思念——而且恐怖的氛围并不渲染得足,让人始终感觉是在看这几个小女生一惊一乍地好幼稚却又很可爱因为是见老朋友,所以对整个片子都是情感分。
真诚地希望岩井桑能找到下一位合作默契的摄影师(尽管筱田升如此不可替代),再出山拍真人电影。
看少女,写青春,没有人比大叔您眼光更毒了。
写于终于幸福地在影院里看了《情书》35mm胶片版当夜(8.18)PS 片子里那位自称进入魔界的女人根本就是按《情书》里那个神经质女孩大井画的吧!
一毛一样!!
在一个不那么忙碌的午后,上班时间,我点开了这个电影。
开始还觉得挺平淡的,想要不要删掉,但却越来越喜欢。
最近对动画片都有点提不起兴趣,像是评分很高的《海洋之歌》、《辉夜姬物语》 我都看不下去。
但是岩井俊二果然还是那个岩井俊二啊!
电影中有三段特别喜欢,一是爱丽丝跟踪大叔那一整段,让人又搞笑,又感怀青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情怀。
二是花和爱丽丝在汤田家楼下,深夜里跳芭蕾舞那段,简直不能再美。
三是花对汤田说她用蜜蜂蛰他的那段解读,简直不能更浪漫。
我居然想到《倚天屠龙记》里某人给张无忌咬的牙印哈哈一下午两小时跟着电影缅怀了一下自己的青春岁月,现在看来那时候的小事都不值一提简直可笑,可在那时,老师找个家长,换个位子离喜欢的人远了都是天大的事呢,更别说转学了忽然觉得恋爱就应该中学的时候谈,因为那时候人的性格基本定型,他以后是什么样那时候就差不多能看出来。
而最重要的是,那时候的人都很真实,再大一点,就学会了伪装。
可能和你在一起的那个他,并不是真实的他。
而中学时那个真实的他,当年上中学的你未必喜欢。
開篇是岩井監督親手畫的分鏡用極低的幀數放著,伴隨著熟悉的BGM,淡藍色的自然光 陪著淡淡揮發的水蒸汽,柔軟安靜,融合而不突兀。
然後就是熟悉的芭蕾教室,瞬間就被帶回來之前電影中的alice一個人的芭蕾。
辨識度很高的優醬的聲音響起的時候,亦或是那個很有特色的清軟的聲音響起的時候,現場頓時「喔」的一聲原來就是電影里那個黑黑的alice的同級生阿~因為是由電影改編成的動畫嘛,果然整篇有許多似曾相識小細節都在向電影致敬。
比如「驅魔」時紛揚的紙片和原來電影中的撲克牌 ,比如躺在地上仰視的視角,比如alice和爸爸走在橋中央時響起的電話,再比如影片最後面對著走到一起,兩個女孩子的高中校服照面和芭蕾式的問好。
恰好就是原來電影里開篇的無縫銜接。
劇情完美地解釋了電影中alice為什麼會戀父和照顧母親,hana和alice為什麼會相遇,總之說是前傳一點不錯。
雖然穿插了「殺人」這個刺眼的因素,但結果只是被蜜蜂蟄了一下而完全腦洞大開的「殺人恐慌」呢。
果然世界上最小的殺人事件。
加上一個又一個不經意間拋出的笑梗 ,hana和alice可愛的顏藝,超級超級美的人設 新鮮細膩的場景,清爽流暢的線條,安靜恬淡的色調,悠揚自在的長鏡頭和恰到好處的留白。
又善於捕捉細節,抓住觀影者的心理變化,真正地投入電影中去。
這樣的一切真是非常非常的岩井俊二式。
劇情鋪陳構思也是,看岩井的電影,就像是打遊戲過關一樣,只有明白通關密碼,才能一氣呵成達到彼岸,心的彼岸。
舒緩而明媚。
在愈來愈多用金錢和特效拼湊的電影世界里,實在是感激與佩服。
村上提出了小確幸的概念,說的就是小而實在的幸福感。
是的,這便是一部瀰漫著民族特色的「小確幸」的作品。
岩井俊二的第一部动画电影。
打着“岩井”标签的故事,音乐也是导演本人操刀作曲,非常非常的好听!
故事的平淡与高潮间的承接十分自然,花与爱丽丝两人的清纯可爱之风透过荧幕铺面而来。
画风很像是实拍描写的风格(具体参见恶之花),但应该不是用了这种小偷懒的方式。
配音方面并没有聘请专业的声优,而是找了当时饰演真人版的演员来配音,这一手绝对是本部作品出彩的一笔。
回忆着10年前的演过的角色,用现在的声音来寻找当年的声线,单纯用声音而不是表情和肢体来表现,想想都是一个大挑战,但也是对这部作品最好的选择。
电影结束后,又再一次见到了岩井导演,这次他还带来了铃木杏。
现场气氛很热烈,粉丝福利也挺多的。
只是由于时间的原因,提问环节的时间没有上次见面会的那么充裕。
脸上都老得松弛了,手臂上还有块嫩肉,是不是怪怪的?
总觉得这些中二的小屁孩,脑子里整天就是谁暗恋谁,谁向老师告发了谁,谁做值日时欺负了谁这种屁事,真是幼稚。
直到看到老伯说了一句“人间天堂”,我才意识到,今天我们在乎着的,谁的业绩超过了谁,谁被领导赞扬了几句,才是真正的幼稚。
青春时在意的那种屁事,才是一生中最好的时光。
《花与爱丽丝》是应该躲起来看的电影,就像手臂上那块嫩肉,拿来示人是怪怪的,却是自己珍藏的青春。
前面的教室情节有点小怪异惊悚,后面转向有趣友情。
故事节奏很棒,一段接一段,慢慢推进。
特别喜欢女主角(里面没男主角)揍渣男生那一段。
主角她妈是日本影视中少见的角色,日本中年妇女罕见这么外放主动,非常有意思。
画面很有美感,没有3d的机械死板的生硬光影,而是很有质感的油画或彩绘笔触的细腻感觉,我特别喜欢。
没看过n年前的电影版,也没有任何的铺垫或是前面提到的情怀。
所以这评论全部是我的YY。
嗯我被安利了岩井俊二导演的另一部其实是软广但根本看不出来的是软广的短漫,这个算不算情怀的一种?
顺便一提,那是三个小短片,叫townwork,强烈推荐,配乐好听的想哭出来。
如果安利我那人能够看到这个评论,请允许我再次感谢,配乐真是太好听了!!!!!!
》》》》》正文的分割线》》》》》阳光不好也不坏,爱丽丝收拾着东西,14岁正是鲜亮活泼好动的年级,小姑娘摆放东西都能从二楼掉下来,然后她看见了一个女孩,从对面的房子里,暗暗地探出头。
新学校是奇怪的,新同学是奇怪的,落满了灰的课桌,犹大四个妻子的传说,离奇死亡的故事,上课还会跳大神的同学,而自己刚从和爸爸的见面中收回心神。
这是晴朗,美丽的夏天(妈呀还是冬天我怎么看见她穿了棉衣= =),少女奔跑,闪过街角的纤细身影中,黑色的发丝在脑后一荡一荡,空气中有花香,整个世界新的如同刚洗过的银铃,欢快的摇着。
原来那跳大神的是装神弄鬼,原来真的有杀人事件,反正有人不见了,原来自己住的有可能是死人住过的屋子,小姑娘哇哇大哭。
然后她去了对门万年死宅那里。
意料之外的短发少女,听声音很有活力,被莫名其妙的忽悠侦查,可惜爱丽丝是永远坑队友的主。
所谓千里送人头也不过如此了,我说爱丽丝你还能在不靠谱点吗,前面花定的计划是多么完美,你怎么就说了前句忘后句,还跟踪错了对象,幸亏老爷爷不是坏人啊。
最后是爱丽丝与花汇合,她们狂奔一路结果还是错过了末班车,两个人挤在车底下取暖说着女生的悄悄话。
喜欢的男生,女生的小心思和没有下文的暗恋。
“如果他死了,都是我的错”。
花这个时候已经带上了哭腔。
爱丽丝静静的听着,那些没能说出口的爱恋夹杂着中二的一腔热情,就这么隔着屏幕劈头盖脸的打过来。
阿姨我已经老了,这些情啊爱啊痛啊悲啊看不动了。
印象最深的,不是她们两个人,是各色路人甲乙丙。
不服老的爷爷,带着爱丽丝走过了一个咖啡厅又一个咖啡厅,在莫名其妙被冤枉后,还好心的付了车费。
正义感爆棚的司机,丝毫没有考虑别人话的真伪,二话不说就开车跟踪,最后还鞠躬请求(伪)父女和好。
拉面店的叔叔阿姨,热情的把自己的面推过去,只因为两个小姑娘得赶紧吃碗面赶车。
正是这些温暖的路人们托起了两个女生的冒险经历,也有了这个题目中的case。
时光的车轰隆隆的往前开,只不过是几条熟悉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世间,一闪而过的玻璃窗里,我们都在过着自己的人生,哭的笑的温暖的喜悦的,自有一番独特的惊心动魄。
可总有那么一双手几个人,在转身而逝的一瞥中出现,就像脚下的大地,沉稳而有力的支撑着什么。
结尾,两个女孩子以芭蕾舞的形式打招呼,开始了她们的故事。
电影的后半段才开始主旨明朗起来,随着剧情走向,浮出水面的是一段青春里无疾而终的爱恋,花曾热烈的爱恋着同班同学汤田,而汤田却至始至终不曾搭理,在汤田即将转校的前一天,花委屈的将一只蜜蜂放进了汤田的脖颈里。
她以为她杀死了汤田,实则不过是恋情的彻底终止。
电影的最后,花最终在爱丽丝的裹挟下,再次见到汤田。
汤田耿耿于怀的不过是蜜蜂的那一蜇。
居然致敬《生之欲》!岩井君是有多久没拍这么好的片了……
可能年纪大了,完全笑不出来…岩井俊二导演作品个人最不喜欢的一部。
我想知道你们为什么相遇 于是就打开了这个被鲜花填满的盒子 这个盒子深不见底 带我回到了10年前穿越到了花与爱丽丝相知的1年后 原来我们都还在这里 只是被蜜蜂蛰了一口 生命的交替 青春无聊真棒!感谢导演用动画留住花与爱丽丝
70/100
故事是可以的,但人物不时就崩,动作和表情都很僵硬,一点不自然流畅,技术没诚意,看得很不爽
2015/06/21 观于上海电影节;又见岩井导演,再见花与爱丽丝。hana&alice这部原本就是岩井作品里我最不喜欢的一部,加上看了太多小清新似乎也很难再被感动。但是音乐依旧很赞,画面色彩也很棒。
岩井俊二很用功地雕琢了少女的姿态。除此之外再也没什么可评的了。这是日本特有的一大作品门类,不论表现形式为何,主题就是:膜拜少女。你观赏的时候什么也别想,就像看一堆猫子。
岩井俊二,岩井俊二,岩井俊二,岩井俊二,岩井俊二…… 真让我失望 TT
故事线更加连贯 剧情更加夸张 两个女孩的行动更加中二 Fish in the pool一响仍然鼻头一酸
先看了真人的先入为主,有点看不下去,最后一段和真人版的开始一段有重复,但明显是真人版的好看
没看前作,是奇怪的,但是也好,奇怪的才是青春期呀
好像从没在一部电影里看到这么多追逐的情节,帅气的Arisu同学,14岁真好呢。
爱丽丝与老者的那段情节完整致敬了黑泽明的《生之欲》。
分鏡及水彩畫般的背景非常岩井俊二,可惜於我一點觸動都沒有,只能說我沒有少女心。鈴木杏的聲音怎麼變得如此難聽... 囧
中二但是对动画不感兴趣
仍然是岩井俊二的纯情,女生间的友谊也可以如此美好单纯没有抱怨和嫉妒,拍得好朴实,特别是花最后碰见汤田那段,花的反应,好真实,而这本身就很动人。“这种痛我永远也忘不了。”年少时的爱,只需要一句话,就能让人沉浸在幸福中。
这个流畅度也太拉了
致敬生之欲。后面的分镜配合片尾曲,那青春感溢出了屏幕。好可惜,回不去了呀,我已经20年没荡过秋千了。
好萌!!
画面鲜艳,但是剧情却比较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