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Delta飞机上电影还挺丰富的。
迷迷糊糊中看了这个电影,下了飞机都不知道自己看没看完这部电影,结局是啥都不记得了,不过对这部电影的质量而言,结局是啥还重要么?
几点感触:1. 罗志祥男扮女装已经从综艺扩展到电影里面了2. 成龙是比tom cruise更男人的男人,已经在悉尼歌剧院上打架了3. 欧阳娜娜都这么大尺度了么?
那种香艳的镜头完全没必要,莫非用的是替身?
4. 夏侯云姗真是牛逼,既是编剧又是主演,不过演技好像没有5. 女反派瞪着浓眉大眼,没啥别的表情,不过用的武器和带的随从不是在cosplay星球大战么6. 罗志祥的耍宝致敬成龙之前的喜剧风格, 成龙的一些打斗风格也成龙,只是廉颇老矣7. 记忆和血液有啥关系,注射了血又不会改变神经突触
比想象中的要好看完这部电影有个想法,如果本片不叫《机器之血》的话,叫《警察故事2017》是完全可行的,成龙饰演的这个角色,完全就是老年版的陈家驹。
说句实在的,我是个成龙粉丝,熟悉我的朋友也常见我为成龙之前的作品撰文打call,是个连《绝地逃亡》这样相对平庸的成龙作品都觉得不错的脑残粉。
但即便这样,最早对《机器之血》是完全不期待的,甚至还有点纳闷:成龙大哥是怎么回事?
怎么拍了一部看上去山寨气质浓厚的电影。
这不是大哥的风格啊?
不看好这部电影有二:其一为新导演,其二为“科幻片”。
国产科幻电影那本烂账也就不想提了,而且电影发了预告片又来个实锤(预告片真不怎么样)。
这导致《机器之血》让我想起了之前两部电影,《未来警察》和《机器侠》,基本上可以囊括为“山寨”二字。
在此基础上,我未看片之前,对《机器之血》的观点就是这样。
甚至还准备了不少吐槽词,我就想说说成龙为什么拍这样一部电影,是怒刷存在感还是什么的?
我真不想看到自己的偶像如今走下搏命的神坛。
不过看完电影之后,这些吐槽词被憋回去一多半。
有道是“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说得就是《奇门遁甲》。
反而之前非常不看好的电影,预告片又那么山寨,最终电影的效果,甚至说是有点惊喜了。
《机器之血》至少要比《功夫瑜伽》强吧!
“警察故事2017”《机器之血》当然算不上佳作,但还是一部标准的爆米花电影。
打斗、枪战、爆炸什么都有,最关键的是,故事完成度是很高的,这是之前没有料到的。
电影的故事基本都是《新警察故事》+《我是谁》,尤其是前者,罗志祥这个角色基本就是《新警察故事》中的谢霆锋,并且结尾处同样来了一次身份大反转的设定。
而欧阳娜娜这个角色,等同于《我是谁》里的山本未来或者《新警察故事》中的杨采妮,是角色的牵制力。
成龙与两位角色的关系,再加上故事的整合,就变成了这部《机器之血》。
有人说,这部电影不像成龙的风格,但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首先这个角色设定,至少有一多半的风格,还是“很成龙”的。
“很成龙”不是在说电影中那些利用环境因素的诙谐打斗,而是人设。
成龙在电影中的人设,很特殊,作为一名警察,跟《警察故事》系列是完全一致的。
成龙生涯中演过不少警察,就连《绝地逃亡》里这位也是警察的身份,但要论特殊性,他在1985年自导自演的《警察故事》实则开创了“成龙式警察”的独特风格。
不再是一味的诙谐打斗,也不再是一味的搞笑故事,成龙在“警察故事”体系下的陈家驹,是那种极具正义感且草根警察身份。
搞笑和诙谐打斗不能丢,动作喜剧依旧是定位,但成龙在这套电影中,也开始拿枪战斗了,也开始杀人了。
也有悲情的时刻,也有义无反顾的执念,也不见了理想化故事主题(世界和平、敌人也可以成为朋友),反而更加反映现实,这是成龙从功夫小子喜剧过渡到现代警察定位的代表。
以后只要片名中带有“警察故事”这个四个字的电影,其人设都是这样。
成龙不再无所不能,而是受限于警察身份的体系之下,却又时刻追求超越的草根身份。
能力有限、敌我力量悬殊、孤注一掷等情节和角色设定,都是《警察故事》系列里常见的。
比如《警察故事》中拿枪抵着上司头的孤注一掷,《警察故事2》中被敌人揍得体无完肤,还有《新警察故事》中成龙跪地痛哭,就连那部小格局的《警察故事2013》,成龙也是在警察身份之下,为了女儿被迫与柳云龙展开一场实力悬殊的打斗。
《机器之血》也是一样,电影中他饰演的林东也是一名小角色,开场就在警察与父亲的身份之中做出了抉择,虽然名字变了,但这是典型的“警察故事风格”。
在随后的故事中,他舍弃了警察的身份,完成了中段故事的过度,到了最后,父亲与警察的身份完成了合体,算是一种警察身份复仇与父亲身份的救赎。
所以说本片很像“警察故事”,是角色定位所带来的,成龙在这部影片中的表现,除了近年来根据年龄和身份而来的变化(比如父亲的形象,成龙这几年总演父亲),整体还是能找到以往的影子,而不是《英伦对决》那种完全悲情形象。
不应该算科幻片要说《机器之血》与成龙以往作品最不一样的地方,大概就是题材了。
科幻片?
在我看来,电影只是打了个科幻的擦边球而已。
机器心脏,生化战士,电影让人想起了尚格云顿那部经典《再造战士》,实际上电影对于反派的设定,其实就是来源于上世纪90年代西方电影常见的科幻B级动作片,这些作品跟传统科幻电影最大的区别,在于对于科幻理论的运用。
无论是硬科幻还是软科幻,任何科幻作品,是建立在科幻理论的基础上,比如《星际穿越》,故事就是寻找人类新的家园,虫洞、五维空间等等科幻概念元素都是融入故事情节之中的。
但是诸如《机器之血》甚至《再造战士》这样的作品,科幻味道不是很浓,只是用到了概念而已,本质上还是警匪动作片。
如果将电影中科幻元素删去,电影其实成立的哦。
科幻元素的引入,对于本片来说,实则是为了增强戏剧冲突,加强正反双方的实力对比,突出科幻的符号化,所以才会出现很多打着科幻片旗号的动作片电影,就是一个噱头而已,骨子里面还是能够剥离科幻元素的。
比如结尾之处的飞船打斗,就是一个符号化的载体,这段内容可以放置在任何场景之下,飞船的符号只是为了让结尾坠机场面的视觉效果而设定。
又比如打扮的跟黑武士一样的反派,路人还能惊呼“外星人”,对电影的剧情并没有太大帮助。
所以电影的核心卖点,还是“警察故事”的内核以及成龙式的打斗,当然少不了罗礼贤的飞车特技,还有结尾群战的长镜头戏份,动作是核心,科幻只是“助攻”而已。
但对于成龙而言,这就新鲜了,这大概是成龙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
虽然科幻元素是点缀,但比起《飞龙再生》、《燕尾服》这样带有奇幻色彩的作品,本片的“科幻”味道,倒是显得很突出了。
因为在动作电影的模式之下,科幻元素在不影响电影风格的基础上,对角色和情节发展,还是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这在成龙电影中是前所未见的。
所以这里就需要过度到故事层面上来细细分析了。
(如下内容有着强烈剧透)故事线索的挖掘虽然之前为《机器之血》准备的很多吐槽都用不上了,但电影还是有着一定的问题存在。
并不是故事出了问题,相反电影故事乃是成龙近几年最复杂的没有之一,不要差诧异,对比下《功夫瑜伽》和《绝命逃亡》就知道了。
至于问题出在哪里,就是故事节奏太快了。
有的时候,故事节奏慢,会让人昏昏欲睡,很多商业电影为了追求娱乐化,加快故事节奏,让电影显得流畅,《机器之血》就是这样的。
但本片的故事其实挺复杂的,这就导致电影在快节奏的故事和枪战动作戏中,很多关键信息被掩盖了。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的三位主要角色,成龙、罗志祥、欧阳娜娜,笔墨很多,且都留有一定的空间。
尤其是罗志祥,表面上是一个甘草角色,实际上却深藏不露,这就需要结合剧情来研究了。
1、机器之血到底是什么?
“机器”和“血”是一对完全冲突的概念,电影中却整合在一起。
实际上本片有点类似夺宝题材,他们一直所要寻找的,就是“可以让人变得跟机器一样的生化试剂”。
电影开场那位博士研发的生化试剂,最根本的效果就是“自愈能力”,将人类的心脏替换为机器,实际上相当于试剂的容器,让实验体变成了“可以无限自愈”的超级战士,这就是“机器之血”。
结果机器之血1.0版本是有瑕疵的,自愈试剂与血液产生了变异效果,让实验体暴走,而且自愈效果一般,且呼吸系统有着严重的问题,这一点更是被成龙等人利用,把女反派给撂倒了。
所以博士又开发了机器之血2.0版本,“自愈能力”得到了修复,几乎是完美无缺的,这个就是电影中所有人一直在寻找的。
至此,电影的主题就明确了,欧阳娜娜身上的机器之血2.0,又成为正邪双方都在追求的目标,大反派需要欧阳娜娜身上的血液,让自己的身体拥有自愈功能,同时还需要欧阳娜娜记忆中的实验录像,从而开发出2.0版本的生化军队,二者要一个就够了。
正因为“需要欧阳娜娜血液”这点私心,最终让他满盘皆输。
所以,本片描述的是“冲动是魔鬼”的故事,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没搞清楚,不但让成龙利用实验录像打入敌人内部,还成全了父女相认。
2、罗志祥是怎样的角色?
这个角色我很喜欢,有点像《冒险王》中的金城武,真是太像了,本事一般,打斗中还装死,完全为了衬托成龙的形象,并且还要把看上去很紧张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别看表面上是一个搞笑甘草的角色,实际上很有城府。
他在成龙的地下室是怎么逃出来的呢?
最后飞船爆炸他又是怎么活下来的?
电影并没有直接表述,但结尾之处,这位偷了实验录像,去找人交易,从这一点上来看,罗志祥是该片正邪对立之外的第三方势力。
他的有背景的!
他的真实身份就是被反派杀掉的军火商的儿子,跟欧阳娜娜在同一个孤儿院长大,这里绝非巧合,而是有幕后势力将他安插在欧阳娜娜身边,为的就是要接近这个“行走的机器之血”。
至此,之所以他每次都能第一时间出现在事件发生的现场,而且要比成龙还要早,这是有原因的。
要知道成龙可是一直在暗中保护自己女儿的,但每次还能被罗志祥抢先一步,说明他背后有势力在支持他。
所以他的主题就是“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PS,我觉得罗志祥被周星驰挖掘出来了喜剧天赋,且完全没有偶像明星的身段,以后可以朝着谐星的方向发展,只可惜太帅了。
结语至此可见,《机器之血》的故事还是很复杂的,电影节奏很快且动作戏多,掩盖了一些关键信息点,这是电影的问题所在。
但终究本片还是那种一直打算追求商业大片质感,同时还巴望着故事上能够出点新花样的混合体,实际上还是被香港电影一直追求的感官体验掩盖了故事信息的释放。
但终究而言,《机器之血》比想象的要好,而且不山寨。
成龙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还是有点想法的。
最后再多说一句,电影宣传一直主打的“世界首个在悉尼歌剧院上的打斗”的噱头,是否是真实的呢?
是真的,因为悉尼歌剧院根本不会让人爬到顶上去的,成龙是第一次,也是所有电影中的第一次,可能悉尼歌剧院院长是成龙的粉丝。
看完了这部电影,成龙的打斗戏依然精彩,但是总感觉不复当年的神勇,看来成龙也老了,再加上欧阳娜娜和罗志祥与这部戏格格不入的演技,纵使有成龙保驾护航,也难逃烂片命运,剧情也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怎么说呢,除了打戏其他的很难评价。
但是,成龙已经六十多岁了,依然在敬业的拍摄打戏,放在普通人里,六十多岁的人已经退休了。
这三颗星全给成龙,毕竟年纪这么大了还这么拼命。
昨天看到一个影评人的影评,标题是“成龙已经打了五十年了,欧阳辣辣你就放过他吧”,让我虎躯一震?
这是把这电影的锅都丢给了欧阳娜娜,我想说你们这群中年老男人在看完整部电影,得出这个结论,良心不会痛么?
机器之血当然不算什么上佳的作品,只能说故事完成度还是不错的。
成龙打的很辛苦,小猪负责所有的搞笑部分,毕竟成龙的大哥的电影的量大元素,功夫和搞笑。
感觉小猪在喜剧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娜娜是故事的引子,角色不算很难。
饰演的就是一个青春少女,不是那种风靡万千少男的校花,也不是那种社会坏小孩,就是一个普通的有脾气的普通女孩。
基本上娜娜还是hold住了。
其实片子的题材还是不错的,科幻元素,就是导演和编剧的眼光比较局限,拍的lowlow的,没有美国大片那种宏达的世界观感。
感觉就是小市民的小打小闹,一点生化人的威胁地球的紧张感都没有,这个毛病是王晶的通病,王晶的科幻片都没有科幻感。
如果导演能详细一下生化人一开始的暴动反击,军火商灭门惨案,会给观众这个生化人很强大的感觉。
而不会拍得感觉很缺钱的感觉。
所以我的这个片子不好的原因真的不在欧阳娜娜身上。
也许欧阳娜娜不够优秀,不够专业,但是看到一个个影评人拿欧阳娜娜说事的,我真的质疑他们的专业性了。
凭良心说,娜娜的表演还是比女二号好的。
不能因为女二号放标题就没有人点击,就强行骂欧阳娜娜吧
判断一部电影是不是老套,看几分钟就够了。
一伙特警和一群坏蛋展开激烈战斗。
特警,勇敢、谨慎、全神贯注。
坏蛋头子,长得像白化病人一般,凶残、暴虐、打不死。
这样一个场景,很难让观众投入其中,感受场景里的刺激、危险、紧迫。
人们更容易跳脱于场景之外,去琢磨它的陈腐和老套。
这个场景,是成龙新片《机器之血》的开场场景。
它的确是一部通篇看不到多少新意的电影。
整部电影之后的剧情,就围绕着成龙和坏蛋头子两种势力的战斗来展开。
他们守护、争夺的标的物,是两项科研成果——机械心脏的研发方法和某种特殊基因。
坏蛋头子,欲图凭此恢复健康,成为不死身,并打造一支不死的机械战队。
成龙,则要阻止坏蛋实现它的目的。
无论是人物的形象、个性,还是矛盾的建立,这部电影都没有丝毫新意可言。
商业片在构思创意的时候,其出发点,往往是一个能立即给人带来惊奇的奇思妙想。
这个奇思妙想,常常也就是这部电影的核心剧情卖点。
估计无误的话,《机器之血》的核心剧情卖点,就是机器心脏、长生不死、基因突变。
我们无法设想,这样一个创意,是如何能在剧本策划会上通过的。
十多年前,它也许还会让人眼前一亮。
但搁到现在,它已经不具备一丁点让人产生惊奇的可能性。
《机器之血》是一部跟风片,它所模仿的榜样,也许是2002年的《生化危机》。
也有可能是1987年《机械战警》。
不管是「生化风」还是「机械风」,都过时了。
想来,一部商业片的创意,并不总是能充分地以市场为导向。
它必然会受到主创人员自身口味的影响。
有时候,这种影响是根本、全面的。
成龙的口味,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类型热潮中造就的。
因无法总是与时俱进,这口味留了下来,成了他的个性。
我们几乎可以将《机器之血》视为一部作者电影。
它的作者印记,由一整套的元素构成——跨国际的演员阵容、城市地标上的惊险打斗、粗暴的对立关系、刻板的角色形象。
乃至,它的陈腐,它的过时,它借用的寡淡的美学风格。
这些元素,以前属于热潮,现在,只属于成龙。
当然,这么说有些夸张了。
在全球银幕上,仍然有几个系列片在不断复制上述元素,并保持着强劲的票房号召力。
如《变形金刚》、《速度与激情》。
区别在于,它们的故事本身就构成品牌,而成龙电影的品牌,只有成龙自己。
他电影中的故事,绝大部分,不足以催生出一个系列。
不过,这位动作巨星似乎也不需要那样的故事,有他在,就够了。
汽车人在长城上打斗,可以将观众吸引进影院。
成龙在悉尼歌剧院的蛋壳上跟人交手,同样足以吊起观众的胃口。
如此说来,机器心脏的创意是不是够巧妙,或者也没有那么重要。
放眼全球,成龙是唯一一个继承了巴斯特·基顿衣钵的人。
他像基顿一样,充分利用身边的环境、道具,为观众奉献着极具个性的惊险动作奇观。
这些动作,不倚赖特效,其个性,在《变形金刚》和《速度与激情》中则完全看不到。
电影的一个重要场景,如上所说,发生在悉尼歌剧院,包括内景和外景。
该场景围绕着反派绑架成龙女儿和成龙的营救展开。
毫无疑问,这段剧情之所以设置在此处,主要是为了让成龙施展拳脚。
单就剧情来说,它完全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地方。
如此的设置,则不仅让打斗有了新鲜感,也为歌剧院这个地标,重新赋予了活力。
它让我们重新回到了电影刚发明的时代。
那个时候,电影是和马戏、杂耍、魔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这部电影整体上被单调的「生化风」和银色金属质感笼罩,但偶尔,也会从其中跳出来。
比如,成龙女儿长大后的第一次亮相,就突然将我们拉入了青春校园片的世界。
这虽然不能算作创新,但对比影片大部分时间的乏味,倒也能给人一种挺舒服的观感。
该段落整体上的鲜活,完全出自于欧阳娜娜一个人的贡献。
说实话,涉及欧阳娜娜的对手戏,设计、演绎得并不出彩。
很多时候,说它们糟糕也不为过。
然而,这位姑娘的青春、纯美、靓丽,却牢牢吸引住了我们的目光。
我们瞬间就信服了成龙对她的牵心挂肚。
哪怕,电影并没有对父女关系进行过多交代。
如果说这部电影的剧情通篇都是陈词滥调,那至少在两个点上,它做得还算不错。
其一,它将反派欲图抢夺的科研成果,与欧阳娜娜饰演的成龙女儿捆绑在了一起。
她是特殊基因的唯一携带者,反派如果成功,欧阳娜娜就得死。
父女情深,成龙与反派进行死磕,如此有了充分、强大的心理动机。
其二,它很吝啬,扣押了很多重要信息,每次只告诉我们一点点。
其实,电影的结局跟它的开场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成龙跟反派大BOSS的对决。
但,我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战斗、反派究竟在抢夺什么、欧阳娜娜又为什么那么重要。
正是悬念,使我们保持耐心,一直看到这部电影的最后。
可惜的是,观众付出的耐心,并没有获得与这付出相称的回报。
这些悬念就像花哨的促销手段,把一款没有多大用处的滞销品,连哄带骗地塞到我们手上。
功夫片拍到六十多岁还不退休,大概是《劳动法》的盲区吧。
《机器之血》的高潮部分,我们看成龙以六十多岁的老胳膊老腿,从悉尼歌剧院上以猫形(他假想中)、鹤形(导演理想中)、柯基溺水形(观众眼中)三种形态狼狈滑下来,分外怀念从前的日子——从前京剧武生,要从两张桌子的高度上翻下来;但如果是年纪大了的武生泰斗,可以拿个虚势比划一下,知趣的助手一旁送过椅子来让他安全落地。
观众跟武生在这一瞬间达成了一致——有那么个意思就行了,知道不可能了,我们看的也不是这个。
成龙滑下来的高楼大厦多了去了,用不着悉尼歌剧院证明自己,但是不给影迷看跳楼,成龙还怎么对得住自己的招牌?
这种自我绑架,是光荣也是无奈。
功夫片其实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肢体图腾。
《机器之血》讲述了一个老掉牙的故事,基因层面的超能战士遇见成龙这位正义特工,战斗力悬殊,但是成龙必须要取胜。
放在三十年前,影迷是信服的,那种流畅的打斗奠定了大家对成龙的信心——个矮不妨碍战斗力。
二十年前,成龙的打斗已经开始向精神层面发展了,他的打斗不是代表个人战斗力,而是代表了大家对武学的迷信。
十年前开始,这点迷信也祛除得差不多了,我们可以说带着爱国主义情绪来看成龙,希望他收回流失海外的国宝,整肃香港警界秩序,打败危害人类和平的败类,但是大家已经隐隐感觉到了什么,好像有个缺憾一直存在:成龙身上的男性魅力已经被百十部电影摊薄了,稀释到了极点,我们再也没法想象他跟《城市猎人》里的寒羽良一样,与一群美女上演无遮大会了。
在《机器之血》里竟然没有一个女性角色对成龙投怀送抱,大概导演敬老吧。
可是没有了双修,功夫片还有什么吸引力呢?
谁还没看硬桥硬马看到想吐?
从动作层面讲,《机器之血》并非没有创新之处,开场的大反派劫持科学家的打斗戏火星四射,冲击力很强;悉尼歌剧院的打斗戏也突出了成龙小快灵的特点,只是片尾的大决战处理得虎头蛇尾,大反派不坏金身怎么可能这么轻易被摧毁。
不过对于成龙这种自带光环和属性的巨星来说,剧本再怎么改动,也不能扭转成龙带给影迷的映前印象。
加上罗志祥又又又一次扮女人,俗套到了乏味的地步。
想想导演其实有点生不逢时,这是一部放在二十年前能大卖的电影,可惜二十年后遇见了,不止是电影已经人老珠黄,看电影的人也是薄幸薄凉了。
剧情上的BUG满天飞 演员的演技让人尴尬的想笑 那么大颗心脏怎么就安在一个7、8岁的小女孩身上了?
尼玛怎么就突然出现宇宙战舰了?
算命的巫女偷记忆卖钱?
军火商的儿子杀人越货偷取威胁世界和平的禁止科技竟成了正派?
什么三观。。
纵观导演的作品有超过5.2分的吗?
真是shi一样的电影 一星给成龙老演员的 其他负分滚粗
看我对英伦对决的影评就知道,我是很爱成龙的电影了(不包括本人的人品问题),英伦我已经忍了,毕竟题材就不是突出动作戏,也有涉及政治方面,所以文戏多而且场面不好看。
结果我今天去看这一部,只能说动作戏份是要比英伦多,但是也不好看,剧情交代很乱,选择欧阳娜娜怎么想的啊,我看到她就能出戏到蚂蚁竞走十年了,她在哭我在笑╮(╯▽╰)╭罗志祥我是觉得他演喜剧还不错,但是我只在星爷电影里get到他的喜剧,这一部里特别尴尬,笑点也不行,出现的莫名其妙,结尾也很莫名其妙,他的存在就是莫名其妙的╮(╯▽╰)╭非常简单又老套的剧情,我真的想打一星的,但是有成龙,看到他那么大年纪还在打,还在被打,哎,也不忍心,给个三星吧,不能再多了。
一、和妖猫传、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三部电影两天看完的,整体来说,机器之心最不违和。
怎么说呢,就是整体协调,三部片中最喜欢这部,就是罗志祥如果找个更年轻一点(同样要帅)的来演就好了。
罗和欧阳娜娜相差岁数太大,实在不像相差十岁以内的样子。
二、欧阳娜娜演的怎么样我不做评价,我也看不出来好坏。
但是最起码在电影里挺好看的,养眼啊。
也许,不说好,但也没让我觉得不好。
三、看电影在我这儿果然还是看颜值的。
说实话不怎么玩豆瓣,但是今天一出电影院就点开了豆瓣,因为我完全忘记了刚刚那两个小时我看了啥。
这部电影的画风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一部电影。
刘德华演的未来警察。
同样的科幻画风,同样的单身老父亲,同样的警察,同样的救女儿情节。
而且还有一点让我头都疼的设定,这两部片里的女儿都不是正常人。
一个是机器人,一个有一部分是机器人。
突然就想这类近乎玄幻的科幻片是对儿子有什么歧视吗?
或者也可以说,是对机器人女儿这个设定有什么偏执吗?
这个故事其实还是讲完整了的。
是说一个博士发明的生化人失控了,想要杀博士,结果被龙叔救了,因此龙叔与这个生化人结下了梁子,导致龙叔只能把女儿送到福利院,十三年不能与女儿相认只能默默守护在他身边。
十三年后风波又起,生化人又冒头蠢蠢欲动,龙叔女儿也就是蚂蚁竞走被头脑里混乱的记忆困扰,同时无厘头的小猪莫名其妙出场,一群人搅在一起一顿乱闹乱打之后,反派大boss生化人阴谋失败炸没了,龙叔和女儿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小猪原来不是莫名其妙出场的,原来他爸是被生化人杀害的军火商,最后莫名其妙地从爆炸里活下来了独自过上了酷炫的生活。
结局一切都让人心满意足。
是那种吃了一桶你觉得一桶吃不饱又多加了一袋的泡面,你吃完了连汤都喝了的那种心满意足。
吃完了之后撑得有点想吐的心满意足。
只是,不得不说,龙叔在剧中的打戏,还是很有诚意的。
他六十三岁了。
动作远不如年轻时迅捷。
歌剧院顶上与生化女的打斗看得我很紧张,一直为老龙担忧。
不知道这部电影拍完他身上有没有添了新伤。
看着激烈打斗中的龙叔苍老的面容,不再矫健的身手,心里突然涌起一股伤感,觉得早晚有一天他会永远离我们远去。
虽然对他的作品没有了什么太高的期待了,但是,对我个人而言,龙叔就像我小学门口卖东西的老爷爷,从小到大我好多年一直都在他的摊位上买零食。
我心里也清楚他卖的东西里不全是好吃的东西,而且吃过了很多更好吃的东西的我渐渐觉得他摊位上现在其实没什么特别好吃的东西了,可是,多年以后,看到他还在那里摆摊,就会让我觉得,真好啊,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在这里。
所以即使说卖情怀什么的也好,圈钱什么的也罢,我想,还能经常再看到一个陪着我多少年从小长大,带给我多少快乐多少幻想的人,他还能好好地活动身体,能跑能跳,能哭也能笑,就觉得挺好啊。
这样的龙叔,让我再多看几年也没关系。
虽然看完了会和朋友们狠狠吐槽,看了个什么啊这是,但是,心里也会觉得,哎呀龙叔,看起来还能再打两年啊。
看这种电影也有点像是跟我借了三十块钱的朋友,虽然我不喜欢借钱,但是跟钱比起来,我宁愿你这个朋友一直在啊。
因为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不知道你是把我当什么,但我已经把你当作我的朋友了啊。
老朋友还未离开,就会让我觉得,我还没完全长大,青春还没彻底散去,大家一如曾经那般开心快乐。
虽然一路走来也流过眼泪,但幸好时光还没有太老。
欧阳娜娜的胸很大 比这电影的格局大多了
文戏简直不能看,笑点尴尬,欧阳娜娜不会表演,一脸尴尬,成龙在悉尼歌剧院的打戏也只是昙花一现,而且不断切远景,连贯性和紧张感几乎为零,可是每次看到结尾标志的花絮我就不舍得打一星……
看到热评如此毒舌攻击,必须要打个高分,支持成龙大哥,喜欢小猪,影厅里观众总体的反应还是可以的,豆瓣喷子太可怕了
这个档期最烂,真的,买了0元的电影票都想退票。哎,成龙总是刚拍部不错的片子不到俩月就要毁掉自己。
打斗很过瘾 小猪是我的笑点哈哈哈欧阳娜娜是真好看啊 瘦瘦的小小的一只穿衣服怎么穿怎么好看 反派女很能打美丽龙叔是真的老了 好感慨唉
感觉特技、武打动作还算不错,故事既然是科幻就不说合不合理了,演员和台词虽然出戏也看出努力在演好,就是合起来看下来感觉不咋地,作为商业片笑点和特效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女主角没有起到赏心悦目的花瓶效果,成龙的悉尼打戏也没啥看头。当然不能算是烂片看出有拍好的诚意,但离好还是有距离。
人地救女,距救仔,逆时营救就是一坨屎。这才叫电影,成龙减少了搞笑,专注动作是对的,搞笑就留给小猪来就行了。
如果能对一个以六十多岁老人为主角的动作片宽容一点的话(毕竟同时出道的洪胖子早已转型做动作指导)又曾经是“东方好莱坞”的标志。看电影前偶就把期待值放的比较低了,那还是能一看,剧情不合逻辑,莫名其妙的科幻元素,加上最后被黑惨了的欧阳娜比,也许这些都是影迷对于这部电影的诟病,那也许成龙
你终于不开日系车啦
是因为上周奇门遁甲的原因吗 觉得这电影意外的挺好看 挺成龙的 喜剧动作 高楼大厦 剧情也还算流畅 起码分配得当(比起奇门遁甲)
小猪挺适合拍喜剧,欧阳娜娜演技一般般,全片也就父女情还有点戳人
反正我是不爱看。适合喜欢音效惊险打斗追逐场面的宝宝去看。不过大哥的片子,还是用心的。5.8元支付宝的活动,加上眯了一觉,基本还算值了。
成龙戏的风格就是打打打 熟悉的配方 悉尼歌剧院也让你打厉害了 罗的身躯扮女人老外口味也太重了 娜娜演学生还是可以的 这么大的飞船以为在看太空电影 一开头还以为是新警察故事 感觉各种剧情拼起来的感觉 故事讲得通 求别再续集
我不该对成龙有什么幻想,就像我不该对王晶一样
还好吧。。。至少还是看得下去啊。。。一把年纪打慈父牌的成龙的确在打分时有点下不去手。。。不过夏侯云姗竟然是第一编剧怎么没人818,神奇的事儿。虽然并不是太爱这位小姐姐的长相,可真心喜欢在这部片子里面酷美的扮相。太抢眼 。我一心以为她当然是花瓶怎料她竟然还是编剧。。虽然编的不怎么滴
看完脑子里就一句话老公你看那里有三个外星人耶😂
尴尬的快吐血了。难看到,旁边的人一直手机铃声和打电话都没那么让人厌恶了。
emmm 勉强及格吧,剧情设定有些科幻片的意思,但是打着打着,很多转折都是靠观众脑补啊,主角不死人设,怎么炸都可以活下来,尤其是男配。
高产的成龙大哥还能将流水线作业保持在这样的水准,也不容易了。在蒸汽波流行的当下,因为制作成本有限导致的粗糙特效和刻意回归电子石器时代的复古审美之间的鸿沟,在资本狂欢的名义下消弭于无形
国际龙这回带上了欧阳娜娜和罗志祥,然鹅…这两只实在是太出戏,欧阳娜娜还是那个夏小葵,哪儿哪儿都能哭红整张脸,小猪还是继续去鸡条就好,完全不是电影的感觉。故事一般,老爸为女儿,这个主题真心拍烂啦!!!反派女好像尚雯婕,脸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