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最好朋友的婚礼》翻拍自美国的同名电影,电影主要讲述了男主和女主是青梅竹马,女主忽然接到男主的电话,得知男主就要结婚了,女主这才发现自己深爱着男主。
原版中男女主本来就是情侣,之后两人分手,约定每隔一段时间两人见一次面。
这期间,两人之间可能还有爱慕之心,但是两人都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直到男主结婚,女主才发现自己还喜欢男主。
在中国版中,男主曾经向女主表白过,女主不接受,才有后来男主结婚的事情。
如果当时女主接受,可能新娘就是新娘了。
人家跟你表白,你不接受,最后又来破坏人家的婚礼,这又算什么呢?
在原版中,有一段场景,女二在前面跑,男主在后面追,女主在后面追男主,这段场景可以完全表现出当时三个人的心理活动,也表现出了在当时的场景下三个人的关系。
但是在中国版中,变成了女主追女二,男主在最后。
原版中的女二,单纯、敢爱敢恨、为了爱情做什么事情都可以。
女二为了男主可以放弃学业,也可以跟着男主到处跑,放弃优渥的生活,即使自己五音不全,也可以在众人中唱歌,这些都可以体现出女二对于男主的爱,而这些事情,是女主不可能对男主做的事情,这也有可能是男主爱上女二的一点。
但是在中国版中,女二没有原版中的那种感觉,反而有点傻,一开始的时候感觉还有点小心机。
原版中的男二,我感觉还是很好的,在女主需要的时候,总会陪伴在女主身边,帮女主出主意。
可能是长时间的同事关系,使得男二还是比较了解女主的。
在飞机场,男二告诉女主,你的想法要告诉男主,好好的参加婚礼,然后回家。
至始至终,男二只是让女主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并没有让女主去破坏男主的婚礼。
但是在中国版中,男二让女主说出自己想法的同时,自己也参与到了破坏男主婚礼的事情中。
在原版中,感觉男主有些渣,女主有些作,但是男二和女二还是挺好的,一个单纯、敢爱敢恨,一个可以看清事情,帮助女主。
但是在中国版中,感觉完全就是女主自己作的,如果当时男主表白,女主接受的话,可能就不会有之后的事情了。
还有一点,女主的设定应该是事业有成的职场女性,而且在时尚圈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这样的女性会为了去追求那不确定的爱情而放弃事业上如此重要的事情。
《我最好朋友的婚礼》原版也并不是完美的电影,也会有瑕疵,但是说实话还是原版的好看。
翻拍,那就请好好的翻拍。
完全因为舒淇给这个分 诶 其实很老套但又现实的剧情 好朋友 男女之间可能真的不大会有纯友谊吧 那么久的相处 那么了解对方 可是 他喜欢的时候她没心动 终于 他要结婚了 她不能等了 争取 可是 爱上别人了怎么能转头呢 她也是纠结的吧 觉得自己坏 但是又不甘心 其实未婚妻把她当朋友 她应该也很难过吧很矛盾 只是 还是想要争取 男生要是回头反悔其实也渣
除了舒淇还能看其他都不能看。
宋茜演的傻白甜看得尴尬症都犯了,不适合不适合不适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男主喜欢女主N年,居然一年不见不联系就要结婚了,还爱的那么深,简直了翻脸像翻书呀!
还真是超现实,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吧,男人要是变心了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了。
还以为女主会追回男主的,结果并没有。
男主最后成功的和女三结婚了,不喜欢。
听说是翻拍的,看来我要去补一下原版了。
你们小时候有没有过那种同学: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时抄成绩好的同学的卷子。
结果,就连抄也抄不出个及格分数,让冒险借卷子给他的同学,深深为其智商捉急。
国产电影就是这样一位同学。
昨天,我去看了《我最好朋友的婚礼》。
<图片1>这部电影翻拍自1997年的美国同名电影,美版曾获得奥斯卡、金球奖、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的多项提名。
首映就以2100万美元的票房,打破了爱情轻喜剧类影片首映票房的历史纪录。
<图片2>我们的影片几乎一模一样的照搬了原作的故事情节:女A有个旧爱男A,俩人十分要好。
女A突然得知男A要和女B结婚,发现自己还爱着男A,于是找来gay蜜男B帮忙,想方设法拆散男A和女B。
最终女A失败,却也有感于男A和女B的爱情,虽抱憾,尤释然。
本以为我们借了成熟美国电影的骨,起码能拍出一部及格线以上的片子,却不料仍是扶不上墙的一坨。
<图片3>下面,小杀姐姐就带你们对比一下这两部影片,看看我们是如何巧妙地略过了一系列的精华,把一部经典影片翻拍成毫无神髓的空壳的。
1第一刀:杀标签式角色先来看女A,美版的女A朱利安,是一名美食杂志评论员。
<图片4>电影开场的餐厅后厨戏,厨子们对朱利安的餐点的重视程度,充分体现了朱利安在食评界的份量。
<图片5>而朱利安在尝菜后,风轻云淡的一句赞扬,也简洁明了的让人看出,她高冷的气质。
<图片6>用现在的眼光看,朱利安就是一个难搞的女文青。
而我们的女A顾佳,作为一名时尚杂志主编,在整个介绍人物的开场,除了走个时装秀的红毯,屁都没干。
倒是方便我们的演员本色出演。
纵观全片,顾佳让我印象最深的两点是,利用职权之便,阻挠婚礼正常进行,顺便收收奢侈品店的礼;以及在男A拉她跑时,一口一个“高跟鞋”地呻吟。
恕我眼拙,我实在看不出她是时尚杂志主编,倒是更像个政府leader,或者卖鞋的。
讨厌对方就气冲冲地跑到墙角,自言自语地恶意模仿其说话。
且不说剧作法中,轻易不可让角色自言自语的大忌,就单论这反应,谁TM见过这样的快30岁的女人?
再说男A,两版都是体育杂志主编。
在女性主导的爱情片中,男主角相对较弱十分正常。
但美版的迈克尔,好歹让我们看出了,他热爱自己执着的事业。
而我们的林然,作为英国BBC体育频道的副主编,VESPA对他,居然是很稀罕的东西!
<图片9>这是我们对BBC的藐视吗?
主角尚如此,配角更不用寻思。
我们的男B在飞机上,被女A一泼结缘,事后一言不合,二人就在英国巧合再会……<图片10>“巧合”, 英国果然是个弹丸之地。
呵呵!
顾佳的助理就更离谱,作为一名影响力时尚杂志主编助理,一听到爱情故事就手舞足蹈。
<图片11>在她中二气质的带动下,我们的电影,充满了中学生恋爱的屯感。
美版电影中女A和女B的明争暗斗,在我们这又变成了,虎逼学姐欺负病娇傻白甜。
<图片12>我真得很想和谐掉“虎逼”、“傻白甜”等等字眼,只会简单粗暴地贴标签,从不细致的刻画角色,成了我们电影的常态,我们的电影自然地,就像阿猫阿狗顺嘴胡说的段子。
翻拍经典又如何?
再好的情节也拯救不了角色空洞导致的乏味。
2第二刀:杀强行高逼格除了贴标签,强行高逼格的恶劣习惯,这部电影也没落下。
如前所述,观影时,我一直在想,顾佳时尚杂志主编,和林然体育频道主编的身份,在剧情上有什么作用。
后来发现,是我想多了。
顾佳是时尚杂志主编的意义,在于电影可以涉及到米兰,这个一听就高端的时尚之都;<图片13>林然是体育频道主编的意义,在于电影可以发生在伦敦,这个人尽皆知的老牌贵族城市。
<图片14>完全不似美版,朱利安美食杂志主编的身份,是为了体现她独立、自由的性格;迈克尔体育杂志主编的身份,是为了他能勾搭上,拥有球场的大老板的千金做以铺垫。
我们的电影,人设、情节都是为了逼格服务的,只要能显得逼格高,米兰大教堂也能拿下;只要能显得逼格高,管它缘起何处,故事就在伦敦发生了!
宝格丽的字样,一会儿出现在酒店招牌上,一会儿又印在了戒指盒上,好高端啊!!!
<图片15>听说《穿普拉达的女王》也要翻拍中国版了,上映时大家一定备好电焊目镜,小心被两秒一个的牌子亮瞎眼。
<图片16>无力继续吐槽……老百姓讲话,缺什么,炫什么。
我们的电影这种强行高逼格,无意义地堆砌符号的行为,着实让人后颈泛凉,胃里波涛,low到爆炸。
想象假如有一天我说,“小杀姐姐在米都的杜莫主教堂,喝了一保利瓶的H2O!
”何如?
祝各位好胃口。
3第三刀:杀闹着玩的表演一流的剧本,可以让三流的演员大放异彩;一流的演员,演三流的剧本也差强人意;但三流的剧本,遇上三流的演员,那就是一场灾难!
舒淇的表演中规中矩,排除剧本的薄弱,全片唯一能无障碍观看的部分,可能就是她的戏了。
冯绍峰依旧保持着他以往的风格,不论什么角色、什么情境,总微锁的眉头,真想让我朝上面来一拳;<图片17><图片18><图片19>宋茜的戏则松垮无比,她的角色的情绪变化碎了一地,以至于我一看见她,就以为在看综艺;
还有这个凤小岳,游离于标准与夹生之间的中文,播音与唠嗑之间的腔调,无不给我一种,他是来中国骗钱的鬼佬的错觉。
<图片21>差点在影院拍案而起,剑指大骂“滚粗”。
美版主要角色的演员,投入、细致的表演,他们的功力,我就不拿来再压低我们的戏的水准了。
只看看这一处席间聊到high时,大家唱起歌来的感染力——<图片22>影片中细枝末节的配角的表演,都能让人拍手叫好。
再看我们,连主要角色的戏,都像喝了一吨H2O一样水,翻拍再经典的影片,也不过是东施效颦罢了。
近两年,像《我最好朋友的婚礼》这路玩花活儿的影片不在少数。
自主创作疲软,于是就去翻拍国外已成功的作品。
然而,兜兜转转却总落入同样的囹圄——我们像是总弄不明白,这些作品的成功,并非因为它的概念奇诡,或者元素绮丽,而是因其人物饱满、故事扎实。
我们如果不能从翻拍中学到神髓,那么不论对多么经典作品的翻拍,也只是不断地制造冗余的影像垃圾。
就像那些考试照抄,还抄不及格的同学一样,只能永远照抄,永远抄不及格。
唯一的区别是,成绩好的同学,可能会为照抄的同学着急。
但原版电影摄制方则会乐到癫痫——反正你们花钱买版权,拍好了是版权本身优秀,拍不好是你们自己无能。
但看到差距的观众的失望,则是真真切切的,对我们的电影难以挽回的失望。
所以,连照抄都抄不好的国产电影,是不是该长点心了呢?
1、富家女萱萱为何不肯好好穿外套,双臂到底有什么缺陷?
2、神秘男Nick能动用私人关系取消别人要在教堂举办的婚礼却在酒吧偷偷当酒保!
到底有什么阴谋?
3、自称球迷却中二到在看球赛前忘记买门票的林然不辞而别后摇身一变成为伦敦BBC副主编,到底发生了什么?
4、经常健身的林然竟追不上穿着婚纱高跟鞋的逃跑新娘萱萱,真正想破坏婚礼的人到底是谁?
5、明明在米兰看秀,却打开电脑并在“北京时间10点,在唯品会上抢购”的主编助理马丽(是的,你没有看错,不是Mary,不是玛丽),真是谜之惊悚!
6、还有女主角顾佳,360度无死角呈现了她皮肤差又老,那么她到底怎么得罪了摄影师?
7、女主角一喝酒就说疯话到底是怎么坐上时尚杂志主编位子的?
本片七大未解之谜,评分低主要是我没法把自己的智商放到和导演、编剧那样的low准,所以没看懂。
这个眼神啊,看得我眼泪快掉下来了!
有多少人,以朋友自居,但其实早已心有灵犀。
有多少人,以为只是朋友,其实早已心心相印。
而这种醒悟,常常发生在失去对方的时候。
我曾经很爱过一个人,但是发现时候,对方已经有女朋友。
后来兜兜转转,我们还是走到了一起,可惜中间浪费了很多时间,有了太多太多的纠结,有了太多太多的不舍。
那时候的心理活动,其实早已足够写一部长篇爱情小说了。
但是,又如何,那时候的我们,就是错过了对方。
1爱上一个人,真是非常不容易。
距离我上一段恋情,已经过去三年了。
三年多来,遇到一个合适的人,原来是我不曾想的。
前任是我的灵魂伴侣,所以我以为我再也不会遇到这样的人,和我能够在思维领域有足够的共鸣。
曾经我们可以秉烛夜谈,聊音乐聊电影聊书本。
我跟他聊平凡的世界,聊那些人物故事,聊生存聊生活聊爱情聊友情。
聊到了,好朋友不适合谈恋爱,一旦谈了谈崩了,就再也联系不了了。
就如同我们现在。
这么多年,从未曾联系过。
有多少次,醒来,眼里都是泪。
我不仅失去我最爱的人,也失去了我最好的朋友。
三年前,分手的那一夜,哭的我声音都发不出来了。
那时候,第一次体验到了,什么叫无常。
我们曾经许诺对方,给对方最圆满的圆满。
从青葱岁月走来,到最终还是没法走下去,我爱一个人,爱到了连灵魂都被剥离了。
那时候,我看到我自己,崩溃到不行,但只能任由自己如此。
2那才是失恋。
真的爱过一个人,才发觉之前遭遇的,都不算什么。
我依然爱他,那是灵魂共振过的感情。
但也是记忆里的了,不过也成为我的一部分了。
以前,我无法很确定是否爱一个人,和他在一起以后,其他人都成为了陪衬。
什么备胎,什么双线发展,什么计较得失,什么有保留,统统见鬼去吧。
心里眼里,哪还会有其他人。
全部都是他。
他是我遇到的,最适合我的,迄今为止,依然是最适合我的。
3一段嵌在记忆里的,最深刻的回忆。
我忘不了,他也忘不了。
所以,我们从来都不曾联系过。
真的相爱过,深爱过,怎么舍得再联系?
我是真的很爱你啊,这么多年了,你依然无人可以替代。
别人的想法,别人的意见,算得了什么呢?
我只要一个你,可是,错过了,我们终究是错过了。
可能一辈子,最遗憾的,还是你吧。
4如果当时,我足够勇敢,我一定不会让你走。
现在,我足够勇敢,可是还是失去你了。
三年之后,我再次遇到了爱情。
他,好得让我觉得,原来我啥也不用操心。
但是我好害怕依赖一个人,也不敢依赖一个人。
这个世间,一个人赤条条的来,也注定了赤条条的走。
终究还是要独立,靠自己一步步走下去。
自己才能够主导自己的生活。
他很有能力,也很有责任感,很细心,也很有才华。
跟我是朋友,也是知己。
我们终究会遇到,一个人。
在你有能力有勇气的时候,他刚好出现了。
时间刚刚好,人也刚刚好。
这就是缘分吧。
5就如同,多年前,那时候你弹吉他给我听,多年后,我们多少次夜谈工作。
那是一种交流,一种来阅历的沟通。
惺惺相惜。
你还好吗?
我想念你,一如当年。
有缘无份,终究抵不过命运。
但命运,也给我们带来了最合适的人。
你爱上了谁,我也爱上了另一个谁。
我在跟你说,再见。
我要努力开始下一段了。
单从影片来说,我认为这部片子拍得一般般。
但是剧情却让我产生了共鸣。
所谓的错过即是永远吧……曾经的我就是这样胆怯懦弱人,为了守住友情,幻想永远而不敢勇敢前行。
其实,到头来,你会发现,没有人愿意留在原地等你。
那些标榜着友情可以永恒,而“爱你”一旦说出了口就会失去朋友的人,其实就是胆小懦弱。
有些事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呢?
与其大家一起猜猜猜,还不如勇敢一点表达自己的心意,这样一来你会不留遗憾,说不定还会出现美好的答案。
所以,哥哥说的没错勇敢一点表达爱。
不要害怕失去和失败。
因为最后的结局,你们从来都不会是最好的朋友。
感情这个事吧,真的很有意思。
有时候你会想,你不说,我不说,暧昧着可远可近,可你不知道的是,你以为捅破这层窗户纸,就是爱情,对方却以为没了朋友的外壳,你们就什么也不是了。
残酷吗?
这就是现实。
当你一次次的把那些情啊爱啊,在心里辗转反侧的时候,或许你也该想一想,你最好的朋友,是否真的只是你最好的朋友。
既然是拍商业片,满足上帝的消费欲求无可厚非,让我不解的是,中国众多所谓拍给女人看的爱情电影、小妞电影,其实质都在贬抑女性的心理欲求。
女性观众掏了几十大洋浪费两个小时,末了电影却当头棒喝:“别老大不小还抱着天真无聊的肥皂泡不放了,找个差不多的男人(因为大多数男人都差不多)结婚生娃、洗衣做饭去吧。
”且不说这个道理成不成立,消费者掏钱找乐你跟人说这个,服务意识何存?
既然男人对暴力、对高于生活的艳遇的欲求可以在商业片里堂而皇之地被满足、被张扬,那么女人想做女王、做公主,一辈子宠自己或被人宠的欲求为什么在商业片里要一再地被否定、被修正?
动机正确对女性观众至关重要《我最好朋友的婚礼》(中国版)由在好莱坞学习电影的导演陈飞宏(据说是陈凯歌的另一个外甥)严格地根据美国原版改编而成,片中所用的一些音乐甚至镜头设计都跟原版相同,但1997年的美国原版与2016年的中国版情节设计上两处看似细微的不同,却将美版和中国版导向两个完全不同的归处,两种完全不同的精神内核。
美版中德莫特扮演的迈克尔对茱莉亚.罗伯茨扮演的朱莉安的态度复杂而暧昧,正是这种犹疑的态度,给了茱莉亚同时也给了观众一些错误的暗示——他也是爱着茱莉亚的,所以才会促发女主角抢在婚礼前挽回所爱的动机——给可能错失的爱一次表白的机会。
而中国版中,冯绍峰扮演的男主几乎全程都在表达他对将娶新娘的爱意,虽然影片直接呈现出多年前冯绍峰向舒淇求爱被拒的情景,但这种过去时仍无法支持女主角现在时婚前夺爱的动机,舒淇的勇敢追爱便沦为对弃她而去的前备胎的死缠烂打。
这看似细微的不同,对于影片的定调至关重要。
因为戏剧冲突的需要,女主角往往会被设定成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但女性观众对于故事及人物的道德要求远远高于男性观众,很少有男性观众在观看影片中杀人越货之举时会追究其行为的正义性,女性观众却往往能在观影过程中始终保持对故事、人物的正义性、合道德性的评判。
所以在针对女性观众的电影中,如果希望主角尤其是女主角获得观众的认同、接受、喜爱,必须完成其行为动机的合理性,更准确的说是合道德性(至少是可原谅的)设置,缺失、绕开这一小步,往往会导致全盘皆输。
请了解女性观众,不要主观臆测美版与中版的另一个设置差异就是女主的异性损友跟女主的关系,美版中鲁伯特扮演的乔治是一名坚定的同性恋,也就是说他与女主之间是纯洁的友谊;而中版凤小岳只是以同性恋为噱头开玩笑,这里且不讨论这个时代还以同性恋做噱头的行为本身了,显然凤小岳是喜欢舒淇的,舒淇也不讨厌凤小岳,影片最后落单的舒淇回首看见正等着她的凤小岳,两人相视而笑。
多么温馨,实则烂俗的结尾!
这不是个例,而是中国众多拍给女性观众的电影的通病,总是觉得对于女主角最仁慈的安排就是在男性之间无缝交接,让她有个着落,仿佛让她有片刻“闲置”都是对社会的犯罪。
1997年美版放映前,哥伦比亚公司还拍摄了另一个结尾,朱莉安成功抢到了新郎,但是在公映前的观众试映时,试映观众(当然主要是女性观众)表示不喜欢这个结尾,女主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幸福伤害他人。
另外,影片还拍摄了结尾时落单的朱莉安遇到了另一个男人,但试映观众也不喜欢这种安排,她们并不觉得女主的幸福就是草率地进入下一段恋爱关系,反而觉得让鲁伯特扮演的乔治安慰女主,接受失去,勇敢面对未来更好。
幸亏哥伦比亚公司对目标观众做了测试,显然女性观众远比他们开始臆测的要理智而成熟得多。
遗憾的是美版1997年就做过的事,20年后的中版还从未想过去做。
中版沿用了一些美版的台词,当然也自我创造很多,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冯绍峰对舒淇掏心窝子的对白——“像你这种高智商的女人很难嫁出去的,你就别挑了,趁现在年轻貌美,哪哪还没下垂的时候,赶紧找个人嫁了吧。
”这种以关心之名明晃晃的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在生活中听街坊大爷大妈说说也就算了,居然在主打女性观众的商业片里由女主爱慕的男主角亲口说出来,简直跟一个女人走进一家时装店,服务生说——小姐你太胖了,肤色又黑,如果你不减肥美白,你穿我们家的衣服肯定很难看——一样荒谬诡异。
如果不能领先时代,至少别落后太多《我最好朋友的婚礼》这类影片,赢取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女主角,美版里其实有两个——茱莉亚.罗伯茨和卡梅隆.迪亚兹,非常赏心悦目,(包括美国人最喜欢的梅格.瑞恩、詹妮弗.安妮斯顿等),她们美丽、善良、乐观、自信,渴望爱情,同时善待自己,代表了现代美国女性最希望成为的模样。
舒淇对应茱莉亚罗伯茨的角色是上佳之选,她身上难得一见地兼具了演员和明星的双重特质,很得女性观众的喜爱。
悲催的是在微博里、在采访中不勉强、不迁就、自在而舒展地活着的舒淇,在爱情电影里总是被憋屈地塑造成一个老之将至,满心惶惶恨嫁的剩女,《剩者为王》里如是,《我最好朋友的婚礼》中也如是。
电影里的舒淇与生活里的舒淇呈现出完全撕裂的状态,她扮演的人物面对工作和面对爱情的状态也完全撕裂,工作中她是独当一面的白骨精,爱情中她是饥不择食的弱智儿。
美版《我最好朋友的婚礼》中茱莉亚.罗伯茨只是用一个不加班的周末来阻止这场婚礼,但是中国版中职场白骨精级的舒淇作为赴米兰报道时装周的主编,居然置工作任务与整个团队不顾,独自飞到伦敦抢婚,而且从此都不见她再关心、过问自己的工作。
真的怀疑这类电影的编导接触过、了解过这类白骨精吗,如果她们真如电影中描述的这样对待爱情和婚姻如此慌不择路、方寸全无的话,她们早在十年前就嫁了,不会剩到恨嫁的年纪,也不会熬到白骨精的级别。
说深了,这种描绘简直就是对职场女性的恶意抹黑,潜藏着对女性职业操守、能力的质疑与否定,潜移默化地传递着对于女性而言职场地位远低于婚姻实现的陈旧价值观。
在生活中欣赏过舒淇、徐静蕾、范冰冰、王菲、周迅、白百何……肆意生长出现代都市成熟女人的各种姿态样貌之后,再反观中国电影为她们打造的角色,深以为憾,电影理应高于生活、领先于时代,而不是被时代远远甩在后面。
本片的主演可以说是国内还算知名的演员,但是也许是剧情的原因,整体感觉会很浮夸。
建议舒淇还是接一些既会拼演技也会拼口碑的影片。
别的不说,跟在寻龙诀里的表演比,真心是差的不是一点点。
但是她演出了顾土土的感觉,总体来说还不错。
看完感受就是总有一份爱情会来到我们身边,所以不要放弃生活。
宋茜演戏真的是好尬啊,角色设置也真的蛮智障的,冯绍峰也真的是让人无语……
爱情喜剧这种轻松的类型都拍的这么平庸,也是不容易!心疼舒淇,简直成败犬女王代言人
所以呢 这玩意儿拍来干嘛
虽然网评很差,但我要极力拉高分数…… 好赞!!就像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致敬我爱的舒淇!不管你是谁,我都爱你!
2016.11月,三分给舒淇吧
应该是看过。应该是不好看。应该是挺尬的
从新娘大作战开始对翻拍剧产生了恐惧……这是看舒淇演的最尴尬的的一部片子。角色塑造平板而浮夸,真的会有未婚妻这么恶心人的人存在这个世上么……一字曰作,一星给风景和画质,作为旅游宣传片还凑活
虽然是翻拍,但也太平淡如水了,就算是舒淇也救不了这部片啊。PS:眼睛没瞎的话,绝对应该选舒淇的好吗!
我以为是假的,没想到对象真不是我,,扎铁了,老心,,,
除了舒淇和冯绍峰这对有违和感外。其余的感觉没有网上所说得那么烂,但从故事和剧情来看,也不怎么好。无惊喜无亮点也无看点。
为了意大利和英国的美景加一星。舒淇的衣服加一星。这个剧情只想表现bitch也要求关心求抱抱,不管备胎没了还有小鲜肉呢。bitch不会输哦!
整部片子改编的很时尚又流畅,少数改编成功的小品,舒淇让整部片子质感提升很多,尤其是她内敛的演技冯邵峰的表演方式太僵硬了,看的有尴尬
错过了爱情就只能是朋友了。
舒淇的戏必须五星来着。话说能找几个会演戏的来么?冯绍峰让我无限尴尬
三星都给舒淇,只是因为她太美了。
舒淇演了这么多新娘,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做回新娘
怎么说呢,也没有怎么不好,就是觉得挺无聊的,浪费时间……
不好看
舒淇的演技在这些渣导演的片子里浮夸的像不会演戏的花瓶
最初是冲着舒淇大美女去的。刚开头没入戏,留意到唯品会和宝格丽好大的插入广告。剧情很饱满,有笑点有泪点,不会觉得无聊,故事讲的也很清楚。结局和我想的不一样,但也是最好的结局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闺蜜婊这个词,幸运的是戏里面顾佳的成全,林然的坚定。舒淇这个角色真的很可爱又让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