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大概内容,但没想到看完之后是这么震撼。
从开局的意气风发,到中途的“壮士断腕”,我一直在看这个塔索什么时候身败名裂。
知道男神有整容式演技是从囚徒和悲惨世界开始。
这个套着我最爱外表的休杰克曼,演出了一个让我颤栗的男人形象。
一个无比强大,长袖善舞,目标明确,但又似乎无比虚伪的人。
我不是大人-大人,我说不清他这种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隐隐约约地觉得,这似乎不仅是他的错,还有这个社会的错,毕竟,寄希望于人性的崇高道德去监管,似乎有些太天真了不是吗。
帕姆引诱塔索吃一口三明治的时候,看着塔索那得到满足的异样微笑,真的让我惧怕这个男人。
片尾,塔索的心愿得到了“满足”,升学率第一,大家都在祝贺他。
只是让我觉得深深地后怕,这样的人,似乎没人能真正进入他的内心。
也惊叹于导演拍摄的角度,故事没有从一开始贪污开始讲起。
我甚至对塔索的自述:一开始是误用了公费卡,两美刀的物品,我说下周一会还上,周一又周一,就到了现在。
没有一丝同情,只觉畏惧,一旦知道这个人做了不可原谅的错事,便一句辩解也听不下去。
只觉得可怕,后背发凉。
不知要做何他想。
我发现老师都有一个很厉害的特长,那就是对每一个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都会留有印象,好比是片中的休叔,哪怕是过了这么多年,也可以一眼就认出现在在Bar当Dancer的男学生(没错,就是后来变成基友的那个),还有影片后半段那个女孩子的妈妈,甚至还可以把他们当年的所作所为都描述地一清二楚。
也许对他们来说,他们是真心地为这些孩子们做付出,老师们每天努力地备课,努力地批改学生的作业,是真的希望这些孩子可以在他们的帮助之下,变得更好。
当学生们成为社会中各行各业的顶梁柱或是翘楚的时候,他们也会为这些孩子而感到骄傲,在别人面前,也可以很自豪地说,这个孩子当年是我教的。
每一个真心为学生和教育事业付出的老师,都值得人们的赞美。
这是最坏的教育者,他们自私、贪婪、狡诈。
这是最好的教育者,他们培养出了毁灭自己的人。
休杰克曼对法兰克塔内松这个原型人物的塑造可以说神形兼备了。
虽然我不知道法兰克本人长什么样,但是从休杰克曼这张熟悉又陌生的脸上,我看到了一个我不认识的休杰克曼——尖锐的鼻子,一丝不苟的发型,虽然没有离奇的特点,但却让我如鲠在喉,如果看完影片,我们便可以给他的气质定性了。
狡猾、坚毅、自大、骄傲、有条理性伟大的人或者罪犯的共性。
艾莉森珍妮在《我,花样女王》里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本作中这个爱慕虚荣,一切似乎尽善尽美的老师在失去一切以后的转变非常有意思影片一开始的镜头一直没有给到他的正脸,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下巴、一丝不苟的发型,而是随着他的背影在前进,其间光暗交错的明暗变化是不少传记影片的特点,也是往往体现主人公所莫测的命运,伴随着背景中对他功绩的介绍,镜头来到了主席台上,来到了灯光下,将他展现在家长、老师的目光之下,就是一名社区的英雄、伟人、偶像,这时候镜头转到了他的正面。
明暗交错的路径,在《阿拉伯的劳伦斯》的开头也是类似的手法,预示了劳伦斯的死亡一脸的骄傲与自豪,他享受着众人的崇敬的眼神,享受的舞台聚光灯。
同时,与之遥相呼应的是最后的片尾,同样的拍摄手法,对局部的而特写镜头,在监狱中,法兰克仿佛又回到了他荣耀的顶点,仿佛又回到了体育馆的主席台上,回到了灯光之下。
影片内,弗兰克一共三次出现在体育馆的主席台。
第一次,影片开头,是他辉煌的顶点,红光满面,意气风发;
凭一己之力把学校提升到全国第四,他有值得夸耀的资本第二次,是东窗事发,那个曾经在董事会上舌战群儒,把丑闻压下来的明星学监已经成了臭狗屎,脸上细密的汗珠,和吞吞吐吐的话语,与影片开头完全是两个人;
纯黑的背景,象征了他已经坠入泥潭,与第一次登台时的金黄色背景反差巨大第三次,弗兰克已经困于铁窗之内,他只能通过心中的想象,来回忆曾经的美好和荣光,在无尽的监狱长廊尽头,仿佛就是学校的体育馆,而他的耳边又传来了熟悉的广播声,同样的台词,同样的介绍,唯一的不同是纽约罗斯林学区已经跃居北美第一。
弗拉克希望自己的人生永远定格在这一瞬间十年的时光,宛如梦幻。
影片里,值得谴责的,不仅仅是弗兰克一个人。
他的助手,商务经理帕姆夫人,简直就是她上司的翻版,表面上光鲜靓丽,而内地里她所挪用的公款,比弗兰克还要多!
看似勤劳热情的楷模私下的生活如何呢?
她要花钱维持自己的豪宅和别墅,要让女儿上私立大学,要开派对,要为侄女的消费买单…..及时她曾经正直过,最终也在消费主义和塑造完美形象的压力下,在深夜一个人面对着电脑,偷偷摸摸的修改着单据,即使是保洁员礼貌的招呼,也能吓得她肝胆俱裂。
而更具讽刺意义的是,当她因为事败而托病辞职后,有如此多的学生和家长向她真诚的致敬!
实在是讽刺。
校报对她的评价是真诚的,而这真诚即将被用欺诈堆积的事实所毁灭而更讽刺的是,知道一切的校董会,还要在媒体前摆出虚伪的面孔,向这个偷窃所有人钱的女人致以慰问。
这个学区的管理层,这个董事会,不过是一群自私自利的小市民罢了。
当得知帕姆夫人挪用公款的事情后,他们想当然的是群情愤激了,这是自然的,帕姆夫人挪用的是纳税人的钱,也是他们的钱。
正当他们想要报警时,弗兰克用几句话,也就5分钟的片长,说服了他们。
如果帕姆夫人被抓,罗斯林学区会怎么样?
这个问题摆在了众人的面前。
联邦预算减少、学校竞争力下滑、生源减少。
这些问题还只是让他们犹豫,而后面弗兰克的一句话,直接说到了他们的致命痛点——所有这一切,会导致周边的房地产贬值,房地产税减少。
这才是说服董事会掩盖丑闻的关键!
美国的公立中小学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学校周边地区的房地产税。
于是他们选择了缄默。
于是他们选择了沆瀣一气。
虽然真正贪污的人只是弗兰克和帕姆,但董事会的包庇难辞其咎。
这个群像特写是我认为本片最出色的一块,看看这几个人的表情吧,我们能看到弗兰克与帕姆心知肚明的眼神交流,可以看到其他老师有担忧、愤怒、厌恶,而那个金发老师则是在看弗兰克会如何处理,每个人的内心戏浮于银幕之上,简直就是幅油画捅破这层谎言的,是他们的学生,《山顶灯塔报》的记者,瑞秋。
虽然他们是罪人,但是并不能抹杀他们的贡献,正是这帮贪婪、自私的家伙,将罗斯林高中建设成了全美顶尖的学校,给予学生们更多的资源在体育、新闻等方面自有发挥,甚至面对瑞秋的调查,他们也将档案柜的钥匙递了过去(当然,后面也是出于报复的心态)。
即使到了穷途末路,在丑闻被揭穿后,弗兰克仍然和想要与他谈心的孩子真诚的交流,吐露了心声我必须承认,弗兰克要比这些家长更在乎学生们,即使他欺骗了所有人。
自己一手培育起了毁灭自己的孩子,不知道是悔恨还是欣慰。
影片从叙事手法到摄影风格都是中规中矩的传记片类型,但从导演水平上,我说不出什么值得称道的亮点,只有一开始的侧面镜头跟拍,以及整个校董会的正面特写,还算颇为亮点,其它影片的魅力都是有狼叔,休杰克曼带来的,可以说,本片人物的深度塑造是休杰克曼近几年来最成功的。
弗兰克对于自身秘密的隐瞒,以及他在平时所表现的正面形象与背后的阴暗面,对共犯的放弃、对相关人员的清扫、同性恋、多个同性情人,产生了巨大反差,而影片中休杰克曼的状态却是自始至终,没有什么大起大幅的情绪,直到最后的爆发式的念白,揭露了这个丑闻产生的本质和奇缘。
对自己以前的学生出手,这个也算政治正确?
特别说明一下,同性恋问题对于长岛这种中产阶级聚居地,直到现在仍是禁忌,我认为这是弗兰克隐瞒三十年的主要原因。
再一个画外提,雷.雷玛诺在本片扮演校董之一,最近总是看到他演配角,包括在之前在《爱尔兰人》中扮演的律师,但是无论如何,每次看到他总是能想起《人人都爱雷蒙德》。
最后,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弗兰克的毁灭呢,除了其自身的贪婪。
在美国人眼里,贪婪并不是罪,反而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影片85分钟左右,休杰克曼的独角戏念白,堪称教科书般的经典演技喷发,也点出所有一切的根源。
弗兰克的内心深处的东西喷薄而出,狼叔演得投入,这一段必须要有话剧演员般的爆发力造就这些丑陋行为的,不仅仅是他们自身的贪婪,也因为这里的家长们,疯狂的攀比,献祭出自己的孩子,实现自己的变态满足感,蔑视老师的存在,把他们只是当做提升自己孩子阶级的工具人。
你还记得坐在你旁边,握着你的手,教你加法的老师吗?
他们长什么样?
现在的罗斯林高中好像排名在一百以外
HBO电影《不良教育》(Bad Education, 2020)以一桩中国未必罕见、美国确实不多的贪污窝案为背景。
21世纪之初,纽约郊外富裕的长岛学区总监弗兰克热爱教学,善于激活年轻人的思考,业绩突出,毕业生成群结队进入常青藤规格的高校。
与此同时,他也追求生活质量的高标准。
学监在美国公职人员中位居高收入之列,弗兰克目前的继任者年薪大约35万美元,接近总统特朗普的40万,远远超过纽约州长科莫的25万。
只是对弗兰克来说,高工资未必能轻易支撑曼哈顿上东区公寓的开销,也很难带着同性恋情人搭乘协和超音速航班的头等舱往返伦敦。
美国公众人物处惊不变的能力在弗兰克这个角色上得到良好体现。
贪腐刚露出冰山一角的时候,他引导同事们认识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才是最佳方案,否则招致的负面报道将降低名校录取率、降低整个学区房产的价值、降低未来预算的规模,有百害而无一利。
他的建议得到了采纳。
直到这桩百万美元的大案真相揭开,他仍然能在众叛亲离、鄙夷唾弃中保持着冷静,希望仅靠说服力就能摆脱麻烦,心理之强健远远超过那些见到纪委人员走近自己就求饶、发抖、吓瘫、跪地、跳楼的落马官员。
这部电影适合作为中国官员礼仪训练的视频参考资料,学习遇到麻烦的时候仍然保持做人的基本尊严。
4星,不错了!
作为真实事件改编,刚开始看觉得很拖沓,小情节太多。
但看到最后理解了,其实老美对这种人物也是又爱又恨,既佩服他的能力,又恨他的贪心。
导演用了很多小细节来展现这个人的魅力与矛盾,所以刚开始看觉得影片过于松散,但结尾处的虚拟场景还是表达了对这个人功绩的肯定和惋惜,也证明了一个人的功过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他没有那么大的欲望也干不成这么大的事。
本片是根据真实发生在美国最大一起以学校为单位盗窃亏空的案件改编而成的电影,观后感只想说这部电影是有魔力的!
其实影片对于整个案情的描述并没有下太多功夫,如果你偏激的只想看看这个案件是怎么回事,你或许能收获的除了知道原来这件事儿这么容易理解外就剩下乏善可陈的无聊无感了,但是这部片子却未因此而变得无趣,因为更多的侧重点放在了人物刻画上,尤其是“狼叔”所扮演的这位教师督导,虽然有人前人后的道貌岸然却也行云流水的自然而然,观者会完全相信且产生这个人就应该这样的想法,有时还会为他的犯罪行径表示些许的理解和同情。
影片最大的亮点来自于每一位,是的!
是每一位演员的台词,不论是内容还是节奏都精彩绝伦恰如其分,你就听他们说话就会完完全全的被这部电影拿捏得死死的。
而且,再说到“狼叔”这次以一位“同性恋”的身份进行出演,还是叫人感到又意外又惊诧,但是客观的说表演的那是相当厉害兼了得,不出意外今年各大颁奖礼的“最佳男主”将有其提名的一席之地,其实这个角色的立体和充沛是因为具有极度的矛盾感,他虽然犯了罪但是他也是个成功的教育家,你能从他的表达中感受到教育的伟大和不易,就像2015日本的那部火到现在的电影《垫底辣妹》一般,对于成长中的一个人来说,点燃与熄灭、成就与摧毁、建立与碾压、赞扬与诋毁、成全与遗憾、助推与绊倒对于教育者来说都是几句话一瞬间的事儿,就像这起真实的案例,真正破获这起案件的学生就是“狼叔”所扮演的角色亲手栽培和提点过的学生,破案是源于鼓励后的热爱与投入,那服刑到底是一种直接的惩罚还是间接的褒奖呢?
教育,真的是一门艺术,好好说话更是!
QJ
导演科瑞.芬莱这部《坏教育》前面大部分时间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一所完美的学校和完美的老师,然后逐步反转带我们撕开这些人虚伪的假面。
在片中狼叔饰演的学区负责人弗兰克 正面在帮助学校走向更好但是背地里却和同事贪污纳税人的钱。
《坏教育》改变自美国史上最大的校园贪污案,罗斯林学区共被盗取1100万美元主犯弗兰克和帕梅拉都被判处有期徒刑。
不同于同类教育问题电影《超脱》那种绝望悲观,《坏教育》还算蛮“正能量“的最后坏人受到惩罚,揭漏这件事的女孩瑞秋也当上了报社主编。
影片为我们展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场景然而背后虚伪不堪,领导为了提高房价办学校,学生家长拿孩子攀比,学生舔老师 他们做的社团活动也只是为了大学能有个好简历。
导演没有只向我们展现弗兰克是个单纯利己主义,他虽然偷公款喷古龙水穿精致西装整容享受但他真的在对学生好,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他想要事业成功的必须条件,但我觉得从他鼓励瑞秋报导真事等多次对话里显露出他是真的很看重孩子们的教育。
还必须要夸奖一下狼叔把这个精致的同性恋塑造的太好了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们去的餐厅啊 和狼叔的行为尤其是走路(好像后面中枪一样) 符合我们对男同性群体的认知。
《坏教育》节奏快 反转多 故事有趣,还可以看不一样的狼叔,更重要的是不管你是什么身份 学生还是老师 还是家长都能从中学到点东西。
真的很羡慕他们可以把这些事情拍出来,一部《少年的你》学生霸凌远远不够的 我们的学校丑闻什么时候没断过,教书育人最伟大的工作被搞成这个样子 ,槽!
)
近期我所在的市对学校统一配送学生用餐,主要原因是学校食堂出现了贪腐现象,拿回扣,导致食材出了问题,学生吃不到放心的餐品。
每当看到那一个个硕鼠,拿着家长的血汗钱,与学生争食,孩子们只能吃过期的低质的食品,不禁义愤填殷。
影片把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展现给我们,一个道傲貌然的同性恋(如果不是那些女性家长要倒霉了),用孩子们的钱(是捐赠给学校用的)为自己的情人买飞机票、家里装修、买房、整容等。
看来贪念人人都有,只是有没有机会去实现。
所以我们想用教育的办法,让人变得更好,但当一批搞教育的人自身出了问题,谁又来救赎他们。
当孩子看到自己仰慕的对象,尽然是个骗子,那将会影响TA以后地成长。
当教育在教育孩子做两面人,说违心的话,写没有做过的事,我们怎么期待我们的今后,谁在操控这个社会。
学校理应培养正直、良善的人。
所以我们期望我们的老师能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当老师们善待每一位孩子,不因为接受了家长的宴请和礼物,而改变对孩子的态度。
这是我们每个家长希望的环境。
老师是个崇高的职业,职业的内涵使然,一个国家对老师的要求及给予的待遇,或者由社会自然确定的地位。
我不能想像孔子那时候,谁给予了他那么高地位,可以弟子三千。
社会认同很重要,如果一个社会不尊重老师了,那么这个社会也完了。
Bad Education, a new HBO original film starring Hugh Jackman, Allison Janney, and Ray Romano, tells the true story of the largest embezzlement scheme ever to target an American school district, which found students in Roslyn, New York robbed of over $10 million in funds.The movie was written by Mike Makowsky, who wa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in the town at the time the case unfolded. “I wanted to write something more personal about my hometown,” Makowsky told Vanity Fair, “and this story was ostensibly the biggest thing that has ever happened in it.” Here’s what you should know about the real events.Who is Frank Tassone?Tassone joined the Roslyn, Long Island school district 1992, and quickly became a popular superintendent. He introduced initiatives like community service requirements for high schoolers,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for kindergarteners, programs that earned write ups in the New York Times.Born in the Bronx, Tassone had earned two master’s degrees and a PhD at Columbia University’s Teachers College. There, he studied Dickens, and continued to promote literature in Roslyn, convening a local book club and increasing the membership of New York’s Dickens Fellowship literary club nearly tenfold during the years of his involvement with the organization.In 1999, he penned an op-ed for the Times about his district’s efforts to find qualified teachers. “The increasing demands of a profession that is still not as well compensated as many others, and a strong economy...widens the income gap between teaching and more lucrative careers,” he wrote.Still, schools in the community thrived throughout his tenure, with nearly all students completing high school and 95 percent going to college. A quarter of each senior class went on to attend a highly selective university. Schools in affluent towns like Roslyn, where the median income in 2000 was nearly 150 percent of the state average, often boast high student performance. But the community’s schools won acclaim for being among the best in the state and the country. In 2004,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named Roslyn High the 6th best public high school in the nation.
Tassone and his attorney in court in 2004.Newsday LLCHow did he defraud the school district?In October 2002, then-assistant superintendent for business Pamela Gluckin (played in Bad Education by Allison Janney), was discovered to have stolen $250,000. The theft was uncovered when a Home Depot employee became suspicious when Gluckin’s son, John McCormick, used a Roslyn school's credit card to purchase construction material to be delivered to his home. It was later found that McCorkmick had purchased $85,o00 worth of supplies for his contractor business using the Roslyn credit card. Tassone convinced the school board not to press charges against Gluckin, arguing that it would cost the schools more money to continue paying her $160,000 annual salary during the years of legal battles that would ensue than it would be to demand that she repay what she’d stolen and allow her to quietly resign.In early 2004, an anonymous letter was sent to the school board and local newspapers accusing the then 57-year-old Tassone of stealing from the schools. “We believe that Dr. Frank Tassone participated in this embezzlement scandal so as to support HIS lavish lifestyle, with the help of Ms. Gluckin,” read the letter. “He submitted ... his personal credit-card statements, bills for personal vacations and trips, and various household bills ... and included them in the cover-up.” The letter writer was never named, but the missive sparked investigations into Tassone, who resigned from his position after it was discovered that a contractor paid $800,000 by the school was actually Tassone’s partner of more than 30 years, Stephen Signorelli.
Tassone’s partner Stephen Signorelli in 2006.Newsday LLCTassone and Gluckin covered their tracks by roping in conspirators and sharing the ill-gotten cash widely. District employees with oversight jobs were given bonuses; Debra Rigano, Gluckin’s niece, worked as an accounting clerk for Rosalyn schools and stole more than $850,000. Investigators discovered that seemingly legitimate checks were written to vendors and were then cashed by the conspirators. One million in cash was drawn out of ATMs, while 74 unauthorized Rosalyn school credit cards were circulated among the district employees and their friends and family members.Ultimately, more than $11 million dollars in thefts would be uncovered. The district had paid the rent on Tassone’s Upper East Side apartment, funded more than $55,000 in fees to a weight-loss doctor, $33,000 worth of his local dry cleaner, and $50,000 in flights to London in the Concorde. Gluckin used district money to buy four houses, while Tassone kept his Manhattan apartment, a house in the Bronx, and bought a home in Las Vegas with an exotic dancer. Hundreds of thousands were spent on cars, including a Jaguar and a BMW; Rigano bought a Rolex, and Gluckin paid her pool cleaner with district funds.
贪污这个东西,太正常了。
贪污这个东西,太正常了。
一百万是贪,一分钱也是贪。
小到一颗回形针,一个口罩,大到上万上亿。
每个人都出于不同目的,却出于相同原因,拿着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们常常批判大老虎,而忘记了自己也经常占小便宜,甚至并不觉得自己是在贪,更不会背负一丁点罪恶感。
子女放学回家,顺走讲台上半截粉笔去涂鸦;姥姥上街捡了五块钱充了菜钱,回家时嘴里还嚼着一颗超市里“尝味”的葡萄。
爸妈下班回家带着从单位帮你弄两张身份证复印件。
饭后一家人看新闻一同批判着某高官落网说这厮贪了几个亿,好坏好坏的。
谁又能真正做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呢?
贪的多与少只和你能力及胆量有关。
真正憎恨贪污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涉世未深内心十分纯洁的孩子,另一种是嫉妒别人比你贪得多的人。
我不是给贪腐洗地,而是在给人性洗地。
只要人类存在,贪腐永不会灭。
谁年轻时没点美好愿望,愿这个世界没有坏人,没有贪腐,人人守规矩,世界大同美好。
可惜那只是童话,现实永远是现实。
人性本贪,你我皆是。
心情是白人过得太假惺惺的幸福了连痛苦都这么的没有人味
休杰克曼演的还可以吧
会有几段戏很有张力,Hugh Jackman在演技上给出非常不错的答卷。
7.5/10 分。初看,蓝光。休·杰克曼,金刚狼都老了。。。《极品老妈》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工作呀,不用当公寓管理员了,哈哈。。。
给贪污犯洗白的电影,影片叙事很平,没什么反转。
找错片了,硬着头皮看完,意义不明
一般般
复古的腔调和刻意的黑色幽默感,搭配上这个新鲜的题材,和狼叔风趣性感的表演,实在是有些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只是剧本实在一般,不然还会更好。
哈哈,有意思
闷
撕开精英渣男的伪善面具?挪用公款罪大恶极,但能花钱把一所平平无奇的学校带入全国前四也是一种本领,正反两面性都做得不错,主人公的立体感是我们值得效仿的模板。
体制不太一样所以很难共情但是又想到我校的豆腐渣工程我想说简直一模一样,拍的不够有看点不够曲折唯一的看点是禁断的师生恋,好嗑的想死但太短了!!!!BTW休叔这部里面的造型也太显老了吧感觉在演死侍和金刚狼之前应该有狠狠做医美
精致深柜老男人的典型性生活。最近烂片看多,以后打分偏低点算了。
狼叔~~
Frank也曾真心只为教育不为钱财,但是时间久了心里便不平衡了,为什么自己付出那么多,却从来没有得到回报,开始挪用公款,但他也用自己独有的方法鼓励着年轻人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只能说这个世界真的是不公平。
观感很不错,休杰克曼的老基伏枥,竟然很有魅力。这个时代,似乎什么东西背后都有一套生意的逻辑,还能如何呢?
很爽的一部电影,有前情铺垫,有台词呼应,男主角多面性一层层揭开面纱,每一面都让人很过瘾。包袱一个个抖落,到最后结局神来之笔。因为艾莉森珍妮,所以多给一颗星。
不震撼(?
为什么叫bad education?我觉得连主题都没表达出来,反而拍成了一个不太丰满的人物传记。
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