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港产片,已经相当衰落,这种赌场+搞笑无厘头的影片我是不愿看的,被拉去强看,也算是一种感叹吧,之前风靡全亚洲的乃至世界的港产片怎能沦落至此,尽管有多位重量级明星加盟:周润发、刘嘉玲、梁家辉、余文乐,还有灵光一闪的刘德华,外加内地当红童星王诗龄,都不能挽回题材的缺陷和剧情的老套呀。
这部电影是哥买了票去电影院看的,所以劳资就要给好评,就要五颗星,就是不说you can you up,我就不就哔哔发哥老了,刘嘉玲出场很少,最后有刘德华,吴越变帅了,谢霆锋变余文乐不太开心,还有好几个大腕的酱油对了,王诗龄倒是无违和的乱入了下一部不知道有没有周星驰,我倒是很希望吴京出现和吴越演个亲生兄弟啥的
动情是容易的 因为不会太久远远的仿佛可以触摸留恋是不幸的 因为曾经拥有夜夜被思念缠扰着无奈我们看懂彼此是彼此的过客啊爱情是个轮廓不可能私有把最初的感动巨细无遗的保留心中不容许让时间腐朽了初衷所以放手 所以隐藏 湿透的袖口不要挽留 不要回头 记忆续相守快乐是容易的 因为短暂逗留不必换算时间磨合深爱是残忍的 它不喜新厌旧你我同困在这漩涡无奈我们看懂彼此是彼此的过客啊爱情是个轮廓不可能私有把最初的感动巨细无遗的保留心中才不容许让时间腐朽了初衷所以放手 所以隐藏 湿透的袖口不要挽留 不要回头 记忆续相守花儿枯了 时间走了 没有不舍得心脏停了 空气死了 爱从此停格————————————————有些歌要看了电影才会跟着觉得好听之前听歌留意到蔡健雅出了新歌,马上试听,然后没有感受到音乐中拉扯的情绪,直到看了电影。
嘉玲饰演的是很女性化的一个角色,身边的男人换了一个又一个,心里却只有发哥一个,也许仅仅是因为没得到而已。
爱情是一场博弈,不甘心的较量,不懂得放手,不知道愿赌服输,固执于赢。
这样的女人虽重情,但愚蠢。
爱情哪有什么输不输,赢不赢的。
坠落于空的结局,他会永远记住她的容颜么?
还好电影不童话,没有安排他拉住了她,举办一场浩大的婚礼。
而这样的结局让我想到七堇年写的也是我最喜欢她的一篇——《流景闲草》,有说在日本明治年代,曾有一个年轻女子跳瀑自杀。
她并不是失恋或者厌世,疾病或者绝望,只是因为觉得青春年华太美,不知失去之后如何是好,于是不如像樱花那样,在最美的时刻死去。
之前看上一部的时候还有些话想说,现在真的够够的了,这部电影真是好多地方让人尴尬无聊,说实话就像看片子的感觉总想快进看看高潮什么样子,看看后面还有没有看点,实在不想听无聊的台词和看尴尬的人物表演,我就这么说,如果里面那个小女孩换成一个瘦瘦的安静温柔的小妹妹我就真的没有人可以看看了,想想发哥也不容易,不想太吐槽你,里面还有我喜欢的演员真不想说太多不好的话,但是想求求各位不要再毁自己形象了好么?
这样的东西是给人看的吗?
拍的是什么玩意?
我大姨夫都快从菊花里喷涌而出了!
还是忍不住上来吐槽一下,看了排名前面的影评,觉得对王晶导演的喜爱冲昏了基本的观影感受和视角。
首先我对王晶导演没有任何看法,不了解应该可以客观地看这部电影。
其实电影的开头还是可圈可点的,张家辉演的不错,和他女儿的调侃还是让人感到父爱的降落。
还有炸安全屋和追船的场面特效很刺激。
加上傻强的川普应该就是本片的亮点了。
而周润发只是个搞笑演员,性格怎么样不知道没有体现,潇洒?
爱捉弄人?
那么这个人物就没有生命力,虽然拍的很热闹,但太物化。
导演差劲到让演员穿着幽默的外衣却没有任何灵魂,是中国电影的特色。
还有余文乐,很不喜欢,他要干嘛?
他在电影里是干嘛的?
国际刑警?
和周润发父子感情深重?
不好意思,在他本人的表演中没有看到丝毫体现。
刘嘉玲,我很喜欢她,很有味道的演员,这样的演员一定会添色不少,但是平庸的故事线让她显得多余累赘,根本没有正常角色应该有的贯穿始终,最后死了,为啥?
我就是看到这里,吐槽水平太烂的,几个主要演员没有演出人性没有关系,怎么连最爱周润发的女人也这样?
电影就是有那么些个笑点而已,我也笑了很多次,但是如果要写影评我不得不说这不是部电影,没有艺术性,没有最基本的人性刻画,不够标准,我再也不想看缝缝补补,拼凑的笑话,这是侮辱我的智商。
这部电影里面只有张家辉这个角色达到正常,有情感和情节,和完整的人格体现给观众。
周润发不是个真人,是导演物化后的碎片,是搞笑+风流倜傥+魔术手,没有内在。
余文乐直接无视,看了电影的就知道,刘嘉玲本来很好的,但到最后没有任何交代的死了。
所以,只要正常,耐心的展现人物本来的性格,即内在的统一性。
而不是分裂,是电影最基本的。
我不是专业人士,但是没办法不吐槽了,最起码得电影原则没有,我们的观众用各种角度看有啥用?
在一个基本的逻辑,基本的正确再去探讨好不好?
压根在讨论一个不伦不类的东西有意义吗?
你们愿意沉浸在国产烂片里?
但凡正常演,正常导的片子就不是烂片,那为啥我们的烂片这么多?
人都演不出人味来了,还谈啥?
难道你们看不出来拼凑剪贴的痕迹吗?
所以,我讨厌拼凑出来的东西,从各个局部剪下来拼成个人。
人不是那些标签,而是人能演活这些标签。
希望国产电影能稍微用心点,真的。
但最重要的是观众,什么样的观众什么样的电影。
有不同意见的朋友希望有针对性提出来,不要泼皮打滚骂人喔,嘿嘿!
希望大家多多发声,让我看看大家的观点喔!
随着内地喜剧的崛起,香港喜剧片越发越让人觉得失去了味道,由其是在形式上,越来越没有开拓创新的思路,尽是用以前的内容来铺垫剧情,玩世不恭又没有真正喜剧上的意义,仅仅逗人一乐博人一笑,看完后完全不记得什么内容,让人感觉不到电影的诚意,而没有再看一遍的冲动。
作为《赌神》系列的一个分支,电影的故事剧情融入了太多速食化的东西,截取了时下最为火爆的时尚元素又满满的充斥着二逼青年的欢乐,不得不说高大上的香港喜剧电影也开始走上了城乡结合部的不归路。
王晶作为最早一批进入大陆拍电影的香港导演,至始至终一直在追随大陆人的喜好,相对于网络上二逼青年快乐多的时代洪流,他也相对的将这种现象融入了自己的电影里,虽然没有什么内涵可言,却满满的充斥着人们对现代娱乐享受的浮躁,用最粗俗扮傻的方式来发泄对现实物质取向的不满,进而让自己寂寞空虚又无助的心灵暂时放下,享受一丝没有生活压力的无脑快乐。
不过作为港片来说,电影已经完全放弃了营造好的故事,反映社会现实的路子,彻彻底底完完全全的沉浸在无厘头的风格上无法自拔,抛弃了港片独特的人文情怀而只是汲取所谓的娱乐元素,让电影就像香港脚一样,有着富贵命但又长着富贵病,看似高大上的样子,却又是实打实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作为以质取胜的今天,内容成了检验电影成功的标准,不过作为大陆影迷的观影水平,并不一定好电影就会被人欢迎,相反的却是电影越热闹,观众越喜欢,越闹腾越热闹越是符合中国人的心理,电影作为标准的商业电影,大胆的使用了其他商业电影内容元素的借鉴,运用枪战,高科技,酷炫技能拼凑起来而组成了一部热闹非凡的电影,让外行人看着十分热闹,让内行人不得不承认它的娱乐性极强,夹在两边人的边缘线上玩转乾坤,只能看着人家的票房节节攀升而说不出个所以然。
电影里面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都给人眼熟的感觉,无论是模仿《神盾局特工》里面的空中指挥所,还是《激战》里面的对垒,还是《这个杀手不太冷》的父女形象,都让电影充满了一种大众化娱乐的气质,拿来主义的猖狂让人找不到故事的原创性,批判他这种抢占既得利益的成果窃取,让中国电影的发展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我们从电影里无法找出推动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努力,反而一次又一次的陷入以圈钱为目的的攻坚战,从而对中国电影失去了希望。
不过王晶带领着一帮港台明星还是营造出来了一副大片的架势,险相还生的剧情,以及幽默搞笑的氛围,分分钟让止不住的开怀大笑,又分分钟的被它那精彩刺激的情节所吸引,虽然没有多少剧情含金量,但还是让人感觉十分精彩的一部片子,从内容上讲,电影几乎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但带给人的感觉却十分有趣,十分有创意。
电影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是王诗龄,一副憨厚可爱的蠢萌形象,却在电影里面能够做出意想不到的机智与聪明,不但完全让人被她的外表所欺骗,而且将众人轻松的玩弄于股掌之间。
已经一把年纪的发哥,在电影里面尽显装傻卖萌,不顾形象的进行无厘头表演,着实为这个算的上烂片的电影付出了很多,我们不否认电影的看点很多,但又让人说不出它哪点好,从心中就认定了它作为一部烂片的存在,当然也不会对它留下什么好印象。
电影最富有创造性的还算是机器人阿强,这个呆萌的机器人配上四川话确实给人眼前一亮,原来高科技的东西也可以这样用来搞笑,不得不说,这个创意是整部电影中最值得称赞的地方。
至于电影其他的地方,几乎香港电影里面的通病它都有,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电影在剧情上可谓是一塌糊涂,演员的表演与情节的设计更像是一种特别随意的嘻笑打闹,那种嘲讽式的表演更像是在侮辱人的智商,看完以后总有一种贬低大陆人的感觉。
不知道是自己想多了,还是对这样的电影充满深深的敌意,始终感觉这样电影的存在是在阻碍中国电影往前发展道路上的前行,它就像一颗毒瘤一样打乱了制作电影的规则,让原本制作精良的香港电影透露出一种香港脚的味道。
文/梦里诗书 用《澳门风云2》这个名字根本不足以囊括王晶此番的呈现,海陆空大战再现当年赌神威,润发家辉泰囧二人转博欢颜,诗龄爸爸去哪儿神穿插讨人喜,文乐师徒感情深,嘉玲凄美爱现真谛,若问如是传奇何以拍?
舍剧情,弃逻辑,方能有此致娱风云。
每个人都会有以自已钟爱的电影类型,在中国独树一帜的综艺片也能红遍大江南北,王晶并不是一个多么有天赋的导演,但绝对是一个合格的电影贩,他总能把握时下人们对电影的刚需,以最直白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作为贺岁片的《澳门风云2》便是一场揉以了所有元素的大杂烩,电影怀旧并调侃着过往的赌神,叮铃哐啷的枪战中有以潜伏的反转,带你游走于绝美的沙滩海岸,也让你看的到泰国异域风情,玩着叼炸天的高空争雄,也搞怪着并不那么高科技的机器管家,还附带玩了一场张家辉特别版《爸爸去哪儿》,对于一生致力于娱乐业的王晶来说,电影早已不过是娱乐。
如若说早年的王晶觉得电影还是需要剧情,喜剧还是需要意义的话,那么今时善于审时度势的王晶从《爸爸去哪儿》电影版的赤手可热,以敏锐觉察到在中国拍电影剧情是可以成为备选项的,只要逗的乐人,谁还会管你剧情是不是合乎逻辑,能不能暗合情理,能走马可观花的贺岁喜剧总是能赚到盆满钵满,又何须费脑在剧情上大做文章?!
剧情几近零分的《澳门风云2》不是王晶选择的,而是数以亿万的中国观众自已选择的,王晶只是真实满足了观众的需求,不知有多少人当看着那个满口四川腔,做着诸多傻事名为傻强的机器人管家,还能纵声而笑……这是一场致娱的风云,每个人对笑料的喜闻乐见是一种再为正常不过的生理反应,但真正的喜剧佳作,娱乐只会是电影的手法,绝非如此番的本末倒置。
本片相比澳门风云系列的前一部好太多了,整体的场面更加宏伟,特效也更加精良。
发哥依然表现出非常强大的boss气势,辉哥饰演的小马也依旧神气,从眼神中能感受到巨大的威力。
另外影片中的喜剧元素有不少,但能让观众真正捧腹大笑的地方却很少,很多笑点实际上都是比较尬的笑点。
另外部分动作场面也非常普通和一般,没能表现出很新颖的地方。
《澳门风云2》这部片子本身的质量自是不必多说,而其作为今年贺岁档票房的冠军,2周内在内地市场上拿下近8亿的票房,单凭这一点,也是足以作为现象性的电影来说一说了。
首先要声明的是,以票房上的成功来说明《澳门风云2》作为贺岁片是一部优秀的片子,显然是不成立的。
本片的确在笑料上下了功夫,很多观众也的确买了这个账;但即便作为单纯以娱乐为目的的贺岁片,本片也算是硬伤颇多。
本片虽然确实费了精力也确实迎合了很多内地观众的审美趣味,但它所用的梗大多是低级的,有些甚至是恶俗的,这些梗对于影片本身的推进是有负作用的。
如同本年度春晚的部分语言类节目一样,本片硬是把一些长存在民间的、恶俗的、膈应人的幽默方式拖入片子的叙事中,不仅在喜剧的层次上自我堕落,而突入的笑点段子也打破了片子本身的叙事逻辑,让稍微认真一点的观众在了解情节推进的过程中不断被打断。
稍微严厉一点地说,本片所谓的幽默段子,是对认真观众的智商和观影态度的双重践踏。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本片作为贺岁片,是不足以和多数的冯氏贺岁片相类比的,而大致可以归到和快乐家族的片子同一档了。
贺岁片轻松一点,娱乐性强一点,当然是不错的,但起码要在价值观上稍微有一点社会责任心,要在电影完整性上稍微尊重一下,怕是稍微做到这两个“稍微”,才能说是一部合格的贺岁片,才能说是对得起观众手中的那张电影票吧。
进一步地讲,若从电影的角度来看,本片无疑更是不及格的。
尚且不说为什么“澳门”风云的故事发生在曼谷,为什么国际刑警全是中国面孔,为什么警察反被犯罪集团追杀,为什么从飞机跳下去不是自由落体…(此处省略十万个为什么),光是本片的归类都足以使人头疼了。
这是一部赌博片?
是警匪片?
是喜剧片?
是战争片?
是科幻片?
是爱情片?
是公路片?
是亲情片?
随着影片推进,一会儿赌博,一会儿枪战,枪战打着打着怎么好像打成了小战争,为什么逃着逃着怎么变成了《泰囧》,然后又不知怎么的开始了寻母之路,又不知怎么的续起了同样不知怎么分的恋情,还有时常打酱油的机器人,时常突入的烂笑话段子,这些都不得不让你感慨本片元素的多样性。
这种程度的元素混搭风格,能出其右的,怕是只有不久前的《富春山居图》了。
当然不是说混搭不好,但混搭的每一个元素都讲得足够差,差到每一个元素都能单独比肩一整部同类型烂片,才是本片导演特有的功力吧。
另外,本片自始至终弥漫的无缘无故的感情、无缘无故的使命感,并不能把观众真正带入到故事本身之中;当然,本片似乎也不存在一个可带入观众的所谓情节,因为片中多数场景的设计并不考虑其在故事中的作用,所以越是认真看情节,便越发现这些个情节不过是废柴,更遑论人物的塑造了。
当然,若真是以对待电影的态度来对待《澳门风云2》这样一部片子,倒是真的显得我们影评人太过小家子气了。
那还是不如把本片放在一个大环境下来考量一下票房大卖的这一现象好了。
从港片上世纪末走向衰弱、香港电影人开始北上探索内地市场算起,港片内地化也走了差不多20年的路了。
一些香港导演利用港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对中国内地的巨大影响开始了酒壶装新酒的尝试。
有些经典老片如《甜蜜蜜》《东邪西毒》等经过修复直接在电影院复映,有些影人则依据自身之前的作品再创作类似作品,例如徐克的《龙门飞甲》之于《新龙门客栈》,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之于《大话西游》,成龙的《新警察故事》之于《警察故事》等。
而王晶这部《澳门风云2》以及前作《澳门风云》和他自己之前的作品《赌神》《赌侠》等,显然也是有一种利用旧作的知名度来换取同类新作的票房的承接关系的;片尾更是直接摆出了发哥和华仔在《赌神》之中的经典形象,摆明了“我就是在吃老本”的态度。
值得肯定的一点是,本片倒是在保留一定传统港片元素的同时,加入了不少内地本土喜闻乐见的元素。
本片之中的兄弟情谊、怎么打都打不死的主角、智商无下限的配角、力量无限夸大却喜欢单挑最后毙命的反派、呯哩哐啷的枪战、情节上的小反转等都是八九十年代十分常见的元素;本片对这些元素的应用倒也还算娴熟。
与此同时,本片也在台词上呈现了“土豪”“二货”“喜牛牛”“No Zuo No Die”等内地流行词汇,甚至让你想起《爸爸去哪儿》《泰囧》等内地综艺节目或本土电影以及不就之前流行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
内地观众对于老港片的缅怀,加上接地气的流行语台词,造就票房上的成功,自然不是难事。
可以说,虽然本片缺乏基本的叙事逻辑、人物塑造及电影责任感,但本片作为商业片,是基本符合当下内地多数电影观众的口味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内地电影市场的相对不成熟。
随着大量不是在老港片熏陶下成长的新一代年轻人走入电影院,以及观众整体审美趣味的变化,像《澳门风云2》这样的本身质量又不高又吃老本的电影,仅靠对内地流行元素的吸收,在几年之后还能否收获像今年这样的票房成就,能否斗得过更本土的内地片子或者视觉特效无与伦比的好莱坞大片,就很值得质疑了。
另外,《澳门风云2》这种拍片的方法是港片内地化进程中不可取的。
本片在港片再创作的浪潮中绝不是一次优秀的再创作,甚至谈不上“创作”二字。
类似《西游·降魔篇》《龙门飞甲》等虽然借助了旧作的影响力,但其作品本身就有相当程度的创作,本身就有相对上乘的质量,也确实为观众呈现了又一次的心灵震撼或视觉盛宴;而《澳门风云2》就基本属于迎合低端趣味、吃老本、胡拼乱凑的大杂烩罢了。
《澳门风云2》的这类制作,是不值得效仿的。
这不仅仅是说在商业成功上的复制有风险,当然也是对电影艺术的损害。
更为重要的是,这让人想起香港电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大量跟风、粗制滥造的现象,而这种跟风最终导致观众的不买账,港片开始在东亚东南亚直至本土市场上连连败给好莱坞。
二十几年前的事情,在而今高速发展、影片质量参差不齐的内地市场上重演也不是不可能;而当下若是发生内地观众的不买账,那将是港片北上的一次大退潮。
* 若你觉得本片影评对您有帮助,想了解笔者更多的影评,可以关注微信公众账号“说起电影”:IUmovie。
评分50分,不及格。
王晶赚了点钱后又不正经了,严肃对打桥段和低俗搞笑桥段随机交替出现,让我无法入戏,时不时会跳出来,怀疑是否在看同一部电影。
故事反转完全无厘头,王晶说要反转就反转,无逻辑。
片名无厘头:故事主要在泰国、深圳进行,不在澳门。
演员:发哥表演浮夸,演技全浮在脸上,让人很失望。
张家辉演得非常好,每一个表情都有戏。
刘嘉玲已经在北爱等多部片子中演好”老吃老做“的女人了,我觉得她最后带着降落伞跳下去才比较有戏,而不是脱掉降落伞来煽情。
刘德华最后出来做发哥跟班,个人觉得有点掉价,没必要。
PS:王晶片子里的美女一向很多。
这次的几个都很漂亮。
烂到精致恍若美的浮夸电影。
被我恬恬妹妹萌一脸
讲四川话的机器人还算是笑点,发哥真的老了,都瘦了,以前没觉得他是长腿欧巴来着……
哈哈哈哈哈
茶餐厅的快餐
拼图式喜剧,很用心,就是不好笑~
贺岁片,大家一起乐呵,片尾有彩蛋😄
比泰囧好看 不好意思都黑你半年啦 我来认个错 家辉哥好机智 润发哥好肌肉 嘉琳姐也脸太僵了吧!
『澳门风云2』挺欢快的影片,安全屋的对战挺火爆的,可以看到很多似曾相识的桥段,应该也算是对曾经香港赌片黄金时代的一个致敬把,特效方面,飞牌做的真的太扯了!后半部分的剧情对此前半部分显得有些杂乱。片尾赌神赌侠的彩蛋真心才是全片的最高潮!
3.0/10 分。
还是不错的啦。有点乱,但是整体线路没什么问题,这种炫酷的科幻加赌博加无厘头搞笑肯定吸金。傻强加了很多笑点,周润发演的好卖力。养眼的是各种胸。阵容强大,刘德华、曾志伟都是来打酱油的。 大年初一看很过瘾
无厘头笑笑,倒也还行。
都老了...
合格的贺岁片了
4颗星献给永远颠倒众生的发哥!
纪念!
看到发哥一大把年纪还装傻扮丑也是蛮辛酸的。王晶依旧只会拍无厘头段子合辑。
竟然是今年春节档最具娱乐性的电影,比第一部强,虽然都是以前王晶自己玩剩下的,典型的隔夜饭味道,但火候比较正,炮制出来的感觉依旧,快节奏屎尿屁恶搞,还有观众喜欢的动作场面+大胸妹,故事乱七八糟但追求极致的娱乐,连喜之郎广告都有趣,结尾高能彩蛋继续大赞
不论是这群老人还是这个情节,都是在消费情怀
槽点不能再多。不值得看……虽然我笑得很投入就是了
看点是四川话卖萌的机器人大叔和眼花缭乱的飞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