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庸才》喜欢二阶堂富美,看了《杀手阿一》喜欢浅野忠信。
那个穿着红色连衣裙奔跑着的少女和那个有着一头黄发的裂口青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富美仿佛天生有种演神经质少女的天赋,浅爷不用说,其气质太独特,也是出演精神偏执角色的老手了。
所以看这两位演戏就像看两位“变态”如何相处。
影片从一开始的冷冬之白,到后面的盛夏之灿,从养父和养女乘上一趟汽车出走,或者说逃难,想要远离命案,远离人言可畏。
生硬地分开,岁月流逝,前者或许还能看出些许温暖,后者慢慢显出颓唐,腐败与糜烂。
但是,他们的故事,可能从一开始就预示着结局不太美好。
不仅是冰河里的尸体与遗落的眼镜,被开喉的警察和堆满垃圾的房间。
更是背负的罪恶。
也许所有的美好,都在那雪地里,纯粹的一吻。
"你在等我?
"“嗯。
”相视而笑。
觉得这就是他们的日常吧,就这样早晨吃着面包和荷包蛋,一起生活在宁静的小镇里,小别与相聚,家里有木质的家具和温暖的火炉。
仿佛那个冬天就是全部了。
所以后面的夏天才令我觉得如此残酷。
浴血交融那段全片最美。
我们仿佛开了上帝视角般,耳畔好似有人在说,呐,你看,这是禁忌的烙印,却又散发着夺人心魄的美感。
如果这只是个鬼父与少女的故事或许会落入三级片的俗套,但是这是成熟的少女灵魂与孤独的男人灵魂的故事,这样看来,就显得令人唏嘘。
两人一起踏上旅途,乘车出走 便是我想象的最好的结局,如果电影在这里画上句号,或许他们会就这样相守一生,过着普通的生活,有着平凡的日常也说不定。
无奈现实有它的安排。
想起《小王子》里狐狸对小王子说的话:“ 对我而言,你只不过是个小男孩,就像其他千万个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样用不着我.对你来说,我也不过是只狐狸,就跟其他千万只狐狸一样.然而,如果你驯养我,我们将会彼此需要,对我而言,你将是宇宙间惟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惟一的了 ”大概少女与男人就是这样的关系吧。
他们明白,彼此于对方生命的存在,任何人也替代不了。
电影最后一个场景,少女成长为女人,男人也老去了,一个化着精致的妆,一个衣衫褶皱已现颓唐。
两人于豪华精美的餐厅里隔着餐桌相视,我仿佛看到当年地震的废墟中,年轻男人也是这么与女孩相视。
是岁月,也是你。
PS:不说了,我要去补富美和浅爷的电影了
每次看二阶堂妹子的电影总是那么地压抑,对于这一点其实我还是蛮佩服二阶堂的,她接拍的每个角色都很有挑战,因为每个角色都富有个性,并且有着自己特立独行的人生观。
其实导演在片中想要试探的是女儿和父亲之间的那种伦理关系的底线,父亲和女儿之间会不会存在着超越亲情的更进一步的亲密关系。
而对于父女之间更进一步的亲密关系,片中的女主也给出了自己的解答“当时真的只是太幼稚,现在我完全已经把他当亲人看了”。
这也是一种比较靠谱的解释,因为年轻的小女生总是会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她们的心智在叛逆期的过程中会对一些社会中的伦理纲常产生批判性的思维,从而诱导她们去尝试突破那些道德底线,并从这种刺激当中得到属于他们的成就感。
可在最后女主要谈婚论嫁的时候,女主还轻佻地勾引自己的父亲,这样的安排作为结局只能说是导演把所有的观众都戏耍了一遍。
作为观众,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女主的这种做法哪,是她对父亲之间的感情还年年不忘哪,还是由爱生恨,用这种方式来挑衅自己的父亲。。。
这也是导演留给我们所有人来思考的问题。
其实这个片中的女主和渴望里的加奈子有着共同的特性,他们都用自己的方法,亲手毁掉了自己的父亲,一个是把自己的父亲变成了一个疯子,还有一个则是把父亲变成了一个消极度日的废物。
这是她们想要的结果吗?
还是导演在片中充当了上帝的角色,因为这些父亲的所作所为而制裁他们,让他们堕入地狱?
整部片子就是这样,矛盾自始至终贯穿在全片当中,仿佛一切都是在道德的底线边缘徘徊,而这些都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因为没有人能够给得出真正的标准答案。
在他带着十岁的她在夜里两旁树木成排的窄道上开车时,她想起曾经家人全部的离去而哭泣,他眼神反复在前路和哭泣的她身上,最后想出唯一安慰的话“从今天开始 我就是你的了”这或许也算是一种不一样道路的明显开端了吧。
他们意识中的联系方法是如此单一而孤独。
最终却有了共鸣然后一步步无可奈何成了共犯。
可是不管怎样,还是无可避免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充满无力感。
那场血雨最开始不怎么明白后来觉得像是意识流也像是世界崩坏和溃烂的感觉。
倒是最初以看高良的目的发现其他演员也很有意思。
足足一小时四十分钟高良小哥才出现。
对于小花,总是觉得戴眼镜有点怪怪的喜欢不起来。
但是她的美感于我而言又是是有是无。
真是奇怪。
腐野这个角色倒是挺有味道。
不过倒蛮喜欢这部片子拍摄风格的。
浮冰的声音。
冬日的雾气。
被切的鱼头。
夏日的光线。
有些时间段镜头切换也蛮惊艳。
比如高良第一次出现的镜头
还有后来的她舌头上他送的耳钉和她与高良第一次见面的穿插。
或许真是太像小孩子而对生活充满无力感。
还未看过原著只是看了第一遍电影,所以比较粗浅,可还是想写下这些。
短评写不下,并不是系统的整理。
我认为小花对父亲的并不是爱,因为父亲是她在灾难后的救赎,可以说是唯一拥有的东西,而她原本拥有的,在海啸中全部失去。
她是极致的占有欲。
电影从前部分到杀了大盐爷爷都在表现这一点。
而父亲在电影中的刻画比较弱,但在后半部分,颓废的父亲躺在昏暗的房间,眼角泛着泪的呢喃:“我只是想做个父亲。
”我认为,父亲对小花的感情很大一部分是亲情,是一种病态的亲情。
前面也提到他在激动下差点勒死他的母亲,也可以看出,他也是一种极致。
但他渴望的是亲情与家庭,但这份爱又太过了,达到了病态的程度。
若是小花真的爱父亲,那么两个人一直这么相伴又何尝不可呢?
在最后订婚的餐桌上,她还依然挑逗着父亲,可以看出她对父亲的强烈独占欲。
而父亲的世界变成了只有她一人,她却选择了富二代嫁了。
另外,虽然后来泛黄的衬衫和堆满垃圾的屋子可以表现出父亲的颓废,但小花却并没有收拾或者帮父亲买一件整洁的衣服。
相对的,自己的房间与着装完全像在另一个世界。
感觉父亲挺悲哀的。
很多人觉得片子后半段不好,我却觉得恰恰相反,它把原著的第一幕调换为影片的最后一幕,举重若轻地调整了片子的重心:不是天地不容的伦理、爱欲、罪孽;也没有天灾、人祸、谴责,一起覆灭;有的只是流水一般的现实、稀释了一切,任是再沉重、深刻的羁绊,最终都会回到应有的轨道。
要的只是一颗真心,想全然的交付?
哦、不,最终,你我都会带上假面,成为那样的人、那样的家人--形而上的孤独。。
而且,大家都在说女孩的占有,我却始终看到的是男人的孤独。。
(也许是我太喜欢浅爷的缘故?
哈哈[偷笑])
原作是樱庭一树,还拿了直木赏。
说实在的,就个人的观感,电影本身一般般,故作意识流,拖沓的大段情绪描写,时间线衔接也比较生硬,不过中间的几段闪回运用地倒是很漂亮。
萝莉是二阶堂富美演的,与麻酱或gakki那种气质不同,带着一丝神经质的妖异,掩藏在清纯女高中生面庞下的欲望和偏执,让人印象深刻,奔跑在北海道的浮冰原上时,画面也是美的绝伦。
养女和养父产生不伦,其实算不上什么新奇之事,也偶见诉诸报端,可这故事看过之后,总觉得哪里不对。
花成年之后对淳悟鄙夷的由来不甚自然,少女时对养父的依恋已消失殆尽?
那二人的感情究竟源自何处,单单是发自灵魂的寂寞,疯狂的独占欲望,再无其他吗。
所以花结婚时的心理状态我没法好好的理解,全推给现实带来的改变也实在是太敷衍。
其实他们的生活和白夜行里雪穗与亮司本质上并无二致。
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下场,从背负起不伦的爱恋,到杀人的罪恶,已根本不可能再回到正常的生活。
二人都没有获得新生的资格,过往对他们而言是一生都走不出去的魔咒。
我的世界没有白天,只有永远的黑夜,唯一的太阳就是你,一旦躲开,就是无尽的黑暗…电影最后的结局略有开放,或许最后两人发现,真的走不出去吧。
想到一些题外的,表面上看这也属于萝莉有毒的故事,刚好前些时候看了东野的虚无的十字架,相比日本作家对于青少年精神状态的关注,国内那些写写青春文学的作家,层次实在是…主旋律里正值青春期的少年,过着平静而充实的懵懂生活,然而一旦某天生活出现了异变,面对那些自己无法驾驭和理解的欲念,做出的行为完全不可控,就此改变的,是一生。
比起成年人深思熟虑的犯罪,这种来自原始罪恶的冲动,才是真的纯粹。
淳悟和花之间有一种隐秘且怪异的亲密感。
淳悟对花过于宠爱,即便是不敏锐的人,可能只会觉得关系真好啊,或者有些别扭,而在敏锐的人来看,会产生“他们不会…”的猜想。
浅野忠信的舌头很能唤起人的欲望。
纹别总是在下雪,及膝的大雪,海边发出怪异声响的浮冰。
淳悟一开始是海员。
(书上是海上保卫局,小花称之为海上的警察)我很喜欢他们之间那种隐秘且怪异的亲密感,花无聊的时候躺在地上,从淳悟的手臂和大腿之间穿过,躺在他的大腿上,用口交般的方式吮吸父亲的手指,打发时间。
尤其是被父亲的女友撞破也没有停止,女友畏惧又惊讶地叫淳悟出来一下,淳悟拒绝了(我第一次在日系作品里看到有人这么不礼貌地拒绝)。
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也并不想听别人的意见。
当花在雪中等淳悟从海上回来,我想他绝对不是第一次亲吻花。
或许花第一次邀请他时,或者更晚一些时候,他们就建立起了这种没有边界和底线的亲密关系。
完全可以理解这种想法,想和父亲变得亲密,更加亲密,超越血缘的亲密,亲吻,在室外接吻,像吮吸乳/头和一阴/茎样吮吸父亲的手指,平时叫他的名字,欢爱时叫他“父さん”。
只是因为很寂寞,想要变得亲密,想要融为一体,只是因为这种心情太强烈了。
1.导演的色调和节奏我都很喜欢,就很慢,很压抑,然后色调很冷很低饱和度。
之前的濑户内寂听小说改编《夏之终结》也是这个调调。
而且这个导演喜欢用一些景物镜头,非常有味道,很有安东尼奥尼的风格。
2.改编好评。
比起原作倒叙让人最后活生生吞翔,本片按照时间轴开始20分钟就重口的无法直视,一副“爱看看不看趁早滚”的高冷范。
H和原著比起来可谓是少而精,浅野叔和白富美确实把那种色气满满的感觉演出来了。
3.白富美演幼女完全不做作,五星好评。
我本来以为开头那个超萌loli会演原著小学生女主舔手指那段,但是可能导演也觉得太丧失不太好,还是牺牲了白富美演这一段。
导演我也想舔浅野叔的手指。
4.血雨五星好评,全剧唯一的高饱和度亮色块出现的地方。
让我想起来solaris结局那段。
5.女主年轻的时候为了男主要死要活,高喊“那个人就是我的全部”,中二病发作起来杀人什么的跟玩似的。
但是等男主年老色衰头发秃一块,女主立马找了富二代从良嫁人了。
简直真爱。
6.做完不洗手细节神还原。
我知道很多人看小说的时候都快被这个梗逼疯了哈哈哈。
7. 看原著的时候大家有人脑补刚哥有人脑补渡部叔,没想到最后是浅野一个人从头演到位。
要是这片子能分两段刚哥演年轻时期渡部叔演老年颓唐时期应该也不错吧?
(这样就有双份的肉看了)8. 总之是个好片!
女性主义的占有 阿冉这部片子是一部彪演技的佳作。
从第一个镜头——二阶堂富美从冰海里钻出来,露出一个笑容开始,她在整个片子里展现出了惊人的魅力和演技。
《四十九天的食谱》里那个演技惊人的配角少女已经足以独挑大梁。
这让我想到另一个日本演员,也是2014年电影旬报十佳之一的《小小的家》里面的黑木华,李狗嗨里面那个眼睛小小,面容平凡的小配角,不知不觉已经蜕变成柏林银熊影后。
演员的世界是残酷的,女演员的世界尤其残酷,这些颜值一般,靠演技闯出一片天的女演员令人钦佩。
以上是题外话。
这部片子有两个重要角色,男主和女主,但是实际上比较来看,男主只是一个配合女主的副角色,全片只有一个主角,就是二阶堂富美饰演的小花。
这一点在海报和题目上有明确的表达。
一部文艺片,海报透露的信息是极大的。
海报的设计就是主题的表达,把海报隐含的信息读懂,片子至少明白一半。
这张海报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从空间上来说,男主在上,女主在下,以位置和姿态来感受,男主对女主呈现出一种保护,女主对男主呈现出依赖,这是一种年上男-年下女关系的常态。
但是男主的眼神看向虚无,透出无法掩饰的茫然。
女主的眼神却直视镜头,她复杂的眼神在和观众直接交流。
这时候我们都会明白,她的姿态不是在表达一种依恋而是一种示威。
她用这种方式来告诉其他人,这是“我的男人”,这也是这部片的题目和内涵的关键。
这部片的核心不是父女乱伦,而是小花对男主的占有。
这是海报,电影题目,以及电影中男主握着幼年小花的手说出那句“以后我就是你的。
”这句话,三线一体,构成的一张大网所表达出来的东西。
所以说,香港对此片的译名“养欲之恩”,舍掉了影片的内核,只留下噱头,并不值得称道。
影片的前一半中,男主和小花的关系已经不正常。
我们不知道这种不正常是从何时开始的。
片中在小花嘴里含着耳环,在海边向女友半摊牌半示威的情节中,夹杂一段小花幼年让男主吻她的片段。
小花背对镜头,声音是非常幼年萝莉音,无法知道年龄。
只能说小花是从非常早就开始对男主产生这种不健康的占有欲,并且已经取得成功。
片中小花提到男主的时候,只会说“那个人”,或者直呼其名“淳悟”,只有在开玩笑和愤怒的时候,才会叫他爸爸,可见小花在心底是从来没有将其当作父亲来看的。
他们在法律上是养父养女,在血缘上是亲生父女关系,但对小花来讲,他们之间的爱与性是没有禁忌的。
同样的事件中,男主的角色显得非常平板,他所作的只是简单的回应和对小花肉体的迷恋。
片中看不到他内心是否有纠结和挣扎。
于是在影片正中的节点上,两个人在血雨中的交合顺理成章。
能把做爱拍成这样的魔幻的并不多。
在东亚人的理解中,血雨无疑是污秽的象征,是顶级罪恶的异象。
但是给我的感觉却只有美感。
甚至让我想起《心灵游戏》中那段男女交合时神妙的动画幻觉。
但现实是可悲的,小花只有将那个看到这段禁忌性爱,那个疼爱自己胜过疼爱亲孙子的老人引入冰海之中害死。
她站在冰上出神的时候,说出了一句内心深处的话,“全部都是我的。
”小花是一个可悲的角色,人经过巨大创伤的时候心理都会出现问题,而且这种问题是终身性的。
创伤的短期应激反应就像电影中的幼年小花,震惊逃避否定的心理保护机制,会隔绝人对事件的感情,变得麻木和迟钝。
她抱着一瓶巨大的矿泉水,目光呆滞,就是教科书式的心理防御现象。
只有在男主开车带她回家的时候,她才走出这个阶段,在车上痛哭流涕。
之后会进入一个更强烈,反复的精神痛苦阶段。
交感神经的兴奋会让她敏感易怒,并且不断的闪回。
她在海上对老人喊道“你可以游回来,像我当年一样”可以看出她从未忘记自己的遭遇。
在男主杀死拿着小花的眼镜上门的退休警察的时候,小花笑了。
当你愿...显示全文这部片子是一部彪演技的佳作。
从第一个镜头——二阶堂富美从冰海里钻出来,露出一个笑容开始,她在整个片子里展现出了惊人的魅力和演技。
《四十九天的食谱》里那个演技惊人的配角少女已经足以独挑大梁。
这让我想到另一个日本演员,也是2014年电影旬报十佳之一的《小小的家》里面的黑木华,李狗嗨里面那个眼睛小小,面容平凡的小配角,不知不觉已经蜕变成柏林银熊影后。
演员的世界是残酷的,女演员的世界尤其残酷,这些颜值一般,靠演技闯出一片天的女演员令人钦佩。
以上是题外话。
这部片子有两个重要角色,男主和女主,但是实际上比较来看,男主只是一个配合女主的副角色,全片只有一个主角,就是二阶堂富美饰演的小花。
这一点在海报和题目上有明确的表达。
一部文艺片,海报透露的信息是极大的。
海报的设计就是主题的表达,把海报隐含的信息读懂,片子至少明白一半。
这张海报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从空间上来说,男主在上,女主在下,以位置和姿态来感受,男主对女主呈现出一种保护,女主对男主呈现出依赖,这是一种年上男-年下女关系的常态。
但是男主的眼神看向虚无,透出无法掩饰的茫然。
女主的眼神却直视镜头,她复杂的眼神在和观众直接交流。
这时候我们都会明白,她的姿态不是在表达一种依恋而是一种示威。
她用这种方式来告诉其他人,这是“我的男人”,这也是这部片的题目和内涵的关键。
这部片的核心不是父女乱伦,而是小花对男主的占有。
这是海报,电影题目,以及电影中男主握着幼年小花的手说出那句“以后我就是你的。
”这句话,三线一体,构成的一张大网所表达出来的东西。
所以说,香港对此片的译名“养欲之恩”,舍掉了影片的内核,只留下噱头,并不值得称道。
影片的前一半中,男主和小花的关系已经不正常。
我们不知道这种不正常是从何时开始的。
片中在小花嘴里含着耳环,在海边向女友半摊牌半示威的情节中,夹杂一段小花幼年让男主吻她的片段。
小花背对镜头,声音是非常幼年萝莉音,无法知道年龄。
只能说小花是从非常早就开始对男主产生这种不健康的占有欲,并且已经取得成功。
片中小花提到男主的时候,只会说“那个人”,或者直呼其名“淳悟”,只有在开玩笑和愤怒的时候,才会叫他爸爸,可见小花在心底是从来没有将其当作父亲来看的。
他们在法律上是养父养女,在血缘上是亲生父女关系,但对小花来讲,他们之间的爱与性是没有禁忌的。
同样的事件中,男主的角色显得非常平板,他所作的只是简单的回应和对小花肉体的迷恋。
片中看不到他内心是否有纠结和挣扎。
于是在影片正中的节点上,两个人在血雨中的交合顺理成章。
能把做爱拍成这样的魔幻的并不多。
在东亚人的理解中,血雨无疑是污秽的象征,是顶级罪恶的异象。
但是给我的感觉却只有美感。
甚至让我想起《心灵游戏》中那段男女交合时神妙的动画幻觉。
但现实是可悲的,小花只有将那个看到这段禁忌性爱,那个疼爱自己胜过疼爱亲孙子的老人引入冰海之中害死。
她站在冰上出神的时候,说出了一句内心深处的话,“全部都是我的。
”小花是一个可悲的角色,人经过巨大创伤的时候心理都会出现问题,而且这种问题是终身性的。
创伤的短期应激反应就像电影中的幼年小花,震惊逃避否定的心理保护机制,会隔绝人对事件的感情,变得麻木和迟钝。
她抱着一瓶巨大的矿泉水,目光呆滞,就是教科书式的心理防御现象。
只有在男主开车带她回家的时候,她才走出这个阶段,在车上痛哭流涕。
之后会进入一个更强烈,反复的精神痛苦阶段。
交感神经的兴奋会让她敏感易怒,并且不断的闪回。
她在海上对老人喊道“你可以游回来,像我当年一样”可以看出她从未忘记自己的遭遇。
在男主杀死拿着小花的眼镜上门的退休警察的时候,小花笑了。
当你愿意为了一个人自杀的时候,为她杀一个人又算得了什么呢。
男主之后的混乱和堕落让她无法理解。
她蹲在垃圾箱旁,喃喃自语,“一切都没有错,我什么都没有做错。
”小花所有的行为都符合她自己的逻辑。
也许她从禁忌之中得到了安慰和平静,但这一切并不是她那些行为的理由和辩护。
她需要的不是警察,而是医生。
在影片的结尾,男主对小花已经是彻底的寄生,成为了小花纯粹的玩物。
小花对男主的占有已经达到了顶峰。
那一句“おめでとう、は?
”让人心中五味杂陈,是愤怒,恐惧,还是同情?
从前那个站在堤岸边凝望大海的小花,她心里又在想着什么呢?
by 阿冉
每个人都是孤单的 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同类但是事实上 每个人又都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根本没有真正的理解在这部电影里 我没看到爱 反之而是满眼的孤独 压抑那若有似无的爱 似乎也只是幻影对于大部分来说 是把孤单分成很多个细小的部分 然后寄托在家人 朋友 爱人身上但是对于淳悟跟小花来说 他们只有彼此 如果不互相取暖 也许就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看完电影之后 很难过
还好吧 没有很情色呀
所以单身男人不可以领养女孩子。
几个时间段没一段顺眼的 浅野忠信啥时候这么空洞过 还把富美拍的超级丑
故事讲的太脱节了。从十几岁领养,到读中学就不伦,中间的情感如何转变,如何彼此动心动情全都没有交代啊。浅野忠信和二阶堂倒是演的都很好,也十分适合这两个人物。
“他们身处丰饶之中,却饥饿致死”。一部高于原著文学作品的改编,极具戏剧张力与胶片的魅力,血雨冰海的摄影美感萦绕始终又不浮夸失控,德沃夏克用得恰到好处娓娓道来,似摇篮曲贯穿始终的主旋律,安全感的缺失和牵绊、孤独的绝恋与对亲缘的渴求,用道德视角去审视会失去很多。
有趣。
愛與慾,只有日本人有本事談得好。
好震撼……导演是会拍的)海滨工业小城,浮冰,血,禁忌的爱情……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部让我移不开目光的作品。剧情比较意识流但画面和氛围实在太强了以至于我意外非常喜欢的一部……之后有空大概是会去补原著的
乱伦也就算了,毕竟没血缘关系,但是杀人真没必要。河井老这么快会不会跟天天接这种片子有关系……
日本人爱拍也会拍病态的爱
因为血脉相连,所以永远信任你、照顾你、爱护你,于此同时又是完美切合的情人。两个孤独的人从彼此身上找到亲缘和爱情,真就不容于世嚒?P.S.也想吮浅野忠信的手指
和<海碳市叙景>一样,熊切和嘉对北海道内的「闇」把握的非常好。「指」的元素也运用的很成功,只可惜人物描写还不够饱满,尽管演员表现很出色,但「无法理解的爱」还是没能达到让人“理解”的程度
原来还有小说啊。
因爲原作印象也就只淡薄到剩下大尺度不倫和殺人場景 所以觀感意外好 流徙的浮冰讓人想起冰島
情欲表现得很震撼,其他方面就一般般,配乐~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第二乐章
二阶堂富美又邪又美//感情和秘密,危险又上瘾,常常能把人给撕碎了//电影呈现出是细腻还是空洞,可能正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所以这部电影到底是细腻还是空洞呢,就见仁见智了
空洞,日本人迷恋空洞
这故事一旦掌握不好就沦为恶俗剧,可贵的是熊切和嘉用自己的影像风格和饱满的情绪将电影变得有一股邪气美感。感觉他又是一位善于调动演员的导演,电影里浅野忠信与二阶堂富美的表演很精彩。日系电影的这种挑战伦常的作品都拍得有一种腐败美感,近几年的旬报十佳出现过挺多此类作品,我个人很喜欢。
还是小说吧
镜头表现很张扬,特别血雨那段,直接吓软。节奏在日影中也算是很慢的一部了。浅野忠信和二阶堂富美,嗯,bravo!一开始被抱着水瓶的幼年花萌死了(小萝莉叫山田望叶是吧?mark一下),看片名以为是个讲父爱的温情故事呢,结果居然如此WTF。最后餐桌上花的一句"'おめでとう'は",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