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影片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多时候不是在紧锁眉头就是在瞠目结舌。
看完这部影片后,一定希望大声问创作者,你X到底怎么想的啊!
首先要感谢互联网,如果不是互联网带来的方便,内地观众就要与这部影片无缘了。
现在很多内地观众的电影观看习惯其实还不够成熟,就像很多人看完《一步之遥》之后都会说“看不懂”一样。
很想把这些看不懂的观众拉到电影院,然后放一些《电锯惊魂》、《人皮客栈》之类的影片,再来问他们,“请问这电影您看懂了没?
”当然,这些影片可能有些极端,很多人也知道他们卖的主要是血腥。
那换一些,《发条橙子》、《飞越疯人院》……请问这些您又看懂了多少?
电影,冯小刚导演曾经说过,就是创作者用光影为观众塑造出一些梦,观众走进电影院就是为了做一个梦。
所以按照冯导的说法,电影就应有很大一部分数量,是对现实生活的荒诞演义,让人们看到很多跟自己生活完全不相关的世界。
这才是很多创作者应该钻研的问题,非得让影片接的十足地气,那看正能量不如去看《新闻联播》,负能量就去台湾看看电视上各大新闻频道就好。
说了这么多,就是因为《血色孤语》为观众呈上了一个太有特色,太过冲突的观影体验。
看完之后很难去说出这部电影讲了一个怎样精彩的故事,更不要提去阐释这个导演到底要表达什么。
或许这部电影,正是创作者通过理解,去探索影像所能表达一种极致的可能性。
这部影片前1/3就是一个传统屌丝男的悲剧爱情故事,剧中瑞安•雷诺兹扮演的主人公一直有神经病,但整个人很暖很阳光。
也正是因为这份神经病让其在现实生活中很不受姑娘待见。
但当观众刚要同情这个主人公时,剧情急转直下,直接切换到可爱的变态模式。
如果快进看看影片,那么一旦快进到一个冰箱里三颗人头对话的场景,就一定会被这部影片独特的气质所吸引。
这部影片的主人公绝对可以被称为“世界最纠结的人”,一边痛哭流涕渴望和大家和妹子成为好朋友,一边把盛着一块块被剁碎女人尸体的饭盒在家里摆成墙,一边再继续不停地寻求忏悔和谅解……就像人们会问“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一样,这部影片的最大问题就是“药,吃还是不吃”。
如果吃,就要承认你是一个病人。
但不吃,你就将离开梦的虚拟世界,就要看到血淋淋的现实。
相信很多人看完影片,都会对主人公不吃药后,现实世界逐渐浮现的一幕记忆深刻。
整个观影体验中,就是你绝不会看到你想看到的场景,但你不想看到的画面影片会分量十足的给你。
就像这样一部电影你总觉得会露个点,但整不下来就是啥都没给你看;你没准备好看到金发妹子的死,马上就让瑞安•雷诺兹穿着一套粉嫩的工作服一点点割下来她的头。
或许,如今的我们也生活在梦中,梦境中的我们可以跟一个人头成为好朋友,可以由猫狗指引我们的生活。
可现实却恰恰是人头上的皮肤正在一点点被侵蚀、腐烂,猫狗也不可能真正与我们交流。
所以对于现实来说,让我们看到美好世界的药是什么,梦想还是幸运?
无论是什么,都希望我们可以拥有停不下来的药,毕竟不是谁都愿意、也有勇气看到血腥残酷的现实。
最后的最后,就是下图带来的一个疑问,那颗人头吃完麦片后东西会咽到哪里去?
喜剧惊悚犯罪片,讲述了工人杰瑞经常能够听到自己的猫狗与自己说话,在宠物的教唆下,犯下谋杀的故事。
孤独使人疯狂,杀戮渐成习惯,看一个心理有问题的家伙杀人后一步步毁灭的过程确实挺惊悚的!
另类的黑色惊悚喜剧,瑞恩演技值得肯定。
看了这个片子才看懂了精神病人的世界,他们看到的世界是多么美好(不吃药的情况下),特别是男主的家。
粉色在片中一点都不突兀,反倒让人觉得粉色是那么诡异和变态。
唯一认为不好的一点就是结尾神经大条的歌舞表演!
朋友看完《死侍》的时候,给我发了条微信,说:原来死侍就是我们前几天一起看的那奇葩电影的男主角。
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死侍和这部电影都是瑞恩·雷诺兹主演的。
而相比之下,这两部电影中的角色实在差距太大。
跟在《死侍》中的嘴炮快语速的表演不一样,在这部电影中瑞恩·雷诺兹把一个内心孤寂又敏感躁动的障碍人格病患演绎得惟妙惟肖。
这一部画风奇怪、故事诡谲的电影。
影片主角是一个有精神病家族史的工人,他的病状是幻视幻听,可以听到各种动物对他说话,尤其是他家中邪恶的猫和憨厚的狗。
他的母亲一直幻听“天使”对她说话,最后竟然要求他亲自动手杀了她。
正是因为童年的不幸,以及遗传性精神病的困扰,他变成了一个孤独内向的人。
但当他在工厂和同事一起准备一次活动的时候,对一个女同事心动了,他渴望得到这个女同事的注意。
但是,当他们的关系发生变化时,他在那只邪恶的猫的教唆下,最后机缘巧合地不小心杀了这个女同事。
在杀人之后,杰瑞砍下她的头带回家,跟她道歉,跟她聊天,还在自己用餐时将她的头放到餐桌上。
随着事态的演变,身边的同事开始疑惑女同事的失踪,并最终找到了主角家中。
而杀过一个人之后的主角在这只邪恶的猫的教导下已经开始享受这种邪恶血腥的状态了,所以他接二连三地杀死同事,并把她们的头发在冰箱中,俨然一个“后宫”一般。
作为一部“连环杀人狂”的变态电影,本片的画面却是粉色的基调,男主角的家里异常整洁,而工厂里的包装、工服和产品都是粉色系的,甚至在杀人和肢解尸体的时候都是春天花园般美好的场景。
而事实上,主角的公寓因为猫和狗的排泄物、人类的生活垃圾以及肢解尸体带来血液和恶臭变得非常恶心。
整洁的公寓只是主角脑补的世界而已。
工厂也是如此。
电影正是用这种主角精神病思维中的美好世界与正常思维中的巨大反差,带给观众一种黑色喜剧的效果。
并且用这种幽默,把一个“连环杀手”的恶趣味故事变成了成人童话般的故事。
其实,电影最终的主题还是所有人都面临着的孤独。
忠厚的狗和邪恶的猫正是主角在极端孤独的情况下分裂出来的双重人格,或许再加上那个自卑内向犹豫不决的自己,那么他就是一个有着三重人格的人。
电影最后主角的多重人格消失,自己的善恶对立面也达成和解,但是看完电影的我们都知道孤独终究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事实。
孤独的你与变态杀人狂之间只差了一只邪恶的猫而已。
应该庆幸,没有因此堕入深渊。
P.S.电影中的猫和狗必然会给他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其他动物,而他们的配音竟然只是同一个人。
<图片1>
还记得那个第四位天使吗?
撒旦路西法!
当男主对菲欧娜说出天使的名字的时候,故事就发生了转折,那是天使开始堕落的号角!
整部电影写得就是一个天使堕落的过程!
男主委屈着,无辜着,对于菲欧娜,鹿,妈妈,他不过是想帮她们结束痛苦罢了!
这是他儿时习得的善,但是长大了,社会教导他那不是善,轻易放弃生命是不对的(有争议),他随后就在矛盾着,怀疑着自己是否还是个好人!
当他杀死女二的时候,掩饰罪行多于结束女二的痛苦,所以代表善的狗才会说我现在确认你已不是一个好人!
最后,杀胖子的时候就完全是恶了!
但是就算堕落,路西法始终是天使,所以男主最后寻求了救赎!
在全片中,狗是善的化身,但在我看来却是伪善,是社会的善的化身。
猫,与其说是,邪恶,不如说是内心深处的自己!
在男主杀死菲欧娜的时候,他询问,菲欧娜人头说他是恶人,狗说他是善良的,但是只有猫说你就是你自己!
只要猫既接受了他的善,也理解他的恶!
一如路西法,为了追求自由方才堕落!
所以我想这才是男主为什么总是听猫的话的原因了吧~
杰瑞在一家公司负责搬运工作,他患有精神疾病,他会和自己的猫狗聊天,需要定期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
在为公司年会做准备工作时,他认识了财务部的性感的女Fiona孩并喜欢上她。
而财务部的Lisa却对他很感兴趣。
他和自己的猫狗讨论问题时,猫总是扮演一个相对邪恶的角色。
他约Fiona去中国餐厅吃饭,Fiona采用婉转的方式电话留言拒绝了他,而他却没有看留言,独自在中餐厅等待整晚。
Fiona卡拉OK后,独自回到公司后发现自己的车无法发动。
又赶上大雨滂沱。
正好从中餐馆沮丧归来的杰瑞路过此处。
他们决定去一家快餐厅吃饭。
途中意外撞到一只麋鹿。
杰瑞听到麋鹿临终的痛苦,用刀杀死麋鹿。
但他的举动却吓坏了Fiona,Fiona仓惶逃跑,追逐过程中,杰瑞意外将Fiona杀死。
回家后他与猫狗交流,在自首和保密中纠结,最终选择了保守秘密,毁尸灭迹。
药物作用下的他,眼中的世界似乎是美好的,连Fiona的尸体都没有一丝血迹。
他回家后将女孩的尸体切分,放入储存盒。
并将Fiona的头颅放入冰箱。
心理医生劝说他药不能停,他在不同声音中选择了继续服药,但药物的结果却是醒来后,猫狗只是普通的猫狗,完全不会理睬他。
而房间内破败,恐怖。
这一切让他放弃服药,换来他自己眼中温暖的房间,猫狗相伴,还可以和冰箱中Fiona的头颅快乐的交流。
Lisa主动提出与杰瑞约会,杰瑞将Lisa带到自己的老家,他的妈妈就是在这里去世的,他的妈妈同样患有精神疾病,要送院治疗时,妈妈选择了自杀,但自己无力完成,于是妈妈将玻璃片交到杰瑞手上,杰瑞为妈妈结束了痛苦。
回到Lisa家中后,两人度过愉快的一夜。
杰瑞似乎也找到生活的快乐。
Lisa的为了给杰瑞一个惊喜,未经邀请来的杰瑞的住处。
又在两人被锁在屋外杰瑞从天台进屋时,自己自作主张用发卡打开房门。
悲剧开始,一番纠结后,杰瑞将Lisa杀死,切下来的头颅与Fiona作伴。
财务室的第三位女同事联系不到Lisa和Fiona后起疑,又发现了杰瑞当年的报导。
为了探寻真相,她也来到杰瑞的住所,当然是冰箱中又增加一个头颅。
几个案子下来后,杰瑞依然非常沮丧,他来到心理医生处,讲述了他的经历,心理医生害怕准备报警时,被他控制。
他向心理医生倾诉后,心理医生告诉他其实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又都不是。
每个人可以自己去控制这些负面的心理。
有所觉悟的杰瑞将心理医生带回家中,这时警方也来到现场,警方进入时,杰瑞准备从地下室出逃,警方救出心理医生后,杰瑞的房间尹煤气泄漏爆炸。
来到天堂后的杰瑞,没有受到任何责难,他的母亲和被他杀害的的女孩在那里快乐的迎接他的到来。
明快的色彩,欢快的音乐。
影片结束。
比较另类的影片,是叫黑色喜剧,还是叫粉色恐怖片。
一般影片中变态的内心总逃不过童年创伤的套路,而“血色孤语”的主人公杰瑞则是一个天生的神经病。
由于他的母亲因精神疾病自杀未死而流血痛苦时,曾要求杰瑞帮助她死,于是给杰瑞造成了一种错误的观点,就是当有人受伤或快死但死不了时,他应当去帮助他们解脱。
这部影片中有两种视角,一种是杰瑞幻想中的鲜艳明亮视角,另一种是现实中的灰暗污秽。
而幻想视角占了大多数,只是偶尔露出丑恶狰狞的一面时才使观众想起这其实是在案板上剁人肉。
导演借了神经病的世界观,把夸张的卡通手法带进了电影,教唆杰瑞的猫狗和冰箱中开口说话的头颅使影片的效果看起来更加诡异!
《血色故孤语》(2014)剧照,来源:豆瓣这不是什么童年创伤的心理疾病,这是基因层面的。
我们都知道童年创伤会在成年以后表现到某些行为或心理上,这是对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心理或精神层面的疾病都可以会归于童年创伤。
毫无疑问,Jerry是带着创伤长大的,而这层伤害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深,越来越痛。
但是Jerry在童年时期就已经病了,而他的母亲亦是如此。
基因层面的遗传是根本,而童年创伤与孤独是引子和影子。
他们诱发了疾病的开始,而在其后的过程中如影随行。
全篇最精彩的地方大概就在两处。
一是医生被绑架后,他们在野外时医生说的那段话,尤其是那句,【世上的孤独,是所有痛苦的根源】。
我们所有人都会有听到各种各样貌似从远处飘来的声音,或嫉妒,或愤世嫉俗,但是这些声音其实都来自与我们内心。
就像狗狗和猫说的,Jerry,你知道的,这些都不是实际的,这些其实都是你的想法。
所有人都会有负面的心理倾向,所有人都会想要沉沦,想要屈从于欲望,因为这是来自人类基因的原始本能。
嗜甜,嗜杀,性冲动,懒惰,钟情于短期目标等等,这些都是远古时代的生活环境与习性决定的。
而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却远远地快于了人类基因的进化,我们的基因还没有适应这种改变。
所以,所有的负面心理倾向都不是我们的错,如果非要说是,那也是我们的原罪。
即使是天使,也有堕天使。
然而,即使如此,也并不表示我们就一定要顺从这些欲望,就一定要去赞同这些来自我们内心的黑暗想法。
世上的痛苦和孤独是无法彻底消除的,而对于精神病患者而言,孤独与痛苦却格外地深刻,不想孤独却又无法融入群体。
就像每次有人来敲Jerry家门时,狗狗都是在叫唤着,侵入者!
侵入者!
侵入者!
为什么?
明明每天都在说着,他们人很好,我想和他们一起玩,我很孤独,我想和他们做朋友,不是吗?
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大概他在害怕,因为没有人与他一样,他在害怕自己被抛弃,在害怕自己被伤害。
但是,人活在世上,又怎么可能确定自己不被他们伤害呢,不是吗?
而每个人,当然不会是一样的人,不是吗?
但是他渴望认同,渴望别人与自己有一样的感觉或行为,以此来得到一个信号,我,不是一个人,还有人与我一样。
而这样,能让他觉得,自己不那么孤独。
就像第二个被杀的丽萨一样,因为她说,她也一样,她也会和她的猫猫说话,她也一样。
很细小,但是Jerry还是感受到了认同与融入群体的感觉。
然而其实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一直游离于群体之外,而已。
如果说,Jerry的矛盾心理是我们所有人的矛盾心理的放大,那么,我们每个人大概就是Jerry的缩小了。
人无完人,不要对自己太过苛责,不要要求自己完全没有负面的情绪与想法,接受这一点。
有了想法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选择不顺从,可以选择反驳,并用行动来说明『我真得没有坏掉』。
因为压抑和斥责自己的想法,只能导致反讽心理,只能让自己越是想要去做,想要去想。
而第二个精彩的地方大概就是片尾的Happy Song了。
最终,狗狗赢了,猫和狗狗都消失了,Jerry永远地留在了大火里,因为他不想再伤害任何人了。
他本来,也就不想伤害别人,真的。
2016-06-02
愿所有精神病都能活在自己的天堂
《血色孤语》,片名的翻译十分含蓄,却也十分贴切。
一名不断杀人的精神分裂患者,在他自己的世界里所出现的声音,就是这孤语。
影片以一种奇特的视角,来表现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内心世界,它像是改编后的童话一般,过滤掉了血腥;过滤掉了恐怖;过滤掉了一切的负面情绪。
它通过主人公的主观视角和现实视角的切换来告诉观众真相。
当主人公用药时,屋内一片阴暗,地面散乱着秽物和血迹,那一盒盒切碎的尸体是如此的触目惊心,当然还有冰箱里被割下的头颅。
这一切连主人公都不愿意看见、不敢看见,于是当主人公倒掉药片,屋内恢复了往日的光明,整个画面都十分温暖,一切都井然有序,连冰箱里的头颅们都有说有笑。
主人公作为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常能够听见一些声音对他说话,他把这些声音投射到身边的事物上,小时候时袜子做的兔子,现在时自己养的猫和狗。
分裂出来的人格里既有善良如“狗”的一面,又有邪恶如“猫”的一面。
但主人公每每都经不住猫的诱惑,杀人之后一错再错,狗先建议他自首,最后建议他自杀赎罪。
在影片的结尾,主人公终于不再听从猫的话语,选择了被烧死。
到此为止,这是一个即优美又可悲又残酷的故事,但本片还有一个喜剧的标签,于是在片尾,主人公来到了一片白净的“天堂”,在这里,那些他牵挂的人同他一起跳舞玩耍,似乎永远没有了阻碍。
作为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主人公无法控制他自己的行为,但无论怎么样,也依旧是触犯了法律,他既可怜,又可恨。
影片很饱满的表达了主人公可怜的一面,但对于其可恨的一面却实行了弱化,仅仅是通过一只赋格的猫咪来和少许的现世镜头来体现。
当然这是导演的风格选择,这样有利于展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突出他的情绪表现力。
对于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虽然并不完整,但导演也并没有完全美化,依旧是给出了足够的现实镜头来告诉观众真实情况。
对于最后的片尾,本来没有的话,整个片子还有那么点堵,些许观众看完也许还会叹口气。
但这么一闹,也算是点亮了其喜剧的标签,最后能说的,就是“愿所有精神病患者最终能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开心地活着”。
相似的惊魂记 似曾相识 恐惧感触目感却记忆犹新 得以见到一个人的童年身心健康有多么重要 长话短说 瑞安雷诺兹能演精神分裂已是新高度哈 新颖的是和以往男孩A或惊魂记 不同 邪念一方是猫的代表 防御意识善念是狗的代表没有父亲 又被母亲抛弃 却逼死自己的刀下 还有什么能比对一个孩子造成的打击更大?
瑞安演的可以 就是太性感 这个精神分裂病人有点帅
这种灰色恐怖电影,我真的是没有欣赏的心情,看到最后 也只是看了一个变态的心理过程,只是用的不是平时那种 恐怖手法而已,看完整个人都不好了,我讨厌看恐怖片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挑了几个评论看,喜欢这部片的一些人都推荐了其他类似的电影。
还说什么更喜欢这种内涵,不喜欢好莱坞圈钱电影。
我真是无语了,你们真够小众的,电影就是放松的,或者是月球、盗梦等电影 在小众的圈里里喷这部电影,注定被群喷我真是醉了,被你们骗了
三星半 童话恐怖片 结尾令人震惊!
好诡异的片子。演技不错。
一波波的WTF,天真又可怖的平衡感把握得非常好,一盆馅藏断指的泡泡糖粉色霉坏布丁。分尸锯头不要紧,童年阴影来洗白。用分裂对抗孤独,热闹的片尾反而更寂寞。不是一流作品,但哭笑不得的观感注定让人难忘。P.S.总觉得这是雷诺兹为演deadpool的试水作。
精神病人的世界
粉红色的梦幻恐怖片,色彩越斑斓,就越显得凄凉孤独,没想到瑞恩如此适合这个角色。
ugc.有一半的血是被萌出来的。在黑色荒诞片和惊悚恐怖片中游移不定,最后裹上一层自我分裂相互博弈的糖衣匆匆了事。略带复古味,前半段平行剪辑和真实-幻觉落差很带感,后半段勘探童年阴影开始,酷味渐消。导演还是不够狠心不够腹黑,结尾欢乐歌舞,让电影像片子里失控的夜行车,一下子开进了虚无里。
导演是个精神病!!!男主好适合这种血腥小清新片!!!!
超喜欢这款粉红色的惊悚喜剧!新鲜、怪异又好玩儿,也能不落俗套地给人柔软触动~贱贱一定是吃可爱多长大的!
啥破玩意 - -
这是一本很别致的惊悚片。男主面不改色的杀了一个又一个,但是看起来却呆萌呆萌的。最后还和基督在一起又唱又跳的结束了他悲剧的人生,真是喜感。精神病人的世界,普通人不懂。那个精神治疗师更不懂。
我以为是犯罪喜剧片,没想到是犯罪恐怖片,男主带走了一个财务部,差点带走心理医生,精神病还是关起来好一点。
Alone,is the root of suffering. 只有在想象中不会碰壁,不会被离弃
放在三星半比较合适,总觉得这样的电影是磕了药才拍出来的,文艺作品有时候是可以模糊道德的界限,但是通俗作品一向很少,大多是社会主流思潮,所以决定这部电影可能两极化,从电影的角度来讲,拍的挺有意思,但是不能细想,细想了会觉得拍的过于邪恶的美好,而且浅薄
今天没有吃药只是一个宝宝...
烂片
喜剧总有着残酷的成份
一般
算cult片吧,最后一段歌舞是什么鬼
还行,有点好玩
哭笑不得,片尾赢了。回头得把这首歌找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