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爱
Amour fou,丧恋(港)
导演:杰茜卡·豪斯纳
主演:克里斯蒂安·富里道尔,Birte Schnoeink,卡塔琳娜·舒特勒,Sebastian Hülk
类型:电影地区:奥地利,卢森堡,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4
简介: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的柏林,海因里希(克里斯蒂安·弗里德尔 Christian Friedel 饰)是一名充满了浪漫情怀的,年轻而又忧郁的诗人。海因里希深深的相信,爱情能够战胜死亡,在真正的爱情面前,任何的阻碍都是无能为力的。海因里希希望能够和深爱的表妹玛丽(桑德拉·惠勒 Sandra Hüller 饰)一起自杀,..详细 >
是一堂室内设计/上等社会娱乐课
看看置景还行
最后还是看感动了
“我真挚的邀请你同我一道赴死,我先开枪打死你,保证不痛苦,再打死自己”。好吧,这就是那个忧郁浪漫主义年代的诗人”约炮“。这种诡异行为和背后的情感,倒是通过还不错的表演有些许逻辑体现,但整个故事脉络还是进展得让人受不了。另外,居然是在伦敦南岸一家精品酒店地下影院看的,值得标记下。
以喜剧的口吻诠释悲剧。寻找能够一同赴死的人,是为了满足谁的希求?死的话语权平衡着一段感情的双方。
构图不错,其他的,另说吧…
2.5,是挺疯的,但不是爱,这部电影除了构图布景外毫无可取。
it was a mistake after all.
需要做笔记的古装论文电影,首先演员选得很好,他们看上去十分的”普通“,但是口条、表情把人物表现的很好,这是真实的人,因为有些古装演员过于美轮美奂,除非是唯美或者别样的风格,但这部电影的人和风格是非常匹配的,我在博物馆看到那些油画里看到的就是他们。其次,电影的推动是角色对那个时代问题的看法非常诚实的讨论,尤其是关于税收和社会秩序的讨论非常翔实,许多场景都是当时的沙龙。
antiromcom都该给我这么拍!爱如此虚假和自我 不过是为了找个一同去死的同伴 导演对荒谬的本质毫不留情 可她处理人物又简直太温柔了 渺小且言不由衷
有一点点感同身受,但自杀和退学没什么可比性。开始以为是德语世界逃不掉的"莫名其妙的忧郁"的"Weltschmerz",关于悲观是悲剧的先决条件,但到最后像是在怜悯人心之脆弱和人类情感不相通。导演表现"精神畸变"不新颖但有趣:女主决定自杀后,镜子里的画面短暂变形;马车在春天前进,在冬日倒退。但形式化的歌唱,形式化的构图和端着的台词看着尴尬。看吧,一个是心里想着自己的表妹而忧郁自杀的诗人,一个是说着"我就是我丈夫的附属品,我不需要自由"的以为自己病入膏肓的贵族女子,两人死后还要被人说"究竟还是为情所终吧。"片中老母亲的那句话是我的真实想法:"需要有人把她从这种畸形的爱中解救出来,而不是人为制造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来掩耳盗铃。我还是更喜欢歌德。"
他们之间的情感不是爱,是慰藉。喜欢影片的拍摄手法和影片的氛围。室内场景和服饰好看,诗人的扮演者只足够呆萌而不够忧郁。结尾逆转。
难看
覺得有點搞笑
满篇长镜头,构图很棒。除此以外,死亡和爱的关系,是面临死亡产生爱,还是为爱而勇敢赴死。终点是死,害怕又勇敢的赴约。
还是欧洲电影有深度
众多事件里,此是一种而已
2.5。在静谧唯美的环境里淡定讨论着极端感情和生死选择。节奏不疾不徐,剧情走向不精彩,但更觉得乏味的是原本应该复杂微妙的情感表达,在所谓浪漫文学化的台词包裹和演员平庸表演下沦为虚假尴尬。视觉方面的赏心悦目:季节的特征对应情感发展状态,场景清澈明快。中高纯度的饱和色彩,瓷器、丝绸般的滑腻,静静地贴在沉稳的含灰底色上,呈现接近绘画的、熨贴的肌理和质感。
沉闷难当。
开场被吸引,后来发现是考里斯马基式同速率电影转而感觉贫乏。像此类画板上的调度应该去探索保持速率(风格)不变下摄影机的运动可能性才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