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妖宴长安

妖宴长安,Monsters In ChangAn

主演:赵品霖,石雪婧,孙远宁,乐珊,姜超,裴培,罗家英,王金鹏,胡云頔,王燕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妖宴长安》剧照

妖宴长安 剧照 NO.1妖宴长安 剧照 NO.2妖宴长安 剧照 NO.3妖宴长安 剧照 NO.4妖宴长安 剧照 NO.5妖宴长安 剧照 NO.6妖宴长安 剧照 NO.13妖宴长安 剧照 NO.14妖宴长安 剧照 NO.15妖宴长安 剧照 NO.16妖宴长安 剧照 NO.17妖宴长安 剧照 NO.18妖宴长安 剧照 NO.19妖宴长安 剧照 NO.20

《妖宴长安》剧情介绍

妖宴长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上元节,繁华的长安城内妖气弥漫,文武百官进宫赴宴,国师凌玄上师与爱徒月半娇也在其中。月半娇隐约见到贵妃变成树妖,不顾师父阻拦将其打倒在地。皇帝大怒,下旨将月半娇押入大牢,月半娇狱中遇到同被关押的青年才子杜子腾,两人逃离监狱后,又结识了青莲剑仙太白先生、青楼杀手十二娘,组成了捉妖小队一同完成除妖救国的大计,但很快他们便发现,长安城危机的背后似乎有人作祟……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少女前线人形小剧场心理追凶第一季麻烦一家人第五季爆笑女警第二季超人高校爱的怪物论恋恋外星人我的他和他少林小子遗留搜查3蝎子夫人缠绵游戏爱情散打荣耀乒乓自杀房间爱的最后愿望她的轨迹豆蔻年华复仇女妖费德勒:最后的12天跨国大追捕:阳光下的罪恶黎明行动终极斗士4纳妾记第二季初次爱你路西法第六季太阳与海的教室庇护所热血合唱团邰忠利

《妖宴长安》长篇影评

 1 ) 解读《超体》,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有句话是这样说: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

究竟是哪位大神说的也不得而知,却是对《超体》这部电影的最佳诠释。

人体科学科幻片《超体》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因为电影有一个超级酷的主题,人类大脑开发100%后的状态,嗖的一下就没了。

科幻电影中关注人体科学的电影,尤其是硬科幻类作品说多也不算多,不少科幻片都与这方面内容打一个擦边球,比如《源代码》就是描述当人死后一瞬间,其大脑中产生的意识并未完全消亡,而会保留其生前8分钟的记忆,但主旨还是阐述“余辉效应”。

像是本片这样专注人体科学的电影却不多(也许不少,俺孤陋寡闻罢了)。

关于大脑开发的电影,比较熟悉的就是《永无止境》,后者改编自2002年Alan Glynn的同名小说,往远了说还有95年基努·里维斯主演的小烂片《捍卫机密》,也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

由此可见,科幻小说中关于人脑方面的探讨类作品其实不少,而是多数偏于意识流。

中国香港也有一部讲述大脑开发100%的作品,刘伟强导演,叫做《拳神》,超人格斗电影,拍出来傻乎乎的,不提了。

其实《超体》就像是《永无止境》和《捍卫机密》的结合体,与前者的相似之处,在于对人类大脑开发之后的表现功能,尽管差得很远,但路子是完全一样的,开发100%之后各种无敌,而且起因都是小小的药丸,《永无止境》中叫做NZT-48,它让一般意义上普通人的大脑只开发利用了10%的流言达到了100%的全开状态。

《超体》中的叫做CPH4,孕妇产生的微量元素可以帮助胎儿形成骨骼,大量服用同样也让人类大脑功能暴走,但效果就不同了(后面再说)。

所以两部电影唯一的共同点就是:要想牛逼,必先嗑药。

《超体》与《捍卫机密》相似的地方在哪里呢?

就是关于对人脑内资料运输方面的内涵。

后者由William Gibson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公元2021年,资料除了透过电脑输送外,还可利用人脑运输,片子思潮很前卫,反乌托邦理念,但无奈拍得太差。

反观《超体》,人体100%潜能造成的各种超能现象的同时,大脑的存储功能在开发过程中也被进一步的扩大,片中很多地方有描述她在不停的使用电脑收集信息,结尾之处,Lucy超脱之后又吸收了服务器,留下一个U盘交给摩根弗里曼,很多人这处当玩笑看,但并不是她变成了U盘,而是U盘是她超体过程中,所接纳到的知识汇总,并将其留给了人类,自己呢,就像片中说的,Anywhere,无处不在。

这是该片中让人容易忽略的一个观点,只是提一下吕克·贝松的商业观与概念性电影只有80分钟,一般而言这种描述深邃命题的电影,编导们恨不得搞到3、4个小时的片长,才能讲清电影中的观点。

而本片效果最终呈现出来的就是打算深入一个硬科幻理念却同时还不忘娱乐和商业的混合体。

电影究竟打算探索科幻概念,还是拍成一部娱乐大片,起码在我看来是比较稀里糊涂的。

但这里却是吕克贝松的特点,当年他搞《第五元素》的时候,土、气、水、火四大元素,混合一起可以产生出第五元素,那就是人类。

主题更加深邃,对生命的深度和感知的人性在电影里都有深入讨论,但表面上还是一部视觉五光十色的商业大片。

因此而言,吕克贝松这种习惯也许让很多观众很难适应,《第五元素》当时也是很多争议,被认为是不伦不类,当你打算静下心来探讨一个高概念的科幻,却发现在大量动作场面、视觉效果中很难做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第五元素》深化主题的地方在于开场和结尾,《超体》也是一样,开场的人猿与结尾呼应,还有Lucy与摩根结尾的对话,其余部分就是大量商业元素的包装。

不可否认,影史上的经典科幻片《2001:太空漫游》、《银翼杀手》等片,在商业上是失败的,因此很多导演都不打算将科幻主题的深入探讨与商业结合起来,要么不要商业纯粹玩科幻意识流,要么单一的注重商业效果,影史上能做到商业与科幻意识流并重的,除去《黑客帝国》就要属于吕克贝松了。

沃卓斯基姐弟《黑客》之后几部科幻片商业效果也不佳,吕克贝松则是鱼与熊掌都想要,也有争议性,《超体》与《第五元素》一样,就看观众看到的是哪部分,抱着看特效大片的观众,在本片视觉效果下会发现一个脑洞很大的故事,而打算钻研片中高概念科幻理念的则会觉得电影很酷。

因此争议性是一定的,傻小子看画儿,一样儿一张。

有人说吕克贝松像王晶,跟我觉得他更像是徐克,《第五元素》不就好比《蜀山传》嘛,在描述奇观视觉的同时,也展示了一个深邃的世界观和庞大的主题。

LUCY女主角的名字为什么叫做Lucy?

当然是有寓意的,还记得首尾出现的那只人猿吗,应该是被发现的最早的一个女性类人猿,名字就叫Lucy。

1974年11月,美国人类学家唐纳德·约翰森等人组成的考察队在非洲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盆地发现了方古猿阿法种中最著名的化石。

根据骨骼的形态分析,化石的主人是一位年仅20岁的女性 。

为了庆祝这一发现,考察队当晚热播甲壳虫乐队的《钻石天空中的露西》,化石因此被取名为“露西”。

露西生活于约320万年以前并被归类人族,这副骨架具有类似猿的脑容量和类似于人类的二足直立行走方式,支持了人类进化争论中直立行走在脑容量之前的看法。

生活在330万年以前的她被称为“人类的祖母”。

电影结尾处,Lucy穿越时间,遇到了露西,历史性的的会面。

并且用了米开朗基罗的代表壁画《创造亚当》中的著名动作,后者画卷中的意义,将创造人类的上帝将人类奇妙地并列起来:“从天飞来的上帝,将手指伸向亚当,正要像接通电源一样将灵魂传递给亚当。

”电影中,当超体之后的Lucy几乎成为了上帝的代表,她将灵魂传给了“人类的祖母”,而所谓的“灵魂”则是指代片中人类大脑10%的开发。

这个画面是电影中的妙笔,有东方轮回的味道在里面,也有西方上帝创造人类的寓意。

露西是不是最早被发现的人类有待考证,1992年发现了更完整的早期人科动物的骨架,但直到2009年10月完整结果才被公布。

这具骨架被命名为阿尔迪,化石年龄约440万年。

有专家认为,阿尔迪并不是人与黑猩猩的共同祖先,但却是迄今最接近这一共同祖先的原始人。

而露西属于南方古猿,已经被归类人族。

有点跑题。。。。

还有,根据吕克·贝松电影里一贯女权主义,他向来善于刻画极其具有韧性和有深度的女性角色,《尼基塔》、《第五元素》、《圣女贞德》、《阿黛拉的冒险》、《致命黑兰》,这回到好,直接让上帝变成了女性,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亚当,而是露西。

大脑开发10%?

人类大脑是否只被开发10%,这个只是一个说法而已,主要出处大概如下:其一,19世纪中叶,法国生物学家皮埃尔·弗罗伦斯(Pierre Flourens)用鸡和鸽子等动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采用局部损毁法,然后观察动物的行为。

其二,1908年美国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人的能量》。

他写道:“我们现在仅仅只运用了智力和身体的一小部分”。

其三,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大脑只使用了3%,也有人认为使用了5%,还有人认为使用了9%,但有一点已达成共识,人类大脑90%以上都是处于休眠状态。

其四、上世纪20年代,神经学家运用电刺激来研究大脑活动。

通过电刺激可以唤起主管感知和运动的大脑皮层的反应,对于人来说,这些部分占得比例很小,更大的部分是非感知非运动区域,不能通过电刺激来唤起,因此当时称之为“沉寂的皮层”。

其五,1980年的《科学》刊登了人类学家和科学作家勒温(Roger-Lewis)的一篇题为“我们真的需要大脑吗”的文章,介绍英国内科医生劳勃(John Lorber)发现一个年轻病人,脑容量因小时候脑水肿的原因而大大减小(原文说是几乎没有“脑子”),但智商可以达到120以上。

其六,大概是最直接的来源,上世纪20年代,神经学家卡尔·拉什里(Karl Lashley)训练小老鼠钻迷宫找食物,之后切掉小鼠的一部分脑皮层,再对比小鼠钻迷宫的效果,最后他发现只有一小部分脑区,对小鼠走迷宫的效率影响最大,其余部分就算切掉一半也没太大影响。

这说明小鼠对于脑区的利用率非常低。

实际上他切除的区域叫做“初级视觉皮层”,切除一部分就会产生视觉盲区,变瞎了当然找不到食物了。

综上,这些说法给人类大脑只开发了10%的说法披上了科学的外衣。

但实际情况是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人的大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相当的复杂。

电刺激无法唤起的“沉寂的皮层”,并不是指这一部分的大脑没用。

其实,这些部分主导了作为热泪才具有的更高级的功能——语言和抽象思考。

关于大脑神经元的研究表示,我们大脑利用率是100%,因为只要破坏一个人的任何的脑神经,就够这位喝一壶的了。

而且基于脑功能成像研究表明,即便是睡觉的时候,我们的大脑还是活跃的。

某个时刻的某个简单动作可能仅仅使用了一小部分的大脑,而足够复杂的一系列活动或思维模式是需要动用大脑的大多数区域。

就像人不会在一个时间使用他所有的肌肉,他同样不会在一个时间使用全部的大脑。

但从进化论的角度上来说,人类的大脑是有潜能的,这里的潜能不是“大脑只用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闲着”,而是“在全部利用的基础上,还可以变得更加聪明。

”所谓得10%只是一个噱头而已,因为潜能这方面是目前科学研究无法达到的地方,人类的大脑究竟有多少潜力,谁也不知道,因此才被无数科幻电影和小说引用。

就像在一片特定的区域挖掘,能不能挖出金子不知道,但永远挖下去可以挖出岩浆。

因此当下回再有人说“大脑只用了10%”,你可以反驳这位:“我的大脑用了100%,而你用了10%。

”科学与神学 《超体》最后,Lucy大脑完全开发之后,超脱了空间与时间,像更多维的领域迈进,变成了类似上帝的物种。

这部分看似有些玄乎,但联系到电影的背景,从科学到神学方面,中国观众可能无法体会到,但西方观众最认同的就是这一点。

西方世界是基督教的天下,科学与宗教别开二者有着相悖的观点,但其实是不分家的。

因为科学与宗教发生直接冲突,就不会有现在西方科技世界和95%的信仰上帝。

出于科学理性和对神的信仰之间的内在矛盾,95%的人信神和科学发达之间,一定存在一些我们以往不了解的东西。

历史上神学与科学也没有太大的冲突,甚至很多科学家都是神职人员,科学革命时期几乎所有开拓者和新学科的奠基者都是宗教人士,并且总是使他们的研究和他们的信仰相一致。

日心说天文学三巨人,哥白尼、开普勒,牛顿,都把他们的宇宙观看作他们神学和信仰的一部分,把他们的研究看作是在寻找和追随上帝。

伽利略和被烧死的那位布鲁诺,跟教会的冲突不是因为科学而是因为其他因素,比如伽利略就是天主教徒,布鲁诺是因为他信仰在当时被认为是邪教的东西。

科学和宗教之间真正严重的冲突,发生于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

生物进化论诞生,很多人看到了基督教信仰的危机。

随后便是宇宙大爆炸论和广义相对论,对神的存在提出了严重的质疑。

但为何如今西方还是有如此多的人信仰基督教呢?

用物理学家Paul Davies的一句话就可以概括:物理定律之完美说明,必定有什么东西在这些定律的背后,必定有什么至高至上的东西在驱动着宇宙里完美的数学规律。

斯蒂芬·霍金本人也把上帝和物理定律联系在一起,说现代物理学寻求的能够把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结合起来的统一理论,是"上帝的旨意"。

由此可见,无论是科学还是神学,在西方世界,除去无神论者,绝大多数认为,在本质上,科学是和基督教世界观相洽的。

当代科学不能动摇神的存在,科学的发展不构成基督教信仰的危机,相反,更加坚定了他们对神的信仰。

在理性与信仰的共存的世界,人们都相信科学与信仰之间的空白,因此在电影结尾,Lucy承担了造物主的角色,赋予了人类大脑10%的开发潜能。

这也正是代表了理性与信仰之间的融合,这在我们这个没有信仰的国度里是无法体会到这一点的,前不久《超验骇客》基本上也是这个观点。

意志论摩根弗里曼会议上那番话,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进化,以及Lucy与前者结尾处的对话,明显是哲学家尼采和亚瑟·叔本华的观点:人的躯体是自我意志的表现,整个大自然的事物的各种活动都受生存意志的支配。

电影的哲学思想大概也是如此,电影最后打破了二元论的观点,精神与肉体变得不再重要了,主角超脱了多维空间,穿越宇宙的画面很漂亮,也给出了答案:如今的科学理论在宇宙面前小到不值一提,1+1不等于2,我们所有都是虚构,又回到了最无解的哲学观点:我是谁?

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

因此个人觉得电影是比较悲观的,而且把人类个体贬得一文不值,唯有意识至上,往大里面说,其实就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在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超越经验、超越时空、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人们的经验和知识是无法认识理念世界的;人们关于理念世界的知识是先天地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的,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把它们挖掘出来。

结合电影关于人类潜能的阐述和神学论的观点,能看出《超体》带有些许的哲学观点,但这方面电影表达的很模糊,因为这样商业的电影,这些晦涩的东西还是少一点为妙,电影的哲学观点也只是在主题内核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的表露出来,想必吕克贝松也明白这一点。

别看电影时长很短,格局也不大,但里面却囊括了很多复杂的因素,其实很多都没有涉及深入,只是在表里,包括神学、女权主义(吕克贝松电影里的一大特征)、哲学思想。

而这些元素和观点,大概也被电影的商业元素所掩盖了。

 2 ) 嗑药让你high,吃多变“怪胎”——Wabi-Sabi美学下的超人类主义

冲着导演冲着嘉丽冲着黑爷奔进电影院,看到老男孩崔哥也在,特效赞,节奏快,时不时出没的象征主义和貌似玄幻深奥的台词,当然还有零星点缀的笑点,还算值回票价。

《LUCY》是一部再标准不过的商业科幻片,剧情简单粗暴直接,女主开挂飞升,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颇为值得思考的地方,比如“超人类主义”,比如现实对人类开悟的阻隔。

如果你是“超能”英雄类影视作品的爱好者,你大概已经看过X系列,Spec系列,Heroes系列,人类进化产生了“变异人”,这些人带着各自不同的“超能力”,成为与常人不同的“怪胎”。

除了这些“自身进化”的人类以外,还有一类人利用了“外力激发”潜能,比如美队,比如蜘蛛在身体上的变化,当然,还有比如《永无止境》里不停嗑药的作家艾迪在智力上的进化。

讲到这里你或许会觉得眼熟,没错,《LUCY》里的露西,就是女版大剂量增强版的艾迪。

因为被当做人体运输工具贩毒,新式毒品CPH4在体内侧漏,导致露西全身细胞受到药物激发,大脑开发超越了一般人所拥有的十个百分点,逐渐向着20%,40%,80%甚至100%进发。

在这过程中,露西不断习得新技能,比如格斗技巧,语言能力,感知能力,“超能力”。

大脑的不断开发牵动了身体向“超人类”发展,她能控制自己的外表(细胞裂变重组),控制他人,控制物品(所谓的意念控物),控制元素,在终极的刹那,她能够控制时间。

但是由于细胞过度活跃,无法支撑她以“人”这一形态继续存活,于是当观众跟随露西越过时间,回到了宇宙形成的最初,目睹了受精卵的形成,最终从受精卵裂变而成的无数细胞回归到了单一细胞的最初起源状态,至此,将大脑百分之百开发的露西消失了,留下了自己所悟知识的精华和一句话:“我无处不在”。

探寻到生命本质的奥秘后化为无形,万物即我,我即万物。

想起之前读过的一本书,《Wabi-Sabi》,讲述了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的“侘寂美学”概念,其中有一个核心,“事物要不是从无发展出来,就是走向无……「无」的本身——在西方来说是指「空」的状态——里面其实充满可能性。

用哲学的用语来说,Wabi-Sabi就是朝向或远离可能性的常态运动。

”Wabi-Sabi的精神价值有三个:所有的事物都是非永存的,所有的事物都不完美,所有的事物都未完成。

所有的物质都有时效性,时间赋予存在意义,电影里通过露西之口直接表达出这个“Wabi-Sabi”式的看法。

在《LUCY》里,研究人脑潜能的教授和在例举开发了20%脑部智力的海豚自己进化出声呐系统时说,比起真正去“拥有”(being)某种能力,人类更喜欢拥有(having)某种能力的替代品,这也就是为何人类总是选择革命(revolution)而不是进化(evolution)。

露西也说,感觉阻碍感知,没有了七情六欲五感的打扰,才不会停下追寻知识真谛的脚步。

而生命诞生最伟大的意义之一就是传承,因此尽管她最后化作无,却也给教授留下了庞大的知识库(虽然只是存放在一个如同星空的USB里……)影片的前半段采用了双线叙事,主线是露西遇险——体内藏毒——毒漏激发大脑潜能;辅线是教授讲课,详细介绍了当大脑潜能被激发后会遇上怎样的事,于是露西的种种变化都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其实在现实里,确实有这样的“超人类主义”研究。

“它现在是一个国际性的文化智力运动,支持使用科学技术来增强精神、体力、能力和资质,并用来克服人类状态不需要或不必要的方面,比如残疾、疾病、痛苦、老化和偶然死亡。

”这群人“试图找到每一个限制和障碍的道路”(在电影里提到各种工具,各种能力的替代品,或某些技术),然后突破它们,使人类生存条件得到更好的改进,同时防范一些未来的技术可能给人类生命带来的巨大伤害。

当然,这一主义的一些主题也受到各种批判,比如精神永生。

从这一角度上看,《LUCY》与其他“超能力”电影,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而它那简单的线性剧情背后,却蕴含了颇有深意的探寻。

这是一部“短平快”的电影,90分钟不到的片子层层递进,带观众围观了一个启智后的人类“短暂”的一生。

毕竟是娱乐属性至上的商业片,不能像《Under the Skin》那样时不时一个长镜一个空镜再来点意识流,但是吕克还是加了很多值得玩味的小trick在里面,比如开篇那段经典的平行蒙太奇,豹子捉羚羊,黑帮抓女主,这么咬合在一起,即点明了女主最开始的弱小,也点明了这场有预谋的狩猎。

有趣的是,女主当时身上穿的却是一件豹纹皮草,联想到最后黑帮反被女主间接团灭,谁才是豹子呢?

而在科学中,露西(Lucy)是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南方古猿阿法种(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的古人类化石的代称。

露西生活的年代是320万年之前,因此被认为是第一个直立行走的人类,是目前所知人类的最早祖先。

在影片的最后,露西穿越时间回到露西的远古时代,一智人一猿人重现了米开朗基罗的经典名画《创世纪:创造亚当》。

不过这次,是第一个智力达到100%的人类为智力初阶的人类传递生命的火花,寓意不言自明。

作为商业科幻片,《LUCY》的表现还算合格。

当然,由于我之前不久才看了斯嘉丽的另一部逼格高大上的科幻作品《Under the Skin》,所以整个人有点恍惚,如果把剧情嫁接成“一个外星人来到了地球,失忆在台北遇上毒贩黑帮,加入不久后找回自己,反水灭掉黑帮,最后为了帮助人类留下火种而灰飞烟灭……”似乎也是说得过去的(脑洞开得有点大)。

不过,如果这两部作品放在一起看,就会发现斯嘉丽在《U》里的死是因为从无情到有了人类的情感,在《L》里“死”是由于放下了人类的情感进入无情的境界,女神这么演片子真的不会精分吗……最后吐个小槽,一开始那里露西提着枪在台北到处走没有人阻拦是想怎样,要知道台北捷运事件后有玩迷彩弹野战的拿着道具搭捷运都被按在地下抓走了,这样真的好吗……不过,次日电视台新闻播报那里倒是真的很传神,你没看错,湾湾的新闻播报,真的是那样的,导演真是吐得一手好嘈……(感谢一同观影的英语大牛好友向我普及“超人类主义”知识以及补充解释了being和having那句台词背后的含义)(PS:部分《Wabi-sabi》摘录http://akirastar.com/wabi-sabi/)Copyright © 2014 www.AKIRASTAR.com(獨孤树) All rights reserved.

 3 ) 当众妙之门大开,事物之本然将显现

在开始一切之前,我们得认清一个事实:《超体》的世界观纯属虚构。

按照电影的说法,正常人只能使用10%脑容量,这个理论的确风行一时,但已经被科学界证伪。

吕克·贝松清楚地知道这一点,但仍然倾向于用虚构的科学来告诉人们:这只是一部电影。

享用它,但别较真。

若从科幻角度来说,《超体》的硬度不高;从商业片角度来说,它颇为成功,但作为前有《第五元素》做里程碑比较的前提,我们还是会嫌弃影片中那些不够硬货的三流元素:脸谱化的反派韩国人;为打斗而打斗的追车戏;“生命的意义在于传递”这样的心灵鸡汤教义......那么在哪里都不够硬的《超体》中,我们又能收获什么?

吕克·贝松本人对该片的作用期待是:让读者看完后产生好奇和疑问,从而去深入了解有关人脑、幻觉、潜能的知识。

从这个角度来看,《超体》具有它不容小视的存在意义。

在影片中,除了主角的名字之外,世界上第一个原始人类女性的名字也叫Lucy。

在现实世界中,她确实存在。

1974年11月24日,美国人类学家唐纳德·约翰逊,伊夫·科本斯和蒂姆·怀特在埃塞俄比亚的阿瓦什低谷发现一具原始人类女性的化石,这充实了进化论的实证,是一个重大突破。

庆祝的当晚,帐篷中正好在播放The Beatles乐队的一首歌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于是考察队突发奇想地将这位原始人类女性命名为Lucy。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描绘了一个极致绚烂的世界:Lucy飞在天上,钻石环绕;你在水中之舟,天空似果酱,眼如万花筒的女孩在召唤;蓝与绿的玻璃纸,飞跃在头顶,那个眼中盛着太阳的女孩,稍显即逝;疯长的花儿,高得难以置信!

报纸折成的计程车,等候着载你离去。

如此充满奇幻意象的蒙太奇,让人不得不怀疑歌曲与使用致幻剂之后的状态有关。

让我们暂且不考虑列侬的否认和麦卡特尼的承认,而去凝视歌曲本身:歌名的字母缩写正是LSD。

而时至如今,Lucy更是成为了LSD的昵称。

上世纪六十年代,迷幻的年代,它所催生的不仅是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而已。

与The Beatles同时代的美国摇滚乐队The Doors的名字取自阿道司·赫胥黎名作《众妙之门》(The Doors of Perception),主唱吉姆·莫里森选择此名意为表达“用音乐打开大门,感知无限”。

如今,赫胥黎在国内以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而闻名,而他出版于50年代末期的这本迷幻大作《众妙之门》却在当年在西方世界红极一时。

《众妙之门》的书名源自于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诗句:“当感知的大门被打开,事物之本然便显现,无穷无尽。

”1953年,赫胥黎逐渐开始相信神秘经验的价值,《众妙之门》中描述了他首度服用致幻剂麦司卡林后(Mescaline)的实际经历,以及一些神秘经验造成的影响,书中探讨了药物与人类的潜能、对事物感知能力的关系。

在《超体》中,拥有潜在市场价值的新型毒品CPH4是Lucy大脑进化的契机,再加上把致幻剂的绰号作为片名与主角名,这一切不会只是巧合。

《众妙之门》中提到了剑桥哲学家C·D·布罗德博士所支持的一种见解:脑部、神经系统与感官的功能主要是排除性的。

每个人在每时每刻所能实际知觉到的事物远大于我们所以为的。

然而,大脑为了防止我们被这么大量的大多为无用与无关的知识所压倒或迷惑,排斥了大部分的信息,只留下可能有实际用途的很小、很特别的部分。

但是,通过恰当的方式,例如灵修、催眠或者药物,人类有机会能暂时性地跨越自身的局限。

虽然《超体》关键词是虚构的“脑部进化”,而《众妙之门》则强调药物对人体的直接作用,但两者的倾向如出一辙:借助恰当的途径,人类有机会打开感知的大门,观看事物之本质,直至无限。

于是影片中,脑部开发到20%的Lucy打电话给母亲,她说:“我感受到了一切。

”Lucy感受到了空间,空气与声音的内在的流动性;她看到一棵树的脉动,它如何根植于地;她也更深入地感受到自身的存在,流动在血管中的血液、大脑深入的思考,那些潜藏在大脑褶皱中的记忆与触觉,其实从未失去,人脑最惊奇的地方是它储存了所有事情,只是被隐藏或写保护了。

《众妙之门》中,在服用了药物之后,赫胥黎的眼睛恢复童年时代的纯净状态,感觉没有即刻地、机械地受制于概念,他看到事物闪烁着内在的荣光,见到无限的价值与意义。

影片中,当Lucy因为急剧膨胀的感知力而获得的信息量爆棚,关于数学、物理、生物的知识不断增长……与此同时,她的自我不断萎缩,七情六欲在退化,感觉不到疼痛、恐惧、欲望。

自我的消退,膨胀的“我”逐渐融身在世间万物,这也与《众妙之门》中赫胥黎的体验异曲同工。

当他为事物本身的荣光所着迷,他的自我容身在事物之中,成为了非自我,他渴望跟“永恒”一起留在一朵花之中,跟“无限”一起留在椅子中,跟“绝对”留在一条法兰绒裤子的褶皱之中,却宁愿远离人类存在的平常却必要的利害关系,那个涉及自我、道德与功利主义的世界。

《超体》与《众妙之门》也共同质疑了人们所深信不疑的准则。

在电影中,Lucy直言人类所创造的数学理论其实并不可靠;而在《众妙之门》中,赫胥黎指出,人类很容易被自己创造的语言与概念所困。

语言与概念使人相信,简化的意识是惟一的意识,从而迷惑人的现实感,把自己的概念视为资料,把语句视为真实的事物。

于是人类被困在语言与概念之中,逐渐丧失了知觉的能力,无法意识到内在与外在的真实核心了。

影片的末尾,Lucy最终化身为上帝无处不在,将自我融入在世间万物的任何一个他者之中。

或许Lucy是一个无法被模仿的超级虚拟对象,然而经由《众妙之门》的中转,我们看到了一些现实的可能性。

在全书结尾,赫胥黎指出,即使没有药物或催眠的帮助,我们仍然能够或多或少地感知事物的本然,只要我们努力摆脱概念的束缚,脱离功利性的目的,而用纯净的眼光观看,尝试将自我带入到客观性中。

世界之无限固然无法为常人所全部了解,但人类可以改变感知的方式,尽管这微乎其微、并且艰难。

 4 ) 伪科学

1。

正常人人脑利用率100%2。

lucy会室友家时用电脑时应该不具备控制物质的能力,先不说他在那一顿瞎按怎么样,首先电脑处理速率不会那么快,其次网速达不到,就算达到了,浏览器解码也无法那么快。

瞎按无力吐槽。

黑客帝国还用个货真价实的ssh漏洞。

这片子这方面真是垃圾。

3。

收音机接受手机射频。。。。

当然你也可以说她改变了收音机物理结构。

反正我是醉了。

4。

他一共听了不到1000字的中文,也就是说数据基数连1m都不到。

更不用说语义关系。

更加卧槽的是他根本都没看过几个中文。

怎么看懂的手术室几个字?

5。

usb。。。

usb。。。

请问能读这个级别容量u盘的是什么主板给我来一车。。

当然你可以说这只是钥匙,电脑可以去m23星云上找。

6。

关于高维设想。

我们看到的她可以肯定是高维在低维的表现,她的高维能力源于她的大脑,所以她的大脑具有更加高维性质。

她说她入侵了她的大脑也就是说她有一种比她大脑更加高维的能力,自我矛盾!

当然你可以说她说的入侵是改造大脑,那么她改造的依据什么呢?

当然你可以可知论未可知论一顿瞎扯

 5 ) 脑洞还不够大

这部电影的观影体验非常的好。

我们有的时候走得太快,就忘了看看我们这个世界其实是如何的奇迹,难道不是么,你看看你的手,你存在,你活着,你感觉着,全部诞生于这个奇妙宇宙,但我们连它是什么都不知道。

我们不是时常,而是总是忘记自己有多么的渺小,有多么的狭隘。

这是作为人类一份子,做的一点坦白。

在感叹人类渺小的同时,另外一方面,人类又是充满可能性的。

科学和艺术早已经证明,连人类自己都不确信自己的极限在哪里,我们可以把楼建多高,可以在硅片上面塞满更小尺寸的晶体管?

我们的科学能发展到一种地步,结果说这已经是尽头了吗?

恐怕暂时是不行的。

不光是人类作为种群,人类作为个体的极限在哪里呢?

我们可以安全的把百米成绩极限订到9秒,仅仅是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讨论的只是一个有限的人类历史,但如果可以一直进化下去,9秒真的会安全地成为人类不可逾越的终极吗?

只是提出一个假设。

因为我们探讨的基础是可能性。

我最喜欢电影里面 Lucy 会见摩根弗里曼及科学家的那一段,讨论存在和不存在,得到的结论是时间是存在的基础。

想法有意思,又从斯嘉丽约翰逊性感的嘴里出来。

电影有一个观点认为,如果人体达到这样的程度时,情感基本就消失了,没有恐惧,没有喜悦,焦虑也没有。

我持保留意见。

那会是多大的遗憾。

 6 ) 脑神经科学和能量平衡

我和我先生脑神经科学的两名粉丝。

我是生态学出生,学业中途还转悠到分子生物学晃荡了一年,很着迷于我们身体里碱基,DNA, RNA的各种运转各种神奇。

但是因为觉得自己有更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候,所以就搞别的学科去了。

我先生是生物化学出生,目前在学医。

******好神奇,好久没有来豆瓣了。

我写完这个之后的一段时间就转去做人工智能和图像识别了。

还是惊奇于脑神经科学,并希望通过计算机模拟脑力活动,提高计算机的图像识别和分类能力。

很好奇,那些文章都没有读懂就在下面评论开骂的同学们。

你们的人生都过程什么样了!!!

*****刚刚看完这部电影出来,我们两个都没有太失望,因为背后是脑神经科学让我们着迷。

他说,但是这个10%科学基础根本就不成立。

学医的人都知道人的大脑大部分都是处于一个活跃的状态,不可能只有部分,有时候一个任务某一个部分可能更活跃但是不可能只有十分之一。

就比如把90%的脑子切掉肯定是不可能的。

上世纪70,80年代,脑神经科学家们有一个迷思叫做“10%迷思 (10% myth)”,这个迷思一直持续到,因为Dale Carnegie的那本《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我自译的: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中提到:“Professor William James of Harvard used to say that the average man develops only ten percent of his latent mental ability”之后,让这个迷思声明鹊起。

William Jams是19世纪时候的哈佛著名的心理学家(这个人很有意思,但跟本评论无关,等LZ有时间慢慢八卦)。

后来有一个加拿大的神经科学家Barry Beyerstein教授,在学习人类的各种上瘾症的时候,提出7个观点驳斥10%迷思。

他的主要观点就是如果10%迷思是正确的话那么各种脑损伤(至少部分脑部的损伤)不会影响病患的生活(质量)。

总之,10%迷思是电影Lucy的基础。

这个电影至少是按照科研的套路展开的。

即电影发展经历了一系列问题的回答:如果我们的大脑可以开发20%甚至100%,人类会获得怎么让的能力?

对周围的事物会有怎么样的理解?

会和时间进行怎么样的互动?

太玄幻了,是不是?

就目前科研发展水平来看,有太多我们不太了解的东西。

你说人类脑部十多亿的脑神经元。

我们接受的各种身体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形成意志、认识和反应走的信号传导通路是无限的。

大家想想这些脑神经元的任何排列组合之后组成的是一个巨型的网络。

所以脑神经科学绝对有太多我们不了解也永远不可能了解的东西。

我个人认为人类的智慧和脑部的使用不可能用脑部活动区域等等图谱来描述,而需要用脑神经元的巨型网络来描述---但是后者刚好是我们无法理解。

这个巨型网络应该是像我们现在的internet网络一样的,信号类型和信号传导方式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知识。

所以Lucy这部电影中可能出现的人类对周围事物的感知,以及人类和周围的互动为什么不可以有呢?

然后我和我先生就在回家的路上讨论可能性。

他认为如果像我描述的,脑电波的传递是有无数种可能的通路(神经元的巨型网络)那么人类最可能受益的地方就是了解别人和了解周围的感受,从而更遵守自然和社会的法则而达到更和平。

我认为,脑神经科学可能出现lucy那样的案列,但是真个全球不可能全人类不可能达到那样的脑力发展程度。

因为我们受到能量守恒的制约。

即人类为什么没有长成3米高,为什么树木生长的胸围和高度都有一个限度?

就是因为能量之间有一个平衡和相互制约。

我个人认为霍金对于上帝造物(在Stephen Hawking’s Grand Design中)和控制很有说服力。

人类在有限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权利,地位)上---能量的制衡,已经注定人类不可能开发或者具备更高的智力、意志和感知能力。

我现在主要开发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上的应用,在应用上我们就是仿照了人脑神经元和脑神经网络的做法。

现在人工智能加上GPU等等在图像识别,分类上的表现越来越出色!

如果说人脑受能量守恒的影响,但是计算机不会~~~未来有一天计算机的“脑力”将超越人脑!

而且指日可待~~~

 7 ) 对于这部评分不高我不觉得是科幻题材的电影的一些思考,趁着刚开完热乎乎的记忆

任何事物,任何问题,都可以被归结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三个基本问题。

关乎本元,关乎空间,关乎时间。

当人的大脑完全被开发,很有趣的论题角度。

从电影里的角度来说,人会一步一步全知全能,逐渐脱离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无所不在,成为类似于神的存在。

所以看任何事物,土土的一句话却非常有道理,都要看其本质,浅显的层面比如看一棵树,不仅仅看到树的形态与外表,更是看到其作为一个生命的存在方式,蕴含的能量的循环与平衡,更为深刻的,则又回到那三个终极问题。

我们以何种方式存在与这个宇宙中,我将要到哪里去,如何利用仅仅有的有限的资源,达到本身的更大的存在的价值。

神有存在的可能性,神与人的距离,也许没有那么远,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但其本体却是无形却又无处不在的。

所谓的神,信仰的约束与力量,也许是在未知的另一维度,以某种特殊的能量形式存在着。

我不觉得这是科幻电影,有些蒙太奇的镜头起初非常莫名,但存在渐渐合理,我喜欢让我思考很多的电影,所以我喜欢这一部Lucy。

 8 ) 未来大多数人可能把“Lucy”视为经典

导演在写这个剧本前一定是做了很多了解和研究的,我认为他想在这部电影里想表述的不只是对物理的,宇宙的,或者是神学的理解,他也想在借着这些层面来阐述他对未来人类发展的一种推断(参见“全球脑”的理论和其他各种未来世界的理论)。

作为一个在国际地位上已经那么高的导演,他所追求的已经不只是高票房或多数人的肯定了,他其实想这一部电影来博弈未来会不会这样一个样子,在十几二十年或百年之后的的大多数人拿着吕克贝松的“超体”激动的说:“这导演真有智慧在那么久前就拍出这种电影来暗射我们现在的世界,好牛,真是个经典!

”(可能不会说的那么直白。。。

)用最的话简单的解释一下全球脑理论,我也是了解的很浅,是看了老罗的”罗辑思维“才开始了解的,推荐大家去看哟!

全球脑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全球的所有东西发展成一个大脑,每个人类都是这个大脑的一部分大家一起工作,互联网是连接我们的神经系统。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205194/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MxNzkzMzM2.html(未来脑世界 48)

 9 ) 美国的露西,比你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首先科普一下Lucy指的是什么:1973年11月底,一支國際考察隊在衣索比亞的阿爾法谷底發現了一些古猿化石,通過觀察這隻古猿的膝關節角度,這些人類學家驚訝地發現這隻雌性古猿在生前竟然是直立行走的,某種程度上來說,她可以稱得上是我們全人類的祖奶奶,被考古學者們親切地稱呼為Lucy,而Lucy也正是我們人屬故事的開始。

(转自袁硕博客)没有生命能参透生死,但有可能有一种存在能超越存在本身。

对于没看懂的人,个人只想解释两个概念:永生和智能1. 永生Immortality的几个步骤理论上应该是:1).生态世界永生这个步骤目前在地球上已经实现,既通过繁衍后代保证种族的小时间尺度里的永生2).个体水平永生有的物种已经可以达到个体水平的永生,而人类达到这一步需要获得不断修复更新而不毁灭意识的水平,这也是再生医学的终极目标3).物质世界永生个体水平的永生不代表真正的永生。

一颗寿命无限的大树也总会因为意外而折损。

物质世界永生需要克服任何外在灾祸的侵扰,这一步骤非常难以独立实现。

Lucy跳过了这一步。

4).时间尺度永生这也是我们已知世界推测出来的最后一步,将意识升级到更高层次的宇宙,不再依赖于肉体,不再束缚于物质世界的任何干扰。

这个时候的存在体会发现物质世界仅仅是一个低维的投影。

Lucy的最终形态也是完成了第4步。

2. 智能智能的水平也分为几个层次,露西的智能进步属于几何级增长。

1). 人类社会体系水平的认知与策略比如学会使用武器和借助其他同类完成任务,掌握语言与沟通技巧。

大部分人类都可以达到这个层次2). 科学技术原理的彻底了解和应用这一步骤大概在人类灭绝之前也未必能完成。

在体系内研究体系本身,是一件非常痛苦而漫长的过程。

3). 感知科学以外宇宙之外的更高级世界的运作原理Lucy的最终智能水平。

她凌驾于整个宇宙之上,看破一切,还会随意在某个时空点施加扰动发个短信调戏一下愚蠢人类。

总之就是Lucy,一个名字普通背景也普通的女孩,其实是个神明来的,她在我们世界里的投影被拍成电影就这么回事了。

大家都不知道她究竟是个怎样的存在,因为大家都是愚蠢的人类。

“美国”的露西,比你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10 ) 超体和易经、佛教

电影快结束的时候,我几乎不敢相信我的心里已经快要把“有史最佳电影”颁给一部科幻片。

但是,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思考,和它展开给我的那些面,让我这个大懒人不得不说些什么。

总之,有几个关键词我把它们和这部电影连接了起来。

易经,佛教,灵性的实相。

易经。

易经的一句话每个人都至少听过: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万物。

bing!

生物书上细胞是怎么分裂的,不就是这样解释的吗。

从这个角度上说,大千世界万事万物来自同一个起源,那个起源我不知道是什么,也许是一种能量,让所有的“我们”带着一个使命生生不息的往前行进。

发生,发生,持续发生,因而有时间。

佛教。

慢慢的我发现自己接触的思维类观念(如果可以脸皮厚点把它们称为“智慧”的话),所有的分枝指向一个源头。

儒、释、道、易,佛教,哲学,甚至物理和科学,神话传说,科幻故事……佛教的思想竟在一种很高的程度上和这部电影的主题完全契合。

lucy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们从未真正死亡。

意味着我们的思想处在生生不息的轮回之中。

绝大多数人被无知控制,犹如池塘之鱼,不知另有天地,也不知有人岸上观鱼或设饵垂钓,生命个体和群体的“世界”,就是他们思维里的世界,如同佛家所言,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一切皆由心造。

灵性的实相。

这是一个外国人制作的大约一个小时的视频。

它讲了人类的灵性被开发到不同程度会发生什么样的事。

和电影里的lucy大脑开发的程度很多吻合。

比如到了某个境界,“人”会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自由穿梭,知道一切真相为如何。

并且无处不在。

总体上讲,这里面脑动太大了,不是我这脑袋瓜想得明白的。

反正这辈子我是成不了仙成不了佛了,接触到并且自己去琢磨这些思想,好处就是可以让自己在生活中凡事看开一点。

我时常这样:心中有不如意,就摊开手掌看看自己年轻的24岁的手,那一瞬脑海里有这双手从诞生到生长到巅峰到衰老的整个过程,在最终,我并且知道它会消失。

是的,我的这双手会在这个世界上完全消失,就是我现在在打字的这双手。

仅在不到七八十年的时间(如果我有那么长寿的话)。

所以释迦牟尼告诉你: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妖宴长安》短评

年度神棍片。电影商人才不管什么节操,他们只信奉四个字:捞钱要紧。别扯什么《2001太空漫游》啥的,自己不心虚吗。

7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较差

来吧老驴头,我看看你啥时候能成仙,或者走火入魔。

9分钟前
  • 临时昵称
  • 很差

强大的视觉奇观,超酷的理论概念,但是有点被浪费。洞悉宇宙奥秘拥有所有知识不应该还落脚在与黑势力搏斗上。虽然撞车开枪穿越时空很过瘾,但却浪费了超体的意义。如果做成饥饿游戏那样的概念系列电影想必不错,拥有强大能力(还不用穿笨重的装备)的少女,投身解除人类与自然对峙关系的巨大命题中。

13分钟前
  • 萨罗迈拉
  • 还行

为什么我觉得还挺好看的啦2333脑能量全开以后就是老万+教授的结合体妥妥的啊!!!那个读记忆的动作和甩人的手势!!我全程都在脑洞是他们的女儿这种梗啊!((,

15分钟前
  • 夕夕夕
  • 推荐

最后的时空穿梭有些库布里克的影子,但仍然是人类已经知道或者推测的宇宙印象,简单的剧情似乎证明一点“世界上最快的速度不是声音也不是光,而是人类的思维,当你在头脑中想到了宇宙的原点,你就到了宇宙的原点,那儿是什么样子啊?呵呵,只有你的思维知道。”

18分钟前
  • Carf
  • 还行

吕克·贝松肯定是被一个讨厌电影的外星人附体了。

19分钟前
  • 老晃
  • 很差

white trash大殺特殺小黃人是吧

20分钟前
  • Fal Conde
  • 较差

傻乎乎的。。。

22分钟前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 较差

电影有为亚洲市场妥协的成分。但是这里面提到的哲学命题,我觉得挺有趣。如果撇除韩国人角色(或者置换成一个不那么恶性分明的),如果在摩根弗里曼身上加入恶一点的元素,可能会更精彩。总的来说,我对教授的演讲部分最有兴趣。他如果能出一本书就好了。

26分钟前
  • mumudancing
  • 还行

黑寡妇超神全纪录。吕克贝松这次脑洞开大了,根本停不下来。前半段感觉还可以,后半段开始就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了,结局简直烂尾。好在崔岷植大叔领便当的时候还是敬业的对着镜头。斯嘉丽女神前半段还有演技,后半段全程面瘫。请不要对这部电影有太大期望。(我现在刚看完,感觉四周景象都变得好陌生啊)

27分钟前
  • 国产凌凌期
  • 推荐

其实做得挺好的。虽然初始设定傻了点,虽然开头爱森斯坦式的蒙太奇剪辑傻了一点,但故事的核心很酷炫和先锋。在这样一个唯票房和特效论英雄的年代,还去试图向2001太空漫游致敬,本身就挺值得佩服的。PS:感觉吕克贝松也修禅去了……

29分钟前
  • 刘康康
  • 推荐

多好的一个哲学议题,可惜制作不够精良。物质与精神二分只不过是一个忽视了时间与运动的愚蠢认识。而时间与运动是统一的,两者是一回事,物质只是运动在低能状态的一种形态。这部电影是理解伯格森和德勒兹理论的教科书。

31分钟前
  • Feline
  • 推荐

这部精力都花在花里胡哨的地方完全不想好好讲故事的电影最大的优点就是够短……【最后还拉来时间哲学玩儿深度真是不要脸呐。女神演技实在让人拙计==

33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较差

【B-】和动物世界的那几段联想蒙太奇蛮喜欢,扯蛋确实扯蛋,不过像我这种脑残就是爱看这种神逻辑脑洞扯蛋电影。你打我啊(*´▽‘*)ノ

34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这不是科幻片,这玄幻片。

38分钟前
  • 大懒糖
  • 还行

我喜欢这个设定,拍得也挺不错 最后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40分钟前
  • 琧婯
  • 推荐

没有最后15分钟的话想给20颗星!最酷女性角色没有之一!绝对是Luc Besson back to form啊。手术台上给妈妈的电话和巴黎医院走廊两场戏值得载入电影史册的嗲!结尾字幕发现竟然是原创不是漫画改编更加惊喜。可惜最后15分钟实在太扯一股讨厌的第五元素即视感把前面脱俗酷帅感基本毁于一旦,好可惜。

44分钟前
  • bayer04
  • 力荐

7/10。一流概念,二流导演。这部商业片和《疾速追杀》同样找一个让主角无限耍帅和端掉黑帮的理由,结果找了一个包罗《生命之树》幻灯片式星云、人类社会以及远古恐龙+《超验骇客》的血球细胞侵入人工智能。说好听点叫突破个人英雄动作片的套路,说全片本质就是将暴力复仇故事打包一堆高深术语卖给你。 @2015-02-02 19:08:47

46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脑洞开得不错,可惜拍成了不三不四的科教幻灯片

47分钟前
  • 办公室甜心
  • 还行

男票说,这部电影最好看的就是电影开始前的Dracula的预告片....

52分钟前
  • 神探夏洛特二世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