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错吧的,画面还可以,亲情方面处理的挺好,有点教育意义!
没有特别刻意的煽情…每次看到强行煽情的都觉得特别尬…就是有些情节还是emmm……环保主题加的有点尬…整体想表达的可能有点多所以就并没有哪个方面很突出了…熊出没这个系列现在已经做了很多年了,各方面都在日趋成熟,希望能更好吧,剧情还是王道要给力!
看完了变形记,怎么说呢,是一个很温暖很温情的片子,相比起前几部,熊出没在制作上更加娴熟,剧情更流畅,人物更饱满,让人更为印象深刻的,则是这部里爸爸的出场。
光头强和爸爸的相处方式,有着太多我们这代人的痕迹,孩子小时候依赖父母,可是越长大越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加上生活习惯的不一样,理念的不同,简而言之三观的不一样,从而导致了很多很多冲突。
我在光头强的身上满满的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影子,就像我和我爸妈相处时一样,父母担心着我们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关心我们,这方面真的塑造的很好,很感人。
看到开头有个本子的时候,我大概就猜到了这个本子是干嘛的,但是看到最后,当光头强看到爸爸掉下去了的时候,风吹开了本子,看到本子上一件一件都是父亲通过小时候的日记而总结出的强子想要完成的事情,眼睛还是忍不住湿润了,虽然这不太符合逻辑,孩子都长大了,愿望肯定和三四岁的时候不一样啊。
然后这部里的配角也非常可爱,无论是新出场的蝈蝈蛋壳侠,还是麻辣小龙虾按摩队,都很有特点,很搞笑,美中不足的是感觉描述篇幅较少,结局表达不清楚,像“工具人”,比如我很关心光头强变大之后,承诺给蝈蝈的一年巧克力实现了吗?
麻辣小龙虾后来和苍蝇帮怎么样了呢?
这些都没有交代,给个彩蛋也好呀。
再者,就是地下不夜城的塑造,说实话这个概念很不错,如果可以彻底展开讲应该也会非常有趣,这些都是有些遗憾的。
整体上来讲,瑕不掩瑜吧。
我是一名大二学生,学习编剧专业,偶然半夜在少儿频道看到这部电影,就和妈妈一起看完了。
感觉超出期待值。
剧情合理不失搞笑,节奏紧凑脉络清晰,主题明确元素丰富,既有感人的对父子关系的探讨,又弘扬了爱护自然的正能量,国际友人和咏秋的古诗通过情节的前后设置显得前后呼应很自然,无处不在的吉吉国王和爱乱跑的小母鸡也让我多次爆笑。
记忆深刻的点 : 蛋壳侠“再小的地方也是江湖”,光头强质问父亲的话,等等等等。。。
唯一觉得疑惑的是作为伐木工的主角光头强在弘扬爱护自然的这部片里没有对自己进行否定,不过也正常,毕竟动画还要出新哈哈哈哈哈我个人觉得是不输国外动画大片的,甚至比它们的很多部要好的多,里面放了很多元素但不显得杂乱,编剧安排的比较合理,我发现在弘扬主题这一点上国内是比较厉害的。
看评分有点低啊,不应该。
不过有时候大众评分也代表不了什么。
熊出没大电影从来跟电视剧不是一个概念,画风唯美、元素多样、题材暖心是标签。
多维视效讨好孩子,寓意深刻反思大人。
剧情虽为合家欢,但故事耐看,每每成为春节档清肺醒神的选择。
人设上的创新是看点。
《雪岭熊风》中的“团子”、《奇幻空间》中的“小铁”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本作中的“蛋壳侠”和“麻辣小龙虾”更是江湖柔情和逗逼精神的集合体,一声社会感十足的“告辞”,令人忍俊不禁。
元素上的饱满是看点。
《变形记》不光有亲情至上的主旨,还有手机时代下的人际冷漠、逆流而上的向善精神、山青水绿的环保情怀,教育意义浓厚。
寓意上的深刻是看点。
拍给成人看早已成为主流动画片的标配,本作也不低幼。
父子情不像《负空间》来的含蓄,开场“鱼跳龙门”的一瞬已直抒胸臆。
愿望清单未能实现击打着每个人的心。
孩子成长不可逆,错过再补偿从来不易;父爱如山亦可贵,失去再想念遗憾满怀。
“我会从第一秒就懂事爱你”,是每个儿子的心声。
“珍视眼前人,在还能陪伴的时候,别让爱缺席”,是无需进影院就懂的道理。
这部电影讲述了过年的时候,光头强爸爸来看光头强,因为他错过光头强小时候和他在一起的时光,他不想再错过任何陪他一起的时光。
有一次和熊大熊二在一起的时候,意外被放小器变小,进入一个小小的世界,经历了各种惊险刺激的冒险,但最终在蛋蛋侠、熊大熊二的帮助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一起找到了放小器,又历经千辛万苦变了回来,然后一起开开心心回家过年。
在这部电影里面,最让我感动的是光头强和光头强爸爸被压在垃圾下,命悬一线时,还都在拼命地寻找对方。
最让我难忘的是蛋蛋侠和动物们全心全意地帮助光头强他们变回来;最让我伤心的是大马哈鱼如果不能逆流而上,游到河流的上游就不能生后代了;最让我开心的是龙侠开着无人机在太空无忧无虑自由地飞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度过的每一刻时光,不要错过这段美好、幸福的日子。
这部电影刚开始讲了光头强小时候和爸爸的童年时光,当爸爸被调走当伐木队长时,他就没有时间陪光头强玩了,他们之前的关系渐渐疏远了。
有一次光头强全部考试不及格,因为光头强的爸爸小时候送给他一个手电筒,他特别喜欢,把手电筒改变成的万花筒,上课不认真听讲,光想着怎样改装他的手电筒,结果考试没有考好,他爸爸把全部试卷烧和手电筒都烧了,光头强因为这个事情很伤心。
和爸爸的关系越来越差,光头强就离开了。
长大后的光头强意外知道爸爸要回来了,爸爸回来为了弥补以前的过错,给光头强做好多好吃的,陪他一起踢足球、荡秋千、放风筝.....。
可是爸爸回来以后,光头强每一次想研究自己的发明时,他爸爸又让他去干其它的事,每天重复做一样的事,催他早点起床,从此以后,光头强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
首先说说技术。
本片制作画面的技术是相当不错的,即使只是在视频网站上看,也觉得画面做得很逼真。
技术进步了不少。
不过本片的主题让人有点弄不清。
这部电影,你说主题是父爱吧,又讲了很多关于环保的问题;你说主题是环保吧,又讲了友情和低头族。
一部电影最好是一个主题,主题太多,短短的九十分钟不能很好地表现,结果就是主题都想表现好,但哪个主题表现得都不好。
紧扣一个主题,主题才能表现得很好。
电影所传达的意义要“质”而不是“量”。
本片的剧情不连贯,贝丝不知道为何出场(要不是看了时光网上关于贝丝·比厄加盟熊出没的报道,都不知道贝丝是一位“环保主义”生物学爱好者,为疏通麻哈鱼“洄游产卵”的路径才出现的。
网址在这里http://news.mtime.com/2018/01/22/1577536.html)。
也不知道大志和金牙为何要往河里倒电子垃圾。
也许他们是为了省事,但那也只能是猜测。
(据说本片是为了排片删减到九十分钟,导致剧情不连贯。
)人物形象也塑造不好。
熊大熊二在本片中简直可有可无,是主角却没有主角的作用。
光头强父子还好一些(不过个人觉得强爸没有任何理由就来看儿子)。
蛋壳侠塑造也还好。
但是苍蝇老大特靠普、螳螂、麻辣小龙虾塑造得不好,他们不过是龙套角色,给缩小的熊强三人和蛋壳侠的旅途增加一些刺激而已。
特靠普、螳螂和麻辣小龙虾仅是无关紧要的人物,只是出现了一下子,跟主线剧情没有关系,那么为什么在片中还要给他们安排很多的戏份呢?
不是说电影中不该有龙套角色,而是说电影应该着重介绍那些对于剧情有重要作用的那些人物,毕竟电影只有九十分钟,不应该过多地花费时间在那些无关紧要的角色身上。
这样的角色不必体现出性格特点,而过多地花费时间在那些无关紧要的角色身上,就会让人觉得这些角色很重要,应该被塑造得很好,但实际上他们只是龙套,主要角色因为被龙套占去了过多时间也没法塑造好,观众就会觉得角色形象塑造不到位。
也许有人会说,我对本片的评价太苛刻了,毕竟本片在国产动画里面已经是很良心了,干嘛要求那么高呢?
但是请注意,我批评这部电影,说明熊出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还能做得更好,而不是来攻击熊出没。
什么事物都有优缺点,作为现今国内很有影响力的动画,应该听得进批评,才能越做越好。
如果心胸狭窄听不进批评,那么熊出没的将来不会好到哪里去。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敏的育儿经(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57681520/看多了成人影片既各种花里胡哨的表演,我则更喜欢动画片里的纯净和那片欢乐。
我原本就是爱动画的人,有了孩子以后,电视就被他们霸屏了。
虽然偶有私心想看看成人电视剧也被他们打败,无奈之下我只好坐下来陪他们一起看动画。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动画都能吸引我的注意力,比如说《熊出没》,没法满足我和孩子的胃口,然而《熊出没》团队每年一部的电影却每每让我有不同的感触和收获。
都说国产电影不好,国产动画也不出色,可是我认为有些国产动画很棒,无论从主题中心还是制作工艺、观众感受等多种角度来讲,比如说我接下来介绍的这部《熊出没之变形记》就是一部既能让孩子们乐在其中,又让大人们不断反省的动画。
单说“变形记”三个字就足以吊足所有人的胃口,也可以让人们浮想联翩,很想看一下这部电影到底演了些什么。
作为重头戏的故事内容,让我们看到了为生活而长期得不到父亲陪伴的光头强——一个留守儿童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光头强,与父亲之间深深的隔阂。
也同时看到了一个年轻时曾经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无法陪伴儿子成长的,一心想补偿儿子的年事已高的父亲内心深处那份深深地愧疚,还有那躺在血液里的那份深深的真情。
因为长期不在一起生活,光头强已经适应了“单身狗”的生活,父亲的突然来访,让他手足无措,也倍感郁闷。
尤其是发现父亲明明是来“捣乱”的并不是来帮自己的,因为他发现父亲每天揪着定点起床锻炼、逼着自己吃难吃的饭、一起放“幼稚”的风筝……更可恨的是爸爸竟然把自己的发明给毁了,这件事成了父子俩“决裂”的导火索,同时也把故事的发展引向了高潮。
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按下了光头强重新发明的“放大缩小器”,光头强、熊大、熊二三人瞬间变成小不点,成为小矮人的自己,经历了各种危险和惊奇遭遇,却再也不能与人高马大的父亲对话,再也不能吃爸爸精心准备的饭菜了。
直到有一天父亲也被“放大缩小器”击中,父子又重新拥有了平等的身份和平等的话语权,经历过生死磨难的光头强,终于明白爸爸藏在记事本里的“爱”,也明白了爸爸并不是不陪伴自己,也不是不关心自己,而是为了给予自己更好的生活条件,迫于现实压力,才不能天天陪伴自己。
因为爱,我们成为父母手心里的宝,同样因为有爱,便可以化解所有的误会。
最后在爱的力量的支撑下,光头强和父亲还有小伙们一起打败了那些为了一己私利而破坏环境的坏人,并在“放大缩小器”将要毁灭的时候,光头强凭着自己的勇敢一脚踩了下去,最终大家又重新变成了原来的自己。
通过这部电影,我可以得到以下启示:1.孩子小时候,无论多忙,一定要多给予高质量陪伴。
赚钱很重要,但是孩子的成长更重要,他们要的不多,只需要最亲近的人在自己的身边多陪陪自己、多亲亲自己、多抱抱自己、多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不要等到孩子大了,才想起去补偿,或许真得晚了。
如果实在太忙,请你跟孩子说明原因,并定下时间,到规定的时间一定要实现你的诺言。
2.作为孩子,要懂得体谅和感恩自己的父母,也要接受他们的不完美。
同时也要明白生活真得很现实,不拼搏怎么能够给你好的生活?
但是无论怎样,你都要知道父母是在乎你的,是真心爱你的,只是有时候太无奈,希望你能理解。
或许小时候不能理解但是长大后希望你能够不记恨父母,并能够包容他们。
3.一个人到了不再年轻的年纪,有一个能够喊你回家吃饭的爸爸,是何等幸福的一件事情。
请珍惜,请放下那些怨言,陪父母吃顿热乎饭、跟他们拉拉家常,毕竟他们老了,能够陪你的日子也屈指可数了。
洋洋洒洒数千字,希望我们这些成年人可以读懂导演的良苦用心。
既要多自己的年幼孩子的同时也要多关心已经老去的父母。
还其他的国产动画片比起来,算了是很不错了,有一定的故事,一定的若木民喜,其实如果国产动画片能够在真实一些,残酷一点,我相信等待孩子也是非常不错的,父母们和孩子一起看也不错,最好把人物故事写完整,不要一下子那样子,一下子那样子,还有最好多一些人物,而且要人物形象故事,这样子会u越来越好,国产动画片拥有任何可能性,啦啦啦啦😄没毛病最后鼓励一下!
熊二在里面真的好憨憨,电影的开始以光头强小时候开启,很好的引出下文的父亲,父亲的行为跟现实中的父亲很相似,很好的认为了实际不像是一个动画片,缩小之后的细节也很多,有些细节是其他电影里面根本办不到的,熊二在喊光头强他爸爸的时候,从光头强他爸到他爸再到爸,笑点真的很高,然后入下水道的内衣 其中,麻辣小龙虾这四人组,也承包了很多笑点,让整部电影更充满了喜剧感,也让熊二 憨憨的形态也展现出来了,最后还用暗示的方式倡导了要保护一些东西
剧情看不懂,get不到,垃圾
补标,陪看电影系列,变小后的剧情还挺精彩的
中国动画什么时候能摆脱靠各种乱七八糟的发明创造来推动剧情的阶段?日本动画玩剩下几十年的套路还在用,你们不觉得丢人么?
希望能回归第二部的水准。//比起第二部还是有不足,确实又回到了低幼向的方面,看来这个动画照顾的还是孩子啊,并没有向成人方向进展,有点失望。
合理怀疑光头强与隔壁老王的血缘关系。
走亲情路线很正确啊,给蛋壳侠和苍蝇团长特没谱打call
还可以,小孩子喜欢看,也挺温馨的
6.4
低龄片都一星
我陪外甥女看的。其他就不多说了,小孩子喜欢,就是3D效果挺差的。。还不如2D
老少皆宜,成年人感动,小朋友欢乐。
温馨多了这一部,小朋友们还是很喜欢的
过年喂翔系列
还挺感动的
也就开头还有点意思,后面越来越没劲了。。。感觉这部的精华全在预告片里了。。。
没想到不错,虽然都是借用,赢在精细
虽然《熊出没》已经打败《喜羊羊与灰太狼》《猪猪侠》等成为我最嫌弃的国产动画,但如今已不再像曾经因讨厌它而伤害自己的心情了。每年的院线版都看,但今天这部比较有羞耻心的是:不再像往年有那么明显的抄袭而更多感觉应该是原创。可惜光头强还是一如既往地觉得难看,故事跌宕起伏但也槽点满满,……
可以打6.5-7分。比奇幻空间好一点,说了一个被缩小而经历的奇幻故事,让人想起了小时候看的《邋遢大王奇遇记》还有《爱丽丝漫游仙境》,奇幻冒险色彩挺浓的,这也是好奇心强的孩子们百看不厌的内容。故事的核心说的还是亲情,父子情,即便强子这样一个没心没肺的闹闹,还有一个慈爱又粗心的父亲。整体上内容方向很正确,不过里面那个女性记者为啥是外国人呢?为了照顾在华的外籍儿童吗?
给电影配乐打四颗星,马哈鱼跃龙门的音乐居然很感人。
2.5 段子堆积,制作粗糙,亮点就是亲情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