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

Mad Max: Fury Road,末日先锋:战甲飞车(港),疯狂麦斯:愤怒道(台),冲锋飞车队4,迷雾追魂手4,冲锋追魂手4,疯狂麦克斯4,疯狂迈斯:怒途,Mad Max 4: Fury Road

主演:汤姆·哈迪,查理兹·塞隆,尼古拉斯·霍尔特,休·基斯-拜恩,乔什·赫尔曼,内森·琼斯,佐伊·克罗维兹,罗茜·汉丁顿-惠特莉,丽莉·吉欧,阿比·丽,考特尼·伊顿

类型:电影地区:澳大利亚,美国语言:英语,俄语年份:2015

《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热门推荐

《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剧照

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 剧照 NO.1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 剧照 NO.2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 剧照 NO.3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 剧照 NO.4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 剧照 NO.5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 剧照 NO.6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 剧照 NO.13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 剧照 NO.14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 剧照 NO.15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 剧照 NO.16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 剧照 NO.17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 剧照 NO.18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 剧照 NO.19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 剧照 NO.20

《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剧情介绍

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未来世界,水资源短缺引发了连绵的战争。人们相互厮杀,争夺有限的资源,地球变成了血腥十足的杀戮死战场。面容恐怖的不死乔在戈壁山谷建立了难以撼动的强大武装王国,他手下的战郎驾驶装备尖端武器的战车四下抢掠,杀伐无度,甚至将自己的孩子打造成战争机器。在最近一次行动中,不死乔的得力战将弗瑞奥萨(查理兹·塞隆 Charlize Theron 饰)带着生育者们叛逃,这令不死乔恼羞成怒,发誓要追回生育者。经历了激烈的追逐战和摧毁力极强的沙尘暴,弗瑞奥萨和作为血主的麦克斯(汤姆·哈迪 Tom Hardy 饰)被迫上路,而身后不仅有不死乔的追兵,还有汽油镇、子弹农场的重兵追逐。 末世战争,全面爆发……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死神降临精灵宝可梦超级愿望摩天营救水瓶座猫狗大乱斗鹰爪神捕我的小小新娘肌肤无名烧烤怪谈:台风驴叫爱你是最美的时光女力报到-最美的约定血河我的特工爷爷不思异:电台导演万岁!每个人都有秘密新毛驴县令之镇棺古兽寻龙诡事母亲的诅咒太空人野小子们替天行道三人行女朋友,男朋友卸岭之地下惊龙黑暗之后命运之夜无限剑制第二季哨兵金色农家

《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长篇影评

 1 ) 向自己致敬

来谈谈乔治米勒这货是怎么向自己致敬的吧..首先Max的头发还是和第3部一样糟糕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247211835/#image当然除非是像第3部那样 由别人给他剪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247211840/#imageWar Boys的造型沿用了第3部的小废柴造型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247211843/#image沙尘暴同第3部一样恢宏 但加入了很细节的描绘 在第3部里只是一笔带过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247211922/#image同第3部一样的人工电梯 只不过4里更屌了点儿 由5人用电梯变成货梯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247211827/#image枪的故事很有意思 由第3部里的Max主动缴一裤兜子枪 变成了Max在Furiosa车里缴了一袋子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247211820/#image音乐盒最早出现在第2部 是Max在尸体上搜刮的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246958801/#image之后他把这个小玩意儿送了男二小屁孩儿(要不是小屁孩儿那雄性特征明显的画外音我真以为他就是长大成为了靓妹的女配)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246958803/#image第2部里首次出现的单筒超长望远镜的梗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246958814/#image猎枪的梗很有意思 首先不哑火的枪Max绝壁不会拿起来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246958816/#image其次是他拿空的枪永远比有子弹的枪好用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246958815/#image最后是在当代动作指导的帮助下 Max已经能从驾车时单手15秒换子弹 进化到秒换了 是啊梅尔吉布森都老了 Max也长大了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246958818/#image当年2里被挂在车前做挡风窗户的还是两个跑龙套 但4里已经由Max亲自担纲了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246958833/#image当坏人的换汤不换药 永远是从外面对车门扔三角钩(2) 对车门射弩(3)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246958834/#image如出一辙那不停飞转的车轮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246958835/#image看了系列真是受益良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学会了怎么向自己致敬..期待见教 补充与向我致敬..

 2 ) 疯狂的不是MAX

晚上在B站看了MAD MAX4的高清版,看了半小时我站起来把它分享了朋友圈,看完了以后我去厕所尿了好几天。

然后看了IMDb,好么,8.6分,然后看了豆瓣,好么8.8分。

大漠孤烟直,青天落日圆。

黄的沙漠,蓝的夜空,色彩饱满,颜色艳丽,基本所有的远景画面充满震撼的美感。

我并不懂什么朋克风格死亡金属,我也不懂机械美学和改装汽车,但这不妨碍我被喷着火的吉他和苍白裸着上身的怪人吓到,这样不妨碍我被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战斗模式所点燃,畸形的侏儒,食人的死胖子,带着呼吸器的肌肉男,在蓝色的夜里闪着雷电对着旷野嘶喊扫射的老头,看起来邪恶又充满末日味道的美式经典反派,一片荒漠下行云流水的毁车方式,天马行空仿佛杂技一样火爆而协调的战斗场面,我了个操啊!这部电影真正伟大的不是编剧和演员,而是导演与摄影,单凭这种不用对白与文字,就能将故事说清,将观众留住的能力,他们都可以称得上是“天才”。

什么是硬汉?

硬汉不说废话。

开场生吞蜥蜴,车翻被捕逃杀,与女主扭打上车,到通力合作逃生,这一切需要什么理由?

只有开场的两个字,“生存”。

在末日浩劫之后遇到一群还秉持人性的逃生者,彼此眼神交汇之中就渐渐获取了信任,同舟共济对抗邪恶,你需要和谁谈恋爱又需要和谁谈感情?

什么是硬汉?

不过是做该做的事情。

面对充满敌意的逃生伙伴,需要修车,只需要说一句“I GO”.启动卡车的密码该说就说没有纠结的余地与内容。

需要争取时间等待卡车冷却,孤身一人跑进雾中,只有一声爆炸后慢慢走回车上沾满鲜血的面容。

就好像古龙笔下的剑客厮杀,诗一样的文字下,一招之后就是血的结局。

看惯了动作电影里的女人,怎么演都像是花瓶。

要么摇着奶子露着长腿跳舞似的跟人打了半天不过是清理清理杂鱼,要么被绑在柱上关在笼里,反派们捏着她们的下巴淫笑着上下起手等着男人们挺身相救,再不济也要跟男主谈一场恋爱做一次湿吻,让男人们幻想一下搂着腰摸着屁股的感觉,就好像去看一场不露点的A片。

短发机械手的女主,咬牙带血慢慢爬向前车,满口鲜血的一记头槌,杀死反派首领老乔,只问了一句,“REMEMBER ME?”这个板寸头唯一跪下哭泣的时候,是在希望破灭的那一刹那,绿洲已经消逝,一望无际的黄沙,一个人面向落日一声嘶吼,像绝望的狮子。

当她起身,没有什么深情的安慰与拥吻,只是开始向前再走160天的新的旅程。

男人只会对她说:“希望本身就是错误”,而她不废话转过了头。

而全片最像花瓶的那几个长腿嫩模,她们是这场亡命旅程开始的理由,不再做什么男人的所有物,面向沙漠,为了自由。

真正疯狂的是这部电影,而不是这部电影里的任何角色。

说实话如果这部电影在国内上映未必会如速7一样大卖。

不喜欢的人其实挺多。

在你读古龙小说的时候你会问为什么他妈的陆小凤的指头什么都能夹住,为什么李寻欢的飞刀刀刀都致命,楚留香又是怎么用肉体做通道实现酒杯和酒壶之间酒的内循环么?

那你干嘛老是问为什么男主的O型血能治癌,为什么非要喝人奶,为什么要吊一个红衣傻逼弹吉他,为什么沙漠里能用摩托车能跑160天,为什么这部片没剧情?

那你为什么观影没高潮呢?

因为明明这是一部动作片重点是引人入胜的表达方式你却非要跟看BBC纪录片一样找科学理论人生哲理,这就好像明明人家姑娘衣服都脱了你却找不到洞在哪,没高潮也不能说是你的错啊。

 3 ) 关于影片结尾的字幕里的History Man的解释

老美也不明白影片结尾的字幕里The First History Man是什么意思,以及这段话是从哪里来的,他们觉得应该是Miller自己编的。

这段话是Miller自己编的这个没什么问题,但是The First History Man这个概念什么意思大家都不知道,都在问,其实这个是来自于政治哲学。

福山在他著名的那本《历史的终结与最后一人》里引用了黑格尔和霍布斯的概念,就是所谓的“第一个人”:在霍布斯的“自然状态”之中,发生的是“所有人与所有人的战争”,而第一个人则是赢得了这场血腥的“气魄之战”,从而获得了自由,在这场“气魄之战”中无关生存,而关键是要获得自由以及赢得承认和尊重。

气魄之战中认输的一方就交出了自己的尊严和自由,成为奴隶,而赢的一方就获得了自由以及进入历史的权利,他即为“历史上的第一个人”,The First History Man.所以Max的整个经历和状态都再适合这个称号不过了,他就是“第一个历史人”。

 4 ) 女性主义动作电影

一手翻译时代专访阴道独白作者伊娃·恩斯她来告诉你,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 是如何成为女性主义动作电影的阴道独白的作者伊娃·恩斯来告诉你,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 是如何变成一个“女性主义动作电影”的原作者 Elianna Dockterman 原文链接 http://time.com/3850323/mad-max-fury-road-eve-ensler-feminist/传说中的剧作家兼活动家为你讲解,她是如何参与到乔治·米勒今夏的票房大片中的。

你一定想不到: 饰演麦克斯的汤姆·哈迪,并不是《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里的明星,查理兹·塞隆才是。

更想不到的是,阴道独白的作者伊娃·恩斯,是这部结果非常女权的电影的顾问。

在这动作电影中,邪恶的统治者发现查理兹·塞隆演的Furiosa(没找到统一的译名)帮他的性奴们逃跑的时候,气炸了。

她们留言:“女人不是物品”。

Furiosa一路鼓励麦克斯,最终在一群大坏蛋的追赶下,结队奔向应许的女系之地。

塞隆,而不是哈迪,领头,她也打了大部分的硬仗。

导演乔治·米勒邀请恩斯到场给卡司们讲解针对女性的暴力。

恩斯与时代分享了她在现场的经历,电影中的女性主义信息,和她对更多女性故事登上大屏幕的希望。

时代:热门票房大片采用这种主题非常罕见,更别说请你这样北京的人来当顾问了。

这事是如何发生的?

伊娃·恩斯:我和你一样吃惊,这也是为什么我决定去做这件事。

我想(导演)乔治·米勒在悉尼听了我一个关于人权的演讲。

他问我是否愿意到纳米比亚,和正在拍摄中的演员们共度一周,特别是演妻子们的演员。

他希望我向她们介绍针对女性的暴力情况,特别是在战区。

我看了剧本,整个人都炸裂了(blown away,是不是“炸裂”的词源,还是happy coincident)。

地球上三分之一的女性一生中会被强奸或者遭遇暴力 - 这是这个时代的一个中心问题,针对女性的暴力与种族和经济不平等紧密相关。

这个电影正是在讲相关问题。

我认为乔治·米勒是一个女性主义者,他制作了一个女性主义动作电影。

他能够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个有相关经验的女性参与进来,这非常的棒。

很少在大屏幕上能看到女性的故事,一部分原因是很少女性导演能得机执导 疯狂的麦克斯 这样的大型系列影片。

不过显然,这部片子依然是由男性执导,却是非常的女性主义。

你认为女性主义者们会不会说:“好么,也算一点进步。

但是如果是女性执导的就更好了”?

我非常欢迎性别为男的女性主义者。

我不是生活在非黑即白的二元世界。

我生活的世界,是这样,以及,更好。

显然我们需要更多的女性,更多种族的女性,更多生活在现实中还没有得到展现平台的女性。

但我认为,当人们看到这有多么激动人心和吸引人,他们会受到鼓励。

你已经为结束针对女性的暴力奋战20年了。

你如何与演员们分享这份体验?

她们问我关于她们的角色的问题。

当一个长期被囚的性奴是怎样的体验?

怀着强奸你的人的孩子是怎样的心情?

当你因为经历得太久而对施虐者产生依赖感情,这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被强奸后,你会害怕憎恨自己得身体,认为那不再属于你,而是一个噩梦发生的地方?

我希望我能帮助她们理解。

我跟她们讲述了日军慰安妇的故事,还有我去过的波斯尼亚,刚果,阿富汗还有海地,那些地方发生的强奸和暴力。

我们也谈到美洲猖獗的涉性人口走私。

很多电影宣称会有“强大的女性角色”,但她们要么是落难女子要么是打下手的。

你认为疯狂的麦克斯 有何不同?

乔治想要塑造的是充满力量的女性,而不是受害者,我认为他做到了。

我不记得见过有任何的电影里有如此多,年龄跨度如此大的女性。

我看到该片中和男人一样善战的老年女性们,炸裂了(又是blown away)。

我从来没见过。

她们如此的互助而又独立。

查理兹的角色也很勇猛,同时很充满了同情心。

这非常难表现。

每个女性都背负着复杂的背景故事。

连她们穿的衣服都在传达着信息:最初的衣物都是被撕破的布条,是脆弱的,被物化的。

但最后,她们穿回了衣服。

她们也夺回了自己的身体,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夺回了自我。

而电影里的这场旅途:女性放弃圈养下的舒适生活,冒着生命的危险为自由而战。

这是崛起中的女性对父系社会的反抗。

我也很高兴见到这些强大的女性也充满同情心,并且没有因此而受到惩罚。

影片中的所有女性都保持了她们内在的女性特质。

她们温柔,充满哎,却仍然勇猛。

她们拥有这一切特质。

这是一个很有力的问题:女人如何在父权,暴力的文化中生存?

在战区中她们如何保有自己的灵魂?

而这个问题,没有被片中的浪漫冲淡。

这不是非常高明么?

他大可以随便让查理兹和汤姆勾搭一下。

但是,拜托,不要搞那种女人为了个男人就变回绕指柔的俗套故事好嘛。

他们应该并肩而战,女人救他一命,他回头也救她一命你是否认为,如果该片取得票房的成功,就意味着观众也乐于看到女性们的故事呢?

但愿如此啊。

我认为乔治天才般地编织了一个有很多闪光点能吸引到各种人的故事。

它的核心,是一个女人的故事。

片中的一幕,他展现了一个挤人奶机,女人的唯一价值就是所产的奶,这非常的有象征意义。

还有我们看到那句“女人不是物品”时,我们对这话似曾相识。

这个女性主义有点狡猾。

你要是说故事核心是一个女战士带着女性奴逃跑,没人觉得这会有什么票房。

但因为这是一个动作片,男生就会去看了。

暑期的另部电影也是这种情况。

艾米·舒默是位时常发言的女性主义喜剧演员,她最近出演的爱情喜剧 Trainwreck,搭档了勒布朗·詹姆斯(美国职业篮球队员)。

詹姆斯承担了把不会去看这部片的男人拉进电影院的任务。

这不是违背了在电影里表达女性主义观点的初衷么?

总有那么一天,我们不需要这样的狡猾。

有一天,我们可以光明正大地这么做。

这个电影最伟大的一点就是,和女人站一边,你生存的几率更大。

很明显,女人被公平对待对大家都好。

我们并不想占领一切。

我们只希望我们的故事也被平等地考虑,能够占到一席之地。

(“to also get a spot on the playing field.” 不是很确定如何翻译贴切。

 5 ) 重金属摇滚电影大开眼界

其实影片一开始,我是有点嫌弃的。

造型邋里邋遢,人物也丑的嘞。

原谅则个,我是第一次看Max系列片甚至这样类型的啊!

真的是一部节奏紧凑无尿点畅快淋漓的高荷尔蒙片!

在好似牵线木偶般脆弱摇摆在枪火中的摇滚歌手重金属乐伴奏下的沙漠追逐公路暴力,燃爆!

爱死了每一辆发烧车。

当那粗旷的大卡车里钻出对比强烈的母种们,如同丑陋带刺的仙人球开出娇嫩惹人恋爱的花儿,颜值好高,是女人都会流口水。

连带那本该残忍恶心的粗暴拧脐带,这些统统烧脑的镜头竟然不会让人觉得重口味,真是让人看得目不转睛,连连赞叹。

要不是本着支持国产电影的情怀,不想比较和被人说崇洋媚外踩自家,我真的好想说某部同是环保内核的国产高票房电影真的弱爆了,那些特效流的某些好莱坞侠也不可比拟,澳大利亚该为此骄傲。

真正的狂暴之路。

推荐看,引爆一颗年轻激情的心。

去追前三部。

 6 ) Furiosa的前世今生

二刷之后还是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写下人生第一篇影评。

关于影片的脉络和整体评价已经有不少大大发表的专业看法。

我只想说说Furiosa这个角色。

影片中的Furiosa,果敢,刚毅,坚持。

身为Immortan Joe手下唯一一员女将imperator,可以开着War rig 帮老Joe抢油,可见非常受器重。

可是我们讨论的不是现在这样平等的社会,是一个女人严重物化,以生育为目的的末日废土中。

Furiosa是如何达到这样的地位的,其实是个非常细思恐极的过程。

我们知道她从小就跟妈妈被从绿地偷走,妈妈第三天就死了,恐怕是被折磨虐待致死。

Furiosa可能因为年纪尚小留下一命(为了留到生育年纪?

)直到Max到来之前,她只能挣扎的活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失去的左手恐怕只是她付出的最小的代价了。

身为一个女人,还是个颇有姿色的女人,没有沦为老Joe的生育机器,恐怕她早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中间的过程,不说大家也能想象的出来有多少苦难。

想必这也是为什么她要付出所有也要拯救几个女孩的原因。

在少有的几段感情戏里,Max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Furiosa回答为了redemption。

没错,经历的这些年杀与被杀,折磨与被折磨的轮回,她双手被迫沾满了鲜血,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生存,爬到权力的顶点才有回家的可能。

Max第一次制服Furiosa时只是开枪绕头打了几下示警,并没有选择杀死她。

因为Max还有选择。

而Furiosa恐怕连选择的权力都没有 ,每天被迫做着违背准则的事情,杀杀杀,戴上冷血的面具才能生存。

做坏人不难,难的是明明是好人却要装一辈子坏人。

最后的决战,Furiosa抱着同归于尽的心,悲愤的对老Joe喊:Remember me!

这才是她对7000多天来痛苦与折磨的总宣泄,这才是真正的战神Furiosa!!

 7 ) 努力的方向有点儿偏……

下面这段内容发在【理工女】的群讨论中,其实当初刚看完这部电影就想说来着,只是看到许多人力赞片中的女性立场,所以有些担心自己的苛刻。

但还是觉得这算不上足够好的女性主义电影,简单的几句评论会显得过激,是我不希望的,所以解释几句吧。

先说一下应该赞赏的: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部动作电影,如此努力的颠覆传统的角色设定。

尤其是两位主角Furiosa和Max,他们更多的是战友,是互相认同鼓励的伙伴,虽然没发展成爱情,感情却同样真挚深切。

而且女性与女性之间,也是在为共同的理想并肩作战,并没有人等待被保护,战斗的路上,每个角色都不断变得越来越独立。

所以虽然她们的女性气质很明显,但跟着情节的发展,观众眼中的姑娘们也会变成越来立体的人,而非最初那群“美丽的生育机器”。

我很感谢导演拍出这部电影,可是觉得如果深究,片中对性别与个体觉醒程度的预设,是需要反思的。

虽然片中每一位女性性格特质不同,但从一开始就都是以专制暴力的受害者和反抗者形象出现,没有疯狂也没有被洗脑,也就是说,片中所有女性角色(除了几乎作为背景的乳母)对自己所处的环境都是清醒的,即使途中有动摇,她们的人性也是完整健全的。

可身处其中的男性角色却都有迷失,只是Max与男孩在与她们相处的过程中,因为被女性们触动,才唤醒了人性,成为了片中男性群体里的异类。

此外,女孩们是向着一片“母亲们的绿洲”逃亡的,虽然抵达后发现那里也变成了荒漠,但母亲们仍然小心守护着绿色植物与种子,这一守护者的群体又一次全部是女性。

Max与男孩会受到影响加入她们,但绿洲的守护者中为什么没有男性?

同样的,回头去看这个虚构的废土社会,为什么首先发力还击暴力专制的是一群女性?

作为观众,反感废土社会的野蛮是与性别无关的,可片中只有女性从一开始就具备这样的意识,这一点是否用力过猛?

传统文化中,女性一直被默认比男性更具“人性”,结果“更人性”也成了对女性的隐性要求。

《Mad Max》尤其着力于“女性比男性更具人性”这一刻板印象,并大力赞赏。

可真正的平等,是对性别、族群、性取向这些标签的淡化,是承认一个人的价值判断和身份标签无关。

如果男性无法在一个疯狂的社会中幸免迷失,女性可能因为性别就更具备保持清醒的条件吗?

当然,这只是一部幻想电影,拿现实去苛求是无趣的事。

而且要摆脱偏见,起初用力过猛是难免的,看得出来导演的真诚,也看得出来我们这个时代对平等与尊重的渴望。

其实即使身为女性,我也曾经有过一个阶段,觉得女性应当被尊重,是因为人性中有些美好的特质似乎更多的体现在女性群体中。

但逐渐反观自身,却发现这仍是因为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且如果接受这个观点,也会有一些我不那么渴望的特质被默认应当具备,它变成了另一种束缚。

所以最好的平等,是不做预设——我不愿因性别而被认为更脆弱,也同样不愿因它被认为更高尚。

电影很好,但如果片中的绿洲不止有母亲们,也有一群同样渴望自由,渴望还击残酷统治的男性角色,然后他们一同战斗直到返回那片废土,这会是一部更完整的电影吧?

我想这是比种子、水和油更重要的东西,是真正的希望。

 8 ) 《年度史诗垃圾电影》

八分六的电影,我赶紧来观摩;半个小时,我说不好看,同学说我没看懂;于是我继续看,又半个小时,我说只能打五分了;硬着头皮看完,我觉得打两分都嫌多!

除了打架就是打架,所以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暴力片?

一拳下去,然后一刀回来,出点血;打架总得有点效果吧,可发现打完了还是那样,就是打;两个小时打了一条路,两个关卡,这就热血?

都要睡昏过去!

前115分钟都在挨揍,5分钟上演世纪惊天大逆转?

情节的合理性何在?

电吉他嗡嗡嗡,很激情?

也得看在演什么再配乐吧。

全部时间都在嗡嗡还说有深刻的内涵,sorry,硬给任何电影强加上一套说法,那都是“有内涵”的。

总结:剧情狗屁不通,逻辑十分混乱。

全仗着特效和打架堆砌而成,这是我见过的最像好片的超级大烂片。

我完全不能理解八分六的来源。

各抒己见,一吐不快。

 9 ) 理工女看电影 | 我们眼中的《Mad Max》

这部电影对女性角色的刻画令人眼前一亮。

诚然,许多人都认为这部电影是女权主义的,包括导演乔治·米勒(George Miller)在内;但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部电影成了一部女权主义政治宣传片(feminist propaganda);更有人认为它只不过是另一部场面刺激的动作片。

究竟对这部电影该如何评价?

什么是女权主义的电影?

怎样的性别刻画才是成功的?

看看理工女的成员们怎么说:——> Gandalf,来自吉林长春,美国康奈尔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节律性注意(Rhythmic Attention)以及认知与时间的关系我认为这部电影对女性角色的刻画是成功乃至模范的。

在美国电影电视界,制作者往往希望在“政治正确上”走捷径,例如在一系列白人角色中加入一个少数族裔角色(如《生活大爆炸》),在一系列异性恋角色中加入一个LGBTQ角色(如《豪斯医生》中的13),以及在一群男性角色中加入一个女性角色(如《银河守护者》中的Gamora)。

当然,我们需要对少数群体有更多表现,但这种懒惰的做法往往使得少数群体的少数性成为了他们的定义性特征。

一群男性中的一个女性角色,最大的特点往往是她的性别,因而少数群体和女性角色成为对群体的刻板印象的表征,而不是一个立体的角色。

但这部电影中的女性角色是多元、独立且有能动性的。

她们是一个个的女性角色:有人坚定,有人犹豫,但都在主动地参与到事件中来,而不仅仅是体现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物化、被动、为男性服务。

需要强调的是,这部电影性别刻画的成功并不在于对Furiosa这一女强人的刻画,而在于其一系列多元的女性角色。

好莱坞惯于把strong female character等同于一个会打架的女性,但strong并不体现于身体的强壮,而在于其自身的能动性,在于其为自己的故事服务以及为自己做出选择的能力。

另外,我也不认为这部电影是政治宣传片。

好莱坞创作者太惯于以女性为代价来营造气氛,为男性角色提供动机,通过对性暴力、对女性苦难的刻画来推动故事的发展。

但这部电影明智地跳出了这一创作的死水:它批判性暴力,却不需要展示性暴力;它体现女性的美,却不需要用性感化的镜头来突出女性的身体;它讲述了一个男性角色的历险,而不需要女性角色来为其服务。

它告诉我们,女主角不需要男主角来拯救,也不需要有爱情;她可以是并肩作战的战友,男主角也可以只是过客。

——> 子文东,来自吉林长春,一名常常心不在焉的热能工程师和Gandalf一样,我也非常赞赏导演对女性的尊重。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部动作电影如此努力地颠覆传统的角色设定。

尤其是两位主角Furiosa和Max,他们更多是战友,是互相认同鼓励的伙伴;虽然没有发展成爱情,感情却同样真挚深切。

而女性与女性之间也是在为共同的理想并肩作战,并没有人等待被保护;战斗的路上,每个角色都不断变得越来越独立。

所以虽然她们的女性气质很明显,但跟着情节的发展,观众眼中的姑娘们也会变成越来越独立的个体,而非最初那群“美丽的生育机器”。

我很感谢导演拍出这部电影,但还是觉得如果深究,片中对性别与个体觉醒程度的预设,恐怕仍需要探讨反思。

虽然片中每一位女性的性格特质不同,但从一开始就都是以专制暴力的受害者和反抗者形象出现,没有疯狂也没有被洗脑。

也就是说,片中所有女性角色(除了几乎作为背景的乳母)对自己所处的环境都是清醒的,即使途中有动摇,她们的人性也是完整健全的。

可身处其中的男性角色却都有迷失,只是Max与男孩在与女性们相处的过程中,因为被她们触动,才唤醒了人性,成为了片中男性群体里的异类。

此外,女孩们是向着一片“母亲们的绿洲”逃亡的,虽然抵达后发现那里也变成了荒漠,但母亲们仍然小心守护着绿色植物与种子,这一守护者的群体又一次全部是女性。

Max与男孩会受到影响加入她们,但绿洲的守护者中为什么没有男性?

同样地,回头去看这个虚构的废土社会,为什么首先发力还击暴力专制的是一群女性?

作为观众,反感废土社会的野蛮是与性别无关的,可片中只有女性从一开始就具备这样的意识,这一点是否用力过猛?

传统文化中,女性一直被默认比男性更具“人性”,结果“更人性”也成了对女性的隐性要求。

这部影片尤其着力于“女性比男性更具人性”这一刻板印象,并对其大力赞赏。

可真正的平等,是对性别、族群、性取向这些标签的淡化,是承认一个人的价值判断与身份标签无关。

如果男性无法在一个疯狂的社会中幸免于迷失,那么女性就可能因为性别而更具备保持清醒的条件吗?

当然,这只是一部幻想电影,拿现实去苛求是无趣的事。

而且要摆脱偏见,起初用力过猛是难免的。

我们看得出导演的真诚,也看得出我们这个时代对平等与尊重的渴望。

其实即使身为女性,我也曾经有过一个阶段,觉得女性之所以应当被尊重,是因为人性中有些美好的特质似乎更多体现在女性群体中。

但逐渐反观自身,我却发现这仍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且如果接受这个观点,就会有一些我不那么渴望的特质也被默认应当具备,它变成了另一种束缚。

所以后来我意识到,最好的平等是不做预设。

我不愿因性别而被认为更脆弱,也同样不愿因性别而被认为更高尚。

电影很好,但如果片中的绿洲不止有母亲们,也有一群同样渴望自由,渴望还击残酷统治的男性角色,然后他们一同战斗直到返回那片废土,这会是一部更完整的电影吧。

我想这是比种子、水和油更重要的东西,是真正的希望。

——> Chloe Chen, 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电影与媒体研究专业什么样的电影可被称作是“女权电影”?

这个问题判断的指标可以有很多。

如果从电影创作人员对这部电影的立意来谈,那么《疯狂的麦克斯》无疑有女权的立意。

导演乔治·米勒在多个场合(戛纳电影节以及名利场杂志采访)都谈到《疯狂的麦克斯》确实有一个“女权议程” (feminist agenda), 以及他身为女权主义者对拍摄这部电影有何影响。

从电影的制作过程来看,导演邀请了Eve Ensler到拍摄片场辅导几位扮演Wives的女演员,帮助她们理解所扮演的角色——在战争时代中被剥削与施与暴力的女性;不仅如此,导演把剪辑全片的工作交给从未有过电影剪辑经验的Margaret Sixel(她同时也是导演的妻子)一人担当,并鼓励她“如果让那些男的来剪辑,这电影就会与其他动作电影没什么两样了。

” 因此,从创作过程来谈,电影对女性视角的重视和尊重也不可忽视。

不过,仅从电影创造的立意和过程就裁定《疯狂的麦克斯》是一部女权电影,似乎操之过急。

毕竟,要判断一部电影是否真的具有性别意识,是否尊重银幕上的女性角色和银幕外的女性群体,对其电影内的女性角色的刻画和待遇的审视也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这部以一群女性逃离性剥削与性虐待为故事前提的电影,却没有任何展现女性受虐甚至被强奸的镜头描写。

在影视行业,无论是否构成叙事必要,女性受虐的桥段和刻画总是被肆意加入,当做卖点和噱头。

我们几乎都忘了影视作品完全可以不用充满剥削性(既剥削角色,也剥削女演员)又物化女性的受虐桥段和镜头来讲一个卖座的好故事。

在这一点上,这部影片做了很好的示范: 它不仅讲了一个卖座的故事,还尊重了镜头内和镜头外受过性虐待的人群。

那么,影片中The Wives的衣着暴露,难道不是物化这些角色的表现吗?

在大部分情况下,电影对女性的性化在电影叙事内通常得不到合理解释,她们被那么刻画的唯一原因就是为了取悦观众中的异性恋男性群体。

但是在这部影片里,The Wives的褴衫着装却能在叙事内找到合理解释,即她们是Immortan Joe的性奴隶和工具(她们的身材和相貌也同理)。

与之相呼应的是Furiosa和Many Mothers的装束——实用、合时宜。

不仅如此,电影也没有用镜头性化(sexualize)和物化(objectify)片中的女性角色。

镜头视所有角色一视同仁,它不从男性视角来凝视女性的躯干,而片中的男性和女性角色都受过仰拍这个镜头表现手法的瞩目。

电影中女性角色的多元化也令人耳目一新。

有果断、有魄力、中性打扮的Furiosa;有外貌上纤弱的The Wives,她们中又有软弱、想返回的Cheeto,有果敢、会给枪上膛的Toast, 有冷静、大胆、执着的Angharad;有骑着摩托车在沙漠里驰骋、对杀戮毫无畏惧的Many Mothers, 而她们其中几位都已迈入老年。

除了多元化的女性气质,Mad Max 里还有身带残疾的女性和不同人种的女性:Toast是非裔美国犹太人,Cheeto是毛利人、华人和英国混血,Many Mothers中的The Valkyrie是毛利人-波利尼西亚人和英国混血。

之所以谈到这些女性角色的性别气质、残疾和人种,是因为若是当我们探讨性别平等,却忘了把例如人种、性取向、社会阶层以及其他在现实生活中和“女性”这个身份产生交叉影响的因素也纳入思考范围的话,那么我们所谈论的性别平等或女权主义将会变得非常狭隘,变成只服务那些有资源接触和进入这个议题的女性的“精英论坛”。

在审视影视中的性别刻画时也是如此,只有把这些因素都纳入考量指标,我们所谈论的女权主义才会有纵深。

因此,这部影片对女性角色的多元化刻画是值得赞赏的。

《疯狂的麦克斯》中的女性角色不仅出彩在她们的多元化,还出彩在她们之间的互动。

在电影里,女性角色与其他的女性角色而不是男性保持首要的关系。

即使她们中有人曾沦为某个男性角色的奴隶,但在电影的叙事里,从我们第一眼看到她们起,她们就已和其他女性在一起,是扶持彼此的战友和伙伴。

整部电影中,这些女性角色的互动推动了剧情发展,成为了电影叙事的内核。

例如Angharad用自己怀孕的身体为Furiosa作盾牌;其他Wives安慰、劝说想要返回的The Dag;以及Furiosa一行人与Many Mothers从接触到后来的并肩作战,甚至为彼此牺牲。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影片里死去的角色不少,但唯一一个受到影片叙事明确无疑哀悼的角色,是Many Mothers 其中的一个。

大部分动作片中总会有一些角色在影片过程中丧命,但由于受到电影时长和电影类型风格的限制和影响,导演常常需要斟酌究竟要戏剧化哪个角色的死亡,并暂停故事情节的进程为其哀悼。

除了有基于死去角色在影片内叙事重要性的考虑外,导演的价值倾向也常影响这一决策的过程。

在影片中受到哀悼的”种子保存者”(Keeper of the Seeds), 正是体现了导演动用影片叙事的力量。

在这样一部快节奏的追车动作片里,导演冒着打破影片节奏和风格的风险,暂停故事进程为其哀悼,并运用死去角色的主观镜头来引导观众认同。

就连在影片中占有更大叙事重要性的Nux和Immortan Joe的死亡都没有受到如此待遇,而其中Nux还是一个正面人物。

当然,一部电影戏剧化其女性角色的死亡,并不是什么不寻常或值得表彰的事,毕竟女性向来被当作银幕上的情感载体,豁免了男性角色流露情感的必要。

但是,若把Keeper of the Seeds的死亡与电影的创作立意以及电影文本内其他元素结合起来看的话,电影对其死亡的处理确实是可以为电影的女权精神加分的。

当然,谈了这么多《疯狂的麦克斯》的可取之处,并不意味着这部电影就没有可以反思和进取的余地了。

电影中对Many Mothers的设定就是其一。

在电影中沙漠化的世界里,携带着、呵护着植物种子的Many Mothers显然是被符号化的,她们象征着希望和母系理想(Matriarchal ideals)。

然而,这些被符号化的Many Mothers的角色似乎是建立在“女性养育的本能”和”女性与自然的独特联系“的迷思和刻板印象之上的。

在中英文中都有类似的表述:“自然母亲” “大地母亲” “Mother Earth”。

虽然影片对Many Mothers 其他方面的刻画和待遇是值得褒奖的,但这个带有性别本质主义意味的设定确实令人警觉。

再者,在影片中,Many Mothers在荒野生存的策略之一,是利用一个女性成员扮作无助的裸女来引诱敌人靠近。

当然,在电影中刻画敢于运用自己的性资源作为博弈筹码的女性并非一定是不可取的,只是,这种塞任(Siren)式的“女性运用性来引诱他人”的男权迷思,已经在文学和影视中数不胜数,反而导致了这一男权迷思的加深和巩固。

不过,以上这两个例子,都是可以在电影叙事(narrative)内找到合理性的。

这也包括其他的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最先有反抗意识的都是女人?

”——因为女性是Immortan Joe的统治下最受剥削、囚禁与虐待的群体。

因此,最受剥削、囚禁、虐待、在社会中分红最少的群体最先萌生革命意识,而在社会中占有更多资源和特权的群体则不然——这在人类文明真实的历史上也是如此。

还有“为什么Many Mothers都是女性?

”——因为在电影的设定中,Many Mothers是一个母系社会,男性不是这个社会的成员。

即便如此,是否所有电影叙事内的合理性都可以转译成电影叙事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在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的语境下,电影叙事是否要妥协,艺术是否要妥协?

这些问题,或许以后我们可以从电影哲学的角度再谈一谈。

——————————————    版权声明    本文为“理工女”成员原创,版权及其他合法权利均归作者与“理工女”共同所有。

任何媒体或网站未经授权不得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文。

寻求授权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    关于“理工女”    我们是理工女,一个旨在促进女性在理工领域的学业和职业发展的非营利组织,讲述和分享女性在理工领域的求学、科研、职业经历。

希望每一个喜欢理工科的女生,都不会因为性别放弃自己的理想。

   欢迎关注我们: 公众号ID:stemgirls 或扫描头像中的二维码 理工女网站:http://www.stemgirlschina.com/知乎专栏:http://zhuanlan.zhihu.com/stemgirls#!

 10 ) 为什么说这片酷毙了

这片酷毙了,燃爆了。

末世类科幻片一直很有吸引力,因为社会崩溃后的人的社会关系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比如《邮差》、《人类之子》,或者《黑客帝国》。

然而,没想到《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仅仅用热血与烈火,青空与黄沙,各种奇形怪状道具和人物,颠覆常识的美术设定,还有若干美女就征服了我们。

一言以蔽之,卓绝的想象力下的酷和燃。

不仅票房走上了狂暴之路,也在奥斯卡上疯狂斩获六项技术大奖,成为了大赢家。

这是个毁灭之后的世界。

先从布景开始。

万千沙丘的金黄光泽,无垠沙漠里的黎明星空,沙尘暴席卷一切的狂暴无情,被污染的水源地的狰狞夜色,绝大多数都是实景。

豆瓣影评里有句话说得好:如何区分实景和绿幕?

让你觉得审美疲劳的是绿幕,让你觉得美不胜收的是实景。

<图片2>

布景之外最重要的道具是车。

本片的各种油罐车、越野车、坦克、老式肌肉轿车相互组合,插满各式武器、旗帜、铁链、羽毛以及任何炫酷帅霸的物体,在军乐队现场摇滚live的燃烧中,在纳米比亚实景拍摄的沙尘暴中碰撞翻滚,越野摩托腾空而起投掷手雷,Warboys们在车载长杆子末端摇晃着,随时纵身一跃攫取猎物。

这一切在大漠黄沙的映衬下那模糊的剪影,让人每一帧都有截屏的冲动,这动作桥段和画面会永远定格在我心里。

相比之下《复仇者联盟》在绿幕前穿着盔甲拆房子简直就是小孩过家家,《速度与激情》一辆辆砸天价跑车都有点娘娘腔了。

<图片3>

驾驭这狂暴世界和燃烧的酷车的是一个个光芒四射的人物。

一头毛躁狂乱的金白发、盔甲覆盖着遍体鳞伤的躯体,再配上如腮一般的呼吸器,不死老乔一身诡异的造型令人不寒而栗。

他的朋克造型固然抢镜,但本片更可贵在给每个角色,甚至配角都下足了功夫。

麦克斯的小强生命力 ,弗瑞奥萨的干练短发和机械臂,还有满眼血丝的对老乔的最后宣言;侏儒军师长短不一的四肢,Live吉他手奇异包裹下模糊的五官,另两个寡头的子弹披风和臃肿巨脚,战争男孩们的烟熏妆和精致的纹身。

那5个后宫更是色香味各异,有龙女无暇型,有海滩辣妈型,有中东异域风情型,有红发大方型,还有斯德哥尔摩症候型,绝非一般好莱坞电影里过目即忘的尖叫花瓶。

后来加入的一干巾帼英雄更是老当益壮,在末世的沧桑里又显现出另一种耀眼的美感。

从中不难发现是本片对女性的重视,好人一方只有2个男性(1个还是倒戈过来的),却有10来个耀眼的女性。

她们尽显独立坚强,以及追寻自由意志的决心与自尊。

虽不至于说这是女权主义电影,但无疑令人耳目一新。

<图片4>

<图片6>诚然,这一切人设背后有原著漫画撑腰,但你也要知道从虚描的漫画改成现实中的真人,还要结合演员本来的特征,这里面的智慧和想象力绝不比完全原创少。

本片的故事不复杂,同时做到了和视听效果一样的酷、爽快、干脆。

比如,并没有着力刻画Boss老乔有多坏,但从warboy被他看一眼就激动的要慷慨赴死就能管中窥豹。

老乔治下之外还有其他族群,峡谷里的劫掠者,荒沼里的乌鸦人,都没多少笔墨,却依然描绘出了一个庞大的世界观。

主角勇士们向梦中的庇护所挺进,却不知梦中的目的地并不存在。

地球已然是一片废土,他们的救赎就在出发的地方。

男女主角并肩浴血奋战惺惺相惜,却到最后也没有婆婆妈妈的爱情戏,结尾泯然一笑消失在人海,也是令人拍案称爽,唯可惜没给影院观众留下尿点。

<图片1>正如豆瓣网友的评论——背井离乡七千天,无一日不惦念。

不论眼下多苦,相信只要回头就有希望,因为那里是丰饶的绿洲。

但这终究只是个幻觉。

离开家乡越久,幻觉越严重。

你以为逃离能解决一切,但真正的胜者不是寻找Green Land的人,而是改变Waste Land的人。

本片唯一的一点缺憾大概是结局,和2年前马特·达蒙演的那部《Elysium》的结局一样,你把原来压迫者独享的资源无序地开放给穷苦大众,这必然是不可持续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所有人都享受不到资源。

当然左翼编剧们不是这么想问题的。

当然我来看这片也不是来探讨人类社会关系的。

一部好电影,并不一定要反映多么沉重的社会现实,或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就是一场大追车,但它把这场追车的每一个方面都做到了极致,那就足以名垂影史。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短评

漫天黄沙泥浆飞溅金属撕裂旌歌四起,乖张扭曲的世界,希望与救赎并存,强烈的视觉冲击,树起沙漠公路邪典片的大旗。充分燃烧肾上腺素和荷尔蒙,却在塑造人物上羸弱无力。后宫佳丽团和奶奶杀手团完全沦为鸡肋,就连男女主角也是性格扁平,枉费汤老湿尼子塞隆毁一番容。沙漠喷泉蔚为壮观,特技效果出众。

6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被公认为女权片,男的完全隐形,连对白都不多,打斗大都是女性完成,最后女主做了王并没有和一路相扶的男主坠入爱河。是的,这一切都非常女权。然而,最关键的是什么?是男主对女主说:抱有希望是错误的,别往前走了,前面没有希望,为什么不杀回去?然后就杀回去了。关键决策是男的做的。

11分钟前
  • 林愈静
  • 推荐

从没见过实拍如此震撼的电影。

13分钟前
  • L赛博ID怪L
  • 力荐

末日废土片,动作场面不多说渣一样跳车飚车肉搏。剧情一条直线从头开到尾。特效撑死也就几个翻车喷火大爆炸。

14分钟前
  • ᴟoi&amp;ioᴇ
  • 较差

敬畏!澳洲现象级剥削片系列,时隔三十年再度升级,在摄影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呈现视觉被颠覆的动作片可能性,从故事板的草拟到纳米比亚的传统特技实拍,再到漫长的后期制作,创作者秉持清晰的句法,表现“力”的纯粹,抛开末世情结与朋克元素的形式感包装,无限接近古典主义默片。

15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狂躁死亡金属,汤老师最后的深藏功与名,这才是极致装逼。

17分钟前
  • scaryzion
  • 力荐

黄沙漫漫,一路追逐一路干。末日疯狂,不死不残不算完。

22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尼古拉斯霍尔特用最丑的扮相和最落魄最惨的戏份,还成功撩到了超模妹子和我。这双蓝眼睛太漂亮了。

24分钟前
  • 宝柚
  • 很差

本片在88届奥斯卡最佳视觉特效这项败给了《机械姬》,谁敢信

26分钟前
  • 马尔科维奇
  • 力荐

.... 我怀疑我是不是没看懂电影?恩???imdb trivia 上说mel gibson看的时候一直笑,yeah, no wonder... 我也一直忍不住想笑,要不是电影太过‘严肃’我会以为这是喜剧片。but props to the stunt crew. 最后英雄们凯旋归来、解救人民你tm在逗我么..这不还是老套路好莱坞?

28分钟前
  • 多墨不转晴
  • 很差

就是在公路上打打打啊,然后死了,然后就完事了,没什么意思,美术做到家了吗??

31分钟前
  • 蕾蕾
  • 较差

(解噤补标记 不理解为什么当时自己只给了3星了)果然够疯狂、够狂暴!地球变成了血腥暴力的杀戮场,人性泯灭、动物本性凸显。嗯…前几年北影节放过口碑也属炸裂,所以我期待值很高!但看下来,没觉特燃只觉得各种肉疼暴力和丑陋肮脏!虽然我极其喜欢反乌托邦题材,但也没有很合心意很过瘾的感觉。理查兹·塞隆是真的帅!也不知道123部里讲了个啥!3D效果不错。影厅后部和过道站着坐的全是人!显然前3排仰得太难受了,后半程我也站后面去了。13th北影节北京展映D7-15。with 收到了前面一场《地心引力》的F. 3D英皇影城1号IMAX厅。资料馆《玫瑰的故事》后匆匆赶来没迟到!内嵌中大字。2023-4-26三部之三。感谢银子帮抢票!抢手售罄。

33分钟前
  • 西瓜大侠女
  • 还行

那些说难看的都跑去看小时代、建党大业好了别掺和这片子,实在不想说你们的审美都被狗吃了这种话。简直太美了!从场景设计到构图到选角啊啊啊让我咆哮着跑一圈冷静冷静吧,完全嗨到傻!扭曲癫狂的到如此简直如同末日般的史诗!“hope is mistake”;“ we who wander this wasteland in search ”

37分钟前
  • UrthónaD&#39;Mors
  • 力荐

打打杀杀。世界末日不过如此了。畸形变异人,互相残杀。没有水资源。没有绿洲。女性力量也很强大,和男人没啥区别。剧情不太强,一直打。

41分钟前
  • 悠88
  • 较差

电影感异常强烈。没错,我说的是电影感——一种电影所独有的动人魅力、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奇妙感觉。近些年国内外摄制的影片,勿论好坏,电影感严重缺失、近乎绝迹,以至常常感叹电影艺术已然失传。尽管影片剧情人物稍显单薄空洞,但这种久违了的电影感让我有了给它5星的冲动。

42分钟前
  • 易老邪
  • 推荐

屌是屌,就是炸太久了有点脑仁疼

43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打发时间看还不错,能将一部动作片拍出末日史诗感也是很有新意,最大程度剔除了美式英雄主义电影中那些俗套的煽情,简单粗暴直接却又艺术精致,影院看效果应该是不错。

46分钟前
  • 盲忙
  • 还行

“她不但是个酷炫十足的战士,更重要的是,她的存在并不是要给Max增加一段浪漫关系”

48分钟前
  • 天羽翼
  • 较差

打游戏呢开音乐节呢嗨起来!主角风头被塞隆抢光了。超模少妇们都好美。战斗的设计很多花样啊。

52分钟前
  • 小溪笑嘻嘻
  • 还行

摄影不错。尼古拉斯一把年纪还被叫Kid。女神气场太强大了!

55分钟前
  • 本初老儿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