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这部电影是在大学时候,那时候天空蔚蓝,阳光明媚,仿佛处处鸟语花香,身边的人们是那么单纯,生活是那么美好。
所以看到别人看这部电影,我觉得有点太重口味了。
是啊,那时候的我依然相信人性都是善的,为什么要拍要看这样的电影。
后来大学毕业很多年了,自己也终于见识到了这个世界残酷本质的一鳞半爪。
终于认识到,社会真的很复杂,世界没有小时候想象的那么纯净。
也慢慢开始怀疑,这个世上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公平存在。
立场、利益、力量,往往是这些在主导人们的言行,指引人们的方向,而不是梦想或信仰。
弱势群体受到压迫和欺凌,实在是多到不要再多,本质都一样,不同的只是表现形式、程度,以及我们是否选择了视而不见。
我看到片中女主被强暴,何尝没有看到自己以及我们太多普通人的影子呢?
弱势群体被人欺压,无论是求饶装可怜,还是奋起反抗,都不起作用,似乎看到了援手,以为逃出生天,却没想到天下乌鸦一般黑,“官官相护”,只落得更凄惨的境地。
真是不忍啊,这也是为什么我永远也不想再看一遍《伊甸湖》。
我真的要感谢片中女主被凌辱时的那一幕黑屏,就像我们受到不公正对待后的一次睡眠,能够让我一次次欺骗自己,在第二天伪装成一切都安好的样子。
而电影的后半段,真是一场通透爽快的只属于若是群体的狂欢。
仇恨的种子已经种下,只要条件适宜,仇恨便会茁壮成长,给予弱者以力量,最终让弱者品尝到复仇果实那最极致的美味。
人,归根结底还是很脆弱的存在,总有落单的时候,大部分时候也都顶不住一记棒球棍。
或许会有人诟病这部电影太过血腥暴力,但那一抹血红,不正是复仇果实最好的调味吗?
看到精彩之处,之前的种种憋屈苦闷,在影片花样繁多的报复手段中被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我只觉得整个人都在颤抖热泪在眼眶徘徊,无比爽快,酣畅淋漓。
当然,暴力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案,更不是最好的办法,当弱者被逼无奈只有此一途可选时,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想看到的。
更多情况下我们看到的都只是弱势群体吃着哑巴亏,亦或是完结自我的生命以逃离一切的不公。
而在这种时候,我无法去质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如同片中女主一般徐徐图之最终大仇得报,为什么不用对方的鲜血浇熄怒火而是惩罚自己和亲人。
毕竟电影终归是电影,而现实永远都是现实。
只愿世界更加美好公平;愿弱势群体不必忍气吞声抹眼泪,强势之众莫要颐指气使耍权威;愿人性的光辉照耀世间的每个角落;愿世上不再有痛也不再有恨;愿明天会更好。
我在看这部电影时,发现了一个可怕的现象。
我在看前半段男人对女人进行凌辱时,是一直有不适感的,但是发现这种不适感没有后半段女人报复男人时的不适感强。
由此我想到,作为一个男人,虽然我知道女性被强奸时是非常痛苦的,但是是永远无法想象到那种痛苦的程度的。
而这部影片却将那种痛苦在后半段展现的淋漓尽致。
女人被男人强奸时的痛苦就像,鱼钩拉住眼皮的痛觉,盐酸腐蚀面部的痛觉,剪刀剪断生殖器的痛觉,枪插入肛门的痛觉。
想到这些,我才真正感受到了强奸这种行为到底有多么的残忍。
以后再也不看av了,因为当av里男性随意摆布女性时,我能感同身受的明白av中女人的痛苦了。
我期待这部翻拍就是奔着色情、暴力与复仇情结来的,结果很难不说失望。
据说,影片上映时删减了半个多小时的片长,如果是真的,导演真不该妥协,即使限制级被加高又能怎么样,这片儿的噱头和卖点不就是所谓的暴力和色情么?
剪了你就能通过放映回本乃至大赚么?
结果证明显然不能,这片估计只是在极少数的影院上映了,而且反响寥寥,因为我们连骂他的声音都听不到,如果DVD不加点料,估计是稳赔不赚了,而且我觉得剪掉的也未必好到哪去,此类型的片子只能通过DVD来盈利,虽然本片的成本本就不高。
不是我多么BT,抱怨完全是就片子本身来说的,原作水平在那放着呢,你怎么翻拍也弄不出什么内涵深度来,讨影评界的欢心,还不如做好本职工作,玩好卖点,迎合死忠们的口味。
QJ镜头可以克制,但是后面复仇的部分就该放开,玩出新意来。
翻拍看似在剧情逻辑上下了功夫,结果造成逻辑更加不通,漏洞更多。
比如五个变态将个小树林搜了个遍,步步关卡,女主角到底是怎么死里逃生的呢?
警察去森林公园找女儿,汽车所在的位置离四周树林都有一段距离,警察就在不远处,那女主角是怎么钻进车后座而不被发现呢,说是一直在车里根本不可能不被发现,女人也不必等他咋呼一阵回车再动手把他打晕。
原版女人复仇的手段有色诱和蛊惑,这多少可以抵消女人前似羊后如虎的生硬转变,但是新版女人复仇的手段只有蛮力,色诱放弃,这就让女人一铁棍闷倒一个个大汉显得生硬无比。
是的,这会几个恶棍有头脑多了,色诱未必管用,可导演可以在复仇上多些铺陈多些花样,口哨男和DV男还算有点意思,其他几个一点劲头都没有。
这都什么时代了,在电锯先生等一干新秀面前即使甘拜下风,也不能差太远,怎么也不能让原版甩下几个身位啊?
同为禁片翻拍,坟墓和魔屋无论从影响、质量、钱途,还是诚意上都差了不少。
也许导演有诚意,只是没弄明白自己的定位。
类型:恐怖片,有些情色内容恐怖类型:虐待、复仇式虐杀恐怖度:由于开始不久,就知道要加害女主角的人是什么来历,以及他们的手段,所以不怎么恐怖,而对于女主角的虐杀复仇,更不会让人有什么恐怖感。
恐怖度60分。
血腥度加减分:有眼球被啄出、脸被腐蚀、牙齿被拔,jj被切掉并喂食,爆头等短暂的镜头,血腥度还行,由于是对待恶徒的复仇,这是加分的,+2分。
情色度加分:有qj、gj、kj镜头,但尺度有把握,+5分。
情节:单身美女孤身深入林中小屋,住几个月写作,不合理;前面那么弱,后面报复时,就变成了冷酷女杀手+高智商虐待专家,不合理。
不过虐杀的方法很有针对性和新意。
70分。
人物刻画加减分:低能儿马修演得不错,鲜活,+2分主题加分:正义惩罚了邪恶,+2分总评分:72分讲的是一个美女作家孤身进入了一个林中小屋写作,然后被当地的几个青年侵入住宅,进行了折磨和羞辱,她逃出后,遇到了当地的警长,警长带她回小屋,反倒和这些青年一同折磨侵犯她,对她进行了lj等罪行。
他们发泄完后,她醒来了,就跳河失踪了。
警长和几人对她进行了搜索,并试图销毁各种罪证,可最终,女孩逐个找到了这些侵犯她的人,对于拍dv的那人,她设计机关,让乌鸦啄掉了他的眼球,让她喝辣椒水的,被她用盐酸烧烂了脸和喉咙,侵犯她的主谋,被她拔掉了牙齿,割掉了jj,那个爆她菊花的警长,被她用长枪爆了菊,也爆了头,那个身不由己的低能儿,也被连同一起枪毙了。
总之,对她犯下罪行的人,最后都死了个干净。
跟原版对比,基本上旧酒装新瓶,影片主题和大致的情节都没什么变化看,只是在部分细节上做了一些改动,添加了一个“警长”的角色,没有什么推陈出新的意思,可能仅仅是为了翻拍而已吧。
说到这个故事呢。
身为作家的女主角Jennifer孤身来到一个跟荒山野岭没太大区别的小地方找灵感,被当地一些垂涎其美色的瘪三盯上。
(说到这里就觉得逻辑上有点说不通,毕竟是个年轻貌美的女孩子,一个人住到那个地方,而且附近没有熟人朋友亲戚之类,没想过出意外的概率有多高吗)人本身就是一种受荷尔蒙控制的动物,在肾上腺素的影响下,出于生理欲望而强行和异性发生性行为,或是一时冲动而杀人,都还属于动物本能发作的一种表现。
如果是一个良知尚存的人,在恢复理性后,无论是在行为上还是心理上都应该会有补救、悔恨、挣扎和反省的一些过程。
结果很不幸的是,Jennifer遇到的这几个瘪三不但有贼心有贼胆,除了对她有好感的Matthew有人性尚存之外,其他三个都属于纯粹没有人性和同情心的人渣。
而Jennifer第一次逃脱魔掌后跑去求救遇到的警长,是个更大的人渣。
他们带着游戏的心理,换着花样,像猫捉老鼠一样,肆意地辱骂和凌虐不停恳求和哀号的Jennifer。
在Jennifer受辱的过程中,导演还故意安排了一场警长接女儿电话的情节,一副父慈女孝的面孔让人无比恶心。
他们的行为并不仅仅是出于一时的生理冲动。
J落水,他们却怕她还活着留下后患,从头至尾对自己的行为都没有任何的过不去。
如果这是部主流电影,那Jennifer在幸存之后会想办法报警,然后坏人被绳之于法,在打官司的过程中历尽艰辛,遇到了油嘴滑舌的被告律师,犯罪人假惺惺地表示了他们的悔恨和抱歉,被判做几年牢当然无法和Jennifer所受的苦相比。
然后Jennifer决定放下过去,宽恕这些人渣,重新开始新的生活,The End。
比如朱迪福斯特曾主演的《被告》,当时看那片时我心里还比较阴暗了,看到这种结局都觉得WTF。
WTF。
WTF。
可是本片里的Jennifer,她真够给力,她够冷酷够计划够狠心,丝毫没有因为那几个人渣由于恐惧向她求饶而拖拖拉拉心慈手软左摇右摆,立场坚定地以牙还牙,并用她曾经受辱时的对白,一句一句地冷冷给扔回去。
原版一直被列为世界十大禁片之一,但是从暴力、性、血腥镜头来看,比其尺度大的片子可多的是,个人猜想可能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本片“复仇”的主题导致。
这个世界就是有黑有白,有光有暗,人性之至善和至恶也是如此。
我相信复仇绝对不会化解仇恨,宽恕才能够真正化解仇恨,可是更多的时候宽恕化解不了丑恶。
我想起了美国恶名昭彰的邪教教主“查尔斯 曼森”,1969年他带领他的伙伴闯进大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的家,对屋子里的人残忍地折磨杀害,凌虐大腹便便的孕妇并吊死在屋顶。
对于死者和痛失亲人的波兰斯基来说,这一切已无法挽回。
然而曼森童鞋至今仍在监狱里每天接收着大量的粉丝来信,据说还是全美最多粉丝的犯人哦。
基本上,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法则是,要宽容地对待施加伤害的人,从更高层面的道义法则来讲,这是没错的。
然而对于被施加伤害的弱势者来说,却不会曾受到伤害者“宽容的对待”。
大道理总是很多,但在某些时候,也许只能give it back。
32年前著名禁片的翻拍作品,基本上就是按照原来的剧情重新演了一遍。
我觉得翻拍片如果无法取得进步的话,那就形同于退步了,毕竟这么多年过去,演员拥有比那时更好的条件,技术也远比那时成熟,即使是炒冷饭,也需要炒出一些新花样来。
2010年版本的《我唾弃你的坟墓》在前半段是没有什么亮点可言的,甚至说比之前作还有所倒退,不及78年版本的处理方式有张力。
这片的亮点在于后半部,女主角将迫害过她的五个人(这里增加了一名警察,而且这位警察在五个人里面还算是比较BOSS级的)一一杀死的过程,很“电锯惊魂”,在带给观众的“爽”度方面,要超过78版。
当然78版剧情的那些不合理的地方也存在于这部片中,女主角在后期的强壮是很不可思议的,其复仇过程顺利得令人有些难以置信。
比1978年原版更加紧凑合理,豆瓣和IMDB上得分均高于原版。
和原版比,主要增加了女主对每个人复仇的细节。
原版侧重对女主的施虐过程,略写女主的复仇过程,本版反之,对每个人的复仇刑罚都有详细展示。
人物上,最大的改编是增加了一个反面人物——警长,警长顺理成章地成为四个小混混的领头羊。
警长一开始让人误以为是好人,却没想到是最坏的一个人,他爱妻子和女儿,却对女主做出了禽兽不如的行为。
其他的小的改编,比如原版故事发生在树木茂盛、郁郁葱葱的炎夏,本版故事发生在树木萧瑟的初秋。
二傻子马修的工作,在原版中送买外,在本版中修下水道。
本片上映于2010年,手机已经普及,但女主被凌辱的环境自然是与外界失去联系,所以她的手机在一开始就掉入马桶,坏掉了。
施虐者施虐时说的话在女主后来的复仇中基本原样送还了。
在本版中,斯坦利喜欢拿DV拍摄,喜欢看刺激的录像,女主复仇时主要针对他的眼睛,用鱼钩钩眼皮,再让乌鸦啄掉双眼。
安迪曾把女主的头按在水里,所以女主复仇时让他的头浸在盐酸浴缸里。
强尼曾让女主咬他的手枪,女主后来以牙还牙,并且将他丁丁割掉。
警长是个ass man,后来女主用他的长枪同样对待他的ass,而且警长知道女儿已被女主劫持,可谓杀人诛心。
马修先被勒晕,最后和警长一起死于长枪。
最后,奉劝女孩子离认知能力低下的垃圾男远一些,这类人往往只被欲望所左右,这或许是本片的教训。
女主投河逃生
影片女主一出现,男性凝视就将她紧紧吸住,打量,评论,意淫。
于是女主的个人存在马上就在这种目光下跌落至一片单维度的性载体,于是她的社会功能只有被男性玩弄或者等待男性玩弄,也就是说,她的存在状态只得由男人决定。
影片中的暴徒们并不是不懂法律或者激情作案的野蛮人,他们有计划有分工,并且在社会的另一些场景里,他们能表现出理智冷静、顾家、懂浪漫等美好的品质,只是他们却没有一点儿对女性痛苦的想象力。
我想这种想象力的丧失也普遍存在于我们所生活的大环境之中,从丰县到唐山,从82年的金智英到金福南sha/ren事件始末,女性的痛苦在各时各地都上演着。
片中女主将那些男人对她说的话反施其人之身,利用私刑酣畅淋漓的完成了复仇。
而现实中,去填补那些缺失的道路还任重道远。
我唾弃你的坟墓 (2010)6.72010 / 美国 / 惊悚 恐怖 / 史蒂文·R·蒙若尔 / 莎拉·巴特勒 杰夫·布兰森
本身是没有想讲到女性主义的,是恰好引向了女性主义。
试把女主换成其他弱者角色,强x换成其他难以忍受的没有人道的折磨,似乎也同样适用,但是不可置否的是,尽管有极少部分的男性受害者,但是绝大多数的性犯罪累案件中的受害者还是女性。
令人无力的是,现在还不乏诸多男性觉得强x这事都得是电视剧里大喊大叫之类的,实际上只要是对方不愿意就算了。
并且人们无法理解,《坟墓》用稍显极端的方式把它具体化了。
女主后来的复仇是把她内心中的仇恨具象化的一种方式,其中几个男性的死(或者折磨)都是有设计感的。
前两个男性面临的折磨不是单一的,而带有一种两难的选择:一个是眼睛忍到不能再忍眨一下死掉或者眨一下死掉;一个身体忍到不能再忍脸泡硫酸或者直接泡进硫酸;不管如何选择都是死亡,挣扎的那几分钟会让他们更加绝望,更加可笑——这种无法反击的绝望是女主受到凌辱的时候所体验到的,现在她把这份感受加大价码带给观众,让人感同身受;后两个男性的死亡倒计时设计,女主留了万分之一的希望给警官,警官要为了这万分之一的希望和马修来争取,但讽刺的是马修是个傻子。
相比而言,马修死的最痛快,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本来并不想伤害女主(但还是那么做了)的人。
如果镜头所表现的女主被强的心境还不够具体,那么就用这种方式
1974年版的《我唾弃你的坟墓》,嗜其禁片的噱头,慕名观看,经典但不过瘾。
2010年版的《我唾弃你的坟墓》,添加了许多现在惊悚片的因素,其实,前半截的性虐场面不及《不可撤销》,后半截的血腥程度不及《电锯惊魂》,比起《邪降》,恶心程度更见小巫见大巫。
但是,这种血债血偿的桥段,让我觉得这个世界瞬间干净起来。
电影应该分前半截、后半截,我们就按一个名字吧,前半截叫做“雅蠛蝶”,后半截叫做“草泥马”。
雅蠛蝶讲述的是一个文艺女青年为了写作来到乡间被五个流氓轮奸了。
流氓A是个智障,在另外四个流氓的威逼利诱下首度强奸了女青年;流氓B是一个“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的牙齿癖好者,让女青年给他的枪KJ;流氓C是一个DV控,喜欢把整个过程拍下来慢慢欣赏;流氓D是一个很普通的强奸犯,喜欢把女青年的头往水里压;流氓E最经典,身负各种重担,警官+流氓头头+好丈夫+好父亲,真TMD是一个好警官,人民的好榜样啊!
他的爱好就是后庭,原话叫做:I`m an ass man。
草泥马讲诉的是一个复仇女神把五个苦逼一个一个残忍滴干掉了。
苦逼A那个弱智,一直在道歉,复仇女说:That`s not good enough。
他死得比较轻松,最后一枪毙命;苦逼B那个牙齿男,被一颗一颗拔掉牙齿,然后减掉老二,流血而亡;苦逼C那个DV控,被绑在树上用鱼钩吊起眼皮,让乌鸦啄食双眼而亡;苦逼D强奸犯,这个确实苦逼,活生生脑袋一次一次泡在盐酸里而亡;苦逼E警官,来福枪插入后庭,砰!
你确实是一个ass man。
其实雅蠛蝶和草泥马之间还有一段,就是女主角被轮奸后,全身赤裸着,步步阑珊地走向湖边,这一段其实让我觉得是整个片子最揪心的一截,她走得太艰辛了。
流氓E警官原本是准备枪杀她灭口,她倒身坠入湖中不见踪影,那个眼神,于是我们知道,在她的世界里,是非观点已经不一样了。
2010年版本中这个警官添加很不错,这就是为什么我比较喜欢新版而不是老版的原因,如果没有他,我觉得女主角或许只会成为一个普通的强奸案受害者并在法制的大锅中熬来熬去,流氓们蹲蹲牢房结束。
而在我们这个神奇的信不信由不得你的三俗世界里,不断重复着雅蠛蝶的片段。
引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充满了强奸、轮奸、鸡奸及无所不用其极的性暴力的桥段,每每打开新闻,从字里行间我看到的两个字就是强奸。
蚁民被权力强奸,穷人被官员鸡奸,弱者被富二代官二代轮奸,文明被体制性虐待,规则被特权劫持,生活被金钱SM,爱情被物质捆绑,房子是阳萎者的万艾可,工作是理想者的催情药。
这真是一个神马横行的富饶的草泥马勒戈壁!
令人沮丧的是,现实的故事往往在被凌辱后的女主角独自站在水边的舢板上便戛然而止,正如我们的新闻,结局似乎都那么令人失望。
”我们知道,正如雅蠛蝶里面讲诉的此类强奸犯依然存在并且嘲笑着身下绝望着的哭喊着的人儿,但是你们小心了,这早已不是一个基因决定一切的世界,雅蠛蝶有一天也会突变成草泥马的。
影片结束了,女主角坐在树干上,风拂过,她的头发飘逸起来,穿着整洁的衣服和牛仔裤,干净的面庞微微笑。
PS:这只是一篇影评,或许称不上影评,二逼青年看了个禁片鸡冻地扯了谈而已,如果有什么刺激到您的心了……欢迎对号入座!!!
哈哈哈哈哈哈……PS2:文青不好当啊,大家独自去旅游啊写作啊写生啊找灵感啊装逼啊,注意安全!
安全第一啊亲!
说实话,挺狗血的
前面太冗长了。。。报复手段很残忍但是进展的太快了,缺了些东西没交代吧 - -
和我虐人的想法完美融合。不过虐的部分还不如2,整体有些拖拉。
装纯情的女人受伤不起啊!后段复仇感觉女主受过相当训练一样!又是一部炒冷饭
一般吧
口味太重了……谁tm推荐我看的……
3前半部份拖拖拉拉,弄個強姦還特別詩意,鋪墊得有點過了;後半段太Saw了,看得爽死了,尤其是最後那個警官被爆菊,轟的一下,high翻了!看來,我是太癡迷電鋸系列了,對於每一種死法甚是期待。PS:女權主義電影,已經完全成為我的菜了!
擦!太爽了!最近看的电影都太pretentious了!装你妹!还是这种电影好看!
禁片翻拍除了更加血腥没看见一丝新意
一般
拍得挺好,很让人紧张.紧凑的剧情一直吸引着...最后女主报复那四个贱b的时候看得我很痛快!!!
盐酸男是亮点
看来翻拍的片子很少有不落入烂片窠臼的成功品啊,勉强给一星是因为觉得复仇手法还算满足了报仇的快感
难道没人觉得女主很像Kristen Stewart吗...
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重拍了
电影的名字挺奇怪的。这小妞做的机关不错,和“电锯”有得一比。
真的有反胃的感觉
该死的复仇还没来。
对老版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升级,除了女主角的胸部和演技。
经典片的翻拍,无新意,重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