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命毒师》里的老白这次不用再制作毒品了,他成为了一名法官。
他深受大家关注的原因,除了其刚正不阿的品性外,还有他不幸的遭遇——他结婚三十多年的妻子在一年前被枪杀了。
老白努力工作努力生活,试图从这样的创伤中振作起来。
毫无疑问,他17岁的儿子Adam成为了老白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精神慰藉。
但谁能想到,正是这个儿子将他推入了深渊。
纪念日当天,Adam开车前往母亲身亡的地方祭奠她,但那个地方是黑人聚集区,一个手无寸铁的少年独自去那里是很危险的。
在一堆混混走向Adam的时候,他感受到了威胁,哮喘发作,在慌乱逃离的途中撞上了骑摩托车的17岁少年洛克。
洛克当场身亡,手足无措的Adam拨通了911却没有勇气告诉警察发生了什么,他最终逃离现场,并将洛克的手机丢入河中。
那个少年的尸体被孤孤单单地丢弃在水沟旁,只有路边的野狗在舔舐地上的血迹。
Adam告诉自己的父亲发生了什么。
老白原本是想让儿子去自首的,甚至联系了警探和律师,但他发现死去的洛克是本地最大黑帮头子的儿子。
感到小命不保的老白马上转变了策略,他决定掩盖儿子撞死人的事实,并就此开始了一系列制造假证据的操作。
说真的,除了最后一集老白对包庇自己儿子的行为振振有词的样子让我有点恶心和气愤以外,对老白这次的角色,以及这个角色对应的行为,我都是持中立态度的。
《法官大人》这部剧我最想吐槽和研究的,其实是老白本剧中的儿子Adam,他是躲在父亲名望背后企图明哲保身的傀儡和巨婴,如果他不死,总觉得他最终会成为魔鬼一样的存在。
【瘦弱的哮喘少年】都是17岁,但和出镜率几乎为零的洛克对比,Adam无疑是瘦弱的。
从后来洛克的姐姐Fia嘴里,也能大致知道洛克的样子:开朗、幽默、健壮。
而这些,统统和Adam没有任何关系。
Fia调侃Adam非常适合去纽约大学,因为那里特别欢迎书呆子。
更糟糕的是,Adam还有哮喘,这也就决定了他和所有炫酷的运动都无缘了。
受母亲影响,他唯一喜欢的只有摄影。
身处最需要受到关注的青春期,但Adam被大家关注的只有父亲是一名法官以及母亲的暴毙,他内心无疑是苦闷的。
所以他先爱上了自己的摄影老师,后来又爱上了Fia。
前一种恋爱不被法律允许,后一种更是被道德谴责,但Adam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安。
虽然没有同龄人的接纳,但长辈们对他充满了包容和爱意。
老白自不用说,他还有教父,外婆,甚至父亲曾经的同事都对他关爱有加。
大家不仅因为他失去母亲而心疼他,也因为他的哮喘心疼他。
老白知道他撞死洛克的第一反应就是问他是不是因为哮喘,两人发生争执后老白也生怕他哮喘发作。
这个名叫Adam的男孩,从生理上就占尽了便宜。
没有人会想到,这么一个可怜的孩子,会犯下如此罪行。
【爱情里的渣男】Adam有两段感情经历。
他是以和女友在床上相拥的方式出场的,但这位女友没有出现在他的日常校园生活中。
直到Adam上摄影课,镜头用暧昧的方式暗示了他和摄影老师的关系,观众也就明白了其中的玄机。
Adam在课上暗搓搓得向老师表白,但实际上他的爱并没有那么深。
他缺失了母亲的爱,便在第一时间找到了最具有母性特质的对象——他的摄影老师。
从后面老白和老师的谈话可以看出来,两人确实是在Adam母亲去世后越走越近的。
但当Adam认识了Fia,他被对方的热情开朗所吸引,于是,他连一个电话或者暗示都没有,就火速抛弃了摄影老师,和Fia开始成双入对。
而这个时候,摄影老师却在为两个人的未来打算,想和Adam开始一段不用隐藏感情的生活。
但是,Adam真得爱着Fia吗?
那也未必。
Fia在这段感情中一直都是坦诚热烈的,而Adam却始终犹犹豫豫,眼神里都是闪躲、迟疑和心虚。
与其说他被Fia的性格所吸引,倒不如说他被对方是洛克姐姐的身份所吸引。
两份感情,Adam都是渣男:第一段有关于背叛,第二段有关于隐瞒。
说到底,他都不够坦率和真诚。
【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对于老白帮他隐瞒罪行的行为,Adam不仅不赞成,甚至可以说是愤怒的。
他每天不是消沉就是抱怨,尤其不能接受有人成为了他罪行的替罪羊。
但他的良心也就止于愤怒了,他的振振有词有多伟岸,他的行为就有多虚弱。
最不能让我理解的,就是Adam甚至跑到了法庭去看相关案件的审理。
他的表情除了刚开始有些不忍,之后都是事不关己的冷漠。
有一段剧情颇有意思:Adam在法庭的电梯里遇到了两个人,他们在讨论自己的罪行。
然后其中一个问Adam为什么你在这里?
他带着一丝奇怪的笑容说“Murder”。
这个奇怪的笑容最真实地反映了Adam的内心——他也许并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么憎恶自己的罪行,甚至可能是享受的。
所以,当Adam最后倒在血泊中时,很多人的感受跟我一样,那就是极度舒适!
这个卑劣的角色总算偿还了他的罪过,希望第二季他不要活过来。
拭目以待第二季会讲什么。
写在最前面的整体感受看完了这部美剧,应该说,家庭+犯罪+职场+道德+成长+背叛+救赎+伦理的全部元素已经集结完毕了。
最后一集的最有一个镜头终结,竟然觉得这个故事到这里告一段落竟然恰如其分,丝毫不拖泥带水,编剧和导演是不是预算有限,还是其他的演员档期太紧,导致直接收割?
当然,还是有一些伏笔在里面,后面可以继续去演化这个故事,但那应该是另外的事了,应该和这个没太大的关系了。
只是,可能是叙事的作品看多了,美剧的人物已经领略够了,也或者是其他的因素,这部美剧在观看的过程中,很多细节和情节的推演,自己都能逐一推演出来。
甚至从第一集的第一个剧情开始,观众自己都发现,自己的推断简直是为接下来每一集的量身定制——我在想,这究竟是我个人岁月年长的自然增加,还是美剧编剧和讲故事能力的下降呢?
虽然,日光底下无新事,可美剧给我这么个感受,觉得还是有很大遗憾的。
交通意外撞死人逃逸 —— 罪不至死。
坑爹 —— 充其量算是个教育问题,和罪与罚八杆子打不着。
很多评论都说坑爹儿子死了大快人心,完结,撒花。
这花是这么好撒的么?
大家不会以为编剧的智商下降到和黑帮老大婆娘一样的水品——因果报应,血债血偿——完美结局,续集都不用拍了?
这里我不得不立个Flag,这片子一定有续集!
大家也别着急说老白接的戏走下坡路,咱们还是走着瞧。
说回剧集,Adam这个名字可不是这么好叫的,伊甸园里面偷吃了苹果的男人。
可惜在这个戏里面,苹果还没吃上就死了。
因为现今这世界早不是伊甸园了,大家苹果都吃上几百年了,各种口味的。
我无法猜测编剧的口味,如果不负责任猜,我觉得往七宗罪的路子上编就不错,再加上老白封神的“挣扎感”的演技,就会相当有看头。
下一季谨慎关注法官女友的命运之轮如何运转,希望能快点上线。
除了老白,我真的想不出还有哪个演员能够出演这个角色了。
如果整个故事就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那就是,自己孩子的生命和公平正义原则,怎么选?
我想这个问题,谁都选不了。
在故事的最后,即使女警察和女律师都知晓了真相,她们不敢相信,她们痛心疾首,但是然后呢?
她们不会去揭发Adam,因为她们明确地知道,那是一条死路。
从第一集开始我就不停地在想,也许正是无数观众也扪心自问过的一个问题,如果是我,怎么选?
我想,我几乎会毫不犹豫地走上跟老白一样的道路。
孩子做错了事,可以惩罚,可以改正,可以送上法庭的审判席……但是,不能付出生命的代价。
老白不愧是老白,玩弄人心的高手。
即使是被黑老大识破后,还是走钢丝般一步步走到了几乎最后。
黑老大最后把老白叫去庆功宴,当面拥抱杀害自己小儿子的凶手,可能也只是一种威胁和挑衅,并不不一定真正会做什么。
毕竟,女儿的感情还是要顾的。
只是啊,命运的阴差阳错真好像一个无形的手推动着,可这一枪,也不代表着正义。
大概没有人喜欢Adam这个角色。
闯祸了,慌了,逃了,面对父亲的选择后纠结了,矛盾了……这些都似乎可以理解成是这个青少年懵懂无知的操作。
可他最为disgusting的就是接近了被害者的姐姐。
无论他出于哪种情绪,无论是愧疚或者真爱,都无所谓。
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对方知道了自己是害死弟弟的凶手,该如何自处??
自己爱上了仇人?
他的喜欢和示好本身就是一剂毒药。
可他大概从未想过这一点,因为他就是这样一个自私胆怯懦弱的“小孩”。
喜欢这样的人性片,喜欢Michael这样亦正亦邪的角色。
为了孩子,你究竟可以付出怎样的代价?
在不同的状况下,评估一个人是非黑白,是不是太过浅薄了些?
悬念足演技在的好剧 结局意外但其实是完美的深刻第一集 如此展开的故事 张力十足 让人顿觉期待后面几集 比我想象的黑暗了不少 牵扯很多种族阶级因素 无辜的少年在警察那里suffer然后又惨死 无辜的家人 而且是几个儿童 也因此被杀 配乐仿佛回到了使女的故事 撕裂的金属声音 没想到如此的压抑可怜天下父母心 法官操碎的心 和儿子弱者的拆台 更令儿子这角色让人烦到不行结局确实让我意外了 但是却是最高明的 最深刻的 甚至以这个故事来说是最完美的另外一细节 新奥尔良看起来家里平时也吃煮大虾 Cancun海鲜不要太好吃 馋够呛
非常好看,从法官一开始想带孩子去自首,但最后法官为了孩子一步一步放弃自己的原则,变的虚伪与蛇。
故事中间充满波折,部分环节精彩的不禁让人拍案而起。
剧中十分详细的刻画了法官的心里变态,演员的演技高超。
看着法官一步步沦陷真的让我想起了老白,感觉外国人十分的注重自己的家庭。
法国和老白都不顾一切的牺牲自己去守护家庭,但最终却事与愿违,自己毁了它。
健康缺陷的儿子,深爱儿子的父亲,突发的来自生活的残酷“馈赠”;父亲因对儿子的爱不得不开始在一向以正直示人的身份的掩护之下、在公检法的眼皮底下涉手各式不堪的勾当,然而节节都节外生枝,每一个谎言又不必得牵扯到一个新的谎言来圆,父亲由此被谎言裹挟着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成为了一代绝命毒师……hh有点跳戏,但说实话我在观剧过程中很难不跳戏。
一方面是因为剧情设定本身和Breaking Bad确实有点相似,另一方面Mr. White也实在深入人心。
一对比起来,这剧就看上去就平庸了许多。
不是我在苛刻地期待多么戏剧化的剧情发展、多么有深度的人物刻画,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缺少吸引力,重点多且散,看得时候总觉得心揪着,但这种揪着并不是入戏的表现——而是我在剧中看到的破绽后,很难判断到底是剧中角色的破绽还是剧外编剧的破绽,第四面墙存在感太强,没有那种一气呵成地扎进剧里、放心地把情绪交给编剧安排的引人入胜的感觉。
当然,才出了三集,现在盖棺定论还为时尚早,编剧最后怎么填坑值得关注。
Anyway,看完前三集,我又打开了Breaking Bad。
*突然记起有一个我很喜欢的地方,就是第三集Adam在暗房放着Joy Division跳舞那段。
他跳得真像Ian Curtis。
Joy Division的主唱Ian Curtis患有癫痫,癫痫有时会在舞台表演中发作,但从观众视角来看很可能只觉得是他在跳什么怪异的舞蹈。
Ian Curtis在23岁时自杀了,不知道这会不会是对于未来剧情发展的暗示?
Love Will Tear Us Apart9.6Joy Division / 1980
图文无关。
(其实也算有关?
衣服上写着Love Will Tear Us Apart歌词)
剧情开头有一处小细节,作为主审法官的老白,对案件中警员的证词有所怀疑,亲自跑去案发现场勘察证实,一个对底层民众富有同情心,同时又恪守法律公正性的干练形象非常的鲜明然而当法官角色转换成慈父,面对肇事逃逸的儿子,以及很有可能来自受害人黑帮父母法律之外的无情报复,老白并没有犹豫很久,儿子的安危被置于一切信念之上。
于是乎职业法官的缜密思维,对人心细致的洞察,都转变成伪装的技巧,迅速将事故过程中的线索全部抹去,只是有些事自有注定,处理中老白并没有察觉身后的宠物犬悄悄叼走了带有儿子血迹的重要证物。。。
与开始制毒就一条道走到黑的毒师不同,内心有冲突的老白即想帮儿子脱罪,又想减轻因此事顶包黑人青年的刑罚,所以找到负责案件辩护的女徒律师,希望通过审讯中的漏洞来对检方施压,女律师表示很为难,但考虑了片刻后答应帮忙,但提出了个看似云淡风轻的小要求,以后两人喝酒时不谈公事显然两人之前私交不错,但并没有逾越一般关系以外的亲密行为,也隐喻了女律师借机提出的某种诉求,一直对亡妻有缅怀之情的老白也明白平息此事需要付出更多代价似乎一切都沿着老白全盘可控的方向发展,然而被狗叼走的重要证物,内心煎熬回到案发现场作死的儿子,案发现场神秘的黑色汽车,都预示着完美的补救措施随时会被撕开巨大的口子,期待后续!
这结局也是挺搞笑的,老白找了一群人帮忙,绕了个大圈,搞死了这么多无辜的人,结局却还是没保住自己的儿子。
不过有一点还是挺讽刺的,这么多位高权重有资源的人,黑帮老大,老黑市长,法官,甚至那些警局的高层,走到他们这个位置,肯定是有无数人为他们擦屁股,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对这些“大佬”来说,有些人的人命,可能仅仅是筹码而已,都是可以用资源来换的,在他们眼里,死罪都可以找到人去顶。
“神圣”的法官,也能够熟练的操纵陪审团的情绪和决策,所谓的“正义”,可能仅仅是早早安排好的“剧本”。
听说确实还有第二季,但是要试探这部剧的群众基础,如果群众基础特别好,应该会续拍,剧本都写好了。
我猜第二季就是老白黑化了,借助好基友老黑的资源,去对抗黑帮老大,这部剧就变成复仇和反复仇,贯穿其中的,可能就是各种潜规则和权钱交易。
大概的剧情,应该是类似老白、白人黑帮,黑人黑帮三股力量互相搏杀,或者是老白和老黑扶持黑人黑帮借刀杀人,去剿灭白人黑帮。
亚当是法官的反义词与对立面,如果说法官所做的是抹杀和篡改,亚当所做的就是记录并还原。
幽暗寂寥的老派酒吧,法官无所聊赖地转动酒杯,间或吞饮一口,情绪沉浸在那首莱昂纳德·科恩的歌曲《Treaty(契约)》之中。
与此同时,科菲被一名庞然巨物般的狱警送进牢房,亚当表情坚毅地架起了摄像机。
不同于之前的慌乱失措,亚当仿佛带着一种使命感,开始了一系列拍摄行动,拍摄事故发生时自己穿的鞋子,事故发生时身上产生的伤疤。
科菲孤伶伶地爬上牢房中的铺位,眼前没有光,只有蜷缩着睡下。
坚定信念的亚当,前途迷茫的科菲,每个人都携着各自的情绪面对未来,而法官给我们的感觉就像一个男人被自己所犯的罪孽深深地煎熬,甚至对此自我忏悔,可是当现实与自身运命相违,如何抉择何尝身由自己,就像那所耐人寻味的歌词:"I'm so sorry for that ghost I made you be.""The poison enters into everything."歌词与嗓音明暗显晦着的是原罪与忏悔、愤怒而疲惫。
法官借狄兰·托马斯的诗句"raging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哮斥着光之褪散)"评价科恩晚年的这首作品。
可是法官再次将观众的同情解构一空。
法官当然存在自我审判,但重要的不是一个人的反省,而是反省后的结果。
结果是法官并不是来这儿忏悔买醉的,他的目标是他转身搭讪的这个颓唐的男人,也就是亚当肇事那天去过的那家加油站的老板。
法官早就调查过加油站老板的背景,才知道他离异,知道他下班后会来这家酒吧。
亚当甚至去案发现场拍摄事故发生后的遗迹。
他在做的不只是拍摄证据这么简单,他在记录真相。
这就是为什么亚当会被设定为一个摄影的忠诚爱好者,这也是为什么亚当会有一个同样擅于摄影的母亲,这也是为什么要让亚当和自己的摄影老师发展出不只是恋人这么简单的亲密关系。
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概括是:亚当是法官的反义词与对立面,如果说法官所做的是抹杀和篡改,亚当所做的就是记录并还原。
这样一个命题令人产生的联想比剧中的这个故事更多,我想某种程度上人类在做的不外乎就是法官和亚当所做的这两件事,或者说一件事的两面。
但是给我的感受是,抹杀和篡改总是占据上风,而记录与还原很难与之相抵消。
黑暗中出现的是第一集黑人社区那台驱赶亚当的车。
法官对加油站老板的离异经历进行了压榨,为自己编造了一个类似的妻子出轨的经历,立刻得到对方的同情。
不好意思,我说得不对,在这一次的谎言中,他不仅压榨了加油站老板,也剥削了自己已死的妻子,再一次。
法官成功骗取老板的信任,带他去加油站看监控。
接下来的一段表演中,夸张的肢体和不自然的表情就是非常直白的滑稽与讽刺了。
老板揉着法官的肩膀,随口找些安慰他的话,不知怎么就说了一句:"You are fucking honorable man."同样直白的讽刺,就像编剧拿着鞭子在抽打法官一样,作者意图都有太明显之嫌,这可能是本剧会招致反感的一种特色。
虽然主演的演技非常出色,忽正忽反如开关自来水龙头,但是类似情节多了难免令人觉得有些刻意,戏剧化多了一点。
不过也可以换个角度思考,也许我们过分将它期待成一部现实主义题材,其实它是具备很强的滑稽剧、讽刺戏的色彩的。
老板一离开,法官的眼泪就像人工蒸发了一样,迅速实施他的猥琐行动。
他拍下了加油站目击者车牌,这是一个伏笔。
当他询问得知录像就此一份存档之后,对方话音未落,他已冷酷地按下删除键。
亚当来到这座没准原本他应服刑的监狱拍照,当狱警质问他时,他只好搬出了父亲的名号,这一定令他很沮丧。
因为这就像他一直以来缺乏勇气说出真相,所以只能顺从于父亲的计划,父亲的阴影保护却也屏蔽了他。
律师李和科菲见了面,科菲揉眼的动作让李知道他遭受了警局惯有的私刑,李怀疑他是替人顶罪。
对话中出现了拉丁语元素(科菲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使是在拉丁语中),这是一处草蛇灰线的词语安排,因为本剧还有一个人熟悉一些拉丁语。
在剧中,拉丁语是作为一种法庭用语,作为一种宣判的工具,也是作为一种种族歧视的凶器。
科菲之所以熟悉拉丁语词,是因为他十岁开始就在法庭上面临这些。
巴克斯特家族的教母收束妆容,神情高贵却哀伤,她的目的地是关押长子的监狱。
教母的豪车行经监狱外围时,有一个对比性很强的镜头,教母与车体占据主要部分,角落中挤压着一队扛着劳动工具的黑人囚犯一闪而过,他们前头监工的是两名骑着马的警察。
教母坐在车中,隔着厚厚的车窗,从黑色的镜片后,漠然看着窗外的景象,少顷,车窗合上。
车窗内外,是再明显不过的隔离隐喻,教母对自己的儿子那样爱怜,却对别的人遭遇不屑一顾。
责任心换来的是效率的低下,法官接手的案子往往积压过多,甚至在超期未开庭后导致重犯获释。
但这并不能由他来负责,因为这是系统性问题。
在上司一通电话中,他听到了“巴克斯特”的姓氏,如遭当头棒喝,他嗅出了新的危机正在迫近。
卡洛·巴克斯特就是教母去探访的长子,她正设法让他参加弟弟的葬礼,表面上是这样。
卡洛是一个强烈的种族主义者,现在他将要获得保释,走到阳光下。
而他所知的一件事是,一个黑人杀了他的弟弟。
亚当混入父亲上班的法院,电梯中发生了一出趣意盎然的桥段。
稳定的三角形落位,两个嫌犯居于前景和戏剧的第一层,亚当居于后景和戏剧的第二层,而且居于空间的重心和戏剧基点的位置。
两个神态轻松的嫌犯一左一右,先后分享了自己“不值一提”的违法行为,忽然一齐回头望向亚当。
“谋杀。
”亚当坦言。
两个青年兄弟爆出大笑。
亚当也笑了,他终于说出来了,嘴角带着一丝释放的快感,旋即又坠入沮丧,因为他只敢在和两个陌生人玩笑般的对话中说出真实。
这个别致的小段落中,小型的密闭空间宛如一间微缩剧场,对称的镜头,层次分明的三段式对话,营造出特别的仪式感和喜剧性。
而重心始终在亚当身上,这一切也只为亚当的心理服务,空间中喜悦气氛与他心中的阴暗面形成令人焦虑的张力。
李律师以大律所律师的身份直接找到了当地地检官讨论科菲的案情,但是这位地检官出于很简单的利益计较——不能得罪警方,更不能得罪巴克斯特家族——拒绝提供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剧中出现的黑人笼统而言分两拨,一拨是弱势黑人,一拨是主流黑人。
前者不用多说,而后者——律师李是黑人,议员查理是黑人,法院院长是黑人,地检官是黑人,这一切都没有改变体制性种族不公的现状,没有对当地黑人总体的境遇改善产生可见的正面影响。
甚至,除了李之外,上述其他黑人精英还令人产生这样的质疑——他们不仅没有做出正面贡献,还听任、助长甚至利用了这样的现状。
最简单的例子,查理的选票从何而来?
巴克斯特家族的教母亲自出马一趟,明暗两手,一手驱策律师辩护,一手贿赂当事官员。
体系和程序在她面前如同浅水,平蹚可过。
看她在典狱长看似脆弱可怜,实则令典狱长哑巴吃黄连,不光一句话都无法抗逆,这烫手的钱想不要也是不行的。
在一套看似完善的民主机制面前,在一座庞然运转的大城市之中,一个犯罪家族就这样气势汹汹,来去如风。
议员查理在警局的盟友副局长鲁尼找到了小莫,因为他得知了律师李找地检官的消息。
剧中有一点非常令人震惊的就是,情报的传递速度之快。
从这一点就可见这个系统内部的溃烂之剧。
鲁尼是替查理做阴暗处的勾当的,而查理自己则站在阳光下,站在他的黑人支持者的簇拥之中,扮演着他的政治身份。
鲁尼和查理这一前一后两个情节绞在一起,便是藏不住的讽刺。
在支持者面前的查理风趣、有担当,但是一转眼,查理和法官走入暗室之中,愤怒扭曲了他的面目,他指责法官使他卷入了麻烦,威胁了他的政治生命。
如果你因此有点同情他,也和他一起指责法官,你就上当了。
查理之所以会有这一次轻而易举的违法行为,不过是因为他之前已经有过很多次违法行为,他早就成为一个两面人,他之所以会毫不犹豫地帮助法官,当然不只是因为交情,其中有重要的政治考量——拉拢法官,利用法官的道德名誉,为自己竞选市长背书。
事情的本质是这样的:在法官成为两面人之前,剧中不知多少人已经成为资深两面人,是法官的失足勾连起了偌大的一幅由这些资深两面人绘就的城市黑暗地图,撞破了整个体制的中空与塌陷。
但是法官的政治价值是很大的,查理不会轻易放弃这份政治资本。
只是,如果他知道是法官的儿子撞死了巴克斯特家的小儿子的话,他就不会这么想了。
法官找到亚当的摄影老师,同样是他危机防控的一部分,他早就知道亚当和老师的关系,却一直不动声色,你可以说这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好父亲,但这样深的城府也的确令人惊悚。
既然摄影老师是亚当在母亲去世后寻求的安全港,法官就不会想不到亚当有可能向她倾诉自己的心事——包括那起车祸。
令老师感到紧张的自然是她以为法官是看破了她和亚当的师生恋,来兴师问罪的。
最终法官套问出了答案,摄影老师对亚当的秘密还不知情,如果她知情就不会问亚当身上的伤是怎么回事(摄影老师也很稚嫩,这么问等于直接暴露了她和亚当的亲密程度)。
但法官想不到随后的变化。
亚当在暗房里的这段舞蹈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段落,一个少年窒压在胸中的黑色蝴蝶在无人知晓的空间秘密地躁动、释放。
这样一个情节是总体气质沉郁的本剧时机合适的一次情绪变奏,一次喷薄。
亚当清洗胶卷时,对着其中一张底片凝视了半晌,看其形态那是巴克斯特家次子垂死时的体态。
当时亚当就像此时,望着流逝的生命,只是那时身在局中,六神无主,而现在是事后的追忆、重现,是静谧的痛楚和明知不可挽回却尽力试图挽回什么的淡惘。
在两人的约会中,法官引导李,让她不要深挖真相,而是抓住实用的条件追求给科菲尽量多的减刑。
李以为法官是像从前那样,对她进行思维训练呢。
法官套问李接下来的对策,李的回答可能让他觉得有点失控,因为李不打算仅止于减刑,而是要用媒体手段,迫使地检官撤销指控。
把事情搞大,造成社会影响力,引来无数关注的眼光,对法官来说无疑是脱轨的。
当法官走进家门发现南希警官正采集亚当指纹的那一刻,必定是这一集最为惊悚的时刻了,法官脸上一副一切都已完蛋的表情,都进行到这一步了,离败露还能有多远?
亚当平时惯用右手,他在事故现场打电话,握吸入器,使用的都是右手,法官进门那一刻,南希正握着亚当的右手手指一个接一个地打模。
南希对这对父子进行了证言采集,背景乐音幽玄,父子俩心照不宣地编织谎言,在座的南希毫不知情,却无时不给他们带来心灵上的压力。
在听亚当圆谎时,法官脸上带着僵硬、敏感的笑,时时担忧事情败露,他几乎屏着呼息,却又要故作放松之态。
但亚当把这个谎圆回来了,法官大人多少觉得欣慰。
当南希拿出那副手铐时,你能领略到的是影片调度者的功力,因为你的情绪始终被牢牢掌控着。
这个情节以法官的一句拉丁语"mea culpa( 我的错) "和父子两人阴暗中的对望特写结束,父亲的脸为黑暗吞没殆尽,亚当的面庞也已隐没泰半。
谁是谁非,答案只会越发模糊。
而这句拉丁语台词,也与科菲见李时那句拉丁格言达成形式上的共鸣。
拉丁语成为一种判词,拉丁语成为种族歧视工具,拉丁语成为拷问心灵的鞭子。
对巴克斯特家的教父而言,儿子的死因仍然不够明朗,欲念帮的复仇行为并不能完全说服他。
但他的白纸扇认为原因不重要,但必须反击。
教母更是主张以血换血,算个总账(we go big once )。
法官试图和亚当展开一段轻松的聊天,可是一切美好昔日已不可挽回。
法官只想让一切重回正轨,亚当却接受不了若无其事的假象。
明天依旧会是数千个星期六当中的一个,可明天还是一个与他们相干的少年下葬的日子。
可是次日,法官却出现在了少年下葬的墓地,注目下葬仪式的过程,流下愧疚的眼泪。
但这动情仍然短暂,你不知道是应该说人性的分裂太过遽急,还是应该责怪变故发生得太快。
巴克斯特家族教父的长子由路易斯安那州惩教局监押过来参加葬礼,却转眼被新奥尔良警方将犯人接手。
这意味着巴克斯特家族的长子将和“杀死”家族次子的科菲成为狱友了。
法官何其捷智,一下子就悟到这一层,他要阻止这件事发生。
他要阻止发生的这件事,就是教母俯在长子耳边交授的任务——杀科菲,为弟弟报仇。
最后,教母的长子目光凝重直视的方向是弟弟的墓穴。
李是这座城市的外来者,她很聪明,但并不能像法官那样摸到这座城市的黑暗之心。
地检官答应她取消对科菲的指控,明天早上就将科菲无罪释放。
地检官忽然答应得如此干脆,退让如此之大,这是非常突兀的,突兀得就像他知道科菲活不到明天早上一样。
法官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虽然他已经要求治安官给科菲提供保护性监禁,但他对这项举措的效果没有多少信心,巴克斯特家族对新奥尔良警局的影响力他不是不知道。
可是对他来说,他已经尽力了不是吗?
他可以说服自己心安。
而眼前他要做的,是如议员所说,搞定眼前这个女人。
而搞定一个女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搞她,同样来自议员的“教诲”。
这一集最后的蒙太奇交织于两个少年对自身命运的彷徨失控。
亚当带着自己拍摄的那些照片来到老师家中,将淤塞心中的真相和自责一股脑吐露出来。
真诚,是他想要追求的。
至少现在,他做出了突破,做到了对一个人真诚(虽然这样令他的老师成为法律上的知情者)。
突如其来的体检是一次阴谋,科菲的生命已危在旦夕之间。
把科菲带到医务室的白人警察和及时出现解围的黑人警察应该都是知情的,他们身后分别是巴克斯特家族和欲念帮。
科菲为欲念帮背了锅,欲念帮许诺保他无恙,但是他们决定放弃他了。
表面上看是那个黑人狱头的一套逻辑,巴克斯特家族惹不起,这是一部分原因,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欲念帮也不想留科菲了。
因为科菲这个人活着,谁能保证像李这样的律师不会透过他发现黑幕后的景象,而一旦面临这种情形,像查理这样的政界大佬还怎么能够放心睡得着觉呢?
科菲是主动去死的,科菲是被劝说着跳井的。
科菲是被牺牲的。
更大的悲剧已经发生。
一个少年因为一起不幸的事故死去了,这是一个日常的悲剧。
又一个少年因为一次无辜的卷入走向死亡,这是一起人为的恶行。
还会有下一个遇害的少年吗?
公众号:段雪生
作为一个看剧通常靠刷的人,这部每周一更的剧算是近年为数不多的追过的剧。看第一集就被老白的演技和众多的悬念牢牢扣住。中间几集单独看的话剧情略显寡淡拖沓,却还是成了我上学期考试月每周的期待。第十集绝妙啊,尤金射出的子弹击中Adam脖子,一个tiny coincidence,结束了所有的lies, manipulations, revenge。似乎在一切之后,冥冥中仍有justice 和principle ,在执行last breath还last breath的判决。真相一一浮出水面,故事却在高潮后因为荒谬的巧合戛然截止。要是这部剧一次性放出估计观感还会大大提升,追剧太辛苦。不过追的过程中有所期待的并可以定期得到满足的感觉也很棒啊。
不咋地,弃了
剧很好看。最大的问题就是请了老白来演,这太顺拐了。这个选角基本等同于剧透。
老白的又一个不省心儿子
老白这次的角色和绝命毒师有点像啊,都是那种为了一个善良的目的而触犯法律的人~~第一集铺垫有点太长了,我差点没忍住。当然车祸之后的部分还是不错的。这片子肯定是要追的~~~个人评价:B+
我选择把整部剧当作一个隐喻,试图用无常巧合与宿命论来“点醒”世人。
很多伏笔和坑都断了,那不如拍成电影。尽人事听天命,不可控的变量太多太多。
老白的演技还是在线。
这个剧弱智到什么地步?前面的弱智剧情都是为了后面更弱智的情节服务的,最牛逼的是可以做到弱智程度不断升级一直到结尾。如果不是老白主演第二集就弃了,每一个角色都是大傻波一,感情线为剧情需要已经如同狗交配的方式发展,而且整体透着一种左驴杀马特的气息。还有那两个律师,真的没话讲,一个骂大街一个讲莎士比亚,真的傻比
虽然是老白演的,不过除了最后一集,其它的都太像国产剧的拖沓。
所有角色的人设前后都自相矛盾,各种拧巴,又不能自圆其说。评分严重虚高。可惜枉死了这么多无辜的人,“正义”“邪恶”都也不了了之。没啥意思。
离神剧就差一口气。剧中很成功的营造了一种恐慌气氛:老白每一次看似成功的挽救,都留下了更多的证据,随时可能暴雷。塑造的女性角色都太棒。刚看完的《无限恩典之地》里有句俗语,养儿子如同身在地狱(大意)。想来这两位父亲都会同意。
老白瘦了好多,帅酷。看到第四集,很抓人,剧本扎实!第六集真墨迹,追查个车就编那些没用的,注水严重。第七集,每一集都像快编不下去的感觉
开篇做了一个非常“毒师”的壳,可惜编剧远远没达到文斯·吉里根的段位,棋下得越大越是漏洞百出。各路人马各种伏笔在仅十集的篇幅里匆匆上线又匆匆收束,故事和人物都越想越干瘪,结局想当然的宿命感几乎让之前的一切铺陈都做了无用功。
唉
巧合好多啊
老白还是很出彩的啊。
对方哪怕是很普通的父亲,也会想杀死这个懦弱的蠢小子。
有个蠢儿子看得我难受~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