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死亡山地

Landmine Goes Click,Dead Mountain,Nagmi,Мина начинает тикать

主演:斯特林·奈特,史宾塞·洛克,迪恩·盖耶,Kote Tolordava,Giorgi Tsaava,Helen Nelson

类型:电影地区:格鲁吉亚语言:英语,格鲁吉亚语 Georgian,俄语 Russian年份:2015

《死亡山地》剧照

死亡山地 剧照 NO.1死亡山地 剧照 NO.2死亡山地 剧照 NO.3死亡山地 剧照 NO.4死亡山地 剧照 NO.5死亡山地 剧照 NO.6死亡山地 剧照 NO.13死亡山地 剧照 NO.14死亡山地 剧照 NO.15死亡山地 剧照 NO.16死亡山地 剧照 NO.17死亡山地 剧照 NO.18死亡山地 剧照 NO.19死亡山地 剧照 NO.20

《死亡山地》剧情介绍

死亡山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三个美国年轻友人,相邀到欧亚边境国乔治亚旅行,不料在行经偏僻的野地,其中一人误踩到当地国境战时期遗留下来的地雷,正忧心身处险地的当下,竟爆出两男一女友人间不可告人出轨关系,而正当三人争论是否彼此原谅,彼此背弃和寻求当地救援之时,一个外出打猎乔治亚住民出现,让原本站在地雷上急如热锅蚂蚁的青年,从此面临情爱与生死交关的抉择,倒底他的抉择能否获得老天的眷顾,脚踩地雷的他是否还有扭转局势的奇蹟?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镖行天下前传之编外人选繁花盛开X局密档女子监狱大屠杀少女茯苓2:七生七世桃花劫大内密探知音识谋第一季腹黑少爷小冤家第四张画发胶顾盼生香双面神探有罪先遣连芙蓉诀跑堂夫妻无所作为顾小姐的100次告白血族第三季幸福还有多远涩之恋西伯利亚和他顾少的失忆甜妻扎西1935小锅盖离婚千谎百计第二季创梦时代木乃伊战士医生冠军俗·再见,绝望先生

《死亡山地》长篇影评

 1 ) 惊心动魄的自由逃亡记

无法置信的边境历史。

1945年纳粹投降,东德在苏联管辖范围,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而西德被英国、法国、美国分区占领,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苏联在东德实现的共产主义及激进的计划经济导致东德经济远不如西德,东德人出逃西德。

最严重的便是人才的流失,东德便开始严格边境,因此,柏林成了唯一可以互通东西的通道,到了60年代,超过300万人逃离东德,1961年7月,开始建立“柏林墙”。

这不仅是德国分裂的象征,更是美苏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影片一开始,便是枪击强行翻越“柏林墙”青年的画面,德国首都被一条1600公里的柏林墙一分为二,柏林墙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严密的军事设施之一,除了厚厚的墙体,还遍布铁丝网、碉堡、暸望塔、巡逻道、反坦克拒马、士兵及猎犬。

当时出逃西德除了挖地道、驾驶飞机汽车、潜水、假护照,还有本片“热气球逃离”案例。

逃离东德难度之大。

影片《窃听风暴》也描绘了这样的时代,从本片《气球》中可以看到无处不在的秘密警察,例如冈特一家的隔壁邻居;大使馆周边无处不在的眼线;购买热气球大量布匹被告知上级;幼儿园老师见缝插针式询问家庭情况等,都说明了在东德生活隐私的无处遁形。

柏林墙推翻了,东西的壁垒却未消除。

随着东德公民日益高涨的出境情绪,1989年11月9日,沙博夫斯基将开放柏林墙误理解为即时,于是全柏林人蜂拥墙边开始跨越拆除。

虽然柏林墙拆除了,但是东西部经济差距、心理差距、思想差距的鸿沟却无法填补。

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归统一。

 2 ) 真实事件的维基百科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East_German_balloon_escape影片基本上与实际事件差不多。

相关纪录片:- Netflix「White Rabbit Project」 episode 2, "Jailbreak"- PBS「History's Great Escapes」(2004)- BBC「Outlook: Fleeing Communism in a Hot Air Balloon」

 3 ) 《气球》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出发之前,妈妈抱着小儿子在看相册。

大儿子一边玩小人,一边喊着:“去死吧,叛国贼!

”想起小学时候,班上一个男生总被大家欺负,给他取绰号卖国贼。

就因为他姓蒋。

叛国?

国是什么?

你连自由都不给我,还叫我爱你?

影片开头孩子们合唱的歌词,成人典礼上效忠国家的宣誓,不论妇孺逃跑者格杀勿论的军队,领事馆前白色恐怖的戒严,享受权力又想看西德片的官员,巴不得别人逃不出去的看客……唯一温暖的是幼儿园老师的谎言。

所谓教育,就是把你变成一颗国家机器螺丝钉的洗脑。

若有漏网之鱼,非把你推进手术室摘掉你的前额叶不可。

柏林墙倒了,这头的观众却泪流满面。

 4 ) 《气球》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当你只是上街买块大点布,就有人往上面汇报时候当你只是恰巧在路边看到有辆路过的小汽车就可能被抓去讯问的时候当你教小朋友们知识。

就有军人过来盘问你的时候当你只是走在路上,路过大使馆,就发现很多人在偷偷的看着你的时候。

这一切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这样的生活,无时无刻的敏感和监视,我会疯掉的

 5 ) 气球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说:“判断社会制度的优劣,不用进行意识形态论证,看同一个民族建立的两个国家,人们往哪里跑,就一清二楚了。

”尼克松上述话语并非先知式的预言,而是对东、西德当时的现实有感而发——上世纪50年代始,就在东、西德的经济在世人啧啧称奇声中快速腾飞之时,一宗令人预想不到的事情很快出现了:东德建国后,每年有十几万、几十万国民越过还没有封闭的边界逃向西德。

整个五十年代,人口不足1700万的东德,竟有270万左右的民众逃向西德。

其中精英人才和技术骨干占据不小比例:大概有6000名医生、药剂师,8000名司法人员,750名教授,34000名教师和工程师。

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巨大损失。

 6 ) 自由仅在一墙之隔

无意中又重温了一次《气球》,如今才知道他有原型。

“In the East German balloon escape in 1979, two families, with eight members in total, escaped the Eastern bloc country of East Germany by crossing the border to West Germany in a homemade hot air balloon. The escape happened at approximately 2:00 a.m. on 16 September 1979. The plot to accomplish this was carried out over a period of one and a half years, including an unsuccessful attempt, three different balloons, and various modifications until the successful escape occurred. One failed crossing alerted the government to the plot, but the police were not able to identify the suspects before their flight to the west.”——维基百科当气球不再是孩子们快乐的玩具,当气球成为人们所追求自由的载具。

我敬佩他们的勇气,他们对自由的向往,对自由的追求。

 7 ) 气球

该电影简介由豆瓣网专职人员撰写或者由影片官方提供,版权属于豆瓣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故事发生在1979年冷战期间,冈特(大卫·克劳斯 David Kross 饰)和皮特(弗莱德里奇·穆克 Friedrich Mücke 饰)身处东德统治者的铁腕政权之下,虽然被限制了行动,但是两人并没有放弃对于自由的追求,他们利用长达两年的时间,策划了一起惊天大逃亡。

两人动用了手边一切能够得到的资源,制作了一个巨大的热气球,他们打算用最朴素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带领着他们的家人逃往西德。

然而,就在一行人即将越过边境之际,热气球却因为意外而坠毁了,与此同时,他们的行动也引起了秘密警察的注意,针对他们的追捕很快展开了。

一边躲避追兵,冈特和皮特还要一边想方设法制作新的热气球,一场与时间的竞赛开始了。

 8 ) 分数真的高得离谱

看完的感觉挺矛盾的,电影有做到想表达的意思,人越是被束缚会越向往自由,但一些情节的设定上真的显得很迷惑,让人紧张不起来(刚刚打这句话的时候去看了导演以前的作品,确实他就是搞喜剧的,那怪不得了)。

对于德国的历史,初高中本来成绩也不好,仅有的记忆现在更忘得差不多,只是隐约记得二战以后,国际上为了避免德国重启战火,把德国拆分成了东西德,西德亲美,东德亲苏,两边的经济差距悬殊,最关键的一点是东德的人没什么自由。

但电影在这一点上给不了我这个感觉,男主一家人,有车有房,随时去旅游,做气球的那堆材料也是说买就买,生活可以说是富足(甚至全片都没看到有谁要去上班),居然还要润,而且是冒着生命危险的方式离开那个“鬼地方”。

女主一开始留下的带着编号的药,她自己发现的时候紧张到杯子都摔了,因为跟着那个编号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对应的人。

警察在现场也已经发现了“如此明显的线索”,然而电影拍了一大半才重新想起这么关键的点,还要挨家挨户地去找。

真的很难理解,如果编号能直接关联到具体的某个人,应该不存在后面要挨家挨户找的这一幕,那么,如果无法关联到具体的人,只能知道有吃这个药的几百号人这么模糊的关联,那在挨家挨户找的时候警察要怎么询问,难道直接问“是不是你准备坐气球润?

”还有那个脖子上的伤疤,似乎也没有因此而发生过什么。

看起来像是整队警察都不想抓到人,甚至是故意放他们跑的,但如果警察都这样,东德也不至于会那么让人想润了,挺矛盾的。

还有几个地方挖了个坑制造出了紧张的气氛,结果什么事都没发生,这种感觉有点像讲笑话,前面讲了很不错的铺垫,接着跟你说“没了,就这样”,听的人会很难受:那个恋爱脑的儿子,表现出了这么傻了吧唧的行为,甚至都告诉了秘密警察的女儿说要润,啥事没有;一起润的友人,要跑之前都要看一眼父亲,虽然没必要但还算合理,跑到半路被人拦住,明明没有驾驶证警察也放行他迟到了还以为会对升空造成影响,也没有;升空割不断绳子,导致气球被烧破,反弹的钉子弄破头,甚至气球上面有个洞,瓦斯不足,似乎都没有造成任何影响,这段高潮可以制造出多少紧张的情节,就这样一晃而过说到了西德;男主每次落地都问时间过了多久,第一次飞的时候甚至要“计时”,似乎要求得很精确,但稍微思考一下都会觉得很莫名其妙,看时间他自己看着表不就完了,根本没有必要那么精确;话说回来,电影里面有几幕确实凸显出了东德那种没有自由去到哪都被监视的气氛,但也仅仅是烘托出了气氛,完全没有达到那种让人想要疯狂逃离的感觉。

甚至似乎所有人都在帮着他们,有线索的人不交代,或者交代得不清楚,警察也是永远慢一步,整体就是笨贼遇上了傻警察,一点也不惊悚。

三星半最多了,8.4分真的没必要。

 9 ) 为了「翻墙」,德国人有多硬核

玛妮最近看了《我们是真正的朋友》,暗自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去缅甸坐一次热气球!

节目第一期,大S、小S、阿雅和范晓萱到达缅甸的第一件事,就是完成一趟“天空之旅”,四个相识二十年的闺蜜互相依靠在空中哼着小曲欣赏夕阳,实在太浪漫了!

现在我们提到热气球,第一反应大概是土耳其美丽的热气球谷,或者《飞屋环游记》里用气球带起整座房屋飞去大瀑布的老人。

总之,在我们的印象里,热气球总是和浪漫、希望等美好的词汇相关联。

但是,在40年的东德,“热气球”三个字和以上唯美浪漫的场景绝缘,它代表着一个刺激惊险的真实故事:1979年9月16日的东德,两个家庭,八个人,冒着被捕、被枪杀的威胁,决定孤注一掷,搭乘自制的热气球飞越柏林墙,他们飞行了18公里,28分钟,被称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逃亡”。

史上最伟大的逃亡故事发生在二战结束后,再次沦为战败国的德国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

德国一分为二,东德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西德则保留了资本主义制度。

《气球》的主角们都生活在东德,他们原本过着吃穿不愁的简单生活。

直到彼得参加大儿子的毕业典礼,校长在台上发言,带头宣誓誓死效忠,并扬言要继续对孩子们进行管控。

学校压抑的氛围让彼得下定决心逃离东德,他觉得,他的孩子们应该有一个更加自由、轻松的童年。

彼得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带着全家坐热气球飞去西德。

对硬核的德国人来说,做气球并不是最难的。

最难的是跨进气球吊篮的决心,那需要破釜沉舟的决绝,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当等了两年的北风终于吹起的时候,和彼得约好的邻居甘特一家退却了。

彼得没有放弃,连夜带着全家登上自己亲手制作的热气球,乘着北风飞往西德。

然而,气球上升到云层后,气温骤降,瓦斯冻住了,根本点不了火,气球变得越来越潮湿,越来越重,疾速下坠。

彼得一家不得已在林间降落,无意间落下的甲状腺药和处方却引起了东德国安部的注意。

秘密警察开始根据药方顺蔓摸瓜,想在最短的时间找到他们,并以叛逃罪处决全家……

故事节奏陡然加快,为了躲过秘密警察的追捕,彼得一家向美国大使馆申请政治避难。

好不容易发出求救信号,美国人却没有来。

冷清的柏林,每个人都像秘密警察的眼线,彼得不得不带着一家人逃回家乡,却听到了另一个噩耗:邻居甘特接到了征召令,六周后就将入伍。

如果不离开,他就会被迫加入军队,向同胞开枪。

两家人如果想逃离,必须在六周内再造一个热气球,还得躲开国安部的天罗地网。

接下来这段是全片的最高潮,彼得和甘特打起了游击战,和国安部展开了一场无形的较量。

至于他们怎么在绝望处收获希望,得到最终的救赎,玛妮就不剧透了,留待大家去电影里看……

为了翻墙东德人有多硬核?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但自制热气球绝不是当年东德人最硬核的逃亡办法,自1961年8月13日柏林墙建起,到1989年倒塌,有5043东德人成功“飞跃柏林墙”,包括办假证的、挖地道的、游泳的,总之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961年8月15日,就在柏林墙建起三天后,西柏林一辆巡逻警车在经过柏林墙时,警车上的人向守卫柏林墙的东德士兵大喊:“过来!

过来!

”。

不料,年仅19岁的东德士兵舒曼突然甩掉步枪,扔掉香烟,大步跨过铁丝网,奔入了西柏林。

他“飞跃”铁丝网的翻墙瞬间被摄影师雷宾拍下,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经典之作。

此后,为了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柏林墙开始不断加高、增厚,最后变成了高3.6米,厚1.2米的混凝土高强。

沿墙还有265个警戒塔,137个碉堡和274个能养警犬的屋子。

但是,高压政策没有阻止东德人逃走的决心,彼得和甘特两家只不过是九牛一毛,为了“翻墙”,东德人上演了一出又一出“谍影重重”。

柏林墙建起初,东西德交界处还留有许多矮式楼房,所以东德人采用的办法相当简单粗暴:跳楼。

其中最高纪录是有一名77岁高龄的老妇人,她在四层楼上迟迟不敢往下跳,直到东柏林的秘密警察冲进家门,老妇人才鼓起勇气跳下窗口……

就凭这个信仰之跃, 老妇人平安地活了下来。

除了跳楼,躲在汽车后备箱、偷偷开飞机都是基本操作,随着东德警察检查加强,人民的逃亡办法也越来越硬核。

最有创意的是自制潜水艇。

德国虽然分家,但种族天赋不会消失,作为“机械制作最强的种族”,东德一个哥们,使用钢板、摩托车马达,还有自制的导航、压缩气体等系统,居然造出了一艘小型潜水艇!

有人可能会怀疑质量过关吗,总之,这个哥们在水下航行了5个小时,期间没有发生任何故障,顺利达到西柏林。

这次奇迹的逃亡被西德记者报道后,各大机械公司抢着聘用他。

玛妮不得不感叹,果然真正的天才是不会被环境埋没的。

最霸气的要属27岁的火车司机哈利·德特林。

1961年,东德所有开往西柏林的列车将陆续停驶,哈利知道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哈利驾驶着载有妻儿和另外32名乘客的火车,加速驶向东西柏林交界的终点站,终点前把心一横眼睛一闭,火车就这么撞进了西德。

车上32名乘客中,有8人对此完全不知情,一脸懵逼地被迫来到西柏林。

最机智的是一位美妆大佬,搞来几个模特道具,让这些道具穿着苏联军服坐在汽车后排,他给自己贴上小胡子,化装成苏联人,就这么开着吉普车,大摇大摆地通过了关卡。

东德的这群逗比警察,根本不敢检查苏联人,敬个礼就让美妆大佬过去了。

谁以后再说学化妆没用,玛妮一定拿这个例子打脸!

最传奇的是一条叫做“57号工程”的地道。

1964年,成功逃到西德的富克斯为了帮助更多东德人,他以西德一家面包店作为起点,耗时整整6个月,挖出一条长145米、深12米的地道,出口通向东柏林一套公寓的浴室。

57个人成功通过这条地道成功逃走,因此得名“57号地道”。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翻墙者都能成功,更多的人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无法到达向往的自由世界。

1962年8月17日,一名叫做彼得·费希特尔的东德青年在翻过柏林墙顶部时,被东德警察开枪击中,在血泊中停止了呼吸。

彼得也成为了柏林墙建造以来第一名死于枪击的东德市民。

柏林墙建起的整整28年间,有六万多人因试图出逃被关进监狱,3221人因翻墙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伤。

直到1989年11月9日,东西德迎来历史性的一刻,东柏林的市民合力推倒了柏林墙,两德市民疯狂地拥抱在一起,成千上万被迫分开的亲人得以团聚。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对自由的向往关于柏林墙,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评价:“世界上的围墙都是防止外面的人闯进来的,只有一种围墙是防止里面的人出去的,那是什么?

那就是监狱的围墙。

在这样的墙里面生活,那不就是在监狱吗?

”彼得两家人自制热气球的行为看似荒唐,却成为了那个时代最“正常”的追求,因为向往自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

无论是三千年前摩西带着以色列人出埃及,还是四十年前彼得拼死逃离东德,人类终究不能、也不甘心永远生活在监狱当中,不自由,毋宁死。

没有人有权利阻碍另一个人追求自由,国家元首也不行。

所以当彼得一行人最终顺利降落在西德时,玛妮瞬间流出了眼泪,这不仅仅是因为成功而激动,也是被彼得一家人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都始终心怀希望的信念所打动。

柏林墙建起的28年,东德人刚开始痛恨这座高强,慢慢地,适应了活在其阴影下,最后,这座高墙变成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而这个变化,实际上就是内心逐渐摒弃希望的过程。

但在这座高墙铁网下,执着的彼得始终心怀对自由的追求与憧憬,即使是约好出逃的甘特打退堂鼓,即使是美国大使馆拒绝他们的政治避难,即使是第一次“飞跃柏林墙”以失败告终,彼得都没有放弃“逃”的希望。

也正是这份“希望”的指引,让他们面对斯塔西和秘密警察的追捕,也能坚持下来,冒着气球坠毁和被枪杀的生命危险,进行一次豪赌,一次命运的冒险。

所以,无论面对何种绝境,人,一定要有希望。

微博&微信公众号:玛妮的自我修养

 10 ) 《气球》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细思极恐的细节,已经有几位网友补充过了。

军人因未及时发现气球而被审查,上街买布会被举报,从儿童口中说出来的“叛徒”,路上看到一辆小车会被拉去盘问,秘密警察喜欢看西德电视节目,大使馆附近的各种秘密警察,。。。

补充一些细节:①晚上在朋友家待到太晚会被怀疑;②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③从东德到西德是可行的,如果是朝鲜脱北,那主角面临的将会是膝盖穿刺;

《死亡山地》短评

德国人真厉害

5分钟前
  • Dr.no
  • 较差

厚重的政治和历史在这部电影里并没有很直接的阐述,只有一些搜查过程中的细枝末节呈现出整个大环境的肃压和氛围的凝重。将一个逃亡成就打造成惊悚感十足的悬疑故事才是浓墨重彩,而我也觉得相当成功,整部影片的节奏感和氛围都特别好,很有张力。和杜先生边看边聊,假如生在那个时代,我们大概只能庸庸碌碌过一生了,没有追求自由的豪迈硬气,也没有物理宅改变命运的实力,唉。

10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推荐

充斥着意识形态偏见

14分钟前
  • 梨椰
  • 较差

剧情

18分钟前
  • 尘世流年
  • 还行

为了炫耀资本主义而拍摄的电影,1星送上

21分钟前
  • 圣母大大
  • 很差

扎不多得勒

22分钟前
  • 贝壳街的亡灵
  • 很差

果然,豆瓣文青看到批判社会主义的电影就像巴普洛夫的狗一样兴奋,条件反射的无脑舔。一句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就让他们以为电影中的就是现实中的,但稍微有一点脑子,稍微客观公正的思考一下就知道电影夸张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恐怖,一股自由主义高高在上去阴阳怪气社会主义。诚然,东德确实不好,但还没有差到街上处处秘密警察,会为了抓一个默默无闻的人而出动军队,窃听是给那些有头有脸的人准备的,就一个无名小卒,你也配被窃听?话说回来,西德就没有窃听了?

25分钟前
  • 鸡头狗蛋龙
  • 较差

本来东西各有互相跑的,冷战出胜负后,现在变成一边倒了。有些热评还说“还好你们还有地方跑”,咋谁拦着你移民了??

26分钟前
  • mandychi
  • 还行

又一个整部电影被结尾一小段真实事件影像打败的例子。那段历史的紧张感,此刻正弥漫在今天的日常生活,就不需要这种好莱坞桥段再来渲染了。

30分钟前
  • 57
  • 较差

又是老一套的从东往西,多么“高大上”的逃离,多么“伟大正确”的奇迹。这就是以人为本并且掌握舆论的重要性。

32分钟前
  • 潇傲江湖
  • 较差

朴素而真挚(单一而俗套)的主题:以勇气和智慧追求爱与自由。明显好于很多同为政治类型片的韩国电影:哪怕过多的巧合设计削弱了“真实感”,但难得人物始终处在自救的情境中而非逾矩试图肩负更多的使命,这种懂得分寸的聚焦也让影片更具感染性。尾声的逃亡戏几乎是零差错的感官调动,几乎可以和昨天巴黎圣母院塔尖烧毁的那幕一同用作衡量共情度的官方检测题了。

37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这片拍得是在太水了,故事乱糟糟的,简直看不下去,比同样东西德时代的《无主之作》差了不知道多少条街,两片分居然差不多。果然这种意识形态胜利的玩意在豆瓣最有市场,不管质量一律被狂舔。

42分钟前
  • 阿冉
  • 很差

不知其所以然

45分钟前
  • 无聊
  • 还行

宁愿被判叛国罪,宁愿死,也不愿意留在东德,因为自由比生命更加可贵。感谢幼儿园老师能明辨是非、分清对错,没有赶尽杀绝。

46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对于他们是否能成功,没有什么兴趣,思考更多的是“这是否是当时西方宣传舆论战的成功”,相较于这种题材,我更偏爱黑金星的故事。

47分钟前
  • 连城结锦
  • 较差

节奏很好。

50分钟前
  • 我要去玩
  • 还行

本片剧情亮点不突出,但节奏把握很到位,靠气氛的营造和紧张感的拿捏牢牢抓住我的心,观感也随着恰到好处配乐不断攀升。片中的一些细节安排还是蛮有趣的,比如学生在礼堂中麻木宣誓、邻居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双标行为等,也一定程度上从群众角度反映出当时东德的一些实际情况。“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本是一种学术研究的精神,何尝不能用来形容两户家庭为追逐自由幸福、远离政治控制的逃离行动的实质呢?

54分钟前
  • 𝑮𝒊𝒅𝒆𝒐𝒏
  • 推荐

故事虽然简单,意味悠长。剪辑漂亮,编剧到位,毫不拖泥带水…👍👍👍

58分钟前
  • 森林大帝
  • 力荐

德国人严谨、专注、冷静的品质在此片中完美的展现出来!

59分钟前
  • James Bond
  • 力荐

为什么很多人一提到所谓的“自由”就高潮呢?这很明显的就是西方人炮制出来的又一出政治洗脑片。张嘴自由闭嘴自由的西方人自大的主观意识真的是一览无遗。偏偏,还真有愚昧的国人还去相信他们。西方世界不见得有你想象的那么好,追求“自由”的底线也该是忠于自己的国家。试想一个连自己祖国都可以背叛的人,你能指望他有什么高尚的情操。虽然我一直认为长期分裂的德国是二战后东西方意识形态碰撞的畸形产物,就像朝鲜半岛不该被分裂一样。但民族分裂不意味着你就理所应当的可以背叛祖国,有人说如果你的国家足够好,谁会选择叛逃?照你的说法,不够好就抛弃它逃离它,那么世界上就永远只有叛徒,而不会有钱学森这样毅然而然回到家乡建设祖国的民族英雄了。

1小时前
  • 周宇勋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