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心智还不成熟的时候看过,导致我现在还很害怕……半夜也不敢弯下腰来看脚的对面,半夜也不敢对着镜子梳头,影片中公交车弯腰看到鬼的那一幕深深的扎进了我的心里……555,然后一直觉得世界上有见到鬼的办法看有的网友说,现在看起来挺搞笑的,想想可能是当时还没见过什么世面被吓到了,555
见鬼系列有三部,见鬼十法是大家公认最烂的但是!
我不认为!
这部鬼片可以说影响了我很多年我把见鬼十法背诵下来了,深信不疑,我这么多年都经常避免发生片子里的见鬼方法……比如室内打伞和附身从腿下看什么的,我是坚决不敢的小时候怎么没有人告诉我鬼片里是假的呢?
让我信了这么多年🌝虽然可能内涵不如见鬼前两部吧,但是恐怖细节和搞笑情节真心不错,日本兵和大结局的镜头我一直记得,依然为此心悸不已。
虽然是在明媚的初夏午后,吃着冷饮搂着抱枕,晚上睡觉时心头还是涌起一阵阵的后怕与自责——这就是对恐怖片爱恨交织的我,一边被观影时的恐惧感爽到,一边在其后的心理阴影中懊恼。
而今次光荣地吓倒我的恐怖片乃是彭氏兄弟的《见鬼10》。
影片的前期宣传让我觉得是个很悬的故事:泰国流传着一本漫画,记载了见鬼的10种方法,然而一旦开始玩,中途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能停下来,直到游戏结束——换句话说,即使中途罢玩,鬼和灵异事件仍会追着你玩,直到玩尽杀绝!
此前大获好评之李心洁的《见鬼》,我已印象无多,只记得是类似《第六感》的情节。
而本片除引用见鬼1、2中换死人角膜、孕妇自杀的手法,更是一举推出十种见鬼妙招,大有赌尽老本之势。
或许彭氏的鬼系列也将在本片之后告一段落罢。
总的说来,影片鲜丽的色彩与不时穿插的诙谐音乐常常令人错觉为是一部青春片而非恐怖片。
然而就导演对气氛和节奏的把握而言,并不见突兀生硬之处,也算不功不过。
从惊悚片的角度看,《见鬼10》大概会让渴望受惊的影迷失望。
尽管剧中人物将十种见鬼方法一一试过,却都比较平淡,新意了了。
比如April涂尸泥一段,本可深化一番,结果只以幻觉带过,其它几段也几乎都是点到即止,即使是我这样容易入戏的人都不禁发出“原来不过如此”之叹。
除去恶形恶状的鬼和人头,我觉得还是一个老伯对电梯里的陈柏霖说“这么晚了还这么挤”,更令人毛骨悚然。
结尾处的循环论情节有点像《饺子》,不过我首先联想到《功夫》——本片的轻快由此亦可见一斑。
我想如果一定要从这部影片中挖出什么道理,大概是——轻松上阵,却也要为决定负责。
http://bodhicat.blogbus.com/logs/2005/06/1266637.html
小学二年级暑假爸妈带我到大堂姐家玩,大姐比我大了14岁,喜欢恐怖片,小时候不知道恐怖片是什么也从来没见过,跟着姐姐看了这部片子,晚上回家吓得一夜没睡,妈妈在旁边都睡不着,总觉得天花板上的倒影像鬼,蒙头睡了一夜。
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一个女的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篮球在自己跳,后来变成一个头,就凭着这个记忆十几年后才找到了这部片子。
妈的,童年回忆,鬼片启蒙我这么小为什么要接受这种摧残,草!
宿舍三人做足了功夫,不断自我营造氛围,氛围进入的很快很对很不错,CY朋友刚好打来电话,说“后面很无奈,死光了,只剩下一男一女又成为了鬼。
”好像还不错,没想到现实很残酷,完全没境界。
陈柏林敲牙齿,跳街舞,奇怪的表情,难道这个角色本来就是准备搞笑的。
本来好好的恐怖片越来越冷,头重脚轻的安排让人觉得很是不爽。
多眩的开头,却败在调动人的情绪上,结尾也是自以为是的故弄玄虚。
这真是个神奇的夜晚,明明是越来越黑的夜,却被一部片子弄得很白是我的错,低估了现代人的娱乐精神。
带些幽默的香港鬼片,终究人斗不过鬼。
讲述泰国青年长贵偶然在书店买了一本《见鬼十法》,书中罗列了换死人角膜、怀孕自杀、杯仙、十字路鬼、捉鬼迷藏、涂尸泥、屋内打伞、午夜对镜梳头、倒栽头和去死等十种见鬼方法。
不久他的四个香港来的朋友找他玩,晚上无聊一起玩起了见鬼游戏,但这游戏一旦开始,便不能停止。
一人不小心朝鬼小便,然后被鬼遮身,进而失踪。
这人的对象以为他死了,便殉情自杀。
另两人返回香港,却不停地见鬼,于是返回泰国找到长贵。
两人用终极见鬼方法“去死”,穿上寿衣,进入冥界,找到了失踪的朋友。
这人发现对象已死,便决意留在冥界。
而穿寿衣的两人也没能成功返回阳间,困在了冥界。
即便长贵的妈妈懂些法术,也无力回天,只得感叹人斗不过鬼。
彭氏兄弟的鬼片真是越拍越烂,由《见鬼》的惊艳到《见鬼2》的疲软,然后就是这部《见鬼10》的大杂烩。
如果说《鬼域》至少还有一些让人心生向往的神奇的视觉效果的话,那么《见鬼10》就纯粹是一部哪方面都沾一点但是又没有特长的那类。
陈柏霖的偶像气质很足,他在片中的表姐和那个配角瘦高女生都很漂亮,但是还是瘦高女生更漂亮一些。
在树林里的那场戏,真是很有气氛。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我和朋友某次在树林中坟地探险的经历。
那个买书的笑话其实是很火星的,很早就出现的老笑话。
而电影中让我觉得最精彩的桥段,便是那个地下通道雨伞和至今让我唏嘘的篮球桥段,凭借一个篮球也能制造出如此丰富多彩的恐怖噱头,可见彭氏兄弟依然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啊。
的确是经典的老片子,虽然有一些瑕疵,但总的来说,观感还是很不错的。
敲碗引饿鬼那一段笑死我了,陈柏霖敲破了碗,因为不能停下,他就继续用筷子敲牙齿。
影片前后剧情的衔接做得不好,而且前面埋下的暗线,到后期也没派上用场(车祸丧生的女子),感觉蛮可惜的。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部电影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泰国式的恐怖电影最讲究因果报应,而在这部影片中,长贵等五人被卖书老头下了降头的设定,来得莫名奇妙。
我最开始以为跟片头的事故有关,但是时间线不对啊!
而且长贵的奶奶明明知道他们被下降头,非常凶险,也没有为陈柏霖四人找寻破解之法,只是在一人失踪的情况下,劝其他三人赶紧回香港。
然而,陈柏霖及其表姐离开泰国也并未就此脱险,而是在遭遇种种灵异事件后(打球的男孩鬼,隧道里的黑伞等),不得不回到泰国寻求帮助。
我想:难道是老婆婆觉得反正自己能力不够,只能保住自己孙子的命,其他人怎样就无所谓了?不过,这五个人也真的只有长贵活下来。
2.前面埋的暗线没有用起来,跟电影主体的内容《见鬼十法》没有多大关系,对后面情节的推动也不大。
我说的就是五人开头遭遇的那场车祸。
在影片里陈柏霖拿摄像机拍了事故现场,因为鬼片中,像照相机照相、小孩子画画、摄影机摄像这样的桥段通常都非常重要,它们会在后期的背景信息交代、剧情推动、渲染恐怖氛围等方面发挥作用。
然而,这部电影里那个出车祸的女鬼只是在了解自己不在人世后就……消!
失!
了!
看得我一脸懵逼……还以为她可能跟降头有啥关系,然而并没有……3.打伞鬼和打篮球鬼的出现太生硬了,感觉是导演为了跟“室内打伞见鬼法”和“胯下见鬼法”联系起来,而设置的。
女主见到了隧道里打黑伞的鬼,但是当时她根本就没有打伞。
在公交车上,篮球鬼出现的时候,女主的伞确实无意间打开了,但也没有打在头顶啊!
而且这两个鬼除了起到把男女主吓回泰国以外也没啥作用啊,就是陈柏霖鬼上身battle街舞小子那儿还能勉强看看了。
总的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影片。
几个青年人为寻求刺激,按照一本名为见鬼十法的书中的方法去做,他们见到了鬼,然而再也回不到平凡的生活中去了……随着一个伙伴离奇失踪,他们的生活相继出现种种恐怖离奇的事件,为了结束这种心惊胆战的日子,他们装死进入冥界解救同伴,然而却再也回不来了……这部电影好多镜头好吓人,特别是开头几个,比如一个大叔背着这一个会动的木偶叫人赶紧叫救护车说背上的老太婆出车祸了,一个姑娘被半夜的军训声吵醒却看见一队日军幽灵在操练,领队大叫一声面部能慎死人……特别是敲碗的那个镜头,既恐怖又搞笑。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没有鬼,我也没有这么大的好奇心,有没有鬼关我什么事,反正对我又没什么影响。
电影中的几个年轻人自从看见一次鬼之后,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是鬼,不论公车上,楼道间,电梯里……这样的生活还不疯掉?
俗话说好奇会害死猫的,自己不该知道不该看到的东西还是不要知道看到的好……
本人对恐怖片的要求比较高,经常半夜一个人看鬼片、看《盗墓笔记》之类的小说,因此对“吓人”这一点的要求很高。
也纠结于看恐怖片经常觉得淡而无味 这部片虽然惊悚、恐怖的氛围一般,不过我却很喜欢这样的故事内容,有喜、有惊,还有丝丝感人和遗憾,是少见的几部带感的恐怖片。
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片子里大量出现的鬼魂看的我很爽 不像其他号称鬼片而故弄玄虚的电影,随便弄几个人影出了吓吓人就完事儿。
本人尤其喜欢敲碗寻饿死鬼那段,即惊悚又搞笑,堪称经典
给个中评嘛
挺搞笑~~
这是一部搞笑片。
第一法。找饿鬼。笑抽了的。只是没想到会是这种结局。
香港的烂鬼片,吓小孩的
笑喷了
搞笑又吓人
睇到无耐地笑
搞笑的很
还是比较恐怖的。。
这是喜剧吧?这是喜剧!
彭氏品牌
敲碗那里笑死我了!
看的是粤语版的,不好看
这么晚了 电梯还这么挤!
跳街舞
骗人的,试过一个方法,无效
虽然还蛮搞笑的,但是最后的那个什么特别的空间那段也太无语了~算是彭氏兄弟比较差的片子了~
。。。挺搞笑的
彭氏兄弟的恐怖片始终都拿不上台面,从见鬼1、见鬼2,一下跳到见鬼10,质量却是逐步下滑,剧情空洞无聊,为吓人而吓人,为见鬼而见鬼,却没有任何想要表达的中心,喜剧元素的加入更让整部影片显得不伦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