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奥梅尔
Saint Omer,圣奥梅尔杀婴案(台),母罪假定(港)
导演:爱丽丝·迪欧普
主演:凯伊洁·卡戈梅,古斯拉姬·马兰达,瓦莱丽·德维尔,奥拉利亚·佩蒂特,泽维尔·玛利,罗伯特·坎塔雷拉,萨丽马特·卡马特,托马斯·德·普奎里,Adama Diallo Tamba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22
简介:圣奥马尔法院,年轻的小说家拉玛出席了对劳伦斯·科利的审判。劳伦斯被指控谋杀自己15个月大的女儿,把她遗弃在法国北部海滩上任由潮水上涨而死亡。随着审判的进行,被告的自白和证人的证词动摇了拉玛最初的判断,与此同时,屏幕前的观者们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评断。详细 >
2023.0410 哈佛大学卡彭特电影中心 导演可太优秀了!
女性主义电影,结构和细节都非常精彩,两个女主身份的互相投射,庭外女主焦虑的状态和情绪波动,到最后自我和解拍的都非常漂亮。
#4th HIIFF# 用一顶抽象的“种族共性痛苦”帽子,把女性说的又疯又苦又惨。告诉你即便是好不容易走上正轨的人生,也会被半路不知道哪里出来的男人和男人的孩子给扯脱轨偏航,我不听哈(但有一说一,配乐做的相当不错,加你一星)
手法之克制议题之明确细节之丰富这都是肉眼可见的,但看完了还是想说,现在法国电影怎么都变成这样了?
适合在家看资源,直接开个5倍速,20来分钟美美看完,说不定还能顺手甩个三星。(我错了,在家确实5倍速又拉了一遍,果然还是一星😅)
风格性强但呈现感差,看的投入却难称佳作。固定镜头的喋喋不休,话题核心着重于情绪描绘却游离于挖掘动因与深度。结果导致「全程明白她做了什么而不晓得她为什么这么做」。黑妹线画蛇添足,黑妈线无疾而终,戏剧化呈现亦时时刻刻考验着观众的耐心与困意。所有的爆发及控诉均过于克制,情绪干涩搭配单一的镜像贯穿,导演的野心与具备的能力看起来着实格格不入难以平衡。
作家试图用最冷酷的笔锋雕刻冷酷的杀女母亲,却在庭审中与犯人产生了同频共振,当命运之人冲她苦笑,她所有的理性溃不成军,电影中有四个艰难的非裔女性,构成了女性命运的横纵坐标,千千万万个她们迷失在寻找自己方位的路上。庭审戏写的极精彩,仅仅是口诉,就帮助大脑完成了观众自我的画面演绎,《希林公主》莫过于此
😪😪😪
庭审中的人们对自身的种族偏见丝毫不加掩饰,很讽刺!这个案件让我想起了上海那个在沙滩上消失的小姑娘……
#法国申奥片#喜欢主题,但拍得实在一般。
A / 撤去媒体摄影机而只留下电影摄影机的法庭留下了什么?面容、声音、围困它们的空间以及空间中的光线。从法庭到剧场的转换并未被封闭,它同时转化为一种书写:在面向黑暗与喑哑的陈词中,声音也会化作文字,身体则成为一支蜷曲的笔;而月光将美狄亚的面容映照得惨白,正如阳光会将黑人的面容铺展为一张光路幽浮的纸——它的波动既扰乱它所显露的语言,也从根本上动摇试图锚定它的语言。法庭从未因此更真实,但被延宕的、不可界定的话语与被“巫术”覆盖因而不可解的肌肤,恰恰成为所探寻的公正所在。
片头带领观众看lecture的画中画很妙,结尾视听语言玩的很妙,从理性的进入到感性的离开,好开头好结尾这个片子分低不了。部分对镜说话和演员状态有种老电影庭审片的感觉(讲究的给观众留几个气口,切镜头的点抓的都很准)自然光线(墙上会有演员运动留下但影子),语言惊悚(描述弑子时让我捂住眼睛不敢看字幕)。“我也想知道为什么”,让我一直在看电影的时候无端联想到幻之光里的那句“他为什么要去死呢?” 一部五六年前在资料馆看的片子,在异国的资料馆中再次想起来,还挺有趣的
(补标4.3)#HKIFF# 仿佛一种刻意的摒弃技法沉淀文本的拍法。可能因为从没有过 想成为一个母亲 的想法,前面一直看得相对抽离(其实我对Medea也是好奇更多),但有被这个一点点剥开不同层面的故事吸引住。辩方律师的总结陈词太好了,突然作为奇美拉的一部分被连结起来
4.5 在圍繞律法、證人與陳詞的庭審(舞台)上「反概念」。難以言明的感覺藉由兇手前後矛盾的自辯傳遞到既是作家,又是旁聽者的女主角內心,進而瀰漫至法庭所代表的公共(封閉)場域。堅固的框架壁壘,不容駁斥的法理概念逐漸被不著邊際的私人思緒和記憶所稀釋和消解,一如女主由僵硬到鬆弛的身體。固定鏡頭下的面孔與質詢不僅未能釐清案件的全貌,反而造成象徵「不可知」的混沌深淵。然而這不意味一切都是無法捉摸的,感覺的交互運動是真實的、有重量的,並與旁聽席,與銀幕外觀眾的具身經驗相通。引用杜拉斯和帕索里尼,正因他們能從不完整且(部份)虛構的歷史事件或傳說之中,獲取游離於正典記述以外,觀照現實的強烈感覺與力量,讓被排擠遺忘,甚或羞於啟齒的不可見得以顯現自身。觀者的眼淚(情感身體的回歸)推翻了刑法概念的「霸權」。
前后矛盾的庭审自辩有一种笨拙的诗意,它无意动摇事实,却让我们如目睹深渊一般陷入无边的疑惑,于是必须借另一具相似的身体完成生命体验的联结。结尾的几场戏太好了,它让所有人化身孤独的幽魂,在空荡荡的法庭、街道、城市彷徨,令公共空间有了私人的温度,轻而易举地打破了陈述者与倾听者之间那道坚硬的墙。
7#依然是一部知道导演的意图而且简单又精巧的女性主义(或者是母性)却又没有走进内心的电影法庭戏过于舞台剧,虽然主题随着逐渐由中景变特写的镜头逐步推进直至法官直视镜头的独白,可对于整部电影来说可看性还是减弱不少。另外就是结尾有些用力过猛,把想表达的东西很浅显地表达出来,浪费了前面的铺垫,十分可惜。主题很新颖,我也尝试着以这个角度思考母性。
我不要听你叨逼叨
左边姑娘看哭了,前面小伙全程刷手机。
不为指涉阵营,而是从审判的困境出发,走入种族的困境,最终以最直白的对视,向所有人抛出道德的困境。
就算是真的照着庭审记录拍也不至于拍成这样吧?法国选这片冲奥除了迎合美国本土热点我也想不到别的原因了。另外如果本片是法国庭审的真实写照,那我只能说英美大法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