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劳伦斯·卡斯丹
主演:乔治·卢卡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朗·霍华德,詹姆斯·卡梅隆,黛博拉·周,巴里·詹金斯,乔恩·费儒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简介:这套纪录片由劳伦斯·卡斯丹、 朗·霍华德等知名导演拍摄,深度探索工业光魔公司的点点滴滴,揭秘这间由乔治·卢卡斯成立的小工作室如何影响整个电影工业发展的传奇历程。详细 >
John Dykstra看来是得过Douglas Trumbull的真传
第一次听说工业光魔(Industrial Light & Magic)其实是源自2007年的《变形金刚》真人版第一部。然而,事实上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看过不少光魔打造特效的商业大片。比如星战系列、夺宝奇兵系列、终结者系列……颇有些数不胜数。只不过当年心智低幼,完全没有注意到。他们完全是在用高科技打造视觉的魔法!
还是前两集比较好看,后面节奏越来越乱,最后一集明显还插了一大段Vault的大型广告。有新的技术当然是好事。但不免想到,限制对创作也大多不是坏事。昆汀有次说过,如果我知道我什么都做得到,那我就什么都不要做了。而卢卡斯他们新好莱坞这代从大制片厂里抢回主导权,也不是因为他们当时拥有更好的技术,而是因为他们决定了去讲新的、真的故事。
成为一名电影人,你就可以永远长不大,永远保持童真的热爱,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谁能说这些特效制作不是伟大的魔法呢?
以镜头记录下这个过程,真好。
工业光魔的天才们如果放在中国,可能去考公务员去当老师……幸运的是他们在自由的国家,把他们无尽的才华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很羡慕说实话,把自己的热爱当作事业来做,很多都是从小受到影响去做了一辈子的事业,由此可见,儿时的梦想与记忆,对一个人的改变有多大
公司的建立发展讲得很细 but整体的叙述方式略微有点无聊
卢卡斯的传奇之处在于推动了好莱坞的技术革新
美帝的电影工业真心让人佩服,特别是鼓励原创,而且能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把创意做出来;
企业宣传片也能成为传奇
恰巧这些人走到了一起,创造了一个电影传奇,个个都神奇地多才多艺,而乔治卢卡斯的脑袋真是太可怕。
很赞
工业光魔正史,真正改写历史的公司,最棒的企业纪录片。几乎每位特效大神都是摇滚明星式的极客,跟卢卡斯无法兼容的ILM创始人John Dykstra,尤达一般的Dennis Muren,靠制作生物模型抑制双向情感障碍的Phil Tippett,意外开发出photoshop的John Knoll。不得不感叹,也就是卢卡斯的公司,才储备了这么全面丰富的影像资料——当然即便没有,他们也能给做出来。
原来我现在用的这些软件,都是出自于工业光魔。。工业光魔是多少电影梦开始的地方,了解了工业光魔的缘起,也就了解了电影数字化的转折点,电影制作专业必看。
神作,真是令人羡慕与佩服,可以说工业光魔的发展史就相当于整个电影行业的特效发展史。
全访谈叙事而略显吹捧,但整体非常精彩,ILM写就的不仅是电影工业史,也是典范的商业故事,从某种车库创业到开数字化转型之先河,种种才能冗余(包括顺手写出PS),是创新源泉,这种建立在craftsman上的entrepreneurship,可能只有乔布斯能比(恰好也有交集),视觉特效是造梦的那根杠杆,充满艺术激发技术和探索未知的乐趣,比如《星战》开场,用深焦镜头拍模型,前后都均在焦暗示其距离长,还有用土豆山寨小行星的,定格动画变形的,种种障眼法都是对视觉皮层脑补机制的利用,也就必然会走向CGI,因为都是对拟像的计算,代码的效率更高(霸王龙镜头的制作时间边际递减),侏罗纪标志着迭代,也是新自由主义时代题中之义,但ILM还有烟火气,如家庭如学校,ego化为情谊,所以你听到用charismatic形容Dykstra,就能预感到和卢卡斯的分道。
我觉得工业光魔最令人敬佩的是,它作为一家以实体模型特效起家并发展壮大的公司,竟然同时也是开启数字特效的公司,并且一直没有被时代淘汰因为是它一直引领着时代。看完六集之后,更能明白《星战》的影史价值,也更能明白乔治卢卡斯为电影数字化做出了多么卓越的贡献。最后讲到了《曼达洛人》中运用的LED环幕布景,我觉得这肯定是未来会大热的拍摄技术,尤其是在现在这样的疫情时代。
流媒体毁了欧比旺,但纪录片作为流媒体的强项还是好看啊,侏罗纪公园真心是电影特效的分水岭。
太喜欢了真的 给了我一切我想要的。从胶片到数字 从实体特效到cg 从星球大战到漫威 这可是工业光魔啊!!!!😭😭😭 哪一个片子没看过 作为好莱坞特效片的拥趸 心满意足
一个特效公司企业史,已以及被这个企业带动起来的整个行业的缩影,数字技术的诞生以及发展,我们从数字屏幕里看到的一切是怎么来的。学到了很多。但是纪录片太长了,而且节奏控制很差,4集聚焦于企业初期,其中3集只谈了星战。然后半集叙述了数字技术如何革新行业,改头换面变成新公司。最后一集才讲到数字技术到今天发展得怎么样了。这部纪录片里,大量篇幅卖情怀,所以对我这种不了解这个公司也没经历过在电影院看星战的人来说,不太友好。险些看到一半放弃。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John Dykstra看来是得过Douglas Trumbull的真传
第一次听说工业光魔(Industrial Light & Magic)其实是源自2007年的《变形金刚》真人版第一部。然而,事实上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看过不少光魔打造特效的商业大片。比如星战系列、夺宝奇兵系列、终结者系列……颇有些数不胜数。只不过当年心智低幼,完全没有注意到。他们完全是在用高科技打造视觉的魔法!
还是前两集比较好看,后面节奏越来越乱,最后一集明显还插了一大段Vault的大型广告。有新的技术当然是好事。但不免想到,限制对创作也大多不是坏事。昆汀有次说过,如果我知道我什么都做得到,那我就什么都不要做了。而卢卡斯他们新好莱坞这代从大制片厂里抢回主导权,也不是因为他们当时拥有更好的技术,而是因为他们决定了去讲新的、真的故事。
成为一名电影人,你就可以永远长不大,永远保持童真的热爱,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谁能说这些特效制作不是伟大的魔法呢?
以镜头记录下这个过程,真好。
工业光魔的天才们如果放在中国,可能去考公务员去当老师……幸运的是他们在自由的国家,把他们无尽的才华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很羡慕说实话,把自己的热爱当作事业来做,很多都是从小受到影响去做了一辈子的事业,由此可见,儿时的梦想与记忆,对一个人的改变有多大
公司的建立发展讲得很细 but整体的叙述方式略微有点无聊
卢卡斯的传奇之处在于推动了好莱坞的技术革新
美帝的电影工业真心让人佩服,特别是鼓励原创,而且能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把创意做出来;
企业宣传片也能成为传奇
恰巧这些人走到了一起,创造了一个电影传奇,个个都神奇地多才多艺,而乔治卢卡斯的脑袋真是太可怕。
很赞
工业光魔正史,真正改写历史的公司,最棒的企业纪录片。几乎每位特效大神都是摇滚明星式的极客,跟卢卡斯无法兼容的ILM创始人John Dykstra,尤达一般的Dennis Muren,靠制作生物模型抑制双向情感障碍的Phil Tippett,意外开发出photoshop的John Knoll。不得不感叹,也就是卢卡斯的公司,才储备了这么全面丰富的影像资料——当然即便没有,他们也能给做出来。
原来我现在用的这些软件,都是出自于工业光魔。。工业光魔是多少电影梦开始的地方,了解了工业光魔的缘起,也就了解了电影数字化的转折点,电影制作专业必看。
神作,真是令人羡慕与佩服,可以说工业光魔的发展史就相当于整个电影行业的特效发展史。
全访谈叙事而略显吹捧,但整体非常精彩,ILM写就的不仅是电影工业史,也是典范的商业故事,从某种车库创业到开数字化转型之先河,种种才能冗余(包括顺手写出PS),是创新源泉,这种建立在craftsman上的entrepreneurship,可能只有乔布斯能比(恰好也有交集),视觉特效是造梦的那根杠杆,充满艺术激发技术和探索未知的乐趣,比如《星战》开场,用深焦镜头拍模型,前后都均在焦暗示其距离长,还有用土豆山寨小行星的,定格动画变形的,种种障眼法都是对视觉皮层脑补机制的利用,也就必然会走向CGI,因为都是对拟像的计算,代码的效率更高(霸王龙镜头的制作时间边际递减),侏罗纪标志着迭代,也是新自由主义时代题中之义,但ILM还有烟火气,如家庭如学校,ego化为情谊,所以你听到用charismatic形容Dykstra,就能预感到和卢卡斯的分道。
我觉得工业光魔最令人敬佩的是,它作为一家以实体模型特效起家并发展壮大的公司,竟然同时也是开启数字特效的公司,并且一直没有被时代淘汰因为是它一直引领着时代。看完六集之后,更能明白《星战》的影史价值,也更能明白乔治卢卡斯为电影数字化做出了多么卓越的贡献。最后讲到了《曼达洛人》中运用的LED环幕布景,我觉得这肯定是未来会大热的拍摄技术,尤其是在现在这样的疫情时代。
流媒体毁了欧比旺,但纪录片作为流媒体的强项还是好看啊,侏罗纪公园真心是电影特效的分水岭。
太喜欢了真的 给了我一切我想要的。从胶片到数字 从实体特效到cg 从星球大战到漫威 这可是工业光魔啊!!!!😭😭😭 哪一个片子没看过 作为好莱坞特效片的拥趸 心满意足
一个特效公司企业史,已以及被这个企业带动起来的整个行业的缩影,数字技术的诞生以及发展,我们从数字屏幕里看到的一切是怎么来的。学到了很多。但是纪录片太长了,而且节奏控制很差,4集聚焦于企业初期,其中3集只谈了星战。然后半集叙述了数字技术如何革新行业,改头换面变成新公司。最后一集才讲到数字技术到今天发展得怎么样了。这部纪录片里,大量篇幅卖情怀,所以对我这种不了解这个公司也没经历过在电影院看星战的人来说,不太友好。险些看到一半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