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蝴蝶公墓

蝴蝶公墓,On Fallen Wings

主演:张俪,锦荣,李子峰,李若彤,安悦溪,汪小敏,刘羽琦,李欣烨,韩志,李欣烨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7

《蝴蝶公墓》剧照

蝴蝶公墓 剧照 NO.1蝴蝶公墓 剧照 NO.2蝴蝶公墓 剧照 NO.3蝴蝶公墓 剧照 NO.4蝴蝶公墓 剧照 NO.5蝴蝶公墓 剧照 NO.6蝴蝶公墓 剧照 NO.13蝴蝶公墓 剧照 NO.14蝴蝶公墓 剧照 NO.15蝴蝶公墓 剧照 NO.16蝴蝶公墓 剧照 NO.17蝴蝶公墓 剧照 NO.18蝴蝶公墓 剧照 NO.19蝴蝶公墓 剧照 NO.20

《蝴蝶公墓》剧情介绍

蝴蝶公墓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舞蹈家尚小蝶,为五年前离开的恋人编排了一支《蝶舞》,大获成功。受国外文化基金邀请去布达佩斯选角编舞。 小蝶在所有舞者中最看好自卑的白露,白露告诉小蝶,想要借助蝴蝶公墓找到失踪的姐姐。 小蝶还发现,基金继承人庄秋水就是自己五年前的恋人。但随着舞者宋优中毒、田巧坠楼、白露失踪,小蝶自己也受到威胁。一切谜团都指向了蝴蝶公墓……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CrossMyMind黄连·厚朴呼救农场物语马布里街头小霸王你好,我是玛格丽特大偷袭解放者:欧陆决战500天奇幻同学会黑帆第三季诚聘保姆领养惊魂演员男友那年八岁亲爱的孩子青春旋律复仇四重唱王海涛今年四十一秋叶原之旅人偶师至上之法季风婚宴美国历史上的弥天大谎影子背后食人鬼之家革新我知道你的秘密缘分天注定六年,六天辉煌年代

《蝴蝶公墓》长篇影评

 1 ) 乌合之众

严肃的传记电影,讲述了服从实验的创始者米格拉姆一生。

严谨、平实的叙事风格,穿插生活片段、试验挫折、旁人评价。

实验很有意思,招募志愿者,对被试者提问,错了电击,按照错误次数逐渐加大电量,最后达到人体无法承受的450伏。

志愿者都是良善公民,被试者是安排的工作人员,实际上并无电击,只是大喊大叫或装昏厥。

绝大多数志愿者在实验过程中都犹疑、提出停止、痛苦、出汗,但最终都在未胁迫的情况下执行了指令,对被试者用了最大电量,哪怕是已经知道了被试者已经发不出声音,无法答题。

只有一个志愿者在实验过程中勃然大怒,断然拒绝继续进行电击。

(这百分之0.1的比例我认为是普罗米修斯的火种)进而得出结论:人类的天性中有服从的本能,哪怕没有暴力威胁,人们在从事工作中,会把我和我的工作分开来,从而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屠杀犹太人的过程中,有那么多普普通通的德国人参与其中,他们在私德方面没有问题(《朗读者》中有也有涉及),那个把成千上万无辜的犹太人送进毒气室的刽子手艾希曼,他在被审判时并不认为自己有罪,他只是在完成一项工作指令。

几乎所有的普通人都认为自己不会伤害别人,可是实验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片子当中有另外一则实验。

六个人,其中五个是工作人员,只有一名是志愿者。

给出线条图,只需要指出两条一样长度的线条。

那五个人给出错误答案,志愿者也跟着同样的错误。

这就是从众心理。

服从心理加上从众心理,导致集体无意识状态,著名的《乌合之众》、《1984》阐述的也是类似问题。

然而实验广受争议,在实验中的欺骗(如果这实验不欺骗,直接告诉被试者人家不会被电击的,那还怎么进行啊)和得出的结论(人类无法接受自己丑陋面目是导致愈加丑陋的根源)让实验者以及广大民众备受伤害,米格拉姆因此未能获得哈佛的终身席位。

(原来热爱正能量并非我们独有)由此我想到一件小事,今年夏天去德国之前,闺蜜问我带不带阳伞,我说带啊,不然要晒黑啊!

闺蜜说,可是外国人都不撑伞的,他们不在乎晒不晒黑。

我说:可是我们为什么要和他们一样?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系统深以为傲的准军事化管理,服从和统一就是精髓,可是在非战时期,我们有没有质疑和反思过,牺牲独立意志和自我判断,究竟是幸是哀?

人性中的黑暗和懦弱很难探究,男主角在片中一直都眉头紧锁,难展笑容,以他的一句话作为结束吧:“你可以说我们都是木偶,但是我认为,我们是具有思考能力和意识的木偶,我们既然意识到自己是受控制,那么或许独立思考能力才是我们走向自由的第一步!

”愿我自己能在新的一年靠自由更近一点,勇敢多一点。

#人间是剧场#

 2 ) 对恶的服从,就是对善的背弃

你参与了一项实验,掌握得有电击其他人的权力,而且电击量会越来越大。

你会去电击吗?

如果实验者告诉你,这种电击很安全,不会发生危险,那么即使对方已经痛苦不堪,连连求饶,希望你停止,你会继续进行实验吗?

这是美国最新影片《实验者》所表述的内容,而此项实验真实地发生过。

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耶鲁大学进行的这项非常有名的心理实验,这项实验引起轩然大波,围绕它的争议直到现在仍未平息。

耶鲁大学募集了七百多名志愿者参与这项实验,令人遗憾更令人惊讶的是,竟然在这么多实验者中,只有一人坚决地中止了实验。

他是个电气工程师,他说他非常清楚这种电压的电击,被电击的人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而其他七百多人尽管有着犹豫,尽管不时地希望实验方停下来,但在实验方的不容商量的要求之下,还都将实验进行了下去。

尽管他们的良心饱受折磨,尽管他们形体上也表现出挣扎,尽管他们中许多人眼里满是痛苦的泪水。

其实,作为一个电影观众,是站在上帝的角度,能够看清楚实验中的一切。

他们的心情很是放松,最初是把此剧当作喜剧来看待。

看着电影中实验电击之人的各种表情与动作,确实让观众颇为兴奋,并且乐不可支。

并非因为观众残忍,而是观众知道被电击的实验者根本不存在,只是实验方的一个人在隔壁房间放着痛苦哀求的录音。

观众与实验方一样,都只是在观察着电击者的表现。

而这,恰恰就是此项实验的目的。

耶鲁大学的实验者们,即是想通过此实验来观察,看看有多少人会在制度的要求之下,因为执行命令而无视他人的痛苦,做出明显违反人性也违反本心的残忍之事。

实验得出的数据恐怕颇为符合实验者的预设,当然也让旁观的观众感觉失望。

数据公布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进而不断地受到质疑。

质疑者针对的是其实验的程序,最大的问题即是向参与实验的人做了隐瞒,没有事先告知让其痛苦的对面实验者,其实并不存在。

虽然在每次实验做完之后,实验方皆会向参与实验的人说明真相,大多数人亦给予了谅解,但在电影之中,仍有人表达了自己的愤怒。

是啊,让别人来观看自己在逼迫之下的残忍,换谁都会愤怒。

不过主持实验的米尔格拉姆博士,尽管谋得了哈佛大学的教职,但却因实验的争议太大,而未获终身教席,只得去了纽约城市大学做了系主任,一生中还做过很多心理实验,但仍郁郁不得志而早逝。

此片就是关于他的传记片。

其实,大家都已明白,此项实验所探究的,就是人类的服从心理。

表面上看,这种心理并无大碍,服从亦是人性的一个趋向,在一个社会之内也得有此一项。

但像电影中所展现出的那种超高比例服从,面对残忍却依然执行命令的服从,却不得不让人深思。

米尔格拉姆博士做此实验的目的,就在于在十几二十年前,所发生的令人震惊的事件,就与这样的服从心理密切相关。

那就是发生于纳粹德国的大屠杀,六百万犹太人被屠杀,而执行这让人发指极其残忍命令的,就是千千万万个普通的德国人。

为何向来理性的德国人,却能做出如此兽性的事来?

这确实引起了战后人们的思索,德国的浩劫,不仅是制度层面上的原因造成的,同时也与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因素,甚至与普通人的心理也有着极大的关系。

耶鲁大学的此项实验,也是众多反思的一部分。

巧合的是,与时同时,大屠杀的刽子手艾希曼落网,并在耶路撒冷受审。

这个如机器一般执行着杀人命令的艾希曼,无可避免地与这个实验联系到了一起。

艾希曼案件曾经轰动一时,这个犯下令人发指罪行的人,在个人道德方面却并非一个邪恶之人。

他并不憎恨犹太人,他也并非屠杀犹太人的决策者。

他喜欢古典音乐,有着良好的品味。

他有着一个堪称标准的家庭,他爱他的太太爱他的孩子。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人,却经过他的手,将数百万的犹太人源源不断地送进了毒气室,送进了焚尸炉。

没有一丝的犹豫,也没有一点的同情。

直到他坐在审判席上,他仍无忏悔之意,认为自己只是服从着来自纳粹党的命令,只是在完成一项任务。

著名的犹太裔哲学家汉娜·阿伦特,为此写下了两篇文章,提出了平庸之恶的概念,在世界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这个概念与这场审判,永远地留存于历史之中。

但阿伦特却并不同意米尔格拉姆博士的此项实验,她虽然认为艾希曼之流的罪恶并非个人之恶,但他们也得承担着责任。

因为他们放弃了自己的思考,放弃了自己的价值判断,甚至其行为也有违于自己的良知,这是一种平庸之恶,这种恶在某种程度上说,其危害远远大于真正的邪恶。

而实验本身却以人性的普遍缺陷也即服从的天性,将这种恶一带而过,从而让艾希曼之流得以逃脱。

不过,无论如何,这种服从的心理,确实要对大屠杀负起责任,这种深藏于许多人内心的服从心态,正是极权主义得以存在的基础。

阿伦特从哲学的角度予以剖析这种平庸之恶,米尔格拉姆则从心理实验的角度,证实了这种平庸之恶的存在。

服从并无大错,但当我们所有的人面对着强权,既无独立的思考,也无反抗之心时,则就会纵容着罪恶的滋生与疯长,就会让平庸之恶演变成滔天大恶。

米尔格拉姆尽管活得并不长,却做了很多类似的心理实验,更加深入地探究着人类的社会心理。

电影中都有体现,很多的实验其实现在已成常识,但在当时可谓石破天惊。

他批评了一位教授的实验,认为他未有深究这个实验后面的原因。

但这个实验本身,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人个共同参与一项实验,其实五个人都属于实验方,只有一人是自愿的参与者,而他却并不知道。

当前面五个人故意说出错误答案之时,这个自愿者虽然对于问题都有自己良好的判断,却放弃了自己的答案,而选择了与其他五人保持一致。

这是一种从众的心理,不愿跟从良知的指引,坚持自己的看法。

从其本质上看,其实这也是一种服从心理。

他面对着权威选择了服从,在这里,大众的行为及社会的舆论,充当了权威的角色。

之所以如此,在于对于自己缺少自信,同时恐惧着如不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将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在很多极权的社会中,不就是如此吗?

不是不存在着反对者,而是在强大的大众压力之下,异见者为了自身安全,只能选择收声或者从众。

因此,万马齐喑的社会也就来临了。

我曾在看完此部影片之后,用一句话评论了影片:“人性其实无法深究,也经不起任何的试探:黑暗无边,让人失望。

”人类的心理,犹如深藏于海水之下的冰山。

然而正是如此,我们才需要去正视,才需要去思考。

人性之黑暗,是人性中兽性的一面,也许会一直伴随着我们,但人毕竟不是野兽,人类文明的过程,正是唤醒人性并放弃兽性的过程。

米尔格拉姆的实验,能让我们见识到人类中的黑暗,也能让我们心生怵惕。

 3 ) 服从性的实验---《实验者》影评记录

“这种变化是真的,持久的,很快出现在你的生活中。

”我们受权威影响,并且服从权威,因为人性是希望能够越来越不思考,就像《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到的“熵”,这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其实人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理性,而更依赖于让别人做决定、负责任的。

事实就是这么产生的,你虽然内心很拒绝,但你还是照做了。

不知不觉中,我们都成了“刽子手”,对自己,或是别人。

这个实验是1961年做的,如果现今的实验不是电压而是别的,很难想象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人们对于不确定的事情更会参考别人的意见,遵守权威让人觉得“安全”,实验中电压过量后,每个人都会回头看一下设定实验的人,但并未太改变什么,反应比较大的是一个电力工程师~但其实电压的伏数是一种常识。

不只是权威,还有团体的服从性影响,电影中还有线条长短的实验。

电影中并不反对服从性,只是反对无节制的服从性带来的惨剧。

拍摄手法也很独特,采用了莎士比亚旁白式的手法,布景配色和氛围的渲染很有种虚无的感觉。

“实验中大部分人都按到了最后一级,并且没有人到隔壁房间去看一看,尽管并没有人强力的禁止,只是口头上说,你必须继续,尽管我是错的,我是过分的,我是违背人性的,你也要继续,没有原因,这是实验”。

人是会被驯化的,规律可以正过来用也可以反过来用。

“没有人受到逼迫!

”考验的是人们会不会经过思考,而做出行为上的决定。

实验的结果是让人懂得自身行为的重要性。

很多人心里都会怀疑,我本不该那么做,但我还是那么做了,这是为什么,这让我很自责。

我们总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内心想法所致,但有时人的行为也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这种时候,情境的力量战胜了人内心的力量。

现代社会的发展某种意义上是让人越来越不用思考,越来越变成机器,以及越来越渐行渐远,孤独无伴,因为不靠合作能做到的事情越来越多。

谁也为你承担不了责任,即便他这样说,即便他是权威。

自身的重要性往往是被忽视的。

实验的教授写的书叫做《对权利的服从》,教授是:史丹利.米尔格莱姆。

65%的人会把电压升到450伏(最高),“人们没有智谋抵抗权威,这是实验告诉我的。

”35%的人认为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很自责。

这个数据到现今可能会很有变化。

我们所信仰的,其实我们并不相信,我们所谴责的,其实自己也改不掉。

多人望着天空看这个实验电影中也有,就是“多元无知效应”。

现今仍然适用。

影片中提到过两次卡夫卡。

为什么不相信自己呢。

实验饱受争议,也获得过获奖提名。

剧中细节服装很参考那个年代的。

权利与良知产生对抗。

“曾有一段时间我会觉得,无论男女,在所有情况下都会做出有人性的反应,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被称之为人类,被世界接受,但现在往往是,人们看不见整个情况,只看见一小部分,人类开始分工,在狭窄的领域里从事特定的工作,我们的一举一动不得不站在高处,审视全局,我把这称之为代理状态。

”(意思就是让别人代理你)一个人可以选择你是否成为代理,但是一旦进入状态就很难出去。

(原话为想出去是不可能的)这也是一种权威的错误引导。

不尊重事实,听而不闻,更不根据事实加以思考。

“我们选择另一半时,也就选择了现在的处境。

”电影的最后说了近些年重做的实验结果并未差很多甚至还更严重了。

自我意识是走向解放的第一步。

都是看电影过程中瞎记的,就记录一下,很多地方没有什么前后逻辑,仅做记录。

 4 ) 在权威面前,我们是否需要自我意识?

电影以一种自传的形式,展示了米尔格拉姆人生历程中的重要的几个实验,在电击实验中,充当“老师”的实验者一次次将电击伏数加大。

当然在他们加大的过程中有着挣扎,不安,但当他们提出停止实验的时候,当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告知实验要继续做下去的时候,他们大多还是继续了下去。

尽管听到里面的人的痛苦的喊叫,但他们的电击没有停止,就是因为实验室的人告诉他们这样的电击并不会造成组织的永久伤害,也就是没有危险。

因为这是实验室的人们所说的,所以他们就会相信这样的实验真的不会对受到电击的人造成伤害,即使那人的惨叫声就响彻耳边。

这是对权威的盲目认可,盲目服从。

电影中有多次出现一个经典的镜头。

就是米尔格拉姆走过实验室的走廊时,他的后面跟着一只大象,大象呆板的跟着他。

即使没有绳子牵着大象,可大象丝毫没有要离开米尔格拉姆的意思。

对于权威所说的话,我们盲目认可崇拜,米尔格拉姆对于纳粹集中营发生了惨无人道的行为不解,纳粹集中营的建造者在法庭上也对自己的罪一概不认,认为自己所做的只是服从上面的意思。

他们在服从上面的命令,权威的意思,在服从的时候,他们已经丧失了自己的思考。

纳粹党并非都是冷血残酷的人,但他们对他们的元首希特勒都有一种盲目的崇拜,这种崇拜让他们丧失了自我意识,沦为了权威的工具。

在中国的教育界,学生对老师有着过度的崇拜,在学生的眼里,老师就是权威。

对于老师的命令很少拒绝,这一酿成了不少惨剧。

近些年来不断出现幼儿园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给明星打卡应援的视频,这样的权威命令已经开始将磨爪伸向小孩子了。

然而家长们对老师也是一味的服从,在各种家长群里,家长对于老师的各项命令也是盲目执行。

整个社会对于权威的崇拜导致了他们对权威的服从,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伪权威相继而出的原因,权威的出现人们都已经不会去怀疑,想必大家都知道经常在电视广告中出现的卖药的权威人士,有许多已经曝光是完全做假的骗子。

他们假扮权威人士,人们就会对他们信任,会去买权威推荐的产品。

在权威面前,整个社会集体呈现出一种丧失了自我意识的趋势。

自我意识丧失,社会的发展何去何从,权威不代表不会犯错,而当人们一味的相信权威,权威犯的错将会无限放大,影响整个社会。

伪权威的不断出现,也是因为人们已经不去质疑权威。

这是可怕的。

当我们在权威面前失去自我意识,人类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5 ) 起名废+非心理学家的影评

难得平心静气的看完了一个还算可以的电影,在写这个影评之前先手贱点了一下已有评价,发现一个分析到位列举1、2、3、4的影评,当时就吓跪了:难道是我太肤浅了,为什么他说的我神马都不懂<笑cry>后来翻到后面才知道是专业的= =首先我是不会告诉你们我最开始选这个电影的原因是因为电击,内心的小人在大叫:这么独特的情节哎╮(╯▽╰)╭小蠢萌(然而并不萌)然后就遇到了第一个问题这下好的片子为什么挂的是英文字幕,这对于战五渣来讲简直瞬间清空血条啊呃呃回归正题,这个电影却确实确实没有人受电击的恐怖画面,想看不敢看的朋友放心吧。

整个影片讲了一个服从的主题,在讨论人的服从的问题,如果要是有研究的人看起来会挺舒服的。。。

太晚了不继续写了ヾ( ̄▽ ̄)ByeBye

 6 ) 关于电影实验者

电影台词:你可以说我们都是傀儡,但是我认为我们是具有思考能力和意识的木偶,独立思考能力才是我们走向自由的第一步。。

差不多片长90多分钟的电影叙述的像记录片,但是内容值得我们思考。

特别是喜欢心理方面的朋友,这电影值得看,更值得思考,追求宣传的国产爆米花永远达不到这个层次。

人性是善良的,无人生来从恶,只不过有时候会被大环境影响,从众心理从淘宝卖家花钱雇水军刷单都可以看出,人人都喜欢选择大家选择的因为觉得那样更有安全感毕竟他人已经体验过并且从众不会显得自己不合群,这就是国人几千年的中庸理论。

因为大家都觉得他人不是笨蛋,别人选择的肯定是经过思考不会存在问题和风险,为什么做刻意自己却去选他人不选择的事情而让自己冒险。

每个人生而不同,应该有不同的思想和性格,而不是整个社会都追求名利,但我想造成这样的恐怕也难脱离我们活的大背景,大中国,大统一,唯官论,无民主。

评论想说电影说着又远了,毕竟看完电影让我思考很多。

活着就该乐观,指不定哪一天,活在天朝下的我们也能有民主,自由的那一天,百花齐放,扬我中华威。

总之这部电影适合打发时间看,内容不比好莱坞科幻或者动作片,但是想静下来和思考的朋友可以看一看,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但是没有谁有权利剥夺他人喜欢或者不喜欢的权利,因为喜欢不喜欢都是自己的事,不关别人别人也管不着

 7 ) 服从

不知为何就想起了《服从》( Compliance)。

有时我们无从解释人性中这些软弱、阴暗的部分,即便很多人之后会陷入自责和悔恨之中,但在当时,他们都是待宰的羔羊。

或者会奇怪,为何只有那个电气工程师会say no?

就如我们对被无比低劣骗术诈骗的受害者嗤之以鼻一样,我不知道实验最终是在追求些什么,这一切周而复始的争论、探讨、发现,最终都无法改变或许我们基因中隐藏的一些东西,就如在片中电梯里莫名跟着所有人站立的方向不自觉的调节一样,只是有时我们盲从做了琐碎无聊的举动,有时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创伤,一如将数百万犹太人送入毒气室的艾希曼。

回到电影的本身,沉闷、枯燥、欠缺高潮与冲击,也没有纪录片的写实感,导演竭力想制造冷静客观的视角去描绘当时轰动一时的实验,却反倒剥削了人物应有的灵气、挣扎甚至疯狂, 薇诺娜·瑞德除了不断显示老去的红颜,连微笑都如此格格不入,或许电影里,所有演员都在展示自己是如何不“服从”导演。

电击与惨叫令人如坐针毡,明日过后,或许我们依旧无法改变自身的弱点。

 8 ) Personal Critics-UKeham

Personal Critics-UKehamCriteria: [A.没意思 boring; B.可以看看 fine; C. 好看 nice; D.非常值得看 Great ]。

Personal rates:B。

Brief:讲诉1961年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做了几个实验其中一个最重要和有争议的是电击实验的过程及后续,该实验表明人性的顺从性和平庸的罪恶,片子整体有点无趣。

Base on a story of a famed social psychologist of Yale University conducted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in 1961.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and controversial was electrical shock experiment concludes the theory of obedience to authority and consents the theory of Mediocre evil.

 9 ) 每个人都是被实验者,每一天都是在实验中

看完影片突然给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找到了答案,你为什么到了某个年龄就要结婚?

为什么结了婚就要生孩子?

为什么要努力工作?

为什么要听老师的话?

为什么要遵守规则?

其实这些统统就像是电梯上那个见到别人面朝墙而自己也转向过去的实验者一样,和那个线条实验者附和大众,回答错误答案一样。

很多人明明不想结婚,可是为什么我们就是要遵从大众在某个年龄去选择结婚呢?

尤其在中国你已经很少听到”我是因为爱他才选择跟他结婚的“这种言论了,更多的是“大家都结婚了,所以我也就结了吧“;”这个相亲对象感觉还不错,所以就结了吧“;”老大不小了也是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了”......等等,所以什么是到了合适的年龄了?

什么是应该结婚了?

甚至为什么是男人和女人结婚?

又甚至到底为什么要结婚呢?

以此类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很多大事亦或小事都是仅仅因为要服从这个社会规则而已,我们每天都活在这种实验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被实验者,而这就是影片中重点讨论的人性中的服从性,无论是服从大众亦或权威。

细细思量这其实不算复杂的实验,其结论却如此震撼与恐怖,这不仅仅止于心理学,实已直达哲学范畴。

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改变,改变。

实验中的数据其实是65%的人选择了服从,并没有到达99%,这说明这服从性并不是完全不可改变的基因带来的天性,而是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他们是有自己完全的独立思考能力的,正如影片最后那句话,而且我认为那句话就是整部影片的精髓所在:“你可以说我们都是木偶,但是我认为,我们是具有思考能力和意识的木偶,我们既然意识到自己是受控制,那么或许独立思考能力才是我们走向自由的第一步。

”——斯坦利.米格拉姆,对,独立思考能力是我们走向自己和自由的第一步。

所以这部电影不是只给你灌输鸡汤而没有方法论的无营养快餐,而是能让你真正可以从了解到深知到最后付诸行动的完整的一套理论加方法论。

至于你会不会自己深入思考加付诸实践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了,选择做木偶或是自我也是你自己的选择。

其实我还挺佩服看完了这部电影还能从专业角度去评鉴的人的,因为我完全被电影内容吸引了,因为我不是学心理的,以前都这个实验一无所知,而通过这部电影的讲述我第一次知道了这个实验,知道了这个结论,而这些对我的震撼远远超过了电影本身,什么镜头,什么打光,什么剧本,什么剪接,什么摄影,WHAT!??

在这么伟大的实验面前who care???难道你看完不是应该想想怎样能在现实生活中不做提线木偶,不做杀人机器,不做代理程序,找到真正的自己吗?

好吧,讲到电影,我觉得能将纪录片似的传记同传统电影结合的如此微妙与讨好也算是另辟蹊径了,这给影片带来了更大的可观赏性,虽然依然有人吵着枯燥无聊,但是它本身就是论文实验题材+个人传记的电影,你可以拍的更生动你去拍啊!

你怎么不上天呢!

OK。

bye。

上天的你们。

 10 ) 服从实验

在米格尔的实验之前,服从实验已经有多人做过。

1.1924年,威尔士的landis实验:坚决要求被试者残忍地砍掉活老鼠的头,而且被试者都不是医生或医学院学生。

结果是71%的被试者被强令照做。

2.1944年,frank实验,frank发现只要自己穿上白大褂,就可以让被试者做各种各样的荒谬动作。

不过,米格尔没有修过心理学,所以他没有借鉴以上实验。

米格尔实验有很多奇特的情景,电影之中根本没有提及:1.逼真。

实验情景是非常逼真的,首先,被试是要被实验员要求把扮演”学生“的演员绑起来的,而不是实验员来绑,等于被试从一开始就扮演了”刽子手“的角色。

为了让被试者感受到”受害者“的痛苦,实验者会先用机器电击被试者,让被试者更加认为机器是真的有电。

2.机器。

假电击器并非是如家用电器一般,而是非常醒目标明有危险的。

让人一看就知道是电击器,而且在危险的刻度上有伪装的骷髅符号,明确指出超过300v对人是致命的。

”非常危险!

“3.大笑。

很多被试会捧腹大笑或忍俊不禁,有一名被试甚至笑到无法行动,实验停止。

之后的”英雄“们有65%的人选择了自觉或不自觉地服从伤害他人的决定,但也有35%的人选择了不伤害,这些人是否就是传说中的英雄呢?

具体人名要到2057年才能解禁。

60年代中期,米格尔对2方人士进行了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询问其童年、亲子关系、早期记忆等问题,结果没有任何共性。

正如电影所说,任何人都可能成为纳粹去屠杀犹太人,这也是这个实验广受争议的原因——美国人普遍认为自由民主是美国人民的天性的想法是错误的。

一旦有类似的制度,任何人都会去做相同的事。

本片拍摄得过于简陋,很多应该说的事情没有说,所有人都像是”历史频道“纪录片的人一样简单陈述。

米格尔本人其实并不是心理学家,这也是他最大的特点,他喜欢光鲜、富有的生活,他并不是一个萎缩在象牙塔里的学究,这也是他能发展出如此多重要实验的原因,当然也是他的实验备受争议的缘故。

《蝴蝶公墓》短评

像做实验一样去做电影,结果收获了阅读实验报告一样的观感。但还是很特别的,实验本身也很有思考价值。

5分钟前
  • 樹一
  • 推荐

专业性太强,很多心理学方面的表述看不懂。

6分钟前
  • 观象路17号
  • 还行

看见表象下的人性:规则合理、权力加持下,意识服从,权力运用的狂喜与疯狂;极权或不安的社会里,没有人再有独立思考的意识

10分钟前
  • 大罗
  • 推荐

看起来像是一部纪录片的传记电影,给我的感觉奇奇怪怪的,不过还是介绍了一下这个心理学上面的经典实验,果然服从性好可怕。

14分钟前
  • 点击即刻爆炸
  • 还行

实验本身就那么回事儿,如果把它夸大来讲,就不是什么事儿啊?很难看了我觉得。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重要事情说3遍。

15分钟前
  • 又上当了
  • 很差

“Life can only be understood backwards, but it must be lived forwards. ”, “We are double in ourselves. What we believe we disbelieve, and we cannot rid ourselves of what we condemn.” 打破第四面墙直面观众说话的方式让影片更多得像教学短片而非传记电影,碎片化的实验难以连点成线

17分钟前
  • 我是大皮哥
  • 还行

说真的,还真是不喜欢这种纪录片性质的东西里面主人公演着演着就开始对荧幕外的观众讲话……

18分钟前
  • lonelyknight
  • 较差

除了有点神经质过头,其余都完美

22分钟前
  • 晴耕雨读
  • 推荐

本来是绝佳的题材 对于实验行为和人性的思辨 无论是纪录片纪实还是剧情片令人入迷 偏偏导演选择了二者之间 从影像本身抽离 对着镜头诉说独白旁白 完全不比同类 反倒有弄巧成拙的间离感 非常多的室内戏有话剧影子 可惜也是沦于平平 摄像还蛮有意思 许多背后虚着的景深镜头 显得人物特别有质感

23分钟前
  • 艾尔维斯
  • 较差

很好看的传记类电影

25分钟前
  • 梦游仙境
  • 较差

能把传记片拍成这样很棒了。拍摄手法和布景都有“高级感”,能让彼得·萨斯加德在镜头前独白给你听的电影都是好电影!(前半段感觉彼得演的有种夏大雷的感觉,后面居然就提到夏大雷了哈哈哈哈)作为一部社会学实验科普电影来看也是很不错的,能学到不少东西。

27分钟前
  • 莱斯特007
  • 推荐

攝影技巧很有意思,創造一種深刻莊嚴感

32分钟前
  • Mateus
  • 推荐

很奇特的一种叙事方式

34分钟前
  • 无去来处
  • 推荐

我们既然意识到自己是受控制,那么或许独立思考能力才是我们走向自由的第一步。2016-2-12 02:56:17杂面馒头+红烧肉。(都是凉的)

35分钟前
  • 小允
  • 力荐

拖了n久,终于把这部闷片收尾了。权威服从电击实验的还原部分都好看,开篇让人眼前一亮。如果导演不是试图在一部片子里堆砌所有的形式、技巧和语言,把舞台剧效果、打破第四道墙、好莱坞黑白老片布景、超现实手法等贪心的轮番玩一遍,大概对人物的刻画反而还能更深入点。

40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感谢美帝教授证明党卫军看守是无罪的,元首万岁

42分钟前
  • 版王
  • 力荐

纯粹对内容感兴趣,几个标志性的服从实验的设计者。但这是记录电影吗?主角没有塑造任何性格,对经历蜻蜓点水般提了一圈,辨识度太低了。

43分钟前
  • 拖拉机公主
  • 还行

看过~

47分钟前
  • 凉泉粒
  • 还行

玩的是一个权力和责任的游戏

48分钟前
  • 齊一旸
  • 还行

对不起。类型片无感六十分钟后开始快进。

53分钟前
  • 丶丿dear|正儿八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