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立意太高,太悲情太现实,在原著加持下剧情和角色人设都没啥问题第二季翻白眼翻到头痛第三季开始调整心态,在屎里找糖,莫名嗑到Winston跟Monty没想到最后一季主创们对gay角色宽容了几万倍没有刻意卖腐没有耽丑没有neng死gay角色没有把他们当工具人让我实实在在地从第一集嗑到最后一集当中也不乏讨论了比较hit的社会校园话题降低期待值来看这部剧果然快乐很多 ⚠️剧透⚠️因为太甜了忍不住开帖来写写Alex的男人(们)Alex真的赢很大本季名为「49个原因之10个你变gay的原因」❗️首先是一号好基友Zach❗️
个人认为Zalex亲这一下除了满足粉丝们的需求外也是让Alex这个前几季都是直男人设过度到基佬做个铺垫(我没记错的话Alex之前对Jessica爱的死去活来,也叫过🐔)从个性上来看Zach这几季都处于自暴自弃的状态(算是吧)自己的感情生活也是处理的一团糟无暇自顾下也很难去照顾好自杀未遂后得了创伤性脑损伤且容易情绪波动的Alex还有就是Zach的宇直人设比起Alex更不易推倒竹马组Zalex还是做回好基友比较现实于是乎这对第二季人气最高的男男cp就酱被拆了❗️接着是二号间接杀夫遗孀Winston❗️
Winston背负了太多一开始很难相信他不是带着目的来接近Alex的两人都算是伤痕累累的状态不得不说编剧让“真凶”和“探员”有一腿这个设定太炸了其实看到后面Winston是真心喜欢Alex的他成功让Alex坚定了自己的性取向但是Winston感觉上跟Alex撞号了不只是攻受方面在性格方面也都是偏阴柔偏被动也许在一起久了之后除了要烦今晚谁做1之外一方闹情绪另一方不是开导对方而是情绪闹得比对方还要狠😂综上,俩人分开也算是情理之中❗️最后就是呆萌四分卫Charlie了❗️貌似他上一季就出现了然而我真的一点印象也没有编剧真的很会耶在Alex转基的过程中如果Zach是启蒙,Winston是导师的话那么Charlie就是Alex的Mr. Right了Charlie自信,阳光,主动,体贴,绅士最重要的是他很在乎Alex会偷偷观察对方,知己知彼必要时送上自己的关心一开始把握好距离,不疏不密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支持和陪伴在对方迷茫的时候不强迫对方靠自己的行动赢取对方的尊重和欢心因此,Charlex相比前面几对而言是最合理的1⃣️接近在被Winston打开新世界大门之后的Alex却被Clay告知其背后的秘密只好忍痛割爱Charlie知道了后开始对Alex展开攻势先是在camping时的深情凝望再找机会抚慰一番最后来个定情信物(饼干)
Charlie见缝插针地接近Alex在party上又拿饼干引诱他
2⃣️表白在枪械演习中Alex恐慌症发作Charlie一直对Alex不离不弃最后互诉衷肠
3⃣️纠结Alex被Jessica拒绝被Zach拒绝自认为被Winston利用背负着杀死Bryce的内疚这下有个这么完美的Charlie这时的Alex就像一只小刺猬怕再次伤害自己也担心伤害到对方很难不犹豫吧
Titanic的梗笑死我4⃣️接纳
校园骚乱中看到Charlie被防暴打趴在地上Alex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接纳了全新的自己也接纳了对方于是开始甜甜的Twink Love❤️同床
❤️见家长+出柜
❤️毕业舞伴邀请
❤️Prom King & King
❤️腻歪
❤️初恋x正宫
实在是佩服编剧基本把青春片里我想看的桥段都安排上了让我爆笑或姨母笑的戏份都落在Charlex身上如果没有这条线也许我也就只能给两星了毕竟第二季跟第三季太难看最后想简单聊一下上一季我ship的唯一cp在毕业舞会上Winston和Monty的人鬼情未了跟Alex和Charlie相比之下显得凄美好多是什么让Winston爱Monty爱得这么死去活来为了一个曾经狠狠揍过自己不承认彼此关系的深柜来到满是陌生人的高中展开调查遭到一群杀人凶手or帮凶的排斥及冷眼这真的值得吗也许爱真的很盲目就像在Winston跟臆想中的Monty跳的最后一支舞时说的Winston爱上的只是虚无缥缈的一个idea他们彼此之间都不怎么了解偏执也好正义感作祟也罢最后Winston自己也释怀了送走了执念中的Monty放手迎接新生活Live with the living
最后的最后Alex向Winston坦白了自己杀了Bryce的事实后Winston决定把收集到的罪证交给Alex放弃为Monty伸张正义Winston最后跟Alex的表白太动人
Winston值得更好End
Bonus Time:啧啧啧 原来Charlie对Alex的注意始于第三季第二集Monty跟他吐槽Alex
Alex跟Jessica和Justin之间辣眼睛的三角恋(真是辛苦麦解接了)
Alex霉霉上身Blank Space即视感
第三季第五集Alex跟Winston的初见
终于知道为什么对第三季的Charlie毫无印象,基本上从第一集到第十集都是在Monty旁边当布景板,一闪而过的那种,到了第十一集才有对白,作用就是栽赃Monty,跟Alex0⃣️对戏
身材soso惹
这里的Charlie还失焦了
Charlie邀请一个叫Betty的女生参加Homecoming原来第三季Charlie就喜欢搞这么多花样,邀请女生参加Homecoming都弄得这么大阵仗。
到了第四季没想到Alex不吃他这一套,折腾好几次之后才答应去prom,Alex果然驯郎有方,把金毛Charlie吃得死死的直到第三季最后一集Charlex才有共处一室的机会 而且是群戏
然而在最后一集最后一个场景Charlie直勾勾盯着走过的Alex几秒钟是编剧为第四季埋的伏笔吗😂
看到第九集简直全程姨母笑。。。
Alex和Charlie太可爱了啊阿啊阿以及发现校长是gay时候的二脸懵逼⬇️⬇️⬇️
笑死我惹哈哈哈哈哈哈哈哈Justin终于出现简直圆满Clay邀请妈妈跳舞终于做个人了编剧为啥要这样啊如果就在第九集结束不好吗啊啊啊啊啊啊!!!
看到第十集结尾简直泪目,Clay和Jess的毕业致辞,Justin的申请信,一起埋葬磁带,这个暗号简直绝
连心理医生都很高光!!
真的很喜欢每一位主配!
说实话这一季我都觉得有点拉胯了🙈 但作为追了四季的死忠粉还是给个感情分吧。
我觉得这一季有点失败的地方是对Clay描述太多,群像不如前几季塑造得那么丰富,好多角色在内疚 不安 恐惧的心理压力下的塑造不够,尤其是Alex (难道他不是应该是忏悔得最多的那个角色吗,怎么就变成Clay崩溃得最厉害? Alex在这一季的任务就只有出柜??
以及Zach 本来这一季塑造他有点自暴自弃玩世不恭,吊了胃口但也没有深入挖掘) 我还是觉得前面几季那种每一集以一个角色为中心来展开的这种模式要好一些,整一季都看Clay的mental breakdown着实容易让人审美疲劳,而且Clay的性格在前几季已经塑造得比较立体了,你不用看剧集都知道他肯定会有这种情绪。
其实新加入的角色Winston还挺有魅力和可塑性的,可惜就打了个酱油......甚至还可以挖掘一下Monty的过去。
看完这一季确实像是看了一部惊悚片(而且人格分裂这个梗已经很老了好吧) 不得不说有些失望🙍 Justin的死也安排得有些突兀
从第一季的迫不及待下一集,到倍速增加到2.5倍的第四季,越来越不好看,但本着对角色的关心还是勉强看完。
首先clay太惨了,尤其第四季,他一没杀人,二没协助杀人,甚至嫁祸monty都是ani出的主意,结果第四季clay被逼到发疯,关键是没有人save他,好不容易救下Justin也要强行BE,我想想问问编剧有心吗。
然后monty也是意难平,可能我就喜欢看这种深柜被真爱说服的戏码吧,结果刚床戏就直接死了,编剧你自己放弃正经的反校园暴力主题反过来各种噱头,但你好好写一条讨喜的线提高影评都不会吗?
这就说到Alex了,第四季用大量笔墨写Alex出柜和Charlie在一起这条讨喜的线,但我看的时候就只有别扭。
因为Alex杀了人啊!!
我真的三观上接受不了。
你写成bryce毫无悔改Alex伸张正义我勉强能接受。
但为什么要洗白bryce,洗的差不多了,直接死掉,还安排Alex下手???
下手后又基本上没事人似的,全都是clay在自责发疯???
别的角色我都懒得吐槽了。
整个第四季剧情也都好迷,露营跟闹鬼似的,也没讲出个所以然,奇奇怪怪的安保,学生骚乱后最后就为了prom??
大结局升华一下恨简单爱很难??
我真是白眼翻上天。
辣鸡编剧
看到大结局,其实松了一口气。
在我看来,这季最大的特点,也是多给一星的原因,是加入了很多编剧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思考。
从任何严肃的角度,结局都是政治不正确的。
Alex得以脱罪,本质上因为父亲作为副警长的包庇(第三季),以及收获潜在告发者Winston的爱情(第四季)。
换别人做同样的事情,很可能是万劫不复。
这样设置,说明编剧不想为了政治正确而写成悲剧。
可贵之处,恰恰在于舍弃所谓教育意义,给了孩子们新生的机会。
活着的,就好好活着。
像不像余华《活着》体现的价值观?
其实,拥抱家庭和爱,为此不惜背离社会责任,在最近的影视作品中并不鲜见。
正如警长对副警长(Alex父亲)说,他曾以为工作是全部,现在他(被副警长的包庇行为打动)意识到家庭的重要。
这让我想起了《天气之子》的结局,为了小爱,放弃大爱。
这样的话题之所以最近屡屡出现,很可能因为在一个万物崩坏的时代,很多人在自己的社会角色中,内心朴素的取向和社会价值已经出现了巨大偏差。
在众多无法理解无法确定中,唯有身边的家人、爱人是确定可以抓住的。
确定性成了稀缺资源。
需要注意,剧里设定的社会崩坏,已经快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
本季一个充满隐喻的镜头,是Zach在Alex差点跌落楼顶时候救起他。
让人想起《麦田的守望者》里面的守望者(catcher)这一美国社会很重要的意象——当年的一代人曾经梦想着能够做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守望者,让孩子们在麦田尽情玩耍,只是在他们快要掉进悬崖的时候拉一把。
随着塞林格这本书的主流化,至少在美国中产阶级里变为共识。
看这本书长大的人们现早已为人父母。
剧中出现的父母、学校老师、教练、心理治疗师、警长,无一不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饰演着这样的守望者角色。
同学之间,也有彼此的守望。
Clay和朋友们对Tyler,Zach对Alex,等等。
然而,这个剧让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守望者们的无力。
当年,无数人以为做到守望就可以让年轻人的世界变好。
现在看,真的可以吗?
主人公Clay是所有无奈和矛盾的汇合点,是个人无力的守望与社会现实的最强对比。
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守望者形象与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而他的精神崩溃恰恰说明这种思想的天真与不现实。
他的挣扎,固然来自于种种现实的因素,应当同样注意到,还有很多内心的原因:成人世界灌输的道德观、源自人性的宗教式的追求、还有源自历史文化的教徒般的处事方式。
如果上一季中“幸存者”主要指性侵暴力的受害者,而这一季扩大到了每一个孩子,暴力也变成了结构性的。
“High school hurts” 是Clay和父亲为数不多的共识。
在这个剧无数的夸张情节,有美国当下特有的问题,也有很多跨文化跨时间的永恒问题。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部幸存史。
毕业日到,Clay们多数幸存下来,并一定程度上与自己和解。
余华《活着》里面的“活下去”哲学,不是中国特有,也不是某一个历史时代特有。
活下来,就有希望。
这一季的死亡是预料之外,情理之中。
Justin之死,在我看来绝不是所谓的教育或者警示意义。
在一个结构性暴力盛行的社会设定里,Justin其实是一个可怜的受害者。
结局把他写死更可能出于编剧的恻隐之心:与其看他在一个不可能戒掉的毒瘾中挣扎一生,不如让他解脱。
尤为讽刺的是,第四季更新的当天,美国街头正在持续着抗议。
这和剧中高中生们的“造反”形成了互文关系(虽然很多剧情设定不怎么真实)。
Jessica在结尾说,恨非常容易,而爱很难。
俗套,但在当下很应景。
民粹的泛滥,将一切社会问题进行简单的反智归咎,纵容仇恨和社会分裂,把全社会带向了不归路。
同样发人深思的是剧中对“白左”的反思:有多少人为了政治正确,说了很多漂亮话,却完全没有直面问题最丑陋的本质?
比如,当下美剧盛行的角色种族背景、性别、性取向平衡(包括本剧),有多大程度上是真的直面问题,有多大程度上又是做做表面文章呢?
因为过度关注表面文章(甚至上纲上线),而给人社会进步的错觉,也许比没有表面文章更值得悲哀。
这是一个什么时代?
出路到底在哪里?
美国首位黑人联合国代表Edith Sampson在一次毕业演讲中说,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简单的问题,也因此不存在简单的回答。
这季,也许能启发一些人,这个社会真正的问题从来不在于左还是右,而在于深还是浅。
裹脚布终于完结了,三四季在我看来真的好无必要……但是还是一路看过来了,这一季整个基调变得有些惊悚,clay终于又有主角的样子带动整部剧的发展了,但感觉前八集每个人都在原地踏步毫无救赎,Justin的死是完结这个故事的最好方式,也让每个人的move on理所应当,一切不会被揭露,每个人都要带着创伤走下去,哎,还是很为Justin唏嘘…
《十三个原因》第四季悄然到来,这部根据同名原著改编讨论校园暴力的青少年影视也迎来了最后一季。
四季时间,剧中高中角色经历了很多成年人也不会经历的苦难。
这些苦难就像从雪山山顶滚落而下的雪球,他们每个人站在滚落的雪球下方试图阻止雪球继续前进,但最后只会融入雪球,成为它的一份子。
雪球里掺杂着生者的血肉,死者的骨骼,旁观者的漠然。
经历了第一季汉娜事件,第二季法庭辩论,第三季全员改变后,第四季的核心变成了失控。
失控的人物,失控的环境。
失控的人物:群魔乱舞第三季结尾布莱斯之死所造成的影响还在持续,或者说汉娜死亡余波还在影响着自由高中这群少男少女。
第四季所描写的人物非常有限,除了克雷、杰西、贾斯汀、艾利克斯外,其余角色都很边缘化,泰勒、扎克像是打了一季酱油。
以克雷为代表,给我们展现了失控的人物有多么混乱
一直处于风暴中心的克雷所经受的磨难远远大于其他人,超乎同龄人的忍耐力让我们忘了他才是一名高中生。
诸多苦难加身的克雷终于承受不住这巨大的压力,导致轻微精神分裂。
你什么时候见过主动打人的克雷吗?
你什么时候见过引导学生暴动的克雷吗?
以前那个总是一副扑克脸、面带倦容的克雷第一次消失不见,变成了一个不再隐忍、主动出击的暴躁分子。
克雷的失控只是一个缩影。
是他周围同伴的缩影,是自由高中学生的缩影,是美国学生的缩影,是世界上所有人的缩影。
克雷很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汉娜,比汉娜幸运的是,他被拯救了。
他有跟他共同经历的伙伴理解他,他有家庭成员关心他,他有真正在乎患者的心理医生辅导他。
他有汉娜所没有的伙伴、关心,所以他可以被拯救。
这也是《十三个原因》想表达的重心。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苦难,但如果我们都能对别人多一分关怀,那这些苦难都不见得有多苦,我们都可以挺过一场又一场磨难,然后让自身更强大。
除了克雷等主角,第四季对于同性恋的包容程度超乎我想象,甚至可以说达到了放纵的地步。
如果没看过前三季你甚至会怀疑这是不是一部关于同性恋题材的美剧,感觉谁就算不是同性恋也是双性恋。
艾利克斯就是其中戏份最重的。
从扎克到韦斯顿到查理,足足处了三对CP!
艾利克斯的感情线甚至成为了最重要的一条主线。
同时也是最让人感动的一条主线。
剧中对于艾利克斯情感描写格外细腻,从一开始性取向的懵懂到与查理之恋感动全校成为舞会双王,无人不为之感动、欢呼。
查理邀请艾利克斯去舞会那一幕幕很容易让人湿了眼眶,Gay浪漫起来真是没异性恋什么事。
我没有生活在美国,也没有经历过任何同性恋斗争,所以很难去想象美国同性恋群体究竟经历过怎样的斗争,过着怎样的生活。
不过看到剧中所有人对于同性恋那种包容、祝福,不经感到欣慰。
他们赢了。
失控的环境:人间地狱在一系列事件后,自由高中决定实行严格管理。
校园一夜之间犹如监狱,学生与警察相伴,进校需要安检,随时强制搜身,四周布满监控,甚至出现封锁校园的情况。
自由高中,不再自由。
严格的管控不仅没有起到安全作用,反而激发了学生强烈不满。
于是校园涂鸦,毁坏摄像头等行为不断发生。
警察对学生的管控明显过于偏激,甚至出现了种族歧视。
对一个种族的过度执法点燃了最后一根引线。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即使9分钟的压迫尚会导致全国暴动,何况数个日日夜夜的压迫。
于是,学生罢课,与警察对峙进而引发暴动事件,自由高中瞬间宛若人间地狱。
关于学生暴动的描写无疑将本剧主旨提升了一个档次。
如果说之前还停留在一群高中生耍着性子小打小闹,那暴动直接上升到了对国家层面的影射。
参考最近美国乔治·弗洛伊德之死所引发的暴动事件,让人唏嘘。
除了暴动具有成人向外,泰勒做警察线人深入毒贩窝点也让我为之一振。
可以说第四季主题早已从刚开始的校园霸凌问题跳脱出来,把社会更深层次的问题呈现给观众,引发更多拷问。
这方面是第四季做的比较成功。
《十三个原因》初始愿望是引发人们对于校园暴力的关注,它确实做到了这点。
但第二季、第三季剧情崩塌反而让人从校园暴力的重心转移到了剧集本身质量合不合格。
特别是拖沓的第三季让不少人弃剧。
第四季反其道而行之,不再拘泥于剧情,而是把校园暴力之外更加严肃的社会现象掺杂到剧中。
它也没有像之前一样大多时候处于中立地位,只是让观众自行评断孰对孰错。
第四季剧组明显表态校园暴力所带来的伤害足以致命。
告诉被压迫的人民应该反抗而不是继续忍受。
站在同性恋一方高呼同性恋无罪。
无善始有善终。
《十三个原因》最后还是给了我们一个“大团圆”结局,即使死亡也带来了更多希望。
舞会带来的感动与结局每个人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让人泪奔。
他们的高中生涯结束了,他们的青春结束了。
他们关于强奸、谋杀、毒品、谎言的卑劣青春结束了。
他们关于性、爱情、友情、未来的美好青春也结束了。
结束不了的,是13reasonawhy.info网站依然存在。
结束不了的,是屏幕前依然冷漠的我们。
追完#十三个原因# 第四季之《Love, Alex》之傲娇的杀人犯最好命 之Alex和他的三个男人这部剧真的证明了什么叫做一季比一季烂可以说第一季是佳作,第二三季水平下滑,一众谩骂,但至少可以看到其中想表现出来的内核,比如完美受害者和施暴者视角。
但第四季简直是灾难,前八集故事情节不清不楚,搞成恐怖片的氛围,全员神志不清,幻视幻听,甚至白天见鬼。
第九集又突然把这一切乱七八糟搞成一切正常,和前八集脱节。
到第十集又突然回到前几季的风格,JF的死赚足了泪,旧卡回归,埋葬一切,团圆结局。
罢课那集结合现在看还有点意思。
所以温斯顿就是来打了个酱油顺便谈了个恋爱,Monty仍然含冤而死,那群问题青年一个比一个过的好,可惜了刚过了没几天好日子的J,赚了一把眼泪。
Hannah的出现虽说是之前的镜头但还是心里一阵触动,最后Tony经典红色跑车出现,带着Clay和观众回到第一季的时候。
用一天时间1.5倍速看完,有些部分可能没注意到,部分需要组织可能有失偏颇,欢迎回复交流,杠精和喷子退散。
最后问一句,Charlie这样的好男友哪里去领有突然想到好玩的点甘道夫加技能点:近战攻击 加满 Clay加技能点:看到死人 加满
Netflix美剧《十三个原因》自2017年播出之时获得了口碑与热度的双丰收,豆瓣评分8.4,讨论网友超过3万人。
剧集的故事是从自由高中发生的一起女高中生自杀案开始的,死者汉娜在死后给曾经暗恋的男生即男主人公寄了一盒录像带,共十三盘,每一盘都讲述了推动自己走向死亡的一个原因,剧集通过汉娜的画外音(即录像带内容)指引着男主角克雷找寻汉娜自杀的真相,剧集共13集,每一集都是一个原因的呈现。
《十三个原因》第一季第一季从故事脉络到人物塑造再到悬念的抽丝剥茧都非常成功,也是由于第一季的成功使Netflix决定续订第二季,并且至今拍出了四季剧集。
不过从第二季开始,这一系列剧集的口碑便遭遇了滑铁卢般的下滑,第二季评分只有7.4,第四季的评分便跌到了7.0,评价人数也直线下滑。
《十三个原因》第四季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从第二季开始,主创团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大换血,剧集的风格延续性和故事连贯性都存在考验,自然也无法持续吸引观众,许多观众从第二季开始便宣布弃剧。
虽然该剧一直在尝试创新,采取“自救”的方式企图重新获得观众的青睐,但很显然,从目前的成绩来看还是失败了。
单一的“核心事件”无法撑起四季悬念 悬念是戏剧情境的内在推动力,只有环环相扣的戏剧悬念才能引发观众对于剧情发展脉络和走向的好奇、惊喜、刺激等情绪,才能使观众产生持续追剧的欲望,并且理解隐藏在剧情背后的深刻内涵。
《十三个原因》就是一部建立在“悬念”之上的青春剧集,每一季都围绕着“死亡”展开,讲述自由高中令人痛彻心扉的青春记忆。
汉娜第一季中的故事是围绕着“安娜·贝克的自杀案”展开的,汉娜死后留下的录音带记录了推她走向自杀之路的13个原因,其中包括友谊的背叛、性侵、艳照、同学的嘲弄、误解、同性、冷漠等多重原因,剧集以男主角克雷的视角揭秘汉娜自杀的真相,直到最后克雷发现“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竟然是自己。
剧集一再强调“蝴蝶效应”,无论是第一季中的十三个促成汉娜自杀的原因,还是四季以来的布局都拖离不了“蝴蝶效应”,第二季则讲述汉娜的死亡遗言对这十三个人的后续影响。
在庭审的诉讼过程中,人性的丑陋、欺瞒自私的本性暴露无遗,对几个人的高中生活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二季的内容基本上是围绕着汉娜自杀案的庭审过程展开的,再次佐证了几个人与汉娜死亡的联系,但最终在克雷的调查下,布莱斯·沃克的罪行浮出水面——“汉娜不是唯一的受害者”。
新的悬念产生,却与汉娜的死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过在汉娜自杀案告破后,许多观众已然不关心这些人的后续进展,毕竟第一季的女主角在第二季中就彻底变成了一个存在于男主角克雷回忆里的人。
到了后来几季,女主角几乎不会再出现,事件围绕着新的悬念展开,汉娜的死亡似乎彻底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了。
而第三季也是在第二季的基础上展开的,最终被指控重罪的布莱斯神秘死亡,第三季则是围绕着找出真凶的核心展开。
第三季的十三个原因是导致布莱斯死亡的十三个原因,经过了两季的铺垫,这个十恶不赦的高中生树敌无数,每个人都有希望他死亡的原因,然而真凶就存在于几位主人公之间。
最终,扎克、克雷、亚历克斯、阿尼、杰西卡等人准备共同掩盖真凶,于是将罪行推到已经死亡的蒙蒂头上,第四季的内容则是围绕着“蒙蒂被陷害的后续”展开的。
一样的套路,一样的悬念设置方法,难免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将悬念点寄托在哪个主人公的身上也需要反复斟酌,从剧集的评分来看,“汉娜自杀”原因的探究的确比较吸引观众,展现了自由高中里隐藏的巨大危机,而且每一个原因都接地气地贴合美国的高中生活。
到了后面的剧情,“布莱斯的死亡”明显没有准确抓住观众的关心对象,而且剧情的发展也有炒冷饭之嫌,悬念的设置自然有些跑偏了。
剧作风格的转变导致观众流失第二季主创班底大换血,也改变了第一季的剧作结构和风格,“内心独白画外音+磁带”的模式不复存在,剧集的最大亮点似乎流失了。
但细品后来几季的剧作结构,发现实则玩得更加“高级”,从按照磁带播放顺序组织剧情的表层结构,转化为多线叙事的更加深层的结构。
比如,第二季是按照庭审的提审顺序揭秘事情的真相,多点聚焦、散点叙事,展现汉娜事件对每个主人公的后续影响。
不过,这种隐含的剧作结构是很难让观众觉察到的,反而会让观众感觉除了主人公一致外,剧集从里到外似乎都换了一种叙事风格,这很容易让一些观众难以买单。
相比之下,磁带和主人公画外音的方式会使结构更加清晰,但玩法浅陋,但传统的剧作结构则不易于吸引观众。
在剧作结构的“玩法”上,《十三个原因》做了多种尝试,第三季采用了回忆和现在交织的平行蒙太奇结构,两条情节线彼此勾连,这也是一种悬念设计的方式。
到了第四季,《十三个原因》更是开启了心理叙事的套路,加入了许多意识流等现代主义的创作方式,展现布莱斯和蒙蒂的死亡事件对几位主人公带来的心理创伤。
尤其是男主人公克雷更是备受打击,先是暗恋的女孩汉娜自杀、再到强奸汉娜的布莱斯意外死亡、最后设计将布莱斯的死亡嫁祸给已死的蒙蒂,一系列的事件都让克雷蒙受了巨大的心理负担。
克雷时常会产生幻觉,幻想着布莱斯突然出现,似乎鼓吹他强奸喝醉的女孩将他引向犯罪的道路;有人用蒙蒂的手机给他打电话,似乎时刻都在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他开始具有狂躁症,害怕被幽闭在红色的空间里,也常常会产生红色的幻觉。
剧集中加入了艺术元素让这部剧集从艺术性上更值得反复考究,但或许不太符合大部分观众的审美需要和娱乐性需求,导致一些镜头的寓意晦涩难懂,结构的混乱和节奏的变速让许多观众难以顺畅衔接剧情,自然会导致一部分观众的流失。
“黑暗系”主题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疏导 从主题上来看,《十三个原因》非常露骨地聚焦了青少年的各种问题,从而折射出整个美国社会存在的潜在危机,其中包括性侵、霸凌、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
据悉,该剧播出之后,美国青少年的自杀率提升了三分之一,因为在第一季中清楚地播出了少女自杀的画面,汉娜用刀片竖着割开动脉,给许多青少年提供了自杀的参考。
除了自杀的画面以外,剧中还有同性恋的画面,女生与女生、男生与男生的接吻镜头都容易对青少年心理造成误区。
霸凌、性侵的画面以及枪杀、死亡的血腥画面都十分清晰,这不仅对剧中主人公的心理造成影响,也容易让观剧的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
众所周知,国产剧具有严格的审查机制,不符合主流价值观传播的剧集一律禁止拍摄和播出。
但是美国自《海斯法典》废除后,就采用了电影分级制度,电视剧也是如此,因此在《十三个原因》的片头字幕明确提示青少年观看时要在父母的陪同下才能进行。
分级制度是限制观众年龄的,而并不限制剧集本身的内容,因此美剧中所表现的元素更加丰富、多元,但也容易造成错误的价值观疏导。
作为一个自由化的国度,即便由于剧集的播出导致了全美青少年自杀率飙升,该剧也仍然坚持拍摄了四季,并且尺度并没有降低,反而使危机更加升级。
剧中所体现的“暗黑系”主题不适合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引导,而且也容易让心理产生压抑的情绪。
虽说该剧无法在官方视频网站上放映,但却也可以通过下载的方式或在美剧网上免费观看。
只不过,该剧在满足观众们猎奇心理之后,许多观众仍然无法接受如此黑暗的高中生活,甚至无法理解美国青少年的生活处境,而觉得十分悬浮。
对比国内视频网站引进版权的海外作品,诸如《良医》、《我们这一天》、《反恐特警组》等都是美国的G级剧(大众均可看),而且往往具有治愈和教育意义,即便像《破产姐妹》这样满嘴“开车”的“小黄剧”也是在低俗喜剧的外衣下包裹着励志的精神内核。
另外,剧集的内容始终是观众们关注的核心,《十三个原因》遭遇了口碑下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逐渐走向了形式大于内容的倾向,以镜头语言和人物心理吸引眼球,却忽视了人物的塑造和人物关系的展现,玩得还是第一季剩下的内容,这自然难以维持观众的热情。
作为一门大众艺术,其既需要曲高和寡也需要贴近生活,只有掌握了艺术性与商业性、娱乐性与思想性的平衡,才能获得口碑和热度的双丰收。
《十三个原因》的失败正是一个反面例证,但也与创作者与剧集的情感和热情消减有很大的关系,毕竟Netflix对这部剧的布局是出于商业考量,而非个人情怀,频繁更换主创是制片人制度下的产物,却忽视了剧集本也是创作者的个人创造。
(本文涉及大量剧透;纯属个人观点)先说槽点:1.到最后还是没有还Monty一个清白,即使大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心照不宣”。
从高中开始,就形成“我能擅自决定以及改变别人的命运”以及“好人就比坏人更值得活着”这样的观念,真的好吗。
这点主要针对Clay和Ani,所以后两季最不喜欢的也是这两个角色。
2.接上,Clay第四季各种作,活活诠释了什么叫“不作死就不会死”。
所以最后他焦虑症也好,几近精神分裂也好,都算是吃自己的苦果,就像心理医生说的"You are paying a huge price for things you did." Clay这个角色,从第一季开始,就一直认为自己能去拯救别人,拯救自己的朋友,结果到了最后他连自己都拯救不了,而且他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点。
想当上帝,觉得自己能解决一切问题,总得付出点代价的。
虽然客观上来说,四季以来Clay承受的痛苦是最多的,从Hannah自杀到法庭对决到他被拘留。
但有多少痛苦是他自己给自己施加的呢?
Clay最后能与自己和解,也算是感到欣慰,咱上了大学不作死了好么。
3.各种不信任成年人,成年人做的什么好像都是要害他们,倒数第二集Clay和父母“谈判”,还说父母沟通不够,明明他自己什么都不愿意透露,真为他父母感到寒心。
4.有些很夸张的剧情就不用说了吧,在学校里用空包弹演习,如果真实发生,这怕不是上到教育部长都得辞职。
但这剧一向剧情狗血,而且就是要反应狗血环境中这帮高中生的心态发展,所以勉强能接受吧。
5.这不算槽点,有很多价值取向和世界观的问题,感觉最后进行了开放处理,比如说“你爱的人就比你恨的人更值得拯救吗”,”你能爱一个做过很多坏事的人吗”,“你该如何对待一个做过很多坏事的人”,“一个人究竟做了多少件坏事,就不该再给这人机会了,还是只要活着就该有机会”,等等。
Clay最后说他愿意为他的朋友付出一切,而且他认为这么做是对的。
那我只能说,如果你不是Clay的朋友,那good luck for you。
为什么说不算槽点,因为这剧虽然讲的是高中,但一直都是rated for mature audience(俗话说就是18禁)。
价值体系还没完全建立的高中生本来也不该把这剧当作高中生活教程,所以剧里对这些问题留白也可以接受。
6.也不算槽点,但为啥所有温柔体贴的暖男最后都是Gay了啊,尤其Alex和Charlie,让我有丢难受(完全没有反同的意思,他俩贼甜了)。
ClayZachJustin三个人都个性分明,但都不是Alex或者Charlie那样的定位,可恶,直男就不能暖了吗,这label贴的。
接下来说为什么还是给了4星:1.总体氛围烘托和剧情节奏比2,3季都有进步。
谈不上悬疑,但至少成功带动了剧情发展,至少让人有看下去的欲望,没有上一季那么牵强了。
虽说最后揭露都是Clay干的,但这也是意料之中了。
喷漆,露营,派对,警察抓捕行动,riot,最后justin的死,这几个冲突点建立的都还不错。
1-8集勉强还算连贯,但8-9不知为何大人们突然就不再追究,少年们忽然也不那么担心事情暴露,大家好像忽然就想开了。
9-10全季感情高潮好评,催泪效果十足。
事情经常在进行到最喜悦的时候戛然而止,人生不就是这样么。
大家都算是走了鬼门关走了一遭,其他人都有了Second Chance,只有Hannah,Justin,Bryce,Monty不再拥有生命的可能性。
加1星。
2.剧情虽然狗血,但映射的现实问题确是真是存在的。
Love is love, sadness is sadness, shit is shit. 人们所感受的痛感主观上是不存在对比的。
一个人在没有经历更高程度的痛之前,最痛的那件事就是最痛的那件事,与别人无关。
校园暴力,爱而不得,分手,朋友背叛,孤独,无法融入,对性取向的探索,成绩不好,生活没有目的,抑郁,这些剧里矛盾的诱因,不都是现实中高中生最常遇到的烦恼。
而对于每个人来说,这样的烦恼一旦出现,影响都是巨大的。
所以虽然剧情发展很狗血,但真实世界难道就不狗血了吗?
自己在经历那样的事情的时候,那种刺骨的痛苦和绝望感,难道不真实吗?
如果说第一季起步于校园冷热暴力,那么四季下来,整部剧的立意就高了许多,活活就是一个高中生活图鉴。
这样的夸张处理,虽然不是我喜欢的青春剧风格,但有时候却也令人感同身受。
对于高中阶段的痛感还算新鲜的我,看这剧,更是十分感慨,故加1星。
We all need to survive high school, and eventually, all of us can survive high school.3.情怀分吧。
也算是少数完整刷完的剧之一。
历经第三季的滑铁卢,第四季好歹没有太多失望。
从入学到毕业,Liberty High这一届,所有人的命运都交织在一起,我也看着这些角色或多或少的完成了蜕变。
还有,能跟着同一个镇上的有同样兴趣的潜在恋人一起踏入大学,Clay真的很幸运了。
也算是给这个没有烂尾,还算圆满的结局一个好评。
4.摄影,配乐,大爱湾区这个设定,这一颗星一直都在的。
彩蛋?
1.心理医生的berkeley T恤给个好评。
2.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公立高中像个私立高中似的,prom如此之豪华,怕不是富人区。
3.最后说Jessica改了essay进了berkeley,这里交代一下:Jessica的essay写到了引起riot和脱衣事件(第三季),前者对应伯克利在60年代著名的Free Speech Movement(学生发起的MQ运动),后者对应伯克利每学期期末时一些学生自发在图书馆里裸奔以释放压力。
可见Jessica真的是非常对Berkeley招生官的胃口hh。
alex和charlie也太甜了惹
Charlie是怎样的小甜豆,我心都要化了,也赐给我一个这样金发碧眼橄榄球四分卫的甜心吧。J的结局真的令人难过,其实是最希望他有一个好结局的,想起之前看到他们收养他自己有多开心。这季大家几乎都处在崩溃边缘,吵闹了一整季fuck这个fuck那个的,最后无声坐在车里看着外边街景相视一笑也算是大家最好的结局了
竟然还有第四季,才发现
最后一集哭惨我
各种事情都混在一起 和谐校园生活真的很难实现
越来越离谱!这部剧我觉得只有第一部能看,后面三部完全没必要,和十三个原因毫无关联,因为有追剧强迫症必须追完,所以看得很痛苦,边看边翻白眼🙄️还没追完就来给了一星,真的很离谱
唯一看下去的理由是Alex的脸
这后面几季真的大可不必 第一季结束多好 后面整死这么多人 Justin这娃太惨了
。
把主人公写成躁郁神经病是一个正经的编剧会做的最后一件事
最终季已经是带着“强行送终”和“瞧瞧Gary Sinise的客串”两个念头,飞速看掉了。如果止于第一季,若干年后,(某种或许不存在的)“剧史地位”回望,该剧几乎无悬念打平再二十多年前的《我的青春期》…各个方面上来说;它所引起的议题讨论和社会影响,时至今日都组成了对后续季数的超强滤镜和电视作为“工具”的强有力例证。但没有那么多如果,本身不断的续订暴露了无意义的“贪婪”对于一部作品的伤害是有多大…只希望Dylan会更好,再去未来拥抱更多属于他的角色。#Farewell
ross butler这亚裔是真的帅,身材太好,以至于编剧强行让他来个男男短暂cp。无奈长得太钢铁。这裹脚布剧终于结束了,脑子里感觉被塞了坨屎。
我说了不会看,结果看到微博还是跑来看了… 这一季真的搞笑,13 Reasons You Met the Ghosts,根本就是鬼片
终于结束了……UC浏览器怎么没有三倍速(看来Alex才是人生赢家,别人都在发疯,只有他在认真谈恋爱)
追剧四年的真情实感。虽然第四部没有之前三部好看,但毕业舞会上The good side响起来的时候,每个人都与自己和解了。Justin死的时候好难过,Alex找到真爱,Winston放下执念,Zach回归正轨…总算是都有了结局。这部剧最初是呼吁大家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问题。对活着的人好吧,对朋友多一点关心,对陌生人多一点善意,总是没错的。
这季真的没啥故事哦就Alex的线好看就看帅哥亲来亲去的蛮开心哈哈哈哈Charlie也太甜了我晕晕嗑得醉生梦死 ep8的riot想起了ucdavis以前xy给我讲过这剧以前也一起聊来着 ep9的good side of me呜呜还有Zach好好的阳光运动型男咋变酒鬼了
画了个句号
编剧已经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了……这部剧就应该结束在第一季
不喜欢
主线更加模糊了,失去了前几季的线索载体,玩了三季的惊声尖叫,第四季终于玩一级恐惧了么,不过倒是一直都像《我知道你去年做了什么》...Alex这季直接拿错女主剧本,导致男生里终于只剩clay一个直的了...最后几集预言家跳得有点狠,简直不要太应景。原来每一集开头的葬礼不是萌弟或布莱斯的啊...Justin倒下的时候哭惨了....这条线太犯规了。藏着掖着的最后还是让汉娜回归了一下。最后还是不得不说,这群孩子背负太多了,终于还是毕业了啊!最后一幕100%致敬了《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