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的老人,很多都已经小心翼翼的保护自己的筋骨了,可是成龙大叔还是一如既往的拍着电影,甚至比年轻的时候更加高产。
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我也不懂了。
打不动了之后,开始玩起了枪战和科幻,这是童心未泯?
罗志祥在谐星的路上越陷越深,连失足妇女这么有技术含量的扮相都是游刃有余,佩服佩服。
至于那个什么欧阳娜娜,好好的拉大提琴不是挺有前途的嘛,就不要出来混娱乐圈了,尤其是跟成龙混,名声不好听的。
当然了,我相信夏侯云珊小姐应该不在乎的吧,扮相确实不错的,身手也算不错,其余的不评价。
成龙真的老了,开头的枪战戏老觉得疲态尽显,追车戏老觉得是一群年轻人跟一个开着红三机的老头在飙车,悉尼歌剧院顶上的打斗应该是很精彩的,但是成龙真的打不动了。
为了证明自己还能打,成龙从歌剧院滑了下来,只是看了觉得没啥惊险刺激的,只剩下了心酸。
故事很平铺直叙,就是机器心脏,自愈力超强,然后一群人抢夺,反派的穿着好像很高科技一样,其实很违和。
枪战戏居多,最后的枪战感觉才是成龙一贯的风格,很搞笑的打斗。
一部中规中矩的打斗片,可能是成龙的情怀加分吧,可惜也没几部可看了。
对了,麻烦以后说中文吧,真的很尴尬啊。
单身狗看电影的好处就是,劳资只看自己想看的,你说《妖猫传》是好片是吧(我就不赶首映看),明知道《机器之血》是SHI是吧,我就吃我就吃。
好吧,言归正传,看完本片,一味想要吐槽成龙的朋友们,请大家还是手下留情……(虽然槽点真的多),不过明显大哥的这一部烂片之所以烂,毕竟也不是全烂在了他一个人身上,多的就不说了,有闲钱的可以自己去电影院看看,至于骂成龙的活计我是真的张不开嘴。
打着国产科幻片的名头,《机器之血》这部电影显然没有找到自己最精准的定义,机械心脏和再生血液的存在和生化战士以及外骨骼装甲的存在,显然就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借chao鉴xi,作为一部科幻片本片本身并没有给出足够具有科技感的设定,而且即便只有拿来主义的一些所谓科技元素,也没有被很好的糅合在一起。
影片在大部分时候并没有表现出科幻片的科技感,而有时候又突然变得科技感满溢。
尤其片中博士留下的科学技术,在十多年的故事跨度中都没有其他人能够超越或是简单的复制重现,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BUG,大家可以回忆起自己十三年前用的是什么手机吗?
显然十三年的时间,即使是科技正常发展,片中所谓的机械心脏应该也至少更新到X PLUS了吧。
十三年的科技变革肉眼可见……故事片可以靠剧本撑场面歌舞片靠舞美动作片靠打斗设计战争片靠宏大的场面这些元素虽然不敢保证电影一定能够成为出色的影片,但至少当它们达到足够的专业程度后,我们可以将之定义为固定类型中较为成功的作品,这种专业也是一部影片的保障。
可是在科幻片范畴内,《机器之血》真的是做的一塌糊涂,除了设定上的硬伤外,片中的道具和特效也可谓失败至极,反派的大飞船显然就是《星球大战》中的无畏战舰,外骨骼装甲兵活像是暗影风暴兵,在看到这些元素之后,我已经很担心自己看到反派BOSS化身为达斯·维达了,不过至少影片中没有出现光剑对决,不过那个“激光判官笔”(应该是这样吧),也已经足够抢眼了。
全片都只有这一套行头的反派,就差在脸上刺一个金印说明自己是坏人了。
而BOSS和成龙女儿换血的桥段,下面那个完成的倒计时则更是尴尬,感觉欧阳娜娜饰演的角色好像随时要自动关机一样。
另外,她身上的复活细胞也实在是有些不明所以,大哥就蹭了自己女儿一点点细胞,再生能力就活生生赶上了死侍,三秒手臂重生的能力,只怕也只有金刚狼可以一战了。
设定不严谨就罢了,影片的拍摄也十分不走心,在特效大行其道的年代,本来成龙几乎可以被定义为真拍的代表性人物了,打斗动作受年龄影响完成不了找个替身还可以理解,可是最后一幕就连落水后找个真实的海面取景都懒得找了,就是在让人接受不能了。
顺便,悉尼歌剧院那一段荡绳子的戏除了最后落地的镜头,也几乎全都靠特效完成,岁月催人老还真是谁都逼不过这英雄迟暮的一天。
本片的剧照基本上都是这种风格的,不说清楚,真的会以为剧组是去旅游的吧……至于剧本、摄影、调度、灯光等等一系列电影细节,是真的没什么可聊的了,作为一部除了成龙几乎没有任何宣传重点的娱乐片来说,基本也就这种水准。
不过,这片子真的要拍续集吗???
吐槽了影片,还是说说罗志祥,小猪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艺人(只是艺人,不是演员)之一。
有了朱碧石的前车之鉴,当李森这个角色第一次在片中出现之后,想必大多数观众都猜到了结局,毕竟大量刻意避开面部描写的镜头营造而来的神秘感,有着过于明显的意图,而如果稍微看过影片演员表的观众,也想到的作为男二的罗志祥,差不多也到时间登场了。
抛开罗志祥本身自带的流量不谈,《机器之血》的选角可能算是最折中也最走心得了,毕竟吴亦凡、鹿晗之流也可以带来更多的特殊观影群体,但是这对电影本身而言就……作为有多丰富演出经验,又在综艺圈混的风生水起的小猪来说,电影演出对他来说并不算是什么极限挑战,至少他的演出有着个人特色,而且也有很大机会为电影增色不少。
星爷最近两部片子都选择了和罗志祥合作,而小猪的演出也确实没有辜负星爷的青睐,不过和邓超一样,作为一名超爱加戏的演员,可能是话剧和综艺节目临场发挥带来的通病,罗志祥的表演如果没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演来把控的话,难免会游离在电影之外。
专业出戏十年大哥这两年不知道是不是年龄大了,对作品的要求和剧组其他演员的要求明显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本片的导演张立嘉又恰好是一位新人导演,所以罗志祥个人的风格在影片中明显有些被过于放大,观众觉得很多桥段会出戏也就在所难免了。
不过,对罗志祥本身真的还是要持肯定态度的,在如今这个喜剧演员青黄不接的大时代下,罗志祥的表演方式如果可以再加以打磨,有望可以成为新的喜剧之王也说不定,至少在本片中那段恶搞醉拳和李小龙的桥段中,他的表演生动而且有着不俗的喜剧节奏感。
至于其他的笑点设计,如果各位观众也和我一样是个二逼青年的话,可能一遍笑骂着SB的同时,还是会配合着笑上两声吧,虽然这并不能摆脱笑点的尴尬。
顺便,无论目前罗志祥的演出如何,人家至少敢演爱演,比那些面瘫脸终归是强了不少,而且人家还有颜啊,这年头有颜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至于,影片本身,还是前面那句话,有闲钱的还是自己去电影院看看,五到六分不能更多了。
关注公众号 胡吹乱荐 ,一起聊更多电影。
我对这部电影只能打出6分的及格分。
原因有二,其一,个人英雄主义的内容老套,虽然模仿了不少好莱坞式的包袱,但是线索发展得太生硬,讨好观众的目的太过明显,仿佛是经过市场调研后,刻意挑选观众最买账的桥段编辑加工,对于生化、枪战、汽车追逐等情节没有创新,主线发展生硬而无聊,略显尴尬;其二,成龙固然拼命,但是欧阳娜娜的演技太差劲,实在败笔,明星阵容可看,但是反派造型实在太雷人,尤其是几个全副武装的“未来战士”招摇过市的镜头一点也不切实际。
本片上映两天,成败与否暂时难下定论,如果成功,只能肯定它在票房上的吸金能力和成龙个人经典形象的加持力,毕竟在影院里一反常态的增多了很多中老年观众,可见成龙的影响力不凡,但这部电影的成功也只能是商业上的成功,无法给成龙个人的电影生涯带来太多的艺术褒奖。
总之低于期待值,持续着成龙作品这几年来低迷的状态。
功夫片拍到六十多岁还不退休,大概是《劳动法》的盲区吧。
《机器之血》的高潮部分,我们看成龙以六十多岁的老胳膊老腿,从悉尼歌剧院上以猫形(他假想中)、鹤形(导演理想中)、柯基溺水形(观众眼中)三种形态狼狈滑下来,分外怀念从前的日子——从前京剧武生,要从两张桌子的高度上翻下来;但如果是年纪大了的武生泰斗,可以拿个虚势比划一下,知趣的助手一旁送过椅子来让他安全落地。
观众跟武生在这一瞬间达成了一致——有那么个意思就行了,知道不可能了,我们看的也不是这个。
成龙滑下来的高楼大厦多了去了,用不着悉尼歌剧院证明自己,但是不给影迷看跳楼,成龙还怎么对得住自己的招牌?
这种自我绑架,是光荣也是无奈。
功夫片其实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肢体图腾。
《机器之血》讲述了一个老掉牙的故事,基因层面的超能战士遇见成龙这位正义特工,战斗力悬殊,但是成龙必须要取胜。
放在三十年前,影迷是信服的,那种流畅的打斗奠定了大家对成龙的信心——个矮不妨碍战斗力。
二十年前,成龙的打斗已经开始向精神层面发展了,他的打斗不是代表个人战斗力,而是代表了大家对武学的迷信。
十年前开始,这点迷信也祛除得差不多了,我们可以说带着爱国主义情绪来看成龙,希望他收回流失海外的国宝,整肃香港警界秩序,打败危害人类和平的败类,但是大家已经隐隐感觉到了什么,好像有个缺憾一直存在:成龙身上的男性魅力已经被百十部电影摊薄了,稀释到了极点,我们再也没法想象他跟《城市猎人》里的寒羽良一样,与一群美女上演无遮大会了。
在《机器之血》里竟然没有一个女性角色对成龙投怀送抱,大概导演敬老吧。
可是没有了双修,功夫片还有什么吸引力呢?
谁还没看硬桥硬马看到想吐?
从动作层面讲,《机器之血》并非没有创新之处,开场的大反派劫持科学家的打斗戏火星四射,冲击力很强;悉尼歌剧院的打斗戏也突出了成龙小快灵的特点,只是片尾的大决战处理得虎头蛇尾,大反派不坏金身怎么可能这么轻易被摧毁。
不过对于成龙这种自带光环和属性的巨星来说,剧本再怎么改动,也不能扭转成龙带给影迷的映前印象。
加上罗志祥又又又一次扮女人,俗套到了乏味的地步。
想想导演其实有点生不逢时,这是一部放在二十年前能大卖的电影,可惜二十年后遇见了,不止是电影已经人老珠黄,看电影的人也是薄幸薄凉了。
首先说说一个疑惑:这是科幻片呢还是警匪片呢?
打着科幻片的名头,没有看到科技元素,奇幻元素,只有魔幻的剧情进程,极力煽情却丝毫无感的父女情结和成龙出品必带的警匪交战片段。
哦好吧,这次主体换了,我大中华的民警堪堪出镜然后消失,成龙花的情面估计是很大了。
喜剧式的插科打诨想调剂好空白时段,却掩饰不住那深深地尴尬。
其次说一下智商问题, 无畏战舰的copy飞船可以先不谈,毕竟船可能有相似。
但是《终结者》《星球大战》《生化危机》《创:战纪》 《死侍》《攻壳机动队》都揉到一起,你是当我们都没看过电影吗?
还是说你想凑齐所有部件拼成百兽王闪瞎我们的眼呀?
从海报出来大家就知道是要给《终结者》带上一颗《生化危机》的心脏,这本没什么,用心写这个题材是很好的,没成想连写都没写,直接分镜头COPY,切换角色就播出来了,你们这样对得起头顶上那个叫大脑的器官吗?
再次便是硬伤问题,由于太多太硬,还是一条条列出来吧1.特效一塌糊涂,欧美和港台90年代初的视效都比这好,可见《超级学校霸王》《黑侠》《暗战》等等2..逻辑混乱,反派文明先进程度超前主角一边N多年,每次交锋却都没有科技压制,只有无比尴尬的打戏和爆炸, 结局更是一次人体炸弹爆炸就OVER了,那请问前面打来干嘛的?
非得被打的要生要死的才爆。
3. 香艳镜头横插,人妖表演,女主胸前扎针等,对剧情进展没有丝毫作用,当时情景下毫无插入必要,单单就是为了吸引宅男,拖拉时长吗?
4.衔接尴尬, 女主身上的复活细胞也实在是不明所以,成龙就倒下的时候蹭了一点点细胞,再生能力就超过了金刚狼,手臂重生的梗太无语,狼叔中个枪还需要几秒到几十秒呢,你丫一瞬间的好了,这么神奇的东西能抽取得完?
它不是应该在植入下一秒已经繁衍到女主全身的细胞中了吗????
5.至于被捧为才女的夏侯云珊,出场开始便已经是尴尬担当了,不会演戏你能不能先去报个速成班再来?
中国社会这只老机器的确在流血,那血里满满的物欲和铜臭,伤口上流的脓却是自豪和爱国。
投资4亿拍成了这样一部小品,却还大言不惭的吹嘘:中国也有了自己的科幻片。
一年几部的劣质电影,却成了高产的影视圈劳模。
偏偏还有人小丑跳梁:你们不爱国;你们知道他们有多努力吗;你们知道他做过什么吗;你们。。。。。
好吧,我不一定都知道,但从《龙的心》《快餐车》《霹雳火》一类到近年《英伦对决》《 绝地逃亡》《守护之战》等等我都有了解。
对于已经变成爱国婊和圈钱影商的成龙,我早已无话可说。
成龙老了,不在是个值得争论的话题,后期的电影也越来越依靠美女依靠特技。
成龙老了,不在是一个有些沉重的话题,因为他正在用我们熟悉的方式老去。
机器之血是典型的商业篇,太多的商业元素堆积,看到成龙大哥站在一群俊男靓女中当配角感觉心酸。
曾几何时动作片票房之王现在要靠小鲜肉拉票房。
成龙老在做电影越来越不用心了,从最开始五毛特效的一步步经典,到现在不用特效拍不出好电影的窘境。
剧本也很粗糙,懒到连常被人津津乐道的动作搞笑环节也省去了,剧情就是堆积起来的肥皂,很突兀的出现了罗志祥的这个男二号,又更突兀的喜欢上了欧阳娜娜饰演的女一号。
整体感觉除了反派挺犀利以外其他的设计都很生硬,成龙的武打也只是时隐时现,更多已经不是连环的动作抢镜而是反派妆容抢镜。
不得不承认成龙他老了,成龙老了,不在是个值得争论的话题,后期的电影也越来越依靠美女依靠特技。
成龙老了,不在是一个有些沉重的话题,因为他正在用我们熟悉的方式老去。
也许这个年龄的成龙就应该拍这样的养生武术电影,也许我们依然会进入影院都是在向自己的青春告别。
成龙你好,成龙再见。
影片一开始讲林长官的女儿西西已经身患绝症,生命垂危,医生打电话给林长官,叫他务必以最快速度赶过去见见他女儿,这也是西西的愿望,当林长官以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驾驶场面赶去医院的时候,突然接到总部打来的电话,大致说是恐怖的生化人要袭击博士的消息,让他赶快过去转移博士去安全的地方,否则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危险,这时我看到电影给到的镜头是林长官抬头看医院的招牌,他已经在医院门口了,而医院里他的女儿西西正在做心脏复苏的抢救,这时候,一边是自己唯一的女儿可能快死了,而且年纪还那么小,一边是关系社会安全的大事,在私事与公事之间如何选择的时候,这时候电影镜头给了林长官一个眼睛的特写,从他痛苦流泪的神情我已经知道,林长官选择了后者,他为了不让更多的人失去亲人,只能不顾女儿的生死,直奔保护博士的地方而去。
我能感受到他此时的痛苦之情。
年末火大,难得起了些痘痘,闹心边值班说说白天刷掉的第2015部,《机器之心》……可能因为英伦对决的缘故,对这部片子期待有些过高,结果自然就是有些失望了,好好的警匪片不拍,拍什么科幻啊,国产科幻目前就是个坑啊,变种生化人可以,但飞天战舰什么鬼啊……说实话,蛮喜欢成龙这种专注打戏的非功夫喜剧,其中经典如新警察故事,扑街如警察故事2013,本片中个人觉得成龙的打戏部分没什么问题,能够取景悉尼歌剧院也是厉害至极,但是文戏有点儿惨不忍睹了,欧阳娜娜和小猪有些脱戏,人物设定有些中二,世界观搭建超脱,脑洞太大,难免有些进水,叹气……真心希望国内导演在选择科幻题材的时候,能够稳妥一些,现在不是科技落后的八九十年代,没必要为了一些弱爆的特效,破坏故事结构,唐突,尴尬……看着成龙电影长大的我,真心盼着他好,多怕好片2017.12.27
判断一部电影是不是老套,看几分钟就够了。
一伙特警和一群坏蛋展开激烈战斗。
特警,勇敢、谨慎、全神贯注。
坏蛋头子,长得像白化病人一般,凶残、暴虐、打不死。
这样一个场景,很难让观众投入其中,感受场景里的刺激、危险、紧迫。
人们更容易跳脱于场景之外,去琢磨它的陈腐和老套。
这个场景,是成龙新片《机器之血》的开场场景。
它的确是一部通篇看不到多少新意的电影。
整部电影之后的剧情,就围绕着成龙和坏蛋头子两种势力的战斗来展开。
他们守护、争夺的标的物,是两项科研成果——机械心脏的研发方法和某种特殊基因。
坏蛋头子,欲图凭此恢复健康,成为不死身,并打造一支不死的机械战队。
成龙,则要阻止坏蛋实现它的目的。
无论是人物的形象、个性,还是矛盾的建立,这部电影都没有丝毫新意可言。
商业片在构思创意的时候,其出发点,往往是一个能立即给人带来惊奇的奇思妙想。
这个奇思妙想,常常也就是这部电影的核心剧情卖点。
估计无误的话,《机器之血》的核心剧情卖点,就是机器心脏、长生不死、基因突变。
我们无法设想,这样一个创意,是如何能在剧本策划会上通过的。
十多年前,它也许还会让人眼前一亮。
但搁到现在,它已经不具备一丁点让人产生惊奇的可能性。
《机器之血》是一部跟风片,它所模仿的榜样,也许是2002年的《生化危机》。
也有可能是1987年《机械战警》。
不管是「生化风」还是「机械风」,都过时了。
想来,一部商业片的创意,并不总是能充分地以市场为导向。
它必然会受到主创人员自身口味的影响。
有时候,这种影响是根本、全面的。
成龙的口味,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类型热潮中造就的。
因无法总是与时俱进,这口味留了下来,成了他的个性。
我们几乎可以将《机器之血》视为一部作者电影。
它的作者印记,由一整套的元素构成——跨国际的演员阵容、城市地标上的惊险打斗、粗暴的对立关系、刻板的角色形象。
乃至,它的陈腐,它的过时,它借用的寡淡的美学风格。
这些元素,以前属于热潮,现在,只属于成龙。
当然,这么说有些夸张了。
在全球银幕上,仍然有几个系列片在不断复制上述元素,并保持着强劲的票房号召力。
如《变形金刚》、《速度与激情》。
区别在于,它们的故事本身就构成品牌,而成龙电影的品牌,只有成龙自己。
他电影中的故事,绝大部分,不足以催生出一个系列。
不过,这位动作巨星似乎也不需要那样的故事,有他在,就够了。
汽车人在长城上打斗,可以将观众吸引进影院。
成龙在悉尼歌剧院的蛋壳上跟人交手,同样足以吊起观众的胃口。
如此说来,机器心脏的创意是不是够巧妙,或者也没有那么重要。
放眼全球,成龙是唯一一个继承了巴斯特·基顿衣钵的人。
他像基顿一样,充分利用身边的环境、道具,为观众奉献着极具个性的惊险动作奇观。
这些动作,不倚赖特效,其个性,在《变形金刚》和《速度与激情》中则完全看不到。
电影的一个重要场景,如上所说,发生在悉尼歌剧院,包括内景和外景。
该场景围绕着反派绑架成龙女儿和成龙的营救展开。
毫无疑问,这段剧情之所以设置在此处,主要是为了让成龙施展拳脚。
单就剧情来说,它完全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地方。
如此的设置,则不仅让打斗有了新鲜感,也为歌剧院这个地标,重新赋予了活力。
它让我们重新回到了电影刚发明的时代。
那个时候,电影是和马戏、杂耍、魔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这部电影整体上被单调的「生化风」和银色金属质感笼罩,但偶尔,也会从其中跳出来。
比如,成龙女儿长大后的第一次亮相,就突然将我们拉入了青春校园片的世界。
这虽然不能算作创新,但对比影片大部分时间的乏味,倒也能给人一种挺舒服的观感。
该段落整体上的鲜活,完全出自于欧阳娜娜一个人的贡献。
说实话,涉及欧阳娜娜的对手戏,设计、演绎得并不出彩。
很多时候,说它们糟糕也不为过。
然而,这位姑娘的青春、纯美、靓丽,却牢牢吸引住了我们的目光。
我们瞬间就信服了成龙对她的牵心挂肚。
哪怕,电影并没有对父女关系进行过多交代。
如果说这部电影的剧情通篇都是陈词滥调,那至少在两个点上,它做得还算不错。
其一,它将反派欲图抢夺的科研成果,与欧阳娜娜饰演的成龙女儿捆绑在了一起。
她是特殊基因的唯一携带者,反派如果成功,欧阳娜娜就得死。
父女情深,成龙与反派进行死磕,如此有了充分、强大的心理动机。
其二,它很吝啬,扣押了很多重要信息,每次只告诉我们一点点。
其实,电影的结局跟它的开场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成龙跟反派大BOSS的对决。
但,我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战斗、反派究竟在抢夺什么、欧阳娜娜又为什么那么重要。
正是悬念,使我们保持耐心,一直看到这部电影的最后。
可惜的是,观众付出的耐心,并没有获得与这付出相称的回报。
这些悬念就像花哨的促销手段,把一款没有多大用处的滞销品,连哄带骗地塞到我们手上。
① 早上看了眼口碑,打算等下载,但一想,最近几年的成龙电影都是影院看的,加上大望路这儿新开了家影院,于是散步过去看了场。
② 看到三分之一,就大概明白口碑不佳的原因了:它既不是《功夫瑜伽》那样的合家欢谐趣动作,也不是《英伦对决》那样严肃冷酷的写实片,又要全军覆没的悲壮,又要插科打诨无厘头,难怪两种目标观众都不待见呢。
③ 当然,大多数人吐槽的点在于科幻元素瞎混,以及飞船连个监控都没有之类的超级硬伤。
放在十年前,这设定还是过得去的,但这几年大家看多了细节扎实的硬科幻,审美上去了,于是槽点暴增,也倒逼着国产导演严于律己,接轨国际。
④ 我这看港片长大的一代,小时候观摩过许多粗制滥造的港产科幻,对山寨货接受度要高一点,但即便是我,也对这终结不像者、攻壳不像机动队、死侍看了都想打人的胡来有点难忍,可想而知普通观众有多尴尬。
⑤ 所以最精彩的是开头15分钟街头枪战,科幻元素还比较弱,偏于警匪氛围,双方惨重的伤亡和子弹像撕纸片一样击穿车门的特写,冲击力强劲,老迈的成龙滑行在泥水里开枪也非常带感,只可惜这份硬派质感没能维持下去。
⑥ 成龙依然打得拼,悉尼歌剧院一场依稀有20年前《我是谁》的风范。
但整体风格不是很成龙,没有借助身边道具以小搏大的经典设计,只是靠场面调度和惊险跳跃。
我的偶像徐浩峰老师曾经预言“成龙70岁也能演动作英雄”,现在看来很精准。
⑦ 整个片的卡司倒是非常成龙:一个深情的动作硬汉,一个中二不省心的女儿,一个关系暧昧的年轻女同事,一个负责抖包袱的晚辈男二,还有出口成脏的男老外和身材好表情少的女老外,齐活。
⑧ 罗志祥是有喜剧天赋的,颜也好吃,但他的搞笑方式更适合周星驰电影,我还是喜欢成龙电影的包袱由成龙亲自来抖。
欧阳娜娜本色内敛,好歹没有竞走十年的蚂蚁来捣乱。
⑨最后,“巫术就是高阶科学”的描写,非常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你终于不开日系车啦
这是一部伪科幻片。故事不够完整,很多地方都有硬伤。老成龙负责打,小猪负责搞搞笑。全片亮点是成龙登上了悉尼歌剧院,让我想起新警察故事登顶香港会展中心。除了悉尼,另一个取景地居然是台湾,我还以为是新加坡之类的。
看评分和票房真的有点吃惊,赶着快下映前看了,很好看,罗志祥很好笑,欧阳娜娜演的也很好,绝没有尴尬,最重要的有看到成龙的打戏了,这种题材国内还挺少的,唯一有点像的就是今年的逆时营救,我觉得比逆时好看的多
成龙今年拍了两部非成龙电影。一部近年最佳,一部,唔…用假洋气来形容可能更贴切,朱碧石和欧阳娜娜二位都有毒。建议以后远离演艺圈,不匹配。
烂尾。欧阳娜娜被抽了一半的血已经奄奄一息,然后看到她爸被打爆了表示十分痛心,一下子冲破了子弹都打不破的玻璃,一脚踢飞了boss,接着罗志祥莫名其妙掉队就被火吞了,然后欧阳娜娜跟她后妈叠在一起降落,成龙被断的手以一种让人震惊的速度生长顺便
成龙大哥这么大岁数了还是这么强悍,如果有一天成龙也像李一样离开,中国的电影也会受到相当大的打击吧!就本片而言,成龙大哥又拖起来好多年轻一辈,带领成长,成龙大哥也宝刀未老,悉尼歌剧院的楼顶跳楼,还得是龙叔。
现在的人看电影的需求已经不知所谓,不知所需,不知所求了。这片子只有5.1分?那战狼能到8/9分? 算了,豆瓣也不是以前的豆瓣
打的好卖力,有点心疼成龙一把年纪还要卖命!感谢这部戏让我对悉尼歌剧院有了新的认识!😂小猪在这部戏是一个BUG,无论如何死不去的存在,哈哈,就是来搞笑的,哈哈哈,喜欢他。要是这部戏能不要欧阳娜娜的话绝对给五星!
片子还不错,成龙跟上了这个时代,对比姜文却没跟上这个时代。一把年纪了还冲在第一线,值得敬佩,虽然不是太主流。故事题材不错,逻辑中有硬伤,结构可以,画面震撼优美(虽然是传统套路),主角演技都一般(和过去比有提升)
这部电影和《英伦对决》虽说都是父爱但相对来说会更成熟一些,电影中“小猪”罗志祥继承了成龙的喜剧风格,不过台湾腔还是太重,虽然“小猪”的“路子很宽”但估计要配音😊😊😊其次就是不得不说成龙老了,动作和节奏有些力不从心。最后就是欧阳娜娜的表现挺出色的看的出扩展空间很大,路转粉了。
除了动作设计外其余无一环节是专业的,宣传物料也完全骗人,忘记带3d眼镜进去了发现跟本不影响观看,剧情一句话总结就是:爸已经走十几年啦!
感人的地方我笑了。年龄越大越能看出破绽 演员可以选点不是那么花瓶的 就还好
把《英伦对决》积下的口碑又败光了,打着科幻旗号卖成龙几十年不变的功夫喜剧,除了很拼没别的了,故事莫名其妙不伦不类,主创那套做个飞船就是科幻的思路幼稚可笑,太违和了好吗!至少把概念先讲明白吧?别急着用动作戏搪塞啊,为啥换血就会有别人的记忆?还有成龙出品全是假3D真是够了!!2/10
本来只有成龙一人演技差,但专为房祖名定制的剧本加新认的闺女还能玩出点花样。可惜导演过于自大,控制欲旺盛导致全体团队施展不开,每个方面都成了短板。
爆破再爆破,成龙大战生化人,后者将像个不死之身,然而南希比之更甚,当成龙的手臂瞬间长出时,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如此设定的无底洞了,况且李森动机不明,可以想见编导撒了个大网,想捞几条大鱼,成龙还要这样打,打到几时休?
一个典型的轻科幻B级片剧本,但在成龙大哥加持下升格成一部大片。这也是他年过60后最接近从前搏命风格的一次,并成功打卡了悉尼歌剧院。从影片完成度也能看到张立嘉导演很强的控场能力。
成龙现在强上动作片,彻底走到了成龙电影的反面,跳拍,替身,蒙太奇,电脑合成也就罢了,居然用了戴面罩替身这种三流伎俩。科幻只是个包装,造型抄创战纪,但led条都不亮,第一场大战双方武力悬殊,跳拍就好像星球大战和警察故事混剪,没有统一世界观,这种硬伤遍布全片,剧情更不用吐槽了
一颗星给罗志祥的假奶,一颗星给悉尼歌剧院,另外加颗星给Jackie Chan的敬业。整个剧情都很好猜。欧阳娜娜把女主演得感觉无论谁都能演。一开始看那个Susan一直以为是脸僵着的杨紫……没必要酷的地方搞得很魔幻,需要认真搞的特效搞得很假……钱多也要花对地方8!
豆瓣分数虚高,很符合预期,非常稳的大烂片!比《功夫瑜伽》《铁道飞虎》之流好那么一丢丢,稳居龙叔烂片前三。糟烂的文戏,廉价到辣眼的科幻感,就连标志性的龙式动作戏也走过场糊弄观众。认真看完全片,几乎没有找到一处值得说的点,也是没谁了。成龙也在慢慢透支他的号召力,快到头了吧…悲哀。
扯两句基因就是科幻了么?掰两句生化就很屌么?滑个悉尼歌剧院就是成龙么?瞎编个故事就是电影么?太糙了,Low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