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这部戏,满满的后宫争斗大戏,说说最直观的印象吧!
1.剧情,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汉宫飞燕的故事倒是知道的人很多,王政君却没多少人知道。
这个一度母仪天下的女子,却没有生出一个合格的皇帝,最后被外戚王莽把大汉朝的姓氏都改了,从此西汉灭亡了。
这里的故事并未叙述到这里,在汉成帝刘骜驾崩之后,剧情嘎然而止,结尾仓促得让人意外,虽然此剧前面的曲折和精彩争斗确实蛮吸引眼球,却任然抹不去此一大败笔。
2.服装道具还是不错的,还原了当时的感觉并有创新。
值得赞!
3.演员的表演方面:袁立演出了王政君的气场,少了那么点柔情,总体不错。
佟丽娅饰演的赵飞燕很惊艳,她的古装扮相还是美美的,但是演技差了点火候。
郭珍霓虽然扮相一般,到时把赵合德那股狐媚劲演出来了。
其他男演员印象真的不太深了,毕竟是大女主戏。
1. 然而突如其来巨大的幸运也往往预示着无边的沉重。
2. 凶煞之人,要疏之导之。
3. 我能把阿娥送到骜儿身边,却不能把她塞进骜儿心里。
4. 我宁愿做她的棋子而不是你的。
5. 你以为掩耳盗铃事情就会过去么,那些对你江山虎视眈眈的人会放过任何一个攻击你的机会么?
6. 一半是能接近你的喜悦,另一半是被你抛弃的悲伤。
7. 暗通款曲。
8. 能力不足可以培养,才疏学浅可以学习,头脑不那么灵光可以派鲜明的大臣辅佐他。
全文3393字我现在很生气,因为我刚刚重刷了一遍电视剧《母仪天下》,袁立、佟丽娅、郭珍霓等人演的那一部。
我是真的……恨啊!
上一次看这电视剧是在八个月之前,当时就很想为王政君这个角色写点什么,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角度,或者说契机(其实就是懒),直到我读了《非暴力沟通》(by马歇尔·卢森堡)这本书,我要的契机终于来了。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脑子里一直浮现出电视剧里王政君那张端庄沉稳的脸,我就知道我现在非得为她动动笔不可了。
于是读完这本书,我第一时间重新看了这部电视剧,虽然是两倍速地刷,也花了我一个星期的时间。
这一次看这部剧和上次看的感觉还是挺不一样的。
上一次是冲着飞燕合德看的,看完后心情很沉重;这一次看完则是生气多过沉重,我气电视剧里王政君的软弱无能,气她凭欧气抽到一手的好牌,却凭本事打得稀烂;上一次我讨厌傅瑶这个角色的自私阴狠;这一次我却发现,王政君和傅瑶其实是很相似的人,她们俩终其一生都在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区别在于傅瑶是自知的,而王政君至始至终都觉得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正确,且无可奈何的。
《非暴力沟通》里提到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不要推卸责任,而是要以“我选择做什么”,来替代“我不得不做什么”,讲到这里,终于顺利和《非暴力沟通》扯上关系,电视剧里王政君悲剧的一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会沟通所导致的。
所以全剧都透露着一股有口难言的憋屈感。
神奇的是你不管站正派还是反派,这股憋屈感始终都在,站正派王政君吧,一辈子虽然身份尊贵,但丈夫不疼儿子不爱的,一辈子没有正经享受过天伦之乐,还处处被对手傅瑶算计;站反派傅瑶吧,虽然丈夫疼爱儿子孝顺,但一步落后处处落后,想要挤掉王政君的愿望到老到死都没有完成。
这部剧里没有一个人是畅快的。
嗯……,也不是完全没有,我吃货阿媛就挺快乐,唯一快乐的人。
历史上的王政君身居后位61年,凭着惊人的好运在史书上留了个名,时人对其的评论最多的,归总归总也就是“妇人之仁”四个字。
今天我们不谈历史上的王政君,只谈电视剧里的那一个,电视剧的经纬脉络虽然摘取自历史记载,但为了剧情需要,难免对细节做了诸多修改和演绎,为避免误会和争议,还是特地说明一下。
文章写到这里,其实我已经冷静下来了,随着情绪一起离开的,还有脑子里所有的语句。
我突然不知道怎么来写她了。
我讨厌王政君吗?
不讨厌,我甚至有点喜欢她。
就因为到底还是喜欢的,才会对发生在她身上的悲剧那么耿耿于怀,才会为她的这一生而感到深深的遗憾。
根据电视剧的剧情,政君的这一生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家人子阶段,性格内敛沉稳,心思单纯。
第二,太子妃阶段,带着美好的期盼嫁给太子,婚后却倍受丈夫刘奭冷落。
第三,皇后及太后阶段,对丈夫已经没有任何期盼,所有心思都在儿子刘骜身上,偏偏把个儿子养成了仇人一般的存在。
而造成她这一生悲剧的源头,甚至早在她未入永巷之先就已经写定,她生在一个无法表达自己的家庭里。
父亲王禁宠妾辱妻,对母亲李氏毫无尊重,不仅肆意打骂,最后还将她休了,政君因为替母亲出了一回气,被父亲吊起来折磨。
历史上政君父母离异实是因为母亲嫉妒父亲宠爱姬妾,主动离婚。
但这个修改私以为改得不错,要不然我实在无法理解,一个如此有个性的母亲,为什么会养成政君这种锯嘴葫芦一样的性格。
童年的经历,和母亲面对折辱时所表现出来的坚韧隐忍,在后来内化成了政君性格的一部分。
她曾经在暴室里被虐待得不成人样,但依旧坚强的活了下来,这和母亲留给她的那份坚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神志不清时,她对前来救她的萧育说:“我第一次听到你的箫声,就很喜欢你,可是,我不能说。
因为我从小就不能说真话。
”就是这句话让我第一次为政君感到心酸,她塑造了一个完美无缺的自己,大气、沉稳、没有太多的情绪起伏,然后把最真实的自己,会有情绪,有脾气的那个自己给关起来了。
她有一种情感上的习得性无助,认为没有任何人可以同她分享内心的痛苦,所有难过都只能一个人消化。
我都没有办法想象,这样的生活,得有多么苦闷。
《非暴力沟通》中提过,一个人无法表达自己的需要,是十分痛苦的。
佛教说人生八苦之一是求而不得,但连求都不能求,是不是就要更苦得多。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事实、表达感受(包括体会别人的感受)、弄清导致这个感受的需求是什么(包括理解别人的需求)、提出具体请求。
以及附加的倾听、表达感激、示弱、请求帮助这些技能点,除了观察,剩下的政君一个都做不到。
如果说家人子阶段傅瑶的借刀杀人是有心算无心,政君人微言轻,又没有半点证据,只能隐忍;作为太子妃,不得太子刘奭的欢心是因为刘奭根本不喜欢她这种端庄大气款的,而是喜欢磨人小妖精型的女人,实在改不了自己的性格去迎合的话;那作为一个母亲被儿子所疏远,就真的有政君不善于沟通的原因在里面了。
骜儿厌学,政君的反应是责骂,并没有了解骜儿的感受——老先生讲课太死板无聊,和骜儿真正的需要——想要学习一些自己更加感兴趣的东西;骜儿犯了错害怕受罚,政君的反应是拿亲情压他,“你执意不跟我回去,就让天下人都耻笑为娘好了。
”而没有体会骜儿真正的感受——害怕,想要逃避惩罚;刘骜爱上宫女银欢,政君的反应是暗地里调走银欢,让傅瑶有机可乘,又在银欢怀孕时送她出去,傅瑶派人去追的时候马车翻车,银欢意外死亡。
刘骜和政君母子关系进一步恶化,政君又在这时候强塞了许娥给刘骜做太子妃,从头到尾没有和刘骜有过半点商量,甚至请了圣旨,拿皇帝的旨意来压制刘骜的愤怒;往后种种无一不是这样,政君为刘骜步步为营,处处精心,但处处都没有问过刘骜自己的意思,只是以自己认为好的方式来安排刘骜的整个生活,把刘骜保护成了大龄熊孩子,保护得叛逆无比,也愚蠢无比。
如果母子之间事事都能有商有量,关系断不会恶化到这步田地。
刘骜直到要死都不知道政君到底为他付出了多少,不知道政君要的只是一个能体贴自己心意的儿子;政君也直到最后都不知道,从小刘骜要的不过是政君承认自己也是个有能力的孩子。
政君一直说自己别无选择,其实不是,她觉得自己没有选择,是因为她这么多年来在情感上一直是一个人孤军奋战,过得如履薄冰。
对刘骜多表达自己的爱就会把儿子惯坏吗?
让刘骜知道自己生活在怎样危险的环境里就会把孩子吓坏吗?
让皇帝知道自己是因为羡慕他曾经对司马良娣的温柔,也渴望的到这样的呵护才愿意嫁给他的会很丢脸吗?
都不会啊。
政君是自己把自己逼到了绝路上,逼到了身边空无一人的地步。
如果能有机会穿越到电视剧里的世界,我还真挺想把《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带进去给她念念的,至少告诉她其实不需要隐藏自己的感受到这个地步;有些需要是可以正当表达的;你儿子很聪明,只是顽皮一些懒得学,没有必要把一个活泼的小太子保护成温室里半点风雨都没经历过的小花朵;你真的没有那么多的不得不做;你丈夫跟你谈感受的时候你听着就好了,他不需要你这时候给他讲大道理;你可以在丈夫和儿子面前示弱;多听听你自己心里的感受,对自己诚实一点,你不需要这么完美啊!
末了不免要长叹一声。
终归也只能是想想,很多东西知道了不代表能做到,就算我真的有机会跟电视剧里的政君说以上那些话,那从听到,到真的掌握了书中所介绍的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又要花多长时间呢?
反正书我看完了,方法说实话我也没掌握,理论还是能掰扯几句,轮到真的要沟通完全做不到。
人生很长,有时候我真的会相信存在宿命这一说。
就比如很多人逃离了一辈子的原生家庭,最终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从自己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一句话里,发现兜兜转转,原来始终都没能摆脱。
那能怎么办呢?
好好和自己沟通一下,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真实需求,最终,放过自己吧。
和自己沟通也是非暴力沟通很重要的一课,却很容易被大家忽略。
真诚推荐《非暴力沟通》这本书。
我自己在与家人的沟通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跟政君和刘骜的关系有些像,但没有紧张道这个地步。
我很希望我妈妈能够承认我这个女儿是优秀的,而不是在我要留在外面打拼的时候告诉我你不行的,快点回来;我很希望我妈妈能够理解我的焦虑,而不是在我抗拒她所安排的相亲的时候指责我不懂事。
沟通是人生一门必修课,我却活了二十多年,才知道我之所以生气不是因为别人做了什么,而是因为我的一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才知道我还可以和自己沟通,像我一向倾听别人自己那样来倾听自己。
就像前文所说,看了书可能也未必就能马上对自己的行为作出什么立竿见影的影响,但在心里种下了这个种子之后,我相信总有一天是会有收获的。
终于看完了,终于要反击了,唉后面真是太气太压抑了。
大概是小学三年级那时候去朋友家玩都在放这个剧,零零散散的看了一些,那时候只觉得里面得服饰都好美,印象最深刻的是赵合德和傅瑶,赵合德的美和媚,傅瑶的恶毒。
那时候也没太看懂,但是一提起古装剧,一定会想起这个剧。
这里面的每一个女子出场的时间或长或短,但每一个都很惊艳很有记忆点。
王政君的大气隐忍;傅瑶的狠毒和对欲望的执念;冯媛心直口快大大咧咧,对心爱的人却舍命相护;王昭君的温婉和与世无争,却又心系家国;李元儿和她姑姑李美人一样含冤却也要有尊严地死去。
公孙夫人的慈爱公正理性,她陪伴了几代的皇后;司马良娣死前想用吻封住太子的心;太子和初恋银欢的眉目传情,银欢的可爱公主切;许娥的酒窝以及她的温婉之美;班婕妤的知性和过人才识;赵飞燕的轻盈起舞;赵合德的绝媚。
这个剧告诉我们不可以轻易相信和依赖主动给自己好处的人,这样的人必有所图。
不可以用歪门邪道来解决问题,一旦做了第一步,后面每一步都要为前面的填坑,坑却会越来越大。
还有,人真是巨大矛盾的结合体啊。
本剧的宫斗好像几乎都由傅瑶一人撑起,她一生都在为自己的欲望而奋斗,真的很执着了。
好像没有她永巷几乎是个和平家园了,那也就不需要有这些故事了。
看到最后我还是不太明白合德,她怎么可以做到那么狠心,她对姐姐对刘骜到底是什么情感。
剧里的刘骜虽然花心但是很多细节又体现出他骨子里很温柔且对爱的人不惜一切的一面:初恋时银欢落水马上跳水救她;银欢去世后许娥与他在火堆旁的那一次聊天可以看出他对许娥的愧疚;合德更是不用说,就连掐死孩子都替她挡罪,还有死前还不忘给合德盖好被子。
他一生也挺惨的,可在宫里谁不惨呢。
其实到最后也没有真正的赢家和输家。
欲望使人进步,可人啊千万不可以被欲望操纵。
知足常乐,不走歪门邪道,更不要相信天上掉下的馅饼。
从《母仪天下》看教子有方《母仪天下》正在热播,一向不爱看大陆剧的我,因为很喜欢袁立,也随了大流。
“母仪天下”应该就是讲袁立演的王政君,而永巷真活脱脱一个你死我活的斗兽场!
不过,当我看完全集,最大的感触居然是“母”,为人母者,责任重大!
在《母仪天下》一剧里,不论如何美化历史上实际不怎么样的皇后王政君,但就她作为母亲来说,绝对不比被丑化的傅瑶好。
--说起来,我也是袁立的fans,这里不是冲立立说的,实在是剧情角色就安排成这样……王政君一直是个坚强隐忍的女人,对于儿子,从怀在肚子里拼命保护,到大些许时的望子成龙严加管教,她真是付出了许多。
可是,她的付出却最终导致儿子极端的逆反,因为他认为自己身边的人都是母亲安排的,自己做什么不做什么也都要听母亲的,物极必反,最终,他什么都和母亲唱反调,甚至发展到连掐死自己儿子的赵合德也包庇,最终死在赵合德的床上。
如果当时刘骜真的不知道合德掐死的是自己的亲生骨肉,还可以理解,可是,正像傅瑶所说,虎毒不食子,刘骜却是明知那真是自己的儿子的啊(他临死时也忏悔过)。
刘骜发展到这一步,凭心而论,主要的过错还是在他母亲对他的教育,记得剧中前一任老皇太后就和王政君说过,现在有你来喂我吃药,以后会有人喂你吃药吗?
这样对你的儿子,将来只怕……反观傅瑶,虽然她的儿子刘康也不愿听她的,可那也只能说是傅太后实在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得太淳朴,太善良,对君王的忠诚让他听从皇帝的任何安排,对兄弟的真情让他十分信赖自己的哥哥(甚至连对女人的喜好和一见钟情,也与哥哥刘骜几乎一样,先是银欢后是飞燕),对爱情的忠贞让他爱银欢而为银欢所爱放弃银欢,爱飞燕而为飞燕性命托付刘骜,至于对母亲,刘康也是十分孝顺的,所以即使不能赞同母亲的做法,但也每每妥协,最终成就自己悲剧的一生。
不过,无论如何悲剧,盖棺定论的说,他比他哥哥受到的教育要成功得多。
再说傅瑶对她孙子的教育,就更加好了,可能是在儿子那里吃一堑长一智,对孙子爱教有加,既为他生病而担心伤心,又为他学会走路不过分欣喜。
在看到儿媳为孙子能够走路高兴夸耀的那一刻,傅瑶很平静的说,只不过是小孩子到这么大都该学走路了,这很正常。
虽然对于傅瑶教育孙子,影片表现不多,但结合后来她的孙子真成了才德兼备之材看来,傅瑶肯定是恩威并施地很成功地教育了孙子。
--这里撇开历史上的汉哀帝的真实形象,只就本剧来说。
从《母仪天下》看教子有方,我不得不说,傅瑶做得比较成功,而王政君做得很糟糕。
仔细分析一下,王政君更贴近现实中最常见的父母,尤其是独生子女的父母。
★首先,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倾注了自己对生活对未来全部的期望,以至于子女在过重的背负重压下举步维艰,以至于子女的精神世界压抑而空虚。
在本剧中,争夺帝位历来都是后宫有子嗣的女人要努力去做的。
王政君为了儿子能做皇帝,不惜严加管教,并且缺乏情感上的真挚交流和沟通,以至于最后被儿子所抵触。
在教育中,子女一旦对父母关上了交流的大门,父母以后想再进入子女的心就难了。
记得剧中在儿子已经做上皇帝多时,王政君曾告诉儿子获得皇位有多么不易以及自己对他曾经的保护,儿子却问她“你从来都没有告诉过我,我为什么从来都不知道这些。
”教育中常说要换位思考,不过孩子毕竟还小,他怎能主动地去理解父母的心意,更多的要靠父母主动地和孩子交流,平等地引导孩子换到父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就是常说的沟通。
其实很多孩子都知道父母是为自己好,可是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想的做的就不对,哪里有不好,如果这时父母不是粗暴地否定,而是分析告知,达到共识,这样不是比“我跟你说,这样不可以,那样不可以”要好得多吗?
★第二,只重视孩子学业事业的教育,不重视他们情感的需求。
刘骜死前,王政君抱着他,刘骜就说,母亲只在他很小的时候才这样抱过他,而他却经常幻想母亲能这样多抱抱他。
不能不说,王政君在教育儿子时,只注重单方面的要求,却忽视了情感的交流。
记得曾读过一本关于“皮肤在呼吸”的书,书上说,皮肤也会对情感饥渴,那时的皮肤很需要抚摸,甚至很需要拥抱。
所以小婴儿在父母温柔的抚摸下很容易平静地入睡,所以情人间紧紧的拥抱常常让人感动落泪。
那么,更何况是父母和子女间呢?
现在的父母,很多天天为衣食奔波,回家只关心孩子“在学校学习如何,有没有打架,有没有犯错误,需不需要钱”,却不关心孩子情感上有什么困惑和苦恼,真的很容易让本来很爱父母的孩子与自己渐行渐远,最后遥遥不可及了。
★第三,不能过分依赖教师。
开始刘骜不好好读书,直到遇到萧育,于是王政君就期待萧育能教好她的孩子,结果却因为傅瑶的谣言导致孩子对萧老师的不信任,最后连老师都差点杀了头,孩子自然也就又回到以前不怎么样的常态了。
曾听一教师朋友说过,有的家长一来学校就骂老师,“我的孩子已经交给你了,我们也交钱了,怎么你们就教不好他?
”其实教育孩子根本不是交钱给老师管教就OK的,你父母就对着一个孩子,而教师要对一批孩子(就现在来说,多数教师要教几个班,有上百个孩子呢),而且子女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要远远超过和老师,而在学校也常常有各种意外啊。
出了问题就骂老师,这不是好的态度。
但是,如果像王政君一样,一切都依赖萧育这个好老师,这也是不行的,一旦这个好老师的形象被意外破坏,一切就不重来还要糟--因为那是摧毁了他心目中本来伟大的形象啊。
反观傅瑶,对她孙子的教育就不同,很多时候就是亲身上阵,不溺爱也不凶神恶煞,所以她孙子登基那阵很诚心地跪拜在她的脚下。
这是一种爱的表达,这是对傅瑶的成功教育的顶礼膜拜。
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
小孩子最开始就模仿自己的父母,所谓言传身教,教育从小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了。
而且人有千万种,时世无常,千变万化,如果只是依赖教师去教育孩子,还真要看孩子的造化了!
★第四,对孩子青春期教育要重视。
王政君最大的错误,我认为就是在孙夫人告诉她,太子和银欢有些不妥时,她太忽视了。
到了两人的情感越来越浓厚,最后如胶似漆时,才去和银欢说,而不是跟儿子说,直接造成了银欢的不快,间接也引起了儿子对母亲总是暗箱操作的不满,面对儿子时,王政君又没有坦诚心扉地告诉孩子这是为什么,只是简单地宣布她的决定,结果两个孩子都是表面的遵从,实际却留下了隐患。
银欢上了傅瑶的贼船,直到被害,从此王政君和儿子之间竖起一道不可逾越的厚墙。
银欢的死,王政君背了黑锅,再喊冤枉,再喊委屈,她的儿子也是不信她的了,无论曾经的用心多么良好,大错已经铸成。
记得其中王政君曾告诉儿子,如果是真的喜欢银欢,也要等帝位稳固再去扶正,但她的沟通却就此打住,以致这些话说了好像没说一样,她儿子还是不明白自己面临的凶险。
当时我在屏幕前多想跳进去替她解释啊,可惜我跳不进去。
现在很多父母也是这样,对于春期教育没有充分的认识不能真正引导孩子的青春发育,不顾孩子的身心发育,要么就不管,要管就说句“不允许”的粗暴干涉!
结果不是大错一朝铸成,就是日积月累积重难返。
这不是教育!
我看《母仪天下》时老是在想,如果,王政君能在最初就调开银欢,或者及时和儿子说明当时的情势有如何危险,和银欢和儿子坦诚地做母子的交流,或者一切都不一样,或者西汉就不会那么快即将完结。
呵呵,我自己也是把历史和电视剧搞混了啊。
也许,王政君之所以总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是因为她是皇后吧。
但是在教育儿子的问题上,她只能是个母亲!
再次重温《母仪天下》,我觉得以前的剧跟现在得剧最大的区别就是,每个角色都很丰满,都是有血有肉的。
现在很多剧,除了主角,其他人都像背景板,没有自己的血肉,完全是为了服务主角创造出来的。
《母仪天下》用现在的标签也可以定义为大女主了,但是除了贯穿全剧的王政君,其他的女性角色也都展现出了自己的性格,自己的人生,散发着自己的光。
比如同辈的傅瑶毒辣、冯媛可爱、李美人决绝、昭君大义。
晚辈的赵飞燕、赵合德现在是混剪里的热门,班婕妤,哪怕是宫女银欢、女官公孙夫人,也都能被人记住。
一部剧绝对不能只有一个主角,它是由所有角色共同搭建起来的。
记得之前在网上追过,记忆里全都是赵飞燕和赵合德两姐妹,这俩角色的颜值和演员选的太经典了,戏份也特别的精彩,特别是赵飞燕当年真是惊艳到不行,一提到这部剧,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俩角色,以至于前面上一代的故事差不多都忘光了,并且赵飞燕、赵合德两个角色在剧中还不是正面人物,但是看的就是很喜欢完全不讨厌,可能这就是美女的魅力吧,而且跟历史上也很吻合,还记得里面设定赵飞燕是比较漂亮,多才多艺会跳舞,但是性格头脑就比较傻乎乎的,而赵合德非常妩媚性感比较有风情调皮的那种,虽然外貌没有姐姐漂亮,不过头脑很拎得清,还记得她有句台词说,赵飞燕是对皇帝有十分的真心,但可能表现出来只有几分,他对皇帝有三分的真心可能表现出来的就有十分。
当时这句话真是印象太深了,我觉得这就是心机和技巧吧,就是很能装,很能演,很能表里不一。
看了这部剧才了解到历史上王政君这个人物,确实是够神奇的,好像是一生经历了七个还是八个皇帝,特别的长寿、铁打,而且自身条件也不怎么样,不受宠,但是却运气很好,福气也很好,最后生下太子当了太后之类的,也是挺神奇的一个人物,所以这部剧主角是王政君,赵氏姐妹后面很晚才出场,而且戏份也很少,但是就是特别的经典和惊艳
赵合德的名字来于野史,说她进宫那天,宫中有人说“此祸水也,灭火必矣!
”,就留下了红颜祸水的说法。
剧中刘骜先迷恋飞燕,后来爱上合德,爱到什么程度,合德想让他做的事他就一定会做,外传中说合德称天子是自己玩弄于股掌中的婴儿,近乎如此。
飞燕爱上皇上时,皇上却爱上了她的妹妹。
合德曾对飞燕说,要让一个男人爱上自己,就要让他心疼,甚至心碎。
剧中合德唯一在乎的只有姐姐飞燕,为了她二人能在宫中安稳生活她可以不惜一切。
对于刘骜,利用的成分更多,她总能用一种很理性的姿态对待皇帝,一步一步让对方听从自己的心意。
因为不爱,所以她不会像飞燕一样嫉妒心痛患得患失,而永远做出最恰当的温柔娇媚,她的若即若离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吸引皇上的地方,最得宠的妃子,也是唯一会把皇上往别人宫里赶的妃子。
刘骜在剧中就很昏庸了,然而他对合德那种痴迷的过分的宠爱,却让人有些动容。
他会为了她置后宫万千粉黛不顾,会为了补偿立飞燕为皇后来专宠合德,会为心疼她而不制裁秽乱宫闱的飞燕,会将她害死班婕妤孩子的事揽到自己身上(杀婴儿这个还是太变态了),会念及她的未来改变储君。
身为皇帝居然真的像一个普通的男人对心爱之人说着绵绵情话“一想到明天见不到你,朕就觉得暗无天日”,也会想两个人都老了的时候,老公公和老婆婆的情景,不过他们没有那么一天,虽然对天下来说可能是件好事。
刘骜到死可能都不知道合德没有那么爱他,飞燕才是把心赋予他的人,然而那又怎样?
飞燕绝美多姿纯真炽烈,他爱的还是那个妩媚的合德,还是更愿意和她在一起,情爱原不由人,他在最爱的人身边待到最后,也是幸福的了。
《母仪天下》真的是部神剧啊!
从27集以后简直可以看一万遍!
佟丽娅在里面怎么可以辣么好看!
看她哭我的心都要化了!
眼里真的有星星啊!
千言万语话成一句:刀在手杀陈狗!
姐控赵合德x皇上这条线也是甜,妖艳贱货x宠她无法无天的皇上,为了保住和宫奴通奸的赵飞燕一次又一次以死相逼求皇上保下姐姐,为了保住她们姐妹的地位合德害死皇上的孩子皇上也要维护她,甜就一个字,我要不停不停说无数次!!!
合德怼班恬怼飞燕我也觉得怎么那么可爱这么傲娇,唉,我怎么这么喜欢这朵黑心莲,比佟丽娅的赵飞燕还喜欢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不过是中规中矩的剧。
看得出来,编剧在历史方面下了功夫,人物性格大致符合历史形象;编剧也是有野心塑造血肉饱满的人物。
编剧不太会写感情戏,无论是萧育与王政君、太子与银欢,暗生情愫的戏都没有暗流涌动、暗生情愫的感觉。
王政君与傅瑶一生之敌相爱相杀的感觉也没出来,让人感觉,王一味善良隐忍,傅一味作恶,人物感情缺少层次感。
其实,王政君此人,无论是经历还是性格,作为主角都缺乏张力,所以此剧中飞燕合德的讨论度大于主角。
宫斗情节比较简单,没有特别高深复杂的阴谋,也没用一波三折的宫斗情节。
演员演技、BGM还是好的。
袁立演的不错的,这部剧也让我认识了佟丽娅,当年袁立也演过赵飞燕可是佟丽娅是我见过飞燕演的最迎合角色的,但是佟丽娅的演技一直很不咋地,这部剧不算太扯有些故事成分的添加是为了能有卖点但好歹这部剧也还是贴合史实的,比起后来的诸多不靠谱的编剧这部过得去了
佟丽娅!
丫丫的赵飞燕美得不可方物
我居然没有标记这个剧???太不科学了!女主角真的……好憋屈啊!丈夫不爱,朋友基本没有,儿子也不亲……她传奇的一生真的感觉全靠活的长……剧里的女演员都挺漂亮(ฅ>ω<*ฅ)
佟丽娅的妆容又大气又好看,两星给她。历史上的王政君没什么亮点,这剧的编剧弄个萧育还有傅瑶搞了一辈子恶俗的三角恋,都奶奶了还爱爱爱,还爱到替死……傅瑶一直比袁立老好多的样子……开头出来个白发老太太,结尾没有,没头没尾的剧,还有稀烂的配音,有几个声音简直刺耳。
没人觉得袁立演得好吗?!
半夜到这剧,越看越精神,当上太子妃之前的那段剧情让我给看哭了,真敬佩女主,生命力顽强~~~中间有剧情copy景帝周亚夫~~~女主后面怎么变成了一个毫无魅力的人,废物,没有真情流露。丈夫不爱,儿子也不喜欢,一辈子工具人一样~蛮能理解她儿子的,做母亲只会道德绑架,听见就烦……以前的演员可真牛啊感染力太强,班婕妤发现儿子被杀要去杀皇帝,却只能自杀的时候,我心都碎了,恨死皇帝了,全局班婕妤最惨,踏马的皇帝清醒着蠢,死了也别遇见地下的小许皇后和班婕妤,带着你的赵合德滚~~~剧终了,女主才想起来要反击,一孕傻三十年,丈夫不爱,儿子叛逆,报应!
佟丽娅太漂亮。。。
你们夸100遍赵合德,我还是要表白赵飞燕,虽然公知袁是主角,然而演的真是毫无亮点,因为公知袁-2星,因为佟丽娅打4星
一旦步入后宫,倾轧就开始了。女人的好与坏、悲与欢都与男人有关,这就是深宫之中的女人的可悲……漂亮且坏的女人那么多,那么有特色,唯有主角一无是处,平庸到最后。
对历史的改动过大,西汉晚期的皇权流转根本不是这样的,对那段历史最高潮的部分欲言又止,没有接续王莽的事迹。
补记小时候看过的剧
赵飞燕和赵合德挺出彩
趙合德趙飛燕的選角絕了。
编剧弱智,演员演技集体不在线。
和王政君争宠的那个女配自恃美貌的时候我满头问号,没看出来您的美貌啊
飞燕美,合德媚,此剧唯一亮点。王政君不过是运气好了点,德行也就一般,才能半点没有,哪里配得上“母仪天下”?
佟丽娅在这里超惊艳,演赵合德的演员看过好多她的剪辑,真的是媚到骨子里了,一个惊艳到骨子里,一个媚到骨子里,两个演员出现真的是超大一个亮点
为看秦怡来的,结果……选王政君这个角色就注定没法拍好看吧。。
赵飞燕很惊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