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第四届中国电影周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开幕,包括《长津湖》在内的多部中国优秀电影向伊朗观众展播。
一位来自伊朗的博主晒出了观看现场的视频,引发国内外网友热议。
视频画面显示,在电影放映前,现场响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观众全体起立注视前方,现场氛围庄严。
在随后的放映环节,观众们聚精会神地看着屏幕。
记者注意到,在伊朗上映的电影《长津湖》配音为中文,但字幕分为波斯语和中文两行。
这时候伊朗选择放映中国电影《长津湖》,对伊朗民众具有重大鼓舞作用。
这和好莱坞电影一样,是中国文化输出的方式,现在伊朗面临重大战役的风险,播放长津湖具有现实意义。
10月5日新闻,放映前听到中国国歌,伊朗人民全体起立,极度震撼,首映结束后,伊朗决心反击以色列。
【声明:单从艺术角度评析,无关史实,英雄千古,志愿军无敌】4.5分,我真的很想给国产大片一些鼓励…但当我发现耗资十几亿的作品是一部剧本都没及格的电影时,深感痛心…我觉得不应该鼓励这样的创作,于情于理都不应该。
一、群像只求广度不求深度,中国崇尚的家国情怀确实很难做反战片,但是反战思维是从个体出发最本能的反应。
但凡视角落在“伍万里”“伍千里”这样的平民英雄上,这就是绕不过的主题,本片做了一些反战的努力,但是太浅,核心依然是本着宣传目的去神化英雄…人物没有弧光,没有温度…连主角都成了工具人,那反派美军就更是全员工具人了…既没实力,更没智商,美军只会临战呕吐+咖啡加糖…大哥,反派的实力衬的是主角的实力啊,砸自己场子?
国产战争片NO.1依然是《集结号》… 雷公的死也有一点像自己作的 煽情过于刻意了 关于“冰雕连”这个事 我是万万 万万 万万没有想到会通过最后美军发现并敬礼来展现的 政宣企图还能怎么赤裸?
美军的工具人属性简直登峰造极!
你哪怕说… 在发起冲锋的时候 急性子雷公一脚踹了下没听命令的 还匍匐在地的战士 结果战士一下翻了过来 已经被冻死成冰雕了 冲击力还能作用在人物上 更直接打在观众的心上 现在这…这……这算什么??
可能也是受制于审查吧,很多东西讲得太满了,台词很硬,多一些留白会更好。
且不论这些 问 吴京饰演的“超级英雄” 他的命门是什么?
没有缺陷啊 这个主角无懈可击啊!
剧本上要命的地方太多了… 你审查做不了人物你就换个叙事手法啊!
二、张涵予的方言不行…没味道…对!
我就要单拎出来说!
三、制作拉垮 先是视效…五毛特效能不能再假一点 视效烟火的比例能不能贴近一下物理烟火 同样的炸弹炸出相差十余倍的威力 你们自己看不出来吗???
打磨了五年 前期这些时间让你们吃了!!
剪辑就完全按动作片剪 别说人物状态 情绪 动线了 就特么连人的脸都看不清… 对比之下 几场肉搏戏的长镜头还算有模有样 值得夸赞 情绪 表演的调教都挺到位的… 但我觉得这本应该是及格线 不知为什么反而成一锅臭鱼中努力挑拣出的几块好肉一声叹息…
昨晚看完了长津湖。
出来之后,老公问我怎么样,我红着眼圈说,深受震撼,深受教育。
电影场里,我的背后一直有抽泣声。
但我右边的女生估计是陪同伴来的,一直不耐烦地过一段时间刷一下手机,还在座位上左动右动,我老公左边的男人在电影后半程,一边在手机上打游戏,一边说这个电影拍的太血腥。
同一部电影不同的人看确实会有不同的感觉。
我问我老公有没有哭,我老公说他看过太多抗美援朝的资料了,已经有一定承受能力了,他说在资料里真实的战场比这里更要艰苦残酷。
他说最后的冰雕团,不是电影里展示的十几个人,是几百人,他说那时候为了拖延时间,每隔一小段路就有一只自杀团,用自己注定了的死亡,换取后方的时间,他说,尽管长津湖取得了胜利,但后来美方换了指挥官,又把中国夺回的阵地打了回去。
他说,炸弹来的时候的场景拍得很真实,就是会一下子把人的躯体炸起来血肉横飞,他说以前见美国的战争片有这样拍,现在中国也能拍出来了,很厉害。
他是,这样的电影要多多拍,比文字和口号要有力量多了。
我最受震撼的是第一场“战争戏”,我之所以给战争戏打了引号,是因为这根本没有开打,就是单方面的碾压,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屠杀。
志愿军行过乱石岗,突然遭遇敌机巡逻,志愿军只能试图通过伪装成尸体来进行掩护,这确实骗过了美军的眼睛。
但就在两架巡逻机将要飞过危险即将解除之时,飞机却又突然掉头。
当敌机掉头准备对“尸体“来个二次轰炸,当镜头推进刚入伍不久的新兵张小山的瞳孔,小山的瞳孔逐渐放大,而我的眼睛却眯地越来越紧,我从我眯紧的眼缝里看见小山所见的敌机越飞越近,却无能为力,只能感觉到越来越巨大的恐惧和只能听天由命的不甘与无奈。
然后是弹声,然后是满屏被炸起的胳膊腿等残躯,血肉模糊。
一切来的太突然,死亡来的太突然,还没有走到战场,志愿军已损失惨重。
我感觉胸膛紧紧地锁在了一起,整个身心受到强烈的震荡,而往后的所有情节都是余震。
我军严阵以待,誓要拼死一战,面部特写小镜头一个个在黑屏上铺开,攻势已拉满。
但美军飞机只是一个掉头,便带着他们所不知道不在乎的死亡与悲伤轻巧地离去了。
这场战斗太不对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没有什么语言比这场戏更能说明,我们为什么要拼了命地造飞机,发展军事国防力量。
小山走了,再没有人知道他带着的项链是什么意义,象征着青春的美好与懵懂的红围巾也再没有出现过,万里的青春在这一刻落幕。
战场上,留给青春的时间只有一瞬。
——后的都是后加的吐槽1. 这几个成名已久的导演,同样是主旋律,看看俄罗斯的《最后的前线》怎么拍的!
养尊处优,吃饭的把式都玩不转!
拍的一锅粥,小情小调,插科打诨!
真TM愧对先烈!!!
——这三导演加主演拉东北冬天山区里,能穿都穿上,在野外睡三天,再拍这片子应该能好不少!
——真格的不行,仿真也不行吗!
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
这帮人当爷当习惯了?!
没感觉了??
电影拍的就能看出挺大岁数的血性都没了——长津湖这电影,应表达的就是意志。
人的意志。
志愿军的意志。
坚不可摧,毫不动摇。
一个个战士的决心。
中国人美国人都是人。
美国人有更好的武器,更有钱。
长津湖明显不是讲战略战术上的卓越,而且这也得士兵能做的到才能体现。
两群人意志的比拼。
志愿军完胜。
先烈们体现出超越人性的精神。
这才是重点!
2.剧情混乱,头重脚轻。
战役怎么回事都没讲明白。
3.易烊千玺安排的设定就是个野小子,近似小流氓。
设定想抄国外,还抄不明白。
当年刚建国,我们志愿军有很多小战士,可不是这样子,那是保家卫国去的!
别再捧易的演技了,他演什么都是本色演出。
没什么天赋,不行就不行。
如果说努力钻研了,反正我没看出来。
受限剧本,那演的也应是顽劣而不是二楞子。
胡军的角色最出彩,演技顶起来的,但剧本设定的喜剧成分过了,在战斗中还那样就不真实了。
张涵予脸上油抹的,别装了。
骨子了不硬就别装那范,踏踏实实读史料作功课再来演我们的前线指挥。
段奕宏从士兵突击就装,一副欠揍样,但你火了可不可以研究研究角色别你个人性格抹到我们的英雄上。
战斗英雄就你演的那样子。
吴京,我和很多人看法不一样。
很简单,人家不玩虚的,来真格的,人家真去当过兵真吃过那苦。
喜不喜欢见人见志。
我个人觉得这角色演的立的住。
——就拿《最后的前线》举例,那些俄罗斯年轻演员让我看到真情实感,看眼神,是一个个真实的士兵军官。
而再看看我们这些演员,我看到的是演,是装成志愿军。
4.你妹的一整就360度旋转,还玩炮弹对撞,你当是拍复仇者联盟呢吗?!
这种电影还想玩这类花活,ztmsb!
5.除个别演员外,所有人都当成行活儿干的。
没真情实感。
这三导演一个都跑不了。
喝喝茶水,一群人捧着,侃侃就这么拍出来了。
真tm不要脸啊!
发展几十年了都不如当年黑白电影拍的好!
6.全国找些个有天分年轻人,把这电影拍了,绝对比现在这个强的多。
7.当年的仗打的那么艰苦,那么多人舍生忘死。
最后就咣咣咣轰轰轰,一热闹,拍的轻飘飘。
——好战争电影都可以不开一炮,一样拍好。
随便说个想法,志愿军从头到尾可以不放一枪,被美军按着打,就拍战士们在雪山埋伏的经历,结尾大反攻冲锋号一响黑屏。
因为最重要表现的是志愿军战士的钢铁意志。
为什么他们可以做到?
为什么他们被称为英雄?
为什么不撤退,为什么不放弃,为什么去坚持?
8.还有那特效!
花了几个亿,出来的都不如游戏特效!
假的像是十几年前的水平,钱都分了是怎么的?!
——又想到一件搞笑的事:两帮人在朝鲜打仗,竟然从头到尾没有朝鲜士兵出现。
实在是离谱。
也就是朝韩士兵连龙套都不给安排。
真的牛比,我10月1日发表的影评被无故锁定为日记,这就是豆瓣吗,这就是资本の力吗?
原文贴出如下,原评价3星,现在扣除一星。
日记我也设置了所有人可见,可以来看看之前的评论回复。
———————————————————————————— 全片时长将近三个小时,这三个小时里战斗片段又占了一半以上,场面非常炫酷,特效给得很足,武器道具方面也很考究,值得表扬,作为一部商业片,已经可以给满分了。
但作为抗美援朝题材的影片,《长津湖》不算合格。
既然这部片子选择了抗美援朝题材,那么观众(我)也会对电影本身有比较高的期待,单纯的对战斗场面的刻画是撑不起这部影片的。
首先,影片总体没有表达出志愿军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
影片中虽然也体现了美军绝对制空权和充分后勤保障方面的的优势,但几场战斗中几位主角的战斗力实在过于强悍,显得我们是在单方面屠杀美国人,而忽略了战斗的艰苦和其他战士的表现,似乎一个连队就这四五个人在杀敌,其他战士多了少了没区别。
作为主角之一的伍万里,一个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毛头小子,在两场战斗中就能杀敌12名,自己却毫发无伤,这已经是万里挑一的兵王了。
如果我们的单兵素质真的这么强,如果美国人真的这么好对付,抗美援朝为什么会打得这么艰苦?
我们的胜利不是靠几个开了挂的战狼靠着个人英雄主义打出来的,而是千千万万个纪律严明的、有着高尚理想的、战斗意志极其坚定的志愿军战士们从强敌美军的炮火下用血肉换来的。
剧情方面,本片剧情可以被认为是没有剧情,很多伏笔都没能交代清楚,人物设定也比较模糊,比如伍千里要修的房子、车站同志们拼命送上的棉衣、岸英送给伍万里的笔,等等。
这些小细节完全可以利用起来,增强感情氛围,棉衣可以体现军民鱼水情、房子可以体现来之不易的国内革命成果,岸英送的水笔可以让伍万里更加成熟。
既然在影片中出现了这些细节,甚至还有特写,那么就没有不用这些细节的道理;既然最后不用这些细节,那么完全可以不交代这些细节。
交代了细节却不利用,把观众(我)的思维一直吊着吊到了片尾也没能放下来。
伍万里这个毛头小子到最后也没能完成蜕变式的成长,或者说影片没交代清楚,这个角色安排进来甚至显得有些多余。
战斗场景很真实,很有代入感,但其中也有一些小瑕疵。
第一场战斗中,我方抢占制高点进行火力压制的只有平河一个人,如果他牺牲了怎么办,制高点就不要了吗?
起码给他派个弹药手吧?
这么明显的制高点,这么有利的射击位置,美军居然没有提前抢占,姑且算是美军轻敌了。
影片中几次战斗都围绕着村庄展开,双方都借用村庄屋舍来作为掩体,但在子弹面前,朝鲜农村土墙和豆腐的区别不算太大,起不到掩体的效果,这部分应该多出现一些沙袋掩体。
片中也很少出现机枪的点射压制,自动武器出现的大部分镜头都是在扫射,在正常交战距离下,扫射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会暴露自己的位置。
为了艺术效果,这些瑕疵都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影片的最后,志愿军冲锋场景毫不意外地被拍成了人海,这点我很难理解,难道在电影里除了人海就没有别的方法表现冲锋的气势了吗?
总而言之,《长津湖》和《战狼》系列很类似,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商业片,但完全不是一部好的抗美援朝题材影片。
单纯喜欢战争场面,想体验战斗激情的观众可以放心观看。
至于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对影片立意有一定期待的观众,就不要去浪费票钱了。
被锁定为日记的影评
作为一个真正的战争迷,看了这部电影很失望,前期对它期待太高了,看到被拍成自娱自乐的喜剧片,真的感觉到好失望,还有就是违背历史,美兵路过冰雕连既然给冰雕连敬礼,希望能尊重历史的客观事实!!!!!!!!!!!!!!!!!!!!!!!!!!!!!!!!!!!!!!!!!!!!!!!!!!!!!!!
【IMAX《长津湖》!
】一定要看一场IMAX的!
……不血腥,但战争场面宏大震撼,绝不亚于任何国内外的大片!
感谢屁股正到不行的陈凯歌导演。
我不想看那些虚头八脑的所谓“反战”。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才是真正的反战。
我们不是战争的发起方,但是,我是不怕任何方面发起的战争!
反战,不是跪下去做奴隶,也不是面对牺牲哭唧唧……反战,就是告诉你:我爱我的生命,我爱我的家人,我爱我的祖国,我想好好活着,但是你若是想凌辱我,我愿意用一切作为武器拼搏到底,用一场让你畏惧的战斗,免去你此后贼心不死的一百次!
七十年前的我们是这样,七十年后还是这样!
看《长津湖》期间,我不止一次想起我的七连:“你懂七连吗?
”“你知道七连多少次从尸山血海中爬起来,抱着战友残缺的躯体,看着那支离破碎的连旗,那些个千军万马在喊胜利在喊万岁,七连呢?
七连没有胜利。
他们只是包好战友的伤口,然后对自己说我活下来了,然后我还得打下去。
你懂当兵的这份尊严吗?
”“七连就是个人。
就站在这儿!
它比那房子还高,比那树还高。
它伤痕累累,它从来就不倒。
所以他是钢铁的意志钢铁汉。
谢谢《长津湖》,圆我七连梦!
感谢《长津湖》的教员父子线,真的真的很感动。
明天再刷一遍!
看不够!
长津湖主要有几个很大的问题,导致我对这部电影很失望1.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中极其惨烈的一场战斗,影片中完全没有看出惨烈的一面。
志愿军与美军的冲突实在是过于轻松。
我认为这种修改角度,对于志愿军烈士,反而是种不尊重。
2. 长津湖战役是东线发生的第一场战斗,通信塔战斗不可能发生,不然就达不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影片花大篇幅描述的通信塔战斗并没有史实参考。
3. 长津湖战役的围剿战历时数周,而电影拍起来仿佛只过了一个小时。
导演的侧重点让人不能理解。
4. 为什么有杨根思如此鲜活的历史原型,却要虚构一个伍千里?
讲一些虚假的故事?
并不理解5. 抛开历史真实性,叙事结构极其松散,对于整场大战役的把握太差,让人看得很迷失6. 特效,为什么爆炸的特效可以这么烂?
为什么?
和同类国产片比,烂太多了。
7. 吴京易烊千玺的角色塑造相比来讲,都是小问题了。
《长津湖》,1950年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中一次惨烈的战斗,而改编的电影。
该片也是2021年国庆的献礼电影。
2021年10月在浦江城市生活广场的华士达看完了这部电影。
故事最后两场大战的场面宏大,几场英雄英勇就义的场景也令人动容。
但是作为一部电影,毕竟由陈凯歌、徐克和林超贤拼接完成,完成度方面还是有些缺憾,故事过分以小见大,没有展现出长津湖战役的全貌,中段夜战美军信息塔的战斗,激烈有余但没有切“长津湖”的题,影片长达3个小时,却到最后一小时才真的讲到长津湖战役,似乎节奏也慢了一些。
带着小学二年级的女儿看了,她说看的腿都软了,我告诉她真实的情况比电影残酷得多。
周围有很多带着孩子看的,孩子看着看着哭得稀里哗啦。
观影结束灯光打亮,人人脸上一片肃穆,我后面的老人摘下眼镜擦泪。
我不太去影院看电影,这次就冲着长津湖三个字,我早想好不管谁拍的谁演的都要看看,不管孩子怕成什么样都要带她看一看。
其实我多虑了,孩子完全看得进去,而我是借助电影,印证我所想了解的那段历史,电影能够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历史的血肉,对我来说,已经完全值回票价,过两天打算带父母去二刷一下。
我知道这是商业片,知道片中哪些对史实所言不详、哪些所言甚详,但绝不至于才7.6的均分。
是,电影就是电影,尤其是这类商业电影,不是把对战役完整脉络的呈现、对真实的再现摆在第一位,远不如纪录片,情节、演技、特效等都有明显的套路。
但商业片不都这个德行?
宣扬主旋律、价值观的电影就不纯粹?
那珍珠港这类电影又算什么?
诸多文青能给拯救大兵瑞恩、钢锯岭、珍珠港这类一毛一样的商业战争片评出高分,却在此亮出双标,评论区百般冷嘲热讽、阴阳怪气、人身攻击,这等怪现象让人心寒!
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但描写长津湖的战役拍摄的太匮乏了 还没有一开始炸通信塔那一段精彩 感觉重点有点没抓对 最煽情的地方莫过于胡军饰演的雷爹牺牲和冻死的战士们了吧
战争场面震撼我妈,叹为观止,看完后好想哭,伍千里拿出那个记录牺牲的战士们的小本本的时候我真的哭到泪崩
挺好,前2/3很惊喜,文戏武戏都到位。没有强行反战反思,没有过于个人英雄主义,拍出了我们正义之师的精气神!但是压轴的长津湖之战反而流于程式化了,唉……
去看了点映,值得票价,三个小时看下来还好,一直战争戏容易麻痹双眼,但是也刺激。我不喜欢红海因为没有对人物的刻画,很可惜,长津湖也没有这种类似的刻画,换句话说文戏很少也就那样。另外我认为这部电影可以分为好几幕镜头,到最后的一个小时才算长津湖,我觉得结局真的潦草,可能有第二部吧。总体看下来比八佰金刚川好看,但是我不认为这只是一个三小时史诗大作该有的表现,理应能更好。
近两年从金刚川,到1950,到长津湖。这次感触最深。外公也是19岁上的现场,也会怕疼,也会调皮,也会想家。
剪辑一塌糊涂,剧本水平跟电视剧差不多,节奏方面只能把一个又一个的战斗场面像《当代奸雄》“后一分钟减去”拉节奏一样的不断推进,导致整个水平降低到了B级片水准。总体而言,只能感觉像是一部被强制要求变成史诗的水片。可惜投资了。
铺垫太长,有种头重脚轻的感觉,第一场战斗明显比第二场精彩,等了那么久的高潮,却发现没有前戏带劲。。。总得来说,战争场面拍得还行,但片子只能算合格,场面热闹,却不够走心。这么好的题材,这么英雄的故事,还是可以拍得再好一点。
林超贤所设计的部分 音乐很熟悉。不得不说林超贤对战争的把控很到位呀。
看完以后的最大感觉是,掌握制空权,发展军事非常的重要和必要性。但是,整部电影造景很假、非常失真,感觉画面饱和度过高。剧情欠缺逻辑,不该煽情的地方硬煽情,全程看完无感…
拍的太一般了,我军政治建军的灵魂根本看不到。
热血!劲爆!大手笔!
总的来说就是感觉电影没有交代清楚长津湖的战略意义,就是一味的打打打,战略目的也只是提一嘴。
大冤种
向英雄的致敬是无法用打分来衡量的,但是电影的呈现就那样那样吧。
吴京就成了主旋律担当了呗,战士们是值得纪念的,但第一场也拍的太浮夸了吧,易烊千玺原地入伍靠扔手雷就成英雄了??
和《中国医生》一样,令人敬仰的是事件或历史本身,而不是电影。
拍的太一般,这种电影还用了搞笑片的剪辑手法?
题材不错,特效也很好,但故事讲得稀烂……首先,虽然千玺弟弟演得不错,但好像删掉这个人物也不影响任何剧情;其次就是一场战役被切割得支离破碎,节奏奇怪且冗长,很容易出戏;最后想说观影体验,前排看战争镜头非常眩晕(本来运镜也很乱),以及大概三分之二的时候,就开始陆续有小孩子满场跑了……综上,看在本片烧了很多钱的份上,打及格分吧。(补充:忘说了,还有很多不合时宜的说教,战场上哪有功夫慢镜头说教啊……)
垃圾玩意
今天看了长津湖,有一句话特别触动,这一场仗我们不打,我们下一代就要打。我不说别人,就我自己,不能想象,如果现在的时代是战乱的年代,会如何?不能想,也想不出来。战士他们的想法好简单,也很实在,就是因为我的家乡会收到侵犯,得之不易的幸福会被破坏,他们毅然而然离开家乡,奔赴战场,在零下三十四十的温度下,吃着冻土豆,隐蔽在冰天雪地里一动不动,有的人冻死冻伤,甚至都没有机会正面敌人。有一幕,敌军飞机监察,他们伪装成死尸,然而敌军两人十块钱的比试,导致他们被扫射,他们受伤了也一动不动,生怕动了连累其他同志,这是多大的意志和信仰。他们都是英雄,是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