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好看哦真好看。
整部片子的最后会有一个顺序的短片帮我们理清许多连接,有清晰豁然开朗的感觉。
片子充满着欢笑。
新闻里播报印度飞船那个超级曲折的航线和成功率的时候简直笑喷人。
救世主说这是最后一次日落后,第二天信徒就说太阳又升起来了还是35度角。
帅哥厨师手托一个苹果派,临危而立,一整套干净利落的动作打光所有绑匪真是搞笑又帅气。
天才少女抱着救生圈跳海。
还有那个绑匪长得也很不错日本的特赦和中国的武侠是多少小孩心目中的神啊。
大家各有一套拯救世界的办法。
真期待2012。
伊坂幸太郎出品,必属精品
每個人所做的每件事都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其他人。
你所認為沒有意義或無意而為之的事,也許就會深深地讓別人記著,融入到生活,生命中。
我想,這就是《魚的故事》想要說明的主題吧。
一開始時,就覺得這電影的風格跟《金色夢鄉》的很像,一直在想是不是一個導演的。
但一直忍著沒有去查。
看完之後就馬上去查,開始時還是有點失落,因為在百度百科中中村義陽的作品表根本沒有《金色夢鄉》,有的只是一齣叫《宅配男與披頭四搖籃曲》,覺得名字挺好玩的,查了才發現這就是《金色夢鄉》!
還發現《金色夢鄉》和《魚的故事》不僅是同一個導演,而且還都是伊坂幸太郎的作品!
令我開心得不得不一邊大笑一邊猛拍自己的大腿。
很久都沒有這麼開心過了,或者生活就是在無聊的事情中找樂趣。
說回《魚的故事》吧。
其實一開始時我並沒有仔細看,開頭就是世界末日,有一首叫做《魚的故事》的歌,年份也有點亂。
繼續看下去突然有出現了一個懦弱的男人正在聽《魚的故事》,然後有出現一個所謂的正義使者在與劫船的歹徒在搏鬥,然後又有點回到《魚的故事》這首歌的創作故事,最後又回到現在的世界末日。
然而,最後一個鏡頭吧女孩的頭盔摘掉才恍然大悟:啊!
原來是這樣一個故事!
原來,《魚的故事》原來是一本書,被一個不懂英文的翻譯作家編輯,被唱片鋪老闆的(好像是)姑姑拿回來;然後他又簽了一隊樂隊,但發行的專輯都不太賣座,於是再解約之前最後一次錄音,樂隊的隊長由那本《魚的故事》啟發寫出了《魚的故事》;接著到一個懦弱的男人聽著這首歌是遇到了自己命中註定的女人,為了讓兒子不像自己那樣懦弱所以從小就開始鍛煉他成為正義使者;長大後在一次劫船中救了那名女高中生;那名女高中生由於這個正義使者的捨身相救而決定應該努力學習科學拯救更多的人,成為正義使者;最後她成功計算出如何能將彗星撞碎的公式,拯救了全世界。
以上就是影片最後幾分鐘的內容。
先不管導演導此片的功力如何。
拯救世界,聽起來好像很中二的樣子,但是,在這裡由於種種的巧合,造成了這樣的結果,雖不能說是完全沒有bug,但是這樣的層層推進和倒敘已經令我覺得挺有趣的了。
就像《返老還童》那樣,就是由於每一件非常微小的事的組合,所以最後車才會撞上Dasiy。
這雖然是一個悲劇,但整齣戲我覺得最有意思就是這樣巧妙的運用了“巧合”。
很記得片中的五郎在錄音時所說的“既然都不賣座,我們那麼努力地唱又有什麼意義”。
是的,很多事也許都是沒有意義,但是在時代的巨輪下,你永遠不會知道這些“沒有意義”的事會累積成怎樣的一個結果。
也許你會覺得你每日做的事根本沒有意義,但是請加油吧,你永遠不會知道沒有意義的事會帶來什麼樣的獎賞。
片头是末日来临的前期,我以为是灾难片,然后唱片成为了线索,穿越到8,90年代,几个年轻人听这个磁带带来的故事,这本音乐碟片名叫鱼的故事,巧妙的是它在结尾会有一段空白消音,伟大的音乐,伟大的消音,它影响了世界。
拯救地球这样的影片,充满正能量的,我们看到的多了并不稀奇,甚至有的觉得很浮夸,反正跟自己的生活不搭边。
于是,我们很喜欢看小人物的生活,听他们的故事,好像能够代入到自己的生活,这个电影不仅用各种小人物的描述,还有各种插叙,每个小故事看似独立却层层递进,一点都不枯燥,一直到最后那个被正义使者救过的高中女生的出现,彗星炸成了绚丽的烟花,整部电影被顶到了高潮,那些人们和故事全都串联起来,就像柯南用零碎的线索完成了破案一样的精彩,热血澎湃。
我也曾这样想过,我们现在做的某些事,即使荒诞可笑,让人捉摸不透,甚至自己也不知道在搞什么,或者是一个不被人看见的善良的小举动,或者是你现在种的一棵树,给别人的一个温暖的回应,也许这些很渺小,也并不会立刻给你带来什么丰厚的回报,但是在你看不见的以后,你的举动都会影响到未来,甚至是拯救地球而这样富有正义的电影,让我越来越坚信,人们现在做的善事会带来一大片蝴蝶效应,我们得到的福报或不幸也都事出有因,而最终你所做的都会回报在自己身上,好人一定会有好报。
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朋克乐队,在朋克精神即将爆发的前夕解散了,他们最后一首歌,最后一次录音是吉他手根据一本小说即兴创作的,小说的名字叫《鱼的故事》。
二战后,经济萧条,被生计逼上绝路的年轻人,决定靠自己的长相最后拼搏一次————幸运的混血人的脸,他搏来了一次做翻译的机会,可惜,他一点英文也不会,对《fish story》是‘吹牛’,而不是‘鱼的故事’。
收藏癖患者对朋友吹嘘,我有几张‘性手枪’出道前日本朋克乐队的卡带呢,他们乐队叫‘逆鳞’,最后一张卡带的最好的一曲叫《鱼的故事》,音乐中间有段长时间的空白,传说有人会听到女鬼嘶吼啊。
朋友中的一位,唯唯诺诺,独自一人驾车时,卡带自动播放,停止不能,歌曲中途空白处果然传来女人的尖叫,他错愕不已,下车强自镇定,竟然发现了一场强奸事件的现场,他胆小且心怯,但思及过往,打算做一次正义使者。
渡轮上遇到了劫匪,浑噩噩的死理科女学生吓到死,这时,厨师小哥说,我的爸爸一直教育我,要做正义使者,没想到从小到大的苦练竟然有机会施展,大家要谢就谢我的父亲吧,帅气的小哥以一敌众,救得众生。
2012年,巨大陨石要撞击地球,唯一的解救之路就是引爆陨石的中心,成功率0.00000000013%,众人待死时,一个浑噩噩的女科学家竟然靠自己的超强脑力拯救了地球。
一个弱小的蝴蝶扇动了翅膀,遥远的部落迎来了巨大的旋风。
电影讲述的是一群失意者的故事,故事里都是切实实的阴郁,有朋友的背叛,有为生计的欺骗,有胆小怯懦,有浑浑噩噩,有倚老卖老的可耻,最关键的还是有一个BUT,在每一个故事里都有一个倔脾气的向善者,而恰恰正是这些微弱的向善的力量透过一环又一环的事件,最终拯救了地球,电影的镜头霎时又回到那个不卖座的乐队身上,他们喝的醉呼呼,自嘲道:说不定我们的音乐还能拯救地球呢!?
哈,真是孩子气啊。
再者,MADAO是什么?
银魂的第155章名为《反面的反面的反面还是反面》,那像是废柴大叔长谷川的自传,是一场陷入落魄之境难以自拔者的自嘲,我觉得MADAO和电影气质一样是一种藏在失落里的温馨,是一种独特的、细微的力量,当他悄无声息的慢慢聚集,在失意里汇聚了这样一碗如此浓郁而香美的鸡汤,这味道真的棒极了!
也许只有大和民族有这样的能力,可以将人性中冷酷与温情之极致做到相当的程度。
这种极端在各类推理小说中便可窥一二。
伊坂的作品拿过不少推理大赏,像1996年,《悪党たちが目にしみる》,获得第13回三得利推理大赏佳作,后大幅修改后成为《天才抢匪盗转地球》(阳気なギャングが地球を回す);2000年,《奥杜邦的祈祷》斩获第5回新潮推理俱乐部奖;2004年,《死神的精确度》夺得第57回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短篇部门 。
但实话说,伊坂作品中传统推理的成分并不多,取而代之是精妙的故事架构与各种神来的伏笔。
这部《FISH STORY》也是这样一个伊坂风格天马行空的故事。
故事中,伊坂塑造的主角几乎都存在偏执的倾向,一根筋、理想主义,甚至有些木楞:个性懦弱却大胆救人的少年,睡觉错过下船就哭不停的天才少女,坚信自己肩负正义使者使命的年轻糕点师,以及一直怀揣音乐梦想却未能走红被迫解散的PUNK乐队,或许还可以包括那位不懂英文却通过翻查字典硬生生译出一整本书的冒牌翻译。
这些人的命运因各自的傻缺冲动和坚持而紧紧串联起来,最终拯救了地球(听起来真是个宏大的命题)。
伊坂就是有本事将宏大的命题分解成为平凡人的故事,既温情,又励志,还有点搞怪。
我爱这里面的每个人。
如果能有一次冲动或一种坚持,人生至少可以不那么狼狈了。
(本来想写进短评里就好,可是短评容不下这么多字,只好搬进这里。
)相对于原著来说电影的剧本算是改得面目全非,但是要领和精髓却完好的保留并且扬了长避了短,很好的体现出来。
每个故事与故事之间的联系在影片的最后用几分钟梳理清楚整个脉络。
(当然故事与故事分开自成一派,单独的个体与个体之间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这是伊坂管用的故事叙述手法。
)小说中有一些戏剧性的不足也得到了很好的填补,比如拯救世界从修补网络变成了炸彗星,这一点改得很到位,不然怎能说服读者和观众呢。
若说世界性网络漏洞与全人类的生存相比较自然是后者具有拯救的戏剧冲突以及环境,加上日本有着历史悠久的“拯救世界、拯救人类”的情节。
原著小说里黑泽先生的那个故事没有选用进去。
本来是劫机改成了劫持游轮,拜访父母回家的途中救下遇难女子改成了与朋友分开后救下,并且剧中增加了任务的鲜明个性,塑造了其本身很懦弱伴着同龄女性话语的激励作用下英雄救美。
小说中对男子与被酒下的女子后续文章没有任何文字着墨描述了。
总之影片在结构和剧情的修改上对于我这个忠于原著小说以及伊坂幸太郎的铁杆粉丝来说,细细揣摩之下还算满意的啦。
而且也不是多重空间只是多条时间线而已,森山未来不愧是练舞出身,复杂环境下的打斗以一敌十不在话下,奉献了本片最精彩的打斗。
西部未华子,让人患脸盲症,换广末凉子会更合适吧。
高良健吾只要不说话不唱歌的时候还是不变的好人形象。
最成功的是用宿命贯穿复杂的多线叙事方式,这跟《蝴蝶效应》的世界观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而且是主观和客观、科学论和宿命论上的区别。
最重要的是在一个末日和科幻的外壳下依然关注的是生活中的人与人,人与艺术的关系。
而且走的是温婉善良人性化的现实主义的电影风格。
血液无疑是在沸腾的 却仍旧是 无法冲破血管的血液 在方圆内 不得动弹的我 加诸在身上的捆带 确是没有的 不过是随蜚语而来的疑惑 不过是随疑惑而来的困顿 有如千斤压顶 不得动弹 倾心的 确不是朋克 而是即便喉咙撕裂 也要继续的沙哑 听不见女人的尖叫 只听见灵魂缠绕的咔嚓声 一点一滴 浸润 然是不会断的 就和喉咙一样 在冗长的留白里
当时我是看了洋芋片的电影版,感觉作者的作品很有趣,于是买了小说版。
打算看看洋芋片的,谁知原来是四个故事的其中一个,那当然看完剩下三个故事吧。
看到这个故事——鱼的故事。
很兴趣,很兴趣那首歌,很兴趣那个想当正义使者的人,于是看了电影版。
电影版的各种改:1、拯救世界变得严重了一点,- -!
击碎陨石2、劫船了,那个主角无敌了一点- -!
3、主唱竟然是单飞的选择,使那段独白更有张力4、这个改得最好了,就是知道《鱼的故事》的由来最后一首歌带起节奏,说明整个时间轴。。。
每次睇到最后都很有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空白那段也就五郎自述那段刚好是叙述见义勇为救女仔那段,剪接得真的超级好。
伊坂的作品除了治愈,剧情之外,我还感受到那份正义感,单纯的正义感,真的是人类骨子里该有的东西。
想到现在的社会,唉- -!
再说说我对《fish story》的听法,大家可以试试戴着耳机,尽量把音量调到最大,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这样试试,一到空白段,耳朵因为反差的感觉,你会很容易感受到身边的声音,听到声音,走路声,风声等身边的一切。。。
这是我自己的想法,伊坂幸太郎是不是想我们在空闲的时间也去关心下身边的事物吧。。。
yy别骂。。。
哈哈
鲍勃·迪伦与皮特·西格(1963)「这件乐器将会战胜仇恨。
」——皮特·西格(美国民歌之父)网易云音乐的开屏大家都很熟悉,红底白字写着「音乐的力量」,它可以说是中文互联网最广为人知的slogan之一了。
虽然作为一个产品slogan多少显得有些古怪,但它确实很有用:没有人会否定音乐具有的力量。
《20世纪少年》,浦泽直树音乐让人感动、热血、快乐,当然也可能使人陷入痛苦、忧郁,这些是每个人都经历过,再平凡不过的体验。
在幼儿教育的广告文案里,甚至会看到什么古典音乐能够开发智力,提高智商,调节血压之类的「研究成果」,且以贝多芬、莫扎特音乐的功效最佳,结论之野蛮,不由得令人想要为其流泪拍手祝贺。
可能是世界上最懂古典音乐的春田花花幼儿园小朋友们调侃归调侃,音乐能做到、影响到很多事,确实是不容置疑的。
那么,音乐能够拯救地球吗?
突然被没头没脑地问这么中二的问题,想必各位会有点不知所措。
但是,如果冷静下来想想,这个问题或许并不如它听上去的那么中二。
全球疫情大爆发的时刻,人们想到的是举办「OneWorld」线上慈善音乐会;
日本311大地震之后,人们一起唱坂本九著名的「让我们昂首向前」鼓舞士气;1969年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时刻,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音乐节,口号是:「伍德斯托克:三天的和平与音乐」。
显然,音乐蕴藏的力量远远超越了我们日常能够体会到的经验。
所以,今天要推荐的电影不仅仅是跟音乐有关而已,而且还是音乐拯救世界的故事。
《鱼的故事》这个片名来自英语 fish story,在俚语中的意思是吹牛的、夸大的故事。
据说是因为钓鱼的人总是爱夸大自己钓到的鱼的大小(这么一说改叫dick story或许更贴切)。
给作品起这样的名字,显然原作者伊坂幸太郎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讲一个合理、可信的故事。
正如国内引进的原作小说标题《一首朋克救地球》所提示的那样,这是一个不同时代的人因为一首朋克歌曲,经过各种小概率事件和蝴蝶效应,最终拯救地球免于毁灭危机的故事。
是不是听上去就非常荒诞?
事实上就确实很荒诞。
但「讲故事」的魅力从来不在于合理,好的讲述者即便你知道他\她是在胡扯,还总会忍不住想要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
《鱼的故事》很好的体现了伊坂幸太郎小说的特色:「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人物、漫画般的想象和拼图式的叙事。
电影开始的时候,出场的每个人都神神叨叨,行为也荒诞不经,不可理喻。
有的人从小就想要做「正义的伙伴」,惩恶扬善,每天在家后院练武;
阿宅可以模仿一下,搭讪小姐姐的开场白:我是正义的使者。
有的人胆小慌张,在强势的人面前说话都哆哆嗦嗦,脑门上永远急得全都是汗;还有人预言1999年地球毁灭,结果没有毁灭,被人暴打一顿。
总之,看着都不是什么正常人。
话虽如此,故事却有一种古怪的魔力,引诱着人往下看。
一直到最后所有的线索合并收起,终于要开始拯救地球了。
这时你不仅不会反感,反而会觉得有意思:一群虾兵蟹将般的人物,手忙脚乱地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拯救了地球,多神经呀!
「正义伙伴」其实还蛮厉害的《鱼的故事》包含了日式故事的两个重要特点:有趣、治愈。
日本的创作者们从来不排斥鸡汤,甚至可以说他们一直都是鸡汤的拥护者。
对他们而言,真正重要的是如何把鸡汤做得好喝,而伊坂幸太郎可以说是这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拯救地球」这种不着边际的事,在美式超级英雄的叙事里是钢铁侠们的工作,背后其实是一种强力崇拜心理。
而在这部电影里,拯救地球是一连串因为一首朋克歌曲机缘巧合联系在一起的小市民。
从这个角度说,《鱼的故事》所向往的理想主义跟超级英雄们正好相反,它是1967年「爱之夏」延续至今的小概率事件。
--更多电影推荐,请关注公众号「考剧学入门
太棒了,看得心花怒放,最后结尾简直碉堡了。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想听啥音乐就去听啥音乐。如果一个小时后就是世界末日,那就去听朋克吧。
前面的非线性叙事和人物关联做得非常好,败就败在最后一炸,太潦草【也有可能是没预算了
又萌又怪又感动。
摇滚乐拯救世界 其实可以拍的更好
其实就是个MV啦,现在很多MV剧情都比这复杂
哈哈,有趣的故事
一出蝴蝶效应的故事,最后5分钟豁然开朗的爽快奖励给坚持到结尾的盆友们:) 只觉得摇滚乐队的感觉真是太赞了
朋克拯救世界
尼玛
倘若我的孤独是一条鱼,它将会是如此巨大,如此好战,鲸鱼也无法与其比肩。倘若我的正义真的是一只鱼,这将会是如此的贪婪和傲慢,我将由海底喷发出炙热的岩浆!
很无聊,几个互相关联的小故事,每个都很无聊!直接看最后10分钟就行了
…像是贵校剧星风采大赛的明星导演拍的
中村拍的三部伊坂原作的电影都有滨田岳啊……原作去年看的来着,完全忘光了……印象不深啊……
めっちゃ感動した><。正義の味方カッケー!
很有趣的一部傻傻片 你今天又做了什么事情改变了世界 并且...这故事实在太应景了吧- - 但是 谁都没想到....末日神马的 根本不是天灾的一意孤行无法阻挡 还是人祸啊人祸吧...
连得勉强。。明显的扯蛋。。但最后整体并不讨厌
港名太贴切:一首PUNK歌救地球,类似蝴蝶效应的感觉。结构和余生皆假期类似都是几段故事拆开叙述,不同的这里有一条救地球的主线。歌词有意思带点哲学的味道(笑)但总觉得差了点味道PS:多部的演技好尴尬啊...
雖然結構不無趣味,但好拖呀⋯最後爆點其實也就那樣。一股貫穿日本戰後以降(簡化歷史脈絡)的天真、熱血想像。
太牵强了吧
已经开始有点免疫这种理想主义式的发烧了,想想还有点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