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片名时,我的内心是拒绝的。
一直认为影片命名是很高深的学问,不是一定要真切的反应电影的内容,也不需要让人一眼就明白这是什么类型的电影。
就算是商业片,也可以尽量将片名文艺化、抽象化,给人多一丝遐想。
对于动作类型的商业电影,个人觉得州长的经典大作《真实的谎言》代表了此类影片命名的最高水准。
《冷血追击》,这个生硬且耿直的片名,像极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港台地区对好莱坞电影的译名风格。
那个年代,街头巷尾的录像厅刚刚完成对热血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的使命,取而代之的是各家各户客厅电视柜里的VCD、DVD机。
音像店、租碟市场的显眼位置都是当时最火爆的港台、好莱坞枪战动作电影海报,片名基本上离不开“绝地”、“极速”、“绝命”等等诸如此类。
转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每看到这种复古风浓郁的片名都有一种被穿越的感觉。
说回影片,近些年连姆尼森大叔深陷《xx营救》系列的深渊而无法自拔。
他不辞劳苦的利用自己敏捷的身手、万能的主角光环,嫉恶如仇的铲除各国恐怖分子、黑恶势力。
对于没完没了的《营救》宇宙我也是深恶痛绝。
当看到这部作品与营救风格高度雷同的片名时,几乎就认为是换了马甲的衍生品,顿时毫无期待。
末了才发现这是一部完全不同于《营救》系列的cult片,风格上能看到一丝昆丁塔伦迪洛的影子。
暴雪、边城、复仇,很多细节都充满着黑色幽默。
每一个人物都不会显得多余,通过神情、动作、对白,被塑造得有棱有角,个性鲜明。
随着目标被逐个消灭,心中都伴随着一种释放和宣泄,仿佛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也在主人公的冷血追击下,一并干净利落的快意恩仇,实在大快人心。
观影完毕,真心期望连姆大叔能走出自己的《营救》宇宙,毕竟当年的”奥斯卡.辛德勒“是那样的光芒万丈、深入人心。
加油,大叔!
你会回来的!
我没有看过挪威版,所以看时非常新鲜,这是好事。
电影首先出现的是一句话,毒舌王尔德说的:“有些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给别人带来欢乐,而另一些人则是一离开就让别人快乐。
“大意如此。
我看到这句话就忍不住喷笑了。
这是我喜欢的调。
接着出现的画面是茫茫雪地,远处露出冷峻岩石的连绵雪山,就是这样的环境下,有一辆车孤独前行,开出一条新的路。
我这么详细地说是因为,这时的背景音乐很奇怪,非常不搭调的带着法国味的欢乐活泼一听以为故事已经完美结束或着配着暖暖炉火镜头远去的音乐。
这部影片在一开始就在告诉你,它不按常规出牌。
中年丧子,去确定尸体,很悲伤很沉重的啊,可是在推开门进去时先看到贴在门口的工作提示:放进冰柜的尸体头一定朝外。
这个细节我真的觉得超赞。
现实与现实之间出现的不接轨在这里开始,接下来,本以为从冰柜一拉就可以看到儿子,观众也大概这样认为吧,可是却需要你等待工作人员吱吱哑哑地摇着。
悲伤的情绪与镜头语言不协调地一起出现时,好像就是喜剧。
喜剧从来都不是把开心的事情说给你看的。
细想起来,可以谈的细节很多,即使像打酱油般出现的警察,也是在回应杀手说的那句,因为警察总是慢一步得到消息啊。
一部基调是仇杀、贩毒、歧视的暴力片,杀人是一个接一个,一群接一群的黑帮片,有如此多的不尴尬的笑点,我觉得作为一部商业片,它已经成功了一半。
但讲故事,如果出现了一把枪却不响,这把枪就不应该出现。
在这部电影里,我能看出导演的野心,因为他已经把他想要的那棵树的雏形画出来,像画画那样,我们一开始都会从模仿开始,我能看到昆汀与科恩的影子。
只是与他们对比,还不够利落,节奏还不够在点上,有点含糊。
它没有累积的快感,没有瞬间高潮的爆发点,兴奋拖太久不是好事,会疲软。
3.5分给电影,加0.5分给我喜欢的连姆尼森大叔,帅得来又挺拔的老人没有那么多的,要珍惜啊。
连姆大叔再次出击。
这次一上来人家就把他儿子给干死了,所以没什么要营救的了,剩下的就是报仇,干就完了。
方式也简单,找一个知情人,问谁主使的,然后干死他,接着找下一个。
无意间还挑起了当地两大原来互不相犯,却彼此虎视眈眈的贩毒集团的火拼,而警察也一如既往的来迟一步打打酱油。
爽片无疑,签定完毕。
但偏偏人家片头整了个Oscar Wilde的话,Some cuase happiness wherever they go; Others whenever they go,跟个定场诗似的,提升品味啊。
再查资料一看,原来是同一个导演翻拍了自己5年前的作品,牛啊,这是得多么爱自己才能干出来的事。
来来来,老舅出场“全场动作必须跟TM我整齐划一,嘿,2014跟我一起看Kraftidioten,2019看Cold Pursuit,2014再跟我一起看Kraftidioten,在你2019看Cold Pursuit……”不算难看,就是时间有点长。
顺便刷了一下《失踪顺序 Kraftidioten (2014)》的预告片,真是一个妈生的娃,镜头都一样。
相对2014,连姆大叔好像更符合主角的形象。
警察的戏可以像《枪火》一样,完全抹掉,说不定会更出彩。
雪景镜头不错。
骨骼碎裂之声不绝于耳,鲜血爆浆之势稀松平常,杀人不耽误聊天,爽快直接不废话。
把杀人贩毒复仇这种事表现得极为生活化,跟喝水吃饭一样平常,这就很反转。
很成功的黑色幽默——每个人都挺有性格,杀人如麻来形容一点不过分,但是一点感觉不到残酷,反而觉得这些黑帮很搞笑挺有趣。
倒显得把复仇这件事看得很凝重的连姆大叔过于严肃,容易出戏了。
出来混,生死是不太重要的事,无论是杀死他人,还是自己被杀,他们有比生死更重要的事,比如以血还血的复仇,以牙还牙的意气之争。
人生信条异常简单:你不服吗?
打到你服!
要我服?
打死我都不服!
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极为野蛮、鲁莽,却有迷之血气和野性。
9月6日,有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冷血追击》上映了。
导演汉斯·皮特·莫朗,作品三度提名金熊奖,有意思的是他还把自己的《失踪顺序》翻拍成了本片。
主演连姆·尼森,硬汉专业户。
他的作品除了《辛德勒的名单》《金赛性学教授》《傲气盖天》等佳作,近来多部营救题材(三部《飓风营救》以及《空中营救》、《通勤营救》)更使他树立了无所不能的英雄形象。
同时,本片也是连姆·尼森最后一部动作片,因为他曾经宣布不再接拍动作片,就如同他所说:“朋友们,我TM都65岁了。
”过了花甲之年还那么拼,给他点个赞,且看且珍惜吧。
那么这部片讲什么的呢?
豆瓣网友@Quester 对他的“营救宇宙”和本片进行了调侃:连姆·尼森:飞机火车地铁各种交通工具都试过了,我不知道还有啥?
导演:你开过铲雪车吗?
连姆·尼森:好吧~我每次都是救儿子女儿,这次一上来就玩没了还怎么救?
导演:你试过救别人的儿子吗,我们这次安排你救的是你仇人的儿子。
连姆·尼森:呃,可以试试~但是为什么最后弄成了个黑帮片啊?
导演:其实本来就是个黑帮仇杀片,为了您出演我们给加的戏~虽然只是猜想的对话,不过本片的内容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
连姆·尼森饰演的是一个父亲内尔森,儿子被卷入毒帮的纠纷被杀害,他就毅然开始追查和制裁害死自己儿子的人。
然而没想到,当他连续干掉大毒枭“海盗”几个手下后,“海盗”却以为是另一个毒枭“白牛”干的好事,直接干了票大的……再后来,局面一发不可收拾,牵连了众多的人员,为我们呈上了一出N种死亡方式。
全程高能,充满着黑色幽默,每死一个人都让观众很不厚道地发笑,最后的结局当然也是出乎意料,死的最后一个人和死法成为最后一个笑点。
这部影片不是没有瑕疵,前面交代起因和人物的过程就相对慢热,但这其实也成为了一个优势,就是将每一个人物都塑造得有血有肉。
他不是一部塑造个人英雄形象的电影,虽然男主内尔森执行的是复仇任务,但他仅仅是一个上台没有勇气,回家被老婆嫌弃,连杀人手法都是从侦探书上模仿的“糟老头子”。
低配复仇者飙车,留给连姆·尼森的交通工具不多了!
但“你大爷就是你大爷”,你永远想象不到就是这么一个开铲雪车的“荣誉市民”为了给儿子报仇,敢周旋于两拨贩毒团伙之间,将他们玩得团团转。
要知道他面对的匪徒并非傻子,可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亡命徒。
毒枭“海盗”的性格非常突出,冷酷无情,对下属和家人及其严格,尤其是对儿子的教育近乎变态,一周的食谱简单得可怜,但他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他就是这么长大的。
不过就算他这么硬气,也有一个能让她服服帖帖的前妻,想知道怎么抓住男人致命的弱点吗?
看看影片就知道了。
比起气氛严肃的海盗团伙,白牛一伙则显得很逗比。
同样是儿子离世,白牛和内尔森一样,面无表情,但实际恨得咬牙切齿,可惜一看到滑雪场就撒欢的场景,还是不禁让人联想到哈士奇……说好的冷血杀手呢?!
大人的圈子这么乱,别忘了还有一个天真的孩子,他的心纯洁得跟背景的雪一样。
在绑架海盗的儿子之后,内尔森的招牌技能居然将小鬼的好奇心够了起来(他对亲爸都很冷淡),俩人上演了一段温情的故事。
我当时心想:这不是斯德哥尔摩情结吗?
以往都是电影呈现这样的情节,观众来分析这个心理现象。
但是这个可爱的小鬼直接问内尔森:“你知道斯德哥尔摩情结吗?
”当时就让影厅的观众笑翻了,还有自带分析心理的小孩人质吗???
不用担心,这些精彩情节只是“冰山一角”。
在“哪吒”撑起的暑假档之后,9月几乎清一色国产片,这部进口片像是一股清流。
今年引进的《一个母亲的复仇》《无所不能》也是复仇片,基调比较压抑,但《冷血追击》就比较反套路,让人惊喜不断。
话不多说,还是得由各位亲自观影,领略连姆·尼森的硬汉魅力。
END【更多精彩】
韩国年度神作角逐奥斯卡,你真的看懂了《寄生虫》?
听了《哪吒》导演爆猛料,你就知道这部电影不火才怪……
看完连姆尼森的《冷血追击Cold Pursuit》,这把虽然是替儿子报仇,但是跳出了连姆很多这种类型的片子的套路,在冷血复仇和人间温情之间反复横跳,还有一点冷幽默。
这片通过很多幽默,消解了复仇的严肃性,消解了过往那些西部片里所谓野蛮人的高贵。
片头连姆被授予最佳镇民的荣誉是因为他开扫雪车,给基欧这个小镇带来了一条通往文明的道路。
片尾连姆和白牛开着扫雪车,一起走向文明之路。
这其实也挺能说明导演的态度的,文明是脆弱的,血亲复仇是文明之外的东西,但如果文明不能给人安慰和代偿,人必然走向原始的手段。
影片里写印第安人的部分很好玩,超多梗,什么保留区和预约,印度人和印第安人这类的谐音梗。
喜欢那些小弟挂了之后出现的字幕,最搞笑的是20块钱兄弟的死法,还有海盗那一伙人一边喝蔬菜汁一边看大姐头捏老大的蛋。
拍法也太魔幻了,逻辑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赶紧的拍到大仇得报那一刻😂😂为啥现在还有140字的限制了?
关键确实没啥好说的,警察连花瓶都不算,印第安人黑社会就是一帮城乡结合部的二流子,维京黑社会就像是看场子的。
还费事给每个人都取个外号,弱爆了警察当花瓶吧,还非想着老段一夜情连叔杀人杀的也太容易了,反正就是该你死了,你死就好了,别费连叔的劲
剧情结构:(铺垫)雪地清障工科斯曼获得好市民奖杯;儿子在机场物流部开转运车;一家人幸福生活;(转折)儿子和卷毛被黑帮绑架,卷毛逃脱,科斯曼儿子被注射大量毒品而死摆放街头;(争论)妻子愤怒辱骂科斯曼,都是他只顾工作;妻子愤而离家而去;科斯曼自杀,卷毛前来告知实情;(带入第二幕)科斯曼决定为儿子报仇;(B故事)黑帮与黑帮白牛火拼的故事;(游戏时间)科斯曼通过卷毛的信息,相继锁定干掉三个贩毒黑帮分子;(中点)在前黑帮成员僚机弟弟哪里获知杀害儿子的终极元凶——贩毒黑帮匪首维京(坏人逼近)维京杀死另一黑帮匪首白牛的儿子,引发白牛宣战;僚机弟弟给哥哥介绍杀手,杀手却出卖情报给维京,使得维京明白杀错人;(一无所有)维京抓住僚机弟弟,弟弟包揽全部罪行,被维京强杀;(进入第三幕)渴望和解的维京强杀小弟以求跟白牛和解,却惹怒同是维京手下的小弟姘头;科斯曼绑架维京儿子,维京儿子却兴奋不已,科斯曼为他读铲雪机维修手册做睡前故事;(大决战)学校保安维京处举报科斯曼,维京带人杀去;同时白牛也接到小弟姘头的通报,带领小弟赶去;警察告知科斯曼家中来人,科斯曼带枪前去,狙击不成反被抓,逼问儿子之际,白牛杀入,双方混战;准备逃跑的维京被斯科曼用砍树机戳中逃跑汽车,被白牛乱枪打死;(结局)科斯曼和白牛白开车离去;维京儿子也自己开着铲雪车欢快的向山下开去;
两个父亲,不,三个都是父亲。
两个父亲因缘巧合到在前后脚时间里被海盗杀了自己的孩子,于是共同联合干掉了海盗。
意外的,并不血腥,甚至暴力的都没那么严重。
在内尔森执意于用空拳把‘’地狱‘’面部打的血肉模糊却笑了出来。
"海盗"也有自己的儿子,儿子很贵族气质,很聪明,甚至善良,一点不像他也不像他母亲。
他和父亲就如天使和魔鬼。
最后,两个没有了唯一儿子的老人一起走了一段路,不知道会不会还能约上喝上一顿。
1.铲雪我连叔,人狠话不多2.连叔作为营救专家,复仇爸爸专业户早已名声在外,黑帮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等着连叔营救,孩子必被救走,所以这次黑帮不按套路出牌,开局就把连叔儿子用海洛因注射过量给整死了,相当利落。
所以本来片名应该是《风雪营救》的,被迫改名:《冷血追击》3.连叔一贯风格是谁动我孩子,我要你篮子,但是本集里居然有举枪自杀的意思,导演和编剧这样做让我很不爽,败坏了连叔十多年来的坚强爸爸形象。
4.孩子离世母亲自然神伤,但是连叔这集里的老婆长的像老巫婆一样,孩子离去她自己搬走了,精神分裂一样态度恶劣的对待连叔,非常心疼连叔,我觉得那个新来的女警非常适合给连叔续弦,可惜片长不够了,要是剧版可以安排5.本片中除了前三个被连叔弄死用铁丝网裹着扔下冰河喂鱼外(这样尸体不会上浮就不会被发现),对待其余黑帮简直是太仁慈了,都死得没啥痛苦。
导演还特意为每个挂的黑帮兄弟安排悼念页面,配上姓名、道上的外号和信仰符号,很贴心6.我被片里的巨型铲雪车和伐木车圈粉了,太帅了,想想国内北方普遍的装载机加推土铲的搭配真是又弱又土。
片里的铲雪车是沃尔沃卡车改装的,直接把雪抛到几十米外,还可以清障。
片中把小汽车撞飞跟玩似的,都不带减速的。
我国工业化程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嘛。
7.本片是爸爸和儿子二选一的游戏。
爸爸活着的,儿子就得死,儿子活着的,爸爸就得死。
三个爸爸和三个儿子,活了一个儿子和两个爸爸,还都不是一家的,死亡率50%啊。
海盗的儿子还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跟连叔玩得挺好,作为小儿子毫无违和,女警再续个弦或者小男孩他印第安妈妈续弦也不错,又是和睦般配的一家人。
这告诉我们:爸爸好换,孩子不好生,而且孩子要生两个及两个以上。
8.就是想不明白那个出卖连叔的黑人杀手外号为啥非叫爱斯基摩人,难道因为曾经的爱斯基摩人以妻待客?
意思就是老婆都能“卖”何况别人?
只有问编剧了。
冰天雪地里的黑色喜剧,充满了离奇与荒诞
太喜欢的调调儿了,半句废话没有
4.5星,反派太可爱,爱上了。
本来以为尼森大叔会继续给我带来惊喜的,结果这个追击系列果断被认为是蹭前面的热度了。。继上次救女儿老婆乘客还有小女孩等等之后,这次是她的儿子了,被贩毒集团给干死了,结果就是复仇计划了。出手稳准狠,没想到黑帮竟然这么弱,太容易挂了,而且是死一个展示一个,有点黑色幽默在里头。两个帮派内斗之后,就剩了一个也死了儿子的老毒王。话说美国这地风景真好,雪量真的是好大好大,方便埋人。。
对电影里的黑帮严密体系的一次解构,有个问题是主角杀了两个凶手后的动机就不够了。
导演太有追求了。最后终极之战实际上是三个父亲的对决。COXMAN、维京、印第安人、警察四条线都很有意思。从侧面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腐朽和可怜一面。整体超赞。
第一场戏的台词就有bug。林肯讲了288个词,所以你应该讲100个。这样的词有什么意义 ?要不然你也讲288个,显得在当地你就是林肯。那不谈你就讲300个,因为你在当地比林肯还重要。
老实人无辜被杀一般都是因为猪队友,越是经验老道的警察越是想安稳等退休,复仇之路的顺利得有个好身体,这年头不起个霸气的绰号都不好混社会,不管做哪行没诚信只会走投无路,除了坑爹还有坑哥甚至坑儿子,不管是什么狠角色在儿子面前永远只有一个名称就是爹,杀人不眨眼手段残忍也不能掩盖内心的和平信仰,不会玩滑翔伞千万别装B
这就是个黑帮片啊,大半段时间碎片感强衔接不顺,有些黑色幽默。连姆尼森大爷看起来时而像鲨鱼时而像秃鹫。比较平庸的片。
有点冰血暴的意思但是略无聊,后面直接变成黑色幽默了,开始还以为是纯犯罪片。
尼姆连森:当父不易啊! 莫名其妙的一个接一个的挂了最后一个小朋友开着铲雪车走了。
有些很冷的幽默 配合这冰天雪地
Weirdly good
墨迹。
反套路,有够cold的,笑得挺开心。看时就觉得这很北欧,原来是导演翻拍自己的挪威原版啊
哈哈,有意思。
冷血营救
那个20美金的hotel笑话真的是。。。
翻拍的非常彻底,简直仅仅是换了演员的面目而已
最后滑翔伞为啥死了?还有他咋滑了那么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