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愚人节早上,我的眼睛被一部烂片f**k了整整99分钟。
这部片子,叫做《我的特工爷爷》。
说实话《我的特工爷爷》这部片子我很早以前就很想看了。
一方面是因为《叶问3》里面袁和平指导出来的武术动作实在是飘忽得我蛋疼,这也就让我很怀念洪金宝的武打设计。
另一方面是这部片子的第一款预告片十分带感,配乐中的戏文搭上各种关节技小技巧的搏杀,很有一个老江湖的味道。
于是愚人节这天我起了个大早,赶在上班之前把这部片子给看完了...后面的故事相信大家也可以猜得到,这部在豆瓣上被刷到7.2分的“情怀动作大片”文戏尴尬、武戏敷衍,整部片子看下来我的心情大概是这样的:这他妈一定是老天爷给我开的一个玩笑...好吧,抱怨到此为止,接下来我们来仔细说说这部电影。
本片的剧情大概是一个退了休的老警卫兵在患上了老年痴呆把自己的外孙女搞丢了之后和邻居家的小女孩结下了没有什么铺垫的感情,在小女孩失踪小女孩的混混父亲被黑帮搞死之后老大爷糊里糊涂的血洗当地黑帮+俄罗斯黑手党,最后发现小女孩只是去同学家玩了而已的这么一个乌龙的故事...影片的人物设定很像《这个杀手不太冷》,身怀绝技的呆大叔(大爷)+被黑势力灭门的小姑娘,剧情上除了加入了一个完全多余的俄罗斯黑帮以外和2010年韩国电影《大叔》基本没什么区别:前特种兵+被黑道灭门的小萝莉,基本上除了洪大爷没对着镜子剃头以外能有的都有了...哦,对了,剃头的情节去年冯小刚老师已经在《老炮儿》里面模仿过了。
当然,既然没有看到本片在宣传过程中有承认过自己借鉴了《这个杀手不太冷》的架构或者是照抄了《大叔》的大部分剧情,那么我们也不能明确的说这部片子就是我们洪大爷抄来的,谁还没有个借鉴呢?
毕竟中老年危机啊,黑帮械斗啊,大叔配小姑娘啊什么的也没人申请专利。
但是我有一点不服!
就不能换成个小男孩儿么?
我们小男孩儿也是人啊,也需要关怀需要爱啊!
你看李连杰和谢苗的《新少林五祖》、《写给爸爸的信》不是都挺萌的么?
在表演上,片中对于主演+导演的洪金宝大爷以及身为监制的刘天王给足了各种各样的面部大特写,然而这两张面瘫脸差不多毁了本片所有的演技...烂片量已经著作等身刘天王演了这么多年的大帅逼,这回摊上个失意的混混父亲刘天王就完全找不到节奏了,偷东西也想耍帅,跑路也想耍帅,挨打也要耍帅,就连死也要凹出各种造型了耍帅...这就是典型的放不下偶像包袱结果毁了表演,所以刘天王所有演技出彩的角色的共同大前提就是帅,但凡换了个普通人的面孔他就不习惯了。
相比之下,洪金宝大爷毫无演技的表现我觉得可能单纯就只能归结于真面瘫了,好不容易在打斗的过程里与人短兵相接的时候露出过几次嘴巴张开带动面部肌肉造成表情发生极大变化的状态,但多数的时候,他都是这样的一副一脸懵逼的表情。
我拜托您了洪大爷,虽然您演的角色有老年痴呆但您不能照着痴呆来演啊,大夫都说了您是短期记忆变差并不是面部神经坏死啊!
您想演出深度来我肯定是兹瓷(zhi chi),但是您再怎么发挥也得遵循医嘱(ji ben fa)啊!
至于片中被强行插入的俄罗斯黑帮,包括开头给刘天王送了一袋金币以及结尾处越塔给洪金宝大爷送人头这两次登场在内,对于剧情的推进没有丝毫的贡献,整个故事多了他们突兀,少了他们也能圆的回来。
直到演到临近片尾处和人民干警的一场极为敷衍的追逐戏我才看出俄罗斯友人的伟大意义:这就是在给全片除了充当旁白以外一直在打酱油的公安干警强行续命啊!
正是由于他们的不断作死,才让我公安干警在影片结束前抓住机会狠狠表现了一下,为影片的安全过审提供了切实的保障,这份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实在是可歌可泣,令人赞叹。
至于在本片理应主打的动作场面上,洪大爷的几招关节技和匕首游身的功夫确实足够惊艳,但也只是昙花一现,精彩的部分除了预告片里面有的那些以外就没有了!
总结下来就是两个字:失望!
是是是,我知道你洪大爷老了没法像以前那么拼了,很多东西耍不出来也跟不上节奏了,但是你可以用替身啊?
全片就那么一段好意思拿出来说的打戏,结果你除了几个特写以外全都是没完没了的慢动作。
对,没人规定动作戏不能用慢动作,也有像《300》、《守望者》那样能拿慢动作把打戏拍得血脉喷张的,但是你拍的时候倒是拿升格去拍啊,非得常速拍出来然后拿软件强行慢放么?
搞得明明应该是全片最精彩,也是全片唯一有看点的一段戏像是卡了碟一样,要不是背景音没听我还以为是影院机器坏了...老板,你倒是晃下鼠标看看死没死机啊!
洪金寶撲心搏命噉自導自演,既然係打溫情牌嘅喇,暴力就過咗啲,係咪會嚇親小朋友啫?
洪爺大把年紀都打得咁辛苦,真係威,又有咁多老相識傾情助陣,就算故仔有啲乜缺憾,亦都無謂喇。
第一次見到劉德華死得咁窩囊淒慘,諗嚟若然唔係洪爺嘅电影,佢都未必肯犧牲形象嘅。
P.S. 00後小姑娘眉宇間頗有啲Maggie同埋Gigi嘅感覺,小小年紀,古靈精怪,將來可成大器。
中俄边境一堆子香港人。
抢完包不赶紧回去保护自己宝贝女儿。
老头子敢单挑匪徒。
你那种钓鱼方法是哪国的?
日本的吧。
失忆外带外国黑帮,太多太乱。
刘德华,模特一样亮晶晶的皮夹克。
导演你怎么当得,不能劝劝刘天王。
这电影配乐非常出戏。
就这个剧本还是打磨过无数次的,真是不可思议。
一群香港老前辈演东北人,说话全靠后期配音,口型对不上,剧情基本靠旁白,洪金宝演的丁叔全程面瘫,他是健忘不是失忆也不是傻子好么。
海报上彭于晏冯绍峰元华胡军这些,加起来露脸超过一分钟么?
明星不是影片吸睛手段,再多大腕也逃不过这是个烂片。
值得赞赏的一点影片中人物朝鲜族地域文化展示的较不错,可惜开头的那句朴仙女的“知道我哪个少数民族吗?
我是朝鲜族”太刻意。。
国内大多数武校的教育方式都很落后,只重于传统的练,没有现代科学的教育方法跟进。
四、五岁的小孩子正处于骨骼发育阶段,教练根本不重视。
导致很多传武的孩子从小罗圈腿,腿不直溜。
人要是膝盖是弯的,上身的重量不会到脚,下压的力量全部给到膝盖,站立跑跳时间长了都会膝盖疼,年轻时无所谓,到老了问题就来了。
这部电影里,洪金宝罗圈腿特别明显,他年纪大了,又那么胖,会非常影响行动。
果然后来听说洪金宝做手术,坐轮椅,还要修养半年。
虽然媒体没有说具体做的什么手术,但是我猜应该是膝盖截骨术,这个术后肯定做轮椅,半年不能下地。
如今洪金宝养好伤了,出来活动,腿直溜多了。
所以,当家长的一定要注重小孩子的骨骼发育,尤其是膝盖问题,早发现早治疗,受用一生。
退休军官老丁(洪金宝 饰)因“健忘症”弄丢孙女,内疚回到老家。
邻居小女孩春花(陈沛妍 饰)成为他的慰藉。
可女孩的父亲(刘德华 饰)无意卷入了当地黑帮团伙的争斗中。
老丁为营救春花挺身而出,也寻回那份作为军人的骄傲和弥补作为爷爷的过错。
支持!
电影里再聚齐这帮人恐怕是不可能了,跟想象的不一样,不玩情怀只写实,退休老干部的黄昏生涯,孤寂身影漂泊,欲扬先抑模式,江湖残酷与亲情氛围的对比,只令最后一场大战燃爆。
打斗不多但都是技术性击倒,洪金宝动作设计还是牛,全是反关节。
麦嘉石天徐克又逗又污, 彭于晏东北话好萌。
看了。
其实里面很多助演我都很喜欢,踩单车送快递的元华,调解纠纷的元秋,当警察的元彪,还有坐在木椅上晒太阳的三个老头(徐老、光头佬和那谁)。
看海报以为是动作片,看了大半部分觉得是文艺片,但在最后二十分钟又打了起来。
还是可以看的,平凡的故事不平凡的老头。
但前面铺叙地不够好,感觉前轻后重了,有点使人分裂。
叙事的方式也比较松弛,人物的交错也较为突兀。
世界哪有那么多的一见钟情,所以也没有那么多的无缘无故。
无巧不成书,你起码要让它巧得合情合理啊!
看完《我的特工爷爷》之后,我从电影院走出来,正当我双目放空,怀疑我的人生时。
购票的电商平台发给我一条信息,邀请我给电影打分,问的很巧妙,不问电影本身,只问我给电影的打戏打几分。
然后我截图发了一个朋友圈,说了一句:我给1分,不能再多了。
原谅我如此坦率,但不管你是如何提问我,从任何角度或层面的对这部片子的看法,我都会很肯定的答复你,这个片子只值一分,剧情一分,演员一分,配乐一分,故事一分,动作一分,制作一分,洪金宝一分,情怀一分,海报一分,总计一分,平均一分,满分十分制一分,满分一百分制一分,即使你付费给我写稿也是一分,哪怕我没花钱看的电影是赠票也是一分。
因为这个电影,彻头彻尾里里外外归根结底就只值一分。
但你若问我,从喜剧层面上来讲,《我的特工爷爷》怎么样?
我会说这个电影实在厉害,从我进场的一开始我就开始笑,它的弱智它的自作聪明它的自以为幽默它的牵强它的拼凑感它的傻逼程度它的莫名其妙,实实在在是令我从头吐槽到尾,事后想想,其实观影过程我是愉快的。
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故事讲述基本靠旁白,打戏呈现基本靠镜头乱晃,明星扎堆基本无意义,情绪烘托基本靠配乐,一个十分钟能讲完的故事硬是拼凑成90分钟,可有可无的段落一大堆,逻辑硬伤堪称车祸现场,编剧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既视感处处彰显。
洪金宝身体力行的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他妈的最机智的做电影?
什么是他妈的最机智的做电影的方式呢?
先想个点子,随便弄个故事,不用多自圆其说,是往那个方向去有那么回事就好;然后靠关系拉拢一帮人,不用好好安排角色,也不用好好演,随随便便安插一下露个脸就好;然后做海报,大头拼大头排排站,场面一定要做足,文案一定要写到位,要热血要情怀,总之电影外的故事一定要讲透;然后做预告片,几处契合点子的镜头全部剪出来,气势要做足,宣传渠道一定要铺开。
电影是坨屎也没关系,反正电影外已经有太多内容值得说道和脑补了。
老骥伏枥的勇气你听说过没有?
英雄迟暮的伤感你懂不懂?
廉颇老矣的悲壮你是否曾领略?
中国版《大叔》你想不想看?
香港版的《老炮儿》难道你不想体验?
你不懂没关系,我他妈有的是办法让你明白,因为我不要脸呀,互联网圈做市场的有句名言,否管产品怎么渣,也能说成一朵花。
总之不怕煞笔不上钩,就怕钩子上的肉画的还不够以假乱真。
就拿这个海报来说事吧,黄色做底黑白人物群像打头,好不气派。
“锋芒再漏”的四字slogan预示着一群人即将展开生死殊斗,锋芒毕露。
而洪金宝的人头正当中,暗示主角身份,一派老当益壮的神情,似乎即将大打出手万夫莫敌。
脑海里回旋的是《杀破狼》的终极对战和《叶问2》的圆桌大战。
实际情况却是,这他妈完完全全就是一张骗人的硬照,电影里这些人就他妈根本没穿过西装,除刘德华和左一的反派勉强能被称为配角,其他人就他妈是人肉背景,冯绍峰演了两场戏,是个爱开玩笑穿白大褂的医生,胡军他妈就是个露了一面的警察,彭于晏他妈的根本就没出现在电影的正戏里,只作为彩蛋出现,演了个警校的学生,元华他妈的就是一晃而过的邮递员,元彪也是只有一场戏几句台词的警察。
原谅我还是太年轻,容易被蛊惑,原谅我昨天在推送里,对于这部电影是否值得一看的预判时,写上了一个推荐观看。
原谅我对很多人还有着太多错误的认识,我低估了某些人做电影时投机取巧的功力,低估了某些人顾于情面或利益关系而为很多事物站台叫好的假面决心;低估了某些人指鹿为马信手涂鸦画钩子肉的能力。
或者说我误判或高估了洪金宝想真正做一部电影的初心或能力,我以为五年前他参演的那部《蔡李佛》已经是底线,没想到,二十年后他再次自己执导的这部电影,竟然也会是这般凌乱乏味。
电影里,每当洪金宝路过车站,石天、麦嘉、徐克三个老香港就坐在那路边假扮东北人,一口一个“你去干哈?
”而这部浑身透着水土不服莫名其妙的不要脸的电影,我也只想问一句。
你他妈到底想干哈?
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突突
韩国翻拍香港电影《跟踪》拍出的《监视者》,将其完全韩国化,将原作的风格化作品拍出了节奏感极强的商业警匪电影。
而韩国电影《大叔》在前,《我的特工爷爷》根据这个IP却只拍出了两星的水准,因此楼主在评价上还要再扣一星。
最近楼主就指望着“你见过的最丑家装”这个热评过活,发现大多数长辈们在家装上的审美出奇的一致:炫酷跑马灯,山水竹林大屏风,土豪金电视墙,七彩灯光带。
而作为本电影自导自演的洪金宝,就出现了类似长辈们家装审美的这个问题:整部电影老气横秋,稀稀拉拉就如同一位垂老的老人。
作为一部以“特工”和“爷爷”的电影,“特工”基本少的可怜,全片就两场打戏,而在这仅有的两场打戏中,除了洪金宝招招拆人手臂之外,就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而在拆人手臂中还要加上类似于《北斗神拳》的特效,告诉观众你看他的手臂被拆断了,让人哭笑不得。
同时,在现在高速镜头慢动作年代下,《我的特工爷爷》还偏执的保留了80年代港片砍人的慢镜头,让人观影感受大打折扣。
除掉了“特工”,就只剩下了看“爷爷”的日常起居,所以这也是让人感觉整部电影老气横秋的最大问题。
同时,影片还存在着人物情感不到位,黑帮战斗力弱,无法让观众感同身受的问题。
韩版《大叔》中大家都想让元彬赶快把那群人都弄死。
而影片中,刘德华作为冲突点,完全就是在作死,害人害己,最终被黑帮捅死竟然让人觉得这种人死了还是好,而黑帮一直扮演“萌萌哒”的气质,让观众无法对其恨之入骨,最后洪金宝冲进去殴打小朋友也不会让我们有大快人心的感觉。
奈何,影片宣发也认识到了这些问题,所以在预告片上给我们看完了所有可看的点,在影片海报上也设计了一干黑西装,力图打造一种冷峻凌冽的气质。
但是这也只能骗更多观众入场,无法改变电影整体。
不过,这也够了。
<图片1>我緬懷,但從不遺憾這些老港武師的凋零。
《我的特工爺爺》必然是一部令人不能盡興,甚至是洪金寶有史以來最叫人失望的導演電影,也必然會被奚落全片除了洪金寶與杜奕衡外無人能打、懂打、會打的窘態。
但若觀眾替它過度惋惜,把洪大哥...不,洪爺爺的退步當成廣東功夫電影「沒落」的指標,就未免太傻逼了些。
其一是:洪金寶自己就無意將《我的特工爺爺》拉抬為對港片黃金時代的緬懷。
儘管七小福重聚,它仍不是洪家班版的《打擂台》,反倒更像少了金主干涉,能讓洪大過表演乾癮的《龍的心》(洪多年來都自言,他愛表演整體多過只拍打戲)。
況且,即便洪金寶有心複製他當年在賀歲喜劇的風光,也改變不了片中聚首的不是七小福而是七老福,元楼(成龙)也缺席了的事實。
肥丁槓上兩位打手一幕重現不得《師弟出馬》、肥丁殺入韓國幫會重地重現不得《奇謀妙探五福星》、肥丁與俄國殺手的椅背大戰重現不得《提防小手》,也許不僅無意,更是無力。
其二是:不錯,港片的龍虎武師於1980年代後就開始斷層,也斷去香港功夫電影的黃金年代,然而那些嚷嚷功夫電影不再的影迷少有體會的是:龍虎武師的昔日風光大量建立在不人道的訓練、不安全的片場、無尊嚴的尬戲,遊走勞基法甚至生命邊緣來搶取各大劇組合約的基礎之上。
不可免提的例子是許鞍華的劇情片《阿金的故事》(1997),一樣是洪金寶主演。
洪飾演的武班班頭被人砍了住院,找個孩子躲棉被好出門負傷工作,只為讓弟兄能搶贏其他班底有口飯吃,這是這批早期武師的真實經歷;而另一個主演楊紫瓊為了拍好《阿金的故事》重現跳樓特技的一幕,竟真的拉傷腰背,近乎癱瘓,則是諷上加諷,戲外有戲。
再下一者還有替身武行,待遇更差,風險更大,也最容易出大事:成龍與洪金寶在《龍的心》的替身演一場跳窗撞車,結果真的被撞死;杜奕衡替身劉德華替到操出關節炎;劉坤為了替李連杰在《浴血任務2》的一場爆炸戲,弄假成真成了炸屍......這些窘態,就是銀幕奇觀背後的真實。
電影作為藝術也作為工業,自然不該視這種血汗為當然,甚至是不得不為的「華人之光」。
時代不會回頭,不該回頭的更是,一再強調港片沒落完全來自新生代的「不如昔日」,是啼笑皆非又沒血沒淚的指控。
洪金寶以京戲班子的身底遊走江湖,卻直言不會讓他兒子洪天祥的武班照作,因為太苦太累,自然也是間接宣告著他的時代經提卻無須重歷。
<图片2>但要說《我的特工爺爺》不讓人失望,絕對是騙人的。
在電影裏,主人翁「特工爺爺」肥丁能打能摔,所向無敵;他唯一的弱點,就是他的膝蓋受傷,不能久戰。
選擇以膝傷為劇情的切入,想當然爾是遷就現實裏的洪金寶著實有膝蓋一痛起來連走路都困難的毛病,無法想怎麼安排打戲就怎麼安排。
然而雖是遷就卻不馬虎,洪金寶的武指妙就妙在他漂亮轉化掉現實的難題,反過來合理化了他己身的表演──他將這弱點以情節的方式(遭雜魚的小刀偷襲)置入戲內,讓肥丁因膝傷而難以主動迎擊,更不能追跑跳打持久戰,於是改以南拳氣息濃烈的「腳不過腰、轉不過背」戰法為主調,成就了肥丁原地迎敵,後發先置的景象,也繳出了一張夠格的武指成績單。
但成績單當不成藥單。
受了膝傷的爺爺不是洪金寶也不是肥丁,而是《特工爺爺》這部電影本身。
它有一雙名為洪金寶的矯健雙肢,但它的下盤馬步──場面調度與剪接,卻是紮得又差又歪,近乎菜鳥。
甚麼意思?
因為黃金時代的龍虎武師之所以能走出一條獨步世界的視覺路數,不僅是靠先天的身體強健,更多是因為他們對於場面調度、剪接與節奏感的後天敏銳。
若把功夫片的本質比擬為功夫本身,功夫電影的「上肢」是銀幕上的武行,「下盤」則是演員之外的場面調度與剪接等一切。
中國多數武術對馬步的重視,來自於對重心與發力的理解。
就拳師來看,拳掌摔拿的動作集中在上肢,看似風光,實則有賴下盤的底氣;腰腳不夠挺,重心就不夠穩,力的流動就會亂,拳腳花樣再出都是花拳繡腿。
所以練下盤練馬步就成了基礎,到了南拳體系連高腰踢法被視之次技。
姑且不論這套理解的對錯,範例轉到影像,調度與剪接便是支撐武師表演的樞紐,李小龍的短拳是快的,但他一進羅維的棚,就學會了要在攝影機前放慢打的道理,因為在銀幕上要顯得快,靠的不只有揮拳那兩下功夫,快感亦是。
好調度當然需要好演員,但好演員也需要精巧而到位的調度,否則再怎麼能打都不過是活體皮影戲。
透過景框與調度的節奏遊戲,成家班拍成了《A計劃》、程家班拍成了《東方不敗》、袁家班拍成了《奇門遁甲》,諸家各有奇觀,各據山頭,各領風騷。
洪金寶的地位又更不同些。
他作為七小福的領頭、第一個與李小龍在銀幕前對打的一哥、更是從演技獎領到武指獎的耀眼全才。
1982年7月24日,焦雄屏在臺灣影響力甚鉅的聯合報影評欄,表達她對洪金寶氏喜劇的溢美:「每次看洪金寶都有出乎意料的驚喜,原因是他在導編上的潛力無限,不但社會性強,而且變化多端,劇情可悲可喜,使洪金寶與劉家良、成龍鼎足而三,成為李小龍之後能編能演能導的功夫新秀。
」<图片3>34年過去,新秀成了老將,焦雄屏謂之的所謂驚喜、所謂社會性,卻不增反降。
停歇十六年導演筒後,洪金寶在《我的特工爺爺》展現其對鏡頭語言的掌握,退化到讓人錯愕的地步。
全片三場武戲,洪金寶打得賣力,卻完全了無生氣。
不時的鏡頭借位、頻繁的加速蒙太奇、過量的局部特寫,再再斷裂了武打動作的連貫性。
當拳頭該快的時候,畫面並不快,諸如當洪金寶一踢一蹬,以身旁椅子攻俄國殺手之後背,畫面上連剪了三次不同的角度,想拉大命中的打擊實感;但這一著本身就非重擊,而是急中生智的快捷,換位與漫動作自然不會是這類講快的機智的最佳解;當拳頭該重的時候,例如洪金寶最後以體重壓制,將對手狠狠撞地,卻用了CG「透視」出斷骨來表現,且用得錯愕而極彆,莫說1980年代洪家班,光跟十年前《殺破狼》裏洪金寶與甄子丹的寢技大戰一對,都能一目瞭然其缺陷。
與洪對戲的中韓俄強敵每回出手都是慢動作呈現,想必是要掩飾甚麼,只是是掩飾他們的身手其實欠佳,亦或洪爺爺跟不上年輕人的步伐,不得而知;但話說回來,那又何必找這些對不成的武行,又或著要設計這種辦不到的武戲?
「馬步」無法紮久佐證亦能在文戲上得見。
洪金寶謂他是被劇本給打動,才答應回鍋主演一職,這部片也確實有些感人的地方:老特工所向無敵卻敵不過自己,失去親情後不敢再輕易與他人親近,在癡呆症狀下只能以緬懷過去抵抗未來,再再都像然而這點亮光卻熄滅了,全片彷彿是三頭馬車,導演、編劇與攝影各跑一邊,卻沒意識到大家的目的一致。
身兼執行導演的編劇者顯然想以頻繁的全知旁白(春花)帶過肥丁的內心變化,導演卻想以畫面直接透露訊息,兩邊各拍各的兜在一起,卻沒考慮訊息完全重複,於是旁白開頭便把肥丁搞丟孫女的關鍵線索說完了,故事中段卻還想把肥丁對女兒的致歉電話當作驚爆伏筆;真正需要旁白解釋的春花父子、俄中韓三方陣營的關係,卻因旁白限縮於「春花不知」而留了白。
攝影團隊則對航拍有著近乎吊詭的執著,從肥丁在老家四處散步到僅是過場的都會風貌都要航拍,既有審美疲勞也暴露了本片佈景其實很小的事實。
導編攝如此得互尬,卻沒放多少心力在剪接上,於是剪出了一則雙重開頭,洪金寶指認與旁白序言顯然各是一套邏輯、黑幫打手所謂的立即找人到了春花這邊卻有兩週之隔、以及數之不盡的鬆散敘事。
劇中人人都住北方卻皆操粵話,更是徹底無視甚至抽離了時代,連帶拔走這段爺孫之情的實感基礎。
唯一能令觀眾憶起昔日洪氏喜劇元素的橋段,只有洪金寶赴友人宴贈紅包一場。
在人來人往的紅毯之間,一批又一批的孩童來要錢,失憶的肥丁無從判別親戚與否只好一包又一包給,測眼一撇,同桌者正以勢利以及嘲諷的眼神瞧著這邊,明示肥丁是頭待宰的豬公,勢利得令人冷噤。
除此處外,全片於文於武,都再無值得一提的恆趣。
較之演員的凋零,鏡頭語言的不進反退,恐怕才是功夫電影於當代的另一大缺憾,另一大難題。
當然,香港並非沒有突破性的後人。
葉偉信與甄子丹這對搭檔組合便靠著影史最佳的MMA電影《導火線》《殺破狼》到別開功夫電影生面的《葉問》系列,讓人看見攝影機調度在搏擊戲中的新可能(比對《笑太極》與《葉問3》的盲眼對打即可一窺)。
尷尬是:洪金寶於輩分於經驗,都比葉甄遠高,但他離開葉問劇組後重執導演筒的《我的特工爺爺》,卻恰恰暴露了功夫電影在他們洪家班這一代凋零後出現的種種疲態。
本片的結尾安排了洪金寶的乾兒子──未受雜技訓練、沒有師門壓力的新世代武班子彭于晏閃電客串,收拾最後的殘黨,可謂某種另類的傳薪。
洪家班與功夫電影的未來該往哪走?
無人知曉。
至於《我的特工爺爺》,我倒更希望這部片只是洪爺在愚人節開的一場玩笑,能笑過後甚麼都不留。
符拉迪沃斯托克,一场游船夜梦。
还以为是老年版大叔,结果——勉强算是,只是,等级差太远。除了动作戏毫无亮点,文戏更是令人呼吸困难。
高手不用刀,拳拳直呼腰,断骨加废腿,懵逼不伤脑
爷爷全程没有表情,也是醉了
你在写作文对吧,前面凑字数,最后一句点下题
在美国老特工们上山下海不服老的感召下,国片终于也迎来了一票特工爷爷,食材算是新鲜奈何炮制工艺差了灵气和火候,只能说将将能吃,缺乏亮点。
既然角色得了老年痴呆,所以这么面目僵硬我觉得也还说得过去,这种片子你苛求逻辑和情节有啥意义呢?毕竟能看到七小福什么的再聚银幕也不容易了,况且关节技的打斗也真是不错的,情怀和打斗都不错。
真的太抱歉了,我知道这不是圈钱之作。但在这里说情怀说温情真的是太尴尬了,中间剧情大段的尴尬和慢镜,让我想不出戏都难。
2.1(满分10)/首映礼,真!心!好!难!看!啊!不!知!道!这!片!子!除!了!明!星!刷脸!还有什么好看的!身边的大叔说还是喜欢当年的洪金宝,连某业内大神都说,看了一半儿就不想看了,剪辑好生硬,故事好俗套,动作戏好无聊。后边一姐看完说:我本来打算带我儿子去看的,现在想想还是算了··
❣️
人物立的住,故事太糟糕,看的粤语版本好怪异。
卖情怀什么的我不买帐
这情怀牌打的真是失望。
洪金宝应该是第一次导演吧?逻辑和剧情都不够顺畅。不过这么大年纪还那么拼,还请来刘德华打酱油,也不容易。
打戏意外的燃,对付三个俄罗斯打手都是惊喜设计~前半段除了刘德华比较出戏也算是叙事平稳。是,情节是不高明,但是不太浮夸硬伤也较少还能顺手安利一发情怀的,怎么也比美人鱼强吧~为毛大圣归来毛病也一样就是神作了?
打啊打,打完了杀人的坏蛋再继续打路过的外国人,本以为是《杀手里昂》或者《记忆碎片》,结果却啥都不是
名字不好,我以为是讲打架破案,其实是讲亲情。
豆瓣这么低的分我有点不服!没有过分煽情是这片一大优点。众明星加盟反而变成弱点了
未看◇电影看完时间:(2019.03.31)○给海参崴而不是符拉迪沃斯托克加一星。看着洪金宝的动作戏,有种莫名的揪心电影里再聚齐这帮人恐怕是不可能了,跟想象的不一样,不玩情怀只写实,退休老干部的黄昏生涯,孤寂身影漂泊,欲扬先抑模式,江湖残酷与亲情氛围的对比,讲的是爷孙情,还有退休老特工上演一幕极限营救的好戏。打斗不多但都是技术性击倒,洪金宝动作设计还是牛。剧情稍简单,想说的其实是得了健忘症的老人试图在一种新的爷孙关系寻求自我救赎的故事。这片我觉得挺温馨,是不错的小品剧,主要是宣传方向不对,特工两字会让人以为是实打,武打为主调,所以让多数人失望。没有过分煽情是这片一大优点。众明星加盟反而变成弱点了。
感觉应该是一个韩范的片子才对。。结果四不像了。。。还有那口东北话,别提多难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