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字的时候脑袋蹦出了一堆词。
苦行僧,宜家,英国海关,穷游,暴富,巧合,一见钟情。。。
印度的电影镇的是让人又爱又恨呀!最近看的印度电影都是一部好一部差的交替来的,所以这部果然不出所料又是一部佳片。
1 苦行僧这个词对我来说很新颖。
苦行僧在我的印象中体现更多的是苦,而巴黎确实一个奢华的大城市。
所以我想看看苦行僧去巴黎会发生什么。
不过看完后我最喜欢的是英国到西班牙的那一段。
2 没有想到这是一部轻松的话题。
哈哈哈哈,更轻松的是居然没有那么多唱唱跳跳的。
一笔突如其来的财富让我觉得好爽。
感动有,搞笑也有。
用来打发时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3 拍得很真实。
去过海关的,会有同样的感受。
穷游有一些场景也会让人有所感触。
特别是宜家,一说到宜家我首先想到的是相亲群,没想到国外也有人喜欢在宜家约会。
4 看了电影很想去看小说,看网上有的人说很好看。
可惜还没找到
我想要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然后一起去东京和巴黎其实我特别喜欢迈阿密和有黑人的洛杉矶……等等,先别嗨。
不管这几个地方顺不顺路,有人粗略的算了一下,这一趟旅行,至少要花二十来万。
穷狗们不要方,学学人家印度人开挂的节奏。
不仅来了趟欧洲免费游,还带回一个美娇妻——《苦行僧的非凡旅程》
印度电影大多都是苦中作乐,载歌载舞。
但这部法国和印度合拍的电影就有点不同了。
欧洲人开始强行尬舞,而印度人则是撩妹恋爱技能满分。
整体都挺欢乐的。
男主阿贾,生活在印度孟买的闹市中。
他从小没有爸爸,由自己的单亲妈妈抚养长大。
想象力颇为丰富的阿贾,总爱幻想自己的爸爸是谁。
卖菜的大叔,工厂的领头,甚至来往的路人,都曾经被他怀疑过。
每天问上一遍,直到妈妈彻底抓狂。
然而,他怎么可能没有爸爸呢?
阿贾的妈妈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去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下。
据说,那就是爸爸妈妈相遇的地方。
但小时候的阿贾,也天真的可爱。
他一直以为,整个世界就是自己家到表哥家那么大。
直到上了学,他才知道原来外面的世界很大。
而自己,是那么的贫穷。
为了攒够母子俩去巴黎的路费,阿贾开始赚钱。
但这个皮孩子,赚钱的方式也很欢脱——和两个表哥一起,表演街头魔术,专门坑蒙拐骗偷。
正如片名《The Extraordinary Journey of The Fakir》说的那样——“the fakir”,他就是个坑钱的江湖骗子。
多年下来,阿贾终于攒够了去巴黎的经费。
但唏嘘的是,自己的妈妈也永远离开了他。
伤心至极的阿贾,带上妈妈的骨灰,爸爸当年写给妈妈的情书,和一张100欧元的假币踏上了旅途。
对阿贾来说,巴黎的一切都很陌生。
宰客的黑车司机也不少,但这些小伎俩,怎么玩得过阿贾?
他没有拆穿,因为对于这趟旅程,阿贾内心异常兴奋。
阿贾的第一站,来到梦寐以求的宜家家居店。
在这里,他遇到了令自己一见钟情的女孩。
女孩叫玛莉,是个地道的美国时尚女郎。
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可能看上黑不溜秋的印度江湖骗子?
但偏偏,玛莉就被阿贾充满创意的搭讪方式给吸引了。
他们不仅相谈甚欢,还约定第二天傍晚在埃菲尔铁塔下见面。
贴面礼之后,俩人该告别了。
谁知道,阿贾这毛头小子竟然不怕死的跟人家姑娘来了个嘴对嘴。
这事要放在别人身上,早就被打到爹妈都不认识。
但玛莉竟然完全不介意。
不得不说,果然是强大的男女主光环。
对于身无分文的阿贾来说,家具齐全的宜家简直是完美的蹭住场所。
他先把妈妈的骨灰放在一个陶罐子里,自己则拿着枕头躲进衣柜里休息。
但事情就是那么的凑巧。
宜家那么多的衣柜,半夜里被抬走的,恰好装着熟睡的阿贾。
所以,当他迷迷糊糊的醒来,才发现自己已经在去往英国的货车上了。
夹在一群偷渡者里被送走,饶是见过大风大浪的阿贾也心慌慌了。
无奈他怎么解释,英国的海关都觉得他的护照是假货。
这下,阿贾真的成偷渡者了。
英国海关为了摆脱麻烦,决定把他们送去西班牙。
这里,导演还强行植入了经典的印度元素——歌舞。
一本正经的海关们突然尬舞,这反差萌也是没谁了。
气氛虽然欢脱,但形势却很严峻。
英国海关不想接盘,西班牙海关同样不想。
这个锅互相甩来甩去,阿贾一行人就被很炮灰的搁置在中间了。
这段时间,阿贾的主要活动很简单——变变戏法,哄小孩子开心。
要不就是跟着大妈们干活。
阿贾还是想回巴黎,他心里还想着刚撩到手的漂亮妹子。
但人家妹子呢?
在埃菲尔铁塔下苦等阿贾无果,心灰意冷到差点变成蕾丝边。
好在后来又遇到一个高富帅,试着开始了一段新的感情。
终于,阿贾在西班牙找到了逃跑的机会。
但目的地却有所偏差。
他躲进箱子里,跟着飞机来到了意大利。
阴差阳错的,阿贾成了意大利当红女星的男闺蜜。
两个人每天形影不离,还利用阿贾的破衬衫,坑了女明星前夫一大笔钱。
当然,这笔钱没那么好挣。
正当阿贾准备携款离开,前夫这个冤大头终于反应过来。
慌乱中,阿贾跳上一对新人的热气球,飞上了天空。
热气球上有美食,有红酒,未来的美好生活在向自己招手。
在半空中,阿贾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人生赢家。
电影演到这里,真是越来越奇幻了。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热气球并没有如他所愿飞向巴黎,而是中途没了燃料,在慢慢下降。
他以为自己就要挂了,于是玛莉打了个电话,却被告知对方已经有了新的感情。
阿贾更绝望了。
当然,男主光环是不可能让他挂的。
阿贾飘到了利比亚的一艘轮船上。
本以为是获救,没想到却是羊入虎口。
船上的海盗,对他手里的大皮箱来了兴趣。
可想而知,最后阿贾是空着手下船的。
这时的他,又回到了身无分文的状态。
但幸运的是,他竟然在这里遇到了当初一起去英国的小伙伴。
一群善良的人一合计,决定帮阿贾拿回大皮箱。
电影都进行到这里了,阿贾还是耍了个小聪明。
事成之后付酬劳时,他谎称自己只有两千欧元,明显是不想付那么多钱。
但伙计完全不接他的话茬。
也是,这群难民大多颠沛流离,生活艰苦。
在种种苦难下,他们的梦想极其微小。
有的只是想要一张飞往巴黎的机票,有的想去德国寻找自己的亲生兄弟,有的梦想去比利时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他们对生活的渴望,远远超过了对金钱的渴望。
这时的阿贾,突然醒悟过来。
也许这些难民一生的梦想,只有此刻的他能办得到。
虽然千金散尽,但阿贾却被一种幸福感包围。
从印度到巴黎,从英国到西班牙,从意大利到利比亚。
阿贾莫名其妙的去了一些国家,来了一个免费的欧洲七日游。
莫名其妙的遇到一群可爱的人,并且发生一些奇怪的事情。
看完这部天马行空,想当然的电影,感觉就像做了一场梦。
电影中,还是充满了不可或缺的印度元素——热情洋溢的载歌载舞,走遍天下的印式英语,无处不在的社会现实。
当然,在这部小人物的“人在囧途”中,导演还是着重突出了人性深处的真和善。
当热气球快要下落时,阿贾依然在拿着妈妈的照片给自己加油打气。
这也说明了印度人天性乐观的心态。
怀揣着十万欧元的阿贾,最后全部用来帮助难民。
而自己则带上一本假护照,重新踏上去巴黎的旅途。
这时的他,已经想通了金钱的价值,明白了生命的真谛。
有些东西自己不曾拥有,于是穷极一生去追求。
但也许到头来,才发现它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
也许你该问一问自己的内心,眼前拥有的哪一样,能让你更简单幸福。
我想,这就是导演想要表达的。
想看?
关注微信公众号:深夜影荐,回复片名即可观影。
看完整片下来没有笑点很多很大的地方,逻辑剧情太差了,编剧导演不太行。
哪里都讲英语有够离谱,印度本地人讲印式英语,法国人讲法式英语……其实讲本地语言配上字幕观感会更好,逻辑会更强些。
剧情就不用说了一塌糊涂,英国歌舞那段真的很尬。
最多给两星,是因为最后主题升华给的。
最后我觉得男主家在印度其实并不算贫穷,导演是没到过印度贫困区看过吗?
衣柜里的冒险王 (2018)7.02018 / 法国 印度 / 喜剧 冒险 / 肯·斯科特 / 丹努什 贝热尼丝·贝乔
这不就是孩子们童话故事里面的情节吗?
为什么偏偏放在了成人的世界里去演绎?
但真正对这个问题产生不一样的想法,还就是在几天之后。
因为带着孩子们一起去看了这部电影,需要梳理情节与清思路,我便必须要重新审视这部剧。
在这样的一种反复与考量过程中,我好像忽然懂得了某些镜头和情节。
他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
宣传海报上说是励志喜剧。
那么励志点究竟是什么?
于我个人而言似乎还没有上路,还在状态之外。
以下观点仅供参考。
印度片是我决定打开的理由。
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觉得印度电影有它自身的魅力。
当然,时不时的歌舞虽然是它的特色,也是一个槽点。
开篇其实很多电影的手段,用讲故事的方式倒叙,把电影铺陈开来。
男主小时候很耐看,长大了,有点一言难尽。
这是演员上的感觉。
故事比较离奇,这样的经历很少有,我想如果在中国拿假护照,机场是过不去的。
但是不平凡的经历,却有些最常见的主题,梦想。
贫民窟出身的男主,用自己得魅力和经历,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而且,不仅让自己变得不同,也教导和帮助了别人。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中间出现的瞎子爷爷,一个充满智慧的老人,用自己得爱让男孩回头。
还有她的妈妈,勤劳朴实的女人,虽然是单亲妈妈,却一点也不放弃,依然乐观坚强的养育了孩子,教给他许多的人生道理。
有个男主在热气球上的片段,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看着母亲的相片,想起来的是母亲的教导,可见母亲对他的影响之深。
这部没有很明显的印度歌舞,只有一次好像。
不会让人不习惯甚至烦躁。
可以考虑打开看看,比较积极向上,有感染力的片子。
《衣柜里的冒险王》影评(此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衣柜里的冒险王》改编自法国畅销小说《困在宜家衣柜里的苦行僧》,讲述了一个极具温馨而又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影片的开始,就以一段话,一段平白无奇,却又令人深思的话,引出主人公阿贾的身世——贫穷的人。
“很久很久以前,有人曾说,人人生来自由平等,包括所有男人,以及所有女人,人人平等,所有人都适用同一套准则,在同一竞争环境下,人人都应是平等的。
但是,即是如此,就在我们出生一微秒后,我们开始面临着不同的际遇。
你的父母是谁?
你的邻居是谁?
家庭收入如何?
健康状况如何?
身材如何?
长相如何?
一旦机遇开始产生影响,竞争就不再公平,机遇决定一切,最终我们都要经受机遇之手的摆布。
”但真是如此吗?
在影片中给出了答案。
影片采用了倒叙、首尾呼应的手法,将一个完整而又奇幻的故事徐徐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阿贾出生于一个单亲家庭,就如许多的普通的印度底层人民一样,阿贾的母亲靠洗涤酒店被单来维持家庭,收入微薄。
但阿贾的母亲却有着一个去巴黎寻找阿贾父亲的心愿,那是一个多么地遥远,遥远的心愿,遥远得阿贾的母亲自己都不相信能够实现。
当阿贾开始上了学,对这世界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扩展,他知道自己是穷人。
但母亲却对他说:“我们不穷,因为我们拥有彼此。
”是啊!
这句话让我联想到了许多。
穷到底如何去定义?
该如何去判定?
我觉得这是没有标准的,也不可能有标准。
人们可能会认为,穷,不就是一个形容词吗?
就是一个用来描述外在物质的状况的普通的词。
但我觉得,这更是一个取决于内心的词,穷与否并不是外在物质条件所能直接决定的。
一个人就算是一贫如洗,但他拥有着亲人、朋友等他所深爱的人,有着远大的理想目标,他也能够是这世上最富有的人。
但有的人觉得自己穷,确实,一方面是他对于外界物质条件的感受,但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他自己坚信自己是穷的。
这便更是一种心穷。
内心的匮乏使他的精神世界极大地取决于物质的充盈与否。
阿贾还小,他没读懂母亲说的话里所饱含的,是对他的爱,母亲认为拥有了他,就拥有了所有。
拥有彼此,便是她最大的富足。
阿贾不懂,他只知道,他不想再穷下去。
虽然他是靠坑蒙拐骗挣到的钱,但却也仍遮盖不住他确实也深爱着母亲,十分地懂事,他是一个懂得爱,善于发现爱的人。
母亲的离去,使他下定决心替母亲完成愿望。
他来到巴黎伦敦,滞留西班牙……于途中,阿贾不禁发出感慨“人生哪有什么公平不公平啊!
为什么?
总是同一类人得到所有的机遇。
”同伴无奈地回答:“根本就没有机遇这回事,只有因果报应,因果报应才是人要接受的命运。
”同伴的这段话改变了阿贾的观念,一开始,阿贾认为人生就如片头所说的那样,人生有着机遇,但事实却让他认识到机遇总是集中于一类人。
因此,他认为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因果报应。
他开始不断地努力,想要得到好的结果。
但当他生死一线时,自己的意识却对自己说:别再纠结因果报应了,你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掌握命运的是自己。
确实,事实证明,它是对的。
机遇是不可控的,但却是为人的行为所影响的。
所谓的因果报应,也是具有一定的逻辑性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能拥有机遇,仅是因为人的行为,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用因果报应来解释。
遇到危难的时候,与其纠结机遇、因果报应,还不如重于掌握自己的命运,迎头面对。
从头开始,一以贯之,掌握命运的是你自己。
在遇到任何一件小事,尝试着去把握它,尽自己的所能做到最好,这就足够了。
尽管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的父母是谁?
自己的邻居是谁?
家庭收入如何?
健康状况如何?
身材如何?
长相如何?
但是,我们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且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掌握命运的是你自己。
有的人会说《衣柜里的冒险王》这部电影,就只像是在糟透了的生活里帮你开了一扇窗,一扇多看几眼这美丽的世界的天窗,等梦醒了,一切都会幻化成蝶,言归正传。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像阿贾那么地幸运,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阿贾那么不顾艰险地去追求所想要的,得到一切所想要的。
甚至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那三位从未上过学,犯了事,却幸运地遇到了阿贾,能够被他接受到他所教授的学校就读,于不幸中收获万幸的十几岁少年。
但不得不承认,不论故事小说多么地罗曼蒂克,但还是不能脱离人的主观行动。
掌握命运的是你自己。
总之,我还是挺喜欢这部电影的,让我能够在学业日趋繁重的日子里觅一隙闲暇,跟随着主人公阿贾的成长步伐,一次又一次地更新自己对这个自己所拥有却又不曾拥有过的世界的看法,收获良许、良许…… 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某学子(LXY) 高二上学期影评课作业 2021年1月1日元旦
制作很精致。
虽说是印法合拍,但明显印度风格更加浓烈,当然了,本来就是围绕一个印度人来开展的故事。
印度歌舞果然开挂,加上动感音乐🎵依然让人肾上腺激素激增,法国警察的舞蹈情节虽然有些创意但着实有些拖拉了。
情节性的轻搞笑依然魅力十足,比如被抓戴了多副手铐,性取向,性变态等,最好评的要数前夫哥一本正经的被耍吧。
盲人老人那个很好很有教育意义,但是这个情节已经不止一次出现在各种作品了。
所以稍微有种撞车的尴尬。
有些观众提出的比较多的问题是这个电影太过煽情浪漫,脱离现实。
我感觉这个评价有失偏颇了。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电影是以穿插回顾的方式来展开的,也就是阿甲以前的经历是他讲出来的故事。
而且影片结尾也很严谨的给出了答案。
狱警问真实否,阿甲回答半真半假。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是完全没问题的。
他本就是为了引导教育三个误入歧途的孩子而讲的故事,所以他可以很合理的修改粉饰这个故事。
要说有些强行合理的地方,我觉得讲了这个故事以后,三个孩子突然超乖,这个有些。。。
总之,还是很推荐的。
浪漫轻喜剧,休闲的时候亲自去看看吧。
看完电影再来看评论,发现居然没人说结尾的结局!
其实,结尾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男女主在一起了!
1、男主在印度警察局给犯了错的小孩子讲故事之前,就说了,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2、快到结尾处,男主回到宜家拿老妈的骨灰盒的时候,那时候遇见的女主,应该是真事,也是在那交代了,女主还是和另外一个人在一起了,毕竟之前打电话时,女主闺蜜说了,高富帅要留下来,他们准备同居了,而且男主出事也没和女主说明原因,所以女主并不知道男主的种种,只以为男主放鸽子了,这时候正好又来了个高富帅走进了她心中,毕竟大家都知道,法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度,浪漫!
3、结尾处,电影放完了,都没有出现女主,只是一个画面出现女主出现在了男主教室门口,其实这里我觉得是电影放出的迷雾,也就是男主给小男孩讲故事的时候美化了故事,为什么美化故事呢?
毕竟,男主此时此刻的心情应该是致力教育,让每一个小孩子的眼界都扩大,未来都能有出息之类的,所以,他现在是在拯救这些小孩子,那么,一个完美的故事,一个美好的故事,一个之前犯了错(男主进监狱等等)的人,也能拥有美好的未来,只要改正就好,正如中国的古语: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浪子回头金不换之类的,男主讲这个故事,就是告知这些小孩子,要好好的,学习,扩大眼界,未来是美好的,而不是天天在大街上游荡,犯法之类的!
4、最后,豆瓣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注册的,总之闲来无事找回了密码,上来写了篇短影评,看完我内心也是久久不能释怀(最近和女朋友分手了,3年了,但是我不珍惜,我错了,很难过,真心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
老人在他最黑暗的日子给他讲故事,他回到印度以后也给其他孩子讲故事这是爱的传递。
虽然离奇但是故事本身就是想象的,讲的就是道理。
这个电影像一个旅游片。
看到了各国的美景,我喜欢意大利的那段,和女明星在许愿池的那段。
阿贾和美国女孩的爱情一见钟情,在他在热气球上觉得自己要死的时候想到了美国女孩。
女明星也是怀念以前的爱人。
本片其實無論情節場景人物都極之豐富,充滿獵奇式天馬行空,但問題在於以主角第一身直白加上刻板地倒敍自己成長過程中的一段奇妙旅程。
說故事者,聽故事三男孩和故事本身情節同時推進互相穿插,影響觀影代入感。
原意是以男主角阿賈過來人的經歷,把誤入歧途而被判入男童院的三男孩導回正軌,重新回到學校,但低劣的說故事方式加上過份說教而窒礙劇情推進及使某些段落比較沉悶。
導演想藉本片傳達的訊息不少,由微觀阿賈篤信的因果關係(父親為法國街頭藝人,自己同樣在印度街頭賣藝為生),到宏觀非洲難民偷渡歐洲的問題,諷刺歐洲各國的偽善收容,實則互相推卸責任。
阿賈帶著亡母骨灰由印度出發到巴黎,輾轉流落英國西班牙意大利利比亞再回到法國印度,途中遇到的人和事教曉他最重要的是勿忘初衷。
女大明星用背叛真愛換取名利,但最後卻甘心為真愛放棄名利;非洲難民的心願是賺錢寄回正在內戰的家鄕;所以當阿賈把那十萬歐元橫財全數分給不同難民的時候,他解開了一直纏繞著他關於貧富的迷思,能夠幫助別人實現夢想是他最大的富有,所以他決定回到印度執教幫助貧困兒童以知識改變命運!
用父給母的情信摺成紙飛機飛往父親的墓園最後落在父親墓地上,母親的骨灰已放於墓前,是兩夫婦倆終極的重聚,有種富詩意的傷感。
如果可以就父母異地戀故事著墨多些,或更能對照男女主角同樣異地戀的因果宿命。
女主角人設有點模糊,她應該是那種有點搭訕控的人,由她輕易被阿賈搭訕後對其產生好感和其後與另一男人搭訕後迅速發展戀情可知一二,但她在與阿賈失聯後與另一男友打得火熱,在事業愛情兩得意下明顯是人生勝利組,為什麼還對阿賈念念不忘?
是給那種印度異國風情打敗?
還是預視到自己會在這種一帆風順的人生裏失去對生活的衝擊?
片末聽故事其中一個男孩問阿賈為什麼開首時他說這是個悲劇故事時,男主角只回應如果他們三個如要坐牢而失去四年自由會是個悲劇,這明顯不是真正的答案,這裏雖然沒有道明,但估計應該最後女主角沒有到印度找他,畢竟這樣的結局太接近童話故事,同時也回應了他父母異地戀失敗的因果宿命。
男主角用happy ending 為男孩製造美好未來的憧憬,就像那個他隔壁窂房瞎眼的「德瓦大師」一樣用無限想像力在他人生最黑暗的時刻為他注入一線生機。
飾演童年阿賈的童星比成年的男主角更出彩,成年的阿賈演得太平面,沒有太大喜怒哀樂,這樣天馬行空的電影其實運用有點誇張的演譯會更合適。
宜家广告
很印度,很开心,居然还关注到了战争难民问题。
7.4/10比想象中的好看,阿三的嘴皮子是真的溜,搭讪技能max。移民局遣返那段也很有梗。照搬印度歌舞虽然不正宗但异常搞笑,以前我看印度歌舞都是直接跳过或快进的。环游世界一圈,妈妈的骨灰还安安稳稳的躺在罐子里,最后的纸飞机也是飞到了爱人的墓碑旁男主一路冒险全靠运气,一路机缘巧合最终到达了目的地冒险王翻译的不好,因为男主一路都是被动历险ps:一个印度片子说英语就很违和,但一看导演是外国人那可以理解男主实在是太黑太丑了,明明有个法国白人爸爸,他怎么还这么黑,但凡选个婆罗门或者刹帝利的演员来演都不会这么违和。导致我看他和女主的感情戏一点代入感都没有,看吻戏时,我的眉头是皱着的🤣(原谅我我也是颜狗)。尤其结尾女主不远万里跑来印度相会,就感觉太扯了。。。纯纯意淫过度
还可以,随便看看不错,7.5分最后结尾给所有人分钱那里我有点无语…还有这钱算是是诈骗来的吧…
整个故事都蛮可爱的,歌舞那段也木有很唐突,最后结局也大圆满~不错的一部轻喜剧
印度人的YY大片,贫民窟的小混混从小在印度坑蒙拐骗,用无中生有的钱买了一张机票,到巴黎开始花假币,在宜家莫名其妙邂逅某公司美女高管,走一路骗一路,还用骗来的钱在非洲难民营假慈悲,最后回国成了慈善教师?到头来你会发现小混混本质上还是个小混混,衬衫上写的故事也不是他自己的故事。
3.7
从商业属性和励志题材的角度有不错的完成度,风景秀美、故事猎奇、人物讨喜,连说教味道十足的大道理也没那么烦人,但是从剧作构造的角度来说是不成功的,过分依赖巧合完成剧情的连接,用夸大的偶然性来弥补现实逻辑的脆弱,对于严肃议题只是蜻蜓点水的点缀而从未想过真的展开讨论,想当然的展开更像是一厢情愿的意淫,俗套的巧合和团圆的结局对于熟谙套路的观众来说更是了无新意。另:宜家这是给了多少广告费?
每个人都像村琦太太一样,有个心目中的巴黎,浪漫,唯美,我的今年十佳。歌舞,巴黎,地理,爱情,奇幻,到最后的亦真亦假,我最喜欢的元素都有了。
看过之后没有什么共鸣,也没有什么收获,只是觉得很怪异,印度版韦小宝。
主要是男女主根本没有CP感,一点儿都不像真的。中间乱七八糟的故事还是挺有想象力的。男主的穿衣配色品味真的是土味爆棚,也就最开始的那套教师装还算不错。
这部片子真的是好好看,好久没有看到印度片子,记忆中还停留在那种歌舞升平的印度片子里,现在宝莱坞已经把视角延伸到了,外国人这部片子有几大特色,第1页故事情节非常的荒诞,看的时候不禁让人联想到李安的那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虽然荒诞,但是不乏蕴含着哲理,第二嗯,颠覆了以往宝莱坞歌舞片中,俊男靓女都是印度人的喝酒,这部片子里的女主都是外国人,跟印度男人一起跳,印度歌舞竟然也相得益彰,特别的和。第三男主跟跟多尔汗一样,也是极富个人魅力的印度著名男演员,演技充满了张力,虽然演绎的是平凡的小人物,但是他表达的是一种永远追求梦想还有爱情,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总而言之是一部适合合家欢的好电影推荐去看。
当杰克苏遇见绿茶。桥段芭乐到不行,好歹还有巴黎罗马取景,不然真是1分滚粗。
如童话故事般浪漫绮丽。
据说宜家在印度开了旗舰店,然后
当剧情成为讲给孩子听的奇幻故事,一切动机都变得合理了,一切都是具有教育意义了,在印度这个国家的小村里,我们需要这种宽阔的眼界,胖孩子们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当下,而是更远,更有希望和充满阳光的大世界里!
被电影译名给骗了,本以为会看到身上涂满石灰甚至骨灰的苦行僧的故事,谁知是个印度底层阿三穷游欧洲的奇幻之旅。这种泡妞手段真的奏效我也是呵呵了,英国海关那群人的尬舞大概是阿三附体吧,在女明星柜子中出现没被保安架出去还发展成男闺蜜更是呵呵呵了,就这么轻松赚了笔钱几乎是做梦了,女主千山万水的跑印度来投奔男主可能是脑子抽了,鬼才相信这是真爱。全片最好看的地方,我觉得是男主小时候碰到个男的就问妈妈“这是我爸爸吗”,别的毫无可取之处。。。
印度歌舞感染欧州!哈哈哈
意外很轻松愉悦的小片儿,结局推翻,原来是一场梦。
表面上是印度阿三的开挂故事,内核是个身在沟渠仰望星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