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完第十话的时候,内心深处很是害怕,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少女承受着怎么的各种各样的伤害呀!
而且基本上大部分都是男性还有大人们,压倒式的权利迫害,现实中这些少女全死了,只有在梦里,或者是在蛋的世界里,这些少女才能互相被拯救,这是多么的可怕,现实中所遭遇的迫害,居然没有人来解救她们,动画也没有刻画出如果遇到这类事,该怎么解决,抛出这个问题,却没有告诉怎么去解决,最后少女还是会被牺牲,这样的悲剧还是会更多呀!
记录一下过去追《奇蛋物语》时的各种碎碎念,烂尾带来的PTSD仍然不能忘怀。
2021.1.25🎬《奇蛋物语》一月众神仙新番中最宝藏最看好的一部好久没看过这么意识流的作品了看第一集的时候拍手叫绝的程度虚实结合得太奇妙了跟真的在做梦一样分不清现实和梦境;OP也是虚(动漫)与实(实景)的结合。
反正虚实在这部番里挺多意思的。
有点魔圆的影子但各方面又大相径庭制作也堪称最精良!!!
(听说是索尼做的?
移轴摄影在动画里好少见啊(这也是虚实的一个意味吧)近年来看过的最好的一部讲校园暴力的动漫(或者说本来也没多少动漫讲校园暴力)(谁能想到这是一部战斗番呢)2021.2.24 第7话《奇蛋物语》最新一集(第7集)评论区第一条直接破防:
2021.3.18 第10话告白似乎是近年来我唯一看到的讲跨性别并且在大陆放送的番剧;而且三观太正了呜呜呜“并非每个女生都希望他人来保护自己”每一集的台词功底都太棒了!
唯一遗憾的是阉割版...看到评论说整个世界观的架构源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这个年头世界观架构这么考究的番真的挺少的,必须再吹一波《奇蛋物语》,今年目前为止最喜欢的新番了,只希望不要烂尾!
不过这集结尾刀子多得我梦回魔圆心脏骤停...2021.3.31《奇蛋物语》完结撒花!
没有烂尾(目前)!
辛苦各位太太!
6月特别篇(最终话)再见!!
我已经无法用语言形容对这部番的喜欢了😭很久没喜欢上少女番了(上一次还是魔圆)无论是作画、BGM、创意、立意、剧情、人物形象、节奏等等全都无可挑剔😭特别是作画,各位太太熬了无数个通宵从头到尾保持高水准高质量的完成度(除了令人作呕的奇怪生物🤢);OPED还有各种配乐简直绝了,最后一集的BGM太好听了立足校园暴力,话题涉及范围之广,亲子关系、师生恋、跨性别、性别刻板印象、AI...(虽然给俺造成了不少PTSD(不是不夸了不夸了 坐等最终话大家都要好好活下去呀😭
2021.7.6
奇蛋里最喜欢的配乐之一,以此歌祭奠凉凉的奇蛋。
如此优良的作画和配乐,利用意识流等手法展现校园暴力的稀有设定和主题,对青少年女性友谊和青春特有的内心情绪的细腻把控,高水平台词,还有各位打吊瓶赶工期的制作人员等等诸如此类,就,很可惜,太心痛了,抱着对近年业界屈指可数高质量原创番的期待,一开始吹得有多上天,后期看到每况愈下的剧情还有烂尾的特别篇就有多难过。
至今仍异常清晰地记得首集带给我的巨大惊艳。
虽然翻车严重程度远不及全员恶玉,但,够我难过好久了QAQ从此野岛PTSD(论一个好编剧的重要性事情过去很久了,就此翻篇,生活不能在原创番中找到答案。
为了拯救好友糸的大户爱为了拯救自己的青沼宁瑠为了复活粉丝的川井璃夏为了复活好友的泽木桃慧天才科学家表账里账 和罪魁祸首芙丽尔对人性的刻画之类的太棒了˚‧º·(˚ ˃̣̣̥᷄⌓˂̣̣̥᷅ )‧º·˚画面都是电影级别的!
斯国一!!!
最开始的目的只是想看美少女打架,没想到作画流畅画面美爆,剧情丝毫不拖沓,节奏很快,意义深远。
“啵”给我啵出心理阴影了pstd女主的转变也自然而快,没有那种让你恨铁不成钢的愤怒。
看起来最强大的桃慧反而很脆弱,四个美少女都很坚强(她们的衣服好日常,震撼。
)这部番好多好有哲理的话。
背景和光的渲染也好棒。
在光里走出来的黑皮美人绝绝子!
看着老有食欲了呜呜呜
↑罪恶的源头
挂耳yyds
美翻了,璃夏!
绝绝子美女!
在期中考前补完啦不是那么专业的点评就写写第一印象吧没想到的是从第十集就开始有点黑化的感觉然后十一集就开始添加背景补充设定人工智能和suicide temptation最后一集还出现了平行世界和老师的负面形象但爱酱已经坚定了信念向善啦哈哈哈接下来稍微理一下:两位高智商的男子制造芙丽尔想要体验父亲的感觉,并且除了一个女儿该有的性格外还有“无法驯服”的特性,直到梓出现打破了这个平衡,让芙丽尔不再那么被需要,于是“人工制造”的她“理所当然”地想要重新获得父亲们的关心,最直接的办法便是除掉未出生的“女儿”,但她不懂得并且没考虑“父亲”的感情,导致她被关起来,然后把诱惑扩散到女孩中(?
)。
对于芙丽尔,我感觉她更像是有缺陷的人类。
恰恰是这样的缺陷也带来了魔性,她会成长,但就目前来看她并不会悲伤,她在被关的时候已经把魔性传出,那种诱惑让我想到了几年前的blue whale game,但就我来看她只是把猜疑和视而不见放大来诱导,与那个game那种主动的引导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芙丽尔有感情,但感情并不完善,最糟糕的是她不会消失,不懂悲伤,不过能让她有机可乘的根本原因还是视而不见和霸凌啊(当然还有家庭的误会、歧视、etc.),如果没有这样的事情那么她也没办法扩散诱惑了吧。
对于表账,我看的不是B站的的版本因为听说有删减,然后看到了 大号小号/本尊分身 这样的翻译,猜测应该是指大号和本尊吧。
首先相对里账,他可以说是现充了,但他的爱女情结很明显,而且他似乎目的一直都是救回亲生女儿,却喜新厌旧(?
),稍稍对比一下就能发现女儿们最大的差别在于她们与身边人的联系吧,那种联系更像是寄托,所谓“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他渴望于监视和研究中有自己的生活(亲女儿),但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活(芙丽尔),最终因为不负责任导致矛盾导致悲剧发生,个人感觉这里谈论的更像是责任感问题,而由这个责任感缺失给芙丽尔带来的体验和爱酱她们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最后想吐槽一下人工智能和平行世界还有点期待13集能怎么圆啦希望能有个值得等待的结局(果然像买彩票)忽然发现我避开了视而不见的内容但私以为我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发表见解
我认真和朋友讨论了一下,刷了奇蛋物语的各种评论之后觉得,这部剧就是很肤浅,讨论的问题停留在表面上。
但你也可以说是篇幅短,只能做12集比较有限所产生的局限。
谈及校园暴力还只停留在对旁观者不作为的批评而不去提及系统性的校园暴力举报机制和整体氛围。
这一点咒术回战都比它深入,饱受校园暴力的翔平在母亲死后用咒力欲报复整个学校之后,翔平的老师开始给学生发放反校园暴力的问卷,找有校园暴力相关的学生谈话,说我们不能让翔平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作为一个酷儿理解桃桃的穿衣动机之后,我觉得这个作品找一个饱受压力被迫穿男装的直女作为主角,去阐述这种打扮带来的偏见和压力,就是因为直女的身份困扰相对真正的女同性恋中的t是少很多的,这个作品到第十集就算把桃桃的心结解开,不再做任何额外讨论了。
如果找一个会真正经历校园暴力和日常骚扰的t做主角,那篇幅就会长很多。
真正的t在现实中何止面对被不喜欢的性别表白,被迫穿自己不喜欢的衣服这种事?
每次上厕所被人骚扰,被校园暴力比如被直女扒裤子按在地上检查是不是“真正的女性”,甚至严重的就和阿熏一样要被强奸,走在路上无缘无故被人打都可能啊。
还有一个作为长期抑郁患者觉得很套路的一点是rika的不再寻死动机就是小白象救了她。
而且rika寻死也没有反复的发作。
总之就是只要什么积极的光照到了一个心理疾病患者,他就能马上痊愈!
这种肤浅的感觉。
真实世界里患类似心理疾病的人,真的很严重想寻死的人是反反复复地在被困扰。
今天因为什么事不想寻死,明天可能因为创伤就又想死。
而且我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就表示影视作品里喜欢把心理疾病治愈写得很容易,什么积极的事情照亮了患者的心堂,然后患者就痊愈了。
导致现实中反复发作的患者更加自责自己,不明白为什么达不到别人的那种“彻底克服”。
其实心理疾病比如抑郁什么的都是慢性病,治愈也有,但是大部分患者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安抚和控制”它而不是“治愈”它。
补充一下说编剧客观的。
编剧是选择给你看谁的人。
他选择呈现哪个角色,呈现怎样的世界观都已经是主观了。
我同意这部剧的做法是让你看到身边的人,体会他们微妙的情绪矛盾,比如桃桃的穿衣动机的纠结,这些当然是这部剧的闪光点。
我也没说角色本身有太多的ooc。
然而,在整个社会是反同,不理解抑郁症的环境下,还要继续去选那些不触及真正问题(选一个直女讨论被迫穿不喜欢的衣服)和加深刻板印象(认为校园暴力还只和旁观者是不是勇敢有关,长期割腕能因为遇到能治愈自己的人或物马上痊愈)的角色,还是走马观花式地表面浏览。
我只能说,作为一个长期边缘人,我又不是第一次知道,我又不需要这部剧告诉我哇校园暴力是真的很害人噢!
校暴旁观者也很纠结噢但是做人要勇敢!
哇割腕是很痛苦的!
哇被迫穿自己不喜欢的衣服是很难受的!
我要的是可以告诉我背后的权力关系,社会架构如何导致这些悲剧,而不是个体。
把问题聚焦在个体上,主角团没有一个人思考向比自己强大的成年人(比如老师)求助,全靠自己打打杀杀,这是编剧偷懒好嘛?
把主角塑造成要么不爱和成年人多讲话,身边也没几个合格的成年人的人,要么理性到直接达到成年人水平,就能顺理成章地跳过更深的社会问题研究了呢。
---更新其实在更多的讨论之后,我开始对日本动漫工业的流程系统产生了兴趣。
我觉得奇蛋的编剧讨巧的一点是,他作为一个直男就写了他自己能写的,了解的东西(异性恋),又加了一丝的特别人设去迎合当前挑剔的市场,并且下功夫写出逻辑通顺的行为动机,所以他的故事线、人设相对都不崩坏,是大家所赞扬的(至少从前10集来说,还不知道最后能不能圆回来)。
但对于我自己这种边缘人来说,我只想看到真正描述边缘人一波又一波的困境的故事线,我想要看到真正揭露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困难的影视作品,我厌倦了影视作品里一遍遍地像鸡汤一样给一些基本符合逻辑的好结局。
不过,话说回来,编剧天天忙忙碌碌写东西赚钱,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可能根本没有什么时间和精力去认真深入了解一群被主流叙事鲜少提起或是非常刻板印象化的人群。
而且就算要做研究,可能编剧本身就是以训练写作技巧为主的,要他研究性别理论,要他研究酷儿历史事件,本来就是跨学科的东西吧,如果没有强烈的诉求,和合适的合作伙伴,根本很难去做出我想要的剧情。
而在当今这种社会,又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呢?
更不要说来自市场和主流社会的压力可能也不允许他们往这方面深挖。
————更新看了12集之后就觉得我看错番了。
是这个番根本不适合我,只不过我被这种讲社会事件的噱头吸引了。
平生最讨厌爽剧,最讨厌一帆风顺,或者经历点小磨难就马上解决的内容。
也不喜欢为了画面精美牺牲剧情的东西。
总之如果有人和我一样care对磨难的认真叙述,对剧情逻辑合理的追求,建议别看这个番,你会被尴尬死。
初看奇蛋第一集的时候,与我而言观感是十分畅快的,以女性为主角,校园背景,明亮轻快的色调和诡谲的战斗场景,全场不间断且配合绝佳的BGM,加上精良的作画,可以说是完全契合我电波的一部番。
前期的单元剧的作画更是让我这个作豚狂喜,但在惊叹作画的同时,也忍不住忧心主线剧情的展开,一共十三集的动画,且包含一集总集篇的情况下,迟迟不进入主线,让我对脚本很难自信的起来。
抛开作画,奇蛋的剧情其实是破碎且割裂的,单元剧的质量其实也还可以,但不论是校园霸凌、性侵还是LGBT,都是浅尝辄止,能看出野岛是有野心的,但他想说的太多,或许是出于篇幅又或许是笔力不足,总之效果不尽人意,单元剧剧情看下来观感只用一句话就能形容——“啊?
就这?
”主线剧情则更让人不知说什么好,其实长久不展开主线就能感受到脚本的节奏有问题,很多人拿魔圆和奇蛋比,说真的,奇蛋远远比不上魔圆,魔圆每一集剧情量都很大,且契合主线节奏清晰跌宕起伏,更别说魔圆早早就开展主线了,而不是一拖再拖。
但奇蛋呢?
奇蛋前期那么多单元剧和日常对主线帮助大吗?
为什么不早点开展主线?
甚至在开展主线后,仍不断抛出新问题,让谜团越变越大,这种安排很难让人不去猜测编剧是难以圆回剧情,或者说圆不好。
十一集少女自杀的起因真是让人不知该说什么好,仅仅是因为一名少女的嫉妒心,这种理由真是俗套又让人烦躁。
而且在这之上还掺杂了AI、家庭、青少年成长这些元素,元素堆砌的太多了,野岛真的说得清吗?
到了十二集仍然是一堆谜团,小糸自杀的理由,老师到底在当初的事件中是怎样的状态,这些通通没解释。
诚然会有特殊篇,但我不觉得特殊篇能圆的很好,只能说期待打脸。
不过我还是很喜欢小爱的
在奇蛋物语中,“寂寞怪”们纷纷走出了ed,取而代之的是“怒不可遏”怪们。
尽管番才播了四集,但可想而知“我已经怒不可遏了”这一台词必将像“我很好奇”那样贯穿整部番剧,成为一个新的梗。
我很好奇(bushi相比于梗,这句台词更像是一个标志,一个价值观的表达:“面对不公与欺凌,我将不再冷眼旁观,不再高高挂起。
我对此感同身受,我对此责无旁贷,我会勇敢地去阻止,去抗争,去愤怒。
我已经怒不可遏了,所以我要站出来结束这一切!
”当这种“怒不可遏”渐渐从玩笑走入内心,当每个人都能像爱那样“怒不可遏”,这世界就会因我们勇气的增加而变得更好。
\ 😡 /
😡
😡 /」❛孩子的世界很小,但那就是她们的全部很幼稚,也是真的很浪漫
我觉得不行,真不行。
明明聚焦在非常有现实意义的题材上,却每一个矛盾点都刻画的很肤浅,有很优秀的设定和形式仿佛给人一种神作预感,但讲起故事来永远顾左右而言他不敢深入本质。
看来看去就是隔靴搔痒,没意思。
我还怀疑难道是我长大了看不了定位低龄一点的动画,但回头看了两集小圆感觉叙事是非常舒服的,奇蛋的编剧是真的太弱。
说实话现在已经不是几年前了,当年像小圆那种颠覆性很强的设定现在已经是一个可以随时挪用的元素,把再多看起来黑暗、颠覆、有神作感的元素堆砌起来都已经不是什么值钱的事情了。
可以骗一骗新鲜的眼睛,但事实上是难以沉淀的。
故事触及的问题相对浅显可以是一个定位和选择,但如果让人在观看时不断的感觉到割裂和无力,跳出故事本身开始思考剧情讲述的不到位,那就绝对是需要扣分的大问题。
本身又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题材,这样轻飘飘的讲法甚至可以说是对真正经受着校园暴力和性别障碍等社会问题的小孩们的不负责任。
如果不能真正的创作出新的有解构意义的“神作”,至少踏踏实实的在大家都已经熟悉的叙事结构内讲好一个故事。
奇蛋拿着确实可以封神的作画讲了这么一个稀碎的故事,在我眼里只能是日本动画确实开始走下坡路的一个样本而已了。
动画的叙事重心之一是主人公们“告别从前,进入新的阶段”的故事。
OP开头和结尾即有蛋破壳瞬间的镜头(从卵/母体的延伸进入现实世界),再结合选曲“巣立ちの歌”毕业式歌曲的性质(告别学校进入社会)来看,全剧主题之一会指向少女长大成人,以挣扎与改变告别从前的自己,进入新的生命阶段的瞬间。
我把这个概念在剧中情节的体现通俗的理解成“成长”,并且发现这个概念可以一定程度上用来帮助我们理解剧情(至少到第四集为止),以蛋中/现实世界的线索一分为二。
巣立ちの歌是由村野四郎[作词]、岩河三郎作曲的合唱曲。
制作于1965年。
在1991年《旅立ちの日に》创作出来之前,与《赠る言叶》和《仰げば尊し》是中小学毕业式上经常被咏唱的歌曲之一。
现在也是毕业式上必唱的歌,是岩河的合唱曲的代表乐曲。
(维基)蛋中世界中的成长:击败心理创伤的仪式目前为止的单元剧,围绕蛋中世界的情节可以理解为少女走出心理创伤的过程。
故事通常始于奇蛋被打破(进入当事人内心),接着被视而不见/boss追逐(重现当事人的心理创伤),然后经过心理挣扎打败boss(走出创伤),最后当事人消失(疗愈后退出)。
全过程发生在蛋中世界的架构场景,由另一位少女见证,仿佛一场精心设计的仪式,让我想到人类学中的“Rites of Passage(通过仪礼)”概念。
通过仪礼是表示一个人从生命中的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的过程,它包括了出生、成年、结婚和死亡的四个阶段。
通过仪礼与中华文化的四礼之间互有重叠之处,但通过仪礼的诞生礼不在四礼之中,而且也没有人死后所行的祭礼。
(维基)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单元剧的主题统筹跳出了个人挣扎的格局:议题从同学欺凌,到校园中的职权暴力,到地下爱豆文化的疯狂一面,到性骚扰和公司的等级文化,无不揭示了现实社会中不在少数少女/未成年人面对的问题。
剧本敢于触及这些议题(甚至直接在动画中把场景再现)的勇气很棒。
个人尤其喜欢动画对走出创伤的适度“浪漫化”的表现手法--一方面,现实中的加害者在蛋中世界化成了五彩缤纷的“非人”的boss,为“走出”过去重塑了一个可能的场景和靶子(现实中你可能永远碰不到那个你想揍的人了);走出创伤的过程则被游戏化成了爽快击败boss的过程。
另一方面,蛋中世界的加害者会重现心理创伤时的场景(有用于应对PTSD的暴露疗法的味道),体操教练的语言侮辱和性骚扰大叔男性视角借口的都非常真实且丑陋,对观众的震撼分量不减。
现实世界中的成长:联结孤独少女的社会化过程上述蛋中世界的人物会随着心理议题的解决而消失。
相对地,动画把表现少女成长的另一方面--社会化过程着重放在了主角组,以及主角与雕塑们在现实世界的羁绊上。
主角组也都不是省油的灯--从家里蹲,到自杀倾向少女,到性别认同模糊的tomboy(和girls love)(棕皮妹的背景尚未详细展开)。
学校的温室在这类边缘群体的社会化过程中经常是缺席的(大家都是“没有朋友”的人),所以除了主角们在蛋中打怪以外,另一条故事线就是由女主串起同样没有朋友的其他少女,逐渐摆脱孤独的过程。
这个过程伴随着大家对彼此身份形象的互相积极确认(如女主在泽木桃惠脆弱落泪时坚定地确认了她“女孩子”的自我身份认知),以及作为社会群体的互动过程(分享饮料,留宿过夜等)。
动画有意且成功地把这些桥段做出了和蛋中世界区别的“日常感”,让两条成长线索目前保持相对独立,且保持动画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
把现实世界和蛋中世界连接起来的,则是女主们进入蛋中世界复活死去朋友(走出自己过去的阴影)的动机,其依然和前述“告别从前,进入新的阶段”的叙事主题密不可分。
这个动机可以被解释为利他的或是利己(前两集情节也有相关讨论),但其实现之所以可能,全靠奇蛋世界背后的搭建者(如果有的话)。
目前,关于奇蛋世界的来龙去脉尚未展开。
“表账”和“里账”的说法查不到哪来,但是有些财务的气息,有可能是借这种说法的功利味道为后期揭示奇蛋系统的某种工具理性目的埋下伏笔(这俩对女主们一直态度都很毫不掩饰的随便,八成就是当工具人用),这种目的也可能构成后期情节女主们面临的最大威胁。
目前来看,奇蛋物语维持了一流的作画,叙事手法不落俗套,音乐应景。
人物都有血有肉,叙事的格局也触及了心理创伤的疗愈和对社会议题的讨论。
伏笔在数量和角度上也恰到好处,就一季的动画而言摊子没有太大。
个人对它报以很高期待,希望能看到一部出色的作品直到最后!
作画实在是棒啊
11话单拿出来无疑是一个优秀的软科幻短篇,可以概括为由人造AI芙里尔 (Frill) 被设定成的“14岁少女”性格中的不稳定性酿成的灾难。
其作为科幻作品的巧妙之处,在于通过芙里尔的身份赋予了其“不稳定性”两重意义:成长中的少女之于父亲的无法驾驭,以及迅速进化的AI之于人类的无法驾驭。
这两个基于命题分别基于人文关怀/科学幻想,在芙里尔的故事中互为表里。
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梳理本集剧情,并试图理解这个命题如何将芙里尔和奇蛋物语的其他人物和整剧的主题产生联系。
目前来看,奇蛋物语和EVA相似,是又一部“世界系”作品,即作品中的宏观设定最终都服务于主角间的人物关系。
之前讲述社长青沼音瑠的一话已经有这样的倾向:秘密结社和政府的阴谋最终只是为了音瑠帮妹妹实现自毁愿望的情感爆发提供背景和出发点。
所以在分析11话时,可取的角度依然是从故事里几位主角之间的关系出发。
作为封闭家庭里的三位成员,芙里尔和表账/里账的关系不可谓不复杂。
动画着重表现的还是芙里尔作为“女儿”和表账/里账作为“父亲”之间的亲情关系,以及作为“AI”和“创造者”之间的关系。
现实中,父母在童年的培育影响孩子的性格;而在故事里,芙里尔作为AI的性格则由表/里账在创造她时人为设定。
虽然手段不同,但是逻辑相似。
我们给了她父亲理想中女儿的性格特质:开朗,聪明,幽默,时不时毒舌一下也没关系,耍性子也没关系。
缺点很重要,无法驾驭才是女性的特质。
这时,表/里账犯了一个错误:在她的性格特质中加入无法驾驭的不稳定性。
这么做的理由很耐人寻味:在他们眼中,这是一种给少女带来魅力的“女性特质”。
表/里账的眼光,是从关系中占主导地位一方出发的审视。
在家长/女儿之间的权力关系中,有家长能掌控女儿的事实作为前提,女儿的古怪/不可控才显得可爱;如果家长无法掌控女儿(如同故事中稍后的情况一样),女儿的不稳定性在家长眼中是不会有任何可爱之处的。
因此,表/里账敢于这么做的自信,是认为芙里尔作为AI/女儿的能力是不会超出他们作为创造者/家长的掌控的。
剧中芙里尔没有同性或者异性朋友,想必她如同其他奇蛋少女一样,没有像同龄人一样在学校/社会中形成的其他关系纽带。
在设定上被封闭和监视的世界中,芙里尔和表账/里账作为唯一的三人,互相组成了社会关系的几乎全部。
家庭关系的突变因而触发了剧情转折:梓的出现,破坏了这个稳定的三角形关系。
面临表账/里账向梓的倾斜,芙里尔感受到了深刻的存在危机: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她将一无所有。
于是,借由AI性格中的不稳定性,芙里尔导出了偏激的解决方案--抹去梓的存在,三人之间的关系也许就会恢复如初。
面对导致梓死亡的芙里尔,表/里账的第一反应是“关禁闭”--把芙里尔锁进地下室。
此时表/里账的思路依然是基于自己想象中的处于主导地位:芙里尔犯了错,但并不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对他们构成威胁。
在此后的几年中,表/里账对芙里尔的存在采取了忽视的态度,没有主动修复和芙里尔关系的企图,而是专心疼爱另一位女儿:梓留下的女儿。
面对自己的失宠和尽享父亲关心的“妹妹”,芙里尔的不稳定性再度让她产生了报复的动机。
前文中芙里尔作为AI迅速成长的伏笔助力了剧情,让她以超出表/里账预料的能力,在后者的忽视中害死了梓的女儿。
剧情到此,表/里账过度自信给女儿埋下的“女性特质”反而为自己和家庭酿成了灾难。
和现实家庭中的少女不一样,芙里尔AI的设定为她成为故事中的“大反派”提供了能力,这也触及了科幻作品中常见的命题:科技因预想外的成长而给创造者带来意想不到的灾害。
然而刨去科幻元素,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动机始终来源于家庭关系:父亲对成长中女儿的忽视,孩子对家庭新成员本能的恐惧,孩子与兄弟姐妹争宠的动机,等等。
表现的重点依然放到了单元剧中贯穿的主题:对各种来自非正常家庭背景的少女的情感关怀。
芙里尔对不称职父亲表/里账的复仇,通过奇蛋世界的创造反而卷入了更多和她有相似遭遇,来自非正常家庭的少女。
女主作为11话的听众不是毫无理由,她面对学校老师的不安和恐惧感,让她能够对芙里尔面对梓的情感产生共情。
最终回中,这两位境遇相似的少女应该会展开对话,寻求为家庭矛盾最终落脚的方式。
芙里尔的一卡和同样用AI少女作为主角的动画
不同的是,lain的主角玲音的性格几乎毫无少女特质…
女主人设再讨喜,制作再精良,题材再深刻,也掩盖不了无聊本身,想把校园欺凌内核套进日常战斗番的大纲里,仅凭几颗扭蛋的流水线故事,几个怪人的茶话会世界观是不够吸引人看下去的
11话演出满分,蝴蝶女的设计太戳我了!
美术,作画 演出 各方面都太喜欢尽管第七集之后可以说完全是不一样的片子。但我觉得还是得给四星的
作画细致,🐮 但是故事感一般
一桶放了许多料的咖喱锅,吃起来有点生。是料放得太晚,还是火候不够?也许那锅本身,就是纸糊的。
这是一个编剧的无能让整个制作组陪他做了个精美至极的半成品的故事
“爱的战士”重出江湖,一个关于成长与救赎的奇幻物语。近两年中非常棒的原创动画,光影优秀,制作精良,四位角色形象突出。前面的格局蛮大,12集的故事也并没有完全讲完,期待6月份的特别篇,希望可以把故事讲完整。
对那个机器人嘴唇的反复强调恶意满满第一集第二集存在服美役、容貌焦虑、性化女童、女女互害、第二性符号、男凝、污名化女女友谊
前期诡异的设定和气氛让人很不舒服,各种谜语人让人反感,中期的角色塑造还可以,美少女们的日常很有趣,后面编剧崩坏,完全是收不住烂尾了
设定很有趣,过去现在梦境真实里的伤害;故事都很残忍,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能救活。女孩子们为主角。drama很擅长通过反转/表里不一揭露日常偏见下被针对的(比如少年偶像)她们内心的挣扎和成长。非常甜。小时候看守护甜心unlock heart 现在能看到“让我来把你的心脏劈烂”真是太开心了。梨花是那个自杀倾向的女孩真是刻画得太好了,居酒屋结业后妈妈位置互换,“总有一天会抛弃我”“当然,但不是现在” 傲娇in a different form 越来越成熟了。哇,一集一集开始高能,落点信任。好喜欢。
制作精良,但剧情看不懂,太意识流。
鉴于有不错的单集,特别篇另有条目,三星给一个正篇面子了。
画风即便再好但剧情羸弱,还是弃了。
画风可爱制作精良主题深刻.....也拯救不了剧情稀巴烂啊.......
其实…一直呆在同样的地方,每天做同样的事情,不管是谁,久了都会疲倦的.吧……!?像风筝这样,乘着风在空中飞翔着,却是呆在同一片天空,做着同一件事情……,它…会累的吧…。
这算有剧情?一集到头了,不合口。
看得生理不适…物理上的
七集棄,只有部分集的故事還可以,大部分是中學生的疼痛文學。
为什么… 看不下去… 基本上就是一篇篇周记的感觉…整部只看11集就行… 那个设定还挺惊艳
12集以前:真是优秀的动画!! 剧情依然很不好莱坞,感谢日本人 。 13集: ? 真的烂的惊天地泣鬼神,野岛又恶心又菜,浪费动画师生命和血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