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集,3个中国兵营救9个孩子,面对着数十个日本人的进攻,3个中国兵仅阵亡了一下,9个孩子,两个教师全数撤出,最离谱的是阵亡兵的尸体都背回来了!
几十个日本兵,连个起码的欢送仪式都没有?!
6个中国兵带着孩子们转移,明明是几十个日本兵已经埋伏好了等他们!
可中国兵太牛了,就2、3个人,几支冲锋枪,站着与掩体里的日本人对射,站着的没事,掩体里日本人一个接一个倒下!
后来,我们的组长还站着,摆了个潇洒的POSE,一个抱着个孩子,一手拿枪,又打倒好几个日本鬼子,日本人手里的家伙是烧火棍吗?
如果中国军队有这样的战斗水平,不用多,有1个师,可以扫平日本全岛了,哪有什么抗日战争呀!
——作为一部战争片,战斗场面被拍成这样,真的是没法看了!
怀念曾经的战争片经典:拯救大兵雷恩、兄弟连,在这二部片子里,每个战斗场景都能经得起严格的推敲!
曾经沧海难为水,这部片子的战斗场面,简直连过家家都不如!
真是糟蹋了好题材!
相比之下,《我的团长我的团》,还不失为一部好片!
一韩: 自从与你相遇,我的内心,每天就多了一分快乐和兴奋。
但自从你奔赴前线作战的那一天起,我的内心就多了几分担忧和伤感!
常常想起我们走过的茫茫丛林,可怕的蚊虫和蚂蝗,还有战火纷飞,我真的替你担心,盼望有一天能与你再相见!
还记得第一次在毛淡棉,我们的相遇吗?
你像个英雄般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深灰色的军装,古铜色的皮肤下,透出男人的成熟与刚毅,都不禁令我向往。
你拯救了我们所有的人,从那一一刻起,我就认定,你是我生命中的那个人。
韩,昨晚,我向流星许了愿,你想知道我许的是什么愿望吗?
猜猜看。
我无时无刻不在想你,每晚我祈求上帝,让我在梦里遇见你,体会被你抱在怀里的感觉。
早上醒来,我又是那么担心你,祈求上帝给子弹都装上天使般的眼睛,让它们不要伤害到你,不要伤害到你们的同伴弟兄。
还是告诉你,我许的是什么愿望吧:我们去属于我们的伊甸园,有温暖的屋子,门前屋后开满紫罗兰花,然后,让你紧紧地抱着我,透不气地吻我,为我们正在享受的美好泪流满面……你永远的-罗二.(告别信)韩:我要走了,与你告别,我的心中有无限的感伤。
一切青春的美好记忆,从此会带着无尽的忧郁;天边的浮云掠过,带不走我的惆怅,萨尔温江奔腾的江水,载不动我的愁绪。
但我感谢上帝的恩惠,他让我在残酷的战争中,结识你和你的兄弟们,让我爱过,感动过。
我爱你的英雄和豪气,你如白马王子般走进我的心里,罗曼蒂克,不再是憧憬和希冀!
我感动于你和你的兄弟们的善良和真诚,也震惊于我的祖辈故土的孱弱和贫瘠!
这一切都是我青春的美好回忆。
再见了韩,我永远的爱!
永远的梦!
罗
故事还行,,在25集4:15,,这段韩邵公开枪,打后退的士兵,打的是左边,中弹倒下,转眼,左边爬起来,,右边的倒下了,,哈哈哈
说实在话,最初源于对远征军的关注是因为《父亲的战场》。
在去年毕业的时候买了这本书,一直没有去看,今年年假旅游时候带的就是这本书,那天晚上在明堂青旅就着灯光看了一个序章,完全被震撼了。
这段中国军队的无比光荣历史,被某些所谓的原因有意无意的差点从我们所认识的伟大的抗战历史上抹去了,这是一段足以让我们这些后人们感到骄傲为之自豪的历史,鲜为人知的现状,这可不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一种胆怯的悲哀呢?
这是一部让我期待已久的电视剧,虽然很多评论都说这部电视剧其实拍得很没有水准,比如枪械方面,冲锋方面等等,当然我不是一个地道的军迷,所以在那些枪械方面我其实也看不出多少的漏洞与比较败笔的装备穿越。
我只是觉得这段历史被这样拍的有点出离它本来的面目了,一种以救世主的姿态来解释远征军的传奇,一个虚构的人物来突出这种传奇,掺和了太多我们所理想化的情愫,显然对于完整表现这段历史有些许不利。
当然,我想编剧应该考虑到了现在我们这些人的普遍口味,在这种缺少救世主的年代,我们更喜欢看到的就是那些可以理解为有决定性作用的人物一次次的出现在我们眼前,不管虚拟与否,举足轻重。
当然,这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增加深入了解远征军不可或缺的一种兴致盎然。
讲到于邦战役时候,已经凌晨我却一点睡意也无,看来我也是以一种不能免俗的救世主心态去看这部片了。
那些我们现在不曾遇见过的生死之交,让人铭记,大秦的悲情牺牲,让人胸口堵得难受,我们的感情都不单一,能体会到这种失去生死战友的那种出离悲伤的无力感。
但是,最悲哀的却不止这些,“在风云动荡的年代,以血报国的战死者们最终却没有光荣起来。
”希望这不会是“最终”!
不错的电视剧,唯一遗憾的就是那一脸正气的韩绍英和她那个SB报社主任,就像老鼠屎一样玷污了这部电视剧..... 这不是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这是正儿八经的抗战,谢谢,总跑出来得瑟什么啊,跟他们有一毛钱关系吗?
也不臊得慌,这人不要脸真是没招。
刚看了20分钟,两段文戏和一场战斗戏。
第一眼看上去就有种小品的感觉,或者情景喜剧之类的感觉——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呢?
琢磨琢磨,发现几个原因 1.做旧均匀,场景服饰虽然故意做旧,涂污,但很均匀,一看就是假的,还达不到a货的档次,也就是粗仿。
它让我想起刚学ps的时候,做的那种“老照片”。
均匀的加了一层噪点,非常的光滑明净。
2.景别基本集中在中近景,近景和特写一个接一个。
一场恶战下来,画框里最多同时出现过10来个人。
《亮剑》也这样,但人家好歹还知道把镜头切快点,各种角度乱晃,粉饰一下,给你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你忘记镜头里没几个人。
偏偏本剧还爱用七八米高的机位缓缓扫过战场,或者给个七八秒的固定镜头,难道是为了告诉观众,看,我这布景不错吧,横店的;看,我们专门做了几个瓦砾堆呢,花了三千多块。
3..对战斗场面的表现非常儿童化,四条步枪和一只冲锋枪就挡住了日军的装甲汽车、掷弹筒和步兵炮,至少歼灭了三五十个敌人。。。
过家家一样。
为了表现对日军的仇恨,在战火中,还给我军一初级指挥官设计了一段内心镜头——居然是日军残杀同胞的历史镜头。
连过家家也不如。
但最终的最重要的最牛逼的,是用光。
那光线既不是白天也不是晚上,也不是阳光也不是月光也不是火光,而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摄像灯光。
武林外传、家有儿女、所有的话剧,都是这样的光线啊。
导演啊,您是为了告诉观众,您租了好几盏昂贵的牛逼的灯吗?
不但能照亮室内,还能照亮半条街呢。
好了我知道了,我没有在看网络DV。
2020年12月为了国殇墓园专门去了腾冲,疫情期间还需要预约,去了三天国殇墓园包括12.13国家公祭日当天。
后来自驾走了一段滇缅公路,从腾冲出发经过松山战场、滇缅公路、老虎嘴、惠通桥、707界碑,经过限速20左手塌方右手悬崖的旧滇缅公路,每隔不到五百米就是一个连续急转弯,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到达707界碑。
回来后专门找了这部剧来看,虽然跟史实有些出入(比如强化了共党的作用),部分情节有明显的模式化,但作为普及片还是要给五星。
松山战场
惠通桥1.国军两次入缅,实际情况只会更惨烈 军事重地松山,在战时几乎整座山都被日军挖空了,里面全是弹药和足够两年的补给(现场军人解说语)。
中国远征军于1944年6月4日进攻位于龙陵县腊勐乡的松山,历时95天,每天都冲锋,都死很多人。
山头不大,现在是松山战役纪念馆,满是坑道。
我去的时候没什么人,跳下坑道顺着一直走(不要学我),可以直面感受到国军的猫耳洞,仰攻多么多么难,国军的坑道多么劣势,面对日军上下六层的堡垒如何被压着打。
而且武器还不占优势,体力也不占优势,日军拼刺刀技术在当时是明显优于国军的。
就是拼命,一条命一条命地拼,一个团一个团地去拼。
松山有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山坡,插个牌子写着“肉搏山”,“……过后清理战场,敌我双方缠斗撕咬,死在一起的士兵就有62对,阵地上被咬掉的耳朵、被抠出的眼珠和被扯出的肠子随处可见,除了尸体还是尸体,后人将此山头改名为‘肉搏山’”。
肉搏山 当年这里有62具敌我抱着缠打撕咬尸首难分的尸体,看着那个山坡眼泪立刻就下来了,小日本王八蛋!
剧里有这个情节,实际情况是打完仗后是腾冲百姓去收尸的,目睹了这一幕记录了下来。
建议去实地的人去坑道里待一会,想想当时的战况,战争的残酷会瞬间奔袭而来躲都躲不开。
腾冲市内的来凤山也是遍布坑道的战场遗址,最近的坑道距离来凤寺只有三十米,不能更多了,就打了几百上千条人命。
2.很多人猎奇的野人山 滇西抗战博物馆(国殇墓园内)对野人山也比较客观的描述,它没什么神秘的,就是一座有瘴气、有毒虫、无食物、有猎人族存在的环境恶劣的丛林。
猎人族是主要是克钦人,现在没有了,博物馆里有克钦族的一些日用品展示,还有说明了他们有猎人头的风俗。
后来美军修路也修到了野人山,博物馆里有照片。
杜聿明带了四万人进山送死,这不是天灾,完完全全是人祸。
老蒋和杜聿明这个锅背得实实的。
之前看到有史料里为杜聿明开脱,说他是老蒋的嫡系,必须要完全听蒋的话,老蒋让他回国就得回国。
军队不是私人团伙,杜聿明如果把军队带到印度整修完毕再回来给蒋打仗,跟队伍都死在野人山里这两个选项让老蒋选,你觉得蒋会选哪个?
对未来情况的判断失误,就是将领的死刑。
杜聿明就应该上军事法庭!
3.滇缅公路 电视剧里对这块描述不多,其实整个战役都是围绕整条公路展开。
当年也是云南集全省妇孺之力修建的石子公路。
为什么是妇孺呢?
因为男人都去前线打仗了。
现有的图片上好多背着婴儿的妇女,七八岁的幼童在那里敲石头,如果你觉得难以置信,那再想想松山战役里13岁的娃娃兵吧!
石子路当年号称“搓板路”,开起来就像行驶在搓衣板上那般颠簸,噪音极大。
现在的汽车抗震都做得很好了,还是限速20不能开快,想想当年的卡车吧,还有随之奋斗的南洋机工。
现在滇缅公路在国内仍存,国家在部分危险的地方拓宽了道路,就是往山里多砸点空间出来,面对悬崖那侧建个混凝土路挡。
很多地方现在还是有塌方,开车要小心。
4.埋着远征军的国殇墓园 现存三千多墓碑,是腾冲百姓在文革中一块块保存下来的。
当年的国军尸体限于条件是一起焚烧的,然后按照人名分成八千多份,每个墓碑里埋一份骨灰。
有的墓碑上还有后人祭祀的痕迹,插个太阳灯的莲花,不舍昼夜在诵经超度。
在墓园里看到一个花圈,是一位已百岁尚健在的老兵献上的,给他的军长及兄弟们。
老兵尚在,心有安慰,希望他过得平安健康。
国殇墓园安息!
策马扬鞭走八荒,远征大业迈奏皇。
誓澄宇宙安黎庶,手挽长弓射夕阳. 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夷岛摧. 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 亲爱的朋友: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近代立功异域,扬大汉之声威者殆以戴安澜将安为第一人。
多少儿郎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还。
吾军欲发扬,精诚团结无欺罔,志救国亡,猛士力能守四方, 不怕刀和枪,誓把敌人降, 亲上死长,效命疆场,才算好儿郎……兄弟们。
你们愿意紧随英烈先驱的脚步,跟随他们永远不死的精神。
来捍卫我们民族的尊严吗?
你们渴望经历那个遍地烽火 狼烟四起的动荡年代吗。
无论在现实是与否。
我们可以让您一一享受到这种感受!
你将拥有以上的一切精神财富!
二战突击军事虚拟社区始建于2008年。
而其中的中国远征军第贰零零师是于今年才刚刚组建,虽成立不久,经过所有成员的努力奋斗,现在已成为一个非常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团体,其成员包括有社会的各个层面,有企业家,有证券专家,有解放军现役军官,现役特种兵,有警察,有各级学生等等.是一个温馨的集体,是一个让人来了就有家的感觉的地方, 200师真诚期待您的加入。
加入方法:新兵营Q群号78134865 将有教官接待您!
或者用联系鄙人(QQ598804035),突击军事虚拟社区中国远征军第200机械师 权威发布地址http://www.tujiwar.com/u?=5690
首先,八卦一下,剧中的谢孝彰饰演者的形象与历史上真实的孙立人将军倒是有几分相像,豆油们可以搜下。
中国的战争题材的影视剧,有些个通病,恐怕是100年也改不了。
如:战斗场面太假,爆破效果太粗糙,火光太大,炸点效果太差,很少见战斗人员主动换子弹,喜欢端着机枪站着狂扫,被子弹击中后动作要么太做作,要么很狗血的慢镜头。
值得一提的是《集结号》中聘请了韩国的效果师,表现的很不错,《太行山上》也差强人意。
历史上戴安澜牺牲后由于没有棺木,是被将士抬着尸体回国并安葬在广西的。
该剧的编剧说该片是还原历史事实,但片中戴将军却是还在缅甸境内就被火化了,这严重违背了历史事实!
还不错
很好的题材,令人尊崇的英雄人物。只能拍还乡团类的导演,还算过关的演员(老斯拍的太平洋好看不是因为经费多,是因为他用心)建议以后该题材不要在让鸭子们去拍了。
抗日战争国军将士牺牲320万,206名将军殉国,正面战争几乎是国军打的!不要被现在的抗战神剧给误导了,那简直把八路吹成神了,没有国名党抗日中国早几十年前就一定亡国!最后我还想说某党太TMD不要脸了
太糊了……
剧组能走点心不?那么好的一个题材~楞是拍成这样~
不太好看
还可以吧
起码歌颂了远征军这一抗日力量。有不少欠缺也可以接受,因特殊原因拍的一些不必要的剧情也不怎么影响。
电视剧本身一般,不过只要是打鬼子的我就喜欢,
还可以
道具飞机太雷人了,老实说,拍的很烂,勉强跳着看完了,看在那些尊敬的远征军的分上,给四星吧。
一段淹没于尘埃中的历史,值得一看!致敬!!
开局定调便瞎姬霸来
中间部分差了点
很平淡不吸引人
填补了一段历史
屎一样
“快餐”,玉不掩瑕。
我承认,我也看不下去。
把国人很多病态拍出来了,只是担心成为年轻人入世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