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情暖谊长

情暖谊长

主演:冯国庆,郑卫莉,张跃刚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2

《情暖谊长》剧照

情暖谊长 剧照 NO.1情暖谊长 剧照 NO.2情暖谊长 剧照 NO.3情暖谊长 剧照 NO.4情暖谊长 剧照 NO.5情暖谊长 剧照 NO.6情暖谊长 剧照 NO.13情暖谊长 剧照 NO.14情暖谊长 剧照 NO.15情暖谊长 剧照 NO.16情暖谊长 剧照 NO.17情暖谊长 剧照 NO.18情暖谊长 剧照 NO.19情暖谊长 剧照 NO.20

《情暖谊长》剧情介绍

情暖谊长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当年一起在内蒙插队的知青陆续续返城,只有肖志成留在了内蒙草原,一直到退休才返回他阔别三十几年的城里。肖志成发现当年的生死之交,在这些年的城市生活中,过得也都不容易,当官的有当官的难处,小老百姓有小老百姓的辛酸。肖志成积极面对生活,在李向东、张建安、郑君、林雅茹的帮助下,重新创业,承包沙场、开饭店,期间大家的关系也悄悄地起了变化,不断有矛盾发生。他们的子女之间也因工作、恋爱、婚姻等发生了许多故事。几经分分合合,几人终于前嫌尽释,重新携手,回到了当年插队的草原,兑现在老支书面前的承诺——落成老知青希望小学。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帕达小猪爱打嗝宝帖传奇青春侦探晴也烽火儿女情精卫填海骆驼复仇记末日货物家庭之路非法入境暴力史卢娜英雄第一季罗龙镇女人咒怨新娘坏账银行第二季耶稣革命太阳深处热重启完美家伙未来预想图追魂交易281封信阴阳玦之生死恋云中怪物水星领航员第1季闪电侠第三季虚构推理庸才相爱相杀B计划

《情暖谊长》长篇影评

 1 ) 谁是杀人犯?

影片对真正的凶手已经有了明确的交代:那个杀了妻子和两个孩子的精神病人。

那么另一个杀人犯是谁?

调查组的负责人?

体制?

还是人性?

我的答案是:人性。

我相信无论在哪一个体制下,人基于自己的贪念等等,会做出恶的举动,就像电影中,调查组长明知道真凶并非嫌疑人,他也愿意、希望嫌疑人能够保住性命(既保住了由此而来一批人由此案的收益,又不至于违背良心),可是最后,他只能在良知和杀人中选择——此为片名的本意。

 2 ) 12起连环奸杀案,这么赤裸裸的片子真敢拍!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流量君],ID:dotammm犯罪悬疑片是最能撩拨人肾上腺素的一类电影。

尤其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犯罪片,制造层层迷雾,在惊悚探案中添加了更多现实意义。

今天推荐的就是这一类型的犯罪片。

《我是杀人犯》| 2017豆瓣7.5

电影改编自波兰70年代一件骇人听闻的奇案,“十二名夜归单身女子连环奸杀案”。

和一般的传统犯罪悬疑片不同,《我是杀人犯》描述了一桩冤假错案。

讲的是一个年轻警察如何通过伪造证据将一个无辜的嫌疑人推上断头台的故事。

这个荒诞的故事也通过电影海报表达了出来。

海报上的脸一半是大众眼中伏法的凶手,一半是正义化身的警察,究竟谁才是真正的杀人犯?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通过该片获得了第二十届上影节金爵奖的最佳导演。

这部电影也同时获得了金爵奖最佳影片的提名。

豆瓣上看过的人不多,目前7.5分。

导演抛开了侦破和寻找真凶的过程,而是讲警察如何用伪证让人背黑锅。

究竟谁是凶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将一个无辜之人变成凶手。

电影《我是杀人犯》或许叫《制造杀人犯》会更贴切。

通过警察为了步步高升,慢慢的泯灭人性背弃良知,将对官僚体制的讽刺展现的淋漓尽致。

电影的开场,工作人员正在为被执行绞刑的杀人犯制作脸部模型。

背景音是广播音,播放着这几年来波兰经济蒸蒸日上的正面新闻。

(这里是一处伏笔)

接着,画面切回5年前。

上世纪70年代初,波兰的一座小城市,警察在郊外发现了一具被害的女尸。

这已经是一起女性连环奸杀案的第九名受害者了。

而且,这次的死者不是一般人,是波兰工人统一党第一书记的侄女。

迫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警方高层急于破案,于是把这个烫手山芋转给了男主。

对于初出茅庐的男主来说,这场大案办好了能平步青云;办不好就不止丢饭碗这么简单。

更要命的是凶手是个嚣张跋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往警局寄信挑衅。

凶手计划在波兰人民共和国30周年庆典来临前杀死30个女性。

男主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办法希望尽快破案。

动用了各种黑科技、请人做犯罪心理分析、出重金悬赏。

可是侦破不但毫无进展,凶手还是不断出击,又有两名无辜女性被害。

上级不断催促,媒体强力施压、凶手逍遥法外,受害人数不断增加。

男主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走投无路的男主命令警察假扮单身女子在街上游荡,同时布控大量警力诱捕凶手。

可就在当晚,在警察布控区不到一百米的公园,又有一名女性遇害。

被害人数上升到了十二人。

敌暗我明,全程被吊打。

这种情况,换谁都会崩溃吧。

但事情就在这时候有了转机,男主意外发现了各项指标都符合的嫌疑人。

(以下简称冤大头)

尽管证据不足,男主还是迫不及待的对冤大头进行了抓捕。

更冤的是,自从冤大头入狱后,再也没有夜归的单身女子遇害。

与此同时,男主不仅受到了上级的褒奖,也成为万众敬仰的英雄。

荣誉和利益扑面而来,男主几乎一步登天。

但案件却出现了疑点。

所有线索都指向一点,冤大头不是真凶,那谁才是真正的杀人犯?

那还要不要推翻这个“板上钉钉”的完美局面?

要不要多此一举的继续追查?

真相和名利,究竟哪个重要?

和其他着重表现刑侦过程的悬疑电影不同,《我是杀人犯》在开始不到一半的时间,犯罪嫌疑人(冤大头)就落入法网。

电影的重点在于男主,一个年轻警官的人物性格转变和他的内心挣扎。

男主也将一个在正义和邪恶中摇摆不定、内心煎熬的警察演活了。

让君君印象深刻的是以下几幕:冤大头入狱后,真凶依旧寄来信件挑衅。

男主神情紧张,听到这份信没被别人看过后又假意轻松,一句信是伪造的,一笔带过。

当他意识到抓错人了之后,正犹豫地准备向上级报告时,对方却说要送他一台彩色电视。

(在当时很珍贵,有钱也买不到)他默认收下礼物,不再提案件。

回家后对着电视里的倒影,觉得自己变得陌生。

案件的处决结果下来了,冤大头被判绞刑,就死在男主的面前。

当行刑的凳子被拉开,那一刻男主的反应好像被绞死的他。

这场处决死了两个人。

一个是冤大头,一个是男主的良知。

在这出冤假错案中,男主无疑是可恶至极。

但促成这起冤案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

从追求正义的热血警官变成追名逐利的小人,电影还从侧面展现了当时波兰社会。

除了大众,有谁真的在意真凶是谁吗?

男主在行刑前一夜,在所有当权者的私人聚会上说出了真相:一切都是我伪造的。

但在场的所有人先是愣住,继而大笑:我几乎相信了他!

是的,在他们眼里,真相无异于玩笑。

需要政绩加成的上司和急需利用此事稳定民心的高官,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让事情赶快翻篇的替罪羊而已。

所以他们才用荣誉别墅甚至稀缺的彩电购物券,利诱男主角尽快结案。

警察需要一个凶手,人民需要一个凶手,政府需要一个凶手,体制需要一个凶手,那么就应该有一个凶手被绳之以法。

这部源于真实案件的影片,解剖着当时的社会与政治现实,也在剖析着人性。

电影的结尾,当地甚至还建了一所专门为此案办的展览馆。

开馆那天,男主久久的看着冤大头的头部模型。

(和电影开头呼应)因为那双眼神充满着冤屈和悲愤。

在片尾的字幕中我们得知,这个荒唐、臭名昭著的展览馆在1990年终于被拆除。

正义最终没有缺席,但遗憾的是被冤枉的人却再没有机会能看到。

冤大头不是死在男主的手里,而是死在那个时代,专制腐败的时代。

这片子带着浓厚的政治讽刺意味。

把一个无辜之人变成凶手。

这部《我是杀人犯》看得和压抑,就像豆瓣短评里网友提到的那样,试想同样被含冤多年聂树斌和呼格吉勒图。

如果他们没有沉冤昭雪,就像电影里的冤大头。

甚至还有更多的无名氏不为人知。

聂树斌案一度有传或将被拍成电影,剧本的前期筹措工作已经开始。

在报道中提到,这件事是负责聂案再审的法官胡云腾力主促成的。

虽然电影最终能不能拍成还不得而知。

但至少我们从不畏惧直面黑暗,只怕罪恶的真相被深埋。

回复电影名,在线观看!

 3 ) 似曾相识

这一黑一红两幅海报都属于一部波兰电影《我是杀人犯》。

影片是根据1977年发生在波兰的连环杀人事件改编而成。

“我是杀人犯”并不是罪犯最后认罪伏法的供词,以影片故事内容来说,片名也许叫《泡制杀人犯》反倒更贴切。

某市发生了十二名妇女被杀的恶性案件,警局指派了一位年富力强的少尉,组成了特别调查小组来侦破此案。

通过摸排,抓到了一名疑似嫌疑人,然后就开始了收集证据的工作。

搜了半天,拿的出手的证据不但稀少而且苍白。

但此时,嗅到政绩味道的上司和急需利用此事稳定民心的工党第一书记用荣誉别墅甚至稀缺的彩电购物券,迫使男主角尽快结案并移交法官定罪宣判。

最后那个人被含冤绞死。

片中有个小情节设计的很有喻义。

电影开头,男主角早餐时候跟儿子掰手腕儿,当然儿子掰不过父亲,妻子在旁边嗔怪道,你就不能让让孩子,父亲说这是我们男子汉之间的事情你别管。

此时的男主,哪怕在跟儿子共享天伦之乐时也不忘记做事要本着正值思想的正面形象。

到了影片后半段,男主迷失在真相正义和政治正确之间时,骨瘦如柴的小儿子很轻松地就掰倒了父亲。

欧洲电影描写人性深层,不像美国电影那么荷尔蒙式个人英雄主义。

男主人公的挣扎和困顿,并不完全来自于权力和体制的压迫,内心的软弱和想借此机会往上爬的野心与欲望也起了推波助澜甚至助纣为虐的作用。

还有一节,嫌疑人被长时间的审讯,神情已经恍惚,喃喃自语自语道,难道真的是我杀了那些妇女吗?

不知道这个是不是《我是杀人犯》片名的由来。

影片的结尾镜头特别震撼。

多年后,已经身体发福升为少校的主人公,带领众人参观专为表彰侦破这个案件而建立的展览馆。

当他离开众人独自和用冤死犯人脸模做成的栩栩如生的塑像对视时,字幕徐徐升起:‘’波兰政府已于1990年拆除了这个臭名昭著的展览馆‘’。

这件事虽然发生在四十年前的波兰,但你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呢?

 4 ) 波兰版《狩猎》,似曾熟悉的故事。

2012年制作的丹麦电影《狩猎》,极其冷峻的写了一个人性阴暗,众口铄金的故事。

虽然是电影,看完却能够让人不寒而栗,感同身受。

对于在社会生活的我们来说,谁又说自己没有遭遇过不白之冤的经历。

这种冤屈的体验,倘若只是时间里的压抑,还可以交给时间偿还清白,和修补难过。

倘若真的罪名确定,可能遭遇的,是身败名裂,身陷囹圄,能否翻身,只能看历史的良心和运气了。

波兰电影《我是杀人犯》,讲述的,就这样一个故事。

连环杀人犯犯下12宗命案,这样的电影开篇,像极了韩国犯罪电影的套路,《杀人回忆》,《不可饶恕》,也相当有大卫·芬奇《十二宫杀手》的风格。

七十年代初的波兰,还处于依附苏联的政治背景下。

整个国家的法制,缉凶,并没有现代文明的开化。

政绩大于真相,这大概是那个时代,和这类特例政权的特质了。

和《杀人回忆》不同,韩国警方虽然诸多无能,威逼证据,但是最终还是依据线索,进行合理的追捕,以至于这一系列的骇人听闻的凶杀案,成为历史悬案。

而《我是杀人犯》,则为了破案,制造了所有杀人的拙劣的证据。

电影中,最值得玩味的一个设计,就是男主角把设计拿到的威逼法官的情色证据,最终没有胁迫时。

上级以他的方式,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最终,疑犯被定罪,处理死刑的判决。

我们能看到一个曾经正直的警察,在荣誉,升值,膜拜,和特权的诱惑下,逐渐的沦丧,变得毫无准则,也变得不择手段的,定罪,完结案件。

全然不顾诸多的证据疑点,和新的嫌疑犯。

一个国家的律法,是用来制裁坏人,罪恶,恫吓犯罪分子的。

如果,这个代表正直,公义的工具,沦为荣誉的晋级标签,变为执法者可以随意玩弄的法器。

那么,国家的正义,就成为一种随机式的伸张。

这个,是极为可怕,且肮脏的存在。

法律,未必可以惩戒每一个坏人,但是切勿错杀一个好人。

这是人类文明基本进化的存在。

《我是杀人犯》整个电影风格浅白,虽然没有北欧电影的肃杀,冷意感,但是那个年代独有的苍白,贫瘠,破旧,同样会让人联想到我们所经历过的一些相似的年代。

男主的人生蜕变,并没有脸谱化的好,或者坏。

正直是曾经存在的,堕落也是日趋沦丧的。

但是,最后在他选择公义时,历史的车轮,和国家机器的需要,让他无法避免的,成为缉凶英雄。

有时候,当你一步错招的时候,纠错,是何其的艰难。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那些我们所目睹和听闻的,那些冤假错案,需要10年,20年,甚至更久远的时间,在家人,和公义律师的不懈努力下,才得以赢回公正的审判。

而这些曾经被当作穷凶极恶的罪犯,全家都蒙受周遭羞辱歧视的,原本善良无辜的人,或者已经年华逝去,或者已经离开人世。

生于世界,却在一种不白之冤里枉死。

正如电影中的嫌犯,最后的神智恍惚,自己对于自己的怀疑。

临刑前的冷漠和坐监时的坚毅,在这样的恫吓,纠缠里,最早死的,是人心。

那个在电影里时而响起的急促的鼓点,就像是追凶的紧迫感,也像是犯罪时压迫的恐惧感。

同一段音乐,亦正亦邪的两重寓意,相当巧妙。

《我是杀人犯》,本质是改变于波兰真实的历史事件。

电影结尾里,收藏犯罪记录的收藏室,业已作为波兰法律的耻辱拆除。

这段荒唐的历史,虽然已经纠错,但是那些蒙受冤屈的人,却无法再申诉。

人类文明的进程,就是遏制人类的恶,传扬人类的善。

而法律,则是集体供奉信仰的公正神。

如果这尊神出错,那么,所有它手下的行刑者,制造冤案的人,就是电影名字所说的:“我是杀人犯!

”愿天下再无冤案。

中国冤案录(以下摘自网络):  ????【冤001】内蒙古呼格吉勒图(“强奸杀人”被枪决9年后真凶现身)  ????【冤002】河北聂树斌(“故意杀人”被枪决10年后真凶现身)  ????【冤003】河南魏清安(因“强奸”被枪决,一个月后真凶落网)  ????【冤004】湖南滕兴善(“杀人碎尸”被枪决,16年后被宣告无罪)  ????【冤005】湖南杨明银(“杀人”入狱10年后因另有真凶被宣判无罪)  ????【冤006】湖南姜自然(“故意杀人”被关押6年后被宣告无罪)  ????【冤007】湖北佘祥林(“杀妻”服刑11年后妻子现身无罪释放)  ????【冤008】湖北黄爱斌(“故意杀人”被判处死刑羁押4年后获释)  ????【冤009】湖北吴鹤声(“故意杀人”被判无期4年后真凶落网)  ????【冤010】江西涂景新(“贪污”被判死缓蒙冤7年被宣告无罪)  ????【冤011】江西叶烈炎(“爆炸罪”被羁押941天后被无罪释放)  ????【冤012】江西费志标、费琴(“兄妹杀人案”被判无期2年后被宣判无罪)  ????【冤013】河北徐计彬(“强奸”判刑8年,15年后发现血型与证据相悖被宣判无罪)  ????【冤014】河北宋保民(“强奸女青年”冤死狱中7年后被宣判无罪)  ????【冤015】河北徐东辰(“奸杀少妇”4次被判死刑羁押8年后被宣判无罪)  ????【冤016】河北刘 前(“强奸未遂”含冤9年后被宣告无罪)  ????【冤017】河北李志平(“故意杀人”两次被判死刑蒙冤23年)  ????【冤018】河北陈国清、何国强、杨士亮、朱彦强(“抢劫杀人”五次被判死刑,在疑似他人作案、证据矛盾重重下最后仍强行判处三人死缓、一人无期)  ????【冤019】河北李久明(“故意杀人”遭受酷刑被判死缓含冤2年后, 因真凶供述抢劫伤人被无罪释放)  ????【冤020】河北孟存明(“强奸女老师”蒙冤10年刑满释放后被宣判无罪)  ????【冤021】河北王思堂(“涉嫌杀人”判刑20年,坐牢17年,出狱后上访20获无罪判决)  ????【冤022】河北王兰歧、王兰军(“特大杀人案”蒙冤3年母亲气绝身亡父亲精神失常后被无罪释放)  ????【冤023】河北刘俊海、刘印堂(“故意杀人”关押15年后无罪释放,申请国家赔偿7年未果)  ????【冤024】河南张振风(“抢劫、强奸”判处死缓,三年后因真凶被擒而获释)  ????【冤025】河南黄 新(“故意杀人”四年炼狱后被宣告无罪真凶10年后浮出水面)  ????【冤026】河南秦艳红(“奸杀少妇”被判死刑羁押4年后因另有真凶被无罪释放)  ????【冤027】河南张绍友(“强奸杀人”被判死刑,入狱8年后因真凶出现宣告无罪)  ????【冤028】河南胥敬祥(“抢劫、盗窃”蒙冤13年后被宣判无罪)  ????【冤029】河南赵作海(“故意杀人”被判死缓11年后“死者”现身被宣告无罪)  ????【冤030】河南张从明(“抢劫杀人”入狱近6年后被宣判无罪)  ????【冤031】河南王俊超(“奸淫幼女”入狱6年后被宣判无罪)  ????【冤032】安徽四少年(“故意伤害致人死亡”逼供认罪关押百余天后真凶归案)  ????【冤033】安徽刘 志(“杀人、强奸、抢劫”被判13年,入狱6年后真凶主动供罪)  ????【冤034】安徽赵新建(“故意杀人”两次被判死刑、第三次改判死缓,8年后真凶落网)  ????【冤035】云南陈金昌(“抢劫杀人”被判死缓2年后因真凶落网获释)  ????【冤036】云南杜培武(“故意杀人”含冤2年真凶落网后被无罪释放)  ????【冤037】云南孙万刚(“奸杀分尸”被判死缓8年后被宣判无罪)  ????【冤038】云南王树红(“奸杀卖淫女”惨遭电刑被打残蒙冤299天后因另有真凶被无罪释 放)  ????【冤039】云南尹用国(“故意杀人”两次被判死刑关押555天后宣告无罪)  ????【冤040】吉林孙邵华(“杀死3人后点火焚尸”被判死刑服刑11年后无罪释放)  ………………【冤041】吉林王海军(“杀妻”蒙冤19年后因真凶落网被宣判无罪)  ????【冤042】吉林于奎亮(被“推理”成杀人犯 3次判死押7年后释放)  ????【冤043】辽宁李化伟(“杀妻”被判死缓羁押14年后真凶落网)  ????【冤044】辽宁李德田(“伤害罪”被判12年,因狱中巧遇真凶被宣告无罪)  ????【冤045】辽宁孙学双(“故意杀人、强奸未遂”判处死刑、无期徒刑,关押1589天后无罪释放)  ????【冤046】陕西岳兔元(“故意杀人”入狱,“死者”在下葬一年后突然生还)  ????【冤047】陕西高进发(“奸杀幼女”两次被判死缓3年后被无罪释放)  ????【冤048】陕西吴志峰(“杀人”被羁押长达472天后证据不足释放,要求赔偿遭拒)  ????【冤049】广西王子发(“抢劫杀人”被两次判处死刑、死缓,6年后真凶自首,王至今仍坐牢)  ????【冤050】广西覃俊虎、兰永奎(“抢劫杀人”被判死缓、无期,羁押4年后因真凶自首被无罪释放)  ????【冤051】广西文崇军(“强奸”入狱上诉17年妻离子散后获无罪判决)  ????【冤052】广西卓发坤(“故意杀人”两次被判死刑羁押2339天后被无罪释放)  ????【冤053】浙江吴大全(“故意杀人”一审死刑二审死缓,因在监狱意外遭遇真凶而使沉冤得雪)  ????【冤054】浙江刘华忠(“反革命言论”和“多次攻击领袖”判刑15年,35年沉冤昭雪)  ????【冤055】浙江董文列(“走私、贩卖毒品”一审判斯、二审无期,入狱8年后方知属无中生有)  ????【冤056】四川骆小林(“运输毒品”判处死刑,被关押738天后无罪释放)  ????【冤057】四川李杰等4人(“故意杀人”因未成年被判12年,蒙冤8年后因真凶主动供述被宣判无罪)  ????【冤058】四川罗开友(自行寻妻20年证清白,洗刷“杀妻”罪名)  ????【冤059】黑龙江史延生(“抢劫杀人”一家7口蒙冤5年后被宣判无罪仅获偿6650元)  ????【冤060】黑龙江杨云忠(“故意杀人”一审死刑、二审无期,蒙冤7年后因真凶落网被宣判无罪)  ????【冤061】山东陈世江(“故意杀人”蒙冤8年后被宣告无罪)  ????【冤062】山西郝金安(“抢劫杀人”被判死缓,10年后真凶因良心发现主动供述被宣判无罪)  ????【冤063】甘肃裴树唐(“强奸女演员”坐牢7年,14年后“受害人”因受良心谴责而坦承诬告,申诉24年方获再审)  ????【冤064】甘肃李天荣(“诈骗”被打掉4颗牙蒙冤757天后被无罪释放)  ????【冤065】贵州杨显芬(难耐酷刑含冤招认弑母蒙冤9年获赔63万)  ????【冤066】重庆童立民(“奸杀小保姆后碎尸”被判死缓,羁押2773天后被无罪释放)  ????【冤067】福建陈信滔(“敲诈勒索”含冤3年不断上访后被宣判无罪)  ????【冤068】福建张石梭(“故意杀人”被关16年,“不能认定有罪”释放,索赔无果)  ????【冤069】海南黄亚全、黄圣育(“抢劫罪”被判死缓10年后因元凶落网被宣判无罪)  ????【冤070】还有没统计的和没被昭雪的以及将要发生的,还在继续……………

 5 ) 我在盛世你在哪里?

看到评论里很多提到聂树斌案觉得很可笑,在司法建立的路上,聂树斌案能翻案已经是一个进步,你们拿着这一个冤假错案整天挂在嘴上说不觉得很无聊吗?

真正的冤假错案你看到过吗?

当初严打,我一个同学拿刀抢劫了七块钱被枪毙,现如今可能吗?

一个贪污犯贪污50块钱被枪毙,现如今几百亿都死不了,你觉得这是司法进步还是倒退呢?

有时候恨的牙痒痒,说这样的人应该株连全家,凌迟处死!

简单一枪崩了太便宜他了!

结果后来听说取得受害者家属的谅解,崩不了了,呵呵(CNM)!

有时候说多杀几个社会就安定了,乱世用重典!

朋友,这可是你说的我可没说,我觉得我已经在盛世了!

 6 ) 最后他成了所有人心中的凶手

一开始以为是和《杀人回忆》一样,紧张、刺激、恐怖的破案片,看了之后才发现,是一部探讨人性的剧情片。

本来期待会有什么凶残的杀人画面,缜密的推理过程,结果却发现,最恐怖的其实是人心!

这是一部探讨人性的剧情片,想要看结构严密、无限煽情的韩国破案片的朋友们,可以退了,这是一部拷问人心的沉重的片子,给我们展现的,是如同鲁迅先生文章里的那个吃人的社会!

某地发生连环杀人案,受害者都是女性,虽然都被扒光了衣服,却并没有被侵犯。

受害者已经达到了十二人,其中一个受害者还是某个议员的侄女。

案子不光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还让各级领导都备受压力。

男主被临时委派负责这起连环杀人案,开始以为是自己倒了八辈子霉,踩到了狗屎,结果却发现是狗屎运。

一开始男主的确想破案,在前面连续两个被委派的人都没有破案之后,他一上来就大刀阔斧,采取各种措施。

先是利用在当时来说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接着又广发消息,悬赏一百万让市民都提供有用信息,接着又让警官假扮女人当诱饵,引诱凶手上钩。

他连续熬夜加班,研究各种案例,还想要请外国专家,不眠不休地破案。

后来偶然在一次喝酒找破案灵感时灵光一闪,在计算机分析出来的名单,和让警察假扮女人诱捕凶手的公园在场人员名单里,找到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片中的嫌疑人。

发现嫌疑人之后,对他进行调查,发现他的一切行为似乎都十分可疑,每次案件发生时他的行踪都不定,没有不在场证明,唯一的一次在酒吧的不在场证明被证实是假的!

而且邻居还经常听到他家里有打闹的声音,似乎是一个家暴施暴者,妻子也说看见他在烧鞋,似乎是在毁灭证据,在他家还搜出了一个很像凶器的铁棍……一切的证据似乎都指名他是凶手,可是这些虽然说是证据,又几乎不算是什么证据。

他的行踪不定,是因为他和一个有夫之妇有奸情,每次都是和她在约会;他的邻居听到家里有打闹,从后面他妻子口误说出的证词里可以得知,他才是那个被施暴者,而且他的性格沉闷,不太会反抗;妻子看到他在烧鞋,不过也是随口说说,烧的其实是橡胶鞋,她后来却说是一般的工作鞋,他的鞋码是多少也没说,到了后来应该是听了警察的交代,才说是42码;而那个凶器上,并没有他的指纹,也没有受害者的什么信息,似乎也并不能说明就是凶器。

是的,不能说明他是凶手,但是也不能证明他不是凶手。

但是外面的人,都已经认定了,他就是凶手。

因为他被外面的媒体和所有市民都认定为凶手,所以男主也收到了相应的荣誉和财富。

买了彩色电视机,换了新房,包养了小蜜,花钱大手大脚……但是他自己很清楚,这个人是不是凶手他也不确定,甚至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个人并不是凶手!

他已经被抓到了,真凶还给警局写了信,嫌疑人的情妇也过来跟他说,嫌疑人是个好人……但是他走到了这一步,已经骑虎难下无法回头了。

他也挣扎过,想要向别人坦白,结果被人误以为他是想要彩色电视机,在坦白真相让一切荣誉烟消云散和一台千金难买的彩色电视机之间,他选择了电视机;他向上司坦诚,打算要告诉所有人真相,上司却威胁他,让他不要拖自己下水;他向所有的领导们说,嫌疑人并不是凶手,一切的证据都是他自己制造的,可是那些领导们都以为他是在说笑话……他在挣扎,甚至可以说,他一直在挣扎,每一次的荣誉,他都不是拿得那么心安理得。

没有谁就是天生的坏人,做坏事好不眨眼,做违背良心的事时,每一次都会不安!

他几个月来一直坚持和嫌疑人联络感情,和他一起看球赛,拿蛋糕和嫌疑人一起吃,维护嫌疑人的孩子斥责看守的警察……为的就是要让他招认!

让嫌疑人承认自己是凶手!

可是随着了解的深入,他也明白这个人根本不可能是凶手,他那么爱自己的孩子,他那么的知道感恩,他一直温文尔雅,连脏话都不怎么说……但是在荣誉、金钱的诱惑下,在外界和领导的压力下,他选择亲手将嫌疑人送上了绞刑架。

骗他说,只要他认罪,就会把他当成精神病人,可以不用死,还能见到自己的孩子……最终在男主的努力下,嫌疑人真的被判处绞刑。

是男主,让嫌疑人的妻子说他是家暴施暴者,虽然真正的施暴者可能是妻子;也是他,让妻子说看到他在烧鞋,鞋是42码的普通工作鞋;还是他,让妻子教自己的两个孩子说一些谎话证明父亲是犯人;依然是他,让那个在下大雨的晚上看到凶案的近视老太太指认凶手就是嫌疑人……这些证据简直就是可笑的讽刺!

妻子无意间口误,说出打人的其实是她,但是施暴者是丈夫;妻子看到他烧鞋,却一直吞吞吐吐说不出来到底是什么鞋;孩子说起谎来支支吾吾的,还是妻子威逼着说完的;那个老太太不光近视,当时还下着大暴雨,而且是晚上,偏偏就能看到凶手长什么样……到最后真凶是谁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男主和那些所有的警局领导们,需要嫌疑人就是凶手!

那些媒体和整天提心吊胆的市民们,也需要嫌疑人就是凶手!

最重要的是,抓到嫌疑人后,凶案没有继续发生,那些领导们收获了群众的称颂和赞扬,那些芸芸大众们收获了心安。

嫌疑人不是杀害十二名女人的凶手,但是所有人都是杀害嫌疑人的凶手!

不光男主,还有警局的那些领导,以及媒体和全社会!

真凶是那个杀完家人又自杀的变态吗?

并不一定!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那个人是真正的凶手。

真凶是个精神病患者也只是男主的推测,而且凶手写的那封信里说住院,更大可能是身体有毛病,而不可能是精神有毛病!

而那个变态可能是因为警察过去找他调查,所以一时紧张,病情又发作了,所以把一家人都杀了。

如果他是真凶,他没有必要杀了自己的家人,更没有必要自杀啊,明明自己已经有了替罪羊!

而且警察调查完他之后,并没有发现一丝疑点!

很有可能的是,真凶直到现在还逍遥法外,知道有人替自己顶罪,所以安心过自己的日子了。

当然那个变态也可能真的就是凶手。

真的就像片中的男主推测的那样,真凶是个精神病患者,他看到警察调查自己,以为自己暴露了,所以杀了自己一家,又自杀了!

毕竟嫌疑犯被抓之后,凶手还写了一封信示威,而变态死了之后,就没人写信了。

但是这种可能微乎其微。

影片的重点似乎并不在凶手是谁上,而是在探讨人性!

我相信,最后男主跟嫌疑人说,他不用死时是真心的,毕竟最后宣判嫌疑人死刑的时候,他一脸诧异,而且领导还跟他说,帮他摆平了,似乎在暗示,是他在向法官施压,想要赶紧杀掉嫌疑人灭口。

所以男主并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魔头,做起坏事来心不惊肉不跳的,他的内心一直在挣扎!

虽然在全世界人心里,嫌疑犯都已经是凶手了,可是嫌疑人自己根本不在乎,他自己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凶手,但是当自己的两个孩子也亲口说出对自己不利的证词时,他的心彻底崩溃了,一向在被告席上不动声色的他,在那一瞬间红了眼,之后就在牢房里自杀,万念俱灰。

反问警察,自己到底是不是杀害了12名女人的吸血鬼。

在全世界人,包括他的孩子心里,他已经是凶手了,到最后他自己也疑惑了,既然全世界人都认为他是凶手,那么自己还可以那么坚定地说自己不是凶手吗?

嫌疑人从头到尾都没有控诉,没有大声咆哮着呼喊,我不是凶手,我是冤枉的,也许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特别是临死之前,既然他不是凶手,为什么他不抗争呢?

我推测,一开始他是不想让自己和有夫之妇在一起的事情被人知道,特别是妻子,尤其是自己的孩子,他坚信自己没有杀人,被警察关押几天就会证明自己的清白,放自己出去的,结果后面掉进了男主给他挖的坑里。

后面他看到自己的两个孩子做伪证,在孩子心里他已经是凶手了,不管他杀没杀人,他都是凶手,所以他已经绝望了,他的心已经死了,所以便不再抗争了。

在真相和荣誉之间,男主选择了荣誉。

也许从影片来看,男主也是迫不得已的,就算他想要说出真相,也不会有人相信的,毕竟没有证据能证明嫌疑人是凶手,更没有证据能证明他是无辜的。

嫌疑人是一个假凶手,男主却是一个真骗子!

他骗了所有人。

最后男主的妻子、朋友、下属,全都离开他了。

原先扳手腕轻松扳倒儿子的他,最后终于被腐蚀,被儿子扳倒。

这是一个什么样吃人的社会啊?

因为案子太过经典,还专门设立一个博物馆,陈列所有与案情相关的信息,嫌疑人的雕像、照片,就在全世界人们的一次次唾骂和痛恨中,过了十几年!

一想到这里,内心就觉得波涛汹涌,这可谓是千古奇冤了!

最后嫌疑人倒模的雕像瘆人吗?

我觉得并不瘆人,甚至眼睛里似乎有泪水,写满了冤屈!

真正瘆人的,是男主的内心,是这个社会,是男主操纵了一切!

是整个社会杀了他!

你们欠他一句道歉!!!

我是杀人犯,说的不光是嫌疑人,也是男主!

嫌疑人从根本不是杀人犯,到最后全世界人都认为他是杀人犯,所以连他自己也疑惑了,也接受了自己是杀人犯!

男主虽然是警察,却操纵了一切,制造了各种伪证,一步步亲手将嫌疑人送上了绞刑架,他也才是真正的杀人犯!

真正的吸血鬼不是凶手,而是那些一个个道貌岸然的警察和市民!

他们才是鲁迅先生文章中那些沾着血吃馒头的人!

影片中的几个玩笑话很有意思,什么男人20岁的时候,爱全世界的人,30岁时只爱一个人,40岁时除了一个人其他全都爱。

说的不就是男主嘛!

还有那个什么什么三个警察,一个只会写,一个只会读,一个确定他们还没闹革命!

说的其实就是,他们每个人都很盲目,只掌握一部分真相,但是真正的真相是什么,他们并不关心,只要么闹革命,只要社会安定,真相是什么都无所谓了。

另外三个人,是否有三人成虎的意思?

影片的两个海报也让人十分玩味,撕裂的照片,一半是警察,一半是嫌疑人,上面写着我是杀人犯,证明两个人都是杀人犯,嫌疑人是所有人心中的杀人犯,警察是代表所有人将嫌疑人送上绞刑架的杀人犯!

另一张用红色遮挡住眼睛,也说明他们明知道真相,却选择避而不见。

也许你会觉得影片讲述的故事,让人毛骨悚然,这是怎样一个吃人的社会啊!

但更让你毛骨悚然的是,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这个故事曾经真实地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

这让人更加不寒而栗!

能拍、敢拍这样深刻剖析国家丑恶的影片,勇气可嘉!

我国深刻反省文革的片子什么时候才能不被禁?

日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反省到对我国做的那些丑恶行径?

哎,难啊!

最后他成了所有人心中的凶手,因为这是个吃人的社会!

没有人在乎真相,只有人在乎利益。

欢迎关注纯原创公众号:鱼纹

 7 ) 制度的杀人犯

看波兰的电影,不能不联想到俄罗斯杀人狂——Andrei Chikatilo, 同样是体制的杀人,Andrei是在受伤后疯狂报复,而此片中真正的杀人狂,出于何因而杀害12名女子,并没有介绍,只是将目光集中在了如何制造杀人犯上面。

感觉本片立意很好,有想法也有表达,但对电影的把握不够,观影时不得不多次看看还剩下多少时间才结束,除了关于被告人最终会不会被执行死刑和男主角最终会不会良心苏醒,其他的剧情都可以逐步猜到,剧情仍显脸谱化,从一开始就限定了每个人的角色,注定了某些人堕落,某些人帮凶,某些人无辜受害。

被告人的欲语还休,看得我直到最后都没明白,他究竟是不是真正的killer,他一直没有强烈否认,好像在与男主的相处还十分愉快,于是将自身生命托付给他,给警方一个假的线索说自己在酒吧喝酒,就为了掩饰和保护女友不受丈夫的虐待?

在生与死的面前,这太牵强了。

此时的假线索更加重了自身的嫌疑;然后似乎与男主达成一致,我招供,但要证明自己是精神病,所以免死被关进精神病院,可是连搏都还没搏,就放手认命了?

还有波兰的被告都没有律师吗?

被告一直被警察诱供,也无人深究,或许这正体现了1990年前,那个苏维埃联合各国的文化吧。

与俄罗斯的杀人狂破案中的体制要求不得承认社会主义国家会出现此次杀人狂事件不同的是此次波兰是承认了杀人狂,但是进一步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很快找到杀人狂是谁,解决了大众的担惊受怕,同样是体制,不知道哪个更可恶一点。

所有的线索都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在烧自己的鞋子,42码,连一个南瓜都很难打烂的“凶器”,彪悍的妻子说他有一天想打我,结果被我打出了门;然后再是诱供子女,这些都显得编剧的捉襟见肘,为了剧情而剧情。

再说到男主的自身矛盾,也表现得哆哆嗦嗦,在制造伪证得时候,他似乎很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妻子带了爱子离开,也豪不手软,可是所谓得家庭幸福就此离弃,这一切是为了什么呢?

为了朋友对自己的不再信任,而报警酒驾,更加无厘头,一次酒驾就与朋友分崩离析,简直是突破了我对本剧的理解底线,我多次重回想看清楚是不是我理解错了,结果发现编剧并没有让我多想;恐吓被告的女友,他也做得很到位,然后被告得女友似乎也实实在在完完全全就被唬住了,再也不想为自己得情人做什么呼声了;说“笑话”的那一次是唯一一次让我觉得合理的地方,体制也接受了既定事实,此时的翻供,等于告诉所有人,并不是你一人作弊,而是所有人帮凶,戏必须演下去;可是接着被告试图自杀,男主那仿佛的真情告别,又不了了之,他眼看车库里,被告被送上绞索,可能他此时已明白自己所做的已被体制推上了镁光灯的台前,他已经来不及改台词了。

只有被告的模像瞪着他的时候,他还是满眼热泪,可是, it's too late to apologize!1990年臭名昭著的罪案展示厅被拆毁,1991年苏联解体,波兰将这个现象直接控诉给了前苏联,似乎有理,又似乎有避重就轻之嫌!

立意5分,剧情3分,人物塑造2分,总体推荐观看后再去看看《大卫·戈尔的一生》如何在好莱坞的完美电影体制下拍出的步步惊心!

 8 ) 犯罪片拍成这样谁敢不看?

相比主流商业片,东欧电影如同域外奇人,完全是另外一个体系。

东欧的天才们善于以小见大,深挖光怪陆离的众生相。

本片得到了第20届上海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导演的殊荣。

获奖评语这样说—— 导演巧妙的驾驭了故事、表演以及电影的方方面面,把我们带入一个在黑暗和人类戏剧中,既显而易见又充满吸引力的世界。

黑暗——是这部电影最大的底色。

1977年,一座波兰小城,被一宗连环杀人案搅得人心惶惶。

命案现场,除了被害妇女的尸体和鲜血,竟然找不到任何线索。

凶手更向媒体扬言:要杀害30名妇女,以此献祭波兰共和国30年诞辰。

残忍、血腥、疯狂、禽兽。

直到又一位受害者尸体出现,这下就连首都华沙的高层都坐不住了。

因为死者并不是普通人,她可是华沙工党第一书记的侄女。

军官雅努什临危受命,负责重案组。

他让下属男扮女装当诱饵,在夜晚郊外来回晃悠。

结果——惨剧照发不误,距离他们只有100米的距离,这脸打的!

他还借用当时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罪犯进行心理侧写。

结果——上司满怀期待的来视察工作,刚按下开关,电脑死机,又打脸!

那干脆拿出100万悬赏试试。

100万在70年代的波兰买车买房绰绰有余,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数字。

结果——举报信如雪片,举报电话接到爆,却都是大忽悠。

三板斧用完,雅努什开始无计可施。

老百姓、媒体乃至上司,三股压力让他喘不过气来。

这个时候,哪怕是捕风捉影,也好过无所作为的骂声。

很不幸,嫌疑人沃尔克进入了他的视线。

从怀疑到抓捕,要多快有多快。

剧情发展到这一步,番叔留意了一下进度条,影片还有三分之二。

前戏刚刚结束,正戏刚刚开始。

如果之前的拙劣调查会让你有捧腹大笑,那么之后的差人手段会让你不寒而栗。

沃尔克是凶手吗?

无论警方怎么努力,仍然找不到有力的证据。

越往后,雅努什越是心知肚明:抓、错、人、了!

影片的聚焦点由办案向制造伪证过度。

人民需要一个凶手,政府需要一个凶手,舆论需要一个凶手,于是,凶手就出现了。

本片的背景音乐是一大槽点,听起来刺耳。

我却觉得这正是导演马切伊·佩普日察的用意所在,因为越是尴尬的配乐,越能显得办案人员的荒诞可笑。

男主雅努什是一切风暴的中心。

片中,他不断地吸烟——办公室、小餐厅、家、乃至情人的闺房,吞云吐雾是他的招牌动作。

一个男人复杂的眼神,在烟雾中向我们迎面扑来。

草菅人命不是他的天性,此刻他挣扎于黑与白之间,却被巨大的力量裹挟,向黑暗一步步走去。

影片对这个力量浓墨重彩,比警察办案更加精彩。

嫌疑人落网,上司很高兴,带他去面见工党大佬。

大人物非常满意,升职加薪不是梦,还有重赏——一台电视机。

70年代,电视机可是绝对的奢侈品,放在波兰,同样如此,这是重赏。

还有,一栋大别墅。

他以前住的地方,挨着嘈杂的火车站,现在搬到新家,又安静又敞亮。

雅努什本人已经成了这宗大案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导演马切伊最厉害的是,他叙事并非咆哮忿怒状,而是和他揭示的对象有一个克制的距离,给观众回味的空间。

坏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好人变坏的环境。

最初,雅努什非常接近伟光正的形象。

有一场戏呼应巧妙:开始,他跟儿子掰手腕,寸步不让,儿子必输。

尾声时,跟儿子掰手腕,雅努什犹豫不决,儿子当然赢。

作为男人,他办案的过程就是底气逐渐丧失的过程。

一个无辜嫁祸的警察,有什么资格给儿子言传身教?

导演没有明说,台词没有交待,但雅努什彷徨的眼神,我们看得出来。

雅努什还只是一个点,他要串起众生相。

腹黑的不止他一个。

上司也知道嫌疑人是无辜的,证据是捏造的,却敢将错就错,一黑到底。

为了什么?

大人物的施压、舆论的咆哮、以及自己这顶乌纱帽。

办案的警察难道就不知道吗?

有些是揣明白装糊涂,有些是怕惹事,哪怕是有点良知的,也自忖无力抗衡背后的力量。

他们用软弱,点辍了一场弥天大谎。

法官呢?

呵呵。

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背叛司法精神,签死刑判决。

受害人沃尔克的妻子,同样成了帮凶。

她天真的以为,只要出庭作伪证,必会拿到那100万赏金。

她和丈夫这些年的感情,竟然寒碜到可用他丈夫的命来换钱。

就连小儿子和小女儿都被哄骗上庭作伪证,当他们长大成人,该如何面对童年的创伤?

在制造杀人犯的过程中,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了凶手。

片名叫《我是杀人犯》,其实细想一下,这里的“我”也可指“我们”。

沃尔克临死之前,跟雅努什有过一次见面。

他神色恍惚,眼神迷离,弱弱吐出一句话:我杀了那些妇女吗?

雅努什目光闪烁,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这一幕,是对受害人灵魂的致命打击。

人人都说他是凶手,以至于,连他自己都开始怀疑自己。

洗脑,果然拥有可怕的力量。

绞刑,就在警察局的车库进行。

一个无辜的好人,就这么一步一步被推上绞刑架。

那一刻,刽子手雅努什会想起什么?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导演马切伊当然知道,真实才会有万钧之力。

他就是要揭露那个时代特有的原罪。

一手遮天的权柄、明哲保身的警察、利欲熏心的权贵,保持沉默的乌合之众,以上,都是波兰历史上刻骨铭心的伤痕。

人性的黑我们尚能理解,但司法精神的一败涂地,则不可理喻。

司法,本该是罪恶的紧箍咒,一旦失灵,谁来保护人民?

超级英雄?

江湖侠客?

别逗了!

影片的最后一幕,最震撼。

当年的调查办公室,被改造成了展览馆,墙上贴着受害女人的黑白照片,凶手的脸模刚好就在旁边,供所有参观者狠狠唾弃。

多年后,破案大英雄雅努什受邀前来。

独步走到脸模前,他凝视着沃尔克,沃尔克也凝视着他。

无声的内疚与无声的呐喊,跨越时光的距离,在这一刻碰撞。

所幸,波兰政府已于1990年拆除了这个臭名昭著的展览馆。

但制造杀人犯的刽子手们,必将一生一世活在杀人回忆之中。

凶手只有一个吗?

凶手只是雅努什吗?

肯定不是,但更大的凶手,是这个一直下沉的世界。

 9 ) 谁是杀人犯

正直的男主最终为了自己并不沉浸于其中的虚妄,明知故犯错杀了好人,最终成为了杀人犯。

我们须知,在当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远大进步的今天,充当杀手的,除了小概率的精神时常,大部分都来自于身边,家庭,社会舆论,错误的价值观。

什么才算杀死了一个人?

我认为不仅仅是失去了生命。

如同影片最后,嫌疑犯已经麻木,不像过去吞了纸还知反抗。

毁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算是杀掉了一个人。

所以,控制好自己的言行,在不打扰别人的情况下去寻求幸福。

不要做任何意义上的凶手,不要杀死任何人的理想世界。

 10 ) 一种刺骨的寒意!

电本身讲的是连环杀人案 但导演却是用平行于案件的视觉 如高层如何办事、官员如何陷害好人等把政府黑透了。

真实事件改编 那么好的题材我国也有聂树斌啊怎么就不敢拍呢?

呵呵[微笑]最后那个镜头效果太强了 谁是凶手?

谁是杀人犯?

就是看着对方的那个啊。

所谓的杀人犯,并非是吸血鬼,而是那帮把他推向死刑的警察。

这种为了结案而结案的警察,为了颜面而定罪的长官,为了赏金而撒谎的妻子,当然是杀人犯,一个都逃不掉。

《情暖谊长》短评

除了摄影调度,全是渣啊,尤其是剧作,跟电脑写的一样。

5分钟前
  • Jeannels
  • 较差

真实故事改编的连环杀人探案,但是故事完全没有把重心放在探案上,而是对整个社会乃至体制如何“制造真凶”下了最大的笔墨,电影的镜头语言非常赞,叙事的水平已经超过了剧本本身,特别是最后的镜头很震撼(图8),不禁让人觉得剧本该再好好打磨一下,不然有些浪费这个题材。

9分钟前
  • 翟松_森林木
  • 还行

你不必真的杀人,上面需要,官员需要,群众需要,你便杀了人。人在系统体制内,即使知道荒诞离谱,也得被推着走,走向成功或者深渊。

13分钟前
  • 在下苏丽珍呐
  • 还行

制造杀人犯

15分钟前
  • 你虎哥
  • 还行

每次渲染自己的破案功绩就是对自己制造冤案的提醒,其实也蛮讽刺的。

19分钟前
  • 为清欢
  • 还行

#SIFF17#摄影和调度~

21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还行

社会主义国家都一个beyond

26分钟前
  • 烧炭小五郎
  • 推荐

需要你是谁你就是谁,证据什么的,都好说。。。

29分钟前
  • oka乌鸦
  • 推荐

#SIFF20#

30分钟前
  • KitajimaJunko
  • 还行

细思极恐的政治隐喻片。最可怕的并非凶手杀人,而是权力杀人,体制杀人。

31分钟前
  • 承泽明
  • 推荐

5.5 实际上真实事件的真相并未大白。案件中的嫌疑人生于1966年,已经54岁了,因他证词前后不一最终对他的判决仅包含一起谋杀,17年12月释放后将被转交到行为防控中心做进一步鉴定。电影改编中将“事实”锁定为因警察捏造伪证而最终致使这名替罪羊蒙冤死去。整体看完有些拖沓,部分人物的戏码在我看来并未丰满角色,反倒是多余,包括警察与替罪羊多次的审讯交流。头尾是比较喜欢的部分,男主曾经住所边上的火车呼啸而过时,房子就跟遭了地震一般;以及结尾嫌疑人被处刑后,男主走入警局所建的案件展览馆,满目讽刺或许令他自己都难以辨认哪些是真,哪些是自己亲手捏造的证据。/ 第一次向妻子吐露他“抓错人”后得到回应:“你是个好人”。妻子因他的“善”与他结合,也因他无意制造的恶与他分离。P.S. 海报是动态的(111min)

33分钟前
  • YiHong
  • 还行

题材挺好的,开头结尾两小段也挺好的,中间节奏真的不行…

35分钟前
  • 德尼罗家的橘子
  • 还行

本质是个政治讽刺片...

38分钟前
  • Judy&Judy
  • 较差

有时候,真相并不重要,像那面旗帜的电影,社会和时势需要英雄,乌克兰那个时代和市民需要一个替罪羔羊,男主只是充当了刽子手,而且是把假犯人屈打成招、诱供不择手段的“杀人犯”

39分钟前
  • 咫尺天涯
  • 推荐

3星,虽说改编真实事件,但剧情都是编撰的,所以漏洞百出。 一开始杀人犯扬言要杀30个人来跟某30年纪念对应,但抓了这个嫌疑人后他就突然收手了。 这个默契配合确实戏剧化的让人无语, 冤假错案真是说不清了。中间还有个神经病举家自焚,但这神经病的脑子也跟某30年纪念对着干搭不上关系啊。 所以被冤枉的人活该倒霉吗? 只能说平时树立一个积极正面的形象还是很重要的。看在本片反映了很多 腐败、黑暗、急功近利等问题,给个3星好评。

40分钟前
  • 蛮蛮
  • 还行

良心经过短暂而痛苦的煎熬与挣扎后,在名利面前不堪一击。看得出编导的用心,但和杀人回忆比差了一截,这片子要更上一层楼应该把整个案件和制造杀人犯的过程与当时东欧的社会政治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就更有深度了。

45分钟前
  • 小四不象
  • 还行

两个镜头比较震撼,绞刑和结尾的对视!#聂树斌案拍起来不比这部电影揪心#

48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罪案部分比想象中还要浅,主要展现的是小警察逐步被权利、政治裹挟滑落道德深渊的过程。

49分钟前
  • 夏无羁、
  • 还行

官黑民苦,制造罪犯,似曾相识,世界大同

51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他妈的一直抽抽抽烟,男主设定恶心透了,整部片子没有一个中心主题,导演啥也想兼顾,最后变成了四不像的流水片海报明明这么优秀

55分钟前
  • 转念即同如来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