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
Ciało,臭皮囊(港),通灵诊疗室(台),Body
导演:玛高扎塔·施莫夫兹卡
主演:扬努斯·加约斯,玛雅·奥丝塔泽斯卡,Justyna Suwala,Janusz Gajos,Maja Ostaszewska
类型:电影地区:波兰语言:波兰语年份:2015
简介:亚努什并不是一个容易被惊吓的男人。作为一个法医他进行精密的研究,分析每分钟的犯罪场景。尽管这种极端的场面让他抗拒,但他仍然努力工作。也许太努力了。面对他患有厌食症的女儿,仍旧处于母逝悲痛之中的奥尔加,感到无能为力。因害怕女儿自杀,亚努什将她送到精神病医生安娜的诊所治疗。多年前,安娜失去了她的孩子,现在和他的狗独自..详细 >
没看太懂。。
通灵、厌食症、法医、死亡。。。这些个元素汇集在一起,召集出一部平淡的片子,额。。。
7/10.第一部施莫夫兹卡。属于愈发疲软的那一类影片,前期对人设、基调与状态的把握为故事的可延展性供给出一块舒适土壤,而后选择在抽离且割裂的主轴上插入对灵魂与肉体的研讨不失为一次聪明的方法化用。被肢解的婴孩与被抽空的女孩提出对肉体剥夺与灵魂剥离的两种极端设想,其后再开发出两种并行的途径解法,有关法医与灵媒的职业互立及科学的心理解剖与神学的魂魄通灵的理念互斥,它们就如三条线索在并置前行,本应赋予结局极强的破坏力,但却是以孱弱温吞家庭戏码结束,迫使所有论辩与巧思都被囫囵略过。
又是一部很具巧思的波兰影片,冷静而犀利。人物的设定很有意思,故事的讲述与发展,又颇有新颖之处。回想起来,其实这样的拍法很难把握。最后的结局走向,最是中庸,也算是最为巧妙的。
全片围绕在经常接触死人灵魂的职业法医和通灵者展开故事,本以为父女的误解会也会由通灵解决但又回归到亲情和爱,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
不好评价。结尾不错
没看懂
身体只不过是灵魂寄居的空壳,电影发起讨论的点在于“存在” 的多种形式,可最终依旧滑入父女情感缝补的窠臼,甚至利用“通灵”的方式进行收尾,几乎推翻了前面的苦心经营,没能走得更远,非常可惜,因为电影聚焦的点实在是太有趣了!
平淡,有时也要相信一下豆瓣的评分,6.6都高了。这般赘述生活实属不必要。强戏剧化人物-男主女儿,形同符号,心理治疗workshop全流程展示,以为发掘到宝藏导演,结果是在我的雷区蹦迪。#不庆祝任何假日
我看了怎么只有74分钟,根本没看到啥,重下一个还是算了?算了吧,脑补一下即可,应该没啥。5.1
3.5。天天跟尸体打交道以事实证据说话的检察官,最后居然要通过灵媒来解决自家问题。与老婆的“沟通”,拯救患有厌食症的女儿,戒掉自己的酒瘾。最后父女间的相视一笑,阳光明媚,虽然眼里有泪,但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亲人间多沟通交流很多事没那么难。
Damn! 看完我好激动,她真的好会拍啊!安娜灵媒的这个身份设置得太好了,玛高非常聪明地通过这个设定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启蒙运动以来至今以男性为象征的科学理性一直居于绝对主导地位,和女性相勾连的感性直觉一直被贬低。玛高一方面通过灵媒的身份去肯定女性性灵的部分(就像《钢琴课》临近结尾处艾达突然自愿和钢琴一起沉入海底,这是对独属于女性的但被贬低的世界的认同);另一方面安娜其实没有读出来自男主亡妻的信息,这个设定太巧妙,玛高没有将性灵的部分推向绝对的神棍方向。片中安娜灵媒身份所遭遇到的来自周围男性的敌意也是女性生存处境的隐喻。最后的父女和解非常自然动人,太喜欢了。同意雷普利说的,女导演要增强扎实的知识储备,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视听能力,源源不断地做高质量的影像输出。(555 也想拍😭
香港电影节 DAY1
这……可以先看看《聊斋》😂
名为“身体”,实际讨论的却是生命在实体与非实体两种可能下的存在。结尾无疑是为此前亦真亦假的剧情赋予意义的关键,但绕了好大一圈最后又回到并不新鲜的亲情戏码不免让人有些失望。
學生式的鏡頭對照,情節鋪展不自然
注重关注人们心理问题。剧中提到的心理治疗的方法,我比较好奇,很有效果吗?我赞成心理学科学的探索。家庭紧张关系和心理问题,提倡积极的解决态度。总比我们现实中,相互指责好的多。虽然剧情荒诞。
靠黑色冷峻的幽默企圖在雷同的題材類型中脫穎而出,做出風格,故作漫不經心以掩飾刻意的用心。最吊人胃口的是,那女的是不是神棍
不知所云系列
看的时候没觉得没意思啊 很顺畅且平淡地看完了 并且觉得结尾处理得很可爱(打呼 消失 微笑) 可是来看了一圈短评 发现确实很多电影里的闲笔到最后也没有用起来 可能生活就是这样吧 不一定任何事情都有意义 呈现出来 就是一种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