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喜马拉雅

我的喜马拉雅,My Himalayas

主演:仁青顿珠,旺卓措,次德吉,周波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藏语年份:2019

《我的喜马拉雅》剧照

《我的喜马拉雅》剧情介绍

我的喜马拉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电影以“时代楷模”卓嘎、央宗姐妹父女两代人爱国守边的先进事迹为题材,由中宣部电影局、电影频道、区党委宣传部联合打造,导演张馨执导。 曾经在西藏玉麦乡只有桑杰曲巴一户人家。他们抵抗住环境恶劣、外敌骚扰、亲人病逝等艰难困境放牧戍边34年,如同格桑花一般扎根祖国雪域边陲,为祖国守住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丝丝心动小玉的中二魂-我想拍电影护国良相狄仁杰之古墓惊雷希望生长的地方大毒会勇士们丢心绿巨人大战南家三姐妹我回来了死亡乐章完美感觉永不退缩:反抗侦探成旭之千年迷局厨房第六季见习神明:秘密的COCOTAMA周日般的爱情邪恶寄居龙胆荡草莓之夜魔术师传奇暗海:浴血而战侠盗联盟守望者(上)猪肉与月亮某科学的超电磁炮S刑名师爷不是冤家不上床爱情大乱斗幽冥之家外星也难民:情人节特别篇

《我的喜马拉雅》长篇影评

 1 ) 身教大于言传

作为一名法学院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生,我时常想,我的专业,除了在思维上知识上对我有明显提升外,还有什么可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地方呢。

看了这部电影,我突然明白了,理论学扎实,论文质量高,绝不能是为了所谓评职成,谋个好差事或者为自己的前途添一点砝码而已。

我们国家发展到今天,有多不容易,学习历史的人都能明白,从积贫积弱,到独立自主已然是不易,如今日之日韩,虽然是发达国家,但其军事外交极大程度都无法自主抉择(参考美日安保条约),我们用了这么多年站了起来,又遇上邓公富了起来,中华民族面对着一个又一个挑战,走到今日,着实不易。

在物质丰富,重商主义盛行的今天,在社会精英崇尚历史虚无主义,广大中青年生活重压之下开始佛系的今天,看这样一部电影,对于我这个学习马哲与历史的青年来说,是一次受教育,也是一种点拨。

思想宣传,精神传承,理论研究都不是高高在上的,试想一下,名校博士闭门造车的边区社会的论文,和电影中妇女三人在边区生活几十年的事迹报告,我想所有人都会选择去倾听后者的故事。

没有切身经历,没有在生活中付出与磨砺,只有知识的堆积和研究的技巧,哪怕再加上无数的聪慧过人的大脑,也永远产生不了伟大的事业。

就在这部电影上映之后没俩月,新闻上就爆出某知名高校教授性骚扰女学生,某名媛花钱进入常青藤装X人设破裂。

面对一个浮躁的社会,面对一群精致的温室里待久了的利己主义者(我也不排斥我个人有时也很利己),我们该如何找寻自我?

如何保持青年的社会责任感与良知,这部电影给了我答案———去做,不要害怕前方的黑暗,不要害怕道路的崎岖,不要在乎旁人的麻木,亦不必担忧未来的自己是否可以获取世俗意义的成功,只管循着一条有意义的路去走,想好你能承担的后果,然后默默地走,只管向前,这便是武器的批判,是你我追求一个完整健全的自我的勇气。

最好的宣传和教育,都是以身作则。

向这故事中的主人公鞠躬,并且向他们学习。

在未来的日子里,扎实学习,踏实工作,若有余力,为这个时代与社会,发一点光

 2 ) 献礼

两位健在的女儿被评为201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电影《我的喜马拉雅》正是根据“玉麦三人乡”的故事改编而来。

影片将在10月6日黄金时间于CCTV-6电影频道首播,并在爱奇艺与1905电影网同步网络上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庄严献礼。

主旋律是影片必不可少的风骨,“玉麦精神”渗透在每一帧画面里。

但颇为难得的是,《我的喜马拉雅》并没有呈现一套刻板、脸谱化的爱国程式,仁青、格桑、卓玛父女三人首先是鲜活的角色,是带有足够爱憎情仇的生命个体。

 3 ) 我的喜马拉雅

主旋律是影片必不可少的风骨,“玉麦精神”渗透在每一帧画面里。

但颇为难得的是,《我的喜马拉雅》并没有呈现一套刻板、脸谱化的爱国程式,仁青、格桑、卓玛父女三人首先是鲜活的角色,是带有足够爱憎情仇的生命个体。

妻子没能挺过重病,倒在了苍茫风雪之中。

影片最大的戏剧冲突点就在那一刻埋下,一直在酝酿着爆发。

在人烟罕至、环境艰苦、信息闭塞的高原上守边,无疑是种执拗到近乎疯狂的行为,片中的仁青也经历过动摇,尤其是当两个女儿逐渐长大,拥有了各自的独立想法,开始质疑“为什么要死守而非离开”的时候。

 4 ) 真正的中国脊梁

在中央电视台第六频道看到的,看完之后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这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真正的中国脊梁!

一家四口人,三十多年以来,一直独自守护着近两千平方公里的国土。

他们一家人面对的是荒无人烟、无人看守、缺医少药的地方。

可他们依然坚守在这崇山峻岭之中,每天踏着崎岖的山路,风餐露宿的给祖国的大好河山打上标记,向外人宣示着:这里是中国的领土!

哪怕是面对着一群群手持猎枪的入侵者、哪怕是失去了生命、哪怕是失去了爱人,他们都不曾后退不曾离开。

他们面对着重重困难,面对着后继乏人的处境,虽然内心深处也曾有过不甘有过动摇,但仍然坚守了下来。

只因他们心中有一个信念:我不知道别人为什么不来,但我知道我为什么要守护在这里,因为这里是我的家,这里是我们的喜马拉雅!

 5 ) 岁月如歌,此生无悔

电影《我的喜马拉雅》岁月如歌,此生无悔《我的喜马拉雅》是根据玉麦乡时代楷模卓嘎和央宗事迹改编的电影。

做为时代楷模,她们的事迹经历了时代的考验,值得被讴歌和颂赞。

做为改编电影,只需要做到最大程度的还原事迹,即算成功。

平淡真实是《我的喜马拉雅》最大的特点。

主角一家在广袤无垠的雪山下默默生活,方圆几百公里再无人烟,平均海拔3650米。

白雪、乱石和星空,是目之所及能看到的全部。

如果要去县里,需要徒步翻越雪山,耗时四天以上。

急病的母亲就是因为无法及时就医,而永远地留在了雪山上。

但他们始终相信,有人民的地方就有政府,有政府的地方就有人民,坚守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是人民最大的骄傲。

岁月如歌,此生无悔。

在《我的喜马拉雅》中,即使出现了武装盗猎者,也没有出现激烈的打戏和一打十的场面。

这也是真实的一种反应。

现实中,要么你吼一嗓子,对面给吓跑了,要么你吼一嗓子,对面直接给你来了一枪。

普通百姓没受过什么专业训练,遇事不讲什么战术肉搏,手里有武器当然直接用武器。

主角当时力单势薄,多次受伤,死里逃生。

主角既怕遇上武装盗猎者而受伤,更怕遇不上武装盗猎者让他们愈加为所欲为。

几十年间,不安和恐惧如影随形,但主角还是一遍又一遍地坚持巡山,义无反顾。

让热爱的力量,以玉麦为源,奔涌向前,生生不息,永远照亮着祖国的每一寸山河。

个人评分:7.5分(四星)以下内容来自网络: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玉麦乡,离隆子县城不过200公里,但却隔着日拉山等3座海拔超5000米的大山,几成边陲孤岛,被称为“三人乡”的大部分时间里,只有桑杰曲巴和女儿卓嘎、央宗生活在这里,一栋房子,既是乡政府,也是他们的家。

通过放牧,父女三人守护着祖国的疆土。

“这里有苍莽林海和无边的草场,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听我父亲讲,乡里原有20多户近300人,1959年,很多玉麦居民迁往内地,因此到1990年,就只有我们一家三口住这里。

”央宗说。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

这是身为共产党员的桑杰曲巴给孩子最刻骨铭心的教育。

他一针一线地缝制了三面五星红旗,插到村口。

他告诉孩子:“这是我们中国的国旗,比我们的生命还重要。

”从那时起,卓嘎和央宗记住了,“守护好祖先留下来的这片牧场,就是守卫了国家。

”1987年,年老体弱的桑杰曲巴从乡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卓嘎当了乡长,央宗当副乡长。

1996年,两户人家从扎日乡回迁到玉麦,隆子县也是第一次向这里派了两名干部,玉麦由此彻底告别了“三人乡”。

这一年,卓嘎、央宗姐妹入了党,玉麦因此有了乡党支部。

1997年,有媒体报道了玉麦“三人乡”的情况,桑杰曲巴一家人放牧守边的事迹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

来自祖国内地的信件也第一次翻越崇山峻岭,来到卓嘎、央宗的面前。

央宗笑着说,那一年姐姐竟然收到了很多求爱信。

“当时阿爸说,我们姐妹要是嫁出玉麦,那么谁来放牧守边?

于是我们都嫁在玉麦,向阿爸发誓,一生守在玉麦,让五星红旗永远在我们祖祖辈辈放牧的土地上飘扬。

”回忆起那段往事,55岁的央宗仍有些激动,“家是玉麦,国是中国,这一点,无论面对多大的挫折或者诱惑,我们姐妹俩从来没有动摇过。

”也因此,卓嘎35岁、央宗27岁才结婚成家,这在当时的边境牧区,几乎是不可思议的晚婚了。

山上的杜鹃花谢了又开,山下的竹子长了一茬又一茬。

随着国家日渐强大,玉麦的喜事也多起来了。

2001年9月,老阿爸最大的心愿实现了,通往山外的公路修通了。

当第一辆汽车开进玉麦的时候,老阿爸给这个“铁牦牛”献了哈达。

这一年,桑杰曲巴坐着“铁牦牛”去了梦寐以求的拉萨,卓嘎则去了湖南韶山瞻仰毛主席故居。

2001年底,玉麦乡已经有了5户人家25人,有了边防派出所,有了小学和卫生院。

这年冬天,77岁的桑杰曲巴老人过世了。

卓嘎、央宗姐妹清楚地记得,父亲临终时把乡亲们叫到屋里,叮嘱道:“你们不能因为玉麦穷就离开这里。

这是祖辈生活的地方,是我们中国的土地,一草一木都要守护好!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报道)

 6 ) 这电影不错

新冠肺炎时,在老家中央6台看的。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大赞!

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国,在三人村,家是国,国是家的特点更突出。

为了守卫这个边远,艰苦的地方,男主,一直坚守。

不畏强权,不畏艰辛。

这是我们平凡的中国人,这也是英雄的中国人。

英雄来自平凡。

疫情期间我们又涌现出很多这样的平凡英雄。

一直比较反感过于表现爱国的电影,这电影在真实事件的背景下,故事情节自然,画面感也不错。

值得一看,有机会也去下西藏,感受大祖国下的异样风情

 7 ) 家国

今晚,一部几乎是全部藏语对白的电影{我的喜马拉雅}意外的令我驻足观看,到最后,随着悠扬深情的藏语歌曲响起,我已泪流满面,感动于这部电影的所有演员的诚挚演出,感慨于这部电影原型人物深厚的家国情怀,更加感叹的是祖国母亲的日益强大!

电影{我的喜马拉雅}是以藏族同胞桑杰曲巴及其两个女儿卓嘎和央宗姐妹为原型创作的。

仁青一家居住在中国边境线上玉麦乡境域,平均海拔3650米,居住环境恶劣,最初,被称为“三人乡”。

一家人用行动践行了“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爱国主义情怀,用全部的爱和忠诚,见证并创造了玉麦乡新时代的繁荣。

玉麦精神渗透并体现在整部影片当中,剧中原型卓嘎和央宗姐妹跟随父亲放牧守边34年。

藏族演员真实、质朴、鲜活的表演,将普通人的家国情怀递进式逐步呈现在我们面前。

电影在优美、抒情的藏歌中落下帷幕,也把无私奉献的深厚爱国主义情怀根植于我们的心中;此时,祖国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从自我做起,听从指挥,科学防控,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相信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8 ) 爱国的阶级性

尽管作品体量有限,但是思想和艺术高度超出同类题材的《守岛人》。

《守岛人》只是直接表现了人物守护国土的各种感人事迹,而没有挖掘出更多东西。

给人的印象仿佛是,人物事迹只是朴素爱国情怀与诸种偶然因素所共同促成的缺乏深厚土壤的“盆景”。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不存在超越阶级的国家也不存在超越阶级的爱国。

在本片中,爱国的阶级性被体现出来。

父亲在女儿经历九死一生后谈到他一直随身保存的铁钩的来历:农奴主曾用这把铁钩插进他的锁骨。

而康米和PLA的到来使他过上了“人”的生活。

对于一个没读过书的边民,他其实没有太多朴素爱国情怀,并没有“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高尚觉悟。

对他来说,国家、国旗是代表的毛和康米,是代表的解放和保护他的阶级的力量,而他维护国土和国旗则是在维护自身的阶级解放。

 9 ) 藏之南

玉麦乡,每年有260多天是雨雪天气,每年的11月初至次年5月底大雪封山。

由于光照时间短等气候因素,玉麦的地上长不出庄稼、青稞结不了穗、土豆只有拇指那么大,各种物资供给全靠从山外运进来。

在这样的地方生活,既要忍受物资的匮乏,也要克服一年有大半年与外界隔绝的孤苦。

  

图为玉麦乡老乡长桑杰曲巴 宁世群摄于1994年  1959年,玉麦乡成立的时候,卓嘎、央宗的父亲桑杰曲巴担任了第一任乡长。

  交通不便、贫困苦寒……大多数群众都因为生活困难陆续搬迁出去。

从1963年到1996年,长达34年时间里玉麦乡只剩下了桑杰曲巴一家人。

  在这座高原孤岛上,桑杰曲巴的妻子走了,小女儿也走了,大儿子贡觉扎西结了婚搬去了山外,小弟嘎尔琼被桑杰曲巴送到山外读书。

图为20世纪90年代,卓嘎(右一)央宗(左一)与父亲桑杰曲巴  从此,玉麦只剩下一家三口人,桑杰曲巴是父亲更是一乡之长,女儿卓嘎和央宗是仅有的两位乡民,一栋房子是他们的家,也是乡政府。

  打那时起,玉麦有了一个外号“三人乡”。

  年幼时,卓嘎和央宗姐妹在艰苦的生活中一度萌生离开的念头,几次央求父亲“我们到山外去吧!

”  “你们想离开,我不强留,我是永远不会离开这个家的。

我们走了,这个家就没有人守护了!

”  桑杰曲巴的执着究竟从何而来?

  因为在桑杰曲巴看来,家就是国、国就是家,家和国是紧紧连在一起的。

  放牧,就是对国土最好的守护。

  春来秋往,“三人乡”在外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中走过了沧桑岁月。

  

图为玉麦乡曲巴(右一)一家 宁世群摄于1994年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这是身为共产党员的桑杰曲巴给卓嘎、央宗最刻骨铭心的教育。

  一天,桑杰曲巴亲手缝制了一面五星红旗插到屋顶上。

他告诉姐妹俩:“这是我们中国的国旗,比我们的生命还重要。

”  从那时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这片土地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从那时起,卓嘎和央宗渐渐明白,守护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是守护国家。

  1988年,年老的桑杰曲巴退休,卓嘎当了乡长,央宗当了副乡长,守护玉麦的使命交给姐妹俩,这一干又是23年。

  1996年,两户人家从扎日乡回迁到玉麦,隆子县向这里派了两名干部,玉麦由此彻底告别了“三人乡”。

  这一年,卓嘎、央宗姐妹入了党,玉麦因此有了乡党支部。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

父女两代人用自己的行动,兑现着对家的热爱和对祖国的忠诚。

祖国没有忘记他们  “生活艰苦,日子孤寂,但有祖国,家就有希望。

”央宗说。

  玉麦河日夜不停地流淌,见证了玉麦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2001年9月,玉麦通往山外的公路终于修通了。

  2004年,玉麦乡开通了两部卫星电话,玉麦乡从此不再封闭。

  2007年,手机信号覆盖了玉麦乡。

  2009年,玉麦乡微型水电站建成。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电器家具走进这个偏远山村。

  2011年,玉麦公安边防派出所成立。

守边的村民们有了坚实的依靠,这片面积广大的原始森林也有了一支强大的保护力量。

也就是这一年,卓嘎不再担任乡长,她又回到了牧区,继续自己的放牧生活。

  2011年6月26日,玉麦乡宽带工程建成开通,为当地电子政务、远程医疗、数字教育、科技普及等信息化应用开辟了信息通道,架起了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息桥梁。

  2011年底,玉麦人均收入过万元,成功实现脱贫。

  2017年,玉麦乡人均年收入达到55803.6元,远超西藏平均水平。

  2018年,玉麦乡标准化民居建设完成;幸福玉麦接通“大网电”,小水电、煤油灯都成了历史。

  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卓嘎、央宗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党中央的特殊关怀,姐妹俩谋划着想把这里的喜人变化告诉习近平总书记。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姐妹俩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在父亲的带领下,一家人不畏山陡路险、交通闭塞,扎根玉麦几十载为国守边的故事,讲述了玉麦乡从当年的“三人乡”到如今9户32人的喜人变化,表达了同乡亲们一起继续坚持放牧守边、报答党恩的决心。

  2017年10月28日,卓嘎、央宗姐妹这辈子最幸福的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她们回信了!

  “看了来信我很感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说,希望你们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没想到总书记这么快就给我们回信了。

”卓嘎、央宗热泪盈眶,怀着无比崇敬和感恩的心情,姐妹俩将回信装裱起来挂在了客厅正中央。

 10 ) 玉麦精神

玉麦精神渗透并体现在整部影片当中,剧中原型卓嘎和央宗姐妹跟随父亲放牧守边34年。

藏族演员真实、质朴、鲜活的表演,将普通人的家国情怀递进式逐步呈现在我们面前。

电影在优美、抒情的藏歌中落下帷幕,也把无私奉献的深厚爱国主义情怀根植于我们的心中;此时,祖国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从自我做起,听从指挥,科学防控,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相信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我的喜马拉雅》短评

淳朴自然

3分钟前
  • 沧海一声笑
  • 推荐

刚在CHC看到这部电影播出,突然发现总策划之一被打了马赛克,百度找了半天看到这个☞边巴扎西(总策划)、张晓华(总策划)!不知道啥意思。。。

6分钟前
  • 爱看电影的老灯
  • 还行

守卫边疆的三人,经历多少艰难又漫长的岁月。难以想象。

10分钟前
  • 妖怪的怪
  • 推荐

还是那句话,“可敬的事迹也需要可靠的叙事才能留下来”。一味地对准苦情与讴歌,这保证不犯错的拍马屁拍不出好东西。全片更像完成任务的商业公司所不得不接的项目,对比同样反应藏民生活与生命的《阿拉姜色》,差了不知多少条街。

13分钟前
  • 妍春
  • 还行

这是豆瓣?

16分钟前
  • 豆友hzpqWhYWVk
  • 较差

国家也是一种信仰

21分钟前
  • 很饱的贼
  • 推荐

#电影频道吐啵正能量

25分钟前
  • nmsl official
  • 还行

这是中国最小的乡政府,只有三个人,却坚持了34年,守护着祖国1987平方公里的土地

28分钟前
  • 北方姑娘
  • 力荐

主旋律,用心十分险恶,歌颂个人牺牲。

30分钟前
  • momo
  • 很差

取材于“时代楷模”卓嘎、央宗姐妹父女两代人爱国守边的先进事迹。#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最佳摄影提名#

34分钟前
  • Ion
  • 还行

真实事件改编,但是只是觉得不够强大不够好,说太多肯定也会被删,所以一个边疆让一个老百姓来守?无论他的初衷是什么

35分钟前
  • 査鑫
  • 还行

仅仅是这个故事被拍出来就值得多加一星,隆子县玉麦乡已经通公路了,建设得很好,2020年我们去那里做泛喜马拉雅植物调查,还发现了一种以前认为是“不丹特有种”植物的新分布,经过考证模式标本产地也不在不丹,而在西藏错那,距离边境线仅17公里,守边人守住的不仅是国土,也有各种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很多东西退让一步,就成了印度、尼泊尔、不丹的了。

38分钟前
  • 断肠人在刷牙
  • 推荐

陪老娘系列。电影频道难得播放好片儿

39分钟前
  • 推荐

还是缺了一点,胜在题材吧

43分钟前
  • unique
  • 还行

4/10。

47分钟前
  • 小钻风
  • 较差

家乡

49分钟前
  • 人不寐将军白发
  • 还行

也许普通人会对男主一家佩服,但又自己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实在做不到。其实我觉得除了思想觉悟方面之外,我觉得也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有关系的,毕竟那时候集体大于一切的思想种在人们心中,而且我觉得非常感佩,之前的藏区人民其实是没有国家概念的,而看到他们如此坚定的维护国家维护政府的时候,藏汉人民是真正成了一家人的。姐妹俩对于自由的渴望和对父亲的不舍,很矛盾,也很真实,其实这种清苦的坚守本来也是反人性的,守好祖国的边疆,一代人吃完几代人的苦为的就是让大家早点过上好日子。姐姐那段没有开始就结束的爱恋,更是感觉凄美异常,两个不曾谋面的年轻人都为了玉堆而牺牲了太多。

54分钟前
  • 光明王后
  • 推荐

可以了解一下山南地区,边疆。

58分钟前
  • 豆讯
  • 还行

可是谁能来保护他们啊 在活着的时候得到荣誉

59分钟前
  • 蓝虎
  • 较差

从喜马拉雅山到马里亚纳海沟,你是我从未摆脱的地心引力

1小时前
  • 侥幸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