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部不是以往剧场版的重制,剧场版中去南极洲也是第一次,炒冷饭是没有出路的。
但是剧情低龄化,也没有明显的boss(冰风暴巨人算半个吧,是人造出来的,又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是失控了),没人抓走静香,所以静香也没什么存在感。
冰川下的城市遗迹原来不是人类的史前文明,而是冰河冰河星(就是这个拗口的名字)人留下的。
甚至这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也是要归功于冰河冰河星人给地球带来了冰期,然后才有的物种大爆发。
冰河冰河星也真奇怪,有发达的航天技术却失传了,需要靠研究祖先留下的遗迹来发展自己的科技,还不小心放出了冰风暴巨人,把自己的星球变成冰球,这子孙怎么这么逊色呢。
星空和极光做得很华丽。
新剧场版的大雄没有那么废柴了。
一开场大雄的运动神经突然发达了,戴着竹蜻蜓在浓雾中找冰山,突然一转头眼看着就要撞到冰山上了,却灵巧地用脚缓冲再反弹开了。
同样是去移动冰山上做刨冰,但道具比TV动画的高级多了,做出冰沙发、冰桌子、冰吊灯,还有冰上乐园。
这座冰山就是靠那个金圈圈维持的吗?
一拿出来冰山就坍塌了。
胖虎的歌声虽然难听,但对付章鱼怪还是很有效的。
那个企鹅石像真有心机,暗算蓝胖子,再变成蓝胖子的样子去把其他人引入陷阱,出现两个蓝胖子时好惊悚,幸好大雄认出了真蓝胖子。
这里时间逻辑有点绕,他们在现在发现被冰冻的小象,把它带回10万年前,见到了另一个它自己,大家都不知道。
冰风暴巨人觉醒后,大家为避难用时光腰带回到现在,时光腰带也没电了,蓝胖子和一只小象却落下了,电池还在蓝胖子手上。
蓝胖子就把备用电池和小象冰冻起来,10万年后,于是被大雄他们发现了。
大雄到了关键时刻智商就上线了,发现了备用电池,搞清楚了这个逻辑关系,大家再次回到了10万年前的危急时刻。
时光腰带的电池冰封10万年还可以用,22世纪的科技就是发达啊。
结尾处还有一个重要的物理学知识点,回到现在,蓝胖子获知距离地球10万光年的冰河冰河星的坐标后,用望远镜看到那个冰冻的星球恢复了绿色,他们看到的是10万年前的冰河冰河星的景象。
一定是博士通过研究剩下的金圈圈,找到了克制冰风暴巨人的办法。
这里还隐含一个设定,他们的航天技术很发达,可以实现空间穿越,很快回到自己的星球,不然按照常规的飞行,要回到母星需要远超过10万年的时间。
那个泡泡,就是只有两只脚的小象,在之前的剧场版《大雄的宇宙开拓史》中早就出现过,片中已经交待过了,这种生物寿命长(休眠10万年居然相对于睡个午觉,万年老妖啊),可以在宇宙中漂流,泡泡也漂流到《大雄的宇宙开拓史》中的那个外星球了,这么一来就说得通了。
博士穿的外套有一个Q版的牛头,好滑稽。
卡拉是钉宫理惠配的音,大雄就没有对这个可爱的小姐姐动心吗?
从头到尾都没有响起《哆啦A梦之歌》,这还是那个《哆啦A梦》吗?
可能是长大了,很久没看哆啦a梦,过于简单的剧情有点让人觉得浮夸,以前小时候很喜欢看哆啦a梦,无论是漫画还是剧场版的这种,我都记得还买过碟来看,是什么迷宫的,回到正题。
虽然知道剧情会很简单,结局会很完美,但似乎可能真的是人长大了,无法适应这种节奏,虽然还是看完了,但觉得也就那样,不好也不坏,说不出哪里不好看,但也说不出哪里好看了。
一天看了3部哆啦a梦,觉得这部是3部中最好看的一部,但上豆瓣发现这一部评分好像比另两部低。
但还是说说个人的感受吧,我觉得很关键的铺垫都做得很好,像电池、那个蓝色的宠物在出现时虽然有注意到但没有想到之后在剧情的具体用途,之后剧情回应铺垫还是令人惊喜的。
像«疯狂动物城»由于之前羊副市长说了一句草食动物没有实权之类的话,后面在案情出现疑点后立马感觉到到了大boss是羊副市长,就丧失了许多趣味。
所以对我来说,铺垫不那么容易识别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个人觉得这部很好看。
这是一部不错的动画电影,也是一部比较有想法的科幻片。
“大冒险”的氛围表现得很好,跟随主角们一起在未知领域中探险的感觉,就像早期大长篇《大魔境》和《海底鬼岩城》一样,很吸引人。
而近年哆啦A梦的其他原创剧场版,则大多没有这样带有神秘色彩的探险气氛,因此本作显得很难得。
影片中南极秘境的风景表现得既壮阔又有沧桑感,冰下遗迹在“天空”暗起来时的光影变化更是很有美感。
作为冒险的主要舞台,冰下遗迹的建筑风格有一种小说《疯狂山脉》的既视感。
遗迹建筑等场景还有章鱼怪的设定,明显具有《疯狂山脉》作者洛夫克拉夫特所创立的克苏鲁神话的风格,让人联想到“旧日支配者”等克苏鲁系作品中的常见要素,也因此在日本上映期间一度成为了网络上的话题,出现了“洛夫A梦”(ラヴえもん)和“哆啦克拉夫特”(ドラクラフト)等戏称。
甚至有一些影评直接将影片戏称为“大雄的疯狂山脉”(冈田斗司夫:http://ch.nicovideo.jp/ex/blomaga/ar1254701)。
影片在表现手法上也有致敬洛夫克拉夫特之处,留白很多,故意不展示全貌,而是通过细节描写和暗示来激发想象力,让观众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最后拼凑出一幅完整的图景。
当然,影片内容和克苏鲁系作品的相似之处主要是在背景设定上,虽然的确也有一些段落在BGM的烘托下显得略为诡异和不可名状,但整个剧情还是明快的科幻作品,并不是克苏鲁式的恐怖小说。
(マクガイヤーゼミ 第29回「克苏鲁神话与『电影哆啦A梦 大雄的南极大冒险』」: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uQP2IKcLo0)作为风格明快的科幻作品,关于冰河期的“雪球地球”(Snowball Earth)假说是本作一个核心的科幻概念。
该假说是为了解释一些地质现象而提出的,加州理工学院地质教授约瑟夫·柯世韦因克(Joseph Kirschvink)于1992年首度使用“Snowball Earth”这个词,并在此后得到了哈佛大学地质教授保罗·菲利克斯·霍夫曼(Paul F. Hoffman)及其同事丹尼尔·施拉格(Daniel P. Schrag)的大力支持和完善。
该假说认为新元古代时期(距今约10亿到5.41亿年前)曾经发生过一次严重的冰河期事件(大约是距今约7.5亿到5.8亿年前),以至于地球上的海洋全部被冻结,仅仅在厚达两千米的冰层下存有少量因地热而融化的液态水。
后续的研究表明这样的全球封冻事件可能在地球几十亿年的历史上发生过不止一次。
《大雄的南极大冒险》影片中,由“冰巨人”制造的“雪球地球”封冻事件看似会毁灭一切,但实际却是对星球环境的“格式化”——影片讲到,如果是人为诱导下的工程,那“雪球地球”能成为星际殖民先期的重要准备,是星球环境宜居化改造的起点;但如果是失控下的暴走,则又会成为一场毁灭整个生物圈的灾难。
这一点作为本作的核心科幻概念,其实颇有深意。
而且影片也提到了地球在距今大约6—7亿年前实际发生的那次“雪球地球”事件,并说到了目前很多研究者所认为的,该事件与在其之后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间可能存在关联,对生命进化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这一部分与影片前段关于洋流和冰川移动的介绍都是不错的科普内容。
(日本知名科普杂志《Newton》2017年6月号曾推出与本片联动的特辑《地球 完全冻结》,介绍影片剧情背后的科学理论:http://www.newtonpress.co.jp/newton/back/bk_201706.html)影片在科幻方面另一个比较巧妙的设计就是最后20分钟的剧情本身——“我们的世界是已经被改变过的最终结局。
”——没想到在时间旅行经常玩脱的《哆啦A梦》系列里,出现了这样一个遵从“诺维科夫自洽性原则”(Novikov self-consistency principle)的故事。
与使用平行世界理论来解释历史变动的《魔界大冒险》和《平行西游记》,以及使用“历史可由穿越回的未来人加以操作和改变”这样设定的《铁人兵团》等作品相比,本作有关时间旅行的剧情,其背后的逻辑是完全不同的。
所谓诺维科夫自洽性原则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说:“时间旅行中能改变历史或导致悖论的事件,其发生的概率为零。
”影片关键时刻哆啦A梦想到的策略,把黄色paopao连同装有电池的挎包一起冰封起来,其实需要依赖诺维科夫自洽性原则成立才能有效。
从有关剧情中我们能够推测当时他的想法是,回忆起了时间旅行开始前在蓝色paopao解冻时看到的挎包和里面的电池,于是判断“现在”的黄色paopao和“10万年后”的蓝色paopao其实是同一只,那么只要历史是不会因他们的时间旅行而改变的,他将黄色paopao和挎包冰封起来,已经回到了10万年后的大雄他们就能在原地找到时间旅行开始前所发现的电池。
我估计有些人看的不仔细或者没动脑认真想一想的话,可能体会不到这一段剧情内对前面一些伏线回收的巧妙之处,反而会觉得有bug,而这也会成为影响观众对本片评价的一个重大分歧点。
(不过22世纪的电池寿命是真牛啊。。。
)影片中的一些细节也很有趣。
哆啦A梦的壁橱里贴有和伊藤翼的合影,以及大雄和UFO的照片。
电视上播放的广告出现了星野堇(而今年正好是《小超人帕门》50周年)。
卡拉最爱的“爆炸布丁”恶搞了科幻名作《银河系漫游指南》中的“泛银河系含漱爆破药”……至于可爱的宇宙生物paopao,相信很多观众第一眼看到它们就会想起1981年的哆啦A梦大长篇第2卷《大雄的宇宙开拓史》,而实际上它们最早出场是在1973年的《丛林黑兵卫》(又译:小黑人、黄毛仔等,原作:藤子・F・不二雄、角色原案:宫崎骏、导演:出崎统,该作品曾因被投诉“种族歧视”而自1989年起遭到长期封禁,故后来少有人知,直到近年才重新发行了漫画和DVD)。
影片中博士登场时所穿的救生服,其造型正是丛林黑兵卫。
以上是影片内容上的精彩之处。
然而我觉得这一部虽然不错,但并没有达到我一直以来对哆啦剧场版所抱有的高期望值。
原因在于,首先是影片的节奏处理得比较差,最后结束得有点太快了。
“真假哆啦A梦”的桥段因为对人物情感描写得不好,观感很差,显得脱离主线而多余,完全可以删了。
应该把时间留给第66—67分钟左右就用几个快速剪切的画面糊弄过去的那一段冒险场景,以及最后的boss战。
其次是人物情感的描写比较单薄。
这个问题和前一点是相关的,“真假哆啦A梦”作为表现大雄和哆啦A梦友情的桥段完全不合格(尤其是与之前同样是原创作品的《秘密道具博物馆》一些情节相比)。
由于这一段占据了多达8—9分钟,再加上前面进入冰下遗迹之前的一些多余剧情也耽误了时间,卡拉和五人组的互动没有得到充分的表现,她和大雄的交流基本没有什么深入的展开描写,静香也在全片打酱油——要知道以往像新魔界、铁人兵团,以及原创的人鱼大海战这样有重要女性角色登场的剧场版里,大雄和静香都是会和这些女孩有很多对手戏的,从而把三人的性格和个性都表现得很充分。
今年这一部互动少的结果就是钉宫明明发挥得非常棒,但卡拉的人物形象却不像以往几位女主角那样鲜明(当然剧情肯定是比人鱼好太多的)。
另外,可能跟监督高桥敦史以前是宫崎骏的助手有关,冰巨人的设定有点像《风之谷》的巨神兵(还见过有人因为故事发生在南极而联想到EVA的光之巨人和第二次冲击...),显得过于偏向吉卜力的风格而不像藤子・F・不二雄的作品。
我自己看完以后的一个脑洞是,如果在这方面使用更加“F系”的要素而不是吉卜力风,其实可以把冰巨人改成《哆啦A梦》短篇漫画中出现过的雪精灵(第21卷的《精灵手镯》),因为冰巨人的能力可以说就是加强版的雪精灵。
当然雪精灵是有个人意志的,如果真这样改的话,可能剧情也会有较大变化,需要把短篇原作雪精灵的故事融合进来。
ps.雪精灵作为漫画原作中少数爱上大雄而又牺牲了自己的悲剧人物,在哆啦迷中间一直是很有人气的,有不少读者过了许多年仍对她念念不忘。
TV版经典插曲《你心中的大雄》最早也是为她创作的。
我觉得雪精灵配得上像小台风的《大雄与风之使者》那样,将来能有一部作为主角的剧场版。
作画方面,南极夜空和冰下遗迹的画面很不错,但总体上背景作画在近年作品里我觉得不如2014年的《新大魔境》(可能也跟冰雪场景本身就与丛林相比显得更加单调有关)。
而第一次担任哆啦剧场版角色设计的清水洋给本作带来了人物作画的新风格,但我还是更喜欢2007年《新魔界》和2011年《新铁人》的金子志津枝,以及2014年《新大魔境》和2016年《新日本诞生》丸山宏一的人物画风。
不过这次的女主角卡拉也很可爱就是了。
BGM是影片最大的惊喜。
虽然负责音乐的仍然是泽田完,并没有换人,但BGM的整体风格和之前的哆啦剧场版十分不同,契合了这一部在秘境的未知中冒险的感觉。
十分期待将来能出OST。
最后,钉宫大赞,钉宫赛高!
钉宫理惠的发挥为卡拉这个角色增色不少。
平原绫香为冰巨人配音也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我很喜欢她以前的成名曲《Jupiter》,这次冰巨人的咏唱也很美,可惜就是时间有点短。
还是回到前面说的,如果结尾的boss战能打得更加曲折和再长一点就更好了。
对于多啦a梦系列应该还不错吧。
隔了四年,我又一次看了多啦a梦剧场版电影
小学一年级时,多啦a梦刚刚出了第一部新版剧场版电影《大雄的恐龙》,我和父母三人就去电影院看了。
其实那是我18年来去电影院看过的唯一一场电影。
小学时家长管的特别严,电视电脑都几乎从不让看。
每次都要盼一年,要盼到暑假我生日那天,央求父母,然后看一部当年出的新版多啦a梦大电影。
就这样,我把每一年中唯一一次看电脑的机会交给了多啦a梦。
初二,家长终于允许我看电脑了,可当我再看多啦a梦时,却觉得节奏好慢,情节好简单,再也找不到儿时的趣味。
初三时,我一口气看了宫崎骏的好几部电影之后,就再也没有看过多啦a梦。
从那以后,我每年都会重温一遍宫崎骏的电影。
高三时,也终于换掉了我用了很多年的多啦a梦头像,改成了宫崎骏《幽灵公主》的头像。
如今宫崎骏电影看了多少遍,再回来看多啦a梦,又感觉很好看了。
经历了世间的冷暖,我又可以静下心来了。
现在自由了,有了自己的电脑,突然感觉像是圆了很久以前的一个梦一样。
谢谢你,多啦a梦,我儿时的梦啊,陪了我这么多年。
“天破晓,梦将醒,不负卿。
”(最后不得不承认我还是没看懂为什么那个奇怪的东西突然就变成多啦a梦了而且还那么强……如果有人搞懂了其中的逻辑,希望帮我讲一讲🙏)
第一个微信头像,我阳光性格的写照。
高三时换的头像,象征着拼搏的自己。
这次真的是拯救“地球”了,如果失败了,人类什么的都不会存在了。
感受 看哆啦A梦的时候,总是这样的心路历程,开始很感兴趣但是又怕没耐心看下去,刚开始看的时候果然觉得很无聊,但是越看越认真,最后看到哭。
这一篇可能是我看的最感人的一篇,可能是因为萌物的加持。
首先这一篇选了南极,是现实的场景。
开篇的冰山冰沙和冰山游乐场都让我很向往。
到南极后还见到了满天星空和极光,虽然只是动画,但我停下来认真的想了想我看见极光的时候估计就是这样的吧。
伙伴是外星人👽两只外加萌物一大群,这种圆形毛茸茸生物恕我无法拒绝。
其实我看见萌物的时候一直在研究...为什么只有两只脚?
是长了翅膀吗会不会飞啊?
眼睛为什么是 3 难道近视吗?
(话说大雄为什么摘下眼镜后展现了一下明亮的大眼睛,难道以前都是没睁开吗?
)可怜的毛茸茸被丢下冻了10万年😂。
外星伙伴没什么新奇的长相,妹子挺漂亮。
但是他们带来了外星美食!
我可是很认真的看了芝士棉花铜锣烧和炸弹布丁的吃播,表示满意。
剧情 从小boss的出现开始,事情就变得很有趣了。
我一路跟着悬疑恐怖惊悚的气氛走,然后小boss被干掉了。
其实那个阴森森的尝试挺有趣的,我还想看石(sha)雕企鹅大展宏图呢。
然后是哆啦A梦和大家的分离。
这就很绝望了,外星小美女困在地球了,大雄他们被困在南极几千米冰层下了,哆啦A梦一个人留在没有时光机的十万年前。
这个时候出现了当年《魔幻手机》 里面一个我记忆深刻的操作超时空传物。
这招说白了就是等。
那边是孙悟空他们让店小二把一张纸条(口信?
)当传家宝,硬生生的传到了现代,给没穿越的这帮现代人一个时间地点去救场。
哆啦A梦把一个电池冰封十万年送给大雄,让他救自己。
这种超时空传物和穿越时空后自己和陌生的自己碰面的梗我可能永远爱看。
最后外星妹子还接受了一个巨大无比的考验,嗯。
按照光年的设定看十万年前的妹子星球也很有趣,超时空观察。
有趣的部分(吐槽)作冰沙的机器看起来很有趣不知道为什么建筑会只有三个小时的白天,天黑的时候是一片一片变红,就像显示器一样,也在地下吗?
话说妹子星球遭殃不是博士自己造的吗?
冰霜巨人被拔剑后是不完全体,被插剑就死翘翘,完全体是什么啊?
到底用来干什么啊?
小BOSS为什么设计的那么阴险!
看完豆瓣的某些逻辑大神的热评,我不厚道的笑出来了。
某些人看完电影不过瘾,非要来辩论下如大雄穿短裤在冰山上吃刨冰不科学,能冷冻为什么挖冰山这种问题。
我当真是不明白:看过这电影的比十岁大的有几个不知道冰山上不能穿短裤?
又有几个来这里秀优越了?
我个人认为,电影的编剧智商应该没低到不到知道他写的东西有哪里不够科学,既然这样,那您就不能好好想想,人家为什么敢拿这么多逻辑漏洞的作品放到电影院卖票呢?
认为这个电影假是缺点的人,简直是现代教育的牺牲品。
长久的生活经历和社会阅历教会了他们许多,但同样给他们加上了许多枷锁。
如果把现实社会中固有的物理法则或是生活常识加到动画作品中,那你已经无法理解什么叫想象力了。
一个6岁的孩子在看这电影的时候肯定不会问出“他为什么穿短裤”这么聪明的问题,因为他们只有最简单的想法:夏天天气很热,那就到一个凉快的地方吃刨冰。
能看这电影感觉到不对劲的人,那么抱歉,你已经长大了,变得无比的聪慧,都知道生活常识了XD人家一部儿童向作品制作的初衷就是告诉孩子什么是梦想,什么是友情和正义,并用最简单的故事,最浅显的逻辑展示给孩子们,非要变成让您一个二三十岁的人看了觉得富有哲理的话,那您肯定很开心,但是孩子们看了还会觉得有意思吗?
人家整个一制作团队肯定都是傻子,所以不明白那么致命的逻辑问题,而某些福尔摩斯明察秋毫,能来豆瓣写好影评帮助我们发现这些问题。
在这里真的非常感谢你们,作为一个观影者看了你们写的逻辑漏洞真的让我无比佩服,我觉得你们就应该写信给编辑,告诉他电影的问题,免得他哪天穿短裤找冰山去我们没哆啦A梦看了。
最后一句,人家电影就是给小孩子看的,一个大人明白这么多逻辑没什么好骄傲的。
本文首发于巴塞电影APP自2007年《哆啦A梦:大雄的恐龙》引进中国以来,中国大陆的哆啦A梦粉丝与《哆啦A梦》系列动画阔别八年。
2015年的《哆啦A梦:伴我同行》和2016年的《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相继与中国大陆观众见面。
如今,乘着“限韩令”的“东风”,相比以往,今年有大量日本电影引进中国院线。
(韩国&日本片商:一脸懵逼)近日,2017年《哆啦A梦》剧场版《大雄的南极冰冰凉大冒险》也引进中国公映了(别问我2015年剧场版为啥没引进,我也不知道)。
相比前两部分别在日本上映后九个月和四个月才引进中国,这部新剧场版仅比日本晚了不到三个月的引进速度不仅创下《哆啦A梦》剧场版引进最快纪录,而且比香港&台湾还要早三个月上映!
值得大陆《哆啦A梦》粉丝举杯庆贺。
和去年《新·大雄的日本诞生》是翻拍的不同,今年的《大雄的南极冰冰凉大冒险》继承自漫画短篇与动画版中《大冰山小房子》的故事。
讲述夏天的大雄为了“吃不完的刨冰”而和哆啦A梦跑到南极的故事。
剧场版《大雄的南极冰冰凉大冒险》在短篇基础上进行了扩充,添加了充满想象力的情节。
相信每个《哆啦A梦》的粉丝都有童年时期看《哆啦A梦》动画片,少年时期看漫画书的美好回忆。
那为什么直到20多岁,30多岁的现在,我们依旧能够一边看着《哆啦A梦》剧场版,一边开心大笑呢?
那是因为,《哆啦A梦》绝对不只是一部给儿童看的动画片啊!
它是一部老少咸宜的动画佳作。
就拿这部《大雄的南极冰冰凉大冒险》来说吧。
她继承了《哆啦A梦》动画片的优点:以小见大的格局虽然只是一部全年龄动画片,但《哆啦A梦》系列以天马行空的创意,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史诗般的冒险故事。
大雄和哆啦A梦乘坐神奇的各种交通工具,穿梭在沙漠与大洋之间,以及茫茫的宇宙中。
借助时光机,他们可以回到遥远的恐龙时代,也可以穿梭至未来。
在这部《大雄的南极冰冰凉大冒险》中,更是穿越到10万年前的南极,在数千米以下的冰盖深处进行探索。
由此带出星球环境变迁的科学知识。
深入浅出的科普几乎每部《哆啦A梦》都会以生动幽默的形式,为我们讲述众多科学知识。
在《大雄的南极冰冰凉大冒险》中,为我们介绍了冰川的形成、地球寒武纪的概况、地球生命大爆发等古生物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相关知识,这些内容在紧张的剧情发展之间,从哆啦A梦口中娓娓道来,配以生动的画面。
毫无说教感,可谓寓教于乐。
电影中一闪而过的企鹅群,也和纪录片中看到的一模一样。
如此细节依旧描绘到位,制作者的严谨让人啧啧称赞。
我想起,在我上小学时曾经学习数学奥林匹克。
枯燥烦闷的各类数学题让我头疼不已。
偶然间买了两本《哆啦A梦 应用题》系列书籍,居然以大长篇漫画的形式讲解奥数题。
两本漫画书分别讲述哆啦A梦和大雄穿越在宇宙各个星球与善良的外星人打交道,与回到远古时代和恐龙做朋友的故事。
把一道道奥数题融入生动好玩的剧情中,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那时的我想,要是教材都以《哆啦A梦》漫画的形式编写多好啊。
那一定会让孩子们爱上学习。
至今我依旧认为,在科普教育方面,《哆啦A梦》系列动画漫画是大人和儿童最好的老师。
细致精美的动画除《哆啦A梦:伴我同行》外,《哆啦A梦》剧场版都是原始的2D动画。
虽然时代在进步,3D的CG技术不断成熟,但对于多年的《哆啦A梦》粉丝来说,只有2D的《哆啦A梦》才是原汁原味的。
在《大雄的南极冰冰凉大冒险》开场时,感觉动画平平无奇,甚至比不上很多国内动画作品。
但随后,随着大雄展开南极冒险,冰雕游乐场,大战章鱼怪,真假哆啦A梦,再到最后可怕的冰风暴巨人。
一个个精致的大场面配合紧张刺激的剧情,让观众沉迷其中,带来的临场感和震撼度丝毫不亚于3D动画。
在片尾STAFF列表里,我们也看到了不少中国动画公司职员的名字。
在外包产业发达的今天,2D动画工作量巨大的《哆啦A梦》里也有国人的一份力!
而且,这部动画在画面细节方面也是满分。
比如片中哆啦A梦拿出道具“翻译魔芋”后魔芋被冻住不能吃,几个镜头后,居然看到哆啦A梦索性干脆拿了整整一锅魔芋吃力地跟在大雄后面飞,几个镜头之间就制造出有趣的笑点,让人忍俊不禁。
感动人心的真情固然《哆啦A梦》有激动人心的大场面,有科普知识,还有众多的喜剧元素让我们开怀大笑。
但真正感染我们的,其实是动画中所蕴含的真情。
既有大雄单纯善良的可爱性情,也有大雄与哆啦A梦无法分离的深厚友情。
虽然大雄学习成绩差,体育也不行,笨手笨脚地,天天找哆啦A梦帮忙。
但大雄的善良单纯,正是《哆啦A梦》动画片中不可或缺的闪光点。
正如《大雄的结婚前夜》中,静香爸爸对静香说的:“那个青年会祈愿人们幸福,也会为别人的不幸而难受,这是作为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我相信他一定会让你幸福的。
”在《大雄的南极冰冰凉大冒险》中,大雄的善良让他相信他人,与10万年前的外星人咔啦建立友谊;也让他不放弃帮助每一个人。
这是难得可贵的品质。
在《哆啦A梦:伴我同行》中,大雄与哆啦A梦难舍难分的友情赚足了眼泪。
小编我当年也看湿了眼眶。
而这部《大雄的南极冰冰凉大冒险》里,安插了更加虐心的桥段:大雄一行被假的哆啦A梦欺骗,真的哆啦A梦反而被误解。
大雄要在真假哆啦A梦里做出抉择,场面万分纠结。
而大雄的善良细心也帮助了他,认出了真正的哆啦A梦。
不过在我看来,相比前两部的惹人落泪的剧情,这样的“真假哆啦A梦”桥段显得过于煽情做作了。
假哆啦A梦伪善狰狞的面孔让人心有余悸,作为观众的确希望作品不要过于低龄,而也要面向成人,老少咸宜。
但我们并不想看到如此可怕的哆啦A梦,哪怕是假的。
这或许会影响哆啦A梦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
尽管如此,但在“六·一”儿童节之际,我觉得相比《加勒比海盗5》或其他国产动画片,这部《哆啦A梦:大雄的南极冰冰凉大冒险》更值得大朋友小朋友走进电影院,追寻快乐的童年回忆。
P.S.不要错过平井坚唱的片尾曲哦,非常好听!
更不要错过STAFF后的彩蛋哦!
制作组将按照惯例公布下一年度的《哆啦A梦》剧场版!
一起期待吧
作为电影,整个电影的情节太拖拉,正题的时间太少,反派角色太迷离〔到现在我连大反派是谁都不知道〕故事人物的关系其实还可以再润色一下,让电影更加生动,讲真,这个人物故事还是太苍白了。
写个影评呢,其实我是想说明一件事,我看了很多在豆瓣上对这个电影的评价,有时候看了我是真的想骂人!
电影确实不好,但请你不要喷电影里面的主人公,我看了是真的真的很不爽!
哆啦A梦在1987年的日本诞生,到我们中国大概也经历许多年,和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差不多他给我们这个年代的孩子带来了温馨快乐的记忆,我很小的时候一直有在追,起初是漫画后来变成影视的形式带给大家,最经典的那部有几千集,一集5分钟左右。
我曾经记得很深刻我的一个暑假是又将那5000多集都一秒不漏的看完,真的很开心也不悔这么把这么多时间托付给这部动漫。
我很反感他在豆瓣这个平台上评分,因为对于这个卡通人物来说,豆瓣太小了!
你们看了那么多部电影,在评价这部电影上游刃有余,当我看见这部动漫在豆瓣评分6.6分时,也不意外,可我是万分没想到会有人讽刺那里的主人公。
分数打得意外难看,评论说的意外难听。
作为真爱粉,我宁可愿意再看无数次这样的电影,只是因为他叫哆啦A梦,他是我永远永远的喜欢,也是我多少年都会怀念的初恋。
小叮当!
你可听好了,我喜欢你
本集对时间旅行的构想遵循诺维科夫自洽性原则,这体现在:1. 穿越回十万年前之后,哆啦A梦一行人并没有试图寻找和利用那个在十万年前落入水中的金环;2. 哆啦A梦通过可以休眠十万年的パオパオ向穿越回十万年后的大雄一行人传送时光腰带的备用电池。
其二得以可能,有赖于这一巧合:第一次穿越回十万年前时,随蓝象一起解冻的、装有备用电池的背包被落在了原地。
因此,两个背包没有跨越时空相遇。
但由于穿越回十万年前的时间点早于黄象被哆啦A梦冻结的时间点,因此,第一次穿越回十万年前之后,蓝象遇到了被冻结前的自己。
根据诺维科夫自洽性原则,蓝象应当记得自己作为黄象时曾遇到过一只蓝象,并会在相遇的那一刹那明白,自己曾经遇到的,其实是未来的自己。
并且,蓝象穿越回十万年前之后的所作所为,会与记忆中自己还是黄象时,遇到的那只蓝象的所作所为分毫不差。
是什么保证了パオパオ行为的一致性呢?
パオパオ固然是“低级动物”,但如果是拥有“自由意志”的人类,难道我们不能在明知我们会做什么的前提下,故意不那样做吗?
我相信,认为替代可能性原则有吸引力的人,或多或少都是在这样一幅图景下思考could have done otherwise这一条件的。
就如在科幻故事中,我们是通过外部观察得知未来的自己会做什么的;类似地,我们也是通过实际发生过的因果历史来思考could have done otherwise的。
我认为,这也正是替代可能性原则的失败之处。
在被冻结的十万年间,パオパオ有了“双重生命”——既在休眠,又在活动。
而物理上可设想的时间旅行则只能是面向未来的——狭义相对论中,通过加速运动导致的时间膨胀。
尽管在返回地球时,地球时相对于旅行者的计时来说是“未来”,但旅行者本人的生活历史却没有被拉长或缩短。
作为永远位于时间流最前端的能动者,我们对自己将要或正在做什么的自我知识不依赖于任何低阶的因果过程。
同样地,如果我对自己某次的行动不满意,即便下次处于足够相似的环境,我也可以do otherwise。
这种不满和修正,同样不必通过把握低阶的因果过程来实现。
小飞象来咯!
bgm很好听
难以下咽..但还是好羡慕大雄
还可以吧。
人名还是以前那个人名而已。假机器猫出现的时候,突然有些感觉,但是却草草结束了。
这一部看得我打瞌睡...
可爱的蓝胖子,情怀重于剧情
最糊弄的一版剧情,理解为什么不做原创了,还是重制吧
我为什么不走。我是脑残吗。
童年的回忆,剧场版越来越不行了,想象力不够了,情怀淡了,越来越差了,剧场版真不如不拍,越来越没有哆啦A梦的感觉了。
拍的啥玩意?
哆啦a梦的剧场版都像是大同小异的一场冒险,有想象力,有一些挺有意思的桥段,虽定位儿童但不弱智。这样其实不够,这样却也还好。
主题曲响起来,还是有感动在心里
两星情怀分 昏昏沉沉进影院 神清气爽出来 剧情这么无聊就是让你睡的 一个冒险故事居然没有反派 有没点常识啊 。。
我们都长大了 但是哆啦A梦的制作团队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电影倒是越拍越回去了
4/10,每年一更的剧场版显然已经呈现出越来越疲惫的神态了,故事和题材选择也越来越贫乏,对白写的也越来越幼稚化,唯一能提起兴趣看一下万能口袋里的宝贝吧,也因太过陈旧的故事和结构看的越发疲惫。剧场版也许就剩《柯南》和《海贼王》了。
哈哈哈
听着结束音乐和最后的那句"天终于凉快了,夏天就要过去了",然后联想到今天是8月的最后一天,感觉电影带给人的往往都是这样的感动和联想,好像夏天就这么讨厌,可是这么难忘的经历不就是在夏天经历的吗?每一天不会因为讨厌而跳过,也不会因为喜欢而延续,我又开始思绪万千了,虽然看的时候漫不经心
这次剧场版偏感性但很多画面有些不细心草草带过,还是期待明年的海盗剧场版吧“多啦A梦就是多啦A梦”
没有平时的电视剧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