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冯亚平
主演:艾丽娅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1
简介:《月亮之上》是中国第一部公路片。影片表现的是草原上成长起来的三代女性。尽管她们成长于不同时代,有着不同时代的文化浸染,但她们所属的那个民族的伟大女性共同的品质,将她们锁定在同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上。她们的亲情、友情、爱情,已不再是个人的感受。她们用生命坚守着自己的信念,诠释着对爱的理解,并将其升华为一种崇高的精神。..详细 >
“永远不要低估一个殉道者的精神力量,或一个德州佬鸡巴的尺寸”。一个粗俗、风趣、圆滑、矛盾的约翰逊在伍迪哈里森演绎下重获新生;甚至往更深层次的政治家本能做了一些挖掘;主角加分。
Underrated. 带着对这类题材一贯的好感看完。LBJ的个性挺搞笑,通过法案的过程虽然不是那么的跌宕起伏但依然极具观赏性。其他的不多言。
和《总统之路》基本是连着看的,相较之下,这部的叙事角度更稳定,剧情更顺畅,制作更精良,电影感更强,但人物差不多是伟光正人设,缺乏转变和深度,既不符合史实,也太过老套。
可以与另外一部对照着来看,还是不敢放开了来说,另外一部是完全美化LBJ,这一部则想中立的说,但是却显得毫无立场,虽然很多细节都在暗示很多东西,但是都显得讲不清楚,一团浆糊
不知道为什么打分不高,那段演讲很不错啊,貌似有翻案的意图
这个lbj演的有点逗乐。。。实话
在关注60年代美国史时,林登约翰逊是时常出现而又显陌生的名字,他的面目模糊不清地隐藏在肯尼迪的阴影下,大导演雷纳的这部电影可以让人一窥其面
不怪乎有人说JFK的死是林登的一个阴谋,林登其人确实有些自负,但我们也需要看到,能沿着JFK铺就的道路而行或许是他第一次竞选成功的原因,努力推动国会《民权法案》对他这个来自南方的前参议院多数派领袖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或许看清了这一点,他才不再参与第二次竞选,尽管如此,他还是在美国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一笔。
全篇从JFK准备走访达拉斯开始到被刺杀。中间穿插着几年前与LBJ竞选总统的斗智斗勇以及对《民权法案》的南北势力对抗的暗流涌动以及他游走在其中左右逢源。LBJ退而求其次隐忍直到JFK被刺后顺理成章拥护《民权法案》而得到民意成为总统。像极了寄居在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之下隐忍最后覆手遮天的德川家康。哈里森把LBJ这个枭雄演的惟妙惟肖,化妆超级棒。全程伦勃朗光将LBJ以及他的集团阴暗面隐晦的表现出来,给打光师加鸡腿。只是剧情中明显有黑JFK为油头粉面政客和洗白LBJ的嫌疑。未将他参与谋杀JFK的内容表现出来,但在某些画面有所暗示。毕竟FBI还未公布JFK被刺杀的真相,可以理解。冷战政治是枯燥的,但影片并没有表现得让人看不进去,也算是佳片了。
不管怎么样。他继承了100年前林肯总统以及前任肯尼迪总统的遗愿,促成颁布了《民权法案》,结束了近300年的种族隔离政策,规定对黑人、少数民族与妇女的歧视性行为为非法……光这一点,他就可以比肩美国任何一位伟大的总统。
演员还是发挥的不错,主题也不错,但是导演总体把握太平淡,有点遗憾
影片通过描写JFK遇刺前后时间以及闪回,表现了美国上世纪历史上的关键时刻,一个南方民主党人,一个保守的德克萨斯人,一个通晓各种伎俩的政客,如何摇身一变,变成肯尼迪的衣钵传人。影片说是动之以情,但约翰逊绝对是个几乎不失误的计算者。
当我死了忽然所有人都爱我。。看前半段的困境还以为林登会有啥大爆发。。结果后面只有一个软弱的投机者利用民众情绪在历史上留下一点功绩的感觉。。。如果摆弄权术能贯彻始终还能说得过去,可是后半段拍得就好像突然被殉道者感动了一样高大全。。做的事突然有了正义的理由。。我还是宁愿相信纸牌屋里那个混蛋
比较糟糕的叙事手段,只讲民权法案并不足以说明lbj,还有糟糕的插入式回忆。
3.5。电影显然拔高了作为配角的肯尼迪的戏份,甚至大有压过主角的势头,搞得这部电影好像不叫《林登•约翰逊》,而叫《约翰•肯尼迪》。其实也可以理解,就肯尼迪在美国那个地位,让他当纯配角是没人买账的。
“每个政客都担心没人投他票,他是怕没人爱他。”把右派政客代表林登约翰逊拍得像个缺爱又自卑的孩子,被肯尼迪兄弟欺负,想推动好政策还遇到了老朋友的反对,故事正好在他正式宣誓就职总统结束,后面的事儿一律字幕带过,明显感受到导演对他的同情,好吧,如果拍他的越战决策怕是只剩下了恨。
约翰逊在现代美国总统中不那么令人印象深刻。约翰逊赌赢了。他顶住压力,要求国会通过了平权法案,在历史上留下光辉一笔。权谋和识时务,懂得利用机会。K的话感人至深:100天干不完,1000天也干不完,甚至整个人类历史都未必能干完,但,让我们开始吧! 我们做事不是因为它简单,而是因为它难做。
正好前一天去Austin的LBJ president Liabrary绕了一圈,我家外交官第二天就把电影给我找出来了,里面的一举一动和他本人很像,电影基本就只围绕LBJ任副总统和顶替JFK的最后一年展开,虽说这也的确是他履历上异于常人的一点。总总说来,他在内政上的建树和progressive的作风,让我依然觉得JKF和他的那个时代是美国最好的时代。
看完 觉得啥都没讲 还有 有点出戏 ...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永远不要低估一个殉道者的精神力量,或一个德州佬鸡巴的尺寸”。一个粗俗、风趣、圆滑、矛盾的约翰逊在伍迪哈里森演绎下重获新生;甚至往更深层次的政治家本能做了一些挖掘;主角加分。
Underrated. 带着对这类题材一贯的好感看完。LBJ的个性挺搞笑,通过法案的过程虽然不是那么的跌宕起伏但依然极具观赏性。其他的不多言。
和《总统之路》基本是连着看的,相较之下,这部的叙事角度更稳定,剧情更顺畅,制作更精良,电影感更强,但人物差不多是伟光正人设,缺乏转变和深度,既不符合史实,也太过老套。
可以与另外一部对照着来看,还是不敢放开了来说,另外一部是完全美化LBJ,这一部则想中立的说,但是却显得毫无立场,虽然很多细节都在暗示很多东西,但是都显得讲不清楚,一团浆糊
不知道为什么打分不高,那段演讲很不错啊,貌似有翻案的意图
这个lbj演的有点逗乐。。。实话
在关注60年代美国史时,林登约翰逊是时常出现而又显陌生的名字,他的面目模糊不清地隐藏在肯尼迪的阴影下,大导演雷纳的这部电影可以让人一窥其面
不怪乎有人说JFK的死是林登的一个阴谋,林登其人确实有些自负,但我们也需要看到,能沿着JFK铺就的道路而行或许是他第一次竞选成功的原因,努力推动国会《民权法案》对他这个来自南方的前参议院多数派领袖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或许看清了这一点,他才不再参与第二次竞选,尽管如此,他还是在美国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一笔。
全篇从JFK准备走访达拉斯开始到被刺杀。中间穿插着几年前与LBJ竞选总统的斗智斗勇以及对《民权法案》的南北势力对抗的暗流涌动以及他游走在其中左右逢源。LBJ退而求其次隐忍直到JFK被刺后顺理成章拥护《民权法案》而得到民意成为总统。像极了寄居在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之下隐忍最后覆手遮天的德川家康。哈里森把LBJ这个枭雄演的惟妙惟肖,化妆超级棒。全程伦勃朗光将LBJ以及他的集团阴暗面隐晦的表现出来,给打光师加鸡腿。只是剧情中明显有黑JFK为油头粉面政客和洗白LBJ的嫌疑。未将他参与谋杀JFK的内容表现出来,但在某些画面有所暗示。毕竟FBI还未公布JFK被刺杀的真相,可以理解。冷战政治是枯燥的,但影片并没有表现得让人看不进去,也算是佳片了。
不管怎么样。他继承了100年前林肯总统以及前任肯尼迪总统的遗愿,促成颁布了《民权法案》,结束了近300年的种族隔离政策,规定对黑人、少数民族与妇女的歧视性行为为非法……光这一点,他就可以比肩美国任何一位伟大的总统。
演员还是发挥的不错,主题也不错,但是导演总体把握太平淡,有点遗憾
影片通过描写JFK遇刺前后时间以及闪回,表现了美国上世纪历史上的关键时刻,一个南方民主党人,一个保守的德克萨斯人,一个通晓各种伎俩的政客,如何摇身一变,变成肯尼迪的衣钵传人。影片说是动之以情,但约翰逊绝对是个几乎不失误的计算者。
当我死了忽然所有人都爱我。。看前半段的困境还以为林登会有啥大爆发。。结果后面只有一个软弱的投机者利用民众情绪在历史上留下一点功绩的感觉。。。如果摆弄权术能贯彻始终还能说得过去,可是后半段拍得就好像突然被殉道者感动了一样高大全。。做的事突然有了正义的理由。。我还是宁愿相信纸牌屋里那个混蛋
比较糟糕的叙事手段,只讲民权法案并不足以说明lbj,还有糟糕的插入式回忆。
3.5。电影显然拔高了作为配角的肯尼迪的戏份,甚至大有压过主角的势头,搞得这部电影好像不叫《林登•约翰逊》,而叫《约翰•肯尼迪》。其实也可以理解,就肯尼迪在美国那个地位,让他当纯配角是没人买账的。
“每个政客都担心没人投他票,他是怕没人爱他。”把右派政客代表林登约翰逊拍得像个缺爱又自卑的孩子,被肯尼迪兄弟欺负,想推动好政策还遇到了老朋友的反对,故事正好在他正式宣誓就职总统结束,后面的事儿一律字幕带过,明显感受到导演对他的同情,好吧,如果拍他的越战决策怕是只剩下了恨。
约翰逊在现代美国总统中不那么令人印象深刻。约翰逊赌赢了。他顶住压力,要求国会通过了平权法案,在历史上留下光辉一笔。权谋和识时务,懂得利用机会。K的话感人至深:100天干不完,1000天也干不完,甚至整个人类历史都未必能干完,但,让我们开始吧! 我们做事不是因为它简单,而是因为它难做。
正好前一天去Austin的LBJ president Liabrary绕了一圈,我家外交官第二天就把电影给我找出来了,里面的一举一动和他本人很像,电影基本就只围绕LBJ任副总统和顶替JFK的最后一年展开,虽说这也的确是他履历上异于常人的一点。总总说来,他在内政上的建树和progressive的作风,让我依然觉得JKF和他的那个时代是美国最好的时代。
和《总统之路》基本是连着看的,相较之下,这部的叙事角度更稳定,剧情更顺畅,制作更精良,电影感更强,但人物差不多是伟光正人设,缺乏转变和深度,既不符合史实,也太过老套。
看完 觉得啥都没讲 还有 有点出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