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叶正红》从香山透视北京,呈现了香山双清别墅、故宫、玉泉山等诸多地点,从故事背景到历史情境,都具有浓郁的古都地域特色,展现了众多名胜古迹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内涵。
同时该剧从市容市貌、人民生活风貌、饮食等多层面描绘了北京的民风、民俗、民情,生动展现了香山的“红色文化”“古都文化”“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香山叶正红》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推出,甫一开播即收视飘红,被观众赞为“在开天辟地中不失烟火气息”。
促成《觉醒年代》《香山叶正红》等主旋律作品热播之变的,首先是持续高涨的国民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
当国人对于中国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对主流价值 ① 以香山为切口,通过重大事件再现恢弘历史。
从香山看中国,《香山叶正红》以独特的视角、磅礴的气概、史诗的气韵,再现了新中国筹备和建立这一段伟大历史征程。
从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勇立时代潮头,追求光明和真理。
作为首部以香山为切口,鸟瞰新中国成立过程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七届二中全会”“西苑阅兵”“中共中央进驻香山”“国共和谈”等重要事件依次展开,带领观众走进历史,感受波澜壮阔、激荡人心的“建国风云”。
② 创新叙述方式,“正在进行时”更让观众共情。
《香山叶正红》改变了一种回顾式叙事方式,转而选取了“正在进行时”,生动展现了当时意气风发、蓬勃生长的开国气象,让屏幕外的观众与之共情,心生“盛世如您所愿,吾辈更要自强”之感。
这就是主旋律作品的深远价值所在。
③ 《香山叶正红》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重点策划、重点扶持、重点打造,对北京香山这一重要红色革命地标所承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特殊现实意义进行深入挖掘,是又一部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精品力作。
《香山叶正红》与CCTV-1开年播出的《觉醒年代》一起,生动了紧扣主线、贯穿全年、首尾呼应的播出格局,提升了“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品质,进一步凸显了精品创作“北京模式”成效。
④ 从年龄上看生于1957年的沈保平现年64岁,而1949年前后的蒋介石是63岁,年龄上比较接近; 这部剧中很明显,蒋介石只是作为一个配角,他出场的机会并不多,虽然在外表形象上的确没有王劲松那样更接近蒋介石本人,但个人认为在神情心态、上角色的把握上还是很不错的。
因为此时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已经结束,人民解放军集结在长江北岸随时准备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这时的蒋介石已经很清楚,李宗仁所谓的“划江而治”、保留江南半壁江山的企图,直是他们的一厢情愿而已,国民党败局已定,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这时蒋介石所做的一方面是从上海等地转运物资去台湾,把那作为最后的巢穴与人民对抗。
另一方面则是在大陆这是尽可能地拖延时间,多给人民军队解放全国造成一些破坏麻烦,和谈显然也是这样,根本是没有一点诚意的。
当然,面对着即将失去的大陆,蒋介石的心态自然是很失落、很颓唐、又很不甘心的。
所以在这个剧中沈保平饰演的蒋介石就是很好地诠释了演示出了蒋介石这时的心态、神情,无奈、愤怒、又不甘心,好消息没有“坏消息”不断,他也只有坐在那或发火过说些无可奈何的话了。
撒花!
《香山叶正红》今晚收官!
真是又双叒叕一部精彩出圈的重大革命题材历史剧啊!
真不愧是连续三周收视率稳居榜首的剧,追着看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将历史演活了,故事讲漂亮了,大领袖、小人物个个都有看头!
这个片子展现了中共中央在香山181天的光辉岁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进京赶考、国共和谈、渡江战役、政协会议、开国大典……都是些非常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
即便已经多次在影视作品中呈现,但这次在《香山叶正红》中呈现的仍然有新意、有创造性。
无论是叙事方式、还是人物塑造,都十分给力,在真实性、艺术性两方面都做到了突破。
首先说说大领袖的塑造。
说起建国前的岁月,自然少不了毛主席、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这样的领袖人物。
但在剧中对这些领袖的塑造并没有“高高在上”之感,而是作为一个“有情怀的平凡人”表现。
以毛主席为例,既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迈,又有平常人的真情实感。
无论台词还是动作都给人一种亲近感,让大领袖在生活方面与人民群众之间没有隔阂,与荧幕外的观众也没有隔阂。
当然这也归功于演员老师们的塑造,像唐国强、王伍福、郭连文等等都是经典的特型演员,他们对于人物的诠释都有着各自深刻的理解,还想说一句,杨童舒老师扮演的宋庆龄太太太优雅了,真的爱了!
再说说小人物,无论是小警卫员柳二勇、还是四野团长姜莱阳、还是女学生萧静娴,再或者是游击队队长、普通民众等等的,形象都十分生动。
这些小人物纵使都是艺术虚构出来的人物形象,但在整个故事中有真情实感可以去感受,有人物性格变化的迹象可以找寻,也有小人物身上闪烁着的人性的光辉。
相比其他展现壮阔、惨烈战争场面的历史题材剧不同,《香山叶正红》整体氛围更为轻松,很多场景、事件都深入到人民生活中去,比如出城要带垃圾、粮食价格的调控等等细节,既平实也生动,都是这部剧在创作上的闪光点。
今晚最后两集完结,竟然还有点舍不得,只可惜这时候北京已经完全进入冬天,香山的红叶都落完了,等到明年秋天,一定要再把这部剧看上一遍,然后去香山真切地感受一番,这七十多年前的壮阔与温情!
由导演巴特尔执导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香山叶正红》正在央视一套热播。
该剧播出至今,收视率高居全国榜首,在巴特尔看来,在虚实之间创作主旋律作品,真实、创新、生活化是关键。
要让人知道“新中国诞生多么不容易”该剧以香山为切口,讲述了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毛主席带领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入驻香山“进京赶考”,解放全中国、筹建新中国、搭建起新中国“四梁八柱”的故事。
谈到《香山叶正红》,巴特尔表示这部剧展现了转折时期开天辟地的中国巨变,“永远走在赶考路上”是这部剧想要传递的主题。
在巴特尔看来,这段历史是新中国诞生的历史,它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历史阶段。
看《香山叶正红》这部剧,老观众可以回顾那段历史,年轻观众可以认识这段历史,知道新中国的诞生多么不容易。
“我们这部剧的主题思想很明确,就是看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
这个‘赶考’考的是各个方面,包括中国共产党南下解放城市,要学习如何管理建设一座城市,这都是赶考的项目。
无产阶级在建设新世界的同时,也是改造自己的一个过程。
所以我们这部剧的主题歌歌词写得很好:‘一生问卷赶考人,一路答卷到如今’。
”该剧拍摄周期接近四个月,仅后期就做了整一年。
巴特尔认为,《香山叶正红》的创作难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要严格表现真实的历史,但一些参考资料已经很难查阅到,为此主创团队咨询了数十位专家,在史实方面给予专业把控。
另一方面,这部剧的人物非常多,全剧表现的是中国历史上变化最大的八个月,包括真实人物和虚构人物在内有近300个人物,可谓演员多、角色多。
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不要去说教在人物塑造上,巴特尔选择的方式是让领袖人物的表现生活化、常态化。
“领袖不是神,但他绝不是普通人,他比普通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这部剧在毛主席的生活动作、起居行走的神态上,包括语言表现上都尽量生活化、常态化,这样才更加接地气。
比如毛主席的形体动作,他有时候可能席地而坐。
旁边有栏杆,他可能靠在栏杆上,有时候也会坐在桌子上,这样就很生活化,没有正襟危坐的拘谨感。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的创作当然不能只写上层,也要写基层。
在《香山叶正红》中,观众能看到毛主席的警卫员柳二勇、解放军团长姜莱阳以及一位南下的干部代表青年教师萧静娴等几位普通人的故事。
巴特尔表示,这些虚构人物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原型,他可能不是一个人的原型,而是很多人的形象合并起来的。
“比如毛主席的警卫员有很多,我们就塑造了一个警卫员叫柳二勇,用这一个警卫员代表很多警卫战士的思想情操和他们的纪律要求。
姜莱阳则是被派到前线英勇杀敌,通过他去展现解放军战士在渡江战役中的英雄行为和敌后侦察的智慧。
”正是这些虚拟人物的故事和真实历史交错,生活化的表达进一步拉近了这个故事和观众的距离。
《香山叶正红》播出以来,得到了不少正面的反馈,巴特尔也很感慨,“红色主旋律作品不要去说教,不要说大话。
如果我们尽可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我相信年轻观众一样可以接受。
主旋律作品的创作要从生活出发、从真实出发,选择的角度很重要。
同样是一个历史真事,你从哪个角度来表现,用什么形式来表现,这是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课题。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不应该曲高和寡,也要不断创新,积极拥抱年轻人,走向大众。
《香山叶正红》只是一个创作探索,后续作品我会朝这个方向继续努力。
”
跟v以往领导的形象差太多了,演过头了。
有时间驶驭不了还不如不要演,,导演也真是的,都没有把好关。
实在没太多话讲了,就是为了来吐槽一下已经写三行了不上不够,剧评太难了,我只看了3分钟,写的时间还长一些以下是废话。
你是?
你在哪呢呀呀呀呀呀呀?
好好看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啦啦啦,编剧也太注重温情了,和历史总觉得还是有脱节
11月28日晚间,电视剧《香山叶正红》在央视一套播出第10集内容。
随着剧作热播,该剧的收视率和观众口碑均实现了非常耀眼的成绩。
收视率方面,已经连续获得单日收视冠军,并且处于同时段遥遥领先位置。
观众口碑方面,该剧更是好评如潮,剧迷们纷纷为剧作的恢宏叙事和朴实温度点赞,认为该剧无论在伟人呈现,还是小人物塑造方面,都真实、立体,具备真正的严肃历史剧质感。
电视剧《香山叶正红》讲述的是毛主席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进驻香山之后,如何带领全国人民筹建新中国的故事,“进京赶考”和“打破周期率”成为本剧重要的叙事内容。
《香山叶正红》遵从电视剧自身创作规律的同时,严格遵循正史原则,不仅对严肃历史进行影视化叙事,而且在这份叙事当中,自带历史理论和历史精神。
这部作品其实是以电视剧的方式回答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我党“进京赶考”是如何取得优异成绩的,我党又是如何尊重“历史周期率”,并且如何带领中国人民走出这个周期率,获得长治久安的。
因此,《香山叶正红》在自身影视剧范畴内的叙事、通过剧情对历史精神的传递等方面,均有过人之处。
综合起来讲,个人认为,通过10集的剧情,至少已经有三点缘由,让这部剧堪称精品佳作。
第一点缘由,恢宏叙事与朴实温度有效结合,历史是人的历史,历史是有温度的历史。
《香山叶正红》讲的是党中央和毛主席如何在香山带领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四梁八柱”的故事。
已经播出的剧情当中,我党工作重心如何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如何团结各民主党派,如何积极和谈、避免战火继续蔓延等等,都是历史维度上的大叙事,是非常恢宏的题材内容。
在《香山叶正红》中,遵从了自身电视剧属性的要求,越是恢宏的历史大叙事,越能娓娓道来,尤其能在有温度的小桥段中,把大道理向观众讲得明明白白。
比如,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讲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之后,要警惕腐化问题,便提出了“糖衣炮弹”的理论。
负责警卫工作的战士柳二勇随即便开始思考什么是“糖衣炮弹”,甚至拿着自己的窝头问直属领导,炮弹外边裹上糖衣,一爆炸不就化了嘛。
镜头一转,毛主席和自己的秘书正在吃的,也是窝窝头。
恢宏叙事的,是党和军队进城之后,如何警惕腐化的问题;朴实温度的,是战士们坚守生活简朴、精神作风过硬的品质,毛主席则和战士们一样,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窝窝头的食物和打补丁的衣服,正是伟人最温暖的底色。
在《香山叶正红》中,这种恢宏叙事与朴实温度相结合的创作方式,俯仰皆是。
因此,在观看这部电视剧时,观众不仅可以看到毛主席和党中央搭建新中国“四梁八柱”的“历史大内容”,而且可以看到完成这些工作的伟人乃至伟人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是带着人间烟火气,都来自于人民群众,并且保持着和人民群众一样的生活底色。
这种底色与温度,是对历史的最好记录。
第二点缘由,从伟人到小人物,均性格饱满、真实且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立住了“为人民服务”的情感内核。
电视剧《香山叶正红》被观众口口称赞的另一点,则是这部电视剧中,无论是对伟人的塑造,还是对小人物的刻画,都非常真实,让观众觉得这就是大家认识的人,有着革命温度和生活质感。
而该剧对于其他角色的塑造,也是客观、公允。
比如已经播出的剧情中,对共产党人、民主人士、国民党人等角色还原与精神塑造,都是有口皆碑的。
《香山叶正红》中对毛主席的呈现,一面是工作中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面则是生活中的乐观主义和感怀动情。
工作当中,毛主席带着伟大的革命豪情,指引党和国家前进的方向,做出了很多高瞻远瞩的决定。
剧作中,也有毛主席生活的内容。
比如,警卫战士想让坐了一上午的毛主席出来活动一下筋骨,就带来两个孩子唱歌跳舞。
毛主席走出来,和孩子们一起载歌载舞,顿时成了一位带孩子的老人。
而当毛主席大踏步出去活动一下时,警卫战士追上来。
主席看着年轻的战士,想起自己在延安时的警卫人员张思德。
这位已经牺牲的张思德和很多为中国革命而牺牲的同志,让毛主席感怀伤心,伟人内心的情感温度,瞬间呈现。
该剧对柳二勇、姜莱阳、萧静娴等多位小人物的塑造,也是栩栩如生,让观众觉得这就是当年的革命青年。
于创作而言,人物塑造有编剧成熟的技法加持,但最根本的还是人物的情感内核要立得住,能够赢得观众认可。
无论是伟人,还是小人物,他们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朴素的情感内核,那就是对历史负责,为人民服务,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
这样的情感内核,放在当下的中国,依旧振奋人心,鼓舞着大家继续前行。
第三点缘由,讲历史事件,但更是讲历史何以如此,讲历史的真正逻辑。
优秀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不仅为观众呈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更要为观众以电视剧的形式将历史何以如此讲明白。
《香山叶正红》经过10集剧情,在叙事上已经明确了一条非常重要的“前进线”:我党为何能够取得“进京赶考”的好成绩,又是如何取得这些成绩的,我们为何能够走出“历史周期率”,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出的。
《香山叶正红》是以电视剧的形式回答非常严肃的历史学问题。
观众看到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历史冲突的同时,更是在看历史发展的必然脉络,看到历史前进的本源逻辑。
《香山叶正红》已播剧情中,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之后,思想建设层面上防微杜渐、警惕腐化;工作层面上深入实践,多方学习城市管理经验;小的一面,进入北平之后,清理了北平城上百年的垃圾;大的一面,则是保障物资供应,各行各业恢复得井井有序;革命的一面,紧密团结各党派进步人士,大家纷纷来到北平,共商国家大事。
尤其毛主席请黄炎培先生出山的那句话,最具备历史质感——不是请黄炎培先生出来做官的,而是请您出来为人民做事情的。
坚持以人民为根本,坚持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正好回答了“何以走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
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香山叶正红》遵循真实历史,注重历史质感的表达,在史实叙事的同时把真正的历史精神娓娓道来,向观众很好地讲述、论证了我党何以能够“进京赶考”取得优异成绩,何以能够带领全国人民走出“周期率”。
基于此,这部剧能获得收视率和观众口碑上的双丰收,则是必然了。
最近在疯狂给身边朋友安利央一播出的《香山叶正红》,这一路追下来,就想说一句话:央视出品,必属精品!
先去查了一下这部剧的收视情况,可以用四个字形容:高居榜首。
为啥这部剧收视率这么好呢?
总结了几点原因:首先是题材好、内容好。
这部剧以建国前的故事为主要内容。
那时国共两党位置转换,但仍潜藏危机、暗流涌动,是非常关键的时刻。
同时香山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的第一站,见证着中国共产党要着手新中国的筹建工作与许多决定中国命运走向的关键瞬间。
《香山叶正红》就聚焦这个时刻,讲述了许多温情的故事。
然后是讲述的角度好。
《香山叶正红》是重大历史题材剧,但有很多艺术化的创作手法。
对小人物如姜莱阳、柳二勇这些虚构人物的创作十分到位。
他们是小人物,更是年轻人,讲他们的故事,就是讲那个时代多数青年人的故事。
对毛主席、周总理这些大人物的讲述也很到位。
他们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和老百姓一样,会关心生活中的一米一粟,有真情实感。
小人物深刻,大人物温情,让观众在无形之中有了更强的带入感。
最后是阵容的强力保障。
导演是多次获得“飞天奖”的巴特尔,编剧盛和煜,他的《走向共和》在豆瓣保持着9.6的高分。
演员阵容更是响当当,唐国强、王伍福、郭连文、何林翰、张宁江、崔一梁、郜峰、杨童舒……强有力的导演编剧搭配实力演员,这部戏绝不会错。
看了二十多集,有进京赶考之始末,有渡江战役之壮阔,又有粮食价格变动生活百态,还有特务刺杀的惊险……想说《香山叶正红》又详实、又生动,又精彩、又刺激,节奏一点不拖沓,故事细节非常充盈。
这样的剧怎么会没有收视呢?
越往后看,越是激动,不仅仅是因为剧情,更是因为看到现在我们电视剧制作水准不断上涨而激动。
国剧当道啊!
这就是中国力量啊!
一定要多出这样的好剧,多出这样的精品!
《香山叶正红》的剧情马上就接近尾声,还没开始追剧的可以抓紧了,相信我,是可以打开一口气可以看好几集的那种!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香山叶正红。
近日,由巴特尔执导,盛和煜,柳桦编剧,唐国强、许文广、王伍福、郭连文领衔主演的革命历史剧《香山叶正红》正在CCTV1热播,葫芦视频与卫视同步播出
该剧以香山为切口,从进京、和谈、渡江、经济建设、筹备政协、召开政协等多个事件入手。
讲述了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毛主席带领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入驻香山“进京赶考”,解放全中国,筹建新中国,搭建起新中国四梁八柱的故事。
从首播情况来看,央视又一次拿到了王炸,收视率轻松破1。
该剧开播后不仅有央视亲自为其宣传内容,更是被新闻联播表扬,并配以视频。
据悉,剧集塑造了230个有名有姓的角色,完成了348个场景拍摄。
这意味着,除开主角这部剧的每个小角色都是真实、鲜活的。
《香山叶正红》将以剧情的方式来为大家展现这段历史的清晰脉络。
在编导上,编剧盛和煜非常值得信赖,他一直是靠成绩说话,他编剧的《走向共和》,至今仍保持着9.6分的高分,绝对是国产剧中的佼佼者。
而《汉武帝》、《夜宴》、《恰同学少年》、《赤壁》、《黛玉传》等观众认可度也极高,由他操刀,剧本方面是有保障的。
导演巴特尔更是品质的保障,曾执导过《我是警察》、《江山》、《较量》、《大唐代宗》、《至高利益》、《国家孩子》等多部优秀作品。
2002年凭借《江山》获得第十六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导演奖。
除开编剧及导演,这部剧的演员也都是实力派,基本都是老戏骨,年轻演员以及流量小生很少。
值得一提的是,唐国强老师继《跨过鸭绿江》《大决战》之后,唐国强老师主演的电视剧又一次登上央视的舞台。
唐国强,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毛泽东特型演员。
出演过非常多的优秀作品,各种大奖几乎拿了个大满贯。
再次饰演毛泽东,唐国强本人表示压力很大,1999年他在这里拍过《开国领袖毛泽东》,21年过去了,再次塑造毛主席,他希望能有所突破。
除了唐国强老师以外,还请来了3位特型演员。
王伍福,也是国家一级演员,曾在《大决战》、《跨过鸭绿江》等诸多大剧中都是饰演朱德的角色,所以经验颇丰。
饰演刘少奇的郭连文,和王伍福情况类似都是多次出演同一角色,已经能够将其的性格特色,人物风格完美拿捏,给了观众极强的代入感。
至于周总理的表演者,议论颇多。
原定的演员是刘劲,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话剧团国家一级演员,1996年出演《遵义会议》,饰演“周恩来”,从此成为特型演员。
此后出演了《长征》、《张学良》、《建国大业》等多部影片。
然而因为刘劲的档期冲突,无法参演。
剧组只能更换人选,最后选定了许文广进行饰演。
许文广,光听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他在《人民的名义》中塑造的“丁义珍”一角却是深入人心。
也正是因为这一角色过于深入人心,再加上外形上的差距,不少人表示,无法带入。
不过除开外形,许文广的履历一点也不输其他人,他不仅是国家一级演员,还是中国国家话剧院影视公司董事长、演员中心主任。
从剧情上来看,该剧可以说质感满满,很多细节藏在其中,第一集主要人物就全部登场,尽显一代伟人的风采。
《香山叶正红》的叙述方式更像是将当时的场面复述了下来,相当真实。
开头就是欢快的歌舞,庆祝北平解放,后面更是从人民脸上洋溢着笑容、给解放军送食物等等情节都有极强的代入感,和书中讲的一般无二,也是展现出大家对解放的认可和对我党的热爱。
从播出的前几集来看,节奏非常快,第一集就讲述了离开西柏坡前的一些事情,无论是主席品尝辣椒,还是警卫员与主席的对话,亦或是萧静娴不让把指示标识用钉子钉在墙上,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除此之外,还铺垫了一些戏剧性特色,增加一层神秘感,有一个镜头就是南京保密局少校特工接到密保,上面写着“尽快了解,目标何时进北平”,不仅使得情节更加紧张刺激,也是为后续内容做了铺垫,逻辑缜密。
夯实的剧本实力加上演员的精湛演技,《香山叶正红》的情节虽然偏向于纪录片,但剧情进展速度恰到好处,特别适合一家人一起看。
从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勇立时代潮头,追求光明和真理。
《香山叶正红》昨晚播得两集真是太刺激了,差点还以为自己在看谍战剧。
尤其是这个节奏、配乐,相当紧张,看完感觉好刺激!
源头是国民党政府国防部保密局的张成吉,觉得自己把粮食的事情搞砸了,对不起上级,上海又早已被共产党占领,总想着把北平这一池平静的池水搅乱,找有些能杀人的人,办一些“大事”,能日后邀功。
于是他找到同为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特工齐彩凤,想让她推荐点能“干大事”的人。
张成吉想到在北平有很多流浪汉、亡命徒,想通过他们之手刺杀共产党领导干部。
齐彩凤想到南城有俩兄弟姓柴,以前是江湖上的,给钱就干。
这俩兄弟也不含糊,听说要杀害共产党的大领导,开出黄金百两的天价,谁知齐彩凤一口就答应了。
张吉成又到北平饭店找同伙,正好看到华北司令员聂荣臻下车,便有了刺杀聂荣臻的想法。
于是这俩兄弟开始每天蹲点,观察到聂荣臻司令每天就是北京饭店、庆王府两头儿跑,这两边又不好动手,准备在中间一个窄桥上下手。
兄弟俩拿了两根金条的定金,开始准备刺杀行动。
兄弟俩装扮成车夫在行动地点蹲守,期间不断出现的表盘特写增加了不少紧张气氛。
一看到车来,柴姓大哥便将街边一个小女孩推到马路中央,顺势朝着紧急制动的车内开了两枪,完事儿转身跳上弟弟拉得车迅速逃跑。
这一套动作下来可把人紧张坏了,可谁知道,今天聂荣臻司令刚好没在车上,车上的是黄秘书,虽被子弹擦伤,但并无大碍。
聂荣臻下令尽快抓住凶手,谁知那俩兄弟刚回到家就被躲在家中的张成吉灭口了。
张成吉还以为自己计谋得逞,忙着打电话给上边邀功,毛人凤听后也高兴,忙着要嘉奖张成吉,还大肆在报纸上宣传。
当时共产党人对此事严格保密,在随后一次大型会议上,广播里播出聂荣臻三个字的时候,张成吉愣住了,再想到发报宣传的毛人凤,真是狠狠地打脸啊!
最后刘妈那句“看你这鱼,吃饱撑得吧!
”也是别有深意!
整个计划及真相都在一集中交代清楚,内容紧凑节奏到位,谁看过不说一句痛快!
因为有强迫症所以不敢轻易看一部电视剧,即使看着无聊之际也要看完。
所以这部电视剧是我咬着牙看完的。
观后感就是一部粗制滥造应景的电视剧。
首先这个时期的电影电视剧这十来年了这几位特型演员演了不下十部电视剧了,同样的历史却经常具体事件上一点也不一样。
估计这几位特型演员也疲倦了。
首先,剧本写的不算太好,虽然有几位虚构但又有真实人物的小人物这也仅是唯一亮点。
整部电视剧的剧本感觉散、乱、杂,无头无尾。
看了两集,简直粗制滥造的发指。
1949年的七一晚会,陈毅市长在上海竟然还穿着他那件标志性黑色皮大衣。
严宋庆龄的演员,感觉总是慢半拍的样子,慢半拍就能显得端庄大方?
而且唐国强老师,其实已经不再适合1949年的毛主席了,当时毛主席56岁,可是此时的唐国强已经年近70。
而且感觉从09年建国大业之后,已经有无数的此类剧集。
感觉拍的多了,反倒是对伟人,对历史的不尊重。
最后竟然发现是丁义珍副市长演的周副主席。
求编剧不要把二勇写死,蛮顺眼的
抛去原创大小姐线,意外还不错?细节丰富又不显杂乱,很多情节应该是第一次出现(比如北京的垃圾山是怎么处理的)。结尾大美~
还可以~和家里人一起看的,演得不错。个别用配音的演员有点出戏
拍得非常好👍把真实的历史娓娓道来,细腻,生动、感人,人民的伟大在细节里诠释、融入伟大的事业……
吃饭或者做一些不动脑的事情时可以看看,就当了解那时的历史了。
红旗还能演多久
反映从西北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这段时间中国大地大的事件,渡江,上海解放及其管理,北京潜伏特务落网,迎接党外著名人士参加大典,…
看了三集,剧情还可以。就是周总理这个演员不太像。还有唐国强永远在用帝王那套演自己,一点都不像教员。
爱国主义教育,就应该有这样的作品!
粗制滥造应景而已
像一部剧版建国大业,这么多线索,居然还不至于显得很杂乱,有点东西。
前期国共和谈较为详尽,后期上海经济战一笔带过,虎头蛇尾啊。
作为科普片挺不错的,作为电视剧制作差点,适合历史老师上课放给学生看。其实还算史诗呢
央视一套
呵呵
有点烂,但也有亮点,题材不错的啊
唐国强老师今年共出演了8个毛泽东
🤓️
戏说还是梅花呢,一派胡言…
陪长辈看的,周总理跟以前看的不一样有点不习惯,剧情也一般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