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笠

老笠,老笠便利店,Robbery

主演:郭伟亮,林雪,冯淬帆,曾国祥,姜皓文,马志威,卢惠光,崔碧珈,雷琛瑜,周祉君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15

《老笠》剧照

老笠 剧照 NO.1老笠 剧照 NO.2老笠 剧照 NO.3老笠 剧照 NO.4老笠 剧照 NO.5老笠 剧照 NO.6老笠 剧照 NO.13老笠 剧照 NO.14老笠 剧照 NO.15老笠 剧照 NO.16老笠 剧照 NO.17老笠 剧照 NO.18老笠 剧照 NO.19老笠 剧照 NO.20

《老笠》剧情介绍

老笠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夜很离奇,自认废青的阿平来到谜之便利店第一晚上班,先遇上刻薄老板和神经质女同事,转头黑警来借厕所;刚出狱的愤怒老人即兴玩老笠,又有富豪和性感女伴乱入。众人各有故事,各怀鬼胎,一场大龙凤在便利店热闹上演。当炸弹狂徒来袭,最后殊途同归但又意想不到。笑他们太疯癫,只是这个城市病了我们看不穿,导演火火掌控节奏和精警对白非常准确,几位老戏骨交足功课,成就一部港片少见的黑色荒诞困兽斗好戏。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平地风云第三季这是你与我的最后战场,或是开创世界的圣战第二季血界战线&BEYONDOAD超级骑警夺命深渊疯狂的车票地狱男爵2:黄金军团致命营救国道29号降妖天师疯丫头第三季医院五日打开我天空娘心计世界我们的岁月塞上风云记太极2:英雄崛起永远年轻热爱七天大圣废柴英雄我的刺猬女孩之念念不忘赤裸港口台北飘雪军舰少年卖梦的两人下落不明家里家外妻子的反攻

《老笠》长篇影评

 1 ) 有风格

:整个风格有点类似之前我看的那个什么深夜开完哪里的小巴那部片子,只不过那片子给出的解释是生化危机,是时间穿越。

到了这部电影,最后的结尾居然给的是投胎上身这样的解释,完全属于没有必要啊,最后那部分不出现,这片子的感觉反而会好上很多。

在一个便利店里,午夜时分,各式人物莫名其妙的都来到这里,每个人都不是什么好鸟,每个人身上都有着自己的秘密,于是一群人在这里不断上演着反杀、再反杀的剧情,其实这样蛮有趣的,如果能最后给出一个更为合理的解释,就是真的完美了

 2 ) 过火的癫狂

香港电影《老笠》故事框架有点像 09 年徐峥出演的电影《夜店》,但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港片特征非常突出!

作为一部 CULT 片,导演毫不吝啬血浆,动不动一个昆汀式的爆头,干脆利索!

电影混搭了多种类型元素,警匪、无厘头、鬼片、黑色幽默,各种荒诞脑洞、意想不到的转折、鬼马癫狂的人物,确实给人一种很过瘾的感觉。

片中有一些导演的设计,比如主角一边独白个人糟糕的境况,一边叠画李小龙对于水的哲学阐述;结尾如《开心家族》一样的反转;小孩出现后全员变得温情脉脉的戏谑;角色吸烟时从黑白到彩色的颜色设计等,都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但电影的逻辑还是让人难以理解,如果鬼做戏以求附身的话,当初直接干掉主角就好了,整这么活肯定要有动机,主角阿文被鬼选上的原因何在?

难道只是阿文从店前走过去打份工?

或许导演为了抖最后的大包袱,在便利店的情节设置方面除了喜剧荒诞外并没有给观众其他暗示或细节支撑,所以抖开包袱再重新审视后,总觉得拼图不完整,意料之中是有了,情理之中还缺点火候。

据说这部电影改编自导演的话剧作品,不知道在话剧里是否能自圆其说。

最后,老笠在粤语里是抢劫的意思,这里表面是流浪老头抢劫便利店,实际上是众鬼抢劫主角的肉身,抛却导演想反映的香港各阶层遇到的现实困境,从创意上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3 ) 做人,会痛好过没感觉

老笠,在港语里,是打劫(Robbery)的意思。

废青阿平是典型的香港高压环境下无力改变现状的青年一代的缩影,经济无法独立,与父母哥哥挤在狭小的公屋里,哥哥与情妇在上铺做爱,父母在一旁干架,阿平盯着电视屏幕中的李小龙,喃喃自语,“李小龙死的时候是32岁,是神话。

我今年32岁,还有很长时间不会死,是笑话。

”阿平代表的这一类青年,既没有改变现状的能力也缺乏改变现状的欲望,对社会外界的一切讯息趋于麻木。

他们活着,又好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具有生命。

这一晚,阿平因为上班第一天就请假被炒了鱿鱼,又因为付不出酒钱而被朋友抛弃,继而游荡到一家24小时便利店打算打工挣点钱,荒诞的一夜就这样开始了。

精明奸诈又大腹便便的便利店老板,对外貌格外在意的女店员,上了年纪却雄心依旧的前强盗犯,目中无人的企业大亨,身材火辣却性格软弱的外科医生,脾气火爆的在逃杀人犯警察,生无可恋的个体经营户。

这一伙人在便利店中上演了一幕幕黑色荒诞短剧,浓烈鲜明的电影画面,黑暗的人物性格走向,强烈的反差与冲击感充斥着整部电影。

每一个人物,都在属于自己的个人命运中抗争着,都想做天亮前最后活下来的那个人。

废青阿平在这一夜,做足了这辈子不可能实现的英雄梦,摆脱了懦弱犹豫和冷漠,又重新拥有了对生活的热情和活下去的动力。

但英雄梦总归是梦,阿平燃起的斗志最终被子弹击穿,死去。

死去的阿平,看到了真相,每一个鬼魂都卸下面具,露出真我。

那些狰狞扭曲的表象底下,是小人物被命运枷锁禁锢的呐喊,对生活血腥暴力的还击。

看到这些人连死去了都还在对抗着命运,感受生活的痛感,阿平这才真正的活了过来。

活着的时候个个都觉得自己没得选,生活太苦太累,只剩下去死。

死了之后却没命了也要拼命,大费周章,折腾得天翻地覆,只为了一副谁也看不上的躯壳。

所以,做人会痛好过没感觉,会哭好过哭不出,活着永远比死了有得选。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DING(DING0612_),谢绝转载]

 4 ) 天生我柴

《老笠》,略略有那么点《Kill Bill》的影子,我以为我会报复,是的,我真的在花样报复。

The city is stuck, 生活就像一座牢笼,我就像那头一脸错愕的“红彼得”,半蹲着蜷缩在笼子里,站不能站,坐不能坐,钢筋铁条卡进了皮肉,除了呼吸,动弹不得,唯一需要的,就是一条出路!

卡夫卡说,唔,你有;老笠说,超,你没有。

一个囊空如洗的废青,一个唯利是图的店主,一个老无所依的劫匪,一个错嫁基佬的女工,一个精神爆裂的黑警,一个不甘凌辱的雪梨,一个吃软惧内的大亨,一个穷不离衰的卢瑟,一个癖好龙阳的渣少,所有人的人生,都被一个莫名的错误扭转,于是怒从心头起,于是恶向胆边生,at尼度moment,要爆了。

一如当年那句流行,你有压力,我有压力,未解决!

这里没什么隐喻,这里都是明喻,做人的时候往往没得选,做鬼的时候何妨过把瘾呢?

现在就开始reset,群魔乱舞,拿捏一下那副六神无主的躯壳,将鬼不理的风味戏谑到癫狂,让密不透风的活死人墓里也能间或传出几度笑声。

可惜怨懑犹如跗骨之疽,爆头爆衫也挥之不去,终究还是人鬼殊途,各行各路。

因为人,甭管有没有用吧,总得要有个人样儿,check一下。

 5 ) 《老笠》-废青的狂想曲

老笠从片头的独白开始,这部电影便展现出浓浓的港味。

如果要一句话形容这部电影,这是一锅用加了阿华田的鸳鸯热奶茶做汤底的水煮鱼麻辣火锅。

观影感觉绝度星级体验,这部电影给人带来那种爽可不是老坛酸菜那一种独孤一味的酸爽,而是一种紧张中带有点暴力,荒诞中带有点不羁,血腥里带着温情,戏虐里带有点激励的电影。

片中有多处致敬经典电影,风格迥异但又异常合拍,没有出戏的感觉。

在电影里,隐隐约约感受到香港年轻人的迷茫,在社会环境现状不太好的环境下,年轻一代急需找一个宣泄出口,而电影是当今记录历史最好的表达方式。

解构电影荒诞但不荒唐,一部黑色幽默的b级cult片片头,从一个废青的几秒奢靡幻想开始,接着镜头拉回现实,一个住公屋的废青独白日常的生活,吃杯面,父母吵架,哥哥出轨,吵闹的家庭。

贫困家庭百事哀,个中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没钱,打架是没钱最和平的解决方式。

32岁的李小龙死了,是神话;而32岁的刘建平,命还很长,但不过是笑话。

简简单单的开头,已表达废青刘建平的生活压力之大。

如此压抑的环境,离开则是显得那么顺其自然。

压抑的空镜楼层,意味着将会发生不寻常的事件。

别人跳楼死,其他人都急急忙忙地四散,路过的刘建平却丝毫不关心,与背后远处的老人家对比,看透了生死?

可这么年轻就看得透?

不过生死观念的淡泊。

直到,穿婚纱的女生死在他面前,他才有了反应,原因是死者的血溅到了他身上的唯一一件名牌,侵犯了他的利益。

命运不会因你穷而怜悯你,相反,是越穷越见鬼。

(剧透,此时此刻,刘建平已经死了)天黑(鬼魂先可以出街),经过简单的过渡,捡了那个很有意思的打火机开始,电影才算是正式的开始,也就是说老笠开始了。

(老笠,粤语意思为打劫)糅杂了很多东西,自成一派风格一部好的电影,就是不断制造悬念(起因),发生矛盾(发展),解决矛盾(高潮),结束。

而这部电影,从一个废青的狂想而起,在一个24小时的便利店内,连续走马灯花加入各种人物,废青阿平,刻薄老板,神经质女店员,魔警,刚出狱的老嘢,大胸女,“大亨”,隔壁破产的士多店老板,后来的警察,小朋友,同性恋。

你方唱罢我登台,在悬念不断产生的同时,不断又各种矛盾的产生,加上因为象征着权利的枪支的出现及易手,剧情格局继而发生微妙的变化,紧凑的剧情又因为某些人物的加入而舒缓了紧张的情绪,如人体的心脏脉搏跳动。

加上昆汀式的血腥暴力,及彭浩翔式的黑色幽默及色彩展现,使得这电影非常之有戏剧张力。

小环境的广角镜头,令人有话剧的观感体验。

剧本台词混入大量港式俚语,配上轻佻漂浮的配乐,拉到面前的近镜,凸显演员的演技。

使得这部戏非常有质感,明知它的好,却又说不出,好像一杯陈酒,要经历些年份才能定义它的价值。

令人感觉高潮迭起的三段结构,魔警控制的局面在神经女店员的愤怒之下崩盘,便利店老板控制的局面在老嘢拔出剪刀后崩盘,老嘢也在最后的爆炸后崩盘。

夹杂着某些向经典致敬的片段,“加5蚊换爆炸糖“这句台词令我想起彭浩翔的《低俗喜剧》。

片中在一拨人剑拔弩张之时,被换玩具的小孩子撞上,本来千钧一发的时刻立即变为一片祥和,这一幕令我想起了杜琪峰的《枪火》。

小孩子一走,所有人立即还原现场,可魔警在约定的前几秒开了枪,还说了句:“sorry,我偷跑了。

“尽显黑色幽默。

片刻之前还在枪口两端的人们坐到一起,吞云吐雾,大谈香烟,那一幕令我想到杜琪峰的《放逐》。

士多店老板吞枪自尽的画面,令我想起昆汀的暴力美学。

画面的色彩,令我想起了彭浩翔的《伊莎贝拉》。

片中的配乐,令我想起了王家卫的电影。

就这样,不经不觉间,就到了结尾。

爆炸之后,没有落入俗套,反而升华了电影高度这样的电影,玩得很嗨,通常很难收尾,或者结局烂尾。

类似风格得《冲锋车》及《那夜,红van...》,结局都不怎么如意,好像是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又或者驾驭不了,不能完美收官。

《老笠》的结尾,却来得非常之有力。

爆炸过后,白天(鬼上身的最后时刻)。

闪回各个夜晚在便利店的出场人物,在生之前,因为生活的各种原因,而丧失了性命。

原来,昨夜不过是一个盛大的狂想曲,不过是一场猛鬼派对。

(假若由某些人来拍,很难免不是原来一场梦的俗套)原来以为做人被人看不起是最惨,想不到人死了,做替身鬼也瞧不起才是最惨。

这句对白,显得多么苍凉无力。

废青最后的独白:“接着怎么样,我也不知道?

但这么差都能过了,将来一定会更好。

“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

 6 ) 港片真的死了吗?

和《僵尸》差不多一样的结尾逻辑神反转,为这部本来就已经极其惊艳的cult电影更上一层楼。

这些年港片江河日下,老一代的香港电影人,其实不应该叫他们香港电影人了,因为他们身上的“香港”标签已经没有了,他们和内地导演炮制出来的垃圾烂片是一样一样的,做快餐电影现在是人家的主业。

从2010年的《打擂台》开始,接着《僵尸》,《踏血寻梅》,再到现在这部《老笠》,基本上港片的话题性电影和精脉都由现在的年轻人在担当。

即使是专注于拍港式文艺片的老人家陈果,其对香港社会的触觉上的敏锐性,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感相比他年轻的时候,都差了不是一般两般,这点从他的近作《开往大埔的红VAN 》即可看出。

我们来看现在活跃于本港的、并有志复兴港片的青年演员是哪些人?70末85前:黄又南、曾国祥、麦浚龙、翁子光、火火、郭子健…… 我们可以把这批人称之为“后彭浩翔时代的香港电影人”再来看和他们配戏的老戏骨都有哪些人?: 吴耀汉、冯淬帆、泰迪·罗宾、梁小龙、邵音音、陈惠敏、林雪、惠英红、廖启智、陈友、卢海鹏 ,这批人我们同样可称之为“前四大天王时代的香港电影人”。

香港影坛现在就是这个样子了,老的老,少的少在留守,在内地较有影响力的一班中坚力量全部北上……近几年港片由于快餐电影市场的冲击,艺人换代青黄不接,为圈钱不择手段等因素,已被折腾得残花败柳,鲜少有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但这部特立独行的「老笠」,却让人看到了久违的港片之魂。

在网上看到《老笠》的时候,已是2016年6月。

而这部低调的另类港产片,早在去年夏季就问世了。

但它备受两岸三地影迷关注,却是这三个月的事。

但就是这么一部慢热的电影,就算不是一出杰作,至少也能证明香港本土电影一息尚存。

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初引起争议的一部与陈奕迅代表歌曲作品同名的电影,这部短片合集创作制作水准并不比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作品高多少,却因为其中的情绪表达和主旨立意戳中了香港电影金像奖评委的G点(注:笔者不想让广大香港朋友背这个锅),于是在只有一个提名的劣势下,拿下了最佳影片奖。

而《老笠》的存在,无疑是对(主动或被动)肯定、认同这部获奖电影以及它的思想表达的港人的一个嘲讽。

电影故事改编自同名舞台剧,所以本片也保留了舞台剧当有的戏剧性与冲突性。

在喜剧的气氛之下,无时不刻不在透露着荒诞和怨气。

不过,这都是用主流的标准得出的评价,有一种区别于主流电影的电影类型,叫CULT片。

《老笠》就是典型的CULT片,而且它也是一部很有建设性意义的CULT片,至少对于香港是这样。

B级片指低预算、多元素,场景偏少,谈不上大制作的那些电影,这部老笠,就集结了一票谈不上大红大紫,但却演技精湛的著名港配。

老笠在粤语中的意思是“打劫”故事就围绕在一家24小时便利店中,形形色色的人都来“打劫”废青、大亨、魔警、变态、同妻、流氓,蜂拥在这个小店中剧情一次次的反转再推翻,让你根本猜不到结局有暴力有血浆,又情色又荒诞,全片充满了黑色幽默和影射。

影片剧情开展到三分之一后,各色人等的来路一一揭晓:三陪原来是医生,大亨身患不治之症,老劫匪不是个简单的劫匪,老板不是个称职的一家之主,就连女店员也有着不堪回首的过去......一个个都是有故事的女同学,哦不,极品人物。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当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奇葩。

对于人生绝望的他们,几乎都逐渐放下脸面,暴露自己癫狂过火的一面,只有废柴青年还保持着积极的信念。

乍一看很狗血,但如果联系香港的发展历程,你会明白这绝不是无缘无故的“洗白”“黑化”。

香港由上世纪末的繁华,到如今的毫无生气,这十几年间,难道就没发生过什么吗?

真的就是回归的代价吗?

知乎有个网友写过,对一个人而言,世界对待你是善意还是恶意,很多时候不取决于世界,而是取决于你自己;同理,对于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而言,能否经得起时代潮流的考验,往往也是取决于这座城市、这个国家本身。

经过一场赌命大爆炸,死后成为鬼魂的废柴青年意外发现,便利店里的各路奇葩除了他自己之外,其实都是鬼魂,也就是说,之前都是一帮鬼魂在他这个唯一的活人面前做戏,为的就是争夺他尚且年轻的肉身继续活在人间。

这样一来影片就足够点题且有现实隐喻了:影片前半段,老劫匪到便利店“老笠”;结局一帮鬼魂“老笠”废柴青年的肉身;现实上改革开放后,香港的经济生力军贪图眼前的利益,过度消费现有的资源,“老笠”了香港的未来和下一代人的发展空间。

结果大家都看到的,香港(还有台湾)产业空心化,经济发展后继无力,而大陆也存在着诸多经济问题。

要想发展得更好,最好的办法只有重振旗鼓,改头换面,以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然而上一辈人一方面又放不下曾经辉煌的过去,一方面又对新生代各种嫌弃,就好比片中便利店的鬼魂对废柴青年的肉身各种不满意。

一个曾经发展滞后的经济特区尚能勇于在新起点重新起跑,那么一个活力大不如前、但一息尚存的国际化城市也可以做得到!

港片还没死,香港也还活着,希望和机遇还在!

那些以“香港将要灭亡”为噱头哗众取宠的港灿,本身就已经死了!

<图片6>

 7 ) 《老笠》,一份鬼马不羁的正宗港味 CULT套饭

文 / 为虾米呀 最近一部纯正的港片在影迷圈火了起来,它又给那些唱衰香港电影的人一记温柔的耳光。

如今我们应该要适应香港电影的这种间歇性“抽疯”,这座巨型电影制造工厂虽然有些老旧,虽然已经在内地成立了“分厂”进行代加工业务,但它的精气神还不会消失,年轻一代的创作者正在靠自己的信念和执著,艰难而缓慢的重建这座电影之都。

<图片1>美国94年的超低成本黑白片《疯狂的店员》被许多影迷追捧,奉为经典,而大陆09年拍摄的《夜店》则是《疯狂的石头》余温未散的产物,勉强及格,他们都是以便利店作为故事发生地。

那么这次同样将便利店作为主战场的《老笠》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惊喜?

与之前让人忆起港片往日荣光的《打擂台》、《僵尸》等作品不同,《老笠》并没有走一条怀旧复古之路,而是向“鬼马”前辈彭浩翔靠拢,在传统的功夫、僵尸、警匪题材外另辟蹊径,杂糅了各色剧情元素,整个故事天马行空,放浪不羁,极为丰富的人物组合(商业大亨、性感女医生、失败的士多店个体户、便利店老板、废青、警察外加一个Gay)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为我们带来了一次大胆而亮眼的CULT之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片和2014年陈果导演的那部《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更加接近。

《老笠》由导演火火自己创作的话剧改编,因此在观影中我们会感受到一些话剧的影子。

<图片2>血浆、大波妹与粗口说起基本的CULT元素,首先就得有“爆点”,在《老笠》里,从影片一开始便进入了“爆浆”模式,废青曾国祥没有一丝丝防备的被直接糊一身新鲜出炉的血。

昆汀式的爆头当然也不会少,警察间的枪战,枪枪入魂,干脆利落,子弹从头部穿过时附带的血浆,和观影者的心一样滚烫,充满热情。

士多店小老板说“爆口”就“爆口”,决不拖泥带水,然后给你几秒面部特写,口腔被轰开后,里面还冒着热气腾腾的烟子呢;黑警姜皓文出场便处于“内爆(憋屎)”状态,片中两次畅快的拉屎,在听觉和视觉上给予我们CULT片特有的冲击;从便利店老板林雪脖子上终于(咦?

为什么我这里要用“终于”)拔出的剪刀,他终于喷血而亡,实践了怪老头冯淬帆的“开香槟”理论;然后让人看着都疼的马志威被“爆蛋”;哦,大亨郭伟亮和“叶子楣二世”崔碧珈的“口爆”肯定也算啦……最后,整个便利店内总是充斥着那句魔性的台词:“要不要加五元换一包爆炸糖呀”。

光有血浆的片子还不能称之为CLUT,还得有点“颜色”,崔碧珈在片中就充当“情色”元素,除了那对大波,本片并没有特别照顾广大男性同胞的感受,这方面的设置并不太多:口爆、捆绑、艳舞和2处心不在焉的情趣画面。

而粗口比起昆汀,甚至彭浩翔来说那就更加的稀少,便利店老板林雪偶尔喷两句,剩下的都是日常和谐用语,那些在CULT片里常见的关于人体器官的口头禅这里相当少。

反倒是剧中的人物时常说几句英文,显得优雅礼貌……仔细想想,在一部血浆横飞的电影里,用英文礼貌的问答,好像本身也挺CULT的….. 你得会玩之前说的一些元素是构成CULT片的基础,但真正让一部影片被标记上这个标签的还是故事的形式——总的来说,就是没有模式,没有套路……在CULT片里,传统的类型电影形式不再发挥作用,因为可以随意切换,喜剧/悬疑/惊悚/爱情/警匪,甚至是鬼片都可以信手拈来,组合嫁接。

昆汀的那部《杀出个黎明》,以及西蒙佩吉主演的《僵尸肖恩》这种不严肃的打僵尸电影都开了一个“好”头。

换句话说,忘记那些条条框框,你得会折腾!

在《老笠》中,谁是主角?

你很难说清楚,因为随着电影的推进,主要角色会根据自身地位的改变而进行变幻。

电影以曾国祥作为开端和结尾,理所当然以他所代表的废青形象作为主题或者内涵上的主角,但实际剧情里,根据手枪这一重要道具的归属,林雪、冯淬帆、姜皓文都曾一度掌控局面,成为那一阶段的“临时主角”,但很快导演又打破这种控制关系,重新洗牌。

甚至看似最弱的角色,也可以忽然爆发,瞬间干掉“临时主角”……<图片6>黑色幽默、无厘头与致敬纯真的小男孩站在一堆血淋淋的尸体旁边,和店员换心爱的玩偶娃娃;前一秒还杀得头破血流,要致对方与死地的一群人忽然切换到和平模式,曾国祥、姜皓文、冯淬帆、林雪四人围在桌边谈论香烟,谈论人生;大家围在士多店老板的尸体旁做实验,拿着利器在尸体上插来插去;各种躺枪的大亨郭伟亮,这在周星驰的电影里可不少见。

导演火火甚至直接在影片中让警察姜皓文演了一遍《无间道》里经典的天台戏,然后对着镜中的自己来了一枪,这很难让你不联想到杜琪峰《暗花》和《神探》里的桥段。

<图片5>会说话的色彩本片中除了结尾的电影类型切换赢得喝彩外,在整体画面色彩的呈现上有一番心思,甚至用画面颜色来交待故事的发展。

最初曾国祥点烟刹那画面呈现黑白,随后恢复,你以为屏幕出了点问题;后来,冯淬帆这个老戏骨潇洒的滑开打火机,点燃香烟,浅吸一口,随后吐烟,这一连贯的过程中导演呈现出了明显的色调变化,画面从彩色渐到黑白再到彩色,然后在吐完第一口烟时颜色达到最浓。

我想这将会是本部电影的一个标志性画面,在日后我们谈论《老笠》时,你很难不提起这次兼顾了画面美感和艺术表达技巧的色彩变幻。

<图片3>

豆瓣上从最初的6.7分现在已经缓缓上升到7.2分(截止6月17日),《老笠》的热度继续在圈子里发酵,因为人们对于优秀港片的渴望从来没有停止,它再次让我们看到了港片的无限可能,这座曾经以电影闻名的国际都市,即使没有再次苏醒,但它在沉静中的力量和创造性依然值得尊敬。

我们在习惯了内地与香港的各类合拍大片后,你愿不愿意花五元钱换一袋充满惊喜的爆炸糖呢?

 8 ) 《老笠》——底层的阴魂不散

从头至尾你看不到这个青年有任何质的改变,一群loser组成的“无常索命”似乎只是为了凸出他的卑微与无能。

在这个只有舞台大小的便利店里有视财如命的老板,妄想成瘾的警察,好色成性的大佬,外强中干的医生,内心脆弱的姑娘,郁郁寡欢的老者等形形色色的人。

这些香港社会极为典型的职业形象恰如其分的出现在每个环节中,也就此在杀人权的置换中爆发应有的情绪。

很多时候你会觉得他们的行径极为诡异,甚至不可理喻,当知道他们只是阴间的厉鬼之后,也就不难理解这种在现实生活中压抑的情感为什么在这样一个不恰当的时间迸发。

而那个青年似乎就是每个人沮丧情绪的集合体,当每个人在他面前一一倒下的时候,也就宣告他对这个社会的憎恶达到了一个小高潮,以至于最后他宁愿用死亡换取仅存的尊严。

一声巨响,灰飞烟灭,炸掉的却只有他对这个社会最后的情绪。

当一群鬼魂看着这个躯体的时候,没有人愿意接受它,因为这个时候再也看不到这个人对于社会的希望或者抱怨了。

即使青年最后回到了自己的躯壳,但我看到的却是一个再也看不到希望的未来!

这部电影带给我一种几乎嘲笑一切的悲凉,哪有什么最后的重燃希望,只不过是无人问津的自我毁灭······

 9 ) 喜剧其外,悲剧其中

喜剧其外,悲剧其中,用最无厘头的方式演绎最大的人生悲剧,用荒诞和癫狂作为鸡汤的佐料,细火慢熬,做人不努力,做鬼都被嫌弃,人活一世,最可悲的就是白走一遭。

曾国祥饰演的男主,典型的废柴一个,废青的理念就是只要还能苟且偷生就可以不上进不进取不抵抗。

本片在各种cult桥段设置的意外及反转充满了惊喜,全程无尿点,在港片逐渐小众化的时代,太需要创意去支撑电影创作,正如近二十年的韩国电影,现在的一骑绝尘靠的就是能够静下心来搞创作,反观咱们曾经东方的梦工厂,走到目前的死胡同,主要就是商人的思维太重,忘了电影还是一门艺术,返璞归真才是延续生命,坐看未来。

 10 ) 庆幸香港电影还有拔出颈上剪刀的两秒钟

作为一部B级片,电影本身勉强够7分,加上感情分也就7.5不能更多了。

但是,令我惊喜的是在这一派错乱跳脱之后那股近年香港电影久违的“劲”,浑然难掩。

曾经辉煌的香港电影近来愈迫于政治、人才、票房等诸多原因而雄风不再,佳作渐少,但最大的症结莫过于曾经以小成本为主的主力电影类型濒危,而周边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电影产业在中大成本制作及类型拓展上越来越强势,在这个娱乐产业化、快速化的时代,香港电影已难以凭其特有的“港式风味”争取受众,甚至保留受众也无能为力。

由此形成桎梏,原来的小成本快速大量制作难以存活,要吃饭只能离开自家小厨房,拼厨凑宴,菜色口味,难以由己。

而本片,是道料实味足的家常菜,虽然猛火怪味入口略齁,让人想起金像禁片。

港人港事一番谐谑,其他的,去他妈的吧。

在大导明星纷纷慎言笃行,出于利益、审查、形象等考虑而不能通力重振本土电影的趋势下,香港需要这样这样‘’无从删改‘’的电影保存血脉,当然代价是有的:拔掉脖子上的剪刀杀死那条龙。

电影本身,有意思的一点是冯淬帆的那段说教,颇同于十年前《AV》里的詹瑞文,同样有曾国祥,电影里的“废青”十年后依然是“废青”,现实里曾已数次导演,港味正宗,究竟几何,再等十年吧。

《老笠》短评

翻拍自韩片可是玩得更飞,最后更是把整个故事嫁接进了找替死鬼托生的本地迷信中。小小便利店并不妨碍导演在影像上大胆尝试各种色调变化,冯淬帆为首的一干演员都有精彩表现,整体励志治愈。所以为啥早不用枪打爆卷帘门,看不上的躯壳为啥还辛苦设计之类的bug就当没看见好了。

7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就喜欢这种一本正经的扯淡,一言不合就爆头,猝不及防就反转。喜剧其外,悲剧其中。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8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不丢香港电影的脸就是了,大亨为啥有钢铁侠的即视感?!结尾赞

12分钟前
  • 司徒雷登不要走
  • 还行

曾国祥真是港片好青年。爆基佬丁丁的时候我真是要给差评了,幸好片尾调子救回来了

16分钟前
  • 山下猫
  • 还行

结尾的反转确实给了全片比较合理的解释,但逻辑上还是有些凌乱。如果男主开始就被跳楼的新娘压了个半死(处于半鬼状态),然后再在超市群鬼乱战中表现英勇大气敢于担当,遭群鬼“善意地唾弃”,最终活了过来(画面应该是在现场的医务人员抢救之下) 。

20分钟前
  • 风与风的缝隙
  • 推荐

阴府鬼店一夜游。

22分钟前
  • chan
  • 还行

有点学昆汀的意思,片中有恶搞杜琪峰和《无间道》的段子。我不记得更早以前有没有类似的剧情,反正据我了解是杜琪峰老爱用的套路是“打着打着突然一个插曲,于是剧情突然跳转到温馨的场合,等这个插曲结束马上又跳回紧张的段落”——对这种很无厘头很脱线还自认为很酷的剧情编排腻歪到不行。

26分钟前
  • zzfznp
  • 还行

什么鬼啦哈哈哈。给中老年人们的演技点个赞

30分钟前
  • gui
  • 推荐

故事没有问题,很流畅几处反转还有点意思,结尾也是情怀,但非常反感的是通篇炫技,炫的有感觉很多余很刻意,说这片有点像《夜店》吧,人家老老实实的讲故事,但本片搞得花里胡哨,导致最终电影感还不如后者。我并不反对炫技,但这里感觉炫的很low,香港电影就是这么完蛋的,不好好拍

33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较差

真是有阵子没看到黑色幽默式的港片了,btw,我觉得红van不如这个。【2016.06.16】

36分钟前
  • 伊夏
  • 推荐

结局画蛇添足 到最后一枪就可以了 否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线索都是后置的 也就全无公平性可言 没必要强行逆转 剪得一般 后半的节奏勉强架住 倒是比今年看过其它几部同类型港片要好些 林雪、老冯和曾二的演技都值得一看 cult枪戏软色情之类却乏善可陈 可看可不看

41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这可比 夜店 狠多了

43分钟前
  • 还行

看到最后才知道,竟然是部鬼片,最后的结尾厉害,男主自我救赎。影片配乐和色调也很不错~

47分钟前
  • Alary
  • 还行

2.5

48分钟前
  • 张映红
  • 较差

哎,不多说。

51分钟前
  • Stephen Curry
  • 很差

再来一部,可好

52分钟前
  • 雏菊🪴
  • 推荐

不好看,故弄玄虚装模作样,没有理由没有原因地为反转而反转。要看一夜里发生的故事,去看《PTU》;要看便利店,去看《夜.店》;要看店员,去看《疯狂店员》;要看反转,去看《三分之一》;要看低俗喜剧,去看彭浩翔;要看无厘头,去看周星驰;要看CULT,去看昆汀和罗德里格兹。

54分钟前
  • 维城乱马
  • 较差

港版夜店,技术运用更荒诞,色彩浓郁,角色狠毒,夜店就像一个困住所有人的牢笼,觉得恨却离不开,最后2016说不定会是港片大年。

56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推荐

以前B级片还用一用假血,现在全搞特效了,像GIF动画。

60分钟前
  • 坦克手贝吉塔
  • 还行

有点儿太过了,难以喜欢。

1小时前
  • 山水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