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沙良是个被所有人赞叹的女人。
岁月把她变成大妈,她仍然身形清瘦,面容姣好,举止温柔里带几丝少女的青涩,行事果决笃定像一只无惧的幼兽。
但是野岛伸司下手够狠,在这个温婉的表象里面装上了并非那么纯洁的灵魂,然后塑造出一个“人”的角色。
(潜台词是小青年形象虽然完美但是太过于单向度啦。
但是怎么说呢,反正我喜欢。
)孱弱的女儿出生之后,沙良用7年的时间摆脱丈夫,打造了母女二人闭塞的二人世界。
一开始,沙良说自己是为了全心全意做一个母亲,而放弃了做女人的部分;丈夫的存在会分散她照顾女儿的精力。
而后来,沙良又承认,她其实是找到了女儿这个容器,能够让她把所有的爱和力气都往里面填;换句话说,对于她而言,离开自己根本不爱的丈夫,投入一件高尚神圣的事业,是一种对自身的解脱。
更何况,在这项事业里面,就像她自己说的,对女儿的付出是不会有风险的,你爱她,照顾她,她会乖乖地听你的,乖乖长大。
她不会离开这间病房半步,不会认识母亲不知道的人,这个二人世界因此牢不可破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沙良没有对丈夫流露过一丝情意。
关于这一点,雅子伯母说得很透。
沙良其实和她一样,不是那种一心只想自己的丈夫出人头地的无聊女人,而是永远渴望着怦然心动的爱情。
爱和感情是她们生活的方式和理由,而缺失了情感的生活只是一具空壳,时光在虚无里日复一日的消磨。
而沙莉的出现,恰好为沙良提供一个契机,不再忍受过去那种生活,为生命寻找一种全新的意义。
这样就是好的吗,是对的吗?
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回答。
沙良是清醒地面对自我、认真生活的人。
这样的人总是很较真,对自己较真,对别人较真。
但是生活本身就是不清不楚的东西,所以她只能先彻底否定掉令她极度不满的婚姻,用神圣的母亲角色来获得救赎和对自我存在的肯定,同时以此作为陷害丈夫的借口,获得安心。
为了维护和女儿的二人世界,仓田医生也成了她的牺牲品。
当然,我毫不怀疑沙良对沙莉的爱,但是因为爱女儿而陷害自己的丈夫、阻止父女见面,这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的。
促成她与丈夫决裂的,说到底,还是她的心魔。
沙良彻底抛弃了丈夫,告别了过去的生活。
独自照顾女儿的艰辛是常人无法想见的,但这样的生活也并不比过去糟,她仍然不让前夫靠近自己的生活半步。
或者说,生下这样的女儿,让她感到巨大的震撼和痛苦,这些沉重的情绪压得她喘不过气,再没有一点儿力气拿来应付成天想让她"履行妻子义务"、“再要一个健康得孩子”的直男癌晚期的丈夫。
这些沉重的情绪,只有带着更加沉重的命运的女儿,能够与之相配。
每一次说笑背后都隐藏着沉重的叹息,每一次打闹都是命运齿轮碾压下的故作轻松,任何直接赤裸的欢乐和计划都显得不合时宜,所以老公和弟弟在病房里的举止和话语总是让人扶额无语,而青年的一字一顿却都刚好和病房里的空气产生共振;毕竟前者是浮于生活表面疲于奔命的人,而后者是从坟墓里看向现在,用死亡来体悟生命的人。
电视剧的海报上,是两个在海面拥抱的人。
而在青年出现之前,沙良一直生活在深海。
深海,离海面200米以下,超过了透光层的深度,只有黑暗,水体流动极度缓慢。
直到青年出现,一束橙色的光照了进来,牵引沙良一步步从窒息的深海向上寻游。
在原来的生活里,沙良忘记了表情。
生活每天如一,表情每天如一,偶尔女儿身体稍微好转所带来的欣喜也只是千斤重压之下短暂的喘息。
她放弃了过去,甘心情愿地承受当下,用伟大的母性力量和强劲的韧性。
但是,青年为她带来的,是她的内心真正向往的东西:感情充盈的生活。
真正地可以去爱、去为之欢愉和紧张的生活,心脏怦怦跳动的生活。
活的生活。
青年把她带出了黑暗森林,然后消失不见。
像小美人鱼将匕首刺向自己,成全了所爱之人在世的幸福,化作海上的泡沫。
“世界安静得可怕,一束温暖的橙色光芒照射进来,那里还有闪着光的美丽泉水。
我们两个还是一无所有,但心却已经满足。
神啊,这是梦吗。
”最后一家三口看起来其乐融融的海边旅行,结尾的台词是沙良的“夕阳好漂亮。
”还有剧终的选图,青年举着纸鹤站在一片夕阳里。
就算海报一片蓝色,故事也还是个橙色调的小清新。
被小偷妹子带到ラブホ的时候青年说,我不是在找一起堕落的人,这样的事救不了我。
说好的青年小天使,简直是最白烂的少女漫画女主角级别的矫情啊。
揣着一颗拍电视剧的心却被前女友的现实打了脸,好像开着上帝视角却比不过沙良黑,差点就不够浪漫了。
还好有流浪汉去世前的精神上豁达至极,陷入恋爱后的沉迷到可以放弃生命,将死之人才能做到的在感性里溺死。
果然是电视剧。
在女人和母亲的身份里选择,也是够极端的设定。
从第一话的结尾就立起了“绝对不能爱上他”的flag,中途的感情第一次疏通的少女心,到最后一话在青年不知道的情况下安排自杀,居然还会有人怀疑是不是沙良会一路黑到底,想要24小时把青年绑在身边,安排了强盗杀人取心。
这可是在看电视剧啊。
就算沙良听到青年的呼唤这件事缺乏伏笔也没有任何逻辑可言,半路杀出的孪生弟弟只为了给能够开始platonic找一个契机,结尾的抢劫犯出现的时机太过凑巧……但因为这是电视剧啊。
世界上仅存的另一个人,能听到的我的呼唤,这么浪漫,这么柏拉图式。
不愧是电视剧。
所以也很喜欢这个结局。
说什么虐心虐恋,只不过是一个本来就不能以大团圆收场的故事。
青年实现了从ワタシ到ボク到オレ的夙愿,沙良心里永远有一场女人身份下秘密的恋爱,浑浑噩噩的普通人按照他们喜欢的方向充满希望地浑浑噩噩下去。
每个人都得到了幸福。
这就是电视剧啊。
还好这是电视剧。
真可惜这只是电视剧。
一个很奇怪的契机,我为了24来看剧,结果发现剧也像为了让人欣赏24而拍的一样。
唯美的悲剧,带入感Max的角色,简直就像KK的歌一样魔性。
无名青年就像白樱花一样,悲伤却无法移开视线。
刚刚看了四集,哭了N次,先来这评论(但不一定是被虐哭的,有时纯粹就是被24美哭的)我很想问野岛老师你真的没有偷偷饭着24或者KK嘛?
为什么剧里到处都是24本身的影子?
甚至是KK的元素?
从一开始的“相遇是奇迹”到第二集的“纪念日”,第三集“即使痛苦的夜晚也比什么都没有的夜晚要好”直接让人想起24自己写的“不想连痛苦都忘记”……最可怕是那个偷东西的女配,少年偶像,早熟,很小就可以在镜头前摆出性感的姿态,却因为早早看透成年人的世界而变得内心很破烂……这真的不是在暗示什么吗?
如果不是某人还有强悍的另一面和怪物一般的天赋,是不是也会走向这样的悲剧?
时隔二十年写出的角色几乎就像是为24量身定制,剧作家却说至今也搞不懂刚君,还有一个人也说至今也搞不懂24,那个人和他共度了大半的人生。
我也搞不懂24,但是我疯狂迷恋他,也许人都一样吧。
青年说「僕のハートを差し上げて」;还说一旦知道名字就会投入感情,不要知道为好。
沙良恋上青年的原因是听见了他世界中的声音:「誰がいないか、この世界には?
」青年一直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断寻觅,最终打开的房间里「あなただったんだ」。
那一刻青年的寂寞与恐惧无处遁形,但却突然有了着落。
为什么会爱上一个人?
野岛编剧在回答的这种爱情叫做「柏拉图式」——原本孤身一人,却看到了另一人,成为了两个人的世界。
有不想醒来的梦吗?
想和你用相同的频率入睡,做相同一场梦;进入梦中的我不愿醒来,因为你也在那里。
第七集结尾放了American Pie,在同一片夕阳下一期闭眼的两个人,总有人先醒来。
虽然不是很恰当,但总想起这句歌词「巡り逢ったくせに 結ばれず夢の途中 覚めないあなたが痛いよ」。
先醒来的人看着梦中的人,多么心痛呢?
「耳に痛いほど静かな世界がありました。
」世界安静到耳朵都痛了,一束温暖的橙色光芒照射进来。
在这样的阳光里,他第一次等待着你,也最后一次心脏鼓动着离开你。
那里还有闪着光的美丽泉水,我们俩还是一无所有,但心却已经满足。
神啊,这是梦吗?
向你伸出的手,想要拯救你,想让你还能笑着过完余生。
青年说「僕のハートを差し上げて」,献上了心与心脏,他没有名字。
多年前,我一定在某处看过这个结尾时青年望向镜头的片段。
如今,我可能无法冷静地再看这个片段了。
我难以停止的眼泪是因为心疼这个温柔的人,也是因为懊悔自己当年不知他为何人。
莎莉和沙良的母女关系在第六集有了很惊艳的转折。
原本我会担心如《温室里的加穗子》或者《幻世浮生》中那样扭曲的关系重现,可沙良以热恋中欣喜的少女一样真实的姿态,告诉了莎莉一切的真相。
野岛编剧厉害得将这样一维的母女关系变得复杂起来。
复杂,意味着更加多面,在此之后才能说了解对方吧。
永野芽郁有一幕戏十分动人:莎莉将青年当作魔法师,得知一切后,她说了两遍「わかる」。
都是与死亡相伴的人,一个人陌生人来到这里延续另一个人的生命,这就是魔法吧。
相比于二十年前的《人间失格》,这一部更高明。
每个人物都真实得活着,活得奸诈又纯情。
比如洒脱风情的雅子伯母和那位时疯时醒的流浪汉都唱着同一首英文歌,他们之间一定也有一段心痛的往事。
堂本刚说很高兴野岛编剧找他来演这个角色,野岛编剧说这是他作品中最好的角色。
剧名很吸引,柏拉图式恋爱是自己一直认为最浪漫的相处模式💞打开剧后,原来是关于心脏捐赠,所以预料到会虐……果然看完后觉得自己心脏要不好了😅这结局虽然一早就被预言,可这方式……💿感情部分引用一首歌就足够:已经抱得太紧 已经忘掉体温已经爱得难于追问 果里那因已把赤躯贴近 深深感应那灵魂共震全部世事亦沦落陪衬 眼中只得身边这个人亲 多么的清楚我内心看我这一脸傻泪 语言全徒劳了表情如何延伸 细意赞叹某种缘份我的亲 知否此刻一对灵魂终相认了寻觅百年来和你相印———张敬轩《灵魂相认》在这地球上,和某个人产生牵系,是命运,是因果,是必然!
可用人的思维,果然许多事情的发生还是难以消受‼️看过的野岛伸司编剧的作品里大多存在黑暗的部分,甚至违背常人的三观,可这部分对我来说又非常吸引,而沉浸在极度孤独和无助情绪时的自己其实是享受的……《沉睡的森林》到这里的中山美穗,《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到这里的堂本刚,对我来说这时间跳跃有些过大😂…中山美穗一直是那种温柔知性姐姐的气质🙍🏻♀️堂本剛已经进化成那种世俗之外的气质,眼神特别纯净,仿佛世间万物都可以在他的眼神中被感化…心无一丝杂念的人真的会有强大的力量,连病魔都会逐渐远离!
当有一天看这世间万物都很美好的时候(就像剧中青年常讲的:“我现在…不讨厌任何人”)也许我们都会如此🙏💿写完想到另一首歌:当天地昏暗低温刺心信念总未下沉 知道日出会近当厄运淹浸伤口太深仍拒绝怀着怨恨 失落中自困凭自信遮挡天意 以细心精巧处事以爱心真挚来成就大意义从不卑亦从不亢 绝处尽头仍开朗雷暴雪雹过了定会见到好风光恒心坚定从不放 为美善全情奔往期望以大爱感动枯竭地方路颠簸绝未沮丧 绝处尽头仍开朗雷暴雪雹过了路径定会变康庄或许苦路是冤枉 为美善全情奔往期望以大爱感动冷漠一方———谢安琪《大爱感动》
最初知道这个片子,是在b站日剧致郁角色集锦的封面上看到结尾青年那个小树杈,那个灰色调的赚足无数眼泪的小树杈,死亡将至时用手指撑起的微笑,虐到肝颤,又美到心碎。
因为野岛恶名在外,一直想着刷这种boss得找个伴,拖了几年也没有补档,几年后的某天又刷出了青年和女主那个小动物一样的亲亲,迅速在周末安排了找资源补档一条龙。
因为亲亲真是太可爱了(*╯3╰)野岛选堂本刚,就像投资人买了绩优股(?
)能拿下全年龄段女粉的偶像魅力真不是吹的,那个毛茸茸圆鼓鼓的脸蛋太激发母性了,不过也能激发施虐欲,具体表现在特别想看他哭哭……看完后,感觉和想象差距特别大。
没看之前,青年这个角色在我印象里是个神,看的过程中越来越强烈感觉到他只是个人。
也因此碎掉了对青年的白月光滤镜,所以只给四星(?
)在大约前三集的时候,由于半身已经埋进坟墓,青年表现得无欲无求,随时都能变透明消失掉。
不求报偿的捐出自己的心脏,“骨灰随便处置就可以了”;对人性的不堪理性分析,语气清明仿佛事不关己,实际用温柔的做法掩饰;对女主一家的怀疑戒备甚至动粗也无动于衷,连愤怒和委屈都没有。
完全达到了“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的佛祖境界,只有结尾的几分钟旧日场景可以知道他过去的经历——一个普通人。
直到他因为女主不让缠绵病榻的女儿谈恋爱,对女主大喊“行尸走肉地生存和活着不一样”,看到他红了的眼眶,佛祖在那一刻端起寻常人家的米饭,五谷六欲七情穿肠而过。
他渴望活着。
不是神渡世人的故事,而是小美人鱼的故事,面对死亡的恐惧和重生的诱惑,依然将腹部对准刀子,用献出心脏说我爱你。
“女人不需要被情和爱束缚,而是要在恋爱里燃烧。
”结果烧到最后的是堂本刚,怎么回事。
这部剧应该会二刷,里面关于婚姻、恋爱和死亡的探讨颇有意思,虽然有点偏激,因为里头没有一个结婚的人是幸福的>< 但是里头命名为“柏拉图”的青年和女主之间的爱情,好漂亮。
主题曲billy joel的honesty,歌词基本就是这个剧的中心主题。
爱很容易,男女相爱,亲子相爱,都是自然规律,但是赤裸的真诚的人还能够相拥吗,我把我的全部告诉你,你还能爱我吗。
除了爱之外,还有野心、算计、过高的期望,缠绕着这些的爱不叫爱,就只是关系而已。
相比之下,青年和女主之间的爱情那么梦幻,小动物般的青年渴望被爱,女主渴望对小动物献出爱,两个人约定创造只有两个人的世界,那个世界每一天都是死前回光返照会重放的最美好的回忆。
剧里大概有句话是说的没错的,这样的日子曾经拥有过,人生就足够了。
所以我也要尽量记录下来,这些能让人生感到足够的,感情丰沛的日子。
青年和主角初见是在夕阳下的水边,渚薰和真嗣也是青年的出现是为了救赎女主,渚薰是为了给真嗣幸福而出生的青年愿意为了女主献出心脏,渚薰为了真嗣自愿选择了灭亡青年一开始就注定结局会死,渚薰名为最后的死者青年是个帅哥,渚薰也是青年讲话总是语气平缓,渚薰也是青年对主角有着凡人不能理解的大爱,渚薰也是青年对主角的爱情无关于性别,渚薰对真嗣也是超乎性别的柏拉图式恋爱青年周围有个认识的女生说あんたバカ?,渚薰认识个明日香
在我心里真的是很完美的一部日剧,因为演员来看,没有想到会是这样虐心的故事😢😢要说最感动的画面的话还是最后妈妈哭着冲向青年的心脏那一幕,处理手法真的温柔但又痛彻心扉,明明身后才是光,但她更想奔向她失去的光。
美穗的演技真的封神了。
最后的结局完全是敲在人心口重重的一捶,万事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样子,一家三口在海边那一幕真的让人没有办法不心疼青年,导演,你真的很懂怎么把一个角色牢牢刻在别人心里
柏拉图的女主不喜欢,也不讨厌。
口口声声说扔掉了自己的女人身份,但还是三番五次利用了自己的美貌。
有个爱他的,离婚十年还苦苦追求的老公,但是在她眼里,老公是事业第一,凡事优先考虑自己的人,这样的人懂得爱么?
试问一下,全世界的男人不都是这样么?
自私、冷漠、怯懦、自我中心是他们的代名词。
因此,野岛伸司编了个堂本刚这样不食人间烟火,一直活在狭小的黑暗世界里等死的男人。
突然有一天,一束光照进来了,黑暗的世界不再恐怖,生命变得有意义。
同样,孤独无助的女主原本不相信所谓的爱情,但是邂逅了一个如此纯情美好与自己老公形成巨大反差的男孩后,不顾年龄身份的差距,自然而然的在一起了,虽然表面上的理由是为了女儿。
当她看到最后医生手里拿着男孩心脏准备移植到她女儿身上的时候,她是多么的歇斯底里,多么的痛苦无助啊?
一个是自己深爱的男人,一个是十几年小心守护的女儿,她怎么选择?
虐心啊。
野岛伸司通过此剧是要传达给我们什么呢?
柏拉图,也许真正的爱情只存在于柏拉图中吧。
现实生活中,女主老公已经算是不错的男人了,不是么?
标题的这句话来自安德烈·纪德的作品,在这里我稍稍做了改动,在心里我是把野岛伸司归到这里所说的优秀的创作者之中的,如果多看几部野岛的剧,就会发现他的剧中有一些共同的主题,价值观以及困惑,在野岛早期的作品,尤其从03年的高校教师,可以看到编剧本人当时的价值观以及产生的困惑,这些在野岛的不同作品中都有表现,而在14年这部柏拉图式中得到了解决。
03年的高校教师和柏拉图式的这个故事其实是很近似的,它们都表达了在特殊困境下普通的人性如何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爱,同情和理解)得到救赎。
在两个故事中主角都是突然得知身患不治之症的社会人,由于患病而进入社会边缘,使这一部分人具有特殊的心理(这里不得不说,编剧对于绝症中的人的内在观察真的是非常到位,甚至让人猜测是否编剧本人的人生经历中就有着与此有关的重大事件) 。
柏拉图式的这个故事中,两个主角有着相同孤独:“世界安静得可怕。
这个世界,有没有人?
”在高校教师的故事里,这种像镜子一样的心情是后来得到的。
野岛伸司表现了“同情”和“理解”的极端情形。
高校教师故事里的湖贺郁巳,对女孩说谎你的生命只剩下一年,让他得到了一个镜子中的自己:“谁都可以,只要能够了解我的悲哀。
”电影《吗啡》里有一个情景:年轻的医生染上了吗啡瘾,护士不能理解消沉的医生,她给自己注射了一针吗啡,“我也想打一针吗啡。
我想知道你为什么如此中意它。
”,仅仅从理解他人的角度,我觉得两种情形中有非常相似的东西,并且把对他人的理解推向极端。
野岛对人性的态度与我第一个精神的启蒙者尼采(野岛伸司应该也阅读过尼采的,这点在他的作品里有表现,还有从他的对事物的看法里我觉得尼采的著作应该在其早年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当然这一点就只是我的猜测了)对于人性的要求形成了对比,就像之前说的,野岛的作品表现的是普通人性中的力量,因为环境或命运而使人物身上本来的高尚体现出来,而尼采的要求则是“强有力的人性”,但这种人性是人所不能达到的,我觉得在尼采的实践者中走得最远的一个是茨威格,他在他的长篇小说《同情的罪》中写道:“但是,同情恰好有两种。
一种同情怯懦感伤,实际上只是心灵的焦灼,看到别人的不幸,急于尽快脱身出来,以免受到感动,陷入难堪的境地,这种同情根本不是对别人的痛苦抱有同感,而只是本能地予以抗拒,免得它触及自己的心灵。
另一种同情才算得上真正的同情,它毫无感伤的色彩,但富有积极的精神,这种同情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十分清楚,它下定决心耐心地和别人一起经历一切磨难,直到力量耗尽,甚至力竭也不歇息。
只有下决心走到底,直到最终的痛苦的结局,只有怀着巨大的耐心,才能帮助别人。
只有决心作出自我牺牲,只有这样,才能助人”,书中上尉和康特医生可以说是这两类同情的代表,但茨威格要求的同样是一种“强有力的人性”,或者说“(更)高尚的人性”,一种只能透过艺术而得以存在的人性,但野岛的作品中的人却是普通的人,就像他常常用他的人物自我解释的那样,他的作品不倾向于虚幻的高尚人格,而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从特殊境遇的剥离中重返普遍性。
柏拉图式是高校教师中主题的继续,这个主题就是“爱与死” 。
最深爱的人死去了,要怎样做才好呢?
是追随他而去,还是继续留在世上,野岛伸司回答说:“要带着所爱的人的那一份,继续活下去”,这是柏拉图式最后给出的答案,剧终的那一幕真是表现得太好了,沙良看着父女在沙滩上,那时她的眼睛是向下斜眤着的,那是沉浸在秘密恋爱里的她,然后她看到女儿在向她招手,她回到这一刻的生活中,走到女儿和丈夫那里,并且说了一句:“看,夕阳好美啊。
”这部剧是野岛对这个主题给出的最明白无误的答案,其实在03的高校教师里野岛就形成了这个答案的萌芽,那里是湖贺对雏说的这句话:“我希望成为你美好的回忆,把我当成你的秘密,偶尔想起就好,交一个男友,然后幸福的结婚,有两个小孩,在运动会玩两人三脚,拿第一名。
”在高校教师里结局是开放的,最后一幕雏拿着两个晴天娃娃站在天鹅湖眺望远方,在唇膏中也有类似的表现,教官得知蓝已经死去,投海之后被救,然而蓝却不相信教官已经死了,最后两人相见,教官说:“我知道你没有死,因为我还活着。
”但这些回答都不及柏拉图式里直接和明确,这个问题在编剧多部作品中都得到了不同的表现,在编剧本人的个人思想中应该也占有重要的位置,并且在这里他最终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这里不负责任地做一点小猜测,我觉得这个主题也是编剧在实际生活中没有得到满足的愿望中逐日积累的热情的表达,野岛的观念中有很多能引起我同感的地方,野岛理解的爱是严格、纯粹和强烈忘我的,这和现代社会中浅薄、轻浮、精于计算回报有着强烈的反差,另外他对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观点,比如逝爱中,女主说到现在很多人把自己的生活放到Twitter上,她说,写这些东西,也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
我也有这样的想法,现在的人只想着把自己的生活传到网络上让人家评论和点赞,忽视了在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因为对当代信息化的生活方式十分排斥,所以对昭和大叔还是深有同感的,看到现在赶时髦的老人,就不由得要想到三岛由纪夫在《不道德讲座》里谈及的没有老者尊严的老年人了。
我认为在野岛的剧中,至少有这两部剧是能够被视为艺术的,并且,柏拉图式是成熟的艺术,这部剧中给出的“艺术上的”解决是无懈可击的,最后的矛盾通过意外事件得到了解决,这恰恰就是只属于艺术的解决,还有从那个预言师的设定也可以看出编剧技艺上的日趋成熟。
这部剧是在15年回国初看的,当时人生和内心都处在剧烈的变化中,可以说“正是适合的时候”,一生当中总有那么些时候,能够遇到适逢其时的东西,和人当时的处境、心境以及关于命运的预言相呼应,当时的感受能力还不是像之后越来越变得的那样糟糕,在看最后一幕的时候能够清楚地得到编剧想要传到的答案是:“带着所爱的人的那一份继续活下去”,就是很明确地得到了他的答案,以语言的表现方式,所以,虽然当时有强烈的感受,之后却因为表达和感受变得越来越糟糕,所以即使想写也觉得不能正确地传达出自己的想法儿放弃了,有一次特别想写些什么是在一次突然回想起剧中的一幕,青年去见了之前的女友那一话,片尾青年铁青着脸走上去掐沙良的脖子,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这个画面很突兀,但那时候突然理解了这个,当人生的谎言被拆穿,人能够产生的攻击欲是难以言表的,不管这个拆穿者是说谎的人本人还是其他人。
高校教师中也有与之对应的情节,湖贺郁巳在得知患病后选择隐瞒病情和女朋友分手,后来也有一次和前女友的再会面,但高校教师中并没有直面这个问题,也就是没有表现前女友得知情况,柏拉图式中则把这种暧昧明显化了,就是直接表现了女朋友其实是知情的,在得知生病后,不管是湖贺还是这个青年,他们的内心是相同的,也就是选择向女朋友隐瞒病情的初衷是相同,那就是想要对他人抱有希望,他们在心里一定保留有这样的幻想:要是呼救的话对方就一定会过来帮助,要是告诉对方实情的话她就一定会留在自己身边安慰自己,要是出了声的话就一定可以见到某人,要是让她知道的话她会变得不幸,要是……他们打心里不想让这幻想破灭,并且也因为这个幻想,他们才能够咬紧牙关,缄口不言,编剧让柏拉图式中的人物直面现实,这一切都是人生的谎言,是自我欺骗,然而幸运的是,在谎言被拆穿之前,青年就已经遇到了真正的救赎。
Seriously?
从选角到制作都让人觉得勉强,但看的出野岛对柏拉图内核的确手到擒来,结局应该不是他早期那种浪漫主义爱情诗人情怀作祟,而是收不回脑洞只好潦草填坑[斜眼]。青年弟弟这个角色的设置,除了让我想起早川蓝他弟也叫修之外没有其他作用。有意无意的不提名字这种设定真心够了,有本事叫makodo啊混蛋!
以我的生命拯救你就是我的救赎。只有两人的世界,彼此救赎的爱情,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意醒来的梦,赋予记忆以气味,保留下来,一切都太美好珍贵了。(244又帅又让人心疼啊)
又毁三观
3.5。野岛新千年最后的辉煌,再续残酷“变态美学”风格,整体气质颇具上世纪黄金创作期作品的余韵,只可惜传达的部分价值和标准宿命式结局已不符合时下审美取向,但对爱深层内核的剖析与探讨是永恒不变的母题。剧中输出的很多两性论点很有意思,台词撰写独到且有见地,人物一贯带有偏执且不可理喻的色彩,以彰显野岛式剧集里人性的晦暗。是献祭爱,是救赎爱,亦是形而上超脱于世俗外的柏拉图之爱。
结局烂尾,想和编剧聊人生。但是这个剧还是很棒的。音乐也赞。
本来就接受不了女主这种人设,再加上狗血的结局,真是毁了,野岛我们出来谈谈人生,三星全给244
连贯性差,感觉编剧早上起来喝一杯焦糖玛奇朵,然后有了个不错的灵感铺开纸开始刷刷刷地写,写得倒是不错,但是前面一天写的什么已经不记得了,最后好不容易把所有矛盾点铺成好,开始耍无赖,不想在两难全的时候做出自己的解读,只好抛超烂梗结尾,让人想和他谈谈人生。不过我还是给了四星所以还不错看
这么多年了野岛鼓捣出来的东西还是带着一股浓浓的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我感觉良好feel也是蛮拼的。老人家如我哪里还欣赏得来这种调调,多的那一星是给为了大公子硬着头皮啃剧的自己。P.S,大公子和中山美穗的的姐弟档原来不是第一次,《离家千万里》中就已经搭过
在间歇性怀旧症(感觉应该有像“拖延症”一样发扬光大的潜力)的影响下,和《人间失格》有着同样两个tag的作品就不得不看了。看完后发现,我果然是为了这两个tag看到了最后,除了偶尔亮眼的台词,其实完全欣赏不来故事。
动了感情再给这么个结局真的像强行悲剧
野岛x244的组合,特么244这么理性大好青年就要来个虐心虐恋啊!剧情题材其实和流星差不多,就是为了心脏移植而结婚,244怎么会这么苏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拜托你多接点戏行不!野岛的台词每次都不要这么现实直白好不!虐死了!画面好美BGM好戳!!
244太虐心
节奏太慢惹,好拙计。。。。但如果是小说,很喜欢这种,缓慢的节奏中,每句台词都埋着巨大的虐感。
他是,天使啊。(有些scene已经是堂本寂听大师讲堂了。)“我以前健康的时候,并不会这样在意别人的事情。”……被这句击沉。加1星给编剧的恶意和导演的懂ry
好久没看这种类型了,节点不错。但是结局真的。。。。很想大喊不要!
第一集就哭到眼睛肿,共情多到疯狂掉泪,青年坐在逆光橘色的夕阳里,默默收起自己对人生的期待,倒下对着摄像头比出V字笑颜,神性满满。偶尔会出戏,肉乎乎的小熊猫仰着头,总觉得对面的人该是51
总觉得故事在赶进度,又有点闷,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知道野岛编剧有了心理准备,对后面的反转也有点麻木。 但是人物设定都好吸引人啊,独白也很细腻,每个人物都很喜欢,尤其喜欢美穗姐姐的角色啊
编剧你出来,我也要和你谈谈人生!
对中山美穗生理性接受无能